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3375U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3375U
CN217993375U CN202222147666.2U CN202222147666U CN217993375U CN 217993375 U CN217993375 U CN 217993375U CN 202222147666 U CN202222147666 U CN 202222147666U CN 217993375 U CN217993375 U CN 217993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die
mold
seat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76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福元
任阳波
吴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76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3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3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3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沿竖直方向位于上模的下方;以及滑块座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模上的两个滑块座,滑块座的沿水平的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固连于上模的致动件,致动件朝向滑块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引导部,滑块座的朝向致动件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引导部滑动连接的滑动部,模具具有合模状态和脱模状态,在合模状态,两个滑块座与上模和下模共同围成型腔,在脱模状态,上模沿竖直方向远离下模移动且带动致动件同步移动,以通过引导部分别驱动两个滑块座背向移动。如此,通过位于滑块座侧端的致动件驱使滑块座往复移动,来进行合模和脱模,不仅能够减小模具尺寸,且移动过程平稳,便于脱模。

Description

模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模具通常包括上模和下模,为了便于物品成型后的模具脱模,在模具中通常会使用到滑块结构。即模具中的滑块结构的滑块座在斜导柱的带动下能够在导向块做导向作用的情况下按设定的后撤方向移动,从而进行侧向成型或在开模后且在制件顶出之前完成侧向分型或抽芯工作,达到注塑模具成型方向转换或使塑胶制件顺利脱模等目的。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模具中的滑块结构存在滑块座的尺寸较大、用料较多,为了适应大尺寸的滑块结构还需要在模具的模胚中设置较大的腔,从而使得模具的整体制作尺寸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且不便脱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能够减小模具尺寸,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移动过程平稳,便于脱模,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以及滑块座组件,包括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两个滑块座,所述滑块座的沿水平的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固连于所述上模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朝向所述滑块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引导部,所述滑块座的朝向所述致动件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引导部滑动连接的滑动部,所述模具具有合模状态和脱模状态,在所述合模状态,两个所述滑块座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共同围成型腔,在所述脱模状态,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远离所述下模移动且带动四个所述致动件同步移动,以通过四个所述引导部分别驱动两个所述滑块座背向移动,其中,所述引导部沿竖直方向向下且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沿自身的延伸方向具有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构造为内凹的引导槽,所述滑动部构造为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块座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与所述引导轮滑动配合,所述致动件的底端具有与所述引导槽的底端连通的开口,以供所述导向轮出入所述开口。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段的底端与所述开口之间的渐扩段,所述渐扩段的宽度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自上而下逐渐扩大。
可选地,所述滑块座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模具处于所述合模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模具处于脱模状态,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限位件,用于在所述滑块座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将所述滑块座可解锁地锁止于所述下模。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本体和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波珠螺丝,所述滑块座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波珠螺丝的滚珠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所述滑块座的底面上具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波珠螺丝的滚珠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引导结构,该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滑块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引导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滑槽和滑轨,所述滑槽和所述滑轨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滑块座的底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下模上。
可选地,所述滑块座的背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自上而下且朝向远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延伸,所述模具还包括与所述滑块座的数量相对应的楔紧块,所述楔紧块固连于所述上模且具有能够与对应的滑块座的第一斜面贴合的第二斜面。
可选地,所述滑块座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滑块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座组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楔紧块构造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滑块座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滑块座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布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任意相邻的两组所述滑块座组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座共用一个所述致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位于滑块座两端的两个致动件的引导和致动,使得滑块座能够往复移动,来进行合模和脱模,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斜导柱来致动,不仅能够减小模具尺寸,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滑块座通过两端的两个致动件驱动,移动过程平稳,便于脱模,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移除部分致动件后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移除上模后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两个滑块座组件、引导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模具中的滑块座、引导结构、限位件以及楔紧块的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滑块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致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2、下模;3、滑块座组件;31、滑块座;311、滑动部;312、第一凹槽;313、第二凹槽;314、第一斜面;315、进液口;316、出液口;32、致动件;321、引导部;322、第一段;323、第二段;324、开口;325、渐扩段;4、引导结构;41、滑槽;42、滑轨;5、楔紧块;51、第二斜面;6、限位件;61、波珠螺丝;7、楔紧块组;8、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描述,针对模具定义三坐标,即XYZ坐标系,其中,Z向为竖直方向,且Z向箭头所指的一侧为上,反之为下;X向为第一方向;Y向为第二方向。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在两个滑块座与上模和下模之间围成型腔,且两个滑块座通过各自安装的斜导柱的致动实现相互靠近或远离地移动,滑块座中具有容纳斜导柱的腔体,导致滑块座的宽度较大,且因滑块座和斜导柱的此种布置方式,上模需要预留足够的腔,会使得上模的尺寸变大,进而使得整个模具的尺寸大、用料多以及制造成本高,并且因此模具制作周期延长,严重影响交期。此外,相关技术中的斜导柱通常连接于滑块座的中部,自滑块座的中部对滑块座进行致动,导致滑块座的移动过程平稳性较差。
基于此,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模具,参考图1至图9所示,该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滑块座组件3,下模2沿竖直方向位于上模1的下方,滑块座组件3包括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模2上的两个滑块座31,滑块座31的沿水平的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固连于上模1的致动件32,致动件32朝向滑块座31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引导部321,滑块座31的朝向致动件3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引导部321滑动连接的滑动部311,模具具有合模状态和脱模状态,在合模状态,两个滑块座31与上模1和下模2共同围成型腔8,在脱模状态,上模1沿竖直方向远离下模2移动且带动四个致动件32同步移动,以通过四个引导部321分别驱动两个滑块座31背向移动,其中,引导部321沿竖直方向向下且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型腔8的一侧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位于滑块座31两端的两个致动件32的引导和致动,使得滑块座31能够往复移动,来进行合模和脱模,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斜导柱来致动,能够避免在滑块座31中开设额外的供斜导柱插入的空腔,从而能够减小滑块座31的尺寸,尤其是滑块座31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的尺寸。另外,致动件32跟随上模1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就能够驱使滑块座31往复移动,从而不需要为例如相关技术中的斜导柱和滑块座31的配合预留较大的空腔,因此,能够减小模具的尺寸,进而降低用料以及制造成本,缩短工期,并且结构简单,更易于制造。此外,滑块座31通过两端的两个致动件32驱动,滑块座31的两端受力均匀,使得滑块座31的移动更平稳,进而使得脱模过程更平稳,提高产品成型的质量。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5和图8所示,引导部321沿自身的延伸方向具有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第一段322和第二段323,第一段322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二段323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此,当模具进行脱模时,上模1带动致动件32上移,使得滑块座31两侧的滑动部311依次经过引导部321的第一段322和第二段323,而因第一段322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二段323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从而使得脱模时,在上模1的移动速度保持不变时,滑块座31在致动件32的第一段322的驱使下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速度要比滑块座31在第二段323的驱使下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速度慢,即两个相对的滑块座31先经过第一段322的驱使,慢速沿第一方向背向移动,再经过第二段323的驱使,加速沿第一方向背向移动,从而使得在脱模时,滑块座31先慢速离开已成型在型腔8内的模胚,待与模胚脱离后,再快速移动,此种移动方式,能够减小甚至避免在脱模过程中,滑块座31与模胚脱离时对模胚的影响,而在与模胚脱离后的快速移动,便于加快脱模的进程,提高效率。
其中,引导部321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参考图5和图8所示,引导部321可以构造为内凹的引导槽,滑动部311可以构造为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滑块座31的导向轮,导向轮与引导槽滑动配合,致动件32的底端可以具有与引导槽的底端连通的开口324,以供导向轮出入开口324。例如,引导槽可以设置成下端有开口324且上端封闭的内凹槽,其中封闭端设置成弧形以便适配并止挡导向轮,封闭端的下方依次设置第一段322和第二段323,开口324与第二段323的下端连通,以便导向轮出入引导槽,例如便于在脱模过程中,在通过致动件32将滑块座31驱使到设定位置后,致动件32跟随上模1继续上行,以使得上模1与滑块座31及下模2完全脱离,便于型腔8内的模胚的取出;另外,在进行合模时,致动件32跟随上模1下移,滑块座31的滑动部311通过开口324进入引导槽中,再次通过致动件32的驱动实现沿第一方向的往复移动。导向轮的外轮廓可以与引导槽的内侧壁贴合,以便于通过引导槽跟随致动件32沿竖直方向的移动,带动导向轮及滑块座31沿第一方向移动。导向轮可以为滚轮或轴承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引导部321包括连接于第二段323的底端与开口324之间的渐扩段325,渐扩段325的宽度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自上而下逐渐扩大。如此,通过渐扩段325的设置能够允许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导向轮也能够准确地通过开口324出入引导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引导部321构造为内凹的引导槽,滑动部311构造为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滑块座31的导向轮的结构是示意性的,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引导部321可以构造为凸起的引导轨道,滑动部311包括夹持在引导轨道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滑动轮,且各滑动轮均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如此,通过引导轨道沿竖直方向的移动,带动两个滑动轮以及滑块座31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滑块座31两端的两个致动件32能够驱使滑块座31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来进行合模和脱模。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滑块座3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模具处于合模状态,在第二位置,模具处于脱模状态,下模2上设置有限位件6,用于在滑块座31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将滑块座31可解锁地锁止于下模2。当注塑产品时,首先需要将上模1、下模2和两个滑块座组件3组成型腔8,即滑块座31处于第一位置,此时通过上模1下压将滑块座组件3在竖直方向上限位,通过下模2上的限位件6将滑块座31在第一方向上限位,从而使得上模1、下模2和滑块座组件3构成一具有稳定形状的型腔8,避免因滑块座31位置不稳定,造成注塑产品不合格;注塑完成后,需要将上模1、下模2和滑块座组件3分离至设定位置,便于将注塑成型后的产品取出,即,滑块座31处于第二位置,通过限位件6将滑块座31锁止于下模2,避免上模1、下模2和滑块座组件3过度分离,导致合模过程周期变长,降低了产品生产效率。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7所示,限位件6可以包括本体和安装于本体上的波珠螺丝61,滑块座31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凹槽312,在第一位置时,波珠螺丝61的滚珠位于第一凹槽312内;和/或,滑块座31的底面上具有第二凹槽313,在第二位置时,波珠螺丝61的滚珠位于第二凹槽313内。例如,在滑块座31的底面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凹槽312和第二凹槽313,在第一凹槽312与限位件6配合时对应第一位置,在第二凹槽313与限位件6配合时对应第二位置。另外,限位件6可以构造为圆柱形本体,可以通过例如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将圆柱形本体与下模2固定连接。该圆柱形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波珠螺丝61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波珠螺丝61安装在该螺纹孔中且顶端的滚珠与滑块座31的底面抵接。如此,当合模时,滑块座31在第一位置,此时波珠螺丝61顶端的滚珠卡在第一凹槽312中,从而使得合模时构成的型腔8结构更加稳定;当脱模时,滑块座31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型腔8的一侧移动,使得波珠螺丝61顶端的滚珠克服波珠螺丝61的弹簧的弹力下移以从第一凹槽312中脱离,并在滑块座3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卡在第二凹槽313中,从而能够防止滑块座31脱模时移动过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限位件6采用波珠螺丝61的结构是示意性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限位件6还可以为限位螺丝。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滑块座31的内部还可以设有冷却流道,其中在滑块座31上设有冷却流道的进液口315和出液口316。如此,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液口315进入滑块座31的冷却流道中并从出液口316排出,冷却液例如可以是冷却水,从而能够通过冷却水控制注塑时模具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以便控制型腔8内的产品的冷却速度,从而提高注塑产品的成型质量。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模具还包括引导结构4,该引导结构4用于引导滑块座31沿第一方向移动;引导结构4包括滑动配合的滑槽41和滑轨42,滑槽41和滑轨42中的一者设置在滑块座31的底面上,另一者设置在下模2上。例如,滑块座31的底面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41,在下模2上设有同样数量的与滑槽41配置的滑轨42,滑轨42通过紧固件与下模2固定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滑轨42的横截面为T形,且与该至少一个滑轨42配合的滑槽41的横截面也为T型,以通过T形滑轨和T形滑槽的配合,引导滑块座31沿第一方向移动,并限制滑块座31沿竖直方向移动而脱离下模2。紧固件例如可以是螺钉或螺栓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引导结构4包括滑块座31的底面设置的滑槽41和与下模2固定的滑轨42的结构是示意性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引导结构4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例如,在滑块座31的底面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42,在下模2上设置多个与滑轨配置的滑槽41,此处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滑块座31的背离型腔8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314,第一斜面314自上而下且朝向远离型腔8的一侧延伸,模具还包括与滑块座31的数量相对应的楔紧块5,楔紧块5固连于上模1且具有能够与对应的滑块座31的第一斜面314贴合的第二斜面51。例如,楔紧块5可以设置成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面即为第二斜面51,与第二斜面51相对的直角侧面在合模时与下模2抵接,楔紧块5的上端面通过紧固件与上模1固定,紧固件可以为例如螺钉或螺栓等。如此,通过设置楔紧块5,在合模时,在两个滑块座31沿第一方向相向移动时,楔紧块5跟随上模1同步下移,且在滑块座31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楔紧块5的第二斜面51与滑块座31的第一斜面314相贴合,以限定滑块座31的位置,防止滑块座31远离型腔8后移,以保持型腔8的稳定性。此外,为了避免脱模时滑块座31沿滑轨42移动时卡住,第二斜面51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二段323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以保证在脱模时,楔紧块5跟随上模1上移时,能够避让滑块座31的移动路径。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滑块座组件3的数量可以为多组,多组滑块座组件3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且沿第一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滑块座组件3的相邻的两个楔紧块5构造为一体。例如,参考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的滑块座组件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滑块座组件3中的相邻两个楔紧块5构造为一体成型的楔紧块组7,楔紧块组7的上端与上模1固定连接。如此,通过在上模1、下模2之间设置多组滑块座组件3能够进一步提高注塑产品成型的效率,且通过将两个楔紧块5构造为一体成型的楔紧块组7,从而能够使得模具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模具的尺寸。
此外,如图1-图3所示,多组滑块座组件3还可以沿第二方向并排布置,且沿第二方向任意相邻的两组滑块座组件3的相邻的两个滑块座31共用一个致动件32。例如,沿第二方向并排布置的滑块座组件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滑块座组件3中的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滑块座31通过同一个致动件32致动,该致动件32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引导部321。如此,通过两个滑块座31共用一个致动件32能够使得模具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模具的尺寸。
本公开示例性地描述模具合模和脱模时的移动状态,例如,在脱模时,致动件32和楔紧块5跟随上模1同步上移,且在移动过程中,通过致动件32的引导部321驱动滑块座31沿第一方向远离型腔8移动,并在滑块座31移动至第二位置后,通过限位件6限制在当前的第二位置,随后上模1继续上移,滑块座31的滑动部311脱离引导部321,在上模1移动到预设位置时,将型腔8内的模胚取出;在合模时,致动件32和楔紧块5跟随上模1同步下移,随后滑块座31的滑动部311与引导部321接触,并且随着上模1的继续下移,滑块座31在致动件32的驱使下自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并在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与限位件6配合并通过楔紧块5限定位置,形成稳定的型腔8,以便进行后续的例如注塑等作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
下模,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以及
滑块座组件,包括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两个滑块座,所述滑块座的沿水平的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固连于所述上模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朝向所述滑块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引导部,所述滑块座的朝向所述致动件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引导部滑动连接的滑动部,所述模具具有合模状态和脱模状态,在所述合模状态,两个所述滑块座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共同围成型腔,在所述脱模状态,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远离所述下模移动且带动四个所述致动件同步移动,以通过四个所述引导部分别驱动两个所述滑块座背向移动,其中,所述引导部沿竖直方向向下且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沿自身的延伸方向具有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构造为内凹的引导槽,所述滑动部构造为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块座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与所述引导槽滑动配合,所述致动件的底端具有与所述引导槽的底端连通的开口,以供所述导向轮出入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段的底端与所述开口之间的渐扩段,所述渐扩段的宽度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自上而下逐渐扩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模具处于所述合模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模具处于脱模状态,
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限位件,用于在所述滑块座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将所述滑块座可解锁地锁止于所述下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本体和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波珠螺丝,
所述滑块座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波珠螺丝的滚珠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
所述滑块座的底面上具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波珠螺丝的滚珠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引导结构,该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滑块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引导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滑槽和滑轨,所述滑槽和所述滑轨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滑块座的底面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下模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的背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自上而下且朝向远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延伸,所述模具还包括与所述滑块座的数量相对应的楔紧块,所述楔紧块固连于所述上模且具有能够与对应的滑块座的第一斜面相贴合的第二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滑块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座组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楔紧块构造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滑块座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布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任意相邻的两组所述滑块座组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座共用一个所述致动件。
CN202222147666.2U 2022-08-15 2022-08-15 模具 Active CN217993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7666.2U CN217993375U (zh) 2022-08-15 2022-08-15 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7666.2U CN217993375U (zh) 2022-08-15 2022-08-15 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3375U true CN217993375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7666.2U Active CN217993375U (zh) 2022-08-15 2022-08-15 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3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58210U (zh) 塑壳模具
CN217993375U (zh) 模具
CN110385833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0477639U (zh) 倒扣产品模具
CN111571960A (zh) 一种错齿卡环塑件成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及其脱模方法
CN111673983A (zh) 一种错齿卡环塑件的成型模具结构
CN219543893U (zh) 一种用于制备显示器卡扣的模具结构
CN218965991U (zh) 注塑模具的母模和注塑模具
CN111823506A (zh) 一种行程限制下的分裂式滑块结构
CN213440899U (zh) 帘珠自动机导流片浮顶式侧抽芯机构注射模具
CN111571944B (zh) 一种管口互换产品的模具结构
CN218425452U (zh) 一种双翼针柄模具
CN219667298U (zh) 一种改进型注塑模具
CN220261831U (zh) 一种象鼻穿孔拉链头模具
CN218286576U (zh) 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
CN220052652U (zh) 侧抽芯注塑成型模具
CN22018006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仓进风口格栅成型模具
CN214773819U (zh) 复杂深腔汽车手套箱注塑模具冷却机构
CN213860480U (zh) 结构紧凑的座椅支架注塑模具
CN219727018U (zh) 尼龙快插135°接头注塑模具
CN214395266U (zh) 一种带倒扣注塑件注塑模具
CN217293299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16683196U (zh) 一种脱模组件及注塑模具
CN209812951U (zh) 一种加工复杂结构冰箱冷冻抽屉斗的注塑模具
CN220784728U (zh) 一种结构精简的二次顶出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