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2364U -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2364U
CN218182364U CN202221852200.6U CN202221852200U CN218182364U CN 218182364 U CN218182364 U CN 218182364U CN 202221852200 U CN202221852200 U CN 202221852200U CN 218182364 U CN218182364 U CN 218182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odule
plate
end plate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522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晔
毛才文
赵琪
肖恒洲
李文龙
刘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522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2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2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2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涉及电池模组领域的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包括板体、凸起以及通孔,凸起连接于板体端部;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第一通孔贯穿连接于板体侧边,第二通孔贯穿连接于凸起侧边,第三通孔位于凸起端部,且第三通孔贯穿板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起部实现模组端板和模组侧板的连接,连接时模组端板包裹模组侧板,可提升部分模组强度,增加结构稳定性;通过通孔兼容多种端板与侧板固定方式,降低产线设备投入。

Description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领域,具体地,涉及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当前模组端板,通常是用来与侧板连接成框架以保证模组结构强度的零部件,常规的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铆接,但是一般端板只能使用一种方式固定,对生产工艺有局限性,对模组其他结构也有局限。
经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209016139U,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其电池模组,属于电池领域,电池模组端板具有吸能区,吸能区上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位于电池模组端板的内侧,凸起部与电池模组端板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凹槽。因此,该文献与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方法是属于不同的发明构思。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组端板,包括板体、凸起以及通孔,凸起连接于板体端部,通孔分别位于板体和凸起上;
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第一通孔贯穿连接于板体侧面,第二通孔贯穿连接于凸起侧边,第三通孔位于凸起端部,且第三通孔贯穿板体。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槽体,槽体设于板体的一端或两端。
一些实施例中,槽体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平行分布于板体的端部。
一些实施例中,槽体的深度>板体端部表面至相邻第一通孔的距离。
一些实施例中,槽体外侧连接有凹槽,凹槽的轴心与通孔的轴心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的内径>通孔的外径。
一些实施例中,凹槽深度≥3mm。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通孔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凹槽。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数量≥1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起部实现模组端板和模组侧板的连接,连接时模组端板包裹模组侧板,可提升部分模组强度,增加结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通孔兼容多种端板与侧板固定方式,降低产线设备投入,配合凹槽设计将连接螺栓及螺母隐藏,节省模组空间;
(3)本实用新型采用槽体实现从上表面进行吊装可以省去常规吊装占用长度空间的问题,有效提高体积利用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端板的槽体的第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端板的槽体的第二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端板的凹槽的第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端板横向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端板纵向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
板体1、凸起2、槽体3、第一槽体31、第二槽体32、通孔4、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第三通孔43、凹槽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组端板,如图1-3所示,包括板体1、凸起2以及通孔4,凸起2连接于板体1的端部,板体1的端部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凸起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于上端部的左右两端和下端部的左右两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起2为长方体且凸起的外侧与模组端板的侧边共面,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起还可以为半圆柱形、正方体及其他多边形柱体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够保证模组侧板的装配即可。通孔4可以设置为多个,分别位于板体1左右两侧和凸起2上。
如图1所示,通孔4包括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以及第三通孔43,第一通孔41贯穿连接于板体1左右两侧边,第二通孔42贯穿连接于凸起2左右两侧面,第三通孔43位于凸起2上下端部,且第三通孔43在纵向上贯穿板体1。优选的,第一通孔41的数量≥1个,当数量大于1个时,将一个工装从板体1的上端表面放入,并使工装底部穿过相邻第一通孔41的下表面,将插销插入与之相邻的第一通孔41内;将另一个工装从板体1的下端表面放入,并使工装顶部穿过相邻第一通孔41的上表面,将插销插入与之相邻的第一通孔41内;同时实现板体1上下两端工装的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第二通孔42将模组侧板连接于凸起2的内侧面上,从而将模组端板与模组侧板进行固定,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在模组侧板与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拉铆螺母,然后通过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后,与模组侧板上的拉铆螺母进行配合,进而实现模组侧板与模组端板的固定连接。如图5-6所述,通过第三通孔43实现纵向上相邻两个模组端板的连接,进而可以实现纵向相邻两个电池模组的连接;通过第一通孔41实现横向上相邻两个模组端板的连接,进而可以实现横向相邻两个电池模组的连接。
更为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板体1的端部指板体1的顶面(上端部)或底面(下端部),侧边指板体1的左侧或右侧。第一通孔41为多功能孔,吊装时可以是吊装固定孔,非吊装时可以用于模组间的固定。将凸起2的侧面与模组侧板固定面利用螺栓固定,或者利用铆接固定,或者利用断面重合区域进行激光焊接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单模组侧放、单模组正放,双模组侧放,双模组正放,N模组侧放,N模组正放。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凸起2实现模组端板和模组侧板的连接,连接时模组端板包裹模组侧板,可提升部分模组强度,增加结构稳定性;并通过设置多个通孔4,可以实现兼容多种端板与侧板固定方式,降低产线设备投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槽体3实现吊装,具体的:
如图2-3所示,模组端板还可以包括槽体3,槽体3设于板体1的上端部和/或下端部。设有槽体3的端部可实现工装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槽体3可以位于板体1端部两个凸起2之间,槽体3包括第一槽体31和第二槽体32,第一槽体31和第二槽体32平行分布于板体1的上下两端。优选的,第一槽体31和第二槽体32为任意形状。如图2所示,第一槽体31采用长方形,所述第二槽体32采用三角形;如图3所示,第一槽体31和第二槽体32均采用三角形,所述第一槽体31与所述第二槽体32错位间隔连接。槽体3的深度>板体1上下端部的表面至相邻第一通孔41的距离,便于实现工装的连接。
将工装从第一槽体31或第二槽体32中插入并穿过与第一槽体31或第二槽体32相邻的第一通孔41的下表面,将第一通孔41内插入插销,即可通过榫卯的原理固定好吊装工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槽体实现从上表面进行吊装可以省去常规吊装占用长度空间的问题,有效提高体积利用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凹槽5隐藏连接螺栓及螺母,具体的:
通孔4的外端连接有凹槽5,优选的,每个通孔4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凹槽5,有效分解膨胀力。凹槽5的轴心与通孔4的轴心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凹槽5的内径>通孔4的外径,且凹槽5深度≥3mm。凹槽5可将连接螺栓及螺母隐藏,保证模组安装好后两侧无异物突出,相比传统连接方式节省了更多空间。
更为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端板在受到膨胀力时,凸起2优先变形;并且,凸起2与电池模组端板的内壁之间的凹槽5,能有效分解膨胀力。该电池模组端板可以吸收电池单体的膨胀力,有效减少电池模组端板的变形位移,降低因电池模组端板的变形而产生的其他安全风险。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实施例1-3任一项的模组端板。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凸起(2)以及通孔(4),所述凸起(2)连接于所述板体(1)端部,所述通孔(4)分别位于所述板体(1)和所述凸起(2)上;
所述通孔(4)包括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以及第三通孔(43),所述第一通孔(41)贯穿连接于所述板体(1)侧面,所述第二通孔(42)贯穿连接于所述凸起(2)侧边,所述第三通孔(43)位于所述凸起(2)端部,且所述第三通孔(43)贯穿所述板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槽体(3),所述槽体(3)设于所述板体(1)的一端或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3)包括第一槽体(31)和第二槽体(32),所述第一槽体(31)和所述第二槽体(32)平行分布于所述板体(1)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3)的深度>所述板体(1)端部表面至相邻所述第一通孔(41)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外端连接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轴心与所述通孔(4)的轴心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的内径>所述通孔(4)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深度≥3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4)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所述凹槽(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1)的数量≥1个。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模组端板。
CN202221852200.6U 2022-07-18 2022-07-18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8182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2200.6U CN218182364U (zh) 2022-07-18 2022-07-18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2200.6U CN218182364U (zh) 2022-07-18 2022-07-18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2364U true CN218182364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5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52200.6U Active CN218182364U (zh) 2022-07-18 2022-07-18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2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20174U (zh) 电池箱体及车辆
CN101252261B (zh) 一种制造拼装式电气柜的方法及其构件
CN218182364U (zh)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01174837Y (zh) 制造拼装式电气柜的构件
CN110841308A (zh) 一种蜂窝式组件化拼装模块
CN215070282U (zh) 一种电池包框架
CN215815969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池下箱体组件
CN211486544U (zh) 一种蜂窝式组件化拼装模块
CN211000901U (zh) 一种圆柱与槽复合型动力电池支架导向定位连接结构
CN210554642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吸能盒配合翻边结构
CN212323111U (zh) 电池模组
CN217656019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20553547U (zh) 电池包
CN219312491U (zh) 一种连接结构、电池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21806847U (zh) 一种万向转接件
CN219717119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CN221213471U (zh) 一种吊耳梁组件、边梁、电池包箱体及车辆
CN220535759U (zh) 用于车架的梁结构、车架纵梁、车架和车辆
CN216034726U (zh) 一种利于安装左翼导流板
CN220856765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09904871U (zh) 一种半挂车侧边梁结构
CN220013839U (zh) 一种电动装载机用配重结构
CN218505980U (zh) 扭力盒总成、下车体框架及车辆
CN218448246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箱体
CN221262597U (zh) 横梁组件、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