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0197U -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0197U
CN217960197U CN202221849258.5U CN202221849258U CN217960197U CN 217960197 U CN217960197 U CN 217960197U CN 202221849258 U CN202221849258 U CN 202221849258U CN 217960197 U CN217960197 U CN 217960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ing
switch
piece
handl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92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92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0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0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019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7823 priority patent/WO202401722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壳体、击发把手、致动杆和切换件以及击发件。所述击发件可在远离切换件的第一状态和靠近切换件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击发把手处于第一位置时,壳体的第一限位部与击发件的第二限位部相抵持,使得击发件处于第一状态。切换件处于第三位置,且击发把手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分离,击发件进入第二状态,击发件抵持于切换件运动而不驱动致动杆,避免误击发。切换件处于第四位置,且击发把手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分离,击发件进入第二状态而与致动杆配合,并驱动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进而击发吻合器。

Description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背景技术
外科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击发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头部。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钉仓组件和钉砧。在手术时,首先握持击发把手,通过闭合驱动机构拉动闭合拉片向吻合器的近端侧运动,从而将钉仓组件和钉砧闭合而达到可击发状态。在可击发状态下,再次握持击发把手,通过击发把手的击发件驱动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进而推动吻合钉向组织运动,通过钉仓组件中的吻合钉在钉砧处的成型,将组织吻合,同时切刀向远端侧运动,而切割组织。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
现有的外科吻合器中,在握持击发把手进行钉头部闭合的过程中,击发把手的击发件可能会与致动杆配合而驱动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导致在未达到可击发状态时的误击发,导致手术失败。并且,在击发把手处于初始位置时,击发件与致动杆的驱动齿相啮合。如果不小心碰到击发把手,则可能会导致击发件驱动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进而意外击发吻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实现吻合器在初始状态时击发件与致动杆分离,避免误击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击发机构,用于外科吻合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
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击发把手,可被驱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致动杆和切换件,所述切换件可被驱动而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切换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一侧表面;
击发件,枢轴设置于所述击发把手,所述击发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击发件可在远离所述切换件的第一状态和靠近所述切换件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击发把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持,使得所述击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击发件抵持于所述切换件运动而不驱动所述致动杆;
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而与所述致动杆配合,并驱动所述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朝近端侧方向时进入所述第四位置,或,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切换件至少部分朝远离所述击发件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切换件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杆组件和闭合驱动组件,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击发把手驱动所述连杆组件至少部分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连杆组件驱动所述闭合驱动组件向近端侧方向运动,并驱动所述切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固定于所述闭合驱动组件,所述闭合驱动组件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切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朝近端侧方向运动而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沿所述致动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切换件的近端侧枢轴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闭合驱动组件,所述切换件的远端设有止挡部,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止挡部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一侧表面;
所述切换件朝向所述致动杆的一侧设有第一切换驱动部,所述连杆组件设置有第二切换驱动部,所述连杆组件至少部分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切换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切换驱动部朝远离所述击发件的方向旋转至不突出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一侧表面,使得所述切换件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给所述切换件施加使其向所述第三位置旋转的偏置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带动所述击发件沿第一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后,所述击发件沿第二方向旋转而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齿,所述击发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当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驱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至与所述驱动齿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近端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近端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给所述击发件施加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偏置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击发件的一侧表面为平面,所述击发把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击发件的一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击发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科吻合器,包括上述的击发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并且设置切换件,在初始状态下,未握持击发把手时,第一限位部对击发件的第二限位部进行限制,使得所述击发件处于远离所述切换件的第一状态,而不会与切换件以及致动杆配合,此时即使不小心碰到击发把手使得击发把手旋转一个很小的角度,也无法击发吻合器,避免误击发,并且在钉头部闭合的过程中,由于切换件的止挡作用,击发件抵持于切换件运动而不驱动致动杆,也就无法击发吻合器;在准备击发吻合器时,切换件不再阻挡击发件与致动杆的配合,击发把手被握持而运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分离,击发件进入第二状态而与致动杆配合,从而可以实现吻合器的正常击发。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科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本体去除一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本体去除一侧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把手和击发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件与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件与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组件和闭合驱动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组件处于第一平衡状态时击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组件向第二平衡状态转换过程中击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组件进入第二平衡状态后击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组件进入第二平衡状态且击发把手复位后击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再次握持击发把手的过程中击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切换件与连杆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吻合器本体 422 第四枢接部
11 固定把手 43 第一销轴
13 壳体 44 第二销轴
131 第一限位部 45 第三销轴
132 支撑部 51 闭合驱动组件
133 把手转轴 511 闭合拉杆
134 连杆固定部 512 轴套
15 把手复位弹簧 52 闭合复位弹簧
18 连接杆 53 闭合拉片
2 齿条 7 切换件
21 第一驱动部 71 止挡部
211 驱动齿 72 第一切换驱动部
3 击发把手 70 拉簧
31 第一端 81 击发件
32 第二端 811 第二驱动部
33 第一配合部 812 第二限位部
4 连杆组件 82 扭簧
41 第一杆 83 击发件转轴
411 第二配合部 9 钉头部
412 第一枢接部 91 钉砧
413 第二枢接部 911 第一配合槽
414 第二切换驱动部 92 钉仓组件
42 第二杆 921 第二配合槽
421 第三枢接部 93 闭合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说明书中的“或”、“或者”均可能表示“和”或者“或”。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下”、“之间”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说明书中虽然采用“第一”或“第二”等来表示某些特征,但其仅为表示作用,而作为具体特征的数量和重要性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外科吻合器的击发机构和包括该击发机构的外科吻合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击发把手,可被驱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致动杆和切换件,所述切换件可被驱动而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切换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一侧表面;以及击发件,枢轴设置于所述击发把手,所述击发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击发件可在远离所述切换件的第一状态和靠近所述切换件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击发把手未被握持而处于初始的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持,使得所述击发件处于远离所述致动杆的所述第一状态,而不会与所述切换件和致动杆配合,此时即使不小心碰到击发把手使得击发把手旋转一个很小的角度,也无法击发吻合器,避免误击发。
初始状态下,所述击发把手处于初始的第一位置,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当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此时由于所述切换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一侧表面,而止挡所述击发件与所述致动杆的配合,所述击发件抵持于所述切换件运动而不驱动所述致动杆,此时可以完成钉头部的闭合和/或其他的吻合器击发准备工作,并且此过程中不会击发吻合器。
准备击发吻合器时,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切换件不再阻挡所述击发件与所述致动杆的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而与所述致动杆配合,并驱动所述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从而通过所述致动杆实现吻合器的正常击发。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击发机构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外科吻合器及其中的击发机构。该外科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1、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击发把手3和位于所述吻合器本体的远端的钉头部9。所述吻合器本体1包括壳体13、固定把手11和中空的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沿吻合器的轴向延伸。所述钉头部9设置于所述连接杆18的远端。
所述击发把手3与所述壳体13之间设置有把手复位弹簧15,所述把手复位弹簧15例如可以是拉簧、压簧或者扭簧等,该实施例以所述把手复位弹簧15为拉簧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击发把手3包括远离所述固定把手11的第一位置和靠近固定把手11的第二位置。此处远离和靠近固定把手11是相对来说的,即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位置更靠近固定把手11。所述击发把手3被握持时可从远离固定把手11的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D1向靠近固定把手11的第二位置运动,并驱动所述把手复位弹簧15发生弹性拉伸变形,松开所述击发把手3后,在所述把手复位弹簧15的弹性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所述击发把手3会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旋转而返回到第一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击发机构包括所述壳体13、致动杆、切换件7、所述击发把手3和击发件8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致动杆包括齿条2,所述齿条2朝向所述击发把手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部21,所述第一驱动部21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齿211。所述击发把手3包括靠近所述齿条2的第一端31和远离所述齿条2的第二端32。所述击发件81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一端31,所述击发件81包括第二驱动部811和第二限位部812。所述壳体13容纳所述齿条2、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一端31和所述击发件81,所述壳体1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1。所述击发件81可在远离所述切换件7的第一状态和靠近所述切换件7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图9和图12中示出的所述击发件81处于第一状态,图10和图13中示出的所述击发件81处于第二状态。此处远离和靠近切换件7是相对来说的,即第二状态的击发件81相对于第一状态的击发件81更靠近切换件7,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状态的第二驱动部811相比于第一状态的第二驱动部811更靠近齿条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7可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切换件7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第四位置位于第三位置的近端侧。图2、图3、图9和图10示出的是所述切换件7的第三位置,图11~13示出的是所述切换件7的第四位置。所述切换件7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切换件7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击发件81远端侧的齿条2的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方向为轴向,即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到近端侧的方向,或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到远端侧的方向。例如,在图1的视角中,对于吻合器来说,其远端侧为左边一侧,近端侧为右边一侧。图1中S1方向即为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向近端侧的方向。定义S1方向或与S1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吻合器的轴向。定义图2中的S2方向为纵向方向,即高度方向。定义图9中示出的D1方向为第一方向,图10中示出的D2方向为第二方向。在图9和图10的视角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初始状态下,所述击发把手3未被握持而处于初始的第一位置,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3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812相抵持,使得所述击发件81处于远离所述切换件7的所述第一状态,而不会与所述切换件7以及所述齿条2配合。此时即使不小心碰到击发把手3使得击发把手3旋转一个很小的角度,也无法击发吻合器,避免误击发。如图10所示,所述切换件7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握持所述击发把手3,使得所述击发把手3从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D1向第二位置运动时,带动所述击发件81沿第一方向D1旋转,而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81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分离,所述击发件81进入靠近所述切换件7的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击发件81抵持于所述切换件7的下表面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不驱动所述齿条2,也就不会击发吻合器。如图12所示,当所述切换件7处于第四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3被握持而从所述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D1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限位部81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分离,所述击发件81进入靠近所述切换件7的所述第二状态,也就向靠近于所述齿条2的方向运动,由于所述切换件7向近端运动一段距离,此时不再突出于所述击发件81远端侧的齿条2的下表面,也就不再阻挡所述击发件81与所述齿条2配合并驱动所述齿条2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从而可以击发吻合器。
如图3~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3上固定设置有把手转轴133,所述击发把手3通过所述把手转轴133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3的内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转轴133也可以固定设于所述击发把手3上,或者所述把手转轴133是一个单独的轴。所述击发件81通过一击发件转轴83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击发把手3。所述第二限位部812和所述第二驱动部811分别位于所述击发件转轴83的近端侧和远端侧。所述击发件转轴83可以是固定于击发件81上的,也可以是固定于击发把手3上的,或者是一个单独的轴件。所述击发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给所述击发件81一个沿第二方向D2旋转的偏置力,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方向相反。所述击发把手3未被握持时,所述击发件81的第二限位部812与第一限位部131抵持,所述第一限位部131阻挡所述第二限位部812沿第二方向的旋转,所述第二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握持所述击发把手3使其沿第一方向D1旋转时,带动所述击发件81沿第一方向D1旋转而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812与第一限位部131分离,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所述击发件81同时还会沿所述第二方向D2旋转,而从所述第一状态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在图2的视角中,第一方向D1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D2为逆时针方向。
如图4~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击发件转轴83上的扭簧82,且所述扭簧82的两个管脚分别抵持所述击发件81和所述击发把手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设置在击发把手3和击发件81之间的拉簧或压簧,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击发件81和所述击发把手3。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3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812的近端侧。所述第一限位部131朝向所述击发件81的一侧表面为平面,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部812的近端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的远端面相贴合,以在初始状态下给所述第二限位部812更稳定的抵持力。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3还设置有支撑部132,所述支撑部132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远离所述击发件81的一侧,以提高所述第一限位部131的结构稳定性,增强所述第一限位部131对所述第二限位部812的抵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在图示S2的纵向方向上,即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限位部812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设置,使得当所述击发件81随所述击发把手3运动过程中容易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脱离。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吻合器的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或者虽然闭合但是还没有闭合完成时,所述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所述吻合器的钉头部闭合完成时,所述吻合器进入可击发状态。如图1~3所示,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连杆组件4、闭合驱动组件51和闭合拉片53(示出于图9),所述连杆组件4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固定连接于所述闭合拉片53,所述连杆组件4可被击发把手3的第一配合部33驱动而至少部分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的近端侧还设置有闭合复位弹簧52,所述闭合复位弹簧52例如可以是一个压簧,在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被连杆组件4驱动而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驱动所述闭合复位弹簧52发生弹性变形。以下结合图1~3对钉头部9的闭合过程进行介绍。
所述钉头部9包括相对设置的钉砧91和钉仓组件92,所述钉砧91具有相对于所述钉仓组件92打开的打开状态和相对于所述钉仓组件92闭合的闭合状态。所述钉砧91的近端侧设置有倾斜的第一配合槽911,所述钉仓组件92的近端侧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配合槽921,一个闭合销93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911和所述第二配合槽921中。所述连接杆18中设置有所述闭合拉片53。所述闭合拉片53的远端侧连接于所述闭合销93。初始状态下,所述闭合销93位于所述第二配合槽921的远端侧,所述钉砧91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握持击发把手3,通过第一配合部33驱动连杆组件4与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的枢接点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驱动所述闭合拉片53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闭合拉片53拉动所述闭合销93从所述第二配合槽921的远端侧向近端侧运动,所述钉砧91进入所述闭合状态,此时所述钉砧91和所述钉仓组件92夹紧组织。所述钉砧91从所述打开状态进入所述闭合状态的过程,称为所述钉头部9的闭合过程,也就是吻合器的闭合过程。在钉头部9闭合后,吻合器处于可击发状态。在所述吻合器击发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所述钉头部9闭合。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所述闭合销93和所述闭合拉片53向远端侧方向运动时,可以打开所述钉头部9。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7的远端设有止挡部71,当所述切换件7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止挡部71突出于位于所述击发件81远端侧的所述第一驱动部21的驱动齿211,阻挡所述击发件81与所述齿条2的啮合,握持所述击发把手3使得所述击发件81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击发件81抵持于所述切换件7的止挡部71而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不会驱动齿条2,也就不会击发吻合器。所述切换件7向近端侧方向运动到达第四位置后,所述止挡部71不再在高度方向上突出于位于所述齿条2远端的所述驱动齿211,当所述击发件81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击发件81可以与所述驱动齿211啮合而驱动齿条2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进而击发吻合器。因此,所述切换件7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所述切换件7处于第四位置时,吻合器处于可击发状态,通过所述切换件7的位置变化,可以切换吻合器的可击发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7可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齿条2有相对运动,所述切换件7的切换可以通过闭合驱动组件51实现,即所述切换件7固定于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钉头部闭合过程中,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向近端侧方向运动,驱动所述切换件7向近端侧方向运动,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7也可以由另外一个切换钮驱动运动,该切换钮至少部分露出于壳体13外部而可以被操作者手持操作。在初始状态以及第一次握持击发把手3闭合钉头部的过程中,保持所述切换件7处于第三位置。在钉头部闭合完成后,通过拉动切换钮,使得切换钮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进而驱动所述切换件7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件4包括第一杆41和第二杆42,所述第一杆41位于所述第二杆42的远端侧。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包括闭合拉杆511和轴套512,所述轴套512固定连接于闭合拉片53。所述第一杆41包括第二配合部411、第一枢接部412和第二枢接部413,所述第二杆42包括第三枢接部421和第四枢接部422。所述第一枢接部412通过第一销轴43可旋转地连接于壳体13的连杆固定部134,因此所述第一枢接部412相对于壳体13只能有旋转运动,而不能有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枢接部413通过第二销轴44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三枢接部421,所述第二枢接部413和所述第三枢接部421形成所述第一杆41和所述第二杆42的枢轴连接部。所述第四枢接部422通过第三销轴45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闭合拉杆511。初始状态下,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一配合部33与所述第一杆41的第二配合部411相抵持。握持击发把手3时,第一配合部33驱动第二配合部411,使得第二枢接部413和第三枢接部421向靠近所述齿条2的方向运动,所述第四枢接部422驱动所述闭合拉杆511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闭合拉杆511通过轴套512驱动闭合拉片53向近端侧方向运动,可以实现钉头部的闭合。在此定义连杆组件4的初始状态为第一平衡状态,第二枢接部413和第三枢接部421向靠近所述齿条2的方向运动后的状态为第二平衡状态。第一平衡状态和第二平衡状态是连杆组件4的两个平衡状态。
下面结合图9~14具体介绍该实施例的击发机构的工作过程。其中,为了清楚示出各个部件,省去了壳体13的主要结构,而只留有第一限位部131来说明击发件81与第一限位部131的相对位置变化。
图9示出了初始状态下击发机构的结构。初始状态下,所述击发把手3处于第一位置,所述连杆组件4处于第一平衡状态,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切换件7处于第三位置,所述止挡部71至少部分突出于位于所述击发件81远端的驱动齿211,所述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所述击发件81的第二限位部812抵持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所述第一限位部131阻挡所述第二限位部812沿第二方向D2的运动,将所述击发件81限制在远离切换件7的第一状态,第二驱动部811远离第一驱动部21。所述扭簧82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31的作用下发生弹性扭转变形。
在图9的状态下,握持击发把手3,击发把手3沿第一方向D1旋转,而带动击发件81沿第一方向D1旋转而与第一限位部131脱离,进入图10的状态。如图10所示,所述击发件81在脱离了所述第一限位部131的作用后,在扭簧82的弹性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沿第二方向D2旋转而进入靠近切换件7的第二状态,所述击发件81的第二驱动部811与所述切换件7的止挡部71抵持,并且抵持于所述止挡部71向远端侧方向运动。同时,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一配合部33驱动连杆组件4的第二配合部411,使得第一杆41和第二杆42的枢接位置向齿条2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杆42驱动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向近端侧运动,开始将钉头部闭合。
在图10的状态下,继续握持击发把手3,所述击发把手3沿第一方向D1继续运动而到达第二位置,所述击发件81沿所述止挡部71的下表面向远端侧方向运动,并最终到达图11示出的状态。这一过程中所述击发件81没有驱动齿条2,也就不会进行吻合器的击发。同时,所述击发把手3的第一配合部33继续驱动连杆组件4的第二配合部411,使得第一杆41和第二杆42的枢接位置继续向齿条2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杆42驱动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向近端侧运动,并最终完成钉头部的闭合。此时,所述连杆组件4处于自稳定的第二平衡状态,即使松开击发把手3,击发把手3在把手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返回到第一位置,第一配合部33不再抵持于第二配合部411,所述连杆组件4仍然能保持在第二平衡状态,即进入到图12的状态。并且,在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向近端侧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切换件7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到达第四位置,因此,吻合器进入到可击发状态,所述切换件7不再突出于所述击发件81远端侧的驱动齿211,也就不会再阻挡击发件81与齿条2的配合。
如图12所示,所述击发把手3处于第一位置,所述击发件81的第二限位部812再次与第一限位部131抵持,使得击发件81又返回到远离切换件7的第一状态,所述扭簧82再次发生弹性扭转变形。所述第二驱动部811不会与驱动齿211相啮合。在图12的状态下,再次握持击发把手3,击发把手3沿第一方向D1旋转,而使得击发件81与第一限位部131脱离,进入图13的状态。如图13所示,所述击发件81在脱离了所述第一限位部131的作用后,在扭簧82的弹性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沿第二方向D2旋转而进入第二状态,所述击发件81的第二驱动部811与所述止挡部71的远端侧的驱动齿211相啮合。在图13的状态下,继续握持击发把手3,使得击发把手3继续沿第一方向D1旋转到第二位置,所述击发件81的第二驱动部811驱动所述齿条2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一段距离,使得齿条2驱动吻合器击发。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再次打开钉头部时,闭合驱动组件51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带动切换件7向远端侧方向运动,所述切换件7再次进入所述第三位置,吻合器重新进入到不可击发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7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切换是通过轴向运动实现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7也可以是可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13或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通过旋转运动实现所述切换件7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切换。如图14所示,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切换件7与连杆组件4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7沿所述齿条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切换件7的近端侧枢轴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3或所述闭合驱动组件51。所述切换件7的远端侧设置有止挡部71。所述切换件7朝向所述齿条2的一侧设有第一切换驱动部72,所述连杆组件4设置有第二切换驱动部414,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换驱动部414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杆41朝向所述齿条2的部分。
初始状态下,所述切换件7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止挡部71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驱动齿211的下表面,以阻挡击发件81和齿条2的啮合。此时握持击发把手3,击发件81进入第二状态后抵持于止挡部71的下表面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不会驱动齿条2,也就无法击发吻合器。
握持击发把手3使得连杆组件4从第二平衡状态进入第一平衡状态时,所述连杆组件4至少部分向近端侧方向运动以闭合钉头部,并且所述第二切换驱动部414驱动所述第一切换驱动部72朝远离所述击发件81的方向旋转(图14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不突出于所述齿条2朝向所述击发把手3的一侧表面,使得所述切换件7进入所述第四位置。此时如果再次握持击发把手3,则击发件81驱动齿条2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击发吻合器。
所述切换件7还连接于第一弹性件,给所述切换件7一个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偏置力。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连接于所述切换件7与壳体13之间的拉簧70。在所述切换件7从第三位置旋转进入第四位置时,该拉簧70发生弹性变形。吻合器击发完成后,再次打开钉头部时,连杆组件4的第二切换驱动部414不再抵持第一切换驱动部72,在拉簧70的作用下,所述切换件7顺时针旋转而再次进入第三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7的旋转运动也可以由一个单独的切换钮来实现,该切换钮至少部分露出于壳体13外部而可以被操作者手持操作。操作者通过提拉切换钮或按压切换钮驱动所述切换件7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从第三位置进入到第四位置中。
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31位于第二限位部812的近端侧。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812的上方、远端侧或其他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形状也不限于图中示出的形状,而是可以采用圆台、方台或者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结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外科吻合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
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击发把手,可被驱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致动杆和切换件,所述切换件可被驱动而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切换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一侧表面;
击发件,枢轴设置于所述击发把手,所述击发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击发件可在远离所述切换件的第一状态和靠近所述切换件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击发把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持,使得所述击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击发件抵持于所述切换件运动而不驱动所述致动杆;
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四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而与所述致动杆配合,并驱动所述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朝近端侧方向时进入所述第四位置,或,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切换件至少部分朝远离所述击发件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切换件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组件和闭合驱动组件,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击发把手驱动所述连杆组件至少部分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连杆组件驱动所述闭合驱动组件向近端侧方向运动,并驱动所述切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固定于所述闭合驱动组件,所述闭合驱动组件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切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朝近端侧方向运动而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沿所述致动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切换件的近端侧枢轴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闭合驱动组件,所述切换件的远端设有止挡部,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止挡部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一侧表面;
所述切换件朝向所述致动杆的一侧设有第一切换驱动部,所述连杆组件设置有第二切换驱动部,所述连杆组件至少部分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切换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切换驱动部朝远离所述击发件的方向旋转至不突出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把手的一侧表面,使得所述切换件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给所述切换件施加使其向所述第三位置旋转的偏置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带动所述击发件沿第一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后,所述击发件沿第二方向旋转而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朝向所述击发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齿,所述击发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当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击发把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驱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至与所述驱动齿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近端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近端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给所述击发件施加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偏置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击发件的一侧表面为平面,所述击发把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击发件的一侧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击发件的一侧。
13.一种外科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击发机构。
CN202221849258.5U 2022-07-18 2022-07-18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Active CN217960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9258.5U CN217960197U (zh) 2022-07-18 2022-07-18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PCT/CN2023/107823 WO2024017223A1 (zh) 2022-07-18 2023-07-18 击发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9258.5U CN217960197U (zh) 2022-07-18 2022-07-18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0197U true CN217960197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8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9258.5U Active CN217960197U (zh) 2022-07-18 2022-07-18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019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5658A (zh) * 2023-03-06 2023-05-02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组合式夹持驱动机构及外科器械
WO2024017217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闭合机构及吻合器
WO2024017223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击发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WO2024017216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217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闭合机构及吻合器
WO2024017223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击发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WO2024017216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CN116035658A (zh) * 2023-03-06 2023-05-02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组合式夹持驱动机构及外科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60197U (zh)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KR101169914B1 (ko) 회전 슬립-클러치 전동부를 갖는 다중 스트로크 발사기구를 구비한 수술용 스테이플링 도구
JP3746133B2 (ja) 外科用具用のトリガ装置
JP4667814B2 (ja) 一定のリンク型ラック伝動手段を有する発射機構を含む外科ステープル器具
CN217960201U (zh)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JP4799930B2 (ja) 回転伝動装置を備える多行程型発射機構を装備した外科用ステープル留め器械
KR101190028B1 (ko) 복귀 스프링 회전 수동 수축 시스템을 갖는 다중 스트로크발사 기구를 구비하는 수술용 스테이플링 도구
CN217960199U (zh) 击发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MXPA04009527A (es) Instrumento quirurgico de engrapado que tiene disparo de multiples golpes que incorpora un mecanismo de trinquete impulsado por traccion.
CN218684548U (zh) 击发切换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N218528805U (zh)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CN219147776U (zh) 一种电动外科器械
CN218684551U (zh) 闭合驱动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JP2023547908A (ja) 手術用ステープラー用の作動シャフト保持機構
CN115568897B (zh) 具有开关锁止联动机构的吻合器
CN218684552U (zh) 击发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CN217118489U (zh) 闭合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JP7441842B2 (ja) 触発機構及びステープラー
CN219207107U (zh) 钉头部及外科吻合器
CN117442272A (zh) 击发切换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N217118485U (zh) 闭合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CN117442270A (zh)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N117442279A (zh)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WO2024017223A1 (zh) 击发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WO2024109947A1 (zh) 一种电动外科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