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1569U -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1569U
CN218231569U CN202221387544.4U CN202221387544U CN218231569U CN 218231569 U CN218231569 U CN 218231569U CN 202221387544 U CN202221387544 U CN 202221387544U CN 218231569 U CN218231569 U CN 218231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device
battery
guide post
bas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75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阙仕标
杜晓鹏
陈德威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75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1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1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156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477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83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12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having hoisting gear adapted to special load-engaging element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minimising or preventing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e swinging of l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电站,转运装置用于转运电池,包括基座、驱动机构及吊具。基座设有第一配合部。驱动机构设置于基座。吊具连接于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吊具升降,吊具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第一配合部沿吊具的升降方向相对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被配置为在吊具达到预设位置时配合,以限制吊具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通过限制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够显著降低吊具转运电池时产生的晃动,使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在升降方向上相重叠,提高电池的升降精度,进而提高安装精度。

Description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电池广泛用于用电装置,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
受电池容量的限制,用电装置需要频繁地充电,而充电又需要耗费时间,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电站,便于使电池精确转运,提高更换效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电站的转运装置,用于转运电池,包括基座、驱动机构及吊具。所述基座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吊具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吊具升降,所述吊具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吊具的升降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吊具达到预设位置时配合,以限制所述吊具在垂直于所述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限制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够显著降低吊具转运电池时产生的晃动,使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在升降方向上相重叠,提高电池的升降精度,进而提高安装精度,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减少晃动,也能够减少电池转运过程中的磕碰,提高转运工作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包括导向柱,另一者包括套筒;所述导向柱被配置为在所述吊具达到预设位置时插入所述套筒。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导向柱及套筒的设置,能够使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被有效限制,且限制方式简洁有效,无需引入额外的固定步骤,在上升电池步骤中,可使限制步骤同步完成,提高转运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包括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包括限位段;所述导向柱包括主体,所述限位段用于容纳所述主体的至少部分,以对所述主体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限位段,能够使套筒及导向柱插接后,套筒上的至少部分与导向柱间的间隙较小,便于约束导向柱,提高限位效率及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段的孔径与所述主体的直径差为0.1mm至10mm。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限位段处及导向柱的尺寸范围限定,能够使限位段与导向柱间隙配合,即在不影响导向柱进入限位段的同时,提高套筒对导向柱的约束,提高限位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孔还包括导向段,所述导向段位于所述限位段面向所述吊具的一侧,所述导向段的孔径沿背离所述限位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导向段,能够引导导向柱进入导向孔内,提高导向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孔还包括容纳段,所述容纳段位于所述限位段背离所述导向柱的一侧,所述容纳段的孔径大于所述限位段的孔径。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容纳段,能够使导向柱上部分被限位段约束后,减少导向柱上其他部分与导向孔抵接,造成额外磨损。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上面向所述套筒的一侧设有锥形头。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锥形头,能够降低主体面向套筒一侧的体积,便于主体进入导向孔内,提高导向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柱还包括底座,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上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上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吊具可拆卸。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缓冲件,底座通过第一缓冲件与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相连接,使底座与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间存在缓冲,减少底座与第二配合部之间配合时的冲击,保护导向柱及第二配合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上设置有多个长圆孔,所述第一缓冲件通过长圆孔与所述吊具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长圆孔使第一缓冲件与吊具相连接,能够通过改变螺栓与长圆孔中心的相对位置,对导向柱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柱还包括沿所述主体周向设置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能够进入所述导向段,并与所述限位段抵接。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限位件,能够对导向柱进入套筒的距离进行限制,防止导向柱进入过深,损坏套筒,减少导向柱与套图之间配合时的冲击,保护导向柱及套筒。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任意两个所述第一缓冲件上的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缓冲件,能够实现对导向柱多方向的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包括沿所述主体周向设置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的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柱轴向的平面内,所述加强件的长度与所述主体的直径之和大于所述限位段直径。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加强件,能够有效提高主体与底座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吊具上设置有第一感测器,所述第一感测器用于感测所述吊具与电池的相对距离。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感测器,能够使吊具与电池的相对距离更加精确。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第二感测器,所述第二感测器能够感测所述基座距离所述导向柱的距离。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二感测器,能够使基座与导向柱的相对距离更加精确,便于导向柱进入套筒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孔底部还设置有第二缓冲件。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二缓冲件,能够加强导向柱与套筒间的缓冲能力,防止导向柱与套筒底部直接抵接,造成套筒损伤。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电站,包括停放平台、电池仓及上述转运装置,所述停放平台用于支撑用电装置。所述电池仓用于容纳电池并对电池进行充电。所述转运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仓和所述停放平台之间移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转运装置及换电站中,通过限制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够显著降低转运装置的吊具转运电池时产生的晃动,使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在升降方向上相重叠,提高电池的升降精度,进而提高安装精度,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减少晃动,也能够减少电池转运过程中的磕碰,提高转运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电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及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及导向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0、车辆;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400、停放平台;500、转运装置;501、轨道;600、电池仓;
10、基座;20、吊具;30、驱动机构;101、第一配合部;201、第二配合部;1、导向柱;11、主体;12、锥形头;13、限位件;14、底座;15、第一缓冲件;151、长圆孔;2、套筒;21、导向孔;211、限位段;212、导向段;213、容纳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方式,也不是与其它实施方式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的应用场景也不断增多,如何快速补充电池的电能成为限制电池推广的因素之一。根据电池本身储存能量的原理,电池需要周期性的补充电能,且电池通过充电的形式补充电能时间较长。故通过为用电装置直接更换电池,使用满电电池替换损耗电池,能够有效提高为用电装置补充电能的效率。
但是,申请人发现,直接更换电池的方式,引入了电池拆卸、安装及转运步骤,由于电池本身自重较大,拆卸、安装及转运步骤实现困难,尤其在使用吊具转运电池的过程中,电池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晃动幅度较大,电池无法精确与用电装置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准,降低了安装的效率,也使得安装精度降低,进而降低更换效率,更明显的是,前述晃动也更易使电池磕碰换电站内的其他部件,造成电池损坏,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提高电池的更换效率,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电站,转运装置通过在吊具和基座上分别设置用于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以在转运电池的过程中限制吊具和基座两部分的相对移动,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的电池晃动,提高更换安全性,并便于电池与用电装置上的安装位置对准,提高更换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用于更换电池的转运装置、换电站可用于车辆。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示例性地,用电装置可为重型卡车。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电装置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电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电站包括停放平台400、电池仓600和及转运装置500,停放平台400用于支撑用电装置,电池仓600用于存储电池100并对电池100充电,转运装置500被配置为能够带动电池100在停放平台400和电池仓600之间移动,可用于更换用电装置的电池100。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电站可按照下述步骤更换电池100:当用电装置进入停放平台400后,转运装置500可以移动到用电装置处,将电能告罄的电池100从用电装置拆下,与转运装置500固定;转运装置500将拆下的待充电电池100转运到电池仓600中,并接收电池仓600中的存储的满充电池100;转运装置500带着满充电池100移动到用电装置处,将满充电池100安装到用电装置上;用电装置离开停放平台400。
可选地,换电站还包括轨道501,转运装置500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501。轨道501用于引导转运装置500的移动,以使转运装置500能够在停放平台400和电池仓600之间移动。示例性地,轨道501的一端延伸到电池仓600内,另一端延伸到停放平台400。轨道501可以布置于电池仓600的顶部,转运装置500在电池仓600的顶部沿轨道501行进,这样,可以减少电池仓600的占地面积。
可选地,电池仓600中可以另外设置有堆垛机,堆垛机用于将转运装置500拆下的待充电电池100转移到电池仓600的充电位进行充电,并将电池仓600存储的满充电池100放置在转运装置500上。或者,可由转运装置500在从用电装置拆下待充电电池100后直接将待充电电池100转运至充电位,并且,还可以由转运装置500将充电位上的满充电池100直接转运至用电装置上。
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如图4及图5所示,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换电站的转运装置,用于转运电池,包括基座10、驱动机构30及吊具20。基座10设有第一配合部101。驱动机构30,设置于基座10。吊具20连接于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吊具20升降,吊具20设有第二配合部201,第二配合部201和第一配合部101沿吊具20的升降方向相对设置,第一配合部101和第二配合部201被配置为在吊具20达到预设位置时配合,以限制吊具20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基座10用于为转运装置500提供承力平台,便于转运装置500连接在升降方向上移动的组件。示例性地,基座10可为桁车或移动平台,能够使转运装置500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移动。
驱动结构用于使吊具20在升降方向上移动。驱动结构可采用具有吊绳的电机,吊具20与吊绳相连接,电机转动使吊绳缠绕或释放,实现吊具20在升降方向上的移动。示例性地,驱动结构可采用卷绕筒或绞盘。
吊具20用于与电池可拆卸连接,可采用机械臂、固定杆等。
第一配合部101与第二配合部201用于吊具20与基座10相连接。示例性地,第一配合部101与第二配合部201被配置为卡合连接、螺纹连接等。示例性地,第一配合部101与第二配合部201中一者可被配置凹槽,另一者可被配置为凸台,凹槽与凸台相卡合。示例性地,第一配合部101与第二配合部201中一者可被配置螺杆,另一者可被配置为螺母,螺栓与螺母螺纹连接。
通过限制第一配合部101及第二配合部201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够显著降低吊具20转运电池时产生的晃动,使第一配合部101及第二配合部201在升降方向上相重叠,提高电池的升降精度,进而提高安装精度,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减少晃动,也能够减少电池转运过程中的磕碰,提高转运工作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配合部101设置于吊具20,第二配合部201设置于基座10。可选地,第二配合部201设置于吊具20,第一配合部101设置于基座10。可选地,预设位置还可为转运装置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时,吊具20所处位置。
如图5至图7所示,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套筒2及导向柱1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套筒2及导向柱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01和第二配合部201中的一者包括导向柱1,另一者包括套筒2;导向柱1被配置为在吊具20达到预设位置时插入套筒2。
通过导向柱1及套筒2的设置,能够使第一配合部101及第二配合部201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被有效限制,且限制方式简洁有效,无需引入额外的固定步骤,在上升电池步骤中,可使限制步骤同步完成,提高转运效率。
可选地,在垂直于导向柱1轴向的方向上,导向柱1的截面可为圆形或方形等。可选地,在垂直于套筒2轴向的方向上,套筒2的截面可为圆形或方形等。
可选地,导向柱1进入套筒2内后,导向柱1内壁可与套筒2内壁相抵接。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2包括导向孔21,导向孔21包括限位段211;导向柱1包括主体11,限位段211用于容纳主体11的至少部分,以对主体11进行限位。
导向孔21用于容纳导向柱1,限位段211为导向孔21内用于限位主体11的部分。示例性地,限位段211为导向孔21内用于抵接主体11侧壁的部分孔段。
通过设置限位段211,能够使套筒2及导向柱1插接后,套筒2上的至少部分与导向柱1间的间隙较小,便于约束导向柱1,提高限位效率及效果。
可选地,限位段211为导向孔21内壁沿垂直于导向孔21轴向的方向凸起而成。可选地,限位段211可与导向孔21一体成型,也可与导向孔21焊接、粘接连接。可选地,在垂直于套筒2轴向的方向上,套筒2的截面可为圆形或方形。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段211的孔径与主体11的直径差为0.1mm至10mm。通过将限位段211处的宽度与导向柱1的宽度进行约束,能够在不影响导向柱1进入限位段211的同时,提高套筒2对导向柱1的约束,提高限位效果。
可选地,限位段211的孔径与主体11的直径差为4mm至6mm。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孔21还包括导向段212,导向段212位于限位段211面向吊具20的一侧,导向段212的孔径沿背离限位段211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设置导向段212,能够引导导向柱1进入导向孔21内,提高导向效果。
可选地,导向段212可为从导向孔21的开口处,朝向导向柱1方向扩展的喇叭口。可选地,导向段212可与导向孔21一体成型,也可与导向孔21焊接、粘接连接。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孔21还包括容纳段213,容纳段213位于限位段211背离吊具20的一侧,容纳段213的孔径大于限位段211的孔径。通过设置容纳段213,能够使导向柱1上部分被限位段211约束后,减少导向柱1上其他部分与导向孔21抵接,造成额外磨损。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11上面向套筒2的一侧设有锥形头12。通过设置锥形头12,能够降低主体11面向套筒2一侧的体积,便于主体11进入导向孔21内,提高导向效率。
如图7及图8所示,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柱1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柱1还包括底座14,主体11的一端与底座14相连接,底座14上远离主体1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缓冲件15,第一缓冲件15上远离底座14的一侧与吊具20可拆卸。
底座14用于加强导向柱1与安装位置的接触面积,增强连接强度。示例性地,在垂直于导向柱1轴向的方向上,底座14的截面面积大于主体11的截面面积。
第一缓冲件15用于加强导向柱1与安装位置间缓冲能力,降低导向柱1与安装位置直接的刚性对抗,造成损坏。
通过设置第一缓冲件15底座14通过第一缓冲件15与第一配合部101或第二配合部201相连接,使底座14与第一配合部101或第二配合部201间存在缓冲。
可选地,在垂直于导向柱1轴向的方向上,底座14的截面可为圆形或方形。可选地,在垂直于导向柱1轴向的方向上,第一缓冲件15的截面可为圆形或方形。
如图7至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缓冲件15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15上设置有多个长圆孔151,第一缓冲件15通过长圆孔151与吊具20螺栓连接。通过设置长圆孔151使第一缓冲件15与吊具20相连接,能够实现改变螺栓与长圆孔151间的相对位置,对导向柱1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
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柱1还包括沿主体11周向设置的限位件13,限位件13能够进入导向段212,并与限位段211抵接。
限位件13用于在吊具20达到预设位置仍继续移动时,与限位段211相抵接,阻止导向柱1继续进入套筒2内。示例性地,限位件13可设置于主体11上远离套筒2的一侧,可为限位钣金或限位块等。
通过设置限位件13,能够对导向柱1进入套筒2的距离进行限制,防止导向柱1进入过深,损坏套筒2。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15至少设置有两个,任意两个第一缓冲件15上的长圆孔151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缓冲件15,能够实现对导向柱1多方向的调节。
可选地,第一缓冲件15可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缓冲件15上的长圆孔15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90°。
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13包括沿主体11周向设置并与底座14相连接的加强件,在垂直于导向柱1轴向的平面内,加强件的长度与主体11的直径之和大于限位段211直径。通过将限位件13配置为加强件,能够有效提高主体11与底座14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吊具20上设置有第一感测器,第一感测器用于感测吊具20与电池的相对距离。通过设置第一感测器,能够使吊具20与电池的相对距离更加精确。
可选地,第一感测器为距离感测器,如激光感测器等。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0上还设置有第二感测器,第二感测器能够感测基座10距离导向柱1的距离。通过设置第二感测器,能够使基座10与导向柱1的相对距离更加精确,便于导向柱1进入套筒2内。
可选地,第二感测器为距离感测器,如激光感测器等。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孔21底部还设置有第二缓冲件。通过设置第二缓冲件,能够加强导向柱1与套筒2间的缓冲能力,防止导向柱1与套筒2底部直接抵接,造成套筒2损伤。
可选地,第二缓冲件可采用柔性材质的垫片,如橡胶或海绵垫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换电站,包括停放平台、电池仓及上述转运装置,停放平台用于支撑用电装置。电池仓用于容纳电池并对电池进行充电。转运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在电池仓和停放平台之间移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转运装置及换电站中,通过限制第一配合部101及第二配合部201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够显著降低吊具20转运电池时产生的晃动,减少电池转运过程中的磕碰,提高转运工作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换电站的转运装置,用于转运电池,包括基座10、驱动机构30及吊具20,基座10上设置有套筒2,吊具20上设置有导向柱1,吊具20连接于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吊具20升降,导向柱1与套筒2沿吊具20的升降方向相对设置,导向柱1被配置为在吊具20达到预设位置时插入套筒2,以限制吊具20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套筒2包括导向孔21,导向孔21包括限位段211;导向柱1包括主体11,限位段211用于容纳主体11的至少部分,以对主体11进行限位。限位段211的孔径与主体11的直径差为4mm至6mm。导向孔21还包括导向段212,导向段212位于限位段211面向吊具20的一侧,导向段212的孔径沿背离限位段211的方向逐渐增大。导向孔21还包括容纳段213,容纳段213位于限位段211背离吊具20的一侧,容纳段213的孔径大于限位段211的孔径。主体11上面向套筒2的一侧设有锥形头12。导向柱1还包括底座14,主体11的一端与底座14相连接,底座14上远离主体1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缓冲件15,第一缓冲件15上远离底座14的一侧与吊具20可拆卸。第一缓冲件15上设置有多个长圆孔151,第一缓冲件15通过长圆孔151与吊具20螺栓连接。导向柱1还包括沿主体11周向设置的限位件13,限位件13能够进入导向段212,并与限位段211抵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6)

1.一种转运装置,用于转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设有第一配合部;
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
吊具,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吊具升降,所述吊具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吊具的升降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吊具达到预设位置时配合,以限制所述吊具在垂直于所述升降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包括导向柱,另一者包括套筒;
所述导向柱被配置为在所述吊具达到预设位置时插入所述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包括限位段;
所述导向柱包括主体,所述限位段用于容纳所述主体的至少部分,以对所述主体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的孔径与所述主体的直径差为0.1mm至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还包括导向段,所述导向段位于所述限位段面向所述吊具的一侧,所述导向段的孔径沿背离所述限位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还包括底座,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上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上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吊具可拆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还包括容纳段,所述容纳段位于所述限位段背离所述导向柱的一侧,所述容纳段的孔径大于所述限位段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面向所述套筒的一侧设有锥形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上设置有多个长圆孔,所述第一缓冲件通过所述长圆孔与所述吊具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任意两个所述第一缓冲件上的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还包括沿所述主体周向设置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能够进入所述导向段,并与所述限位段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沿所述主体周向设置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的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柱轴向的平面内,所述加强件的长度与所述主体的直径之和大于所述限位段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上设置有第一感测器,所述第一感测器用于感测所述吊具与所述电池的相对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2-12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第二感测器,所述第二感测器能够感测所述基座距离所述导向柱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底部还设置有第二缓冲件。
16.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停放平台,用于支撑用电装置;
电池仓,用于容纳电池并对电池进行充电;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仓和所述停放平台之间移动。
CN202221387544.4U 2022-06-06 2022-06-06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Active CN218231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7544.4U CN218231569U (zh) 2022-06-06 2022-06-06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PCT/CN2023/097477 WO2023236835A1 (zh) 2022-06-06 2023-05-31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7544.4U CN218231569U (zh) 2022-06-06 2022-06-06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1569U true CN218231569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1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7544.4U Active CN218231569U (zh) 2022-06-06 2022-06-06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1569U (zh)
WO (1) WO20232368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835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44309A1 (en) * 2016-11-21 2018-05-24 Tensa Equipment Pty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rientation of suspended loads
EP3749604A4 (en) * 2018-02-08 2021-09-29 Vita Inclinata Technologies, Inc. STABIL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GING LOADS
JP7131234B2 (ja) * 2018-09-20 2022-09-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無人搬送車のバッテリ交換装置
CN112758837A (zh) * 2021-01-22 2021-05-07 宜宾科易换电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机器人
CN113353777A (zh) * 2021-06-04 2021-09-07 深圳精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悬吊装置、换电设备及换电方法
CN216190317U (zh) * 2021-11-08 2022-04-05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具及换电站
CN217264195U (zh) * 2022-04-25 2022-08-23 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吊具
CN218231569U (zh) * 2022-06-06 2023-01-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835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835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2471B2 (en) Battery-driven traveling device
CN218231569U (zh) 转运装置及换电站
JP2018154190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交換装置
WO2014123040A1 (ja) 燃料電池式産業車両の水素タンク固定構造および燃料電池ユニット
CN217730251U (zh) 换电站
CN103068717A (zh) 电池式叉车
CN109515403B (zh) 一种采用agv小车的电动车充换电系统
KR101528883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수납장치
CN112389262A (zh) 换电站以及更换动力电池的方法
CN215933752U (zh) 一种托架结构及电池箱托架
CN217294308U (zh) 换电设备和换电系统
CN112389264B (zh) 换电站以及更换动力电池的方法
CN217374214U (zh) 电池存放装置和换电系统
CN217515002U (zh) 换电系统及其电池仓
CN102906003A (zh) 蓄电池式叉车
JP5538696B2 (ja) 給電式荷役装置
CN217753450U (zh) 供电装置和车辆
CN216312209U (zh) 柔性对接装置
CN220009423U (zh) 一种快换支架及电动车辆
CN215436018U (zh) 托架锁止装置和电池托架
KR20170096766A (ko) 배터리 교체형 전기 트럭
CN214189283U (zh) 一种重载agv车体结构
CN210607384U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17994205U (zh) 电池包托盘装置、电池包和穿梭式换电设备
CN116552461B (zh) 换电站和换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