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3308U - 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73308U CN217973308U CN202222307128.5U CN202222307128U CN217973308U CN 217973308 U CN217973308 U CN 217973308U CN 202222307128 U CN202222307128 U CN 202222307128U CN 217973308 U CN217973308 U CN 217973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quenching
- cooling
- side wall
- work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淬火装置,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架体上的淬火结构,淬火结构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淬火装置还包括:承载部;上料机构,与架体连接,用于接收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上;降温机构,与架体连接,降温机构用于对工件进行降温;移动机构,包括移动件,移动件与架体活动连接,移动件与承载部连接,以使移动件带动承载部在上料机构、淬火结构和降温机构之间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淬火装置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到Ms(Ms为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目前,煤炭淬火升降台采用的都是封闭结构,不能进行拓展,也不能在淬火后或者淬火前进行放料和缓冷操作,工件在淬火加热后需要人工或者机械二次操作来进行缓冷,降低了操作效率,且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淬火装置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淬火装置,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架体上的淬火结构,淬火结构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淬火装置还包括:承载部;上料机构,与架体连接,用于接收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上;降温机构,与架体连接,降温机构用于对工件进行降温;移动机构,包括移动件,移动件与架体活动连接,移动件与承载部连接,以使移动件带动承载部在上料机构、淬火结构和降温机构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的至少部分相对架体可升降地设置,第一传动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移动件连接,以带动移动件升降;上料机构、降温机构和淬火结构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丝杆和丝杆螺母,丝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丝杆螺母套设在丝杆上,丝杆螺母与移动件连接,以在丝杆转动时使丝杆螺母和移动件沿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架体包括底座、安装架和顶板,安装架的第一端与底座连接,安装架的第二端与顶板连接,顶板位于底座的上方;淬火结构设置在底座上;上料机构和降温机构均设置在安装架上;底座和顶板均与移动机构连接,移动机构位于顶板和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降温机构包括降温槽和第二传动组件,降温槽用于容纳冷却液,以使工件进入降温槽内进行降温;第二传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第二传动组件的至少部分与降温槽固定连接,以使降温槽靠近或远离承载部。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主体、第一伸缩杆和第一伸缩板,第一传动主体与架体连接;第一伸缩杆相对第一传动主体可伸缩地设置,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与第一伸缩板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板与降温槽固定连接,以使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一伸缩板和降温槽靠近或远离承载部。
进一步地,架体包括底座、安装架和顶板,安装架的第一端与底座连接,安装架的第二端与顶板连接,顶板位于底座的上方;安装架具有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靠近移动机构的一侧;安装架上设置有操作通道,操作通道由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侧壁,降温机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操作通道内,以使降温槽内的工件通过操作通道下料。
进一步地,降温槽内设置有滤板,滤板将降温槽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位于第二容纳空间的上部;滤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第一容纳空间通过多个过滤孔与第二容纳空间相连通;降温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进液孔和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第一容纳空间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板上料板沿靠近承载部的方向和远离承载部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和/或,上料板可旋转地设置,以在放料位置和用于接料的接料位置之间转动,当上料板处于放料位置时,上料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主体、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板和第一驱动件,第二传动主体与架体连接;第二伸缩杆相对第二传动主体可伸缩地设置,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与第二伸缩板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板与第一驱动件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上料板连接,以使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二伸缩板、第一驱动件和上料板靠近或远离承载部,并使第一驱动件带动上料板转动。
进一步地,架体包括底座、安装架和顶板,安装架的第一端与底座连接,安装架的第二端与顶板连接,顶板位于底座的上方;安装架具有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靠近移动机构的一侧;安装架上设置有操作通道,操作通道由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侧壁,上料机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操作通道内,以使工件通过操作通道放置在上料板上。
进一步地,承载部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第一板段的第一端与移动件固定连接,第一板段的第二端与第二板段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板段的第二端与第三板段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相垂直地设置,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相垂直地设置,第三板段水平设置,以承载工件。
进一步地,移动件具有两个导向孔,两个导向孔设置在丝杆的相对两侧;淬火装置还包括:两个滑杆,两个滑杆均设置在架体上,两个滑杆与两个导向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滑杆穿设于相应的导向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架体上的淬火结构,淬火结构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淬火装置还包括承载部、上料机构、降温机构和移动机构,承载部用于承载需要进行淬火操作的工件;上料机构与架体连接,用于接收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上;降温机构同样与架体连接,用于对工件进行降温;移动机构包括移动件,移动件与架体活动连接,移动件与承载部连接,以使移动件带动承载部在上料机构、淬火结构和降温机构之间移动。这样,在上料机构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上后,移动机构带动承载部移动至淬火结构内,在经过淬火结构对工件进行加热后,移动机构带动承载部移动至降温机构处对工件进行降温操作。工件的淬火过程均为淬火装置自动操作,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避免了由人工参与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淬火装置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的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的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的降温机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轴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架体;11、底座;12、安装架;13、顶板;14、操作通道;20、淬火结构;30、第一传动组件;31、丝杆;32、丝杆螺母;40、移动机构;41、移动件;42、承载部;44、第一板段;45、第二板段;46、第三板段;47、导向孔;50、降温机构;51、降温槽;52、第二传动组件;53、第一伸缩杆;54、第一伸缩板;55、第一传动主体;56、进液孔;57、出液孔;58、滤板;581、过滤孔;59、第一容纳空间;60、上料机构;61、上料板;62、第二传动主体;63、第二伸缩杆;64、第二伸缩板;67、第一驱动件;70、滑杆;80、第二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淬火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包括架体10和设置在架体10上的淬火结构20,淬火结构20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淬火装置还包括:承载部42;上料机构60,与架体10连接,用于接收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42上;降温机构50,与架体10连接,降温机构50用于对工件进行降温;移动机构40,包括移动件41,移动件41与架体10活动连接,移动件41与承载部42连接,以使移动件41带动承载部42在上料机构60、淬火结构20和降温机构50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包括架体10和设置在架体10上的淬火结构20,淬火结构20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淬火装置还包括承载部42、上料机构60、降温机构50和移动机构40,承载部42用于承载需要进行淬火操作的工件;上料机构60与架体10连接,用于接收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42上;降温机构50同样与架体10连接,用于对工件进行降温;移动机构40包括移动件41,移动件41与架体10活动连接,移动件41与承载部42连接,以使移动件41带动承载部42在上料机构60、淬火结构20和降温机构50之间移动。这样,在上料机构60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42上后,移动机构40带动承载部42移动至淬火结构20内,在经过淬火结构20对工件进行加热后,移动机构40带动承载部42移动至降温机构50处对工件进行降温操作。工件的淬火过程均为淬火装置自动操作,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避免了由人工参与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淬火装置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可选地,可在承载部42上设置置物架,以使工件放置在置物架内进行淬火操作;可在淬火结构20的顶部设置保温罩,以减少加热时对外部产生的高温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40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30,第一传动组件30的至少部分相对架体10可升降地设置,第一传动组件30的至少部分与移动件41连接,以带动移动件41升降;上料机构60、降温机构50和淬火结构20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竖直方向为由承载部42至淬火结构20的方向。
具体实施时,上料机构60、降温机构50和淬火结构20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隔设置,使工件在进行各个工序时不会受到其他机构的干扰;在第一传动组件30的带动作用下,移动件41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承载部42沿竖直方向升降,最终使放置在承载部42上的工件分别经历上料、加热和冷却的完整淬火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30包括丝杆31和丝杆螺母32,丝杆31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10上;丝杆螺母32套设在丝杆31上,丝杆螺母32与移动件41连接,以在丝杆31转动时使丝杆螺母32和移动件41沿丝杆31的延伸方向移动。这样,移动件41可带动承载部42在竖直方向上升降,以使承载部42分别到达上料机构60、降温机构50和淬火结构20处。
具体地,淬火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80,第二驱动件80与丝杆31驱动连接,以驱动丝杆31转动,从而使丝杆螺母32和移动件41一同沿丝杆31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0包括底座11、安装架12和顶板13,安装架12的第一端与底座11连接,安装架12的第二端与顶板13连接,顶板13位于底座11的上方;淬火结构20设置在底座11上;上料机构60和降温机构50均设置在安装架12上;底座11和顶板13均与移动机构40连接,移动机构40位于顶板13和底座11之间。
具体实施时,安装架12不仅为上料机构60和降温机构50提供了安装基础,还连接了底座11和顶板13。
具体地,安装架12和第一传动组件30设置在淬火结构20的相对两侧;淬火结构20为淬火槽,设置在底座11上。
在本实施例中,降温机构50包括降温槽51和第二传动组件52,降温槽51用于容纳冷却液,以使工件进入降温槽51内进行降温;第二传动组件52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第二传动组件52的至少部分与降温槽51固定连接,以使降温槽51靠近或远离承载部42。
具体实施时,在第二传动组件52的带动下,降温槽51可靠近或远离承载部42,当降温槽51靠近承载部42时,承载部42上的工件得以进入降温槽51进行降温;当降温槽51远离承载部42时,降温槽51内经过降温后的工件可以进行下料操作,并且此时降温槽51的位置不会影响承载部42在竖直方向上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52包括第一传动主体55、第一伸缩杆53和第一伸缩板54,第一传动主体55与架体10连接;第一伸缩杆53相对第一传动主体55可伸缩地设置,第一伸缩杆53的输出端与第一伸缩板54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板54与降温槽51固定连接,以使第一伸缩杆53带动第一伸缩板54和降温槽51靠近或远离承载部42。在第一伸缩杆53的带动作用下,降温槽51可跟随第一伸缩板54运动,以承接加热后的工件并对其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0包括底座11、安装架12和顶板13,安装架12的第一端与底座11连接,安装架12的第二端与顶板13连接,顶板13位于底座11的上方;安装架12具有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靠近移动机构40的一侧;安装架12上设置有操作通道14,操作通道14由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侧壁,降温机构5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操作通道14内,以使降温槽51内的工件通过操作通道14下料。
具体实施时,操作通道14的设置为降温机构50提供了安装空间,也使降温槽51内的工件在下料时具有避让空间,实现了快速下料,提高了工件淬火的效率。
具体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沿第一传动组件30至安装架12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二传动组件5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操作通道14内。
在本实施例中,降温槽51内设置有滤板58,滤板58将降温槽51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59和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59位于第二容纳空间的上部;滤板58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581,第一容纳空间59通过多个过滤孔581与第二容纳空间相连通;降温槽51的槽壁上设置有进液孔56和出液孔57,进液孔56和出液孔57均与第一容纳空间59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循环水由进液孔56进入降温槽51中,在流经工件对工件进行冷却后,由出液孔57流出,这样提高了工件的冷却速度;滤板58的设置使工件表面被循环水冲洗掉的杂质经过多个过滤孔581进入第二容纳空间中,实现了工件的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60包括上料板61,上料板61沿靠近承载部42的方向和远离承载部42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和/或,上料板61可旋转地设置,以在放料位置和用于接料的接料位置之间转动,当上料板61处于放料位置时,上料板6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具体实施时,上料板61这样的设置使其在靠近承载部42和朝向承载部42倾斜设置时,可将工件输送至承载部42上,使承载部42得以带动工件进行淬火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60还包括第二传动主体62、第二伸缩杆63、第二伸缩板64和第一驱动件67,第二传动主体62与架体10连接;第二伸缩杆63相对第二传动主体62可伸缩地设置,第二伸缩杆63的输出端与第二伸缩板64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板64与第一驱动件67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67的输出端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驱动件67的输出端与上料板61连接,以使第二伸缩杆63带动第二伸缩板64、第一驱动件67和上料板61靠近或远离承载部42,并使第一驱动件67带动上料板61转动。这样,在第二伸缩杆63和第一驱动件67共同配合下,上料板61可将工件输送至承载部42上。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67为驱动电机,可调节上料板61的转动角度,以实现自动化下料。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0包括底座11、安装架12和顶板13,安装架12的第一端与底座11连接,安装架12的第二端与顶板13连接,顶板13位于底座11的上方;安装架12具有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靠近移动机构40的一侧;安装架12上设置有操作通道14,操作通道14由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侧壁,上料机构6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操作通道14内,以使工件通过操作通道14放置在上料板61上。
具体实施时,操作通道14的设置为上料机构60提供了安装空间,也使上料板61内的工件在上料时具有避让空间,实现了快速上料,提高了工件淬火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42包括第一板段44、第二板段45和第三板段46,第一板段44的第一端与移动件41固定连接,第一板段44的第二端与第二板段4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板段45的第二端与第三板段4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板段44与第二板段45相垂直地设置,第二板段45与第三板段46相垂直地设置,第三板段46水平设置,以承载工件。
具体实施时,第一板段44和第二板段45的设置起到了连接第三板段46和移动件41的作用;并且在承载部42承载工件进入淬火结构20中加热时,第一板段44和第二板段45的设置避免了由于第三板段46过热而破坏移动件41。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41具有两个导向孔47,两个导向孔47设置在丝杆31的相对两侧;淬火装置还包括:两个滑杆70,两个滑杆70均设置在架体10上,两个滑杆70与两个导向孔47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滑杆70穿设于相应的导向孔47内。
具体实施时,两个滑杆70的设置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使移动件4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两个滑杆70分别设置在丝杆31的相对两侧,使移动件41不会围绕丝杆31发生转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包括架体10和设置在架体10上的淬火结构20,淬火结构20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淬火装置还包括承载部42、上料机构60、降温机构50和移动机构40,承载部42用于承载需要进行淬火操作的工件;上料机构60与架体10连接,用于接收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42上;降温机构50同样与架体10连接,用于对工件进行降温;移动机构40包括移动件41,移动件41与架体10活动连接,移动件41与承载部42连接,以使移动件41带动承载部42在上料机构60、淬火结构20和降温机构50之间移动。这样,在上料机构60将工件放置在承载部42上后,移动机构40带动承载部42移动至淬火结构20内,在经过淬火结构20对工件进行加热后,移动机构40带动承载部42移动至降温机构50处对工件进行降温操作。工件的淬火过程均为淬火装置自动操作,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避免了由人工参与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淬火装置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淬火装置,包括架体(10)和设置在所述架体(10)上的淬火结构(20),所述淬火结构(20)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装置还包括:
承载部(42);
上料机构(60),与所述架体(1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工件并将所述工件放置在所述承载部(42)上;
降温机构(50),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降温机构(50)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降温;
移动机构(40),包括移动件(41),所述移动件(41)与所述架体(10)活动连接,所述移动件(41)与所述承载部(42)连接,以使所述移动件(41)带动所述承载部(42)在所述上料机构(60)、所述淬火结构(20)和所述降温机构(50)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0)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3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架体(10)可升降地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移动件(41)连接,以带动所述移动件(41)升降;
所述上料机构(60)、所述降温机构(50)和所述淬火结构(20)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0)包括丝杆(31)和丝杆螺母(32),所述丝杆(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10)上;所述丝杆螺母(32)套设在所述丝杆(31)上,所述丝杆螺母(32)与所述移动件(41)连接,以在所述丝杆(31)转动时使所述丝杆螺母(32)和所述移动件(41)沿所述丝杆(31)的延伸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包括底座(11)、安装架(12)和顶板(13),所述安装架(12)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1)连接,所述安装架(12)的第二端与所述顶板(13)连接,所述顶板(13)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上方;所述淬火结构(20)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上料机构(60)和所述降温机构(50)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2)上;所述底座(11)和顶板(13)均与所述移动机构(40)连接,所述移动机构(40)位于所述顶板(13)和所述底座(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50)包括降温槽(51)和第二传动组件(52),所述降温槽(51)用于容纳冷却液,以使所述工件进入所述降温槽(51)内进行降温;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2)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降温槽(5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降温槽(51)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部(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2)包括第一传动主体(55)、第一伸缩杆(53)和第一伸缩板(54),所述第一传动主体(55)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53)相对所述第一传动主体(55)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5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板(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54)与所述降温槽(5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伸缩杆(53)带动所述第一伸缩板(54)和所述降温槽(51)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部(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包括底座(11)、安装架(12)和顶板(13),所述安装架(12)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1)连接,所述安装架(12)的第二端与所述顶板(13)连接,所述顶板(13)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上方;所述安装架(12)具有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移动机构(40)的一侧;所述安装架(12)上设置有操作通道(14),所述操作通道(14)由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所述降温机构(5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操作通道(14)内,以使所述降温槽(51)内的所述工件通过所述操作通道(14)下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槽(51)内设置有滤板(58),所述滤板(58)将所述降温槽(51)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59)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9)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上部;所述滤板(58)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581),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9)通过多个所述过滤孔(581)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相连通;
所述降温槽(51)的槽壁上设置有进液孔(56)和出液孔(57),所述进液孔(56)和所述出液孔(57)均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9)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60)包括上料板(61)所述上料板(61)沿靠近所述承载部(42)的方向和远离所述承载部(42)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和/或,
所述上料板(61)可旋转地设置,以在放料位置和用于接料的接料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上料板(61)处于所述放料位置时,所述上料板(6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60)还包括第二传动主体(62)、第二伸缩杆(63)、第二伸缩板(64)和第一驱动件(67),所述第二传动主体(62)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63)相对所述第二传动主体(62)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杆(6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板(6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板(64)与所述第一驱动件(6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67)的输出端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67)的输出端与所述上料板(61)连接,以使所述第二伸缩杆(63)带动所述第二伸缩板(64)、所述第一驱动件(67)和所述上料板(61)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部(42),并使所述第一驱动件(67)带动所述上料板(61)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包括底座(11)、安装架(12)和顶板(13),所述安装架(12)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1)连接,所述安装架(12)的第二端与所述顶板(13)连接,所述顶板(13)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上方;所述安装架(12)具有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移动机构(40)的一侧;所述安装架(12)上设置有操作通道(14),所述操作通道(14)由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所述上料机构(6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操作通道(14)内,以使所述工件通过所述操作通道(14)放置在所述上料板(6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42)包括第一板段(44)、第二板段(45)和第三板段(46),所述第一板段(44)的第一端与所述移动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段(4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段(4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段(4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段(4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段(44)与所述第二板段(45)相垂直地设置,所述第二板段(45)与所述第三板段(46)相垂直地设置,所述第三板段(46)水平设置,以承载所述工件。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41)具有两个导向孔(47),两个所述导向孔(47)设置在所述丝杆(31)的相对两侧;所述淬火装置还包括:
两个滑杆(70),两个所述滑杆(70)均设置在所述架体(10)上,两个所述滑杆(70)与两个所述导向孔(47)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滑杆(70)穿设于相应的所述导向孔(47)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07128.5U CN217973308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淬火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07128.5U CN217973308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淬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73308U true CN217973308U (zh) | 2022-12-06 |
Family
ID=84261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07128.5U Active CN217973308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淬火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73308U (zh) |
-
2022
- 2022-08-31 CN CN202222307128.5U patent/CN2179733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73027U (zh) | 一种高频淬火机送料冷却用装置 | |
CN114672623A (zh) | 一种具有转运机构的合金热处理装置 | |
CN107999871B (zh) | 一种便于固定夹紧的钢管切割设备 | |
MXPA97002007A (es) | Unidad de transferencia de lanzadera girable | |
CN217973308U (zh) | 淬火装置 | |
CN213232375U (zh) | 一种汽车凸轮用热处理退火设备 | |
CN115976306B (zh) | 一种板材用热处理淬火装置 | |
CN219586128U (zh) | 一种金属锻造加工用淬火池 | |
KR101542223B1 (ko) | 강화유리 제조장치의 지그 승하강장치 | |
CN218710717U (zh) | 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装置 | |
CN209065948U (zh) | 一种金属表面热处理装置 | |
CN208532870U (zh) | 引导轮淬火机的自动升降旋转装置 | |
CN208748150U (zh) | 锻件淬火装置 | |
CN216786215U (zh) | 一种用于齿轮淬火的夹持装置 | |
CN113462871B (zh) | 一种有色金属铝加工用井式退火炉 | |
CN215162938U (zh) | 一种使用方便的机械加工用淬火设备 | |
CN212822471U (zh) | 一种铜接头自动锻造装置 | |
CN210596146U (zh) | 一种调质热处理用工件卸料装置 | |
US7897101B2 (en) | Method and plant for heat treatment of metallic elements | |
CN105925772B (zh) | 一种适用于真空水淬系统的快速转移装置 | |
CN115261566B (zh) | 一种推杆式汽车半轴连续调质生产系统及方法 | |
CN219490098U (zh) | 一种罩式炉设备安装用支架 | |
CN220846206U (zh) | 一种气门杆部淬火装置 | |
CN219279975U (zh) | 一种新型轴承锻件球化炉 | |
CN217733219U (zh) | 一种辊环加工用淬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