CN218310334U - 斜楔结构及冲压下模 - Google Patents

斜楔结构及冲压下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0334U
CN218310334U CN202222165264.5U CN202222165264U CN218310334U CN 218310334 U CN218310334 U CN 218310334U CN 202222165264 U CN202222165264 U CN 202222165264U CN 218310334 U CN218310334 U CN 218310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ase
wedge structure
hole
pu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52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兴春
李跃民
邬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perior D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perior D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perior D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perior D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52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0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0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0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楔结构及一种包括该斜楔结构的冲压下模。该斜楔结构包括活动凸模、第一底座、冲孔滑块和第二底座,活动凸模设置在第一底座的水平面上并能够在第一底座上横向移动,冲孔滑块设置在第二底座的倾斜面上并能够在第二底座上倾斜直线移动,活动凸模上设有多个凹模镶块,凹模镶块上倾斜开设有插接孔,冲孔滑块上倾斜设置有多个冲头,凹模镶块的高度高于冲头的高度,插接孔用于与冲头插接配合。该斜楔结构及该冲压下模能够实现对汽车顶盖的斜向上冲孔。

Description

斜楔结构及冲压下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楔结构及一种包括该斜楔结构的冲压下模。
背景技术
在汽车顶盖的冲压生产过程中,冲压模具上的斜楔结构可以将上下模的竖直运动转化为非竖直的侧向运动,从而在汽车顶盖的负角区域上冲裁出侧冲孔。但目前并未出现侧冲孔斜向下开口的汽车顶盖,与之对应地,也没有能够对汽车顶盖的负角区域斜向上冲孔的斜楔结构。
而一款新车型的汽车顶盖的负角区域上斜向下设计有两排侧冲孔,常规的斜楔机构无法完成对这一新车型的汽车顶盖上的侧冲孔的加工,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斜向上冲孔的斜楔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斜向上冲孔的斜楔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楔结构,包括活动凸模、第一底座、冲孔滑块和第二底座,活动凸模设置在第一底座的水平面上并能够在第一底座上横向移动,冲孔滑块设置在第二底座的倾斜面上并能够在第二底座上倾斜直线移动,活动凸模上设有多个凹模镶块,凹模镶块上倾斜开设有插接孔,冲孔滑块上倾斜设置有多个冲头,凹模镶块的高度高于冲头的高度,插接孔用于与冲头插接配合。
优选地,冲孔滑块上还设有多个压套,每个冲头均位于一个压套内,压套用于与凹模镶块抵接。
优选地,插接孔内设置有废料挡块。
优选地,活动凸模上开设有多个排料孔,每个排料孔的上侧开口与一个插接孔连通,每个排料孔的下侧开口与外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冲压下模,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斜楔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滑块,滑块上设有第一凸块和斜导板,第一凸块沿直线布置有多个,斜导板垂直多个第一凸块所在的直线设置,活动凸模沿在第一底座上横向移动的方向直线布置有多个第二凸块,多个第一凸块用于与多个第二凸块在布置方向上一一对应地抵接,斜导板用于与上模抵接。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块和第三底座,驱动块设置在第三底座的水平面上且能够沿第三底座直线移动,驱动块一侧的倾斜面与冲孔滑块的下侧连接,驱动块另一侧的倾斜面用于与上模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进步:
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斜楔结构对汽车顶盖上的侧冲孔进行加工时,先将汽车顶盖放置在活动凸模上,使汽车顶盖的待冲孔面朝向凹模镶块,并将凹模镶块上的插接孔覆盖,之后,横向移动活动凸模至多个凹模镶块上的插接孔与冲孔滑块上的多个冲头在位置上一一对应,然后,倾斜直线移动冲孔滑块,使冲孔滑块逐渐向上移动至靠近活动凸模,再使多个冲头与多个凹模镶块上的插接孔一一对应地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汽车顶盖的斜向上冲孔,最后,将活动凸模与冲孔滑块复位,即可将冲孔完成的汽车顶盖从斜楔结构上取下;同样地,本实用新型的冲压下模同样可以通过其上的斜楔结构实现上述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冲压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斜楔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第一驱动端 31、冲头
02、第二驱动端 32、压套
1、活动凸模 4、第二底座
11、凹模镶块 5、滑块
12、插接孔 51、第一凸块
13、废料挡块 52、斜导板
14、排料孔 6、驱动块
15、第二凸块 7、第三底座
2、第一底座 8、废料套筒
3、冲孔滑块 9、废料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楔结构的一种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4,本实施例的斜楔结构包括活动凸模1、第一底座2、冲孔滑块3和第二底座4,活动凸模1设置在第一底座2的水平面上并能够在第一底座2上横向移动,冲孔滑块3设置在第二底座4的倾斜面上并能够在第二底座4上倾斜直线移动,活动凸模1上设有多个凹模镶块11,凹模镶块11上倾斜开设有插接孔12,冲孔滑块3上倾斜设置有多个冲头31,凹模镶块11的高度高于冲头31的高度,插接孔12用于与冲头31插接配合。
当需要使用本实施例的斜楔结构对汽车顶盖上的侧冲孔进行加工时,先将汽车顶盖放置在活动凸模1上,使汽车顶盖的待冲孔面朝向凹模镶块11,并将凹模镶块11上的插接孔12覆盖,之后,横向移动活动凸模1至多个凹模镶块11上的插接孔12与冲孔滑块3上的多个冲头31在位置上一一对应,然后,倾斜直线移动冲孔滑块3,使冲孔滑块3逐渐向上移动至靠近活动凸模1,再使多个冲头31与多个凹模镶块11上的插接孔12一一对应地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汽车顶盖的斜向上冲孔,最后,将活动凸模1与冲孔滑块3复位,即可将冲孔完成的汽车顶盖从斜楔结构上取下。
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冲头31与插接孔12插接配合后,冲头31伸入插接孔12的长度为1mm。在此长度下,一方面能够保证冲头31完成对汽车顶盖上的侧冲孔的加工,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冲头31伸入插接孔12过深,导致冲裁的废料卡在插接孔12内,即有利于废料从插接孔12内顺利滑落排出。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4,冲孔滑块3上还设有多个压套32,每个冲头31均位于一个压套32内,压套32用于与凹模镶块11抵接。在冲头31与插接孔12插接配合时,压套32与凹模镶块11相抵接,从而防止本实施例的斜楔结构在汽车顶盖上冲裁侧冲孔时,汽车顶盖侧冲孔周围的结构因冲孔的集中应力影响而变形,有利于保证侧冲孔冲裁完成后的汽车顶盖的质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压套32为聚氨酯压套。
优选地,参见图4,插接孔12内设置有废料挡块13。废料挡块13占据了插接孔12的部分内部空间,防止了废料在插接孔12内的大量囤积,为后续的废料清理提供了便利。
优选地,参见图3和图4,活动凸模1上开设有多个排料孔14,每个排料孔14的上侧开口与一个插接孔12连通,每个排料孔14的下侧开口与外部连通。排料孔14的设置使得每次完成一块汽车顶盖的冲裁后,若废料能够顺利从插接孔12中滑落,则可直接由排料孔14将废料排出斜楔结构,而不再需要人工清理滑落出的废料,从而大大减少了废料清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冲压下模,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斜楔结构。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冲压下模还包括滑块5,滑块5上设有第一凸块51和斜导板52,第一凸块51沿直线布置有多个,斜导板52垂直多个第一凸块51所在的直线设置,活动凸模1沿在第一底座2上横向移动的方向直线布置有多个第二凸块15,多个第一凸块51用于与多个第二凸块15在布置方向上一一对应地抵接,斜导板52用于与上模抵接。
上模可作为驱动装置,当上模与斜导板52抵接并继续推动斜导板52直线移动时,滑块5便随着斜导板52同步直线移动,当滑块5移动至其上的多个第一凸块51与活动凸模1上的多个第二凸块15一一对应地抵接后,活动凸模1便在滑块5的带动下沿在第一底座2上横向移动的方向直线移动。
优选地,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冲压下模还包括驱动块6和第三底座7,驱动块6设置在第三底座7的水平面上且能够沿第三底座7直线移动,驱动块6一侧的倾斜面与冲孔滑块3的下侧连接,驱动块6另一侧的倾斜面用于与上模抵接。
上模同样可作为驱动装置,当上模与驱动块6一侧的倾斜面抵接并继续推动驱动块6直线移动时,冲孔滑块3能够在驱动块6的推动下沿第二底座4的倾斜面斜向上直线移动。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上模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端01和第二驱动端02,上模通过第一驱动端01与斜导板52相抵接,通过第二驱动端02与驱动块6相抵接。
较佳地,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孔14的下侧开口处连接有废料套筒8,废料套筒8的出口端处设置有废料滑板9。废料在从废料套筒8的出口端排出后,直接落在废料滑板9上,当废料滑板9上的废料落满后,通过更换废料滑板9即可实现废料的持续收集,有利于提高废料处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斜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凸模(1)、第一底座(2)、冲孔滑块(3)和第二底座(4),所述活动凸模(1)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2)的水平面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底座(2)上横向移动,所述冲孔滑块(3)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4)的倾斜面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底座(4)上倾斜直线移动,所述活动凸模(1)上设有多个凹模镶块(11),所述凹模镶块(11)上倾斜开设有插接孔(12),所述冲孔滑块(3)上倾斜设置有多个冲头(31),所述凹模镶块(11)的高度高于所述冲头(31)的高度,所述插接孔(12)用于与所述冲头(31)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滑块(3)上还设有多个压套(32),每个所述冲头(31)均位于一个所述压套(32)内,所述压套(32)用于与所述凹模镶块(1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12)内设置有废料挡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凸模(1)上开设有多个排料孔(14),每个所述排料孔(14)的上侧开口与一个所述插接孔(12)连通,每个所述排料孔(14)的下侧开口与外部连通。
5.一种冲压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斜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块(5),所述滑块(5)上设有第一凸块(51)和斜导板(52),所述第一凸块(51)沿直线布置有多个,所述斜导板(52)垂直多个所述第一凸块(51)所在的直线设置,所述活动凸模(1)沿在所述第一底座(2)上横向移动的方向直线布置有多个第二凸块(15),多个所述第一凸块(51)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二凸块(15)在布置方向上一一对应地抵接,所述斜导板(52)用于与上模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块(6)和第三底座(7),所述驱动块(6)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7)的水平面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三底座(7)直线移动,所述驱动块(6)一侧的倾斜面与所述冲孔滑块(3)的下侧连接,所述驱动块(6)另一侧的倾斜面用于与上模抵接。
CN202222165264.5U 2022-08-17 2022-08-17 斜楔结构及冲压下模 Active CN218310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5264.5U CN218310334U (zh) 2022-08-17 2022-08-17 斜楔结构及冲压下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5264.5U CN218310334U (zh) 2022-08-17 2022-08-17 斜楔结构及冲压下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0334U true CN218310334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8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5264.5U Active CN218310334U (zh) 2022-08-17 2022-08-17 斜楔结构及冲压下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0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10334U (zh) 斜楔结构及冲压下模
CN215965758U (zh) 电机铁芯用带料正反冲裁分离装置
CN112676433B (zh) 一种无搭边切圆角模具
CN211071483U (zh) 连续模冲裁组件及模内出料结构和连续模
CN112658122B (zh) 一种无搭边连续模
KR101493988B1 (ko)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의 벤딩장치
CN211564203U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CN111229931B (zh) 一种用于电容壳体的连续拉伸成型模
CN218310347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113523099A (zh)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外壳冲压成型系统及方法
CN110586760A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CN218460609U (zh) 一种板类零件连续冲孔模具
CN217701010U (zh) 一种打弯模具
CN211330911U (zh) 一种高精度冲压结构
CN218109059U (zh) 一种正反同步成形模具
CN218693130U (zh) 一种固定架的连续冲压模具
CN111482504A (zh) 精冲压力机装置
CN219151321U (zh) 一种模具内自动传送件机构
CN217964349U (zh) 车身钣金件多工位级进模的弹压式卸料机构
CN217701009U (zh) 一种集打弯和冲裁一体的冲压模具
CN108273925A (zh) 一种以槽形废料为扣点的铁芯叠铆装置以及运行方法
CN219443136U (zh) 具有新型插刀防掉落结构的模具
CN110600761B (zh) 一种高深宽比的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220717474U (zh) 一种用于四面弯曲产品成型的级进模
CN217492397U (zh)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