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1527U - 汽车进气格栅 - Google Patents

汽车进气格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81527U
CN206781527U CN201720447799.8U CN201720447799U CN206781527U CN 206781527 U CN206781527 U CN 206781527U CN 201720447799 U CN201720447799 U CN 201720447799U CN 206781527 U CN206781527 U CN 206781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grille
blade
blade group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477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建兵
陶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Antolin Automotive Interi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Antolin Automotive Interi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Antolin Automotive Interi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Antolin Automotive Interi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477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81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81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81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进气格栅,包括:进气格栅主支架、以及安装在进气格栅主支架内的双组叶片驱动机构,所述双组叶片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气格栅主支架内的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的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整车排放和燃油消耗的目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汽车进气格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进气格栅。
背景技术
汽车进气格栅又名汽车前脸,主要作用在于水箱、发动机、空调等的进气通风,防止行驶中外来物对车厢内部部件的破坏。进气格栅的设计对车辆性能有着直接影响。汽车行进中存在气动阻力,进气口和格栅的设计一方面关系到汽车前部迎风面积,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整个内流过程,应该做到平衡内外流场,尽可能地减小气动阻力。还要考虑散热性能和进气量,进气面积应等于散热器的迎风面积,而进气量必须满足发动机进气和散热的要求。
要达到以上一些工程要求,叶片的开闭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水平百叶片又是由电机来驱动的。现有的一些进气格栅通常会采用双电机单独驱动两侧叶片来控制进气。采用这种方案通常就会增加成本以及装配工序,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进气格栅,能够降低整车排放和燃油消耗的目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进气格栅,包括:进气格栅主支架、以及安装在进气格栅主支架内的双组叶片驱动机构,所述双组叶片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气格栅主支架内的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的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进气格栅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双组叶片驱动机构两侧的第一侧部支架和第二侧部支架。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组由两块短叶片和四块长叶片组成,每块叶片之间通过第一连杆相连;所述第二叶片组由两块短叶片和四块长叶片组成,每块叶片之间通过第二连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上的其中一个叶片电连。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组的每块叶片的两头端都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含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一侧部支架上的凹槽相配合,插入所述第一连杆、第一侧部支架上的凹槽内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片组的每块叶片的两头端都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含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与所述第二连杆、第二侧部支架上的凹槽相配合,插入所述第二连杆、第二侧部支架上的凹槽内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上的第一长叶片电连。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单个驱动装置同时控制两组叶片,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智能调节进气量,达到发动机高效运转,降低整车排放和燃油消耗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进气格栅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二叶片组、第二连杆、以及驱动装置之间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进气格栅主支架,2、驱动装置,3、第一叶片组,4、第二叶片组,5、第一侧部支架,6、第二侧部支架,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连接件,10、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包括:进气格栅主支架1、安装在进气格栅主支架1内的双组叶片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双组叶片驱动机构两侧的第一侧部支架5和第二侧部支架6。
所述双组叶片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气格栅主支架1内的驱动装置2、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2电连的第一叶片组3和第二叶片组4。
所述第一叶片组3由两块短叶片和四块长叶片组成,每块叶片之间通过第一连杆7相连;所述第二叶片组4由两块短叶片和四块长叶片组成,每块叶片之间通过第二连杆8相连。
每块叶片的工作角度为0°到90°。
所述第一叶片组3的每块叶片的两头端都连接有连接件9,所述连接件9上含有固定销10,所述固定销10与所述第一连杆7、第一侧部支架5上的凹槽相配合,插入所述第一连杆7、第一侧部支架5上的凹槽内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二叶片组4的每块叶片的两头端都连接有连接件9,所述连接件9上含有固定销10,所述固定销10与所述第二连杆8、第二侧部支架6上的凹槽相配合,插入所述第二连杆8、第二侧部支架6上的凹槽内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驱动装置2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组3和所述第二叶片组4上的其中一个叶片电连,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2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组3和所述第二叶片组4上的第一长叶片电连。在驱动装置2的带动下,通过连杆(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带动两组其余叶片转动,调整开闭角度来调节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热负荷的高效管理并降低整车空阻,降低整车排放和燃油消耗。
所述驱动装置2为电机。
装配时,先将进气格栅主支架1安装到装配工位上,再装配上驱动装置2(电机);然后依次将第一叶片组3连接第一连杆7、第二叶片组4连接第二连杆8,并通过孔位装配到进气格栅主支架1上,左右两根主叶片(第一叶片组3和第二叶片组4上的第一长叶片)连接驱动装置2(电机);最后装配进气格栅主支架1左右两侧支架(第一侧部支架5和第二侧部支架6);并对装配好的汽车进气格栅进行通电检测,检测叶片运转情况。
本实用新型既达到了表面的美观度,又满足了汽车进气格栅的功能性要求。在同行业中存在竞争力及大幅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合格率,模块化生产中减少了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汽车进气格栅,通过采用单个驱动装置同时控制两组叶片,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智能调节进气量,达到发动机高效运转,降低整车排放和燃油消耗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格栅主支架、以及安装在进气格栅主支架内的双组叶片驱动机构,所述双组叶片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气格栅主支架内的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的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进气格栅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双组叶片驱动机构两侧的第一侧部支架和第二侧部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组由两块短叶片和四块长叶片组成,每块叶片之间通过第一连杆相连;所述第二叶片组由两块短叶片和四块长叶片组成,每块叶片之间通过第二连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上的其中一个叶片电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组的每块叶片的两头端都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含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一侧部支架上的凹槽相配合,插入所述第一连杆、第一侧部支架上的凹槽内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组的每块叶片的两头端都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含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与所述第二连杆、第二侧部支架上的凹槽相配合,插入所述第二连杆、第二侧部支架上的凹槽内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上的第一长叶片电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CN201720447799.8U 2017-04-26 2017-04-26 汽车进气格栅 Active CN206781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7799.8U CN206781527U (zh) 2017-04-26 2017-04-26 汽车进气格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7799.8U CN206781527U (zh) 2017-04-26 2017-04-26 汽车进气格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81527U true CN206781527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0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47799.8U Active CN206781527U (zh) 2017-04-26 2017-04-26 汽车进气格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815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0445A (zh) * 2018-08-10 2018-12-25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附加式可变主动进气格栅和汽车
WO2019205649A1 (en) * 2018-04-23 2019-10-31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Active grille shutter with reduced friction on blade shaf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05649A1 (en) * 2018-04-23 2019-10-31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Active grille shutter with reduced friction on blade shaft
CN109080445A (zh) * 2018-08-10 2018-12-25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附加式可变主动进气格栅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96493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结构
CN204452004U (zh) 一种进气格栅进气量控制系统
CN108081950A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
CN204775095U (zh) 汽车进气格栅装置
CN206781527U (zh) 汽车进气格栅
CN205059747U (zh) 汽车前端模块与可变进气格栅集成装置
CN10946631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
CN201436497U (zh) 空调器的送风叶片驱动机构
CN106240345A (zh) 一种汽车双层通风格栅
CN204123952U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叶片连接机构
CN207466355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109733184A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110641273B (zh) 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
CN209870103U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结构
CN206049341U (zh) 一种用于车辆上的集成式前端冷却模块
CN101644467B (zh) 一种节能空调装置
CN203093722U (zh) 一种节能汽车散热器
CN102350978A (zh) 汽车栅格的进气控制装置
CN212642869U (zh) 一种带有加强型连接板的中冷器
CN207549944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208220935U (zh) 一种高低速适用的汽车发动机进气管道增压装置
CN207842653U (zh) 一种导风罩
CN213056683U (zh) 一种汽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及汽车
CN208530285U (zh) 一种前格栅总成
CN206207732U (zh) 侧进风暖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