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0939U -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0939U
CN218260939U CN202222873358.8U CN202222873358U CN218260939U CN 218260939 U CN218260939 U CN 218260939U CN 202222873358 U CN202222873358 U CN 202222873358U CN 218260939 U CN218260939 U CN 218260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loading
plate
servo motor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33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军荣
沈虎明
何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huangyuan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Chuangyuan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Chuangyuan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Chuangyuan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33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0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0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0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上料部分、存储部分、装载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存储座、坡道座和装载座;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垂直转移机构和活动载板机构;存储部分包括防尘机构和调节机构;装载部分包括中转台机构和上货机构;控制部分包括上料状态检测机构、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可实现自动堆叠和多层存储,显著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大量空间。还可实现自动装车和半自动装车等复合装车模式,显著提高装车效率;智能监督装车数目,避免超载,提高安全系数。相对于传统的多次转移的存储至装车的流程,可缩短流程和耗时,节约叉车等转移设备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颗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可有效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
塑胶跑道施工时采用的原料为塑胶颗粒,其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颗粒生产工艺包括配比、密炼、硫化、切割和打包等流程。
在打包流程中,如中国专利CN202220152339.3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生产的智能装载装置,包括主体框架、进料部分、缝合部分、转移部分、整形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装料座、封口座和调节座;进料部分包括颗粒暂存机构、颗粒配重机构和固定机构;缝合部分包括限位调节机构和封口机装置;转移部分包括限位机构、传送机构和调整机构;整形部分包括方形辊轴、伺服电机二和圆形压辊;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其在打包的工艺流程后,多采用人工堆叠,再采用叉车多次转移,最终装载至卡车等运输设备上,存在中转流程长、占用空间多、劳动强度大和装车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解决了传统塑胶颗粒打包到装车流程中存在中转流程长、耗时多、占用空间多、劳动强度大和装车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上料部分、存储部分、装载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存储座、坡道座和装载座。
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
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设置三个长方形通孔一、三个长方形通孔二和一个长方形通孔三。
所述存储座包括长方形通管一和长方形通管二。
所述长方形通管二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内。
所述坡道座对称设置于基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且坡道座上端略高于基座上端。
所述装载座包括“C”形支持架和“回”字形承载板。
所述“C”形支持架平行设置于基座上,且“C”形支持架上端位于长方形通管一上方。
所述“回”字形承载板设置于“C”形支持架上。
所述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垂直转移机构和活动载板机构。
所述水平转移机构包括机械手臂装置、辊轴一和伺服电机一。
所述机械手臂装置设置于基座上。
所述辊轴一通过“n”形安装架和防护侧板设置于基座上。
所述伺服电机一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防护侧板上,且位于辊轴一下方。
所述伺服电机一与辊轴一传动连接。
所述垂直转移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辊轴二、电动升降装置一、电动升降装置二和链式传送带装置。
所述垂直转移机构等距设置于机械手臂装置的右侧。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设置于基座内。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的活动端设置长方形转移盒。
所述长方形转移盒的右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中间的长方形转移盒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二。
所述辊轴二等距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内。
所述伺服电机二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内;且伺服电机二与辊轴二传动连接。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二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内。
所述链式传送带装置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二的活动端上,且两个链式传送带装置滑动连接于辊轴二之间的间隙内。
所述活动载板机构包括长方形框、“H”形支持板和条形面板。
所述“H”形支持板等距设置于长方形框内。
所述条形面板设置于长方形框上底板上。
所述存储部分包括防尘机构和调节机构。
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柔性防护帘、抽风机、过滤盒、PM传感器模块。
所述柔性防护帘分别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的上底板右侧面上、长方形通管一的上底板左侧面上、长方形通管二的右侧面上和长方形通管二的左侧面上。
所述柔性防护帘上设置软磁条。
所述抽风机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
所述过滤盒设置于圆形通孔二内。
所述PM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的前侧板内壁上。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辊轴三和伺服电机三。
所述辊轴三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的上底板上。
所述伺服电机三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内。
所述辊轴三与伺服电机三之间传动连接。
所述装载部分包括中转台机构和上货机构。
所述中转台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三、辊轴四和长方形中转盒。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三设置于基座内。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三的活动端上,且长方形中转盒位于长方形通孔二上方。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的右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三。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的左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四。
所述“U”形开口通槽四上合页连接活动板,活动板通过龙虾扣和长方形中转盒的侧板绳链连接。
所述辊轴四等距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内。
所述上货机构包括手动结构和自动结构。
所述手动结构包括伸缩梯和辊轴五。
所述伸缩梯销轴连接于长方形中转盒侧板上。
所述辊轴五等距设置于伸缩梯的梯档上。
所述自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五、滑轨一、活动板一、活动板二、伺服电机六、伺服电机七、滑轨二、“C”形抓取框和推杆电机一。
所述伺服电机五对称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上。
所述滑轨一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上,且滑轨一位于伺服电机五之间。
所述活动板一滑动连接于滑轨一上。
所述伺服电机五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一绳链连接。
所述活动板一上设置长方形通孔四。
所述伺服电机六对称设置于活动板一上。
所述滑轨二设置于活动板一上,且滑轨二位于伺服电机六之间。
所述活动板二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
所述伺服电机六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二绳链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七设置于活动板二上。
所述伺服电机七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C”形抓取框绳链连接。
两个“C”形抓取框之间通过正向丝杆、反向丝杆和调节螺母柱固连;
所述调节螺母柱由两个调节螺母和连接杆构成。
所述“C”形抓取框上设长方形销孔一。
所述推杆电机一设置于“C”形抓取框的侧板上。
所述推杆电机一的活动端与抓取牙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抓取牙板通过辅助架滑动连接于“C”形抓取框上;抓取牙板外端设置限位挡块。
所述限位挡块的尺寸略大于长方形销孔一。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上料状态检测机构、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
所述上料状态检测机构包括地磅装置。
所述地磅装置(含荷重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孔三内,且地磅装置的上端略高于坡道座上端。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启动开关、存储开关、装料开关、自动装料开关和微处理器。
所述反馈机构包括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距离传感器模块四、距离传感器模块五、手势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六和距离传感器模块七。
所述预警机构包括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
作为优选,用航车装置替换装载部分,降低制作和维护难道。但装载精度下降。
作为优选,用悬架、伺服电机、卷轴的组合替换电动升降装置三,增加下层空间。但维护难度上升。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上料部分、存储部分、装载部分和控制部分的一体化设置,实现了以下功能:
其一,实现自动堆叠和多层存储,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与传统单层堆叠,节约了大量空间。
其二,实现自动装车和半自动装车等复合装车模式,显著提高了装车效率,智能监督装车数目,避免超载,提高安全系数。
其三,相对于传统的多次转移的存储至装车的流程,缩短了流程和耗时,节约了叉车等转移设备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电路图。
图中:101. 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 长方形通管一、103. 长方形通管二、104.坡道座、105. “C”形支持架、106. “回”字形承载板、201. 机械手臂装置、202. 辊轴一、203. 伺服电机一、204. 辊轴二、205. 电动升降装置一、206. 电动升降装置二、207. 链式传送带装置、208. 长方形转移盒、209. 活动载板机构、301. 柔性防护帘、302. 辊轴三、401. 电动升降装置三、402. 辊轴四、403. 长方形中转盒、404. 活动板、405. 伸缩梯、406. 辊轴五、501. 伺服电机五、502. 活动板一、503. 伺服电机六、504. 活动板二、505.伺服电机七、506. “C”形抓取框、507. 调节螺母柱、508. 推杆电机一、509. 抓取牙板、601.打包装置的打包区、602. 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2,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上料部分、存储部分、装载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存储座、坡道座104和装载座。
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
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设置三个长方形通孔一、三个长方形通孔二和一个长方形通孔三。
所述存储座包括长方形通管一102和长方形通管二103。
所述长方形通管一102设置于基座上。
所述长方形通管二103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内;长方形通管二103上底板上等距对称设置条形通孔一。
所述长方形通管一102后侧板设置圆形通孔一;长方形通管一102前侧板设置圆形通孔二。
所述坡道座104对称设置于基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且坡道座104上端略高于基座上端。
所述装载座包括“C”形支持架105和“回”字形承载板106。
所述“C”形支持架105平行设置于基座上,且“C”形支持架105上端位于长方形通管一102上方。
所述“回”字形承载板106设置于“C”形支持架105上。
所述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垂直转移机构和活动载板机构209。
所述水平转移机构包括机械手臂装置201、辊轴一202和伺服电机一203。
所述机械手臂装置201设置于基座上。
所述辊轴一202通过“n”形安装架和防护侧板设置于基座上。
所述伺服电机一203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防护侧板上,且位于辊轴一202下方。
所述伺服电机一203与辊轴一202传动连接。
所述垂直转移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辊轴二204、电动升降装置一205、电动升降装置二206和链式传送带装置207。
所述垂直转移机构等距设置于机械手臂装置201的右侧。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205设置于基座内。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205的活动端设置长方形转移盒208。
所述长方形转移盒208的右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
中间的长方形转移盒208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二。
所述辊轴二204等距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208内。
所述伺服电机二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208内;且伺服电机二与辊轴二204传动连接。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二206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208内。
所述链式传送带装置207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二206的活动端上,且两个链式传送带装置207滑动连接于辊轴二204之间的间隙内,即链式传送带装置207可以穿过辊轴二204的间隙,到达辊轴二204的上方。
所述活动载板机构209包括长方形框、“H”形支持板和条形面板。
所述“H”形支持板等距设置于长方形框内。
所述条形面板设置于长方形框上底板上。
所述存储部分包括防尘机构和调节机构。
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柔性防护帘301、抽风机、过滤盒、PM10传感器模块。
所述柔性防护帘301分别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的上底板右侧面上、长方形通管一102的上底板左侧面上、长方形通管二103的右侧面上和长方形通管二103的左侧面上。
所述柔性防护帘301上设置软磁条。
所述抽风机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
所述过滤盒设置于圆形通孔二内。
所述PM10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的前侧板内壁上。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辊轴三302和伺服电机三。
所述辊轴三302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103的上底板上。
所述伺服电机三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103内。
所述辊轴三302与伺服电机三之间传动连接。
所述装载部分包括中转台机构和上货机构。
所述中转台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三401、辊轴四402和长方形中转盒403。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三401设置于基座内。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403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三401的活动端上,且长方形中转盒403位于长方形通孔二上方。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403的右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三。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403的左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四。
所述“U”形开口通槽四上合页连接活动板404,活动板404通过龙虾扣和长方形中转盒403的侧板绳链连接。
所述辊轴四402等距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403内。
所述上货机构包括手动结构和自动结构。
所述手动结构包括伸缩梯405和辊轴五406。
所述伸缩梯405销轴连接于长方形中转盒403侧板上。
所述辊轴五406等距设置于伸缩梯405的梯档上。
所述自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五501、滑轨一、活动板一502、活动板二504、伺服电机六503、伺服电机七505、滑轨二、“C”形抓取框506和推杆电机一508。
所述伺服电机五501对称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106上。
所述滑轨一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106上,且滑轨一位于伺服电机五501之间。
所述活动板一502滑动连接于滑轨一上。
所述伺服电机五501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一502绳链连接。
所述活动板一502上设置长方形通孔四。
所述伺服电机六503对称设置于活动板一502上。
所述滑轨二设置于活动板一502上,且滑轨二位于伺服电机六503之间。
所述活动板二504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
所述伺服电机六503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二504绳链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七505设置于活动板二504上。
所述伺服电机七505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C”形抓取框506绳链连接。
两个“C”形抓取框506之间通过正向丝杆、反向丝杆和调节螺母柱507固连;
所述调节螺母柱507由两个调节螺母和连接杆构成。
所述“C”形抓取框506上设长方形销孔一。
所述推杆电机一508设置于“C”形抓取框506的侧板上。
所述推杆电机一508的活动端与抓取牙板509可拆卸连接。
所述抓取牙板509通过辅助架滑动连接于“C”形抓取框506上;抓取牙板509外端设置限位挡块。
所述限位挡块的尺寸略大于长方形销孔一。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上料状态检测机构、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
所述上料状态检测机构包括地磅装置。
所述地磅装置(含荷重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孔三内,且地磅装置的上端略高于坡道座104上端。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启动开关、存储开关、装料开关、自动装料开关和微处理器。
所述启动开关、存储开关、装料开关、自动装料开关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前侧板上。
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基座内。
所述反馈机构包括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距离传感器模块四、距离传感器模块五、手势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六和距离传感器模块七。
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一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设置于防护侧板上,且位于机械手臂装置201的前方,正对任一打包装置的打包区601。
所述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位于距离传感器模块一的上方。
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二等距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辊轴一202的下方。
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208内,且位于辊轴二204下方。
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四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103的上底板上。
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五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403内。
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六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403前侧板上。
所述手势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403前侧板上。
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七设置于“C”形抓取框506侧板上。
所述预警机构包括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
所述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均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的前侧板上。
所述机械手臂装置201、伺服电机一203、伺服电机二、电动升降装置一205、电动升降装置二206、链式传送带装置207、抽风机、PM10传感器模块、伺服电机三、电动升降装置三401、伺服电机五501、伺服电机六503、伺服电机七505、推杆电机一508、地磅装置(含荷重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距离传感器模块四、距离传感器模块五、手势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六、距离传感器模块七、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启动开关、存储开关、装料开关、自动装料开关与微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步,预设置:
将本装置安装到打包装置的打包区601。
将空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放置到辊轴一202上。对装置进行供电调试。
第二步,存储:
点按存储开关,距离传感器模块二检测到活动载板机构209,且距离传感器模块一检测到袋装塑胶颗粒,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机械手臂装置201。机械手臂装置201启动,将袋装塑胶颗粒有序转移至活动载板机构209上。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记录转移次数。
当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记录至预设次数时,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同时计数清零。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一203、伺服电机二、电动升降装置一205、电动升降装置二206和链式传送带装置207。伺服电机一203通过辊轴一202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辊轴二204上。电动升降装置二206和链式传送带装置207协作,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对应装载的辊轴三302左侧。电动升降装置一205延时启动,将对应的长方形转移盒208转移至合适高度(顺序由前至后,由低层至高层)。
距离传感器模块三检测到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后,延时30秒(为前置操作留时间,具体时长可调节)。微处理器控制伺服电机三,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长方形通管一102内。
距离传感器模块四检测到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后,微处理器控制对应的伺服电机四,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辊轴四402上。
之后依次补充空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完成存储。
第三步,装车:
将车辆602开到地磅上方,地磅反馈读数,符合预设范围,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装载指示灯,装载指示灯显示绿色。
将伸缩梯405拉开,下端放置到车辆602载物斗上,点按装料开关,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四、电动升降装置三401。电动升降装置三401将长方形中转盒403运输至待出料的辊轴四402右侧。伺服电机四延时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辊轴五406上。
之后,操作人员人工转移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或其上的袋装塑胶颗粒,并通过手势传感器模块控制后续流程。
点按自动装料开关,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四、电动升降装置三401。电动升降装置三401将长方形中转盒403运输至待出料的辊轴四402右侧。伺服电机四延时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辊轴五406上。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五501、伺服电机六503、伺服电机七505和推杆电机一508。
伺服电机五501和伺服电机六503协作,将“C”形抓取框506运输至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上方,伺服电机七505将“C”形抓取框506的抓取牙板509运输至活动载板机构209的侧边抓取孔处。推杆电机一508延时启动,将抓取牙板509卡入活动载板机构209上。
接着,伺服电机七505将活动载板机构209上移,伺服电机五501、伺服电机六503协作,将活动载板机构209运输至车辆602载物斗内,由距离传感器七的检测数值判定位置。
第四步,预警:
当距离传感器模块四检测到满载时,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长鸣3次,提醒操作人员停止上件。
当距离传感器模块二持续120秒未检测到活动载板机构209时,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长鸣,提醒操作人员补充活动活动载板机构209。
当地磅装置反馈数值差超过预设差值(即车辆602过载),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持续短鸣,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检查,操作人员也可通过长按手动存储,实现对未录入数据的车辆602车型进行装载。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航车装置替换装载部分,降低制作和维护难道。但装载精度下降。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悬架、伺服电机、卷轴的组合替换电动升降装置三401,增加下层空间。但维护难度上升。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框架、上料部分、存储部分、装载部分和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存储座、坡道座和装载座;
所述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垂直转移机构和活动载板机构;
所述水平转移机构包括机械手臂装置、辊轴一和伺服电机一;
所述存储部分包括防尘机构和调节机构;
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柔性防护帘、抽风机、过滤盒、PM传感器模块;
所述柔性防护帘上设置软磁条;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辊轴三和伺服电机三;
所述辊轴三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的上底板上;
所述辊轴三与伺服电机三之间传动连接;
所述装载部分包括中转台机构和上货机构;
所述上货机构包括手动结构和自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转台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三、辊轴四和长方形中转盒;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三的活动端上;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的右侧板上设置“U”形开口通槽三;
所述长方形中转盒的左侧板上设置“U”形开口通槽四;
所述“U”形开口通槽四上合页连接活动板,活动板通过龙虾扣和长方形中转盒的侧板绳链连接;
所述辊轴四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五、滑轨一、活动板一、活动板二、伺服电机六、伺服电机七、滑轨二、“C”形抓取框和推杆电机一;
所述伺服电机五对称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上;
所述滑轨一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上;
所述活动板一滑动连接于滑轨一上;
所述伺服电机五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一绳链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六对称设置于活动板一上;
所述滑轨二设置于活动板一上;
所述活动板二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
所述伺服电机六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二绳链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七设置于活动板二上;
所述伺服电机七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C”形抓取框绳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结构包括伸缩梯和辊轴五;
所述伸缩梯销轴连接于长方形中转盒侧板上;
所述辊轴五设置于伸缩梯的梯档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手臂装置设置于基座上;
所述辊轴一通过“n”形安装架和防护侧板设置于基座上;
所述伺服电机一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防护侧板上;
所述伺服电机一与辊轴一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垂直转移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辊轴二、电动升降装置一、电动升降装置二和链式传送带装置;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的活动端设置长方形转移盒;
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二、伺服电机二和辊轴二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内;且伺服电机二与辊轴二传动连接;
所述链式传送带装置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二的活动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载板机构包括长方形框、“H”形支持板和条形面板;
所述“H”形支持板设置于长方形框内;
所述条形面板设置于长方形框上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上底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长方形通孔二和长方形通孔三;
所述存储座包括长方形通管一和长方形通管二;
所述长方形通管二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内;
所述坡道座设置于基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
所述装载座包括“C”形支持架和“回”字形承载板;
所述“C”形支持架设置于基座上,且“C”形支持架上端位于长方形通管一上方;
所述“回”字形承载板设置于“C”形支持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C”形抓取框上设置正向丝杆,另一“C”形抓取框上设置反向丝杆;正向丝杆和反向丝杆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柱固连;
所述调节螺母柱由调节螺母和连接杆构成;
所述“C”形抓取框上设长方形销孔一;
所述推杆电机一设置于“C”形抓取框的侧板上;
所述推杆电机一的活动端与抓取牙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抓取牙板通过辅助架滑动连接于“C”形抓取框上;抓取牙板外端设置限位挡块;
所述限位挡块的尺寸大于长方形销孔一。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悬架、伺服电机、卷轴的组合替换电动升降装置三。
CN202222873358.8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Active CN218260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3358.8U CN218260939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3358.8U CN218260939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0939U true CN218260939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4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3358.8U Active CN218260939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0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42877U (zh) 一种用于袋装成品粮的智能分类运输装置
CN205309696U (zh) 一种零件全自动分拣输送系统
CN202687434U (zh) 扁平产品自动排序分检上料机
CN218260939U (zh) 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CN210437532U (zh) 一种码垛送料装置及其构成的码垛装置
CN208916352U (zh) 一种具有双链轮链条升降导杆的装车机器人
CN207224131U (zh) 一种自动裁切滚剪开料系统
CN216334887U (zh) 一种铝棒加工上料装置
CN213801922U (zh) 山楂饼刮片输送线用玻璃料板升降推拉机构
CN211568042U (zh) 一种石英石板材加工用转运装置
CN210392648U (zh) 一种装车皮带机计数装置
CN213010796U (zh) 一种伺服控制可调层高的下盘机构
CN113649488A (zh) 一种护栏金属栏板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
CN113307179A (zh) 一种房建类物料提升装置
CN112093409A (zh) 一种全自动运输系统
CN218340989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铸造用成品收集装置
CN209927247U (zh) 一种电子称量系统称重机
CN221017446U (zh) 一种用于吨袋称重的称重转运台
CN220281922U (zh) 一种包装重量检测的皮带输送机
CN217047568U (zh) 一种用于烟叶自动化仓库的压烟机
CN213620700U (zh) 一种吸附移动装置
CN215923813U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定量装载系统
CN207275089U (zh) 一种烘烤食品输送包装系统
CN213801921U (zh) 山楂饼刮片输送线用上料或下料升降驱动装置
CN217594543U (zh) 一种石墨造粒用自动对辊造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