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6019U -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6019U
CN217656019U CN202221704813.5U CN202221704813U CN217656019U CN 217656019 U CN217656019 U CN 217656019U CN 202221704813 U CN202221704813 U CN 202221704813U CN 217656019 U CN217656019 U CN 217656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plate body
face
battery
weld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48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之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48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6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6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6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包括端板本体,端板本体具有用于与电池组接触的第一端面以及背离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端板本体上设有穿接孔;所述穿接孔由端板本体的顶端面贯通至底端面;穿接孔的中心轴线到第一端面的垂直距离为D1,穿接孔的中心轴线到第二端面的垂直距离为D2;D1大于D2。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两个侧板以及两个端板;两个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板本体。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以及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端部本体上的穿接孔的中心轴线偏向于背离电池组的第二端面,使用与电池组的抵靠的第一端面在受力时具有一定的形变量。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框体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模组的侧板一般是用钣金件制成,侧板与端板的衔接是通过其端部都是包覆在端板的侧部位置,然后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属框架,然后在金属框体内排布多个以导电排实现电连接的电池组,此后盖上顶盖即可,形成一个电池模组。
电池模组在进行装配时,需要在电池模组的端板的两侧设置穿孔,通过在穿孔内穿接螺栓,螺栓的尾部可以螺接在电池箱体内的设置的螺母进行螺接固定。
常规的螺栓孔位于端板的中心位置,在端板受到电池膨胀时,电池会向外顶住端板内侧,端板不易变形,即形变量小,因而电池膨胀端板会反向施加力于电池,造成电池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其具有的端部本体上的穿接孔的中心轴线偏向于背离电池组的第二端面,使用与电池组的抵靠的第一端面在受力时具有一定的形变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具有用于与电池组接触的第一端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端板本体上设有穿接孔;所述穿接孔由端板本体的顶端面贯通至底端面;所述穿接孔的中心轴线到第一端面的垂直距离为D1,所述穿接孔的中心轴线到第二端面的垂直距离为D2;所述D1大于D2。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若干电池堆叠形成的电池组、两个侧板以及两个所述端板,所述端板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具有第一端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端板本体上设有穿接孔;所述穿接孔由端板本体的顶端面贯通至底端面;所述穿接孔的中心轴线到第一端面的垂直距离为D1,所述穿接孔的中心轴线到第二端面的垂直距离为D2;所述D1大于D2;两个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端板本体,以围成电池腔;所述电池的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端面。
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以及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穿接孔内螺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由端板本体的底端面穿出并螺接至所述电池箱体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端板本体上的穿接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面的垂直距离大于与第二端面的垂直距离,因而穿接孔相对靠近第二端面,在端部本体与电池组装配后,第一端面位于电池框体内侧供电池组抵靠,而第二端面则背离电池组位于电池框体外侧,螺栓穿接在穿接孔内后,螺栓便可靠近第二端面,即螺栓在装配后增加端板本体朝外的强度,能够承受外部对电池模组外侧较大的冲击,避免端板本体外侧变形。
2、此外,螺栓穿接在穿接孔内后,由于螺栓靠近第二端面加强端板本体外侧的结构强度,用于与电池组抵靠的第一端面的强度相对较弱,使端板本体在受到电池组膨胀时能够有相应的形变量,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因端板本体无法适应电池组膨胀而出现电池组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端板本体;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穿接孔;14、焊接槽;20、侧板;21、弯折边;30、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10,端板本体10具有第一端面11以及第二端面12,第一端面11可以用于与电池组30接触的第一端面11,而第二端面12可以背离第一端面11。具体在端板本体10上设有穿接孔13,穿接孔13可以是位于端板本体10的侧部,且穿接孔13由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该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到第一端面11的垂直距离为D1,且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到第二端面12的垂直距离为D2,使D1大于D2。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的端板进行电池组30的装配时,两个端板本体10可以是与两个侧板20的两端分别装配形成电池框体,然后将若干电池组30装配至电池框体内,在装配后,电池组30的电池大面可以与端板本体10位于电池框体内侧的第一端面11抵靠,而端板本体10背离第一端面11的第二端面12则可位于电池框体的外侧,即在电池模组装配至电池箱体时,第一端面11受电池框体内侧的电池组30抵靠力,而第二端面12则可受来自于相邻电池模组的冲击力或者来自于电池箱体的冲击力。
在上述使用结构基础上,为了方便将电池模组装配至电池箱体内,会在端板本体10的穿接孔13内穿接螺栓,由于端板本体10上的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面11的垂直距离大于与第二端面12的垂直距离,因而穿接孔13相对靠近第二端面12,在螺栓穿接在穿接孔13内就后,螺栓便可靠近第二端面12,即螺栓在装配后增加端板本体10朝外的强度,能够承受外部对电池模组外侧较大的冲击,避免端板本体10外侧变形。
与此同时,螺栓穿接在穿接孔13内,因螺栓靠近第二端面12,而用于与电池组30抵靠的第一端面11的强度相对较弱,使端板本体10在受到电池组30膨胀时能够有相应的形变量,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因端板本体10无法适应电池组30膨胀而出现电池组30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端板本体10上设有焊接槽14,该焊接槽14设于第二端面12,在该结构基础上,可以是在侧部的端部设置弯折边21,该弯折边21可以朝向端板本体10弯折,具体弯折边21包覆端部本体的侧部,并伸入所述焊接槽14内以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焊接槽14内。
由于端板在应用于电池模组的装配时,一般会与侧板20装配焊接形成电池框体,故在端板本体10上的设置的焊接槽14,侧板20的弯折边21便可包覆在端板本体10的侧部并伸入焊接槽14内,进行固定,由于侧板20的弯折边21在装入焊接槽14后可以是与焊接槽14的各个侧壁形成装配面,整个装配面相较于直接包覆在端板本体10的表面面积更大,因而端板与侧板20的装配结构更加稳定。
而由于焊接槽14设于第二端面12,因而侧板20的弯折边21装配至焊接槽14后,侧板20的弯折边21可以填充在焊接槽14内,故也可以加强端部本体外侧的强度,因而可避免因加工焊接槽14后而出现端板外侧强度不够的情况。
进一步地,上述焊接槽14沿端板本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即在侧板20与端板本体10装配后,侧板20与端部本体的高度方向均有装配面,形成的装配面积更大,装配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由于在穿接孔13内穿接螺栓结构后,需要放置垫片结构以使螺栓在拧动时拧的更紧,上述焊接槽14的底端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焊接槽14的顶端为盲端,即焊接槽14的顶端不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如此会在焊接槽14的上方形成台阶结构,用于放置垫片结构,装配时更加方便。
此外,由于焊接槽14位于第二端面12,且用于螺栓的穿接孔13也会相对靠外,因而在放入垫片时,垫片离端部本体外侧较近,放入垫片可能会悬空,使垫片受力不会很好,因而使焊接槽14的顶端为盲端,不直接贯通,形成的台阶结构会承托垫片,垫片装配时受力更好。
进一步地,如果是焊接槽14顶端不贯通,则在成型结构中需要增加用于成型台阶的结构,增加模具成本,若是采用另外铣削加工的方式成型焊接槽14,则又需要另外的工序,因而从加工成本以及加工工序考虑,上述焊接槽14还可以选用另一种结构,即焊接槽14的底端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而焊接槽14的顶端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由于焊接槽14采用上下贯通的方式,因而在加工时,可以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节约加工成本以及简化加工工序。
此外,采用上下贯通的方式,由于焊接槽14位于第二端面12,且用于螺栓的穿接孔13也会相对靠外,因而在放入垫片时,在拧动螺栓时,垫片可以朝向焊接槽14内部有个形变空间,在逐渐拧紧的过程中,垫片会朝向焊接槽14形变,部分抓持在焊接槽14内,拧紧后的结构更牢固。
具体为了端板本体10能够在两侧均能够与电池箱体进行装配,可以是在端板本体10的两侧均设有上述穿将孔13,在两个穿接孔13内均穿接螺栓便可实现固定,装配结构更加稳定。
当然,上述穿接孔13的个数可以不做限定,在穿接孔13为一个的结构基础上,穿接孔13可以是设置在端板本体10的中部,穿接孔13也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具体在端板本体10上均匀间隔排布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1与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D1为12.5mm,第二端面12与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D2为9.5mm,经发明人研究证明,若D1大于12.5mm,则穿接孔13偏心较大,导致端板本体13在与电池箱体连接时受力不均,存在连接强度不够的隐患。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30、两个侧板20以及两个端板,端板包括端板本体10,两个侧板2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板本体1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池组30是由若干电池堆叠形成的,电池可以是现有技术中软包电池或者方壳电池。
具体上述端板包括端板本体10,端板本体10具有第一端面11以及第二端面12,第一端面11可以用于与电池组30的大面接触,而第二端面12可以背离第一端面11。具体在端板本体10上设有穿接孔13,该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到第一端面11的垂直距离为D1,且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到第二端面12的垂直距离为D2,使D1大于D2。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进行电池模组的装配时,可以端板本体10可以是与侧板20装配形成电池框体,然后将若干电池组30装配至电池框体内的电池腔内,在装配后,由于电池组是由若干电池堆叠形成,堆叠在最外层的电池的大面可以与端板本体10位于电池框体内侧的第一端面11抵靠,而端板本体10背离第一端面11的第二端面12则可位于电池框体的外侧,即在电池模组装配至电池箱体时,第一端面11受电池框体内侧的电池组30抵靠力,而第二端面12则可受来自于相邻电池模组的冲击力或者来自于电池箱体的冲击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电池的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大的两个侧面定义为电池的大面。
在上述使用结构基础上,为了方便将电池模组装配至电池箱体内,会在端板本体10的穿接孔13内穿接螺栓,由于端板本体10上的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面11的垂直距离大于与第二端面12的垂直距离,因而穿接孔13相对靠近第二端面12,在螺栓穿接在穿接孔13内就后,螺栓便可靠近第二端面12,即螺栓在装配后增加端板本体10朝外的强度,能够承受外部对电池模组外侧较大的冲击,避免端板本体10外侧变形。
与此同时,螺栓穿接在穿接孔13内,因螺栓靠近第二端面12,而用于与电池组30抵靠的第一端面11的强度相对较弱,使端板本体10在受到电池组30膨胀时能够有相应的形变量,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因端板本体10无法适应电池组30膨胀而出现电池组30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端板本体10上设有焊接槽14,该焊接槽14设于第二端面12,由于端板在应用于电池模组的装配时,一般会与侧板20装配焊接形成电池框体,故在端板本体10上设置的焊接槽14,侧板20的弯折边21便可包覆在端板本体10的侧部并伸入焊接槽14内,进行固定,由于侧板20的弯折边21在装入焊接槽14后可以是与焊接槽14的各个侧壁形成装配面,整个装配面相较于直接包覆在端板本体10的表面面积更大,因而端板与侧板20的装配结构更加稳定。
而由于焊接槽14设于第二端面12,因而侧板20的弯折边21装配至焊接槽14后,侧板20的弯折边21可以填充在焊接槽14内,故也可以加强端部本体外侧的强度,因而可避免因加工焊接槽14后而出现端板外侧强度不够的情况。
进一步地,上述焊接槽14沿端板本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即在侧板20与端板本体10装配后,侧板20的弯折边21与端部本体的高度方向均有装配面,形成的装配面积更大,装配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由于在穿接孔13内穿接螺栓结构后,需要放置垫片结构以使螺栓在拧动时拧的更紧,上述焊接槽14的底端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焊接槽14的顶端为盲端,即焊接槽14的顶端不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如此会在焊接槽14的上方形成台阶结构,用于放置垫片结构,装配时更加方便。
此外,由于焊接槽14位于第二端面12,且用于螺栓的穿接孔13也会相对靠外,因而在放入垫片时,垫片离端部本体外侧较近,放入垫片可能会悬空,使垫片受力不会很好,因而使焊接槽14的顶端为盲端,不直接贯通,形成的台阶结构会承托垫片,垫片装配时受力更好。
进一步地,如果是焊接槽14顶端不贯通,则在成型结构中需要增加用于成型台阶的结构,增加模具成本,若是采用另外铣削加工的方式成型焊接槽14,则又需要另外的工序,因而从加工成本以及加工工序考虑,上述焊接槽14还可以选用另一种结构,即焊接槽14的底端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而焊接槽14的顶端贯通至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由于焊接槽14采用上下贯通的方式,因而在加工时,可以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节约加工成本以及简化加工工序。
此外,采用上下贯通的方式,由于焊接槽14位于第二端面12,且用于螺栓的穿接孔13也会相对靠外,因而在放入垫片时,在拧动螺栓时,垫片可以朝向焊接槽14内部有个形变空间,在逐渐拧紧的过程中,垫片会朝向焊接槽14形变,部分抓持在焊接槽14内,拧紧后的结构更牢固。
进一步地,端板本体10的两侧均设有上述穿接孔13,因而在应用该端板本体10形成电池模组后,可以通过端板本体10两侧的穿接孔13均穿接螺栓进行装配,电池模组与电池箱体的装配结构更稳定。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实施例2中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箱体,将电池模组装配在电池箱体内,具体可以是通过在电池模组的端板本体10的穿接孔13内穿接螺栓结构,螺栓由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穿出并可螺接在电池箱体内。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进行电池模组的装配时,可以是先通过两个侧板20以及两个端板装配,形成电池框架结构,然后在电池框体形成的电池腔内排布若干电池组30。
在装配后,电池组30的电池大面可以与端板本体10位于电池框体内侧的第一端面11抵靠,而端板本体10背离第一端面11的第二端面12则可位于电池框体的外侧,即在电池模组装配至电池箱体时,第一端面11受电池框体内侧的电池组30抵靠力,而第二端面12则可受来自于相邻电池模组的冲击力或者来自于电池箱体的冲击力。
在上述使用结构基础上,为了方便将电池模组装配至电池箱体内,会在端板本体10的穿接孔13内穿接螺栓,由于端板本体10上的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面11的垂直距离大于与第二端面12的垂直距离,因而穿接孔13相对靠近第二端面12,在螺栓穿接在穿接孔13内就后,螺栓便可靠近第二端面12,即螺栓在装配后增加端板本体10朝外的强度,能够承受外部对电池模组外侧较大的冲击,避免端板本体10外侧变形。
与此同时,螺栓穿接在穿接孔13内,因螺栓靠近第二端面12,而用于与电池组30抵靠的第一端面11的强度相对较弱,使端板本体10在受到电池组30膨胀时能够有相应的形变量,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因端板本体10无法适应电池组30膨胀而出现电池组30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地是,为了使螺栓在拧动过程中出现打滑,可以在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之间夹持有垫片,使螺栓在拧动时拧的更紧。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本体(10),所述端板本体(10)具有用于与电池组(30)接触的第一端面(11)以及背离所述第一端面(11)的第二端面(12),所述端板本体(10)设有穿接孔(13),所述穿接孔(13)由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贯通至底端面;所述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到第一端面(11)的垂直距离为D1,所述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到第二端面(12)的垂直距离为D2;所述D1大于D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10)上设有焊接槽(14),所述焊接槽(14)设于所述第二端面(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14)沿所述端板本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14)的底端贯通至所述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所述焊接槽(14)的顶端为盲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14)的底端贯通至所述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所述焊接槽(14)的顶端贯通至所述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10)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穿接孔(13)。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D1=12.5mm;D2=9.5mm。
8.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电池堆叠形成的电池组(30)、两个侧板(20)以及两个端板,所述端板包括端板本体(10),所述端板本体(10)具有第一端面(11)以及背离所述第一端面(11)的第二端面(12),所述端板本体(10)上设有穿接孔(13);所述穿接孔(13)由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贯通至底端面;所述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到第一端面(11)的垂直距离为D1,所述穿接孔(13)的中心轴线到第二端面(12)的垂直距离为D2;所述D1大于D2;两个所述侧板(2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端板本体(10)以围成电池腔;所述电池组(30)安装于所述电池腔;所述电池的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端面(1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10)上设有焊接槽(14),所述焊接槽(14)设于所述第二端面(12);所述侧板(20)的端部设有朝向端板本体(10)弯折的弯折边(21),所述弯折边(21)包覆端部本体的侧部,并伸入所述焊接槽(14)内以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焊接槽(14)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14)的底端贯通至所述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所述焊接槽(14)的顶端为盲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14)的底端贯通至所述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所述焊接槽(14)的顶端贯通至所述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
12.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以及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穿接孔(13)内螺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由端板本体(10)的底端面穿出并螺接至所述电池箱体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端板本体(10)的顶端面之间夹持有垫片。
CN202221704813.5U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Active CN217656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4813.5U CN217656019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4813.5U CN217656019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6019U true CN217656019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4813.5U Active CN217656019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6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9333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110998904A (zh) 电池模块和配备有该电池模块的车辆
CN213520174U (zh) 电池箱体及车辆
JP2005197179A (ja) 単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KR102610140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1879464U (zh) 电池组以及装置
EP3806183B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battery module
US20200161606A1 (en) Side plate and battery module
CN117799413A (zh) 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15299387U (zh) 端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7656019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端板、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4898729U (zh) 电芯模块及电池包
CN219610632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KR100649211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209786020U (zh) 电池模组及其端部定位件
CN210403845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6698558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6751640U (zh) 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
KR100684756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앤드 플레이트
CN220553547U (zh) 电池包
KR20070014630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218385620U (zh) 一种模组框架及模组
CN220400784U (zh) 一种电池箱体内的支撑结构
CN214337863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型材
CN219917424U (zh) 侧板组件以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