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4496U - 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44496U CN218144496U CN202220991395.6U CN202220991395U CN218144496U CN 218144496 U CN218144496 U CN 218144496U CN 202220991395 U CN202220991395 U CN 202220991395U CN 218144496 U CN218144496 U CN 2181444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y
- piston rod
- sides
- lifting mechanism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和提升装置,第一输送机两侧有导轨,导轨上方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设有底座,底座上装有位移机构,通过位移机构与导轨的配合实现移动,托盘通过第一输送机移动至提升装置处,提升装置将托盘夹紧并提起,直至下一个托盘到来时,提升装置将托盘放至下一个托盘上表面,依此循环,实现托盘堆叠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能够将托盘堆叠放置并通过提升装置上的移动机构实现多料仓回收托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条输送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仓储的诞生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但智能仓储在物料的转运过程当中需要使用托盘,托盘在智能仓储中起到了承载货物的作用,但为了保障物料装车的整齐性,托盘往往跟着货物一起被转运至货车上运往中间商,托盘成本虽较低,但随着数量的增加,对厂家的生产成本也不可忽略,现有的托盘收集装置往往是固定式装置,托盘的料仓可叠加性不好。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解决托盘收集问题和增强料仓的可叠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的将托盘进行层叠回收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和提升装置,第一输送机两侧有导轨,所述提升装置设在导轨上方,所述提升装置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位移机构,通过位移机构与导轨的配合实现提升装置在导轨上的水平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托盘通过输送机运输至提升装置位置处,提升装置将托盘提起,直至下一个托盘到提升装置处,提升装置将托盘放置上一个托盘上表面,提升装置将第叠加后托盘提起,依次循环,且通过位移机构和导轨的配合,可实现多种托盘叠放方式,解决托盘收集问题和增强料仓的可叠加性。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形状呈U字形,且位于第一输送机两侧。U字形导轨给移动机构带来较强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装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两侧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两侧有两个对称的槽口,与所述托举机构两侧的导向杆相配合,以此加强装置提升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方设有托举机构,托举机构两侧设有导向杆,所述托举机构包含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端部设有夹持部,所述托举机构上方设有移动滑块,托举机构与移动滑块相连接,所述提升装置上方设有顶板,顶板上方设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端部与移动滑块相连接,所述移动滑块与导向轴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轴上端两侧设有两个限位键,以此限制移动滑块的提升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托举机构与移动滑块、第二活塞杆相连接为一体实现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机一端设有第二输送机,第二输送机与第一输送机传动各自独立,以此实现托盘收集和叠加后的托盘移动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机一端设有托辊装置,提升装置在托辊机上夹持托盘后运往链条输送机实现料仓堆叠。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机构是滚轮或履带。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特点,能够将托盘进行层叠,并通过可移动的提升装置实现多料仓放置,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伺服电机的运转,使得托盘通过第一输送机输送至提升装置前停下,托举机构运作,第一活塞杆伸出并通过夹持部将托盘夹住,夹住后提升机构运作,第二活塞杆向上运动,同第二活塞杆连接的托举机构也向上运动,将托盘提起,下一个托盘到来时,托举机构运作,第一活塞杆复位,此时上一个托盘落至当前托盘,之后托举机构运作,第二活塞杆向下运动,运动至托盘平面,托举机构运作,第一活塞杆伸出并通过夹持部将托盘夹住夹住后提升机构运作,第二活塞杆向上运动,同第二活塞杆连接的托举机构也向上运动,将托盘提起,依次往复循环直至托盘叠加至一定数量后,第二伺服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输送机运转,使叠放的托盘向前移动,以为下批次托盘收集留出料仓空间,依此实现多排并行料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第二输送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去掉输送机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将第二输送机替换为托辊机的示意图;
图6为将第二输送机替换为托辊机的立体图。
图中:
1、第一输送机、2导轨、3底座、4、位移机构、5托举机构、6第一活塞杆、7夹持部、8移动滑块、9顶板、10提升机构、11第二活塞杆、12槽口、13导向杆、14限位键、15托盘、16第一伺服电机、17导向轴、18第二输送机、19第二伺服电机、20托辊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1,第一输送机两侧有导轨2,如图4所示,导轨上方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设有底座3,底座上装有位移机构4;通过位移机构4与导轨2的配合实现水平移动,底座3上方设有托举机构5,托举机构5可以为气缸或液压装置,优选气缸。托举机构5两侧设有导向杆13,托举机构5包含第一活塞杆6,第一活塞杆6端部设有夹持部7,托举机构5上方设有移动滑块8,托举机构5与移动滑块8相连接,提升装置最上方设有顶板9,顶板上方设有提升机构10,提升机构10包括第二活塞杆11,第二活塞杆11端部与移动滑块8相连接,底座3两侧设有导向轴17,移动滑块8与导向轴17相配合实现提升,导向轴17侧面设有两个槽口12,与托举机构5两侧的导向杆13相配合,导向轴17上端两侧设有两个限位键14,以此限制移动滑块8的提升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6的运转,使得托盘15到提升装置前停下,托举机构5运作,第一活塞杆6伸出并通过夹持部7将托盘15夹住,夹住后提升机构10运作,第二活塞杆11向上运动,同第二活塞杆11连接的托举机构5也向上运动,将托盘15提起,下一个托盘15到来时,托举机构5运作,第一活塞杆6复位,此时上一个托盘15落至当前托盘之上,之后提升机构10运作,第二活塞杆11向下运动,直至加持部运动至当前托盘15侧面,托举机构5运作,第一活塞杆6伸出并通过夹持部7将托盘15夹住,夹住后提升机构10运作,第二活塞杆11向上运动,同第二活塞杆11连接的托举机构5也向上运动,将托盘15提起,依次往复循环直至托盘15叠加至一定数量后,第二伺服电机19转动,带动第二输送机18运转,使叠放的托盘向前移动,以为下批次托盘收集留出料仓空间。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机1和第二输送机18为链条机或皮带机。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机1包括链条,第一输送机1的两侧均设有导轨2,导轨2形状呈U字形。提升装置底座3上的位移机构4可以是滚轮,位移机构4能够与导轨2相配合。托举机构5两侧有对称的导向杆13。导向轴17两侧有两个对称的槽口12,且槽口12与导向杆13配合。托举机构5与移动滑块8、第二活塞杆11相连接为一体实现提升。
进一步的,提升装置底座3上的位移机构4可以是履带,通过履带转动的方式与导轨2相配合,实现上述功能。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托盘15从上一个工位移动至托辊机20停下,托举机构5运作,第一活塞杆6伸出并通过夹持部7将托盘15夹住,夹住后提升机构10运作,第二活塞杆11向上运动,同时第二活塞杆11连接的托举机构5也向上运动,将托盘15提起,之后,提升装置通过位移机构移动至第一输送机位置处,此时提升机构10运作,第二活塞杆11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活塞杆11连接的托举机构5也向下运动,托盘15落至第一运输机1上,此时托举机构5运作,第一活塞杆11向下运动,提升装置通过位移机构4移动至托辊机20位置处,下一个托盘15到来时,托举机构5运作,第一活塞杆6伸出并通过夹持部7将托盘15夹住,夹住后提升机构10运作,第二活塞杆11向上运动,同时第二活塞杆11连接的托举气缸5也向上运动,将托盘15提起,之后,提升装置通过位移机构移动至第一输送机1位置处,提升机构10运作,第二活塞杆11向下运动,同时第二活塞杆11连接的托举机构5也向下运动,托盘15落至上一个托盘15上方,此时托举机构5运作,第一活塞杆6复位,提升装置通过位移机构移动至托辊机20位置处,直至托盘叠加至一定数量后,第一伺服电机16启动,第一输送机1将料仓向前移动一个料仓位置,依此往复循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1)和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机两侧有导轨(2),所述提升装置设在导轨(2)上方,所述提升装置设有底座(3),底座(3)上设有位移机构(4),通过位移机构(4)与导轨(2)的配合实现提升装置在导轨(2)上的水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形状呈U字形,且位于第一输送机(1)两侧,提升装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上方设有托举机构(5),底座(3)两侧设有导向轴(17),所述导向轴(17)两侧有两个对称的槽口(12),与托举机构(5)两侧的导向杆(13)相配合,托举机构(5)两侧设有导向杆(13),所述托举机构(5)包含第一活塞杆(6),所述第一活塞杆(6)端部设有夹持部(7),所述托举机构(5)上方设有移动滑块(8),托举机构(5)与移动滑块(8)相连接,所述提升装置顶部设有顶板(9),顶板(9)上方设有提升机构(10),提升机构(10)包括第二活塞杆(11),第二活塞杆(11)端部与移动滑块(8)相连接,所述移动滑块(8)与导向轴(17)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17)上端两侧设有两个限位键(14),以此限制移动滑块(8)的提升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机构(5)与移动滑块(8)、第二活塞杆(11)相连接为一体实现提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1)一端设有第二输送机(18),第二输送机(18)与第一输送机(1)传动各自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1)一端设有托辊机(20),提升装置在托辊机(20)上夹持托盘后运往第一输送机(1)实现料仓堆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4)是滚轮或履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91395.6U CN218144496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91395.6U CN218144496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44496U true CN218144496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7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91395.6U Active CN218144496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44496U (zh) |
-
2022
- 2022-04-27 CN CN202220991395.6U patent/CN2181444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02077B (zh) | 一种砖跺用的取叉车孔的包装装置 | |
CN112607435A (zh) | 一种包装箱传送堆叠装置 | |
CN215205664U (zh) | 一种用于竖直堆放箱体的输送装置、装箱系统 | |
CN111422412B (zh) | 一种可实现砌块与托板分离并对砌块进行码垛的生产线 | |
CN217147279U (zh) | 一种玻璃加工自动输送仓储线 | |
CN215159357U (zh) | 自动装车装置 | |
CN218144496U (zh) | 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 |
CN114313788A (zh) | 一种无损转运系统 | |
US20240279006A1 (en) | Automatic high-speed stacking machine | |
CN213650806U (zh) | 一种智能立体仓储配棉输送系统 | |
FI97210B (fi) |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levynippujen käsittelemiseksi | |
CN220810998U (zh) | 一种下料设备 | |
CN217478530U (zh) | 一种具有出垛机构的码垛机 | |
CN216102951U (zh) | 一种自动装卸系统 | |
CN113213094B (zh) | 一种座圈、铜片叠放机 | |
CN215120486U (zh) | 叠片设备的结构 | |
CN111908147B (zh) | 一种堆垛装置 | |
CN117003000A (zh) | 一种可移动式托盘收集装置 | |
CN210579528U (zh) | 一种pcb板包边机 | |
CN217866504U (zh) | 铜棒上料机 | |
JP3044110B2 (ja) | パレット移送装置 | |
CN217554342U (zh) | 一种吸塑盒上料设备 | |
CN219968648U (zh) | 一种注塑机的下料装置及下料系统 | |
CN218707266U (zh) | 一种推车输送上下料设备及生产线 | |
CN216661756U (zh) | 一种砂袋自动堆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