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7723U -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7723U
CN218257723U CN202222907280.7U CN202222907280U CN218257723U CN 218257723 U CN218257723 U CN 218257723U CN 202222907280 U CN202222907280 U CN 202222907280U CN 218257723 U CN218257723 U CN 218257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driving
driven
driving blade
fram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72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良柱
邓毅学
蒋黎黎
江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erospace Mold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pace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pace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pace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72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7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7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7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框架壳体、连接杆、主动叶片、从动叶片;框架壳体的中部转动设置有主动叶片,且上下两侧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从动叶片,所述主动叶片与上侧或者下侧的从动叶片衔接安装,所述主动叶片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上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连接,且下部通过一个连接杆与下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连接;所述框架壳体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主动叶片的一端与框架壳体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控制汽车动力舱进气量,实现优化整车风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牢固,各部件之间连接稳固,提高了主动进气格栅的耐久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汽车的进气格栅都是常开状态,无法主动开启和闭合,导致在发动机刚启动时,冷却风扇已经开始给发动机降温,不能使发动机快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加。同时在汽车高速状态下,常规的进气格栅不能闭合,导致进入动力舱的进气量增加,动力舱空气流动性能降低,进而降低了整车的空气动力性能,这就意味着更高的燃油消耗。基于以上问题,同时随着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节能减排成为各家主机厂发展的一项重要挑战,围绕着这个目标,诞生了许多新兴的节能减排技术,主动进气格栅就是其中的一项。其对油耗的贡献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其对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进风量的调节,通过对整车风阻的优化,达到改善行驶阻力减少油耗;另一方面,主动进气格栅在低温环境下可以实现发动机快速升温,从而改善发动机低温工况下油耗水平。目前,主动进气格栅在改进空气动力学及燃油经济性提升方面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整车厂所采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舱进气量,达到优化整车风阻减少整车油耗以及改善发动机最优工作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框架壳体、连接杆、主动叶片、从动叶片、驱动电机;所述框架壳体的中部转动设置有主动叶片,且上下两侧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从动叶片,所述主动叶片与上侧或者下侧的从动叶片衔接安装,闭合时,相邻的主动叶片与从动叶片之间以及相邻从动叶片之间重叠闭合;所述主动叶片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上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连接,且下部通过一个连接杆与下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连接,用于实现主动叶片与从动叶片同步转动;所述框架壳体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主动叶片的一端与框架壳体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阻尼块,所述框架壳体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且另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阻尼块,所述阻尼块沿长度方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所述从动叶片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旋转轴,所述主动叶片的一端对应阻尼块上的叶片安装孔设置有旋转轴,且另一端对应驱动电机设置有驱动端,所述主动叶片的驱动端穿过框架壳体并与驱动电机的电机齿槽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沿长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孔,所述主动叶片、从动叶片分别通过销轴与旋转孔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上设有加强筋,用于提高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的结构强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壳体上均设有加强筋,所述框架壳体由PP+GF30材料注塑成型。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软胶层,所述框架壳体的前端外围的密封软胶层向前延伸设置,用于与密封隔板形成密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软胶层通过双色注塑工艺与所述框架壳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叶片旋转使之到达预定的角度,并通过连接杆带动从动叶片同步旋转,从而实现在满足整车不同工况进气需求的前提下对整车风阻的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舱进气量,达到优化整车风阻减少整车油耗以及改善发动机最优工作温度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牢固,各部件之间连接稳固,提高了主动进气格栅的耐久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壳体与密封软胶层一体化成型,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时间和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进气格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气格栅的爆炸图;
图3为主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从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阻尼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架壳体;2、驱动电机;3、主动叶片;4、从动叶片;5、连接杆;6、电机齿槽;7、齿销结构;8、旋转轴;9、阻尼块;10、旋转孔;11、销轴;12、密封软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壳体1、连接杆5、主动叶片3、从动叶片4、驱动电机2;所述框架壳体1的中部转动设置有主动叶片3,且上下两侧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从动叶片4,所述主动叶片3与上侧或者下侧的从动叶片4衔接安装,闭合时,相邻的主动叶片3与从动叶片4之间以及相邻从动叶片4之间重叠闭合;所述主动叶片3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5与上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4连接,且下部通过一个连接杆5与下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4连接,用于实现主动叶片3与从动叶片4同步转动;所述框架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主动叶片3的一端与框架壳体1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2连接。
优选地,如图2、图6所示,还包括阻尼块9,所述框架壳体1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且另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阻尼块9,所述阻尼块9沿长度方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如图3、图4所示,所述从动叶片4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旋转轴8,所述主动叶片3的一端对应阻尼块9上的叶片安装孔设置有旋转轴8,且另一端对应驱动电机2设置有驱动端,所述主动叶片3的驱动端穿过框架壳体1并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齿槽6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叶片3转动,主动叶片3通过3个连接杆5稳定的带动上下两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4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进气格栅进气量的优化。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叶片3旋转使之到达预定的角度,并通过连接杆5带动从动叶片4同步旋转,从而实现在满足整车不同工况进气需求的前提下对整车风阻的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舱进气量,达到优化整车风阻减少整车油耗以及改善发动机最优工作温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牢固,各部件之间连接稳固,提高了主动进气格栅的耐久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2: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框架壳体1,所述框架壳体1上转动、平行的设置有若干个从动叶片4以及一个主动叶片3,所述主动叶片3通过若干个连接杆5与若干个从动叶片4连接,所述主动叶片3的一端与框架壳体1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2连接,以实现从动叶片4与主动叶片3同步转动,所述驱动电机2设置在框架壳体1的侧壁上。在格栅闭合时,相邻叶片之间相互重叠衔接,以实现密封闭合。所述框架壳体1由PP+GF30材料注塑成型。还包括密封软胶层12,所述框架壳体1的前端外围的密封软胶层12向前延伸设置,用于与密封隔板形成密封作用。所述密封软胶层12通过双色注塑工艺与所述框架壳体1一体成型。所述框架壳体1、主动叶片3、从动叶片4上均设有加强筋,用于提高结构强度。
优选地,如图3-图5所示,所述连接杆5上沿长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孔10,所述主动叶片3、从动叶片4分别通过销轴11与旋转孔10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叶片3旋转使之到达预定的角度,并通过连接杆5带动从动叶片4同步旋转,从而实现在满足整车不同工况进气需求的前提下对整车风阻的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舱进气量,达到优化整车风阻减少整车油耗以及改善发动机最优工作温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牢固,各部件之间连接稳固,提高了主动进气格栅的耐久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壳体1与密封软胶层12一体化成型,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时间和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3: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如图1、图2所示,所述框架壳体1上设置有上安装区、下安装区,所述上安装区内从上至下依次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从动叶片4,所述下安装区内从上至下依次转动设置有转动设置有主动叶片3以及若干个从动叶片4,所述主动叶片3上部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5与上安装区内的若干个从动叶片4连接,且下部通过一个连接杆5与下安装区内的若干个从动叶片4连接。进气格栅闭合时,相邻的从动叶片4以及主动叶片3与从动叶片4相互重叠闭合,以实现密封闭合。
优选地,如图2-图4、图6所示,所述上安装区、下安装区的一侧设置有阻尼块9,且另一侧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所述阻尼块9对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从动叶片4的两端分别对应叶片安装孔设置有旋转轴8,所述主动叶片3的一端设置为旋转轴8,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齿槽6匹配。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杆5上沿长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孔10,所述主动叶片3、从动叶片4分别通过销轴11与旋转孔10连接。
优选地,所述框架壳体1由PP+GF30材料注塑成型。还包括密封软胶层12,所述框架壳体1的前端外围的密封软胶层12向前延伸设置,用于与密封隔板形成密封作用。所述密封软胶层12通过双色注塑工艺与所述框架壳体1一体成型。所述框架壳体1、主动叶片3、从动叶片4上均设有加强筋,用于提高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叶片3转动,主动叶片3通过3个连接杆5稳定的带动上下两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4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进气格栅进气量的优化。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叶片3旋转使之到达预定的角度,并通过连接杆5带动从动叶片4同步旋转,从而实现在满足整车不同工况进气需求的前提下对整车风阻的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舱进气量,达到优化整车风阻减少整车油耗以及改善发动机最优工作温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牢固,各部件之间连接稳固,提高了主动进气格栅的耐久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4: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如图1-图7所示,包括框架壳体1、从动叶片4、主动叶片3、连接杆5、驱动电机2。所述框架壳体1上侧从上至下依次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从动叶片4,且下侧从上至下依次转动设置有主动叶片3和若干个从动叶片4。框架壳体1的中部位置设有竖向的连接杆5,所述主动叶片3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若干个连接杆5与若干个从动叶片4连接,以实现主动叶片3与从动叶片4同步转动。所述连接杆5上设有旋转孔10,主动叶片3和从动叶片4与连接杆5连接的位置均设有与旋转孔10配合的销轴11。销轴11布置在主动叶片3以及从动叶片4的中间位置,使主动叶片3和从动叶片4同时连接在连接杆5上,当主动叶片3在驱动电机2的驱动下旋转时,通过连接杆5带动从动叶片4同步翻转。主动叶片3和从动叶片4在完全闭合状态时,上下相邻的叶片之间存在重叠部分,可以保证密封效果。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框架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驱动电机2,且左侧设置有阻尼块9,通过螺钉将阻尼块9固定在框架壳体1上。所述框架壳体1靠近驱动电机2的一侧以及阻尼块9上分别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所述驱动电机2的顶端和底端设有安装孔,驱动电机2利用螺钉通过安装孔安装在框架壳体1上,驱动电机2的一端设有电机齿槽6,驱动电机2采用ECU通过LIN通讯直接控制。所述主动叶片3的一端设有与电机齿槽6相配合的齿销结构7,另一端设有与叶片安装孔配合的旋转轴8。从动叶片4的两端均设有与叶片安装孔配合的旋转轴8。所述ECU以及驱动电机2的控制方案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框架壳体1的前端连接有密封软胶层12,密封软胶层12与框架壳体1通过双色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框架壳体1、主动叶片3和从动叶片4上均设有加强筋,用于提高它们的结构强度;框架壳体1采用PP+GF30材料注塑成型。
如图1所示,优选地,从动叶片4为7片,7片从动叶片4分别平行设置在主动叶片3的上侧和下侧。连接杆5为3个,布置在主动叶片3的两侧,其中一个连接杆5将主动叶片3和其下侧的四片从动叶片4连接起来以实现同步转动,另两个连接杆5将主动叶片3和其上侧的三片从动叶片4连接起来以实现同步转动。
在实际操作中,ECU通过事先标定合格的控制策略根据整车工况实现对驱动电机2的控制,在驱动电机2的驱动下,主动叶片3旋转到达预定的角度,并通过连接杆5带动从动叶片4同步旋转,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对整车进气量进行调节,进而达到优化风阻和改善发动机舱热负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进气格栅,通过ECU根据事先标定合格的控制策略根据整车工况实 现对驱动电机2的控制,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叶片3旋转使之到达预定的角度,并通过连接杆5带动从动叶片4同步旋转,从而实现在满足整车不同工况进气需求的前提下对整车风阻的优化,结构简单而牢固,各部件之间连接稳固,提高了主动进气格栅的耐久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采用主动进气格栅的框架壳体1与密封软胶层12一体化成型,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时间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壳体(1)、连接杆(5)、主动叶片(3)、从动叶片(4)、驱动电机(2);所述框架壳体(1)的中部转动设置有主动叶片(3),且上下两侧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转动设置有若干个从动叶片(4),所述主动叶片(3)与上侧或者下侧的从动叶片(4)衔接安装,闭合时,相邻的主动叶片(3)与从动叶片(4)之间以及相邻从动叶片(4)之间重叠闭合;所述主动叶片(3)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5)与上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4)连接,且下部通过一个连接杆(5)与下侧的若干个从动叶片(4)连接,用于实现主动叶片(3)与从动叶片(4)同步转动;所述框架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主动叶片(3)的一端与框架壳体(1)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驱动电机(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块(9),所述框架壳体(1)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且另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阻尼块(9),所述阻尼块(9)沿长度方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安装孔;所述从动叶片(4)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旋转轴(8),所述主动叶片(3)的一端对应阻尼块(9)上的叶片安装孔设置有旋转轴(8),且另一端对应驱动电机(2)设置有驱动端,所述主动叶片(3)的驱动端穿过框架壳体(1)并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齿槽(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上沿长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孔(10),所述主动叶片(3)、从动叶片(4)分别通过销轴(11)与旋转孔(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叶片(3)和从动叶片(4)上设有加强筋,用于提高主动叶片(3)和从动叶片(4)的结构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壳体(1)上均设有加强筋,所述框架壳体(1)由PP+GF30材料注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软胶层(12),所述框架壳体(1)的前端外围的密封软胶层(12)向前延伸设置,用于与密封隔板形成密封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软胶层(12)通过双色注塑工艺与所述框架壳体(1)一体成型。
CN202222907280.7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Active CN218257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7280.7U CN218257723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7280.7U CN218257723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7723U true CN218257723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7280.7U Active CN218257723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7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4384B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CN206856658U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CN208962867U (zh) 具有进气调节功能的格栅结构
KR20140032620A (ko) 자동차용 스마트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및 이의 작동 제어 방법
CN113352875A (zh) 隐藏式叶片主动进气格栅
CN110641273B (zh) 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
CN218257723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109733184A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111942144A (zh) 一种进气格栅装置及汽车
CN210599164U (zh) 一种进风量可调节的汽车散热器
CN212373673U (zh) 无人机氢氧燃料增程装置
CN206781527U (zh) 汽车进气格栅
CN215213676U (zh) 中冷器、进气温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CN114801708A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CN218112354U (zh) 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电机护罩结构及其车辆
CN210337567U (zh) 格栅装置及车辆
CN213056683U (zh) 一种汽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及汽车
CN209581129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207549944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209365894U (zh) 智能进气格栅
CN220615752U (zh) 一种全封闭汽车格栅结构
CN219564769U (zh) 一种基于obd控制的汽车用主动闭合式进气格栅套件
CN202294165U (zh) 一种汽车前部通风装置
CN210027026U (zh) 进气格栅
CN215204416U (zh) 一种汽车用主动进气格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100 Aerospace North Road, Longquanyi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Chengdu Aerospace M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Hangtian North Road,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SPACE MOULD AND PLASTIC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