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0962U - 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30962U CN218030962U CN202221770146.0U CN202221770146U CN218030962U CN 218030962 U CN218030962 U CN 218030962U CN 202221770146 U CN202221770146 U CN 202221770146U CN 218030962 U CN218030962 U CN 2180309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tube
- backup pad
- pipe
- cr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若干个支撑板,第一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二管体垂直固定于第一板件的外表侧,第三管体设于第二板件的外表侧,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抵接,支撑板、第二管体和第一板件的交接面、第三管体和第二板件的交接面处于同一直线。当受到外力时,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对第一管体造成挤压,第一管体受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压力与支撑板对第一管体的支撑力相互抵消,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管体的变形情况,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背景技术
结构件是载重机构等承重体中常见的组件之一,根据应用场景和需要的效果不同,有T型、十字形等不同形状的结构件。
现有的十字形结构件由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组成,其中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管体相对的两个侧面,由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交接处、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的交接处存在较大面积的突变,在受到外力时,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对第一管体造成挤压,容易造成第一管体的变形,轻则导致整个机架变形,使机器精度超差无法正常运行。重则机架开裂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更高强度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若干个支撑板,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二管体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外表侧,所述第三管体设于所述第二板件的外表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抵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板件的交接面、所述第三管体和所述第二板件的交接面处于同一直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还包括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所述第三板件和所述第四板件连接围成方形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所述第三板件和所述第四板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为方形管。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包括第五板件、第六板件、第七板件和第八板件,所述第五板件、所述第六板件、所述第七板件和所述第八板件围成所述方形管,所述第五板件和所述第七板件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六板件和所述第八板件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由所述第五板件、所述第六板件、所述第七板件和所述第八板件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六板件和所述第八板件位于同一个平面。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与所述第六板件、所述第八板件的厚度相同。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当受到外力时,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对第一管体造成挤压,第一管体受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压力与支撑板对第一管体的支撑力相互抵消,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管体的变形情况,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1、第一管体,11、第一板件,12、第二板件,13、第三板件,14、第四板件,
2、第二管体,21、第五板件,22、第六板件,23、第七板件,24、第八板件。
3、第三管体,
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100,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和若干个支撑板4,第一管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第二管体2垂直固定于第一板件11的外表侧,第三管体3设于第二板件12的外表侧,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抵接,支撑板4、第二管体2和第一板件11的交接面、第三管体3和第二板件12的交接面处于同一直线。当受到外力时,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对第一管体1造成挤压,第一管体1受到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的压力与支撑板4对第一管体1的支撑力相互抵消,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管体1的变形情况,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强度。
较佳的,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还包括第三板件13和第四板件14,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和第四板件14连接围成方形体。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和第四板件1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安装时,确定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的位置后,将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焊接,再将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和第四板件14焊接围成方体,既可以确保支撑板4安装的位置的准确度,也可以降低支撑板4与第一管体1安装的难度。
较佳的,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均为方形管。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均包括第五板件21、第六板件22、第七板件23和第八板件24,第五板件21、第六板件22、第七板件23和第八板件24围成方形管,第五板件21和第七板件23沿第一管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六板件22和第八板件24垂直于第一管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均由第五板件21、第六板件22、第七板件23和第八板件24一体成型,从而增加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的强度。
较佳的,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支撑板4分别与第六板件22和第八板件24位于同一个平面。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的数量为两个,无论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受到向上还向下的作用力时,第六板件22或第八板件24对第一管体1的挤压均被支撑板4抵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管体1的强度。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的厚度与第六板件22、第八板件24的厚度相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100,安装时,先确定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与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的相对位置,将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焊接,再将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和第四板件14焊接围成方体。使用时,无论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受到向上还向下的作用力时,第六板件22或第八板件24对第一管体1的挤压均被支撑板4抵消,从而确保了该十字形结构件100的强度。
本实施例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当受到外力时,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对第一管体1造成挤压,第一管体1受到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的压力与支撑板4对第一管体1的支撑力相互抵消,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管体1的变形情况,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强度。
二、安装时,确定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的位置后,将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焊接,再将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和第四板件14焊接围成方体,既可以确保支撑板4安装的位置的准确度,也可以降低支撑板4与第一管体1安装的难度。
三、无论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受到向上还向下的作用力时,第六板件22或第八板件24对第一管体1的挤压均被支撑板4抵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管体1的强度。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若干个支撑板,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二管体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外表侧,所述第三管体设于所述第二板件的外表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抵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板件的交接面、所述第三管体和所述第二板件的交接面处于同一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还包括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所述第三板件和所述第四板件连接围成方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所述第三板件和所述第四板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为方形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包括第五板件、第六板件、第七板件和第八板件,所述第五板件、所述第六板件、所述第七板件和所述第八板件围成所述方形管,所述第五板件和所述第七板件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六板件和所述第八板件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由所述第五板件、所述第六板件、所述第七板件和所述第八板件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六板件和所述第八板件位于同一个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与所述第六板件、所述第八板件的厚度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70146.0U CN218030962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70146.0U CN218030962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30962U true CN218030962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82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70146.0U Active CN218030962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30962U (zh) |
-
2022
- 2022-07-08 CN CN202221770146.0U patent/CN2180309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83525Y (zh) | 组装式汽车衡秤体模块 | |
CN218030962U (zh) | 一种载重体用十字形结构件 | |
CN111267957A (zh) | 车架 | |
CN218616864U (zh) | 一种汽车梁类高强度连接结构 | |
CN218030957U (zh) | 一种用于载重体的t型结构件 | |
CN211139455U (zh) | 一种轻型客车后车架平台 | |
CN215205059U (zh) | 一种汽车前后底板横梁用加强件 | |
CN221213591U (zh) | 用于车辆的座椅后横梁组件和车辆 | |
CN201240424Y (zh) | 自卸车用副梁 | |
CN212290034U (zh) | 一种半挂车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重型汽车 | |
CN210774324U (zh) | 一种外贸拼接秤台用的拼接结构 | |
CN216611359U (zh) | 一种半挂车纵梁 | |
CN111409853A (zh) | 一种起落架强度试验轮胎接地点载荷施加结构 | |
CN209852521U (zh) | 一种船用l形分布夹层板连接系统 | |
CN219774533U (zh) | 加强型空心型材及工装支架 | |
CN218929587U (zh) | 车身悬置总成安装结构和车辆 | |
CN212605423U (zh) | 一种高强度商用车纵梁加强板 | |
CN201148261Y (zh) | 集装箱及其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 | |
CN214139884U (zh) | 一种高承载性集装箱地板组件结构 | |
CN220400784U (zh) | 一种电池箱体内的支撑结构 | |
CN212828679U (zh) | 一种新结构汽车车架 | |
CN214302830U (zh) | 一种压边翻板 | |
CN210653333U (zh) | 冷弯半挂车梁钢管结构 | |
CN218112866U (zh) | 电动三轮车结构梁 | |
CN216034661U (zh) | 非公路自卸车车架加强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