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0201U -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0201U
CN217960201U CN202221853256.3U CN202221853256U CN217960201U CN 217960201 U CN217960201 U CN 217960201U CN 202221853256 U CN202221853256 U CN 202221853256U CN 217960201 U CN217960201 U CN 217960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firing
linkage
firing mechanism
lock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532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532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0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0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020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6890 priority patent/WO202401710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致动杆和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第一把手部件,设置有第一把手槽,其包括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第二把手部件,包括联动件和击发件,联动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把手槽中;其中,联动件位于第一位置区域且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把手部件相对于联动件旋转,第二把手部件不与第一把手部件联动,且击发件处于远离致动杆的第一状态,此时不会击发吻合器;联动件位于第二位置区域且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把手部件通过联动件驱动第二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且击发件进入靠近致动杆的第二状态并驱动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吻合器的正常击发。

Description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背景技术
外科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击发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头部。所述钉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钉仓组件和钉砧。在手术时,首先握持击发把手,通过闭合驱动机构拉动闭合拉片向吻合器的近端侧运动,从而将钉仓组件和钉砧闭合而达到可击发状态。在可击发状态下,再次握持击发把手,通过击发把手的击发件驱动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进而推动吻合钉向组织运动,通过钉仓组件中的吻合钉在钉砧处的成型,将组织吻合,同时切刀向远端侧运动,而切割组织。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
现有的外科吻合器中,在吻合器未做好击发准备时,为了避免吻合器的误击发,会增加保险机构,使得在保险状态下击发把手无法旋转驱动致动杆。然后在增加了保险机构之后,如果在吻合器未做好击发准备时,操作者用力握持击发把手,虽然避免了吻合器的误击发,但是保险机构的阻挡力和操作者的握持力同时作用在击发把手上,可能会造成击发把手外壳的开裂,给操作者的使用体验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可以避免吻合器未完成击发准备时的误击发,并且在吻合器未做好击发准备时,第一把手部件仍然可以被握持而旋转,避免把手结构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击发机构,用于外科吻合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致动杆和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
第一把手部件,设置有第一把手槽,所述第一把手槽包括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
第二把手部件,包括联动件和击发件,所述联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把手槽中,所述击发件可在远离所述致动杆的第一状态和靠近所述致动杆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相对于所述联动件旋转,所述第二把手部件不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联动,且所述击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通过所述联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把手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且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并驱动所述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槽包括相连通的切换槽和让位槽,所述切换槽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近端侧的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所述联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联动件进入所述让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让位槽为与所述切换槽的第一位置区域相连通的弧形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位置时,所述切换槽沿轴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把手部件的一端还设有支撑部,所述击发件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二把手槽,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把手槽至少部分与所述切换槽重合,且所述联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把手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的近端还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内部,所述联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进入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时,所述滑动件沿轴向向近端侧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还包括第一偏置件,所述第一偏置件配置为给所述支撑部施加使其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置力,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吻合器的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把手组件设有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近端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以阻挡所述把手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部设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和所述第二把手部件;
或,所述第一抵持部设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
或,所述第一抵持部设于所述第二把手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通过同一把手销轴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所述第一偏置件为设置于所述把手销轴上的扭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吻合器的壳体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击发件包括第二抵持部,所述击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以阻挡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二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击发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离而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枢轴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锁止件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件可被驱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所述联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阻挡所述联动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还包括第二偏置件,所述第二偏置件配置为给所述联动件施加使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运动的偏置力,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偏置件驱动所述联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锁止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锁止件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的远端侧还设置有一保险钮,所述保险钮沿轴向设置,所述保险钮被驱动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锁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旋转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险钮和所述锁止件的相对表面分别为倾斜方向相同的两个斜面,所述保险钮被驱动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通过所述斜面驱动所述锁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旋转至所述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还包括第三偏置件,所述锁止件在所述第四位置且受到的外力消除后,所述第三偏置件驱动所述锁止件沿第二方向旋转而进入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联动件的近端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被驱动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向所述第一位置区域运动时,所述联动件驱动所述锁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旋转,使得所述联动件运动至所述锁止部的远端侧而返回所述第一位置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的近端面为引导面,和/或,所述锁止部的远端面为垂直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击发件通过击发件销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三偏置件为设置于所述击发件销轴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击发件和所述锁止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通过销轴或凸台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把手部件还开设有让位部,所述联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销轴或凸台至少部分进入所述让位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闭合连杆组件,所述闭合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平衡状态和第二平衡状态,所述闭合连杆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平衡状态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驱动所述闭合连杆组件至少部分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进入所述第二平衡状态;
所述闭合连杆组件包括第四配合部,所述滑动件还包括第三配合部,所述闭合连杆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平衡状态时,所述第四配合部抵持于所述第三配合部,以阻挡所述滑动件向近端侧方向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闭合连杆组件被驱动从所述第二平衡状态进入所述第一平衡状态时,所述第四配合部驱动所述第三配合部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联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返回至所述第一位置区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在吻合器未完成击发准备时,联动件处于第一位置区域,第一把手部件不能驱动第二把手部件旋转,并且击发件处于第一状态,无法击发吻合器,从而可以避免吻合器未完成击发准备时的误击发,并且在吻合器未完成击发准备时,第一把手部件仍然可以被握持而旋转,避免把手结构损坏,在吻合器处于可击发状态时,联动件进入第二位置区域而使得第一把手部件和第二把手部件联动,第一把手部件旋转时驱动第二把手部件旋转,并且击发件进入第二状态,可以正常击发吻合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去除吻合器壳体后的吻合器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击发机构与吻合器壳体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图4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把手部件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把手部件与锁止件和保险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把手部件与锁止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把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时,握持第一把手部件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时,握持第一把手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险钮驱动锁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联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区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处于可击发状态时,握持第一把手部件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处于可击发状态时,握持第一把手部件过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闭合连杆组件复位时驱动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闭合连杆组件复位后击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把手部件 52 扭簧抵持部
11 第一端 53 锁止部
111 让位部 531 近端面
12 第二端 54 第二配合部
13 第一把手槽 6 齿条
131 切换槽 61 驱动齿
132 让位槽 7 闭合连杆组件
14 闭合驱动件 71 第一杆
2 第二把手部件 714 第四配合部
21 支撑部 72 第二杆
211 第二把手槽 731 第一销轴
212 第一安装槽 732 第二销轴
22 击发件 733 第三销轴
221 第二抵持部 74 闭合拉杆
222 齿条驱动部 75 闭合拉片
23 滑动件 8 吻合器本体
231 第三配合部 81 壳体
24 联动件 811 第一限位部
25 滑动件压簧 812 第二限位部
261 击发件销轴 813 第二安装槽
262 击发件扭簧 814 连杆固定部
27 第一抵持部 82 固定把手
31 把手销轴 83 连接杆
32 支架扭簧 84 把手复位弹簧
41 保险钮 9 钉头部
411 操作部 91 钉砧
412 第一配合部 911 第一配合槽
42 保险钮压簧 92 钉仓组件
5 锁止件 921 第二配合槽
51 旋转连接部 93 闭合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说明书中的“或”、“或者”均可能表示“和”或者“或”。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下”、“之间”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说明书中虽然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等来表示某些特征,但其仅为表示作用,而作为具体特征的数量和重要性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外科吻合器的击发机构和包括该击发机构的外科吻合器。所述吻合器包括未做好击发准备时的不可击发状态和做好击发准备后的可击发状态。所述击发机构包括致动杆和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第一把手部件和第二把手部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设置有第一把手槽,所述第一把手槽包括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所述第二把手部件包括联动件和击发件,所述联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把手槽中,且所述联动件可在所述第一把手槽的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之间运动,所述击发件可在远离所述致动杆的第一状态和靠近所述致动杆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吻合器未做好击发准备时,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当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相对于所述联动件旋转,所述第二把手部件不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联动,且所述击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也就不会驱动所述致动杆,不会击发吻合器,因此所述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此时可以避免在吻合器未做好击发准备时的误击发,并且即使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在操作者握持第一把手部件时,第一把手部件仍然可以旋转,也就不会损伤把手组件的壳体。
所述吻合器做好击发准备后,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此时所述吻合器进入可击发状态,当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通过所述联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把手部件旋转,且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并驱动所述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正常击发吻合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击发机构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外科吻合器及其中的击发机构。该外科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8、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吻合器本体8的把手组件和位于所述吻合器本体8的远端的钉头部9。所述吻合器包括未做好击发准备时的不可击发状态和做好击发准备后的可击发状态,所述吻合器进入所述可击发状态后,通过握持所述把手组件,使所述把手组件整体沿第一方向朝所述固定把手82旋转,可以击发吻合器。所述吻合器本体8包括壳体83、固定把手82和中空的连接杆83,所述连接杆83沿吻合器的轴向延伸。所述钉头部9设置于所述连接杆83的远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方向为轴向,即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到近端侧的方向,或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到远端侧的方向。例如,在图1的视角中,对于吻合器来说,其远端侧为右边一侧,近端侧为左边一侧。图1中S1方向即为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向近端侧的方向。定义S1方向或与S1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吻合器的轴向。定义图1中的S2方向为纵向方向,即高度方向。定义图11中示出的R1方向为第一方向,在图11的视角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定义与R1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图11的视角中,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如图3~7所示,所述击发机构包括致动杆和所述把手组件。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致动杆为齿条6,所述齿条6朝向所述把手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驱动齿61。所述齿条6向远端侧方向运动时,该齿条6可以通过推刀杆驱动钉头部的吻合钉和切刀,进行吻合器的击发。所述把手组件包括第一把手部件1和第二把手部件2。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包括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的第二端12为供操作者握持的一端。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的第一端11设置有第一把手槽13,所述第一把手槽13包括第一位置区域(图7中13a示出的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图7中13b示出的位置区域)。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槽13包括在初始位置时沿轴向延伸的切换槽131和弧形的让位槽132。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和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分布于所述切换槽131,且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远端侧。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与所述壳体81之间设置有把手复位弹簧84,给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一个沿第二方向复位的偏置力。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被握持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沿第一方向R1(示出于图11)旋转至靠近所述固定把手82的位置,所述把手复位弹簧84发生弹性变形,松开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后,在所述把手复位弹簧84的弹性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沿第二方向旋转而返回至远离所述固定把手82的初始位置。所述把手复位弹簧84可选为一个拉簧,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诸如压簧、扭簧、弹性片等也可以采用。
如图5~10所示,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包括支撑部21。所述支撑部21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通过把手销轴31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81。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还包括第一偏置件,所述第一偏置件配置为给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施加使其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置力。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置件为套设于所述把手销轴31上的支架扭簧32,所述支架扭簧32的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支撑部21,另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所述吻合器的壳体81设置有第一限位部811,所述支撑部21包括第一抵持部27。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811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27,以阻挡初始状态下所述支撑部2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将所述支撑部21限制在初始位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上设置第一抵持部,并且初始状态下,第二把手部件2抵持于第一抵持部,第一抵持部抵持于壳体81的第一限位部811,以阻挡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和第二把手部件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在再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分别在第一把手部件1和第二把手部件2上设置第一抵持部,阻挡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和第二把手部件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
所述支撑部2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2,一个滑动件2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2中,且可沿轴向运动。所述滑动件23的一侧设置有联动件24。所述支撑部21的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把手槽21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24为一个凸轴。所述联动件24同时进入所述第二把手槽211和所述第一把手槽13中,且所述联动件24可沿所述切换槽131在所述第一把手槽13的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之间运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把手槽211至少部分与所述切换槽131的第一位置区域重合,所述联动件24进入到所述第二把手槽211和所述切换槽131的重合部分。所述第一安装槽212中还设置有第二偏置件,所述第二偏置件配置为给所述滑动件23施加使其朝向近端侧方向运动的偏置力,即间接给所述联动件24一个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运动的偏置力。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置件为一个滑动件压簧25,设置于所述滑动件23的远端侧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12的内壁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置件也可以为一个拉簧、扭簧、弹片等。
如图5~10所示,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还包括击发件2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击发件22为击发棘爪,所述击发件22通过击发件销轴261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1。所述击发件22可在远离所述齿条6的第一状态和靠近所述齿条6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此处远离和靠近齿条6是相对来说的,即第二状态的击发件22相对于第一状态的击发件22更靠近齿条6。所述击发件22包括齿条驱动部222,在第二状态下的齿条驱动部222相比于第一状态下的齿条驱动部222更靠近齿条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还包括第三偏置件,所述第三偏置件配置为给所述击发件22施加使其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置力。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偏置件为套设于所述击发件销轴261上的击发件扭簧262,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的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击发件26。所述吻合器的壳体81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812,所述击发件22还包括第二抵持部221。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部812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221,将所述击发件22保持在第一状态。如果所述支撑部21带动所述击发件22一起沿第一方向旋转,则所述第二限位部812会脱离第二抵持部221,在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的偏置力作用下,所述击发件22会沿第二方向旋转而进入第二状态。
所述吻合器未做好击发准备时,所述联动件24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所述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当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相对于所述联动件24旋转,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不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联动,因此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不发生旋转,此时所述击发件2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也就不会驱动所述齿条6,不会击发吻合器。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二把手槽211至少部分与所述让位槽132重合,所述联动件24进入所述让位槽132,以避免所述联动件24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发生干涉。此时可以避免在吻合器未做好击发准备时的误击发,并且即使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在操作者握持第一把手部件1时,第一把手部件1仍然可以旋转,也就不会损伤把手组件的壳体81。
所述吻合器做好击发准备后,所述联动件24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此时所述吻合器进入可击发状态,当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通过所述联动件24驱动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的支撑部21和击发件22旋转,且所述击发件22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并驱动所述齿条6向远端侧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正常击发吻合器。
如图8~11所示,所述击发机构还包括锁止件5和保险钮41,所述保险钮41位于所述锁止件5的远端侧,且所述保险钮41沿轴向设置,可以被操作而沿轴向运动。所述锁止件5位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和所述支撑部21之间。所述吻合器的壳体8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813(示出于图3),所述保险钮41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吻合器的壳体81内部。所述保险钮41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81之外的操作部411和位于近端的第一配合部412。操作者按下所述操作部411时,驱动所述保险钮41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进一步进入到所述壳体83的内部。所述锁止件5包括位于近端的锁止部53、位于远端的第二配合部54以及位于锁止部53和第二配合部54之间的旋转连接部51,所述锁止件5通过所述旋转连接部51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1。所述第一配合部412和所述第二配合部54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为倾斜方向相同的斜面,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412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通过两个斜面的配合将所述保险钮41的轴向运动转化为所述锁止件5的旋转运动。
具体地,所述锁止件5可被所述保险钮41驱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旋转而切换。图8示出的为所述锁止件5的第三位置,所述联动件24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锁止件5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锁止部53位于所述联动件24的近端侧,且阻挡所述联动件24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运动。图13示出的为所述锁止件5的第四位置。所述锁止件5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把手组件。所述锁止件5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保险钮41沿D1方向朝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412驱动所述第二配合部54,使得所述锁止件5沿第一方向旋转而进入所述第四位置,所述锁止部53不再阻挡所述联动件24向近端侧方向的运动,所述滑动件23在所述滑动件压簧25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联动件24沿D2方向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如图7和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5的旋转连接部51通过销轴或凸台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1,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还开设有让位部111,对所述销轴或所述凸台进行让位,所述联动件24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销轴或凸台至少部分进入所述让位部111中。所述销轴或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旋转连接部51或所述支撑部21。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5还设置有扭簧抵持部52,所述扭簧抵持部52位于所述旋转连接部51和所述锁止部53之间。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的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击发件22,另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锁止件5的扭簧抵持部52,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给所述锁止件5施加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置力。所述保险钮41的操作部411的近端侧还设置有保险钮压簧42,给所述保险钮41施加朝向远端侧方向的偏置力。在图13的状态下,松开所述保险钮41时,所述保险钮41会在所述保险钮压簧42的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配合部412不再作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54。所述锁止件5在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的作用下会重新返回到图8示出的第三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5的复位和所述击发件22的复位都是通过所述第三偏置件,即所述击发件扭簧262来实现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5的复位和所述击发件22的复位可以采用两个分离的偏置件来实现。例如,设置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的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击发件22,另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支撑部21,该击发件扭簧262也可以替换为一个压簧、拉簧、弹片等。并且,另外设置一个锁止件扭簧,给所述锁止件5施加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置力,该锁止件扭簧的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支撑部21,另一端底脚抵持于所述锁止件5,该锁止件扭簧也可以替换成一个压簧、拉簧、弹片等。
如图2、图4和图11所示,所述吻合器中还设置有闭合连杆组件7,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包括第一杆71、第二杆72、闭合拉杆74和闭合拉片75。所述第一杆71和所述第二杆72组成连杆结构。所述第一杆7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731可旋转地连接于壳体81的连杆固定部814,使得所述第一杆71相对于所述壳体81只有旋转运动,而没有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杆7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72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732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杆72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733与所述闭合拉杆74可旋转地连接,所述闭合拉杆74与所述闭合拉片75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闭合拉片75穿设于所述连接杆83中,且所述闭合拉片75的远端沿轴向延伸至所述钉头部。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还包括闭合驱动件14。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包括如图2所示出的第一平衡状态和如图12示出的第二平衡状态,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处于第一平衡状态时,所述第二销轴732位于一个远离齿条6的位置,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在轴向上处于一个比较紧凑的状态,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进入第二平衡状态时,所述第二销轴732位于一个靠近齿条6的位置,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在轴向上处于一个比较伸展的状态。此第一平衡状态和第二平衡状态都是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的两个自平衡状态。两个平衡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由所述第一把手部件的闭合驱动件14来驱动实现。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从第一平衡状态进入第二平衡状态时,所述第二杆72的第二端向近端侧方向运动,驱动所述闭合拉杆74带动所述闭合拉片75向近端侧方向运动。
以下结合图1、图2和图12对钉头部9的闭合过程进行介绍。所述钉头部9包括相对设置的钉砧91和钉仓组件92,所述钉砧91具有相对于所述钉仓组件92打开的打开状态和相对于所述钉仓组件92闭合的闭合状态。所述钉砧91的近端侧设置有倾斜的第一配合槽911,所述钉仓组件92的近端侧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配合槽921,一个闭合销93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911和所述第二配合槽921中。所述闭合拉片75的远端连接于所述闭合销93。初始状态下,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处于所述第一平衡状态,所述闭合销93位于所述第二配合槽921的远端侧,所述钉砧91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吻合器尚未做好击发准备。此时握持第一把手部件1,第一把手部件1沿第一方向旋转,闭合驱动件14驱动所述第一杆71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二杆72驱动所述闭合拉杆74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闭合拉杆74驱动所述闭合拉片75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进入所述第二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所述闭合拉片75拉动所述闭合销93从所述第二配合槽921的远端侧向近端侧运动,所述钉砧91进入所述闭合状态,此时所述钉砧91和所述钉仓组件92夹紧组织。所述钉砧91从所述打开状态进入所述闭合状态的过程,称为所述钉头部9的闭合过程,也就是吻合器的闭合过程。在所述吻合器击发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所述钉头部9闭合。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驱动所述闭合销93和所述闭合拉片75向远端侧方向运动时,可以通过所述闭合销93再次打开所述钉头部9。
下面结合图2~18具体介绍该实施例中的吻合器的工作过程。
如图2~10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处于所述第一平衡状态,所述第二销轴732位于一个远离所述齿条6的位置,所述钉头部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吻合器没有完成击发准备。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处于远离所述固定把手82的初始位置。所述锁止件5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锁止部53将所述联动件24锁止在所述切换槽131的第一位置区域,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在所述锁止部53的阻挡作用下,所述滑动件23压缩所述滑动件压簧25下发生弹性变形。所述支撑部21的第一抵持部27抵持于所述壳体81的第一限位部811,使得所述支撑部21处于图4示出的初始位置。所述击发件22的第二抵持部221抵持于所述壳体81的第二限位部812,使得所述击发件22保持在远离所述齿条6的第一状态,所述击发件22的齿条驱动部222不与所述齿条6的驱动齿61配合。所述击发件扭簧262发生扭转弹性变形。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杆71朝向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四配合部714。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四配合部714抵持于所述滑动件23的第三配合部231,使得所述滑动件23不能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此时即使按压所述保险钮41,所述锁止件5向第四位置旋转而释放所述联动件24,在所述第四配合部714的作用下,所述联动件24也不能进入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也就无法驱动吻合器进入到可击发状态。因此,在所述锁止件5和所述第四配合部714的双重作用下,可以将所述联动件24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区域,从而进一步保证在钉头部未闭合时无法击发吻合器。
如图11所示,所述联动件24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被握持而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驱动把手复位弹簧84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联动件24进入与所述切换槽131相连通的让位槽132,并沿所述让位槽132运动,以避免所述支撑部21不旋转而导致联动件24与第一把手部件1发生干涉。此时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不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联动。因此,所述支撑部21和所述击发件22仍保持在初始位置没有发生旋转,所述击发件22的状态也就不会发生变化,仍然在所述第二限位部812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一状态,不会与齿条6的驱动齿61接触,也就不会击发吻合器。同时,在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的闭合驱动件14驱动所述第一杆71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二销轴732向靠近所述齿条6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杆72的第二端向近端侧方向运动,通过所述第二杆72驱动所述闭合拉杆74和所述闭合拉片75向近端侧方向运动,逐渐闭合所述钉头部,直到所述吻合器进入到图12示出的状态。在图12示出的状态中,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进入到所述第二平衡状态,所述钉头部完成闭合。此时,松开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会在所述把手复位弹簧84的作用下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由于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处于一个自平衡的第二平衡状态,即使失去了第一把手部件1的驱动作用,也不会返回到第一平衡状态,可以保持钉头部闭合的稳定性。在钉头部闭合完成后,也就完成了吻合器的击发准备工作。
如图12所示,在钉头部完成闭合后,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处于所述第二平衡状态,所述第一杆71的第四配合部714不再抵持于所述滑动件23的第三配合部231。如图13所示,此时,按压所述保险钮41,使得所述保险钮41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所述保险钮压簧42被压缩而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配合部412驱动所述第二配合部54,使得所述锁止件5沿第一方向旋转而进入到第四位置,释放所述联动件24。所述联动件24失去了所述锁止部53的阻挡作用后,在所述滑动件压簧25的弹性变形恢复力作用下会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进入到第二位置区域。松开所述保险钮41,所述保险钮41在所述保险钮压簧42的偏置力作用下向远端侧运动而不再压迫所述锁止件5,所述锁止件5在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旋转又返回到所述第三位置。此时,所述联动件24运动到所述锁止部53的近端侧,并停留在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此时,所述吻合器进入到可击发状态。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吻合器完成击发准备指的是所述吻合器的钉头部完成闭合。所述吻合器的可击发状态和不可击发状态的切换通过联动件24的位置切换实现。所述联动件24位于所述切换槽131的第一位置区域时,所述吻合器处于不可击发状态,所述联动件24处于所述切换槽131的第二位置区域时,所述吻合器进入所述可击发状态。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所述吻合器处于可击发状态,即所述联动件24进入到所述切换槽131的第二位置区域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与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通过所述联动件24联动。再次握持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使得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联动件24无法再进入到让位槽132中,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通过所述联动件24驱动所述支撑部21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支撑部21的第一抵持部27与所述第一限位部811分离。所述支撑部21带动所述击发件22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击发件22的第二抵持部221不再抵持于所述第二限位部812,在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的复位作用下,所述击发件22相对于所述支撑部21沿第二方向旋转而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击发件22的齿条驱动部222与所述齿条6的驱动齿61啮合。继续握持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继续带动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击发件22驱动所述齿条6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击发吻合器。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松开第一把手部件1,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在把手复位弹簧84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旋转返回到其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在所述支架扭簧32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旋转返回到所述第一限位部811再次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27。因此,所述第一抵持部27实现了对所述支撑部21的初始位置的限定。
如图17所示,在吻合器击发完成后,需要再次打开钉头部。此时驱动所述闭合连杆组件7从所述第二平衡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一平衡状态,此过程中所述第一杆71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杆71的第四配合部714驱动所述滑动件23的第三配合部231,使得所述滑动件23向远端侧方向运动。所述联动件24随所述滑动件23向远端侧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所述联动件24与所述锁止部53的近端面531相配合而将所述锁止部53向上抬起,所述锁止件5进入所述第四位置而不阻挡所述联动件24向远端侧方向的运动,所述联动件24运动到所述锁止部53的远端侧的第一位置区域之后,所述锁止件5失去了所述联动件24的作用而在所述击发件扭簧262的偏置力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旋转又返回到第三位置,再次将所述联动件24锁止在所述第一位置区域,所述吻合器又进入到图18示出的不可击发状态,即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和所述第二把手部件2再次进入到不联动状态,所述第一把手部件1再次旋转也无法通过第二把手部件2击发吻合器,从而有效防止吻合器的意外二次击发。如图1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53的近端面531为倾斜的引导面,以使得所述联动件24向远端侧方向运动顶起锁止部53时更为顺畅。所述锁止部53的远端面为垂直面,以使得所述锁止部53将所述联动件24锁止在第一位置区域时,所述联动件24与所述锁止部53的配合更加稳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外科吻合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致动杆和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
第一把手部件,设置有第一把手槽,所述第一把手槽包括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
第二把手部件,包括联动件和击发件,所述联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把手槽中,所述击发件可在远离所述致动杆的第一状态和靠近所述致动杆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相对于所述联动件旋转,所述第二把手部件不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联动,且所述击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部件通过所述联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把手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且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并驱动所述致动杆向远端侧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槽包括相连通的切换槽和让位槽,所述切换槽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近端侧的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所述联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联动件进入所述让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为与所述切换槽的第一位置区域相连通的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切换槽沿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部件的一端还设有支撑部,所述击发件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二把手槽,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把手槽至少部分与所述切换槽重合,且所述联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把手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的近端还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内部,所述联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进入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时,所述滑动件沿轴向向近端侧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还包括第一偏置件,所述第一偏置件配置为给所述支撑部施加使其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置力,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把手组件设有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近端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以阻挡所述把手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设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和所述第二把手部件;
或,所述第一抵持部设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
或,所述第一抵持部设于所述第二把手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通过同一把手销轴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所述第一偏置件为设置于所述把手销轴上的扭簧。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击发件包括第二抵持部,所述击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以阻挡所述击发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二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击发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离而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枢轴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锁止件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件可被驱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所述联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阻挡所述联动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第一把手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还包括第二偏置件,所述第二偏置件配置为给所述联动件施加使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运动的偏置力,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偏置件驱动所述联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锁止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锁止件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的远端侧还设置有一保险钮,所述保险钮沿轴向设置,所述保险钮被驱动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锁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旋转进入所述第四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钮和所述锁止件的相对表面分别为倾斜方向相同的两个斜面,所述保险钮被驱动向近端侧方向运动时,通过所述斜面驱动所述锁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旋转至所述第四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部件还包括第三偏置件,所述锁止件在所述第四位置且受到的外力消除后,所述第三偏置件驱动所述锁止件沿第二方向旋转而进入所述第三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被驱动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向所述第一位置区域运动时,所述联动件驱动所述锁止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旋转,使得所述联动件运动至所述锁止部的远端侧而返回所述第一位置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的近端面为引导面,和/或,所述锁止部的远端面为垂直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发件通过击发件销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三偏置件为设置于所述击发件销轴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击发件和所述锁止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通过销轴或凸台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把手部件还开设有让位部,所述联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销轴或凸台至少部分进入所述让位部中。
2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合连杆组件,所述闭合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平衡状态和第二平衡状态,所述闭合连杆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平衡状态且所述第一把手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驱动所述闭合连杆组件至少部分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进入所述第二平衡状态;
所述闭合连杆组件包括第四配合部,所述滑动件还包括第三配合部,所述闭合连杆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平衡状态时,所述第四配合部抵持于所述第三配合部,以阻挡所述滑动件向近端侧方向的运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击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连杆组件被驱动从所述第二平衡状态进入所述第一平衡状态时,所述第四配合部驱动所述第三配合部向远端侧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联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返回至所述第一位置区域。
25.一种外科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击发机构。
CN202221853256.3U 2022-07-18 2022-07-18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Active CN217960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3256.3U CN217960201U (zh) 2022-07-18 2022-07-18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PCT/CN2023/106890 WO2024017102A1 (zh) 2022-07-18 2023-07-12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3256.3U CN217960201U (zh) 2022-07-18 2022-07-18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0201U true CN217960201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80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53256.3U Active CN217960201U (zh) 2022-07-18 2022-07-18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020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102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WO2024017213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WO2024017212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WO2024017107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击发切换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102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WO2024017213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WO2024017212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WO2024017107A1 (zh) * 2022-07-18 2024-01-25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击发切换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60201U (zh)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US20230181189A1 (en)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 with powered handle assembly
CN218684548U (zh) 击发切换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EP0795299B1 (en) Trigger mechanism for surgical instrument
CN217960197U (zh)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A2098721C (en) Safety device for a surgical stapler cartridge
US7143926B2 (e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a multi-stroke firing mechanism with return spring rotary manual retraction system
CN218528805U (zh)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US5697543A (en) Linear stapler with improved firing stroke
AU2015240204B2 (en) Medical anastomose device
CN217907878U (zh)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CN217960199U (zh) 击发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MXPA04009527A (es) Instrumento quirurgico de engrapado que tiene disparo de multiples golpes que incorpora un mecanismo de trinquete impulsado por traccion.
CN218356278U (zh)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CN111820971B (zh) 一种具有保险机构的吻合器手柄装置及吻合器
CN217960198U (zh) 闭合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CN218684551U (zh) 闭合驱动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CN218684552U (zh) 击发切换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CN217960200U (zh) 闭合驱动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CN117442272A (zh) 击发切换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CN218684549U (zh)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CN117442279A (zh)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WO2024017102A1 (zh) 击发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WO2024017107A1 (zh) 击发切换机构及外科吻合器
WO2024017212A1 (zh)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