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3974U - 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13974U CN219213974U CN202320026986.4U CN202320026986U CN219213974U CN 219213974 U CN219213974 U CN 219213974U CN 202320026986 U CN202320026986 U CN 202320026986U CN 219213974 U CN219213974 U CN 219213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mould
- template
- rear mold
- pro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中板及后模架,后模架包括后模底板和两后模侧板,两后模侧板连接在后模底板形成U形架构,后模架上自靠近后模底板向远侧依次设有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一、二板连接并通过顶杆推动后模板,第二板与后模中板设有限位柱,第三、四板配合设有顶针,顶针延伸到产品型腔。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后模板上的产品先松动,然后进行产品脱模,有效提高脱模产品良品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注塑模架脱模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现有一种塑胶制品成型后,产品筋条嵌入后模型腔,由于包胶力较大,仅依靠顶针(杆)脱模产品的合格率低,如中国文献CN201721922669.1披露一种注塑模具脱模机构,用于产品注塑成型后的顶出,包括公模、母模、底板、推出机构、顶杆和顶块,该文献是依靠顶杆直接脱模,无法彻底解决包胶力大的产品的脱模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通过后模板活动带松产品而后通过顶杆完全脱出产品,从而有效提高脱模产品良品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中板及后模架,后模架包括后模底板和两后模侧板,两后模侧板连接在后模底板形成U形架构,后模架上自靠近后模底板向远侧依次设有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一、二板连接并通过顶杆推动后模板,第二板与后模中板设有限位柱,第三、四板配合设有顶针,顶针延伸到产品型腔,脱模时,第一、二板先通过顶杆推动后模板从而解除后模板嵌入产品包胶力,而后第三、四板带动顶针位移直至产品完全脱模。
进一步,第一、二板之间通过胶塞连接同步移动,第一、二板移动的距离是由限位柱的高度决定。
进一步,限位柱与后模中板的间距为第一、二板移动的最大行程。
进一步,前模包括前模板、前模中板和前模顶板,前模与后模设有相连接的导柱,导柱分布于前、后模靠近四角处。
进一步,前模板与后模板之间通过胶塞连接,后模向后移动时,前模板与后模板最后分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后模架上设置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产品脱模时,通过第一板、第二板推动后模板,使后模板上的产品先松动,解决包胶力问题,然后由第三板、第四板带动顶针进行产品脱模,有效提高脱模产品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另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包括前模1和后模2,前模1和后模2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后模2包括后模板21、后模中板22及后模架23,后模架23包括后模底板231和两后模侧板232,两后模侧板232连接在后模底板231形成U形架构,后模架23上自靠近后模底板向远侧依次设有第一板31、第二板32、第三板33、第四板34,第一、二板连接并通过顶杆4推动后模板31,第二板32与后模中板22设有限位柱5,第三、四板配合设有多个顶针6,顶针数量依据实际需求设置,顶针6延伸到产品型腔,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均为脱模板,脱模时,第一、二板31、32先通过顶杆4推动后模板21从而解除后模板嵌入产品的包胶力,而后第三、四板33、34带动顶针6位移直至产品完全脱模。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二板之间通过胶塞连接同步移动,第一、二板移动的距离是由限位柱5的高度决定。具体的,限位柱5与后模中板22的间距为第一、二板移动的最大行程。第三板33上设有复位杆8,该复位杆8穿过后模中板22及后模板21,复位杆8上套有弹簧81,弹簧81位于第四板34与后模中板之间,目的是使后模的第一、二板复位。
请参阅图1、图2或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模1包括前模板11、前模中板12和前模顶板13,前模1与后模2设有相连接的导柱7,导柱7分布于前、后模靠近四角处。前模板11与后模板21之间通过胶塞连接,分模过程后模向后移动时,前模板1与后模板21最后分离。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模2开始向后移动,由于前模板11和后模板21通过胶塞连接,因此,前模板11与前模中板12会先分离,之后前模中板12和前模顶板13分离,之后胶塞被强制分离,前模板11和后模板21分离;进行产品脱模。前模板和后模板分离后通过注塑机KO柱顶动脱模板,分段进行脱模作业,直至产品完全脱模。
本实用新型通过后模架上设置第一板31、第二板32、第三板33、第四板34,产品脱模时,通过第一板31、第二板32推动后模板21,使后模板上的产品先松动,解决包胶力问题,然后由第三板33、第四板34带动顶针进行产品脱模,有效提高脱模产品良品率。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Claims (7)
1.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中板及后模架,后模架包括后模底板和两后模侧板,两后模侧板连接在后模底板形成U形架构,后模架上自靠近后模底板向远侧依次设有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一、二板连接并通过顶杆推动后模板,第二板与后模中板设有限位柱,第三、四板配合设有顶针,顶针延伸到产品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脱模时第一、二板先通过顶杆推动后模板从而解除后模板嵌入产品包胶力,而后第三、四板带动顶针位移直至产品完全脱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板之间通过胶塞连接同步移动,第一、二板移动的距离是由限位柱的高度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柱与后模中板的间距为第一、二板移动的最大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模包括前模板、前模中板和前模顶板,前模与后模设有相连接的导柱,导柱分布于前、后模靠近四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模板与后模板之间通过胶塞连接,后模向后移动时,前模板与后模板最后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板上设有复位杆,该复位杆穿过后模中板及后模板,复位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位于第四板与后模中板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26986.4U CN219213974U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26986.4U CN219213974U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13974U true CN219213974U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74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26986.4U Active CN219213974U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13974U (zh) |
-
2023
- 2023-01-06 CN CN202320026986.4U patent/CN2192139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045728U (zh) | 一种多模腔的光学镜片注塑模具 | |
CN201371562Y (zh) | 注塑模具简易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 |
CN212707754U (zh) | 汽车格栅模具二次顶出强脱浇口机构 | |
CN219213974U (zh) | 一种注塑模架脱模结构 | |
CN212795716U (zh) | 一种斜顶出模具 | |
CN214926614U (zh) |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 | |
CN202388706U (zh) | 模具结构 | |
CN21224198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 |
CN211031091U (zh) | 一种可自动脱模汽车凹类零件的注塑模具 | |
CN210308893U (zh) | 一种易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09552367U (zh) | 一种汽车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 |
CN213860437U (zh) | 一种塑料球壳的成型模具 | |
CN201863367U (zh) | 机械式二次顶出模具 | |
CN218111585U (zh) | 一种卡扣封印的成型模具 | |
CN217252593U (zh) | 一种多腔喷嘴蜡模模具 | |
CN219256352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用二次脱模结构 | |
CN211891751U (zh) | 一种快速顶出的注塑模具 | |
CN217777614U (zh) | 一种料头可自动脱落的注塑模具 | |
CN219855813U (zh) | 一种二次顶出模具 | |
CN219028346U (zh) | 一种上下盖模具 | |
CN218462812U (zh) | 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 | |
CN218640244U (zh) | 一种具有行位顶出功能的塑胶端子模具 | |
CN213500598U (zh) | 一种多腔室高效注塑模具 | |
CN215825863U (zh) | 一种打印机壳体注塑件的注塑成型模具 | |
CN219727062U (zh) | 一种电动车头管后盖模具的斜向脱膜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