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7867U - 榨汁机 - Google Patents

榨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7867U
CN217937867U CN201990001351.0U CN201990001351U CN217937867U CN 217937867 U CN217937867 U CN 217937867U CN 201990001351 U CN201990001351 U CN 201990001351U CN 217937867 U CN217937867 U CN 217937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pper
screw
juice
juicer
cutting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13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煐麒
芮秀熙
郑性河
金大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r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r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20190004271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00000717U/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20190004288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494287Y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ur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ro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7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7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N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TREATING HARVESTED FRUIT, VEGETABLES OR FLOWER BULBS IN BULK,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EELING VEGETABLES OR FRUIT IN BULK;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ANIMAL FEEDING- STUFFS
    • A23N1/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juice
    • A23N1/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juice combined with disintegrating or cut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19/00Household machines for straining foodstuffs; Household implements for mashing or straining foodstuffs
    • A47J19/02Citrus fruit squeezers; Other fruit juice extract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19/00Household machines for straining foodstuffs; Household implements for mashing or straining foodstuffs
    • A47J19/06Juice presses for veget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汁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机的特征在于,包括:榨汁筒,在内部收容用于压榨榨汁材料的螺杆;及料斗,结合在所述榨汁筒的上部且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榨汁材料的空间,所述料斗包括切割部,所述切割部能够旋转地结合在所述料斗的下端面并且接收所述螺杆的旋转力来旋转,并对所述榨汁材料进行切割,在所述料斗内的所述切割部的上侧形成有所述榨汁材料所被投入的开放空间。

Description

榨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汁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将蔬菜或水果等通过压榨及粉碎来生成榨汁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为了健康,在家里直接制作和食用绿汁或果汁的情况增加,为此,已公开有很多能够在家里利用蔬菜或水果等简单制作汁液的设备。
以往,果汁机将原料投入进料口,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将其破碎,以离心分离方式制作果汁。但是,这种果汁机在高速破碎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材料原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且用茎或叶子的蔬菜很难制作绿汁,且难以用粘度较高的如猕猴桃或草莓等水果制作果汁,而且根本不可能用大豆制作豆浆。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韩国专利第10-0793852号公开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在网筒和低速旋转的螺杆之间压榨及粉碎材料的方法,其具有将黄豆利用通过磨石磨碎并挤压的原理制成豆浆,并且将如西红柿、猕猴桃、草莓等粘度较高的水果通过在钢板上磨碎并挤压的方法制成果汁的作用效果,因此能够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果汁机的问题。
但在此时,因螺杆的大小及根据螺杆的大小而被制成投入适当大小材料的进料口的大小,具有在进料口中投入材料之前需要提前将材料切成小块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榨汁机,所述榨汁机包括卡合在榨汁筒的上部且用于提前切削榨汁材料的料斗,所述榨汁机通过仅支撑在料斗的下端面且与螺杆联动旋转的切割部,使得如完整水果那样的大小较大的榨汁材料在被投入榨汁筒之前能够被提前切削,而且在料斗内的切割部的上侧可形成榨汁材料所被投入的开放空间,因此能够向料斗内投入更大大小的榨汁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并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下述内容,清楚理解没有提到的其他课题。
上述目的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如下榨汁机来实现,所述榨汁机包括:榨汁筒,在内部收容用于压榨榨汁材料的螺杆;及料斗,结合在所述榨汁筒的上部且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榨汁材料的空间,所述料斗包括切割部,所述切割部能够旋转地结合在所述料斗的下端面并且接收所述螺杆的旋转力来旋转,并对所述榨汁材料进行切割,在所述料斗内的所述切割部的上侧形成有所述榨汁材料所被投入的开放空间。
在此,所述切割部可包括:从所述切割部的旋转中心以螺旋形状向上侧延伸形成的钩型切削刀片;及在所述料斗的下端面上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的水平切削刀片。
在此,所述钩型切削刀片可沿所述切割部的旋转方向以螺旋形状向上侧延伸形成。
在此,所述钩型切削刀片的径向内侧面可形成有倾斜曲面,所述倾斜曲面用于引导所述榨汁材料向下移动。
在此,所述钩型切削刀片和所述水平切削刀片可从旋转中心分别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
在此,所述水平切削刀片可呈向所述切割部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的形状。
在此,优选所述钩型切削刀片的末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水平切削刀片的上端面的高度。
在此,所述钩型切削刀片和所述水平切削刀片可以一体形成。
在此,在所述料斗的内侧面可形成有第一内侧突起,所述第一内侧突起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向内侧突出形成,以便在所述钩型切削刀片旋转时所述第一内侧突起支撑所述榨汁材料。
在此,在所述料斗的内侧面可形成有第二内侧突起,所述第二内侧突起在所述水平切削刀片的末端部所处的位置向内侧突出形成,以使所述水平切削刀片的上部的榨汁材料脱离。
在此,在所述第一内侧突起的下端部可形成有贯通两侧的贯通槽,以使所述钩型切削刀片的上端部通过。
在此,所述料斗可进一步包括:料斗壳,上部被开放且在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切割部;及盖部,枢接于所述料斗壳的上端且用于开闭所述料斗壳的上部。
在此,所述盖部可包括: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料斗壳的上端;及磁铁配置部,从所述枢接部向下延伸,并在内部配置有第一磁铁,开闭传感部进一步包括:第二磁铁,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磁铁隔开的位置上,当所述盖部以所述枢接部为中心旋转时,根据与所述第一磁铁的距离而移动;及开关,根据所述第二磁铁的位置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在此,所述料斗壳可进一步包括在外侧面突出形成的手柄部,所述盖部进一步包括锁固到所述手柄部的上部的盖手柄部。
在此,在所述盖手柄部可形成有从下端面突出形成的钩扣锁固部,在所述手柄部形成有贯通的锁固孔,所述钩扣锁固部插入所述锁固孔,在所述钩扣锁固部的外侧面形成有固定台阶,以便卡在所述锁固孔的下部边缘侧面上。
在此,在所述盖手柄部的两侧边缘可形成有防转肋,该防转肋向下突出,以便支撑所述盖手柄部的上部两侧边缘。
在此,可形成有安全导向部,所述安全导向部沿所述盖部的下端面边缘向下突出形成并插入所述料斗的上端部内侧,所述安全导向部形成为随着远离与所述料斗壳枢接的位置,所述安全导向部的突出高度增加。
在此,所述料斗可进一步包括:衬套部,插入于形成在所述料斗的下端面中央的连接孔;及传动部,插入于贯通所述衬套部的内部的孔,并且形成有供所述螺杆的上部旋转轴插入的轴孔,所述切割部螺纹结合到通过所述轴孔插入的螺丝。
在此,所述衬套部的内侧面可形成为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减小的圆锥形状。
在此,所述传动部可包括:结合部,形成有所述轴孔,所述结合部的外侧面形成为圆锥形状,以便与所述衬套部的内侧面对应;及上部突出部,从所述结合部的上端向所述衬套部的上表面的上方突出形成,且形成有供所述螺丝插入的螺丝孔。
在此,所述上部突出部可形成为角形的轴形状,在所述切割部的下端面形成有角形的槽,以供所述上部突出部插入。
在此,所述螺杆的上部旋转轴可形成为n边形的角形轴,所述轴孔可形成为2n边形的轴孔。
在此,所述螺杆在螺杆主体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以螺旋状突出形成的一个以上的螺杆螺纹,所述螺杆为单个螺杆螺纹向所述螺杆主体的上端延伸形成而形成单刀片的单刀片螺杆,所述单刀片在径向上突出形成到所述螺杆主体的最长半径外部。
在此,所述螺杆可区分为上部的切削区和榨汁区,所述切削区对从所述料斗投入的榨汁材料进行进一步切削,所述榨汁区在所述切削区的下方对所述榨汁材料进行压榨而生成汁液,所述榨汁机可形成有在所述榨汁区的上端以环状突出的防过量投入肋。
在此,可进一步包括汁液分离筒,所述汁液分离筒配置在所述榨汁筒和所述螺杆之间且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榨汁材料生成的汁液向外部排出以便分离汁液和残渣的流出孔,在所述汁液分离筒的上端部可形成有扩张部,所述扩张部以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增加的方式扩张,所述单刀片可位于所述扩张部的内侧。
在此,在所述扩张部的一侧可形成有材料流入导向部,所述材料流入导向部为沿所述螺杆的旋转方向而逐渐朝向内侧的曲面部。
在此,所述汁液分离筒可包括:内侧模块,包括两端开放的内侧板部和形成在所述内侧板部的多个狭缝,并且形成有所述扩张部;及外侧模块,包括将所述内侧模块能够拆卸地收容在内部的外侧板部和从外侧板部的内侧面突出以便插入所述内侧板部的狭缝中的肋,当所述外侧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内侧模块时,在所述狭缝和所述肋之间形成作为用于将所述汁液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孔的缝隙。
在此,可进一步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下部主体部和上部主体部,所述下部主体部形成有向上部突出的驱动轴并支撑所述榨汁筒的下端面,所述上部主体部从所述下部主体部的一侧向上部突出形成并支撑所述榨汁筒及所述料斗的侧面,在所述上部主体部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突出的防旋转键,在所述料斗的外侧面形成有供所述防旋转键插入的防旋转键槽。
在此,所述钩型切削刀片可在旋转中心处具有壁厚,且以螺旋形状向上侧延伸形成。
在此,在所述盖部可形成有供按压杆插入的孔,所述孔形成在所述切割部的旋转中心上侧。
根据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榨汁机,将榨汁材料在料斗内切割及搅拌后提供给榨汁筒,因此无需提前切削榨汁材料,具有能够提高用户便利性的优点。
此外,切割部仅支撑在料斗内的下端面并旋转,因此能够在料斗内的切割部的上侧确保开放空间,具有能够向料斗内投入更大大小的榨汁材料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主体和榨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榨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和图6是图4所示料斗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盖部被打开模样的料斗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分别是图5所示料斗的分解立体图。
图9的(a)和(b)是根据切削刀片位置的图5中表示的料斗的竖直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料斗的底板面的图5所示料斗的水平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5所示料斗的底面的仰视图。
图12是图8所示切割部的立体图。
图13和图14是图12所示切割部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切割部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16是图4所示螺杆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6所示螺杆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6至图18所示螺杆的变形例。
图20和图21是图4所示汁液分离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将图21所示汁液分离筒的局部切开的结合立体图。
图23是图4所示榨汁筒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图23中汁液盖部被打开模样的榨汁筒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图26所示汁液盖部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图23所示榨汁筒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27是图26所示排渣口的下端部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所示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图3所示开闭传感部的立体图。
图30是图28所示游动电机轴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用于说明游动电机轴动作的游动电机轴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中包括实施例的具体内容。
若参照附图和与此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应能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以及用于达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可由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本实施例只是用于完整地公开本实用新型,且为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实用新型的范畴而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应由权利要求的范畴来定义。在通篇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称相同的结构要素。
下面,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参照用于说明榨汁机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主体和榨汁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榨汁部的分解立体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榨汁机可分为主体100和榨汁部200两大部分。
主体100用于安装及固定榨汁部200,从连接在主体100下端部的电源电缆102接收外部电源,提供使内部的电机1001旋转来使构成榨汁部200的螺杆230进行旋转的驱动力。
如图4所示,榨汁部200可构成为包括料斗210、榨汁筒280、汁液分离筒260及螺杆230。
榨汁部200通过在榨汁筒280内部安装由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构成的汁液分离筒260及螺杆230的状态下,在榨汁筒280的上部锁固料斗210来完成组装。
如此,在下部的榨汁筒280和上部的料斗210结合的状态下,榨汁部200可被安装在主体100上,并从在主体100的底板面突出的驱动轴130接收动力来运行。即,榨汁部200接收驱动轴130的旋转力,使榨汁筒280内部的螺杆230及料斗210内部的切割部225进行旋转,以对投入的榨汁材料进行切削及压榨而生成汁液,并将汁液和残渣分离后排出。
如图2所示,榨汁部200只在榨汁筒280的上部锁固有料斗210的状态下才能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到主体100。即在本实用新型中,不能仅有榨汁筒280安装在主体100的状态下将料斗210卡合到榨汁筒280的上部。当仅有榨汁筒280安装在主体100的状态下榨汁机运行时,用户有可能意外受伤。如后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主体100上安装有榨汁部200的状态下,仅在料斗210的盖部关闭的状态下才向榨汁机供给电源,从而提前防止因榨汁机意外运行导致的用户受伤。与此同时,在机械结构上,也通过设为仅在组装好榨汁部200的状态下才能将整个榨汁部200安装到主体100,从而进一步保障用户的安全。对于与其相关的结构说明将在后面描述。
下面,对构成榨汁部200的各结构要素及主体100的结构,参照附图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5至图15,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料斗210进行说明。
图5和图6是图4所示料斗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盖部被打开模样的料斗的立体图,图8a和图8b分别是图5所示料斗的分解立体图,图9的(a)和(b)是根据切削刀片位置的图5所示料斗的竖直剖视图,图10是表示料斗的底板面的图5所示料斗的水平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5所示料斗的底面的仰视图,图12是图8所示切割部的立体图,图13和图14是图12所示切割部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切割部的底面的立体图。
料斗210能够拆卸地结合到榨汁筒280的上部。料斗210形成用于存储投入的榨汁材料(例如,水果、蔬菜、谷物等)的空间。在料斗210内的底板面上能够旋转地固定的切割部225从螺杆230接收动力来旋转,以对榨汁材料进行切削及搅拌后供给到下部的榨汁筒280。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料斗210内完成榨汁材料的切削,因此无需将榨汁材料提前切削后投入。
料斗210可分为料斗壳215、盖部220及切割部225这几大部分。
料斗壳215呈圆筒状或圆锥台状,形成通过开放的上部接收榨汁材料的空间。
如图8所示,料斗壳215的底板面可形成为能够与上部的圆筒形主体分离,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料斗壳215的底板面和圆筒形主体也可以一体形成。
在料斗壳215的底板面上部能够旋转地装配有切割部225,所述切割部225可从榨汁筒280内部的螺杆230接收动力,并与螺杆230一起旋转。
在料斗壳215的内侧面可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向内侧突出的梳齿突起2151。这是为了防止如叶菜等较轻榨汁材料吸收水分而粘贴到料斗壳215内侧面,从而可易于去除。此时,优选在料斗壳215的整个内侧面形成有梳齿突起。
在料斗壳215的外周面一侧可形成有手柄部216,该手柄部216用于使用户能够抓住容器。如图所示,手柄部216可从圆筒形料斗壳215的一侧上端部以环状延伸,且延伸形成至料斗壳215的下端部,但无需构成为手柄部216的下端必须连接到料斗壳215的下端部。
手柄部216可形成为如图所示那样在料斗壳215的上端部以规定距离延伸水平面后包括向竖直下方延伸的垂直面的形状,在上端部的所述水平面可形成有锁固孔2161,盖部220的钩扣锁固部2221插入并卡合到该锁固孔2161。
在料斗壳215的底板面中央形成有贯通的连接孔2152。可通过连接孔2152将位于料斗210下面的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和位于料斗210的底板面上部的切割部225以能传动地方式连接,对于与此相关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在料斗壳215的底板面中央和边缘之间可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的排出孔217。料斗210内的榨汁材料可通过在料斗210内的底板面上能够旋转地固定的切割部225被切削及搅拌后,经过排出孔217供给到配置在料斗210下方的榨汁筒280。图中在料斗210的底板面的一侧形成有一个排出孔217,但排出孔217的数量或排出孔217的面积越大,就能向榨汁筒280供给越多(越大)的榨汁材料。但是,当过多的榨汁材料供给到榨汁筒280内部时,可能在螺杆230产生负荷,因此优选配合能够供给适当量及适当大小的榨汁材料,设定排出孔217的大小及数量。
此外,在料斗壳215的底板面的内侧面上可形成有朝向排出孔217倾斜的倾斜面2171。此时,倾斜面2171优选形成为沿切割部225的旋转方向向下倾斜。由于倾斜面2171和排出孔217相接部分的高度比料斗壳215的内侧底板面的高度低,因此榨汁材料能够朝向排出孔217有效地被引导。通过所述倾斜面2171,可能在料斗壳215的底班面的内侧面和切割部225的水平切削刀片227之间固定或停滞的榨汁材料能够顺畅地向下移动。
进一步,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料斗壳215的底板面的外侧面(料斗210的底面)上也可以形成有倾斜面2172。所述倾斜面2172形成为从排出孔217沿切割部225的旋转方向向下倾斜,从而通过排出孔217能够顺畅地将榨汁材料供给到榨汁筒280。形成在料斗壳215的底板面的内侧面的倾斜面2171和形成在料斗壳215的底板面的外侧面的倾斜面2172分别沿切割部225的旋转方向分别形成在排出孔217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倾斜方向均沿切割部225的旋转方向向下倾斜。
在料斗壳215的下端部外侧边缘沿周围形成有规定数量的结合突起2174,所述结合突起2174在水平方向上较长地突出形成,结合突起2174与形成在榨汁筒280上部的内侧边缘的卡合突起2801一起将榨汁筒280和料斗210能够拆卸地结合。
盖部220形成为能够开闭料斗壳215的开放的上部。在盖部220的中央可形成有作为贯通的孔的补入口2201。在榨汁操作中需进一步投入大小相对较小的榨汁材料时,可通过补入口2201向料斗210内部供给榨汁材料。此外,可通过补入口2201插入按压杆290并施加力以使料斗210内部的榨汁材料移动到料斗210内的下部。虽然未图示,也可以形成有用于堵塞补入口2201的额外塞子。
如图9所示,补入口2201位于盖部220的中央。此时,补入口2201形成为在通过补入口2201插入按压杆290时按压杆290的下端位于配置在料斗210内侧下端面上的切割部225的中央部上侧,因此不会与切割部225发生干扰。尤其,如后述,本实用新型的切割部225可由以螺旋形状向上侧延伸的钩型切削刀片226及在料斗的下端面上以水平延伸形成的水平切削刀片227形成。由于钩型切削刀片226以螺旋形状向上侧延伸形成,因此即便向钩型切削刀片226的内侧插入按压杆290的下端部也不会发生干扰,因此可将按压杆290制成具有延伸至切割部225的旋转中心正上方为止的足够长的长度。
在盖部220的边缘一侧,更为详细地,在料斗壳215的形成有手柄部216的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有枢接部,该枢接部形成有以水平方向贯通的销孔2203,销224能够插入该销孔2203。可通过使枢接部的销孔2203位于形成在料斗壳215上端两侧的销固定孔2153之间并在销固定孔2153及销孔2203中插入销224的方法,在料斗壳215的上部枢接盖部220。即在本实用新型中,盖部220不会从料斗壳215中分离,而是通过枢接与料斗壳215一体形成。
磁铁配置部221从枢接部垂直向下延伸形成。在磁铁配置部221的内部配置有第一磁铁2211,该第一磁铁2211用于感测盖的开闭状态。如后述,在上部主体部110的内侧可配置有第二磁铁1102,在盖部220开闭时,磁铁配置部221转动而其位置改变,随之第一磁铁2211和第二磁铁1102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而改变磁力,通过因磁力变化的第二磁铁1102的运动,能够感测盖部220是否开闭。对于与此相关的详细说明,参照图28至图29将在后面描述。
在打开盖部220时,从枢接部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磁铁配置部221朝向料斗壳215转动,因此可能会与料斗壳215的外侧面发生干扰。因此,如图所示,在磁铁配置部221所处的料斗壳215的外侧面可形成有湾入到料斗壳215内侧的防干扰槽2154,该防干扰槽2154形成能够使磁铁配置部221朝向料斗210中心移动的空间。
盖手柄部222从与枢接部相反的一侧向用于盖上圆筒形状料斗壳215的开放的上表面的盖部220外侧突出形成,并位于手柄部216的上部。盖手柄部222可在手柄部216的上部与手柄部216锁固。盖手柄部222作为具有规定宽度的水平面从用于盖上料斗壳215的开放的上表面的盖部220突出形成,在盖手柄部222的底面向下突出形成有钩扣锁固部2221。此时,钩扣锁固部2221以在盖手柄部222的宽度方向具有板面的方式竖直向下突出形成,以便可通过用户手指向用户侧按压。
如前所述,在手柄部216的上部水平面以与钩扣锁固部2221的剖面对应的形状形成有以宽度方向延伸贯通的锁固孔2161,以便钩扣锁固部2221能够贯通并插入。
此外,在钩扣锁固部2221的外侧面可形成有固定台阶2222,以便使钩扣锁固部2221卡在锁固孔2161的下部边缘侧面来固定盖部220,以免盖部220打开。
因此,当盖部220的钩扣锁固部2221插入锁固孔2161,且钩扣锁固部2221的固定台阶2222卡在锁固孔2161的下部边缘侧面时,在盖部220盖上料斗壳215的上部开方面的状态下能够防止盖部220被人为打开。
相反,用户可在抓住手柄部216的状态下,利用食指等手指将钩扣锁固部2221向用户侧拉动来解除被卡在锁固孔2161边缘侧面的固定台阶2222,并且在此状态下,利用拇指等手指对盖手柄部222施加向上提升的力来打开盖部220。
进一步,在盖手柄部222底面的两侧边缘可形成有向盖手柄部222的突出方向延伸且向下突出的防转肋2224。在盖部220被关闭的情况下,防转肋2224可从手柄部216的上端两侧受到支撑,防止通过枢接部锁固在料斗壳215上部的盖部220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如图7所示,可形成有安全导向部223,该安全导向部223沿盖部220的底面边缘向竖直下方延伸而突出形成,并且插入料斗210的上端部内侧。安全导向部223用于防止在盖部220被打开规定角度时用户的手进入料斗壳215的内部。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榨汁机因第一磁铁2211和第二磁铁1102的操作,在盖部220被打开时榨汁机不运行。当盖部220局部打开时,因用于感测盖部220的开闭状态的开闭传感部115的传感误差,也不能感测该打开状态,而安全导向部224用于防止因这种情况而发生的意外的安全事故。此外,所述安全导向部223还能与防转肋2224一起起到防止盖部220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作用。
虽然安全导向部223可沿盖部220的下端面边缘以规定的高度突出形成,但如图所示,也可以从远离枢接部的一侧趋向枢接部侧突出高度逐渐变小的方式,安全导向部223的下端面倾斜形成。
切割部225在料斗210内侧底板面上能够旋转地结合,从位于榨汁筒280内部的螺杆230接收旋转力来在料斗210的内部旋转,对投入料斗210内部的榨汁材料进行切削及搅拌后,通过形成在料斗210下端面的排出孔217将切削的榨汁材料供给到位于料斗210下方的榨汁筒280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切割部225在料斗210内部不在切割部225的两侧被支撑在料斗210的下端和上端之间的状态下旋转并切割切削材料,而是在切割部225的一侧被支撑在料斗210的下端的状态下对榨汁材料进行切削,因此在料斗210内的切割部225的上侧形成不受干扰的开放空间。因此,切割部225的整个上侧形成开放的开放空间,因此在料斗210内也可投入如完整水果那样的大小较大的榨汁材料并进行切削。
接下来,参照图8及图9,对在料斗壳215的底板面上能够旋转地结合切割部225,且从螺杆230接收旋转力来使切割部225进行旋转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形成于料斗壳215的底板面的连接孔2152上配置有衬套部218。衬套部218的径向内侧面和外侧面以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减小的圆锥形状形成,在下端以圆形法兰形状突出形成有台阶2181。在所述连接孔2152的内侧面形成有圆锥形状的倾斜面及卡台2158,以便与衬套部218的外侧面形状对应。此时,衬套部218也可通过嵌件成型一体形成于料斗壳215的底板面。
使连接孔2152和衬套部218之间以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减小的圆锥形状相接,从而在榨汁过程中因负荷而导致螺杆230上升时,即使受向上部的力也能够坚固地保持料斗的底板面和衬套部218之间的结合力,因此能够防止因螺杆230的上浮导致的变形。
在衬套部218的内侧以上下开放的形式形成有孔,传动部219插入该孔中。在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插入传动部219的状态下螺杆230旋转时,由于插入衬套部218内侧的传动部219在衬套部218内部旋转,因此衬套部218优选由不易于在传动部219旋转时发生的摩擦而变形的材质形成。
传动部219可由结合部2191及上部突出部2195来构成。结合部2191的外侧面也形成为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减小的圆锥形状,以便与形成为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减小的圆锥形的衬套部218的内侧面形状对应。在结合部2191的内部形成有供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插入的轴孔2192。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可形成为角形的轴形状,所述轴孔2192可形成为角形的轴孔。在本实施例中,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形成为六边形的角形轴,所述轴孔2192形成为六边形的两倍数即12边形的轴孔2192。形成在传动部219的轴孔2192也可以形成为六边形的轴孔,以便与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的形状对应,但是当形成为六边形的两倍数即12边形的轴孔时,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和传动部219之间的结合可以更容易。进一步,可通过在所述12边形的轴孔入口形成用于扩张轴孔大小的倾斜面,从而更容易进行结合。因此,为了容易实现两个部件之间的结合,在将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形成为n边形的角形轴时,形成在传动部219的结合部2191的轴孔可形成为2n边形的轴孔。
此时,在传动部219锁固到衬套部218时,传动部219的底面位于料斗210的底板面的底面之上。
在结合部2191的上部形成有上部突出部2195,当传动部219在料斗壳215的底面插入衬套部218时,上部突出部2195贯通衬套部218的孔来突出到衬套部218的上面并位于料斗210内部。此时,可通过将上部突出部2195形成为四边形的角形,且以与该四边形的角形对应的形状,在切割部225的底面形成角形的槽2251,从而在上部突出部2195上结合切割部225。上部突出部2195的形状及与其对应的切割部225的底面的槽2251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变形为十字形状、花键形状等多种形状。
通过结合部2191的轴孔2192插入螺丝2199,并将该螺丝2199与贯通上部突出部2195的螺丝孔2196及形成在切割部225底面旋转中心的螺丝槽2252螺丝结合,从而在上部突出部2195上能够坚固地固定切割部225。
形成在结合部2191内侧面的轴孔2192的上端形成有台阶,以便限制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的插入深度,螺丝2199的头部位于以所述台阶为基准的上部。
如前所述,随着将衬套部218的内侧面和传动部219的外侧面分别形成为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减小的圆锥形状并将两者彼此相接,在螺杆230受到上浮力时,防止螺杆230上浮。进一步,传动部219越受向上的力,传动部219和衬套部218越处于更同心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机械稳定性。
切割部225能够旋转地结合到料斗210的底板面上,切割部225通过传动部219从螺杆230接收旋转力来旋转,并对榨汁材料进行切削及搅拌。
切割部225可包括钩型切削刀片226及水平切削刀片227来驱动。此时,钩型切削刀片226和水平切削刀片227可以一体形成。
钩型切削刀片226在旋转中心沿切割部225的旋转方向以螺旋形状向上侧延伸形成。钩型切削刀片226的上端部优选形成为随着趋向末端而剖面减小的尖尖的钩子形状。由于钩型切削刀片226并不形成为板状,而是形成为具有规定壁厚的形状,并且越靠上部、剖面越小,并且弯曲成螺旋状而向上延伸,因此形成为如牛角的形状。
以钩子形状朝向上侧的钩型切削刀片226主要负责劈砍破碎投入上部的榨汁材料的作用。而且,由于钩型切削刀片226并不是形成为板状,而是形成为具有规定壁厚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如水芹菜等茎菜缠绕钩型切削刀片226的现象。而且,以螺旋状延伸成牛角状的形状执行引导经切削的榨汁材料向下移动的作用。此时,钩型切削刀片226的径向内侧面以越靠下部越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形成有倾斜曲面2261,使得钩型切削刀片226旋转的过程中被钩型切削刀片226破碎的榨汁材料能够沿曲面顺利地向下方移动。
钩型切削刀片226的上端的高度越高破碎效果越好,钩型切削刀片226的上端的高度优选设置为至少高于水平切削刀片227的上端面的高度。而且,钩型切削刀片226的径向长度优选在不与料斗210的内侧面发生干扰的范围内在径向上尽量长。
水平切削刀片227在料斗210的下端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切削刀片227优选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也具有规定的厚度。如图所示,在水平切削刀片227的旋转方向前面和后面的倾斜面相遇的上端形成刀刃。此时,如图13所示,水平切削刀片227的端部可形成为其高度逐渐减小。水平切削刀片227用于起到利用形成在上端的刀刃二次破碎被钩型切削刀片226破碎而向下移动的榨汁材料的作用,同时由于水平切削刀片227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厚度,水平切削刀片227能够推动位于料斗210的底板面的榨汁材料,使该榨汁材料能够顺利通过排出孔217排出。这是因为若水平切削刀片227的厚度薄,则有可能发生无法推动位于料斗210的底板面的榨汁材料而空转的现象。
水平切削刀片227优选在切割部225的旋转中心,在与钩型切削刀片226延伸形成的方向180度相反的方向的位置延伸形成,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此时,水平切削刀片227优选形成为向与切割部225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弯曲的形状。
与钩型切削刀片226同样地,水平切削刀片227也优选在与料斗210的内侧面不发生干扰的范围内形成为在径向上尽可能长。
在水平切削刀片227底面可形成有以规定深度凹陷的底面槽2271。底面槽2271可以起到减少切割部225重量的作用。
如前所述,在切割部225底面的旋转中心可形成有角形的槽2251,以便与形成为四边形的角形的传动部219的上部突出部2195的形状对应,在角形的槽2251上形成有供螺丝锁固的螺丝槽2252。在传动部219的上部突出部2195上套上角形的槽2251的状态下,利用螺丝2199锁固切割部225,从而能够在料斗壳215的内侧底板面上可旋转地安装切割部225。
如图9所示,在料斗210的内侧面可形成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向内侧突出形成的第一内侧突起2155。第一内侧突起2155与钩型切削刀片226相互起作用,起到将投入料斗210内部的榨汁材料卡住的作用,从而提高通过钩型切削刀片226进行的破碎效率。若没有第一内侧突起2155,则有可能发生榨汁材料与钩型切削刀片226一起旋转而导致不被切削的现象。但是,若在通过第一内侧突起2155榨汁材料沿旋转方向受支撑的状态下旋转钩型切削刀片226,则能够容易破碎榨汁材料。因此,为了在径向上能够支撑榨汁材料,相比后述的第二内部突起2157,第一内侧突起2155优选形成为向内侧突出的高度相对较大。
通过前述的防干扰槽2154,料斗210的外周面一侧向内部弯入,如图所示,料斗210的外周面一侧可以与所述防干扰槽2154一起构成第一内侧突起2155。
此时,内侧突起的下端部优选形成为位于钩型切削刀片226的上端部,如图9的(a)所示,在第一内侧突起2155的下端部,可以与钩型切割部225的上端部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有贯通两侧的贯通槽2156,以便钩型切割部225的上端部通过。随着如此形成第一内侧突起2155的下端部,第一内侧突起2155的下端部与钩型切削刀片226的上端部能够位于相互重叠的位置。同时,能够更长地形成钩型切削刀片226的径向长度,因此能够提高切削效率。
而且,在料斗210的内侧面可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内侧突起2157,该第二内侧突起2157在水平切削刀片227的末端部所处的位置上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第二内侧突起2157可以与水平切削刀片227相互起作用。位于料斗210的底板面的榨汁材料随着水平切削刀片227的旋转,一部分被推挤而流入排出孔217,一部分通过离心力逐渐向径向外侧移动。此时,有可能发生位于水平切削刀片227的上部的榨汁材料没有流入排出孔217而是在水平切削刀片227的上部一起空转的问题。此时,通过离心力被推挤到水平切削刀片227的上部外侧的榨汁材料有可能与第二内侧突起2157发生冲突而脱离水平切削刀片227。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侧突起2157形成在第一内侧突起2155的下方。此外,在第一内侧突起2155和第二内侧突起2157的竖直下方形成有排出孔217,从而使通过第一内侧突起2155和第二内侧突起2157切削并脱离的榨汁材料能够竖直下落后通过排出孔217直接供给到榨汁筒280的内部。
下面,关于构成榨汁部200且位于料斗210下方的螺杆230、汁液分离筒260及榨汁筒280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6至图19,首先对螺杆230进行说明。
图16是图4所示螺杆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图16所示螺杆的底面的立体图,图19是图16至图18所示螺杆的变形例。
螺杆230安装于汁液分离筒260的内部,用于从主体100的驱动轴130接收旋转力来进行旋转运动,并与汁液分离筒260一起对榨汁材料进行压榨及粉碎。
螺杆230可形成为包括螺杆主体231和在螺杆主体231的外侧面以螺旋形状突出的螺杆螺纹232。
如图所示,以螺杆主体231的半径最大部分的附近为中心,螺杆主体231可分为上部和下部。此时,上部形成对从料斗210投入的榨汁材料进一步进行切削的切削区,下部形成在切削区下方正式对榨汁材料进行压榨来生成汁液的榨汁区。
螺杆主体231的下部形成为随着趋向下方而半径逐渐变小,而通过形成为随着趋向下方而半径减小,能够形成通过榨汁而分离的残渣所处的空间。但是,螺杆主体231的下部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在无半径变化的情况下,向下方形成为一条直线。
此外,螺杆主体231的上部形成为随着趋向上方而半径逐渐变小,而如图所示,与螺杆主体231的下部相比,螺杆主体231的上部随高度变化产生的半径的变化幅度更大。螺杆主体231形成为最前端的半径最小,而且随着趋向下方而半径逐渐变大,根据这种形状,形成供大小较大的材料能够通过压榨及粉碎来大小逐渐变小的同时被输送的空间。换句话说,由于螺杆主体231上部的直径随着趋向下方而逐渐变大,因此螺杆主体231与螺杆螺纹232一起形成的用于输送材料的空间的大小随材料的输送方向逐渐变小。即,通过螺杆230的旋转,材料被压榨及粉碎,从而材料的大小逐渐变小的同时沿向下方形成的螺杆螺纹232,随逐渐变小的输送空间向螺杆230的下方移动。
螺杆螺纹232在螺杆主体231外周面以螺旋形状突出形成,通过该螺杆螺纹232,用螺杆230和汁液分离筒260之间的狭窄的缝隙压榨榨汁对象,并向下方输送。此时,优选螺杆螺纹232以与汁液分离筒260接触或接近的方式突出。如前所述,由于螺杆主体231的上部随着趋向上方而半径变小,因此越趋向螺杆主体231的上部,螺杆螺纹232的突出高度形成为越大。
螺杆螺纹232可形成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使用在多个螺杆螺纹232中的一个螺杆螺纹(第一螺杆螺纹232-1)向螺杆主体231的上端延伸形成并在螺杆主体231的上端形成单刀片2321的单刀片螺杆230。在使用两个螺杆螺纹向螺杆主体231的上端对称地延伸形成的双刀片螺杆时,会产生较大的负荷,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单刀片螺杆230,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
此时,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杆主体231上端的单刀片2321可以其半径比螺杆主体231的最长半径更大的方式向外突出形成。如此,在将螺杆主体231的大小与以往相同地保持的状态下,将单刀片2321的半径大小形成为比螺杆主体231的最长半径更大,因此能够保证在上部投入榨汁材料的空间更宽。这样,能够将在上部的料斗210中细分的榨汁材料更顺畅地投入螺杆230内部。
如图所示,可形成有从作为榨汁区的螺杆主体231的上部开始向下以螺旋状形成的第二螺杆螺纹232-2,在螺杆主体231的下部的第一螺杆螺纹232-1和第二螺杆螺纹232-2之间可形成有另一种多个第三螺杆螺纹232-3。因此,对于形成在螺杆主体231的相邻螺杆螺纹232之间的宽度,在螺杆主体231的上部形成为具有相对较宽的宽度,在螺杆主体231的下部因多个螺杆螺纹232而被形成为具有相对较窄的间隔。即,在作为螺杆230上部的切削区主要可执行粉碎大小较大的榨汁对象的功能,在作为螺杆230下部的榨汁区主要执行通过螺杆230旋转的粉碎及压榨的榨汁功能。
此外,在螺杆主体231的下端部,沿着圆周方向可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残渣引导台阶235。残渣引导台阶235执行将在螺杆230旋转时通过榨汁被分离并输送到汁液分离筒260下方的残渣向下侧扫除的功能。通过如此在螺杆230下端部径向外周面形成的残渣引导台阶235,能够顺畅地去除卡在汁液分离筒260下方的残渣,从而进一步提高榨汁效率。
向螺杆主体231的上端上方突出的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由角形轴形成并与传动部219的角形轴孔2192结合,从而向切割部225传递动力。
此外,从螺杆主体231的中空内部向下方突出的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由角形轴孔形成并套设于在主体100上部突出的角形的驱动轴130,从而从电机1001接收动力。与在螺杆230的上部旋转轴233和传动部219之间的结合结构中的说明同样地,也可以将驱动轴130由n边形的角形轴形成,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由2n边形的角形轴孔形成,从而易于实现两个部件之间的结合。例如,在将驱动轴130由六边形的角形轴形成时,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可由12边形的角形轴孔形成。
在螺杆主体231的上端可形成有握持部236。握持部236可在螺杆主体231的上端以与单刀片2321呈规定的水平方向角度的方式突出形成,这是为了让用户因清洗等的理由,能够将安装在榨汁筒280内的螺杆230与单刀片2321一起抓住并易于拔出。
图19表示前述的螺杆230的变形例,在本实施例中,在切削区和榨汁区之间,螺杆230的上部和下部的边界位置形成有以圆形环状或带(belt)形状沿圆周方向从螺杆主体231以规定厚度突出的防过量投入肋239。
防过量投入肋239用于防止当切削区中的大量的榨汁材料一举供给到榨汁区时,在榨汁区因螺杆230的压力产生过负荷。通过防过量投入肋239,减小螺杆230和汁液分离筒260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防止大量的榨汁材料一举投入到螺杆230和汁液分离筒260之间的空间。
除了防过量投入肋239以外的其余螺杆230的结构与前述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对相同结构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20至图2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汁液分离筒26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0和图21是图4所示汁液分离筒的分解立体图,图22是图21所示将汁液分离筒局部切开的结合立体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汁液分离筒260可通过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的结合来构造。在此,内侧模块240及外侧模块250可由聚醚酰亚胺(PEI,polyetherimide)等材质来构造。
所述内侧模块240大致为圆筒状,上下侧可以开放。在此,所述内侧模块240包括多个内侧板部241,多个狭缝242通过多个内侧板部241沿上下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在此,板部241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命名的,在圆筒形模块中区分形成有狭缝242的孔部分和未形成狭缝242的板部分时,将未形成狭缝242的板部分定义为“板部241”。
此时,对于所述狭缝242,上部侧的狭缝242的宽度可以小于下部侧的狭缝242的宽度。即,狭缝242的宽度随着趋向上侧而变得更窄。
此外,在内侧模块240的内周面可以沿上下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突出形成有第一突肋244。所述第一突肋244随着螺杆230的旋转通过与螺杆螺纹232的相互作用对材料进行压榨或粉碎。如果没有所述第一突肋244,则可能会造成榨汁对象不下降而停滞,或者造成压榨力或粉碎力较低或不能产生。此时,可在内侧模块的狭缝242一侧形成有所述第一突肋244。
此外,在内侧模块240的内侧面可以沿上下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突出形成有规定数量的第二突肋243。第二突肋243执行将投入汁液分离筒260内部的榨汁材料向下部输送并对榨汁对象进行粉碎的功能。所述第二突肋243可执行增强内侧模块240的刚性的功能,且可执行将榨汁对象引导至汁液分离筒260内部的功能。此外,所述第二突肋243可执行调整螺杆230的位置并调整榨汁空间的功能。
第二突肋243的突出高度可形成为从内侧模块240的上部到下部具有相同的高度,但是所述突出高度可以优选形成为随着从内侧模块240的上部趋向下部而逐渐变低的形式。此外,所述第二突肋243可形成为随着从内侧模块240的上部趋向下部而向下倾斜,并在其中间部位形成有朝向螺杆230突出而呈阶梯状的台阶部243。根据螺杆230的形状和螺杆螺纹232的设计条件,所述台阶部2431可按多种形式变形实施其位置、数量或突出高度。对于所述第二突肋243的数量及排列形式,可以考虑设计条件及榨汁效率性,并且根据需要来变更为多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对第二突肋243的形成方向,以在内侧模块240的上下方向上竖直形成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此时,第一突肋244形成在内侧板部241的下部内侧面(更为详细地,在狭缝242一侧),第二突肋243在内侧板部241的内侧面上从上部到下部整体形成。
如图所示,在内侧模块240的上端部形成有扩张部245,该扩张部245以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变大的方式扩张。由于内侧模块240的上端部以喇叭状扩张,因此螺杆230上端的单刀片2321能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在扩张部245的内侧旋转。
此外,在扩张部245的一侧可形成有沿螺杆230的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内侧的曲面部即材料流入导向部246。如果没有材料流入导向部246,则可能会产生榨汁材料不向下方流入,而在扩张部245上与单刀片2321一起空转的问题,当榨汁材料与单刀片2321一起旋转时,可通过与材料流入导向部246的接触来引导为从单刀片2321脱离并向下方移动。进一步,随着形成为柔软的倾斜面,能够解决材料被堵塞在材料流入导向部246的问题。材料流入导向部246的上表面形成为不与单刀片2321的底部干扰。
在内侧模块240的下端面形成有规定数量的突出的插接突部247,在结合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之间时,插接突部247插入形成在外侧模块250底面的插接槽部258,并将两个部件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之间相互结合。
接下来,对外侧模块250进行说明。外侧模块250大致为圆筒状,包括上下侧开放的外侧板部251和从外侧板部251内侧面突出的肋252而构造。
在外侧板部251的内部收容内侧模块240,外侧模块250和内侧模块240之间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结合。即,外侧模块250在与内侧模块240结合时,可以在内部收容内侧模块240的方式包围来结合。此时,外侧模块250可以包覆并支撑内侧模块240。
在外侧模块250和内侧模块240上下移动来卡合时,所述肋252在内侧模块240的狭缝242下方插入并结合到狭缝242。此时,在狭缝242和肋252之间形成微细的缝隙,可通过所述缝隙向外部排出在汁液分离筒260内部生成的汁液。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模块240的狭缝242和外侧模块250的肋252结合,并且通过狭缝242和肋252之间的缝隙形成排出汁液的流出孔,因此非常容易清洗。
此时,肋252可形成为与前述狭缝242的形状对应,上部侧的肋252的宽度可以小于下部侧的肋252的宽度,从而肋252的宽度随着趋向上侧而更窄。
在使外侧模块250和内侧模块240上下移动来结合时,通过如上所述的肋252和狭缝242的形状,可在宽度相对较大的狭缝242的下部插入宽度相对较小的肋252的上部,从而容易结合外侧模块250和内侧模块240。
此外,在所述外侧板部251的下端部侧可形成有多个排汁孔253。
如此,在通过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的结合形成的汁液分离筒260内部形成的汁液,能够经过作为形成在内侧模块240的狭缝242和外侧模块250的肋252之间的微细的缝隙的狭缝孔和形成在外侧模块250的排汁孔253,向汁液分离筒260的外部排出。
此时,形成在狭缝242和肋252之间的缝隙优选形成为缝隙宽度在径向上逐渐变大,以便易于排出汁液。例如,当狭缝242的宽度形成为在径向上逐渐变大时,缝隙的大小在径向上逐渐变大。
进一步,所述缝隙宽度在长度方向上随着趋向下方而变小,从而防止随着趋向下方而更细地粉碎而生成的残渣通过缝隙排出,并且支撑由螺杆230产生的较强的压力。
在外侧模块250的上端形成有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规定数量的筒固定部259,可通过将筒固定部259插入到形成在后述的榨汁筒280上端的筒固定槽2802来在榨汁筒280的内部固定汁液分离筒260的位置。
此外,在外侧模块250的下端面形成有规定数量的凹陷的插接槽部258,在结合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之间结合时,插接突部247插入到形成在外侧模块250底面的插接槽部258,从而结合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之间。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通过结合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来形成流出孔的汁液分离筒260,但使用以往众所周知的在筒面上形成有多个圆形网孔的网筒也无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外侧模块250上形成肋252并在内侧模块240上形成狭缝242,从而在内侧模块240和外侧模块250结合时形成用于排出汁液的流出孔,但也可以不形成额外的外侧模块250,而在榨汁筒280的内侧面上形成前述的肋252并通过插入内侧模块240的方法来形成用于排出汁液的流出孔。
下面,参照图23至图2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28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3是将图4所示榨汁筒局部切开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图23中汁液盖部被打开模样的榨汁筒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图26所示汁液盖部背面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图23所示榨汁筒底面的立体图,图27是图26所示排渣口下端部的立体图。
榨汁筒280整体形状呈圆筒形的容器形状,在内部可收容汁液分离筒260及螺杆230,在上部可以锁固如前所述的料斗210。
在榨汁筒280的底面中央向上方突出形成有防水圆筒281,该防水圆筒281形成有贯通孔2805,可通过所述贯通孔2805插入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来与驱动轴130结合。所述防水圆筒281向上方突出形成,用于防止汁液通过贯通孔2805流入驱动轴130。此外,在所述贯通孔2805的边缘插入有由橡胶或硅酮等材质形成的密封环2811,从而更为有效地阻断汁液流入驱动轴130的内部。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所示,可使用固定在防水圆筒281上端部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之间并将上侧面和下侧面一起密封的双重密封圈。
在榨汁筒280的外侧下端部的彼此隔开的位置上可分别配置有用于排出汁液的排汁口285和用于排出残渣的排渣口284。
在榨汁筒280上部的内侧面边缘形成有多个卡合突起2801,可通过使形成在前述料斗壳215下端部的外侧面边缘的结合突起2174位于卡合突起2801之间后,对料斗210向下方稍微加压并使之旋转,以使结合突起2174位于卡合突起2801下方,并对榨汁筒280和料斗210进行结合。此时,在卡合突起2801的锁固方向端部上具有防转台阶2803,因此防止结合突起2174的进一步旋转,保持两个部件210及280之间的卡合。
此外,优选在两个相邻的卡合突起2801之间确保较大的空间,从而当料斗210的结合突起2174位于该两个卡合突起2801之间的空间时,结合突起2174能够充分地左右移动。这种设置的原因如下:即,如前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由n边形的角形轴来构造,且传动部219的轴孔由2n边形的角形轴孔构造,因此为了确保旋转空间,使得用户能够把住料斗210并使之旋转,从而找到将传动部219插入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的位置,进行如上的设置。
此外,在榨汁筒280的底面外侧可形成有固定槽2804,用于与在突出形成有驱动轴130的主体100的上端面形成的固定突起122结合,在主体100的上部固定榨汁筒280。
在榨汁筒280底板面的与榨汁筒280的内侧面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以圆形突出的第一圆形突起282。在所述第一圆形突起282内侧面安装有汁液分离筒260的外侧模块250。此时,在榨汁筒280的内侧面和第一圆形突起282之间的圆形底板面上可存储从汁液分离筒260被分离的汁液,并通过排汁口285排出。所述圆形底板面优选形成为朝向排汁口285倾斜,以便汁液通过其自重向排汁口285流动。
此外,在榨汁筒280的底板面的防水圆筒281的周围形成有以圆形突出的第二圆形突起283。在第二圆形突起283和防水圆筒281之间的空间安装有螺杆230的内部环237,在第二圆形突起283的外侧面安装有外部环238,从而固定螺杆230的位置。
此时,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外部环238的内侧面可形成有不锈钢材质的插入环2381,以便降低外部环2381和第二圆形突起283之间因摩擦引起的磨损。
第二圆形突起283的外侧底板面的一侧可形成有排渣孔2806,以便排出从汁液分离筒260内分离的残渣。排渣孔2806与排渣口284连接,从而能够将汁液分离筒260内部的残渣向外部排出。
排渣孔2806可形成有由橡胶或硅酮等弹性材料形成的残渣密封圈287。残渣密封圈287可固定到榨汁筒280的底面,而且残渣密封圈287的一端部被固定,且另一端部能够自由转动。在从汁液分离筒260的内部向外部不施加外力时,残渣密封圈287关闭排渣孔2806,在从汁液分离筒260的内部向外部施加外力时,残渣密封圈287通过弹性变形来开放排渣孔2806。因此,汁液分离筒260内部的残渣到达榨汁筒280的底板面后,推开残渣密封圈287并通过排渣口284被排出。
此时,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渣口284并不是以固定在榨汁筒280一侧的形式形成,而是可由通过转动来开闭的结构形成。
如图所示,固定有残渣密封圈287的排渣孔2806及形成排渣口284上端部的部分在榨汁筒280的主体100上一体形成,形成排渣口284下端部的排渣口下端部2842能够转动地枢接到榨汁筒280的底面。在排渣口下端部2842的上表面以包围排渣孔2806的方式安装有密封环2844,以便防止汁液或残渣向外部泄漏。在排渣口下端部2842的末端部一侧能够转动地结合有“U”字形的固定环2843。
因此,若在使排渣口下端部2842转动并紧贴于榨汁筒280底板面的状态下,使固定环2843转动并固定到形成排渣口284的上端部并向榨汁筒280的外侧突出的部位2849,则形成经过排渣孔2806排出残渣的排渣口284。
相反,若使固定环2843转动来解除结合,并使排渣口下端部2842向下方转动,则残渣密封圈287暴露于外部,用户可以清洗残渣密封圈287及排渣口284的内侧面。
在排汁口285的端部能够转动地结合有汁液盖部286。可通过使能够转动地枢接在排汁口285上部的汁液盖部286来开闭排汁口285。在汁液盖部286的内侧卡合有密封圈2861,以便防止从排汁口285内部流出汁液。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体100进行说明。
图28是图2所示主体的分解立体图,图29是图3所示开闭传感部的立体图,图30是图28所示游动电机轴的分解立体图,图31是用于说明游动电机轴操作的游动电机轴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主体100可构造为包括下部主体部120及上部主体部110。
下部主体部120从底板面受到支撑,下部主体部120的上表面突出形成有驱动轴130,该驱动轴130通过电机1001减速旋转。在所述驱动轴130上结合榨汁部200时,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插入所述驱动轴130,从而能够将驱动轴130的旋转力传递到螺杆230。
在下部主体部120的下端部一侧连接有电源电缆102,从而能够从外部接收电源。在下部主体部120的内部可形成有电机1001及减速部1002,所述电机1001通过外部电源驱动,所述减速部1002由多个齿轮形成,并且用于将电机1001的旋转速度减速并传递到驱动轴130。
上部主体部110从下部主体部120的一侧向上部突出形成,在榨汁部200结合到下部主体部120上时,上部主体部110支撑榨汁部200的外侧面。在上部主体部110的外侧面可形成有用于控制榨汁机的驱动的控制按钮104。
如图所示,在上部主体部110的内侧面可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规定距离并突出的防旋转键112。在料斗210的外侧面形成有供防旋转键112插入的防旋转键槽2159,以便与所述防旋转键112对应。如图5所示,防旋转键槽2159可在防干扰槽2154下方与防干扰槽2154一体形成。
在榨汁部200结合到主体100时,防旋转键112插入并结合到防旋转键槽2159。因此,可通过所述防旋转键槽2159和防旋转键112的结合结构固定榨汁部200的圆周方向位置。此外,在螺杆230反转时,榨汁筒280和料斗210之间的卡合可能被解除,而通过所述结合结构阻止料斗210的旋转,防止解除榨汁筒280和料斗210之间的卡合。
如前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用户的安全,在主体100上仅安装榨汁筒280的状态下不能将料斗210卡合到榨汁筒280的上部,只有在榨汁筒280上卡合有料斗210的状态下,才能将榨汁部200结合到主体100。料斗210和榨汁筒280之间是通过结合突起2174和卡合突起2801之间的结合来固定,若要在主体100上仅安装榨汁筒280的状态下,使结合突起2174和卡合突起2801进行旋转来结合榨汁筒280和料斗210之间,则因防旋转键槽2159和防旋转键112不对位而不能结合。此外,结合突起2174和卡合突起280的位置设置为,当对准防旋转键槽2159和防旋转键112的位置来将料斗210固定到上部主体部110时,结合突起2174和卡合突起2801无法彼此配合来结合。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只有在榨汁筒280的上部结合料斗210的状态下,才能将榨汁部200结合到主体100。
在上部主体部110底面的一侧形成有与排渣口284连通的排渣连接孔113。此外,在下部主体部120的一侧可以能够拆卸地安装有残渣杯125。在下部主体部120结合有残渣杯125时,能够储存通过端部插入于排渣连接孔113的排渣口284排出的残渣。
在上部主体部110的内部可固定安装有用于感测盖部220的开闭的开闭传感部115。
如图29所示,开闭传感部115可由微动开关形成,在向外侧延伸的转动杆1151的端部固定有第二磁铁1102。所述第二磁铁1102与固定在前述盖部220的磁铁配置部221的第一磁铁2211形成磁力。在开闭盖部220时,随着磁铁配置部221的转动改变第一磁铁2211和第二磁铁1102之间的磁力(根据第一磁铁2211和第二磁铁1102的极性而产生引力或斥力)。随着磁力的变化改变第二磁铁1102的位置。因此,根据第二磁铁1102的位置变化,转动杆1151运动,以使开闭传感部115内的传感器部感测盖部220的开闭状态。
当盖部220被打开时,阻断向电机1001的电源供给,以便防止螺杆230的转动。
在下部主体部120的上表面突出形成有驱动轴130,虽然在所述驱动轴130上直接结合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游动驱动轴,以使驱动轴130和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之间自动结合。下面,对游动驱动轴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向主体100的外部突出的驱动轴130上插入结合驱动传递部310。此时,驱动轴130由角形轴形成,驱动传递部310由角形轴孔形成,因此可相互匹配,在驱动轴130上结合驱动传递部310,进一步驱动传递部310可以与驱动轴130联动而一起旋转。
对驱动传递部310的形状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如下:驱动传递部310由角形轴孔形成,并且被构造为包括与角形的驱动轴130结合的电机轴结合部311及在电机轴结合部311的上部由角形轴形成的螺杆结合部312。螺杆结合部312与由角形轴孔形成的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匹配。
此时,在驱动传递部310和驱动轴130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315,因此驱动传递部310能够在驱动轴130上进行轴向弹性移动。更为详细地,驱动传递部310可形成有从驱动轴130的上端向上部延伸的弹簧插入轴317,螺旋弹簧315可以套设于弹簧插入轴317。此时,在弹簧插入轴317的上端部可进一步形成有在轴的径向上形成台阶的头部318。此时,如上所述的弹簧插入轴317可由螺纹结合到驱动轴130上端的螺丝钉319来构造。
此外,在电机轴结合部311的角形轴孔上端形成有在轴的中心方向上形成台阶的台阶孔313,弹簧插入轴317的上端部可插入所述台阶孔313中。此时,通过台阶孔313形成的台阶构成驱动传递部310的下方限位,从而在驱动传递部310向轴下方移动时与驱动轴130的上端接触。
进一步,也可以在电机轴结合部311的下端部形成形成有台阶的卡槽3111,并且与该卡槽3111对应地,在驱动轴130外周面的规定位置形成突出的卡台132,以便在驱动传递部310向轴下方移动时卡槽与卡台132接触,从而构成驱动传递部310的下方限位。
在所述台阶孔313的中间可形成有向内侧在轴中心方向上突出形成的内侧突起部314。在驱动传递部310向轴下方移动时所述内侧突起部314与螺旋弹簧315上端接触并压缩螺旋弹簧315。此外,在驱动传递部310通过螺旋弹簧315的弹性势能向轴上方移动时,内侧突起部314与头部318接触,此时头部318形成驱动传递部310的上方限位。
此外,在驱动传递部310的上端可形成有用于堵塞开口的塞部3101。螺丝钉319通过驱动传递部310上端的开口插入并结合到驱动轴130上,可通过在驱动传递部310的上端部形成台阶,并在台阶上安装塞部3101来开闭驱动传递部310的上端开口。此时,塞部3101防止汁液渗透到螺丝钉319的头部318和螺杆结合部312的内侧面之间。
因此,在没有从上部到下部对驱动传递部310施加的力时,如图31的(a)所示,驱动传递部310也通过螺旋弹簧315的弹力位于上方限位的位置,在从上部对驱动传递部310向下部加压时,驱动传递部310移动到轴下方,并且如图31的(b)所示那样位于下方限位的位置。此时,螺旋弹簧315被压缩来储存弹性势能,当解除驱动传递部310上部的加压时,驱动传递部310通过螺旋弹簧315的弹性势能重新弹性移动到上方限位的位置。
将榨汁部200安装到主体100时,当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与驱动传递部310的螺杆结合部312匹配时,可将驱动轴130的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部310传递到螺杆230。
与此相反,当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与驱动传递部310的螺杆结合部312不匹配时,通过由螺杆230加压驱动传递部310,来使驱动传递部310移动到轴下方。
在这种状态下,若使电机1001旋转,则结合在驱动轴130的驱动传递部310旋转,且驱动传递部310上部的螺杆结合部312处于与螺杆230的下部旋转轴234匹配的位置。此时,驱动传递部310可通过螺旋弹簧315的弹性势能向轴上方弹性移动,并与下部旋转轴234自动匹配,从而将驱动轴130的驱动力传递到螺杆230。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由多种形式的实施例实现。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精神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均能变形的各种范围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榨汁机,包括:
榨汁筒,在内部收容用于压榨榨汁材料的螺杆;
料斗,结合在所述榨汁筒的上部且形成有用于直接收容被投入内部的所述榨汁材料的空间;及
切割部,能够旋转地结合在所述料斗的下端面并且接收所述螺杆的旋转力来旋转的同时对所述榨汁材料进行切割,
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包括:
从所述切割部的旋转中心以螺旋形状向上侧延伸形成的钩型切削刀片;及
在所述料斗的下端面上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的水平切削刀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钩型切削刀片沿所述切割部的旋转方向以螺旋形状向上侧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钩型切削刀片的径向内侧面形成有倾斜曲面,所述倾斜曲面用于引导所述榨汁材料向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钩型切削刀片和所述水平切削刀片从旋转中心分别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水平切削刀片呈向所述切割部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钩型切削刀片的末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水平切削刀片的上端面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钩型切削刀片和所述水平切削刀片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在所述料斗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一内侧突起,所述第一内侧突起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向内侧突出形成,以便在所述钩型切削刀片旋转时所述第一内侧突起支撑所述榨汁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在所述料斗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内侧突起,所述第二内侧突起在所述水平切削刀片的末端部所处的位置向内侧突出形成,以使所述水平切削刀片的上部的榨汁材料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在所述第一内侧突起的下端部形成有贯通两侧的贯通槽,以使所述钩型切削刀片的上端部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料斗进一步包括:
料斗壳,上部被开放且在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切割部;及
盖部,枢接于所述料斗壳的上端且用于开闭所述料斗壳的上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盖部包括:
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料斗壳的上端;及
磁铁配置部,从所述枢接部向下延伸,并在内部配置有第一磁铁,
所述榨汁机包括开闭传感部,所述开闭传感部进一步包括:
第二磁铁,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磁铁隔开的位置,当所述盖部以所述枢接部为中心旋转时,所述第二磁铁根据与所述第一磁铁的距离而移动;及
开关,根据所述第二磁铁的位置来生成接通/断开控制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料斗壳进一步包括在外侧面突出形成的手柄部,
所述盖部进一步包括锁固到所述手柄部的上部的盖手柄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在所述盖手柄部形成有从下端面突出形成的钩扣锁固部,在所述手柄部形成有贯通的锁固孔,所述钩扣锁固部插入所述锁固孔,
在所述钩扣锁固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固定台阶,以便卡在所述锁固孔的下部边缘侧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在所述盖手柄部的两侧边缘形成有防转肋,该防转肋向下突出,以便支撑所述盖手柄部的上部两侧边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形成有安全导向部,所述安全导向部沿所述盖部的下端面边缘向下突出形成并插入所述料斗的上端部内侧,
所述安全导向部形成为随着远离与所述料斗壳枢接的位置,所述安全导向部的突出高度增加。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料斗进一步包括:
衬套部,插入于形成在所述料斗的下端面中央的连接孔;及
传动部,插入于贯通所述衬套部的内部的孔,并且形成有供所述螺杆的上部旋转轴插入的轴孔,
所述切割部螺纹结合到通过所述轴孔插入的螺丝。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衬套部的内侧面形成为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减小的圆锥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传动部包括:
结合部,形成有所述轴孔,所述结合部的外侧面形成为圆锥形状,以便与所述衬套部的内侧面对应;及
上部突出部,从所述结合部的上端向所述衬套部的上表面的上方突出形成,且形成有供所述螺丝插入的螺丝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上部突出部形成为角形的轴形状,在所述切割部的下端面形成有角形的槽,以供所述上部突出部插入。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螺杆的上部旋转轴形成为n边形的角形轴,
所述轴孔形成为2n边形的轴孔。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螺杆在螺杆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以螺旋形状突出形成的一个以上的螺杆螺纹,所述螺杆为单个螺杆螺纹向所述螺杆主体的上端延伸形成而形成单刀片的单刀片螺杆,
所述单刀片在径向上突出形成到所述螺杆主体的最长半径外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螺杆区分为上部的切削区和榨汁区,所述切削区对从所述料斗投入的榨汁材料进行进一步切削,所述榨汁区在所述切削区的下方对所述榨汁材料进行压榨而生成汁液,
所述榨汁机形成有在所述榨汁区的上端以环状突出的防过量投入肋。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进一步包括汁液分离筒,所述汁液分离筒配置在所述榨汁筒和所述螺杆之间且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榨汁材料生成的汁液向外部排出以便分离汁液和残渣的流出孔,
在所述汁液分离筒的上端部形成有扩张部,所述扩张部以随着趋向上部而半径增加的方式扩张,所述单刀片位于所述扩张部的内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在所述扩张部的一侧形成有材料流入导向部,所述材料流入导向部为沿所述螺杆的旋转方向而逐渐朝向内侧的曲面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所述汁液分离筒包括:
内侧模块,包括两端开放的内侧板部和形成在所述内侧板部的多个狭缝,并且形成有所述扩张部;及
外侧模块,包括将所述内侧模块能够拆卸地收容在内部的外侧板部和从外侧板部的内侧面突出以便插入所述内侧板部的狭缝中的肋,
当所述外侧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内侧模块时,在所述狭缝和所述肋之间形成作为用于将所述汁液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孔的缝隙。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进一步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下部主体部和上部主体部,所述下部主体部形成有向上部突出的驱动轴并支撑所述榨汁筒的下端面,所述上部主体部从所述下部主体部的一侧向上部突出形成并支撑所述榨汁筒及所述料斗的侧面,
在所述上部主体部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突出的防旋转键,在所述料斗的外侧面形成有供所述防旋转键插入的防旋转键槽。
2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榨汁机,其中,
在所述盖部形成有供按压杆插入的孔,
所述孔形成在所述切割部的旋转中心上侧。
CN201990001351.0U 2019-10-22 2019-10-25 榨汁机 Active CN2179378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0190004271U KR20200000717U (ko) 2019-10-22 2019-10-22 착즙기
KR20-2019-0004271 2019-10-22
KR2020190004288U KR200494287Y1 (ko) 2019-10-23 2019-10-23 착즙기
KR20-2019-0004288 2019-10-23
PCT/KR2019/014151 WO2021080055A1 (ko) 2019-10-22 2019-10-25 착즙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7867U true CN217937867U (zh) 2022-12-02

Family

ID=7562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1351.0U Active CN217937867U (zh) 2019-10-22 2019-10-25 榨汁机
CN202311333616.6A Pending CN117122191A (zh) 2019-10-22 2019-11-15 榨汁机
CN201980029237.3A Pending CN113015467A (zh) 2019-10-22 2019-11-15 榨汁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3616.6A Pending CN117122191A (zh) 2019-10-22 2019-11-15 榨汁机
CN201980029237.3A Pending CN113015467A (zh) 2019-10-22 2019-11-15 榨汁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217937867U (zh)
WO (2) WO202108005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17617Y1 (ko) * 1995-07-08 1998-04-27 김광호 휴대폰의 차량용 거치대
KR101011731B1 (ko) * 2008-06-02 2011-01-28 김홍배 다단 여과 바스켓을 가진 주스 추출기
CN103202653B (zh) * 2012-01-17 2015-07-15 唐锋机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榨汁机
KR101389959B1 (ko) * 2012-03-02 2014-04-30 (주)현대가전업 착즙기의 동력전달 구조
KR101496295B1 (ko) * 2012-09-28 2015-03-02 최길윤 착즙기
KR20140110760A (ko) * 2013-03-07 2014-09-17 사믹, 에세.엘. 전기식 액체 추출 기계
KR102221753B1 (ko) * 2014-02-10 2021-03-02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재료의 전처리 커팅 시스템이 포함된 주서기 구조
CN104873086B (zh) * 2014-02-28 2017-06-16 宁波凯迪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挤压式榨汁机
KR101718157B1 (ko) * 2014-06-19 2017-03-20 김재원 주스기용 착즙 모듈
WO2018226008A1 (ko) * 2017-06-07 2018-12-13 주식회사 휴롬 착즙기
KR200489601Y1 (ko) * 2019-03-19 2019-07-09 주식회사 휴롬 착즙 드럼 및 착즙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0075A1 (ko) 2021-04-29
WO2021080055A1 (ko) 2021-04-29
CN117122191A (zh) 2023-11-28
CN113015467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94286Y1 (ko) 착즙기
KR101373608B1 (ko) 찌꺼기 개폐기구가 구비된 주스기
CN216675434U (zh) 榨汁机
KR20120029638A (ko) 조립 및 분리가 용이한 주서기
KR200493484Y1 (ko) 착즙기
CN217937867U (zh) 榨汁机
KR200494287Y1 (ko) 착즙기
KR200497316Y1 (ko) 착즙기
KR20210000250U (ko) 착즙기
CN212853220U (zh) 榨汁筒
CN115209768B (zh) 用于粉碎然后收集外部冷冻食品以供后续食品使用的半自动机器
CN213757715U (zh) 榨汁机
KR200494872Y1 (ko) 착즙 주스기용 구동 본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착즙 주스기
CN211022123U (zh) 榨汁机
KR100390033B1 (ko) 착즙기와 착즙기용 하우징
KR20210002233U (ko) 착즙기
KR200225712Y1 (ko) 착즙기
KR20030087663A (ko) 분쇄겸용 녹즙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