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3389U -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3389U
CN217993389U CN202221764935.3U CN202221764935U CN217993389U CN 217993389 U CN217993389 U CN 217993389U CN 202221764935 U CN202221764935 U CN 202221764935U CN 217993389 U CN217993389 U CN 217993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ion
plate
primary
thimbl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49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登辉
聂华南
吴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itic Nanhui Precis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itic Nanhui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itic Nanhui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itic Nanhui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49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3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3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3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顶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辊、一次顶出板、二次顶出板、限位板,多个一次顶针及多个二次顶针,顶辊用于接收顶出力呈移动布置,顶辊贯穿一次顶出板、限位板和二次顶出板,顶辊用于顶出一次顶出板和二次顶出板,限位板用于限制一次顶出板继续顶出;一次顶针内端与一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第一顶针的外端与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二次顶针内端与二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第二顶针的外端与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一次顶出时,顶辊促使各个一次顶针和各个二次顶针同步呈顶出状态,二次顶出时,一次顶针呈停止移动,二次顶针继续呈顶出状态;联动顶出成型产品,便于产品快速脱模,提高顶出效果。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注塑模具顶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目前,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无论是采用单一的顶出机构还是采用多组件的顶出机构,其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的。
但是,由于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由于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腔中而无法自动脱落,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种多阶段的顶出动作设计称为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设计,能够让模具顶出动作顺畅化,对于顶出行程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在产品上的作用力,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采用单顶针板,在普通的一次顶出基础上配合其他模具机构(例如弹簧)来实现二次顶出动作,这样方式,顶出整体性差,顶出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辊、一次顶出板、二次顶出板、限位板,多个一次顶针以及多个二次顶针,所述二次顶出板与所述限位板呈对应布置,所述顶辊用于接收顶出力呈移动顶出布置,所述顶辊依序贯穿所述一次顶出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二次顶出板,所述顶辊设有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所述第一顶出部用于顶出所述一次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部用于顶出所述二次顶出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一次顶出板继续顶出;
成型产品置于模具槽,各个所述一次顶针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一次顶针内端与所述一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顶针的外端与所述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各个所述二次顶针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二次顶针内端与所述二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二顶针的外端与所述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针组和二次针组,所述一次针组包括四个所述一次顶针,四个所述一次顶针沿四角呈对应布置,所述一次顶针贯穿所述二次顶出板延伸与所述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所述二次针组包括四个所述二次顶针,四个所述二次顶针沿四角呈对应布置,两个所述一次顶针处于两个所述二次顶针之间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四组所述一次针组和四组所述二次针组,四组所述一次针组沿四角呈对应布置,四组所述二次针组沿四角呈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顶出板设有多个缓冲柱,各个所述缓冲柱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缓冲柱的下部与所述一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缓冲柱的上部沿背离所述一次顶出板方向呈凸起布置,所述缓冲柱的上部形成缓冲面,所述缓冲面与所述限位板呈平行对应布置,所述缓冲柱呈弹性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两个顶柱和下撑板,所述顶辊贯穿所述下撑板布置,且所述下撑板与所述第一顶出板呈平铺对应布置,两个所述顶柱呈两端间隔对应布置,所述顶柱的下部与所述下撑板呈连接布置,所述顶柱依序贯穿所述一次顶出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二次顶出板。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柱和底板,所述顶柱的下部与所述底板呈抵触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导向柱沿横向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下部与所述底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上部依序贯穿所述下撑板、所述第一顶出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二次顶出板。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导向柱,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柱沿纵向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柱处于中部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导向柱沿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柱呈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多个模具柱,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叠合形成所述模具槽,各个所述模具柱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模具柱的下部与所述一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所述模具柱的上部贯穿所述二次顶出板和所述限位板延伸与所述上模具呈抵触布置。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一次顶针和各个所述二次顶针分别贯穿所述下模具布置,且各个所述一次顶针和各个所述二次顶针与所述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出部包括第一活动环和第一顶出环,所述第一活动环和所述第一顶出环呈一体成型布置,所述第一活动环嵌设所述下撑板布置,所述第一顶出环呈环状布置,且所述第一顶出环呈平铺状抵触所述一次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第二活动环和第二顶出环,所述第二活动环和所述第二顶出环呈二体成型布置,所述第二活动环嵌设所述限位板布置,所述第二顶出环呈环状布置,且所述第二顶出环呈平铺状抵触所述二次顶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产品注塑成型后,顶辊收到顶出驱动力呈移动布置,顶辊移动同步带动一次顶出板和二次顶出板呈移动布置,此时,各个一次顶针和各个二次顶针同步呈顶出状态,实现对成型产品的一次顶出,然后,当一次顶出板移动至限位板时,一次顶出板受到限位板的限制呈停止移动,二次顶出板继续在顶辊的带动下呈移动布置,使各个各个二次顶针呈顶出状态布置,实现进行二次顶出;一次顶出和二次顶出呈联动,减少零件的磨损,提高了二次顶出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联动性顶出成型产品,便于成型产品快速脱模,提高顶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各个一次顶针和各个二次顶针的布局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各个一次顶针和各个二次顶针的布局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顶辊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辊1、一次顶出板2、二次顶出板3、限位板4,多个一次顶针5以及多个二次顶针6,二次顶出板3与限位板4呈对应布置,顶辊1用于接收顶出力呈移动顶出布置,顶辊1依序贯穿一次顶出板2、限位板4和二次顶出板3,顶辊1设有第一顶出部11和第二顶出部12,第一顶出部11用于顶出一次顶出板2,第二顶出部12用于顶出二次顶出板3,限位板4用于限制一次顶出板2继续顶出;
成型产品置于模具槽,各个一次顶针5呈间隔对应布置,一次顶针5内端与一次顶出板2呈连接布置,第一顶针的外端与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各个二次顶针6呈间隔对应布置,二次顶针6内端与二次顶出板3呈连接布置,第二顶针的外端与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
上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产品注塑成型后,顶辊1收到顶出驱动力呈移动布置,顶辊1移动同步带动一次顶出板2和二次顶出板3呈移动布置,此时,各个一次顶针5和各个二次顶针6同步呈顶出状态,实现对成型产品的一次顶出,然后,当一次顶出板2移动至限位板4时,一次顶出板2受到限位板4的限制呈停止移动,二次顶出板3继续在顶辊1的带动下呈移动布置,使各个各个二次顶针6呈顶出状态布置,实现进行二次顶出;一次顶出和二次顶出呈联动,减少零件的磨损,提高了二次顶出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联动性顶出成型产品,便于成型产品快速脱模,提高顶出效果。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针组和二次针组,通过一次针组和二次针组的配合,增大顶出范围,便于产品的顶出。
一次针组包括四个一次顶针5,四个一次顶针5沿四角呈对应布置,一次顶针5贯穿二次顶出板3延伸与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这样,顶出时,一次顶针5在一次顶出板2的带动下,延伸至模具槽,对模具槽中成型的产品进行顶出。
二次针组包括四个二次顶针6,四个二次顶针6沿四角呈对应布置,这样,顶出时,二次顶针6在二次顶出板3的带动下,延伸至模具槽,对模具槽中成型的产品进行顶出。
两个一次顶针5处于两个二次顶针6之间布置;这样,先内部和外部同步顶出,再外部二次顶出,便于产品脱模。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四组一次针组和四组二次针组,四组一次针组沿四角呈对应布置,四组二次针组沿四角呈对应布置;配合同步顶出,便于产品脱模。
一次顶出板2设有多个缓冲柱,各个缓冲柱呈间隔对应布置,缓冲柱的下部与一次顶出板2呈连接布置,缓冲柱的上部沿背离一次顶出板2方向呈凸起布置,缓冲柱的上部形成缓冲面,缓冲面与限位板4呈平行对应布置,缓冲柱呈弹性布置。
这样,在一次顶出板2朝向限位板4移动时,在各个缓冲柱的作用下,降低一次顶出板2与限位板4之间的碰撞,降低零件之间的磨损。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两个顶柱7和下撑板8,顶辊1贯穿下撑板8布置,且下撑板8与第一顶出板呈平铺对应布置,两个顶柱7呈两端间隔对应布置,顶柱7的下部与下撑板8呈连接布置,顶柱7依序贯穿一次顶出板2、限位板4和二次顶出板3。
这样,在两个顶柱7的作用下,对一次顶出板2和二次顶出板3的移动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降低一次顶出板2和二次顶出板3的移动晃动,提高一次顶出板2和二次顶出板3的移动稳定性,提高一次顶针5和二次顶针6的顶出精准性和稳定性。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柱和底板9,顶柱7的下部与底板9呈抵触布置,各个第一导向柱沿横向间隔对应布置,第一导向柱的下部与底板9呈连接布置,第一导向柱的上部依序贯穿下撑板8、第一顶出板、限位板4和二次顶出板3。
在各个第一导向柱的作用下,对一次顶出板2和二次顶出板3的移动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降低一次顶出板2和二次顶出板3的移动晃动,提高一次顶出板2和二次顶出板3的移动稳定性,提高一次顶针5和二次顶针6的顶出精准性和稳定性。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导向柱,两个第二导向柱沿纵向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两个第二导向柱处于中部布置,各个第一导向柱沿两个第二导向柱呈对称布置;在各个第一导向柱和两个第二导向柱的配合作用下,对横向和纵向均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提高一次顶出板2和二次顶出板3的移动稳定性,提高一次顶针5和二次顶针6的顶出精准性和稳定性。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多个模具柱,上模具和下模具叠合形成模具槽,各个模具柱呈间隔对应布置,模具柱的下部与一次顶出板2呈连接布置,模具柱的上部贯穿二次顶出板3和限位板4延伸与上模具呈抵触布置;在顶出时,一次顶出板2移动带动模具柱移动,实现将上模具顶出,实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分离。
各个一次顶针5和各个二次顶针6分别贯穿下模具布置,且各个一次顶针5和各个二次顶针6与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便于各个一次顶针5和各个二次顶针6进行同步顶出和单独二次顶出。
第一顶出部11包括第一活动环111和第一顶出环112,第一活动环111和第一顶出环112呈一体成型布置,第一活动环111嵌设下撑板8布置,第一顶出环112呈环状布置,且第一顶出环112呈平铺状抵触一次顶出板2;这样,当顶辊1受到顶出力时,第一活动环111不施加作用力,下撑板8呈静置布置,便于第一顶出板复位时支撑第一顶出板,而第一顶出环112则施加作用力至第一顶出板,促使第一顶出板沿背离下撑板8方向移动,实现将各个一次顶针5顶出。
第二顶出部12包括第二活动环121和第二顶出环122,第二活动环121和第二顶出环122呈二体成型布置,第二活动环121嵌设限位板4布置,第二顶出环122呈环状布置,且第二顶出环122呈平铺状抵触二次顶出板3;这样,当顶辊1受到顶出力时,第二活动环121不施加作用力,限位板4呈静置布置,便于第二顶出板复位时,限位板4支撑第二顶出板,而第二顶出环122则施加作用力至第二顶出板,促使第二顶出板沿背离下撑板8方向移动,实现将各个二次顶针6顶出。
也就是说,当一次顶出作业时,顶辊1受到顶出力,第一顶出环112和第二顶出环122同步施加作用力,促使各个一次顶针5和各个二次顶针6进行同步顶出,直至各个一次顶针5顶出到位后,第二顶出环122继续施加作用力,促使各个二次顶针6继续顶出,实现二次顶出,便于产品脱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辊、一次顶出板、二次顶出板、限位板,多个一次顶针以及多个二次顶针,所述二次顶出板与所述限位板呈对应布置,所述顶辊用于接收顶出力呈移动顶出布置,所述顶辊依序贯穿所述一次顶出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二次顶出板,所述顶辊设有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所述第一顶出部用于顶出所述一次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部用于顶出所述二次顶出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一次顶出板继续顶出;
成型产品置于模具槽,各个所述一次顶针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一次顶针内端与所述一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顶针的外端与所述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各个所述二次顶针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二次顶针内端与所述二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二顶针的外端与所述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针组和二次针组,所述一次针组包括四个所述一次顶针,四个所述一次顶针沿四角呈对应布置,所述一次顶针贯穿所述二次顶出板延伸与所述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所述二次针组包括四个所述二次顶针,四个所述二次顶针沿四角呈对应布置,两个所述一次顶针处于两个所述二次顶针之间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四组所述一次针组和四组所述二次针组,四组所述一次针组沿四角呈对应布置,四组所述二次针组沿四角呈对应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顶出板设有多个缓冲柱,各个所述缓冲柱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缓冲柱的下部与所述一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缓冲柱的上部沿背离所述一次顶出板方向呈凸起布置,所述缓冲柱的上部形成缓冲面,所述缓冲面与所述限位板呈平行对应布置,所述缓冲柱呈弹性布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两个顶柱和下撑板,所述顶辊贯穿所述下撑板布置,且所述下撑板与所述第一顶出板呈平铺对应布置,两个所述顶柱呈两端间隔对应布置,所述顶柱的下部与所述下撑板呈连接布置,所述顶柱依序贯穿所述一次顶出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二次顶出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柱和底板,所述顶柱的下部与所述底板呈抵触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导向柱沿横向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下部与所述底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上部依序贯穿所述下撑板、所述第一顶出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二次顶出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导向柱,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柱沿纵向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柱处于中部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导向柱沿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柱呈对称布置。
8.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多个模具柱,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叠合形成所述模具槽,各个所述模具柱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模具柱的下部与所述一次顶出板呈连接布置,所述模具柱的上部贯穿所述二次顶出板和所述限位板延伸与所述上模具呈抵触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一次顶针和各个所述二次顶针分别贯穿所述下模具布置,且各个所述一次顶针和各个所述二次顶针与所述模具槽呈对应且连通布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部包括第一活动环和第一顶出环,所述第一活动环和所述第一顶出环呈一体成型布置,所述第一活动环嵌设所述下撑板布置,所述第一顶出环呈环状布置,且所述第一顶出环呈平铺状抵触所述一次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第二活动环和第二顶出环,所述第二活动环和所述第二顶出环呈二体成型布置,所述第二活动环嵌设所述限位板布置,所述第二顶出环呈环状布置,且所述第二顶出环呈平铺状抵触所述二次顶出板。
CN202221764935.3U 2022-07-08 2022-07-08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Active CN217993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4935.3U CN217993389U (zh) 2022-07-08 2022-07-08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4935.3U CN217993389U (zh) 2022-07-08 2022-07-08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3389U true CN217993389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4935.3U Active CN217993389U (zh) 2022-07-08 2022-07-08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3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7055U (zh) 一种四面滑块脱离塑料制品的机构
CN104441497A (zh) 利用滑块和滑块镶件相对斜滑机构成型的模具
CN213919414U (zh) 一种全周倒扣产品脱模用注塑模具
CN217993389U (zh)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CN105034291A (zh) 一种滑块差动式脱模机构
CN212795716U (zh) 一种斜顶出模具
CN212045246U (zh) 一种陶瓷板模具
CN103640191A (zh) 一种四面滑块脱离塑料制品的机构
CN217729552U (zh) 注塑模具倒装顶出机构
CN221022187U (zh) 一种脱模顶出机构
CN205661002U (zh) 一种三处分型面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7704542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防止压模结构
CN210911026U (zh) 一种注塑产品顶出装置及设置有该顶出装置的模具
CN220198421U (zh) 一种带有止锁装置的模具
CN209812951U (zh) 一种加工复杂结构冰箱冷冻抽屉斗的注塑模具
CN216708168U (zh) 一种顶针快速出料的注塑模具
CN202480332U (zh) 模具
CN217169530U (zh) 反牛角进胶模具结构
CN219213974U (zh) 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
CN218838470U (zh) 一种具有上模顶出机构的模具
CN210940327U (zh) 一种用于吸尘器主机外壳的快速脱模的模具
CN213919367U (zh) 具备斜顶配合的注塑模架
CN213035200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盖板模具
CN220661626U (zh) 一种组装箱底托注塑模错位斜顶机构
CN112519146B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