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3220U - 榨汁筒 - Google Patents

榨汁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3220U
CN212853220U CN201890001339.5U CN201890001339U CN212853220U CN 212853220 U CN212853220 U CN 212853220U CN 201890001339 U CN201890001339 U CN 201890001339U CN 212853220 U CN212853220 U CN 212853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juice
screw
slit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900013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煐麒
李次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gum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gum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20170005610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90001104U/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20170005607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492833Y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20170005609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495755Y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Megumi Corp filed Critical Megumi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8624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7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3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3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19/00Household machines for straining foodstuffs; Household implements for mashing or straining foodstuffs
    • A47J19/02Citrus fruit squeezers; Other fruit juice extracting devices
    • A47J19/025Citrus fruit squeezers; Other fruit juice extracting devices including a pressing scr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汁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以能够收纳螺杆的方式形成为上部开放的中空圆筒,沿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切缝,所述多个切缝形成为具有两侧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的贯通孔;及第二模块,在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肋条,所述肋条包括突出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二模块的上部开放,以便能够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上部侧装卸所述第一模块,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肋条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切缝中,从而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侧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肋条侧面之间沿与螺杆刀刃交叉的方向形成指定的固定缝隙。

Description

榨汁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立式低速榨汁机的榨汁筒,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由两个模块组成的榨汁筒和在榨汁机中使用的排汁调节装置、排渣调节装置、联轴装置及安全开关装置,并且涉及应用这种榨汁筒和各种部件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家庭对健康的关心增加,榨汁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所述榨汁机具有可供个人直接将蔬菜、谷物及水果等榨汁对象做成汁并将其食用的功能。
这种榨汁机的一般运行方式为如韩国专利第793852号公开的例如利用通过石磨磨豆来榨汁的原理在擦板上压榨榨汁对象的方式。
为此,榨汁机具有:用于提供旋转力的驱动部;筒壳体,具有用于从驱动部接收旋转力的驱动轴;螺杆,与驱动轴连接,用于通过形成于其局部的螺杆螺纹对榨汁对象进行压榨及粉碎;及榨汁筒,用于对通过螺杆制成的汁液进行分离。向榨汁机提供旋转力的驱动部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与驱动轴连接并向螺杆传递旋转力。为此,驱动轴贯穿筒壳体下部与螺杆连接。
一般来讲,榨汁筒具有由网孔构成的网眼结构(mesh structure)。具有网眼结构的榨汁筒在榨汁过程中容易被榨汁对象堵塞,因此具有榨汁效率低的问题。此外,所形成的网眼较密,因此具有难以清洗塞在网眼中的榨汁对象的问题。此外,虽然可以设想多种过滤结构,但执行单纯的过滤功能等,难以应用于利用螺杆的压榨方式的榨汁机。
此外,关于排渣调节装置,以往的榨汁机结构为了确保榨汁材料的充分的榨汁时间,形成有底板环,从而防止经粉碎的渣滓直接移动到排出槽,但无法根据榨汁材料来调节渣滓的排出,消费者纷纷要求提供排渣调节功能。
此外,关于排汁调节装置,在以往的压榨方式的立式低速榨汁机中未设置排汁调节装置,在榨汁中途将汁液转移到其他容器时,存在汁液掉落在地板上的问题,在设置杆式汁液盖时,即使榨汁成规定量以上的汁液聚集在榨汁筒内部的情况下,如果不手动打开汁液盖,汁液不能自动排出,而是倒流到榨汁机主体内部,在排汁调节装置上使用多种外观设计存在空间局限性。
此外,关于安全开关,以往的立式低速榨汁机经常使用安全开关,该安全开关设置在轴驱动电机上,在榨汁机未完全组装的状态下该安全开关防止榨汁机运行,当料斗组装定位时,该安全开关在主体侧面由磁铁开关感测料斗的位置。然而,这种配置和结构具有不能自由设计榨汁机的局限性。然而,榨汁机为家庭主妇使用的厨房家电,因此崭新的设计是选择榨汁机的重要标准,外观设计经常配合以往的榨汁机设计来进行,因此无法作出崭新的外观设计。
此外,关于联轴装置,如韩国专利第793852号的图1所示,为了将由电机构成的驱动部50的驱动力传递给螺杆20,将电机的驱动轴52形成为角形轴,将螺杆20的下部旋转轴26形成为角形轴孔并进行插接,但对一般消费者尤其对不熟悉机械的消费者来说,用手动操作方式匹配组装角形的电机驱动轴52和下部旋转轴26之间并不容易。
此外,在图1所示网筒30的侧面上形成有微细的圆形网孔32,从而将网筒30内部生成的汁液向外排出。然而,如果塞在网孔32中的渣滓未被清洗干净,可能会导致渣滓腐败及细菌繁殖,而图1所示的网筒30结构具有不易清洗塞在网孔32中的渣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榨汁筒,该榨汁筒由两个模块组成,不仅能够应用于压榨方式的榨汁机,还能便于清洗,且能提高榨汁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榨汁筒组合体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螺杆,该分离螺杆由两个模块组成,螺杆执行以往的网筒功能,还便于清洗。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榨汁筒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且最大限度地提高榨汁效率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榨汁筒,该榨汁筒为在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中的螺杆由分离螺杆构成的榨汁筒。
此外,关于排渣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渣调节装置,该装置能够阶段性排出榨汁后的渣滓,从而榨汁后渣滓的排出既容易又方便,还能提高榨汁效率。
此外,关于排汁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课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汁液向榨汁机内部倒流的排汁帽、排汁调节装置及榨汁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课题是提供一种在排出汁液时防止汁液向四周飞溅的排汁帽、排汁调节装置及榨汁机。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课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滑动方式稳定地执行排汁端口开闭的排汁帽、排汁调节装置及榨汁机。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课题是提供一种榨汁机,该榨汁机具有这样一种过滤结构:即,在榨汁时防止在用于分离汁液和渣滓的过滤结构上塞入渣滓,即使渣滓塞入过滤结构,也易于清洗。
此外,关于安全开关,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仅在各个部件准确结合的情况下才运行的榨汁机。
此外,关于联轴装置,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以往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榨汁机,该榨汁机在电机驱动轴和螺杆旋转轴之间设置有弹性移动的驱动传递部,通过使驱动轴旋转,使得驱动传递部进行弹性移动,从而能够将驱动轴和旋转轴之间以传递动力的方式自动结合。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榨汁机,该榨汁机将形成在壳体上的插入突起和形成在网筒上的切缝相互结合,并且通过形成在插入突起和切缝之间的切缝孔,将网筒内部生成的汁液向外排出,从而能够易于清洗塞在切缝孔中的渣滓。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包括:第一模块,以能够收纳螺杆的方式形成为上部开放的中空圆筒,且沿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切缝,所述切缝形成为具有两侧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贯通孔;及第二模块,在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包括突出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肋条,所述第二模块的上部开放以便在上部侧能够装卸所述第一模块,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肋条插入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切缝中,从而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的侧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肋条的侧面之间,能够沿与螺杆刀刃交叉的方向较长地形成指定的固定缝隙。
此时,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可形成为越朝向下侧越窄的形状的圆筒。
此时,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肋可按规定的间隔形成。
此时,在所述第一模块中,所述凸肋可以与所述切缝的螺杆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侧面边缘相邻形成。
此时,可形成有在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切缝中对螺杆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侧面边缘进行倒角而成的斜面。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应用本实用新型榨汁筒的榨汁机可包括:用于投放材料的料斗;用于收纳以竖轴为中心旋转的螺杆的榨汁筒;用于收纳榨汁筒且在上部能够装卸地结合所述料斗的筒壳体;主体部,用于安装所述筒壳体,并且包括生成向所述螺杆供给的轴动力的减速器和驱动电机,
所述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以能够收纳螺杆的方式形成为上部开放的中空圆筒,沿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切缝,所述切缝形成为包括两侧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贯通孔;及第二模块,在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包括突出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肋条,所述第二模块的上部开放以便在上部侧能够装卸所述第一模块,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肋条插入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切缝中,从而在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切缝的侧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肋条的侧面之间,能够沿与螺杆刀刃交叉的方向较长地形成指定的固定缝隙。
此时,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可形成为越朝向下侧越窄的形状的圆筒。
此时,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肋可按规定的间隔形成。
此时,所述凸肋可以与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切缝的螺杆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切缝侧面边缘相邻形成。
此时,可形成有在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切缝中对螺杆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侧面边缘进行倒角而成的斜面。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可由能够装卸地组装的圆筒状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这两个模块组成,当两个模块结合时,能够较长地形成狭窄的缝隙,通过螺杆榨汁后的汁液可由该缝隙滤出。
所述第一模块形成为上部开放的中空圆筒状,以便在内部能够收纳螺杆,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表面上,从上到下贯通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切缝。
所述第一模块可形成为下部也开放的圆筒形。
所述切缝形成为包括两侧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贯通孔形状,切缝的宽度间隔固定,所述切缝的侧面和上表面及下表面彼此之间可以不区分边界而连续形成。
所述切缝可包括在梳齿状条或条之间形成的空的空间。
所述第二模块可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圆筒状,以便包围及能够装卸地结合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形成有肋条,当所述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结合时,所述肋条插入第一模块的切缝中。
所述第二模块也可以形成为下部开放的圆筒状。
所述肋条为包括两侧面、突出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梳齿状突起或突起,侧面与突出面、上表面及下表面彼此之间也可以不区分边界而连续形成。
所述肋条可包括梳齿状突起。
所述肋条可具有与第一模块的切缝相应的位置和形状,以便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结合时,所述肋条与第一模块的切缝之间窄长地形成指定的固定缝隙。
所述缝隙的间隔可根据各种材料的榨汁效率和模块的特定设计条件而确定,但可具有在榨汁过程中能够过滤渣滓程度的缝隙间隔。
所述缝隙可包括较长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在榨汁筒中收纳螺杆时与螺杆的螺纹交叉。
所述切缝的形状可包括长条状的孔或长鸡蛋形状的孔。
第二模块的上部可以开放,使得所述第一模块能够相对于第二模块的上侧自然装卸。
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可具有越朝向下侧越窄的大致呈截断的圆锥形状,以便在所述第一模块收纳于第二模块时,第二模块的肋条插入第一模块的切缝。
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径可设置为小于第二模块的内径。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按规定的间隔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肋。
所述凸肋可包括相对较短且突出高度低的第一凸肋及相对较长且突出高度高的第二凸肋。
所述第二凸肋的突出高度从上到下可以相同。
所述第二凸肋朝向下部其高度可以逐渐变低。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侧面中形成有第二凸肋的表面上可以不设置切缝。
所述第二凸肋从上到下可向下倾斜。
所述第二凸肋在中间部位可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向螺杆侧突出形成台阶。
与所述第一模块的未形成切缝的表面的外表面对应地,在第二模块上可形成有未形成肋条的引导面。
所述切缝和肋条之间的缝隙可设置为榨汁筒的下部侧缝隙窄于上部侧缝隙。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中可形成有台阶部,并且以该台阶部为基准,上部侧切缝宽度可设置为小于下部侧切缝宽度。
所述第一凸肋可形成在切缝的螺杆旋转方向上游侧边缘近处。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中可对螺杆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边缘进行倒角而形成斜面。
形成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和第二模块的肋条之间的缝隙的圆周方向宽度可设置为越朝向径向外侧越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包括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且在向下部距所述上端预设距离的位置上向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第二模块,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且形成为圆筒,所述第二模块上形成有肋条,所述肋条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并与该切缝之间形成缝隙,所述预设距离可设置为短于所述切缝的长度。
所述第二模块的各部分的内径可设置为比第一模块的对应部分的外径大,以便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
所述肋条可设置为从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从而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包括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且向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第二模块,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且形成为圆筒,所述第二模块上形成有肋条,所述肋条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并与所述切缝之间形成缝隙,所述切缝由环状的加强环彼此连接,从而将切缝的宽度保持恒定。
所述第二模块的各部分的内径可设置为比第一模块的对应部分的外径大,以便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
所述肋条可从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从而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
各个所述切缝包括上端和下端,所述环状的加强环可位于所述切缝的上端和下端之间或所述切缝的下端。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包括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且向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第二模块,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且形成为圆筒,所述第二模块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切缝并与所述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肋条,在所述第一模块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沿圆周方向形成有第一台阶,各个所述切缝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上侧的上部切缝和形成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下侧的下部切缝。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对应的第二台阶。
所述上部切缝与所述下部切缝相比位于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包括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且在向下距所述上端预设距离的位置上沿圆周方向交错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至少一个栅条;和第二模块,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且形成为圆筒,所述第二模块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并与所述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肋条,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在所述栅条的内周面上可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条。
在一个所述栅条的内周面上可突出形成有一个肋条。
形成于所述栅条的内周面上的肋条可包括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的长度为所述切缝的长度以下,所述第二凸肋的长度大于所述切缝的长度。
所述栅条可包括宽度相对宽的栅条和宽度相对窄的栅条,
所述第一凸肋可形成在宽度相对窄的栅条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二凸肋可形成在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的内周面上。
所述第一凸肋可与所述切缝相邻形成。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中空的圆筒以便在内部能够收纳螺杆,在圆周方向上交错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至少一个栅条;和第二模块,形成为圆筒以便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在所述栅条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条。
在所述一个条的内周面上可以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条。
形成于所述栅条的内周面上的肋条可包括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
所述第一凸肋的长度可为所述切缝的长度以下,所述第二凸肋的长度可大于所述切缝的长度。
所述栅条可包括宽度相对宽的栅条和宽度相对窄的栅条,
所述第一凸肋可形成于宽度相对窄的栅条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二凸肋可形成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的内周面上。
所述第一凸肋可以与所述切缝相邻形成。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切缝中并与该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肋条,在第二模块的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相对置的内周面上可以不形成所述肋条。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的外周面、以及第二模块的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相对置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能够彼此结合以便固定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固定装置。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结合槽,在第二模块的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相对置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结合槽结合的结合突起。
所述结合突起可结合于所述结合槽,从而保持所述切缝和第二模块的肋条之间的缝隙。
所述缝隙越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所述缝隙的宽度可以越宽。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中空的圆筒以便在内部能够收纳螺杆,所述第一模块在圆周方向上交错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至少一个栅条;和第二模块,形成为圆筒以便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条,所述至少一个肋条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切缝相邻形成。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至少两个肋条,所述肋条包括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的长度可为所述切缝的长度以下,所述第二凸肋的长度可形成为大于所述切缝的长度。
所述栅条可包括宽度相对宽的栅条和宽度相对窄的栅条,
所述第一凸肋可形成于宽度相对窄的栅条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二凸肋可形成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的内周面上。
所述第一凸肋可以与所述切缝相邻形成。
所述第二凸肋的突出高度可设置为从上到下逐渐变低。
在第二凸肋上可形成有直径变小的台阶。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中空的圆筒以便在内部能够收纳螺杆,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圆周方向上交错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至少一个栅条;和第二模块,形成为圆筒以便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在所述栅条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条,所述至少一个肋条的至少一部分可形成有直径变小的台阶。
所述栅条可包括宽度相对宽的栅条和宽度相对窄的栅条,
形成有所述台阶的肋条可形成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上。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中空的圆筒以便在内部能够收纳螺杆,在所述第一模块在圆周方向上交错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至少一个栅条;和第二模块,形成为圆筒以便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在所述栅条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条,所述栅条包括宽度相对宽的栅条和宽度相对窄的栅条,在所述宽度相对宽的栅条及第二模块的与所述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相对置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能够彼此结合以便固定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可包括:结合槽,形成在第一模块中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的外周面上;和结合突起,形成在第二模块中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相对置的内周面上且能够与所述结合槽结合。
可包括:结合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模块中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的外周面上;和结合槽,形成在第二模块中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相对置的内周面上且能够与所述结合槽结合。
所述第二模块可进一步包括在其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且能够插入所述切缝的肋条,当所述第二模块的肋条插入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中时,所述肋条和所述切缝之间可形成缝隙。
所述缝隙可形成为越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所述缝隙的宽度越宽。
所述缝隙的大小可设置为下部比上部窄。
所述切缝可形成为越朝向下部侧,所述切缝的宽度越宽。
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的宽度可设置为恒定,且第二模块的插入所述切缝中的肋条的宽度可设置为越朝向上部侧越窄。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肋条上可形成有台阶部,且以所述台阶部为基准,上部侧的肋条的宽度可设置为小于下部侧的肋条的宽度。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包括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且向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第二模块,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且形成为圆筒,在所述第二模块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切缝并与所述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肋条,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缝隙的大小可设置为在长度方向上改变。
所述缝隙的大小可设置为也在径向上改变。
所述缝隙可形成为越从径向内侧到外侧越宽。
所述缝隙的大小可设置为下部比上部窄。
所述切缝的宽度可设置为越朝向下部侧越宽。
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的宽度可以恒定,第二模块的插入所述切缝中的肋条的宽度可以越朝向上部侧越窄。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肋条上可形成有台阶部,且以所述台阶部为基准,上部侧的肋条的宽度可以小于下部侧的肋条的宽度。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包括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且向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第二模块,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且形成为圆筒,所述第二模块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并与所述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肋条,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之间可形成有隔开空间。
所述隔开空间可形成为下侧比上侧宽。
所述第一模块可形成为朝向下侧直径变小的形状。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圆周方向上可形成有与所述切缝交错的栅条,在所述第一模块的栅条上可形成有台阶,以使所述隔开空间越朝向下侧越宽。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包括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且向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第二模块,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且形成为圆筒,在所述第二模块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并与所述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肋条,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缝隙沿长度方向连续形成,所述缝隙的最上端的大小可设置为大于所述缝隙的最下端的大小。
所述缝隙的大小可设置为在径向上改变。
所述缝隙可形成为越从径向内侧到外侧越宽。
所述缝隙的大小可设置为下部比上部窄。
所述切缝的宽度可设置为越朝向下部侧越宽。
所述第一模块的切缝的宽度可以恒定,第二模块的插入所述切缝中的肋条的宽度可设置为越朝向上部侧越窄。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肋条上可形成有台阶部,且以所述台阶部为基准,上部侧的肋条的宽度可以小于下部侧的肋条的宽度。
此外,榨汁模块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中空的圆筒以便在内部能够收纳螺杆,所述第一模块向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和第二模块,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模块且形成为圆筒,在所述第二模块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并与所述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肋条,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可进一步包括形成于下部的排汁口和排渣口。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端可形成有筒孔,在所述筒孔中可插入能够向所述螺杆传递动力的部件。
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密封所述筒孔的外周面的第一螺杆垫片。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部下侧可形成有安装部,并且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模块的安装部内侧的第二螺杆垫片。
此外,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圆筒且在外周面上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条;及第二模块,形成有供所述肋条能够插入的切缝,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所述肋条能够插入所述切缝并与所述切缝之间形成规定的缝隙。
所述第二模块的各部分的内径可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对应部分的外径,以便所述第二模块能够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可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条。
形成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的肋条可包括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的长度可为所述切缝的长度以下,所述第二凸肋的长度可大于所述切缝的长度。
此外,作为解决方案,可提出榨汁机,该榨汁机中应用表现出前述各个解决方案中的至少一个的榨汁筒。
此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圆筒且在圆周方向上由多个梳齿状条形成有多个第一切缝;及第二模块,在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一切缝中的梳齿状突起,在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中的一个模块上形成的至少一个结合突起能够插入到在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中的另一个模块上形成的至少一个结合槽中,从而结合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
所述结合突起可形成于连接所述多个梳齿状条的第一凸缘上,所述结合槽可形成于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部形成的第二凸缘上。
所述结合槽可形成于连接所述多个梳齿状条的第一凸缘上,所述结合突起可形成于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部形成的第二凸缘上。
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梳齿状突起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切缝中,且在所述梳齿状突起和所述第一切缝之间能够形成排出汁液的规定的缝隙。
所述第二模块可由多个第一补条形成有多个第二切缝,在所述多个第一补条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所述梳齿状突起。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第一凸肋。
所述第一凸肋可以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切缝的边缘上。
所述第一凸肋的高度可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切缝的宽度。
在与形成有所述第一凸肋的所述第一切缝的边缘相对置的所述第一切缝的边缘上可形成有倾斜部。
在设置于第一模块的内部并旋转的螺杆的旋转方向的前方的所述第一切缝的边缘上可形成有所述第一凸肋,在所述螺杆的旋转方向的后方的所述第一切缝的边缘上可形成有所述倾斜部。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键槽,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键槽中的键突起。
所述多个梳齿状条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梳齿状条和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所述键槽可形成在所述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上。
所述多个梳齿状条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梳齿状条和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所述结合突起可延伸形成在所述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的下部。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上部外周面上可形成有至少一个突出部。
所述多个梳齿状条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梳齿状条和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在所述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第二凸肋。
所述第一凸缘可向径向内侧延伸,在所述第一凸缘的上表面上可形成有从所述第二凸肋延伸的倾斜突起。
所述倾斜突起可沿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部并旋转的螺杆的旋转方向倾斜形成。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圆筒且沿圆周方向由多个第一梳齿状条形成有多个第一切缝;和第二模块,外周面形成为连续的表面,在内周面上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梳齿状突起,所述梳齿状突起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切缝,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梳齿状突起插入所述第一切缝中并在所述梳齿状突起和所述第一切缝之间形成排出汁液的规定的缝隙。
所述第一切缝从第一模块的上部到下部可连续形成。
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径可以大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径。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第一凸肋。
所述第一凸肋可以与所述第一切缝相邻形成。
所述第一梳齿状条可具有越朝向径向内侧其宽度越宽的形状。
所述第一梳齿状条的剖面可呈半圆形、椭圆形及梯形形状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一切缝的宽度可以越朝向上侧越窄,所述梳齿状突起的宽度可以越朝向上侧越窄。
所述梳齿状突起的宽度可以越朝向上侧越小。
在所述梳齿状突起上可形成有台阶部,且以所述台阶部为基准,上部侧的梳齿状突起的宽度可以小于下部侧的梳齿状突起的宽度。
所述缝隙可以越朝向上侧越宽。
以所述台阶部为基准,上部侧的缝隙可以越朝向上侧越宽。
所述多个第一梳齿状条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第一梳齿状条和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梳齿状条,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与所述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梳齿状条对应的内周面上可以不形成梳齿状突起。
在所述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梳齿状条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第二凸肋。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可进一步形成有第二凸肋。
所述多个第一梳齿状条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第一梳齿状条和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梳齿状条,所述第二凸肋可形成在所述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梳齿状条的内周面上。
在所述第一模块上可形成有排渣孔,在所述排渣孔中可结合有排渣调节机构。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枢接于第一模块。
在所述第二模块上可形成有排汁口和排渣口。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键槽,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键槽中的键突起。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下端可形成有环状的凸缘。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一部分上可形成有第一台阶,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一部分上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对应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模块可被所述第二模块支撑。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端可形成有筒孔,所述榨汁筒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密封所述筒孔的外周面的第一螺杆垫片。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部下侧可形成有安装部,所述榨汁筒可为进一步包括第二螺杆垫片的榨汁筒,所述第二螺杆垫片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模块的安装部内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分离螺杆可为圆筒形状,包括:第一模块,由多个第一条形成有多个第一切缝;及第二模块,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一切缝中的多个第二条,当所述第二模块插入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第二条插入所述第一切缝中并在第二条和第一切缝之间形成缝隙,在每个第一条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杆螺纹突起,所述多个第二条中的至少一个上可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杆螺纹突起。
当所述第二模块插入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第一条的螺杆螺纹突起和所述第二条的螺杆螺纹突起可形成连续的螺杆螺纹。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部空间可形成有螺杆轴。
所述第二模块的上端和下端均可开放。
所述第二模块的下端开放且上端封堵,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上表面上可形成有供所述螺杆轴能够插入的贯通孔。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侧上可形成有键突起,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上表面上可形成有供所述键突起插入的键槽。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侧可形成有磁性体,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上表面上可配置有磁铁。
所述第一条可具有越朝向所述第一模块的径向内侧其宽度越窄的形状。
在所述第二条和第一切缝之间的缝隙可具有越朝向径向内侧越宽的形状。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外周面之间可形成有游隙。
所述游隙可以越朝向下侧越宽。
在所述第二模块上可由多个第二条形成有多个第二切缝,在所述第二切缝的下侧可形成有排汁孔。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侧可形成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中可配置有垫片。
在第一模块的下端内周面上可形成有第一台阶,在第二模块的下端外周面上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对应的第二台阶。
所述螺杆轴可为多角形状,所述贯通孔可为与螺杆轴对应的多角形状,当所述螺杆轴插入所述贯通孔时,形成于第一模块的螺杆螺纹突起和形成于第二模块的螺杆螺纹突起能够形成连续的螺杆螺纹。
在所述第一条的上部侧面上可形成有第一条台阶。
在所述第二条的下部侧面上可形成有第二条台阶。
在所述第二条的上侧可形成有环状的凸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榨汁筒可在内部收纳分离螺杆,在所述榨汁筒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肋。
在所述榨汁筒的内周面上可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榨汁筒的长度方向上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肋。
所述第二凸肋的长度可大于第一凸肋的长度。
此外,与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四实施例相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可包括:榨汁筒,包括内侧筒和外侧筒,所述内侧筒形成为上下方开口的中空的圆筒形状,且在圆周上以辐射状形成有至少一个从内周面穿设到外周面的提取切缝,所述外侧筒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内侧筒,且形成为上方开口的中空的圆筒形状,在所述外侧筒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提取切缝并与所述提取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插入突起;和榨汁螺杆,包括上侧螺杆和下侧螺杆,所述上侧螺杆的上方被旋转刀封闭且形成为下方开口的中空的圆筒形状,在所述上侧螺杆的圆周上以辐射状形成有至少一个从内周面穿设到外周面的提取切缝,所述下侧螺杆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上侧螺杆,且形成为下方开口的中空的圆筒形状,在所述下侧螺杆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上侧螺杆的提取切缝并与所述提取切缝之间形成缝隙的插入突起。
所述内侧筒的提取切缝可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狭窄且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形状,且从所述内侧筒的下端向上方可具有规定的长度。
在所述内侧筒中,可通过穿设所述提取切缝来形成过滤条,所述过滤条为一个提取切缝与相邻的另一提取切缝之间的部分,在所述过滤条的径向内侧面上可形成有压榨肋条。
所述压榨肋条可以与所述提取切缝相邻形成。
所述过滤条的宽度可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越窄。
对于所述内侧筒的提取切缝来说,以等间距形成的多个提取切缝组成一个束,沿着所述内侧筒的圆周一个束和另一个束以与属于所述一个束的筒提取切缝的等间距相比更大的间距隔开排列。
在所述内侧筒的内周面上,所述筒提取切缝的多个一个束和另一束彼此隔开的板部分可形成有用于加强所述内侧筒的引导肋条。
在所述过滤条的下侧可形成有用于以固定所述提取切缝的宽度的方式进行支撑的凸缘。
在所述内侧筒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的筒突起,在所述外侧筒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供所述筒突起安装的筒槽。
在所述外侧筒的外周上可形成有与所述外侧筒的中空连通的排汁口及排渣口,所述筒槽与所述排渣口重叠,在所述筒突起上可穿设有将所述排渣口和所述内侧筒的中空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上侧螺杆的提取切缝可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狭窄且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形状,且从所述上侧螺杆的下端向上方具有规定的长度。
在所述上侧螺杆中,通过穿设所述提取切缝,可形成有作为一个提取切缝与相邻的另一提取切缝之间的部分的过滤条。
所述过滤条可以越朝向径向内侧其宽度越窄。
所述提取切缝的下方可以开口。
作为在所述下侧螺杆的一个插入突起与相邻的另一插入突起之间配置的所述下侧螺杆的外周面的螺杆槽的下部可穿设有排汁孔。
在所述过滤条的下端可形成有台阶槽,与此相应,在所述螺杆槽中与所述排汁孔相比更靠下侧形成有台阶突起,通过所述台阶突起和所述台阶槽的结合,能够阻断渣滓向所述榨汁螺杆的内侧流入。
在所述上侧螺杆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沿外周螺旋延伸且与所述内侧筒的内周面接触的至少一个螺杆螺纹。
在所述下侧螺杆的插入突起的径向外表面上可形成有螺杆螺纹突起,所述螺杆螺纹突起用于使所述螺杆螺纹被所述上侧螺杆的提取切缝切断的部分得以连续延伸。
在所述上侧螺杆的中央部可形成有用于接收驱动力的螺杆轴,所述螺杆轴大部分可配置在所述上侧螺杆的中空中,所述螺杆轴的上端可从所述上侧螺杆的上端向上突出。
可由所述过滤条中的筒斜面、所述外侧筒的插入突起及所述外侧筒的内周面包围形成汁液通道,其中,所述筒斜面为所述内侧筒的圆周方向面且以径向为基准倾斜的表面。
可由所述过滤条中的螺杆斜面、所述下侧螺杆的插入突起及所述下侧螺杆的外周面包围形成类似三角形剖面的汁液通道,其中,所述螺杆斜面为所述上侧螺杆的圆周方向面且以径向为基准倾斜的表面。
此外,与在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一模块中可应用的自动排渣机构相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圆筒且通过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多个梳齿状条形成有多个切缝;和第二模块,外周面形成为连续的表面,在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梳齿状突起,所述梳齿状突起能够插入所述切缝,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梳齿状突起插入所述切缝且在所述梳齿状突起和所述切缝之间形成排出汁液的规定的缝隙。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上可进一步形成有凸肋。
在所述第一模块上可形成有排渣孔,在所述排渣孔中可结合排渣调节机构。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的下部一侧可形成有插入部,在所述插入部的下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模块的内部连通的所述排渣孔。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与所述插入部对应的插槽,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中。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的上部可以与所述插入部枢接,以便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上向上方旋转且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排渣孔。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的下部一侧可形成有插入部,在所述插入部的下端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模块的内部连通的所述排渣孔。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与所述插入部对应的插槽,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中。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下端可形成有与所述插入部连接的环状的凸缘,与所述排渣孔对应地,在所述插入部的下端可形成有供所述排渣调节机构结合的结合槽。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以与所述结合槽枢接,以便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下部旋转且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排渣孔。
在所述第二模块上可形成有排汁口和排渣口。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键槽,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键槽的键突起。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下端可形成有环状的凸缘。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一部分上可形成有第一台阶,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一部分上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对应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模块能够被所述第二模块支撑。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端可形成有筒孔,螺杆可具备用于密封所述筒孔的外周面的第一螺杆垫片。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下侧内表面上可形成有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对应地,在螺杆上形成有垫片槽,所述螺杆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垫片槽之间的第二螺杆垫片。
此外,与本实用新型的排渣调节机构相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可包括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排渣口及与所述排渣口结合并调节排渣口的开口面积的排渣调节机构。
所述榨汁筒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侧上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
所述第一模块可形成为圆筒且由多个第一梳齿状条形成有多个第一切缝,所述第二模块在内周面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一切缝中的梳齿状突起,所述第二模块的外周面形成为连续的表面,所述排渣口形成在第二模块的外周面上,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梳齿状突起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切缝并与所述第一切缝之间形成缝隙。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包括:与所述排渣口枢接且形成有第一突起的把手部;与所述把手部的一端结合的垫片部;和在所述排渣口的内周面上形成于所述第一突起的旋转轨迹上的第一台阶槽及第二台阶槽,当所述把手部旋转时,所述第一突起选择性地卡在所述第一台阶槽或第二台阶槽中,从而能够调节排渣口的开口面积。
所述垫片部的剖面积可设置为大于所述排渣口的剖面积。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进一步包括:第二突起,形成在所述把手部中与第一突起不同的位置上;和第三台阶槽,在所述排渣口的内周面上形成于所述第二突起的旋转轨迹上,所述第二突起的旋转轨迹与所述第一突起的旋转轨迹不同,当所述第一突起卡在第一台阶槽时,所述第二突起可以卡在第三台阶槽。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包括:结合于所述排渣口的上侧的导轨;和与垫片部结合在一起且沿所述导轨滑动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从而调节排渣口的开口面积。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包括:与所述排渣口的上侧枢接的垫片部;与所述垫片部的上侧结合的导轨;及沿所述导轨滑动的把手部,当所述把手部沿所述导轨滑动时,所述垫片部旋转,从而能够调节排渣口的开口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可包括:第一模块,形成为圆筒且由多个第一梳齿状条形成有多个第一切缝;和第二模块,在内周面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一切缝中的梳齿状突起且外周面形成为连续的表面,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梳齿状突起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切缝并与所述第一切缝之间形成缝隙,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排渣口,用于向外排出渣滓,在所述排渣口上装配有排渣调节机构,从而能够调节排渣口的开口面积。
在所述第一模块上可形成有排渣孔,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部榨汁对象分离为渣滓和汁液,所述汁液通过所述缝隙流出到所述第二模块,所述渣滓通过排渣孔推出到第二模块,从而不会与所述汁液混合。
所述排渣孔可具备盖体。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包括:与所述排渣口枢接且形成有第一突起的把手部;与所述把手部的一端结合的垫片部;和在所述排渣口的内周面上形成于所述第一突起的旋转轨迹上的第一台阶槽及第二台阶槽,当所述把手部旋转时,所述第一突起选择性地卡在所述第一台阶槽或第二台阶槽,从而能够调节排渣口的开口面积。
所述垫片部的剖面积可设置为大于所述排渣口的剖面积。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把手部中与第一突起不同的位置上的第二突起;和在所述排渣口的内周面上形成于所述第二突起的旋转轨迹上的第三台阶槽,所述第二突起的旋转轨迹与所述第一突起的旋转轨迹不同,当所述第一突起卡在第一台阶槽时,所述第二突起可以卡在第三台阶槽。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包括:与所述排渣口的上侧结合的导轨;及与垫片部结合在一起且沿所述导轨滑动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从而调节排渣口的开口面积。
所述排渣调节机构可包括:与所述排渣口的上侧枢接的垫片部;与所述垫片部的上侧结合的导轨;及沿所述导轨滑动的把手部,当所述把手部沿所述导轨滑动时,所述垫片部旋转,从而能够调节排渣口的开口面积。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排渣调节装置可包括:榨汁排渣孔,形成于榨汁机壳体上,能够向外排出榨汁后的渣滓;及门杆,能够上下移动及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榨汁机壳体上,能够阶段性开闭所述榨汁排渣孔。
所述门杆可以以全关、半开及全开状态开闭所述榨汁排渣孔。
所述榨汁机壳体可包括开放的上部、底板面及圆周面。
在所述底板面的中央部位可形成有向上隆起的隆起部;在所述隆起部上可形成有贯通的组装孔。
在所述底板面上可形成有收纳榨汁后渣滓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与所述榨汁排渣孔连通。
在所述圆周面的一部分上可设置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边框;所述边框上可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及转动的所述门杆。
所述边框可包括:第一边框,从所述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位于上部,并且呈“U”字形;及第二边框,位于比所述第一边框更靠下部处,且连续于所述第一边框,并且与所述第一边框相比朝向径向外侧更突出。
所述第二边框可以与所述榨汁排渣孔连通。
所述门杆可包括:杆主体,插入所述边框的内部且能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向所述边框的外部转动;及开闭门,结合于所述杆主体的下端,用于直接开闭所述榨汁排渣孔。
在所述杆主体的上部可形成有长孔;在所述边框的内壁可形成有插入所述长孔中且沿所述长孔能够移动的中心销。
在所述杆主体上可突出形成有用于形成卡槽的卡接用台阶;在所述边框的内壁可形成有插入并卡在所述卡槽中或从所述卡槽脱离的卡接销。
此外,与排汁调节装置相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排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汁端口,从榨汁机的壳体内部接收所流入的汁液后向外排出;和滑动突起,插入于形成在所述排汁端口上的滑缝,所述滑动突起能够沿所述滑缝的长度方向移动;排汁帽,随着所述滑动突起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排汁端口进行滑移,从而开闭所述排汁端口,所述排汁端口的下表面向下倾斜形成,以便将从所述壳体流入的汁液引导到外部,所述滑缝的长度方向被设为水平方向,以便所述排汁帽沿水平方向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排汁调节装置的榨汁机。
此外,与安全开关相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可包括:装配有第一磁铁的料斗;装配有第二磁铁的开关;及介质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磁铁对应的位置上,且根据所述第一磁铁的位置,选择性地推动所述第二磁铁来运行所述开关。
所述介质部可包括介质磁铁,所述介质磁铁在与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之间分别产生斥力(repulsive force)。
所述介质磁铁可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产生斥力的第三磁铁及在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产生斥力的第四磁铁。
所述介质部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铁及所述第四磁铁之间的操作杆。
所述介质部可进一步包括介质壳体,所述介质磁铁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介质壳体的内部。
所述介质部可进一步包括密封所述介质壳体的帽盖。
所述帽盖可由有机硅材质形成。
所述介质部可装配于设置在所述料斗和榨汁机主体之间的筒壳体上。
在所述料斗上可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料斗引导定位的料斗引导部,在所述筒壳体上可形成有与所述料斗引导部对应的形状的筒引导部。
所述开关可包括:开关主体;结合有所述第二磁铁的开关杆;装配于所述开关主体且与所述开关杆接触的按钮;及弹性支撑所述按钮的开关弹性部。
所述开关可装配于榨汁机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可包括:装配有第一磁铁的料斗;装配有第二磁铁的开关;及介质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磁铁对应的位置上且用于拉动所述第二磁铁,根据所述第一磁铁的位置,所述介质部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磁铁分离而运行所述开关。
所述开关可包括:开关主体;结合有所述第二磁铁的开关杆;装配于所述开关主体上且被所述开关杆选择性按压的按钮;及弹性支撑所述按钮的开关弹性部。
所述开关可进一步包括弹性支撑所述开关杆的杆弹性部。
所述开关可装配于榨汁机主体上。
所述介质部可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之间分别产生引力(attractiv e force)的介质磁铁。
所述介质磁铁可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产生引力的第三磁铁;和在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产生引力的第四磁铁。
所述介质部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铁及所述第四磁铁之间的操作杆。
所述介质部可进一步包括介质壳体,所述介质磁铁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介质壳体的内侧。
所述介质部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密封所述介质壳体的帽盖。
所述帽盖可由有机硅材质形成。所述介质部可设置在所述料斗和榨汁机主体之间。
在所述料斗上可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料斗引导定位的料斗引导部,在所述筒壳体上可形成有与所述料斗引导部对应的形状的筒引导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榨汁机,通过使能够分离地结合在电机的螺杆旋转,将材料压榨及粉碎而生成汁液,所述榨汁机包括驱动传递部,所述驱动传递部弹性结合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或所述螺杆的旋转轴中的任一个上并且联动,当与所述驱动轴结合的驱动传递部匹配到所述旋转轴,或者与所述旋转轴结合的驱动传递部与所述驱动轴匹配时,所述驱动传递部将所述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螺杆,当未匹配时,所述驱动传递部向与匹配方向相反的方向后退,并且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所述驱动传递部位于与所述旋转轴或所述驱动轴匹配的位置时,向匹配方向弹性移动并将所述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螺杆。
在此,可进一步包括配置在所述驱动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轴之间的弹性件,所述驱动传递部包括:电机轴结合部,插入并匹配到所述驱动轴,且在所述驱动轴上轴向移动;及螺杆结合部,在所述电机轴结合部的上部与所述旋转轴匹配,当所述螺杆的旋转轴未与所述螺杆结合部匹配,从而将所述驱动传递部向轴下方加压移动的状态下,使所述驱动轴旋转,使得所述螺杆结合部位于与所述旋转轴匹配的位置时,所述驱动传递部借助所述弹性件朝向轴上方弹性移动,从而所述螺杆结合部能够与所述旋转轴匹配。
在此,驱动传递部为沿所述驱动轴或旋转轴的周围突出的至少一个插件(slot),所述插件形成为能够向轴向内侧弹性移动,在所述旋转轴或所述驱动轴的内侧面上可形成有插件槽(slot groove),突出的所述插件插入所述插件槽中。
在此,所述电机的驱动轴可由角形轴形成,所述电机轴结合部可由角形轴孔形成,在所述角形轴孔的上端可形成有朝向轴中心方向形成台阶的台阶孔,当所述驱动传递部朝向轴下方移动时,所述台阶能够与所述驱动轴的上端接触来形成下方极限。
在此,所述弹性件可由盘簧形成,并且可进一步包括弹簧插入轴,所述弹簧插入轴在所述驱动轴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且供所述盘簧插入。
在此,所述弹簧插入轴可形成有向其轴径向形成台阶的头部,在所述驱动传递部的内侧上可形成有朝向轴中心方向突出形成的内侧突起部,当所述驱动传递部朝向轴下方移动时,所述内侧突起部压缩所述盘簧,当所述驱动传递部因所述盘簧的弹性势能朝向轴上方移动时,所述头部能够与所述内侧突起部接触来形成上方极限。
在此,所述弹簧插入轴可由螺丝形成,所述螺丝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端螺合。
在此,在所述驱动轴的上端向内部形成有弹簧插槽,所述弹性件可插入所述弹簧插槽的内部。
上述目的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榨汁机,包括:盖子,在一侧贯通形成有用于投放材料的投放口;容器状的壳体,上端与所述盖子结合,在底板上形成有贯通孔,沿内侧面突出形成有上下长度方向的多个插入突起,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彼此隔开地形成有用于排出从所述材料生成的汁液的排汁口及用于排出残渣的排渣口;网筒,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所述网筒的底板上形成有插入孔,在所述网筒的侧面上以贯通内侧面和外侧面的方式形成有长度方向的多个切缝,所述切缝与所述插入突起结合,通过所述插入突起和切缝之间的切缝孔向外排出汁液,在所述网筒的内侧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壁面刀;螺杆,配置在所述网筒的内部,在所述螺杆的上部形成有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盖子的内部的上部旋转轴,在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压榨及移送通过所述投放口投放的材料的螺杆螺纹,在所述螺杆的下部形成有下部旋转轴;用于使所述螺杆旋转的电机;及驱动传递部,弹性结合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或所述螺杆的下部旋转轴中的任一个并且联动,当与所述驱动轴结合的驱动传递部匹配到所述下部旋转轴,或者与所述下部旋转轴结合的驱动传递部与所述驱动轴匹配时,所述驱动传递部将所述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螺杆,当未匹配时,所述驱动传递部向与匹配方向相反的方向后退,并且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所述驱动传递部位于与所述下部旋转轴或所述驱动轴匹配的位置时,向匹配方向弹性移动并将所述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螺杆。
在此,所述切缝的下端可以开放,所述插入突起的上端可从所述切缝的下端插入并沿长度方向将所述壳体和所述网筒结合。
在此,相邻的切缝之间的外壁下端部可固定于所述网筒的下端部。
在此,切缝孔可设置为越从所述网筒的内侧面到外侧面,所述切缝孔的宽度越大。
在此,所述网筒的切缝可设置为越从所述网筒的内侧面到外侧面,所述切缝的宽度越大。
此外,在前述的各种解决方案中,可应用至少一个方案来作出榨汁机。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和应用其共同的技术思想的榨汁筒,由于将榨汁筒由两个能够结合的模块组成,两个模块的组装和分解容易,因此榨汁筒的制作容易且易于清洗。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压榨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螺杆的材料移送,通过将材料粉碎及压榨成微小物,能够提高榨汁率,且能顺利进行材料投放。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形成在第一切缝的第一凸肋和倾斜部,防止榨汁过程中渣滓塞在榨汁筒中,从而能够防止渣滓妨碍榨汁后汁液流动的问题,由此能够改善榨汁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由坚固的材质形成榨汁筒,能够防止榨汁过程中榨汁筒的变形。由此,能够防止切缝拉开,能够将排出汁液的切缝之间的间隔保持恒定。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由结合突起和结合槽的结合以及键突起和键槽的结合来结合两个模块,能够准确地固定两个模块结合的位置,且能防止在榨汁过程中两个模块之间产生的相对旋转及倾斜。
此外,通过在网筒上不形成微小的圆形网孔,而是通过在壳体和网筒结合时形成的长度方向的较长的切缝孔来向外排出在网筒内部形成的汁液,因此还具有能够容易清洗塞在切缝孔的渣滓的优点。
此外,由于取代高速旋转的刀刃的破碎方式,通过低速旋转的螺杆来压榨及粉碎材料而形成汁液,因此还具有能够表现材料固有的味道及营养的优点。
此外,由于榨汁机的壳体及螺杆在驱动部的上侧立式组装,材料会因重力和螺杆的旋转自然向下移动,因此榨汁速度快,不会有汁液积聚的现象,因此还具有任何种类的蔬菜或水果均能榨汁的优点。
此外,由于螺杆在两个方向上固定旋转,因此还具有能够防止螺杆的振荡及装置的磨损,能够减少螺杆撞击网筒内壁时发生的噪音的优点。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后渣滓的自动排渣调节机构,榨汁后渣滓通过榨汁压力能够自动及自然排出,因此能够提高榨汁效率,且能顺利排出榨汁后渣滓。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排渣调节装置,由于能够以全关、半开及全开状态阶段性开闭榨汁排渣口,因此能够提高榨汁效率,且能顺利排出榨汁后渣滓,能够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方便性。
此外,由于榨汁过程中榨汁后的渣滓不会堵塞,能够防止榨汁后渣滓妨碍榨汁后汁液流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不仅能够调节排汁,还能在收容于排汁端口的汁液达到规定水位时,即使处于排汁帽封堵排汁端口的状态,也能通过形成在排汁帽的封堵板上的放流部向外排出汁液。
此外,即使在因用户失误排汁端口被堵的状态下执行榨汁,汁液也不会向榨汁机内部倒流,由此能够防止因汁液倒流产生的榨汁机的故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当排汁帽开放排汁端口时,排汁帽的封堵板在与排汁端口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下将汁液的排出路径引导到下方,因此在排出时汁液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排出,不会向四周飞溅。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为了容易排出汁液而具有向下倾斜的排出通道的排汁端口上,以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有排汁帽,因此用户不仅能够容易进行利用排汁帽的排汁端口的开闭,还能防止因排汁帽的自重或收容在排出通道中的汁液的压力而排汁帽移动从而排汁口意外打开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排汁端口的端部上沿排汁帽的滑动方向延伸形成有供形成在排汁帽上的垫片插入的台阶,因此排汁帽能够稳定地关闭排汁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的实施例,榨汁机仅在其各部件位于准确位置的情况下才运行,因此能够抑制榨汁机部件的破损可能性。
此外,榨汁机仅在其各部件位于准确位置的情况下才运行,因此能够阻断因错误运行引起的用户受伤的可能性。
此外,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联轴装置,则具有如下的优点:即,通过弹性移动地设置在电机驱动轴和螺杆旋转轴之间的驱动传递部,能够将电机和螺杆结合,以便在壳体上结合盖子并为了榨汁而驱动电机的同时,在电机和螺杆之间能够自动传递动力。
对于其他可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获得或预期的效果,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进行直接或间接公开。即,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预期的各种效果将在后述详细说明中公开。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是为了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时进行参考而提供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解释不应局限于附图。
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的立体图。
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立体图。
图5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5及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17及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立体图。
图19至图22为图17所示榨汁筒的变形例。
图23为图17所示榨汁筒的另一变形例。
图24至图26为图17所示榨汁筒的壳体组装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27为图17所示榨汁筒的另一变形例。
图28及图29为图17及图18所示榨汁筒的另一变形例。
图30及图31为图17及图18所示榨汁筒的另一变形例。
图32及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立体图。
图35至图37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二实施例的筒壳体组装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8及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三实施例的分离螺杆的立体图。
图40及图41为图38及图39所示分离螺杆的变形例。
图42及图43为图38及图39所示分离螺杆的另一变形例。
图44为图38及图39所示分离螺杆的另一变形例。
图45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三实施例的筒壳体组装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46及图47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四实施例的榨汁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48及图49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四实施例的榨汁螺杆的分解立体图。
图50为用于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四实施例的筒壳体、榨汁筒及榨汁螺杆相结合的状态下剖开一部分后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51至图53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四实施例的筒壳体组装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54及图55为应用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渣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6及图57为应用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渣机构的一施例的榨汁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58为应用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渣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立体图。
图59及图60为在应用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渣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筒中应用的第一模块的立体图。
图61至图66为用于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渣调节机构阶段性调节的状态的图。
图67至图69为图61至图66所示排渣调节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图70及图71为图61至图66所示排渣调节机构的又一个第三实施例。
图72及图73为图70至图71所示排渣调节机构的另一变形例。
图7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排渣调节装置的全关状态的立体图。
图75为图74的A-A向剖视图。
图7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排渣调节装置的半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77为图76的B-B向剖视图。
图7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排渣调节装置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79为图78的C-C向剖视图。
图80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排汁帽关闭排汁端口的状态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81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排汁帽关闭排汁端口的状态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排汁帽开放排汁端口的状态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8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排汁帽开放排汁端口的状态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实施例中排汁调节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5为与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排汁帽所进行的排汁端口开闭相关的图。
图86为与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排汁帽所进行的排汁路径引导相关的图。
图87为与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排汁帽所进行的防倒流相关的图。
图88及图89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装置的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局部剖切图。
图90及图9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装置的实施例的榨汁机的介质部操作的图。
图9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装置的实施例的榨汁机的筒壳体的立体图。
图93及图9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局部剖切图。
图95及图96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介质部操作的图。
图9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机驱动轴和螺杆的下部旋转轴之间的自动联轴装置的分离立体图。
图98及图99用于表示安装有图97所示自动联轴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图98表示驱动传递部被压缩之前的状态,图99表示驱动传递部被压缩后向轴下方移动的状态。
图100及图101分别为图98及图99中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02及图103为安装有图97所示自动联轴装置的榨汁机的剖视图,图102表示在壳体上结合有盖的状态下螺杆的下部旋转轴和驱动传递部未匹配,从而驱动传递部向轴下方压缩移动的状态,图103表示在图102的状态下使电机旋转,使得驱动传递部弹性移动并匹配到下部旋转轴的状态。
图104用于表示图97的变形例。
图10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联轴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旨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范围并不意味仅局限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或对其进行的说明。
此外,附图中表示的每个结构为了便于说明而任意表示,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必须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内容。另外,为了清楚和方便地进行说明,图中表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及形状等可能有所夸张。因此,考虑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作用而特别定义的用语可能根据使用者、操作者的意图或惯例有所不同,这些用语的定义应当基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作出。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上侧”、“上部”、“上端”或其类似用语是指投放材料的一侧或与之靠近的部分或端部,“下侧”、“下部”、“下端”或其类似用语是指投放材料的一侧的相反侧或与之靠近的部分或端部。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进行详细说明。
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可包括主体部1、料斗100、筒壳体200、螺杆300及榨汁筒400。筒壳体200收容用于收纳螺杆300的榨汁筒400,但在几个实施例中榨汁筒400可以取代筒壳体200。榨汁筒400在其内部收纳螺杆300,料斗100能够装卸地结合在筒壳体200,榨汁筒400安装在主体部1侧面的减速器收纳部4 中,接收驱动电机(未图示)动力的驱动轴(未图示)的动力能够传递到螺杆300。此时,沿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方向配置料斗100和榨汁筒400。驱动电机包括减速器(未图示),减速器将驱动电机的转速(约1800rpm)减速,使得螺杆300低速(约80rpm以下) 旋转。由此,榨汁时能够不破坏营养素。一般来说,具有这种配置结构的榨汁机称作立式低速榨汁机。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榨汁筒400说明为包括筒壳体200,有时也将筒壳体200和榨汁筒400区别说明。
主体部1可包括上侧支撑部2、下侧支撑部3及减速器收纳部4。在主体部1的内部可配置有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驱动电机及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6的减速器(未图示)。
为了支撑筒壳体200的侧部,上侧支撑部2可形成为与筒壳体2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应的形状。
下侧支撑部3从主体部1的下部向筒壳体200的下侧方向延伸,可形成为板状。在下侧支撑部3上可配置能够盛装渣滓的盛渣杯(未图示)。
减速器收纳部4在主体部1的中央向筒壳体200横向延伸,其内部可配置减速器。减速器收纳部4可形成为与筒壳体200的下表面对应的形状,以便能够在其上安装筒壳体200。
接下来,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大致与前述图1及图2所示的榨汁机的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榨汁筒400安装在主体部1的上部,驱动电机5的驱动轴6能够在同一轴线上向螺杆300传递动力。
主体部1可包括上侧支撑部2和下侧支撑部3。在主体部1的内部可配置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驱动电机及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6的减速器(未图示)。
上侧支撑部2为了在其上部收纳筒壳体200的同时将驱动轴6连接到螺杆300,可形成为与筒壳体200的下侧面的一部分形状对应的形状。进一步,驱动轴6被构造为通过贯穿在筒壳体200的中央的孔连接到螺杆300的轴。
下侧支撑部3在主体部1的下部可向排汁口方向延伸且形成为板状(在图3中未表现出下侧支撑部3的方向准确地向排汁口方向延伸)。在下侧支撑部3上可配置能够盛装汁液的盛汁杯(未图示)。
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及图2所示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 及图6所示,料斗100被构造为能够向其内部投放榨汁对象(例如,蔬菜、谷物、水果等),并向所投放的榨汁对象引导到榨汁筒400。
筒壳体200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其内部可配置螺杆300及榨汁筒400。
在筒壳体200的下部形成有排汁口220及排渣口230。排汁口220可在筒壳体200的下部侧面管状突出形成,以便能够易于排出汁液。排渣口230可形成在筒壳体200的下表面,以便渣滓能够向筒壳体200的竖直下方排出。排汁口220可通过汁液开闭机构240 开放或关闭,排渣口230可通过渣滓开闭机构250开放或关闭。
在筒壳体200的下部中央形成有筒孔260。驱动轴插入筒孔260并连接于螺杆300,可向螺杆300传递动力。筒孔260的内周面可具有与驱动轴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以便驱动轴能够插入。
螺杆300被构造为能够从驱动轴接收旋转力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在螺杆30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杆螺纹310,所述螺杆螺纹310能够与榨汁筒400接触。通过螺杆螺纹310向下移送榨汁对象,并由螺杆300和榨汁筒400之间的狭窄的缝隙压榨榨汁对象。为此,形成在螺杆300上部的相邻的螺杆螺纹310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形成在螺杆300的下部的相邻的螺杆螺纹310之间的间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400能够排出均匀颗粒的汁液,因此并不一定需要刷子 500。若去除刷子500,则也能去除用于旋转刷子500的齿轮520,因此能够节省成本。不过,为了帮助积累或沾在筒壳体200下部的汁液,也可以进一步配置刷子500。若配置刷子500,刷子500可进一步配置在筒壳体200和榨汁筒400之间。所述刷子500可在筒壳体200和榨汁筒400之间旋转的同时能够刷除积累或沾在筒壳体200下部的汁液。在刷子500的下部可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刷子齿轮510。刷子齿轮510通过外接方式与配置在筒壳体200的下部内侧的齿轮520啮合,并且通过齿轮520的旋转,使得刷子500能够旋转。
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及图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大致与前述图5及图6所示榨汁机的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榨汁筒400安装在主体部1的上部,驱动电机5的驱动轴6在同一轴线上能够向螺杆300传递动力,并且未配置刷子500。在本图中表现出应用了示意性后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结构,但该结构也能应用于图1及图2。
图9及图10为应用了后述榨汁筒第二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榨汁机大致与前述图5至图8所示榨汁机的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构造榨汁筒400的第二模块20取代筒壳体200,并且未配置刷子5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筒中,第二模块20被构造为包围第一模块10,且第二模块20的外周面上未形成切缝,因此执行筒壳体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可包括料斗100、螺杆300及榨汁筒400。在榨汁筒400的内部配置有螺杆300,料斗100能够装卸地结合到构成榨汁筒400的第二模块20。
构成榨汁筒400的第二模块20的下部形成有排汁口220及排渣口230。排汁口220从榨汁筒200的一侧可以管状突出形成,以便能够易于排出汁液。排渣口230可形成为能够从第二模块20的侧面排渣。排汁口220可通过汁液开闭机构(未图示)开放或关闭,排渣口230可通过渣滓开闭机构(未图示)开放或关闭。
在榨汁筒200的第二模块20的下部中央形成有筒孔260。与电机连接的驱动轴插入筒孔260中并与螺杆300连接,由此能够向螺杆300传递动力。筒孔260的内周面可具有与驱动轴形状对应的形状,以供驱动轴能够插入。
螺杆300被构造为能够从驱动轴接收旋转力进行旋转运动,用于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为此,在螺杆300的下部形成有螺杆轴320,所述驱动轴的上部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结合到所述螺杆轴320。在螺杆30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杆螺纹310,所述螺杆螺纹310能够与榨汁筒400接触。通过螺杆螺纹310向下移送榨汁对象,并通过螺杆 300和榨汁筒400之间的狭窄的缝隙压榨榨汁对象。为此,在螺杆300的上部中相邻的螺杆螺纹310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在螺杆300的下部中相邻的螺杆螺纹310之间的间隔。
榨汁筒400呈中空的圆筒或圆锥台形状,可通过与螺杆300的相互作用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针对与榨汁筒400相关的第二实施例,首先说明共同结构,在说明第一实施例之后详细说明第二实施例。
图11及图12为应用了后述榨汁筒第三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榨汁机大致与前述图5至图8所示榨汁机的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螺杆30 0取代榨汁筒400,而不设置额外的榨汁筒400,并且未配置刷子500。针对与榨汁筒40 0相关的第三实施例,在结束对榨汁筒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之后详细说明。
图13及图11为应用了后述榨汁筒第四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榨汁机大致与前述图5至图8所示榨汁机的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为榨汁筒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结合结构,并且未配置刷子500。针对与榨汁筒400相关的第四实施例,在结束对榨汁筒的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之后详细说明。
首先,在详细说明各种榨汁筒实施例之前,简单说明用于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本实用新型榨汁筒的共同结构。本共同结构为直接应用于榨汁筒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共同的技术思想。
榨汁筒400呈中空的圆筒或圆锥台形状,可通过与螺杆300的相互作用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
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400由圆筒状的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这两个能够装卸地组装的模块组成,在两个模块结合时,形成窄长的缝隙,使得通过螺杆榨汁后的汁液滤出。
第一模块10形成为上部开放的中空的圆筒状,使得螺杆300能够收纳在第一模块10的内部,在第一模块10的内表面上从上到下贯通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切缝12。根据需要,第一模块10也可形成为下部也开放的圆筒状。切缝12形成为包括两侧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贯通孔,切缝的宽度间隔固定,其侧面和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的边界也可以不区分而连续形成。切缝包括在梳齿状条之间形成的空的空间。
第二模块20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圆筒状,以便包围第一模块10并能装卸地结合到第一模块10,第二模块20上形成有肋条22,该肋条22在第二模块20与第一模块10结合时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根据需要,第二模块20也可形成为下部也开放的圆筒状。肋条22为包括两侧面、突出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梳齿状突起或突起,其侧面和突出面、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的边界可以不区分而连续形成。肋条包括梳齿状突起。
肋条22的位置及形状与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位置及形状相应,从而在第一模块1 0和第二模块20结合时,肋条22与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之间形成窄长的指定的固定缝隙,在榨汁时,通过该缝隙滤出汁液。
考虑到各种材料的榨汁效率和模块的特定设计条件,并且根据需要确定缝隙的间隔,但该缝隙的间隔只要在榨汁时能够过滤渣滓即可。
此外,缝隙只要是当螺杆300收纳于榨汁筒400时与螺杆300的螺纹交叉的长的贯通孔,就能进行榨汁,因此无论是条形孔还是鸡蛋形孔,切缝12的形状不受限制。
此外,为了将第一模块10能够对第二模块20的上侧自然装卸,不仅第二模块20的上部开放,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还具有越朝向下方越窄的截断的大致圆锥状,且第一模块10的外径小于第二模块20的内径,以便在第一模块10收纳于第二模块20时,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
由此,与以往的网筒相比,不仅能够改善榨汁效率,还能容易分离两个模块,因此便于清洗,从根本上解决以往的网筒中网孔堵塞的问题,而且无需设置以往的立式原液机必备的刷子,无需设置用于驱动刷子的各种部件。
此外,在由两个模块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按规定间隔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肋。凸肋可区分为长的和短的凸肋,可区分为相对较短且突出高度低的第一凸肋13和相对较长且突出高度高的第二凸肋14。通过螺杆和第二凸肋14,材料从第一模块10的上部到下部高效移动,压缩力逐渐增加。通过这种压缩力的压榨产生的汁液,通过在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时形成的缝隙被过滤并排出,从而实现高效的榨汁。此时,被压榨的同时向下移送的材料被形成在第二凸肋14的下部侧的多个第一凸肋13更加微细地粉碎。此时,通过对材料施加的移送压缩力材料被强压,从而榨成汁液,汁液通过所述缝隙喷出,提高榨汁效率。
首先,在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可进一步形成有向螺杆侧径向突出的第二凸肋14。若没有第二凸肋14,则会产生当螺杆旋转时蔬菜等材料不能随着螺杆螺纹顺利移送到下侧而被停留在榨汁筒内部的问题。若形成第二凸肋14,在螺杆旋转时,材料会随着螺杆螺纹向下顺利移送的同时被压榨及粉碎,并通过第二凸肋14本身,能够加强第一模块10的刚性。
第二凸肋14的突出高度可设置成从上到下具有相同的高度,也可设置成越朝向下部越低。在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中形成有第二凸肋14的表面10-1上未形成切缝12,因此加强第一模块10的刚性。
此外,第二凸肋14也可以越从上部到下部越向下倾斜,在其中间部位形成有向螺杆侧突出形成台阶的台阶部14-1。可根据螺杆的形状和螺纹的设计条件,以各种方式变形实施第二凸肋14的台阶部14-1的位置、数量或突出高度。
此外,可以将第二凸肋14形成为朝向下部逐渐变低的形状,并且在第一模块10的下部不设置第二凸肋14。
此外,与第一模块10中未形成切缝12的表面的外表面10-1对应地,在第二模块20上形成有未设置肋条22的引导面20-1,从而在结合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时,在将第一模块10引导到第二模块20的同时也能执行固定结合位置的功能,由此使得缝隙固定,而不移动。
此外,第一模块10的下端可以完全开放,也可以开放中央,且形成有向内侧延伸的环状凸缘部16。在第一模块10的下端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渣滓直接向下排出,但在第一模块10的下端形成有凸缘部16的情况下,渣滓会停留,能够期待进一步提高榨汁效率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在该凸缘部16的上表面上,从第二凸肋14延伸形成有朝向第一模块10的中央部的螺旋导棱27-1,从而能够卡住渣滓并准确地引导到下部后排出。
其次,第一凸肋13朝向螺杆侧径向突出,其在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沿长度方向竖直形成,在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以彼此隔开的方式突出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肋13。第一凸肋13起到在蔬菜等材料在螺杆的旋转下榨汁的同时向下移送时,将该材料微细而均匀地二次粉碎的作用。因此,第一凸肋13的突出高度一般比第二凸肋14的突出高度低,长度比第二凸肋14的长度短。
此外,第一凸肋13可形成为其长度等于或小于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长度。从第一模块10的上端观察时,第一凸肋13可以从与第二凸肋14相比更靠下部的位置开始形成至第一模块10的下端。
进一步,在第一凸肋13的中间可进一步形成有台阶部。台阶部能够防止榨汁材料被卡住而停留。
此外,可在靠近切缝12的螺杆旋转方向上游侧边缘的位置形成第一凸肋13。越将第一凸肋13形成在靠近切缝12的螺杆旋转方向上游侧边缘处,越能执行像减速带的作用,从而在压榨及移送材料时,缝隙的压榨力降低,减少渣滓与汁液一同从缝隙排出的现象。
此外,可对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螺杆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边缘进行倒角而形成斜面18。若形成斜面18,会使跨过第一凸肋13的渣滓顺利移动,从而减少渣滓一同通过下游侧缝隙排出的现象。
此外,在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之间形成的缝隙可形成为越朝向径向外侧其圆周方向宽度越宽。即,从喷出汁液的方向来看,下游侧缝隙间隔宽于上游侧缝隙间隔,从而能够使被挤出的汁液能够顺利流动。为此,可以将第一模块1 0的一个切缝12内的两侧面之间的间隔设置成越朝向径向外侧越宽,也可以将第二模块 20的肋条22的突出面的宽度设置成越朝向径向内侧越宽。
此外,可以将切缝12和肋条22的宽度相对配合来将滤出汁液的榨汁筒的下侧缝隙形成为窄于上侧缝隙。这样,能够更好地滤出通过越朝向下部越增加的压缩力而变小的颗粒,并且能够将因下部侧渣滓而上涨的汁液通过上部侧缝隙排出,因此改善榨汁效率。为此,可以将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缝隙设置成越朝向下部侧越宽,也可以将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的宽度设置成越朝向下部侧越宽。此外,优选可以在第一模块10 的切缝12中设置台阶部121,并以该台阶部121为基准,将上部侧切缝的宽度设置成小于下部侧切缝的宽度,也可以在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上设置台阶部24,并以该台阶部2 4为基准,将下部侧肋条22的宽度设置成小于上部侧肋条22的宽度。
此外,从图24至图26可见,在将第一模块10的外径和第二模块20的内径相对配合时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和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可设置为朝向下部侧逐渐变宽。由于朝向下部侧逐渐变宽,通过在切缝12和肋条22之间形成的缝隙排出的汁液能够顺利排出到排汁口220。
下面,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400的共同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包括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所述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可以能够彼此装卸地结合。
第一模块10呈上下开放的中空的圆筒状,包括至少一个较长的切缝(slit)12。所述切缝12从与第一模块10的上端向下部隔开预设距离的位置开始向下形成。第二模块2 0呈中空的圆筒状,包括相应地插入于形成在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的至少一个肋条(r ib)22。当第二模块20和第一模块10结合时,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之间形成规定的缝隙,从对材料进行榨汁时产生的渣滓分离的汁液通过所述缝隙从榨汁筒的内部排出到外部。即,所述切缝12和肋条22之间的缝隙执行以往的网眼结构的网孔作用。
根据应用所述榨汁筒的榨汁机的类型,所述榨汁筒可具有如图15至图44所示的多种形状。例如,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长度相近,或者第二模块20的长度小于第一模块10的长度。此外,切缝12可形成为与第一模块10的全长相应的长度(切缝12的长度设置成长于预设距离),切缝12也可以形成为仅形成在第一模块10的下部(切缝12 的长度短于预设距离)。更进一步,切缝12也可以分为形成在第一模块10上部的上部切缝和形成在第一模块10下部的下部切缝来形成。所述上部切缝12与所述下部切缝12相比位于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此外,所述第一模块10在中央部分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模块20在中央部分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对应的第二台阶,从而所述第一模块10 还能够被所述第二模块20支撑。
此外,在所述第一台阶上可形成有加强环16。加强环可设置成下端的带状或凸缘形状,也可以在第一模块的中间设置成如带那样的带状或凸缘形状。此外,所述切缝以第一台阶为基准,也可以分为形成在上部的上部切缝和形成在下部的下部切缝。
另一方面,只要是在螺杆300收纳于榨汁筒时与螺杆300的螺纹交叉的孔,切缝12的形状无论是四边形孔还是椭圆形孔,均不受限制。此外,只要是能够相应地插入切缝12中并与切缝12之间形成缝隙,肋条22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第一模块沿圆周方向包括形成有切缝12的孔部分和未形成切缝12的板部分,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将未形成切缝12的板部分11有时也称为“栅条”、“条”或“梳齿状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0可见,第一模块10为上下部开放的圆筒状以便在内部能够收纳螺杆300的同时,整体上也可形成为从上到下其内径逐渐减小。此时,随着螺杆300的旋转,材料所能配置的第一模块10和螺杆300之间的体积从上侧到下侧变小,材料所受的压缩力也从上侧到下侧变大。因此,材料在从上侧到下侧移动的过程中被压榨,减小或粉碎粒子。然而,螺杆300可被形成为多种形状和大小,使得材料所受的压缩力越靠下部越大,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的形状。
从图15至图35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模块20的各部分的内径可设置为大于第一模块10的对应部分的外径,从而能够包围并结合到第一模块10。但第二模块20 的形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要能够让所述肋条22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并在径向上所述肋条22和切缝12之间的缝隙能够与螺杆螺纹310交叉,任何形状都可以采用。
另一方面,可沿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隔开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肋13、14。所述凸肋13、14可在第一模块10的长度方向上形成。通过前述记载和后述记载,可以理解在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凸肋13、14和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的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执行不同的功能。
若没有这种凸肋13、14,榨汁对象有可能无法向下移动而停留,或者压缩力或粉碎力较低或无法产生。此外,因材料在通过螺杆300的螺纹310被移送及压缩的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力,可能会导致第一模块10的变形,因此为了加强第一模块10,可以形成凸肋13、14。此外,在一个栅条上可以形成一个凸肋13、14。
在一个形式中,凸肋13、14可形成在第一模块10中未形成切缝12的栅条11的内周面上,可包括长度短于或近似于切缝12的长度的凸肋13(下称“第一凸肋”)和与未形成切缝12的栅条11的内周面垂直或近似垂直地形成且长度长于切缝12的长度的凸肋14 (下称“第二凸肋”)。
大体上,凸肋13、14起到使投放于榨汁筒400内部的材料能够被夹在该凸肋13、1 4与螺杆300相接的狭窄的部分并能往下移动的作用。所述凸肋13、14能够起到使材料往下移动的同时,与螺杆300一起充分地碾碎及压榨材料的功能。因此,凸肋13、14 并不一定需要沿榨汁筒400的长度方向形成,也可以实现为与螺杆300的螺纹310交叉且为了对材料的高效的移送和压榨而相对于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斜度的倾斜形状。
此外,此时如从图20、图22和图23可见,第一凸肋13在第一模块10的栅条11上可形成在与切缝12邻接的位置上。当第一凸肋13与切缝12相邻形成时,与第一凸肋13形成在栅条11的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减少渣滓塞在缝隙中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凸肋14在栅条11的内周面上沿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因此不仅起到引导及压榨材料的功能,还能起到防止因材料在通过螺杆300的螺纹被移送及压榨的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力而第一模块10变形的加强功能及调整螺杆300在榨汁筒400内的收纳位置且调整榨汁空间的功能。
此外,第二凸肋14的突出高度可设置成从上到下相同,但如从图15、17、23、27、29、32、34可见,也可将该突出高度设置成从上到下逐渐降低或者在第二凸肋1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台阶部14-1。
此外,如从图15至图34可见,多个栅条11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栅条11和宽度相对宽的栅条11。此外,第一凸肋13可形成在宽度相对窄的栅条11的内周面上,第二凸肋1 4可形成在宽度相对宽的栅条11的内周面上。
进一步,在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相结合时与第一模块10的相对宽的栅条11的外周面相接的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上可以不形成肋条22,取而代之可以提供用于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构件。
例如,在第一模块10中宽度相对宽的栅条11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结合突起19,在第二模块20中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11相对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能够与结合突起结合的结合槽29。在一种代替方案中,在第一模块10中宽度相对宽的栅条11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结合槽,在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中与宽度相对宽的栅条11相对的部分可形成有能够与结合槽结合的结合突起。通过所述结合槽29和结合突起19的结合,能够确定第二模块20对第一模块10的相对位置,由此能够保持缝隙的大小。此外,用于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构件并不限于上述结合槽和结合突起。
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块20中未形成肋条22的内周面和与之对应的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之间可形成隔开空间,也可以将两者彼此相接。
在一个形式中,当第二模块20中未形成肋条22的内周面和与之对应的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隔开空间时,在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之间形成能够让汁液流过的空间,因此能够使汁液不受阻地向下流动。
在另一个形式中,为了使榨汁后的汁液能够越靠下部越能聚集,在第二模块20中未形成肋条22的内周面和与之对应的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之间的隔开空间可设置成越靠下部越大。
在又一个形式中,为了在第二模块20中未形成肋条22的内周面和与之对应的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隔开空间,可以将第一模块10的外径设置成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也可以在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上设置外径变小的至少一个台阶。
此外,如从图15至图20、图23、图29、图31、图32及图33可见,在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之间形成的栅条11的宽度(在圆周方向上一个切缝和相邻切缝之间的距离)大致可设置成朝向径向中心越宽。此时,在榨汁筒400的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和第二模块 20的肋条22之间形成的缝隙设置成越从径向内侧到外侧越宽,因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堵塞所述缝隙或妨碍汁液流动的问题。
在一个形式中,为了将栅条11的宽度设置为越朝向径向中心越宽,可以将形成在第一模块10上的栅条11的剖面大致形成为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
另一方面,在榨汁筒400的第一模块10的内部,材料在螺杆300的旋转作用下向下移送,并且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朝向下侧逐渐变窄,因此材料徐徐地被压缩,颗粒变得更小,因材料的压缩引起的压缩力向下部逐渐变大。因此,在榨汁筒中滤出汁液的下部侧缝隙可设置成窄于上部侧缝隙。此外,根据材料,在榨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可能会妨碍通过下部侧缝隙排出的汁液。因此,为了使汁液通过上部侧缝隙溢出,榨汁筒的上部侧缝隙可设置成与下侧缝隙相比相对较宽。即,在榨汁筒的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之间形成的缝隙可设置成下部比上部连续或断续地变窄。
为此,在一个形式中,如从图15至图18可见,可以将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宽度设置成越朝向下部侧越宽,也可以将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宽度设置成越朝向上部侧越窄。在另一个形式中,可以将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宽度设置成恒定,并且将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的宽度设置成越朝向上部侧越窄。
在又一个形式中,如从图15至图18可见,可在第一模块10或第二模块2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台阶,并以该台阶为基准,将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 的肋条22之间形成的缝隙设置成上部侧比下部侧宽,为此,也可以以所述台阶为基准,将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的宽度设置成越朝向上侧越窄。
另一方面,榨汁筒400可由对人体无害且能足以承受榨汁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并能保持切缝12之间间隔的高强度材料制作。此外,榨汁筒400也可由高强度材料构成的一个薄板材(plate)制作。
在一个形式中,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可使用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制成一体。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可通过挤压成型制作。
另一方面,由于朝向榨汁筒400的下部,材料所受压缩力逐渐增加,有可能导致第一模块10的变形或破损,或者在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之间形成的缝隙拉开或产生变形。因此,如从图15至图18可见,为了能够固定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可形成环状的加强环或者凸缘16。所述加强环16可形成在第一模块10的下端或上端和下端之间以保持切缝12,也可以在下端开口部上以环状的凸缘形状形成加强环16。由此,在榨汁过程中不会导致切缝12拉开或其宽度改变,也能执行在第二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的榨汁筒中安装螺杆的作用。
此外,如图19至图21、图27及图31所示,可在第二模块20的下端形成环状的凸缘27以支撑第一模块10。
另一方面,如从图10可见,在螺杆轴320的外周面上可结合有第一螺杆垫片330。当螺杆轴320插入筒孔260时,所述第一螺杆垫片330密封筒孔260的外周面。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汁液流入筒孔260的内侧。
进一步,在螺杆300的下部外周面上可形成有垫片槽340,在所述垫片槽340中可结合有第二螺杆垫片(未图示)。当垫片槽340安装到形成在第二模块20的内部下侧的安装部时,所述第二螺杆垫片密封所述安装部的内侧。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向排汁口220流入。
图15至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图1至图4所示的榨汁机中均可应用本实用新型榨汁筒的第一实施例。
图15及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分解立体图。图15及图16所示的榨汁筒的第一实施例可应用于图1至图4所示的榨汁机中。如图15及图16所示,榨汁筒4 00可包括第一模块10及第二模块20。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400由圆筒状的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这两个能够装卸地组装的模块组成,当两个模块结合时,形成由螺杆榨汁后的汁液滤出的窄长的缝隙。
第一模块10及第二模块20可由聚醚亚酰胺(PEI,polyetherimide)制成一体。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可通过挤压成型制作。
第一模块10大致可呈圆筒状且上下侧开放。第一模块10可包括多个梳齿状条11且由多个梳齿状条11形成多个第一切缝12。在此,梳齿状条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命名的,在圆筒状模块上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有形成有切缝12的孔部分和未形成切缝12的板部分,将未形成切缝12的板部分11定义为“梳齿状条”。
第二模块20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圆筒状,以便包围及能够装卸地结合到第一模块10,并且形成有当与第一模块10结合时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的梳齿状突起22。根据需要,第二模块20也可形成为下部也开放的圆筒状。在前述共同结构的说明中,将梳齿状突起22命名为第二模块的肋条。梳齿状突起22为包括两侧面、突出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的肋条形状的突起,侧面与突出面、上表面及下表面彼此之间也可以不区分边界而连续形成。
梳齿状突起22具有与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相应的位置和形状,以便在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结合时,梳齿状突起22与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之间形成窄长的且指定的固定缝隙,在榨汁时,通过该缝隙滤出汁液。
缝隙的间隔考虑到各种材料的榨汁效率和模块的特定设计条件并根据需要确定,但只要是在榨汁过程中能够过滤渣滓的程度的缝隙间隔即可。此外,缝隙只要是在螺杆300被收纳于榨汁筒400时以与螺杆300的螺纹交叉的方式形成的较长的贯通孔就能进行榨汁,因此无论是条形孔还是鸡蛋形孔,切缝12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
此外,为了将第一模块10能够对第二模块20的上侧自然装卸,不仅第二模块20的上部开放,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还呈越朝向下方越窄的被截断的大致圆锥状,且第一模块10的外径小于第二模块20的内径,以便在第一模块10收纳于第二模块20时,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
此外,由于在压榨过程中对榨汁筒400的下侧施加更大的压力,因此优选将榨汁筒400的下侧缝隙设成更窄。因此,如图15所示,第一切缝12的上部侧宽度可以比第一切缝12的下部侧宽度窄。即,第一切缝12的宽度可以越朝向上侧越窄。此外,在所述第一切缝12上可形成有台阶部121。以所述台阶部121为基准,第一切缝12的上部侧宽度可以比第一切缝12的下部侧宽度小。
而且,如图15及图28所示,上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可以比下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小。即,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可以越朝向上侧越窄。此外,在梳齿状突起22 上可形成有台阶部24。以所述台阶部24为基准,上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可以比下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小。更进一步,所述台阶部24的上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可以越朝向上侧越窄。
另一方面,由两个模块组成的本实用新型榨汁筒的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按规定间隔沿铅直方向突出的凸肋。
凸肋可分为长的凸肋的短的凸肋,可分为长度相对短及突出高度低的第一凸肋13和长度相对长及突出高度高的第二凸肋14。
通过螺杆和第二凸肋14,材料从第一模块10的上部到下部高效移动的同时压缩力逐渐增加。通过这种压缩力的压榨产生的汁液,通过在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时形成的缝隙被过滤及排出,从而实现高效的榨汁。此时,被压榨的同时向下移送的材料被形成在第二凸肋14下部侧多个第一凸肋13更加微细地粉碎。此时,通过对材料施加的移送压缩力,材料被强压并榨成汁,汁液通过所述缝隙喷出及排出,从而增加榨汁效率。
即,当螺杆300被收纳于第一模块10的内部旋转且粉碎榨汁对象时产生的渣滓被夹在螺杆300的外表面和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之间。此时,通过螺杆300的旋转力旋转的渣滓与凸肋13、14碰撞,从而能够移动到第一模块10的下侧。
而且,所述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加强第一模块10的刚性的功能,并且能够执行将榨汁对象引导到榨汁筒400下部的功能。第一模块10整体上具有较薄厚度,可能因切缝 12,其刚性变差。因此,通过在第一模块10上形成第二凸肋14来加强第一模块10的刚性。通过第二凸肋14将榨汁对象引导到榨汁筒400的下部的功能与前述说明相同。此外,所述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将螺杆300的收纳位置固定在榨汁筒400内并固定榨汁空间的功能。
所述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使榨汁对象及渣滓往下移动的同时与螺杆 300一起充分地碾碎及压榨材料的功能。因此,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并不一定需要沿榨汁筒400的长度方向形成,也可以实现为与螺杆300的螺纹310交叉且为了对材料的高效的移送和压榨而相对于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斜度的倾斜形状。
另一方面,所述多个梳齿状条11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梳齿状条11和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宽度相对窄的多个梳齿状条(例如,三个梳齿状条)等间距配置,在等间距配置的宽度相对窄的多个梳齿状条之间可配置有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此时,第一凸肋13可形成在宽度相对窄的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第二凸肋14可形成在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
而且,如图15及图16所示,为了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可形成有所述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相对窄的空间和相对宽的空间。在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空间中可配置所述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所述键突起2 5可形成在所述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空间中。
图17及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立体图。
如图17所示,梳齿状条11的宽度(在圆周方向上一个第一切缝和相邻第一切缝之间的距离)可以越朝向第一模块10的径向内侧越宽。为此,所述梳齿状条11的剖面大致可呈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
再次参照图15,在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键槽15。例如,以第一模块10的上下方向剖面为基准,键槽15可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所述键槽15可形成在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的外周面上。
在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键突起25。键突起25可形成为与第一模块10的键槽15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以第二模块20的上下方向剖面为基准,键突起25可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而键突起25在第二模块20的上表面突出并且越朝向下侧其突出量越小。
在将第一模块10结合到第二模块20时,可通过使第二模块20的键突起25插入第一模块10的键槽15中,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而且,通过键突起25 向所述键槽15的插入,能够限制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相对旋转及倾斜。
此外,在梳齿状条11的下侧可形成有环状的第一凸缘16。第一凸缘16以多个梳齿状条11之间的第一切缝12的宽度固定的方式进行支撑。如此通过第一凸缘16来固定梳齿状条11,第一切缝12形成为由上表面、下表面及两侧面固定的贯通口。
梳齿状条11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较长的悬臂形状,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之间的压缩力越朝向下侧越大。因此,因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之间的压缩力,可能会导致梳齿状条11的下侧变形。为了防止发生这种问题,可通过第一凸缘16支撑各个梳齿状条11的下部,从而能够预防第一切缝12的宽度因榨汁过程中的压缩力而改变。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在所述第一模块10的下部形成有得到筒壳体200的底板面的支撑的安装部17。所述安装部17也可以形成为向第一凸缘16的下侧突出或从第一凸缘16向上凹入的槽。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为了使第二模块20能够包围并结合到第一模块10,第二模块20的各部分的内径可设置成大于第一模块10的对应部分的外径。第二模块20大致可呈圆筒状且上下侧开放。第二模块20可包括多个第一补条21(这是又一个第二梳齿状条,但为了与基本的梳齿状条明确区分,将其命名为第一补条)。梳齿状突起22可在第一补条21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
由多个第一补条21形成多个第二切缝23。在所述梳齿状条11之间的第一切缝12中可插入所述梳齿状突起22。通过在第一切缝12中插入梳齿状突起22,能够在所述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形成规定的缝隙。所述缝隙的大小可以恒定或不恒定,梳齿状突起22只要能够插入第一模块10的第一切缝12中并与所述第一切缝12之前形成与所述螺杆螺纹310交叉的缝隙,其形状不受任何限制。通过所述缝隙,汁液能够向榨汁筒400的径向外侧排出,并且在榨汁筒400的内侧下部聚集与汁液分离的渣滓。
在榨汁筒400的第一模块10的内部,通过螺杆300的旋转,材料被移送到下侧,并且因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朝向下侧逐渐变窄,因此材料徐徐地被压缩,榨汁对象的颗粒变得更小,因材料的压缩引起的压缩力朝向下部逐渐变大。因此,滤出汁液的榨汁筒400的下部侧缝隙可形成为小于上部侧缝隙。此外,根据材料,在榨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可能会妨碍通过下部侧缝隙排出的汁液。因此,为了使汁液通过上部侧缝隙溢出,榨汁筒的上部侧缝隙可设置成与下部侧缝隙相比相对更宽。例如,在梳齿状条11之间的第一切缝12的宽度恒定,并且所述台阶部24的上侧的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越朝向台阶部24的上侧越窄的情况下,以所述台阶部24为基准,所述缝隙的大小越朝向上侧越大。
在榨汁对象为胡萝卜等较硬材料的情况下,在压榨过程中大部分汁液能够从形成在下侧的狭窄的缝隙排出。但在榨汁对象为番茄等较软材料的情况下,在压榨过程中汁液不仅能够从形成在下侧的缝隙排出,还会因聚集在形成于下侧的缝隙中的榨汁对象上升到上侧的较宽缝隙,汁液能够从上侧的较宽缝隙排出。如此,在将所述缝隙的大小在长度方向(或上下方向)上设成不恒定的情况下,对胡萝卜等较硬榨汁对象和番茄等较软榨汁对象均能提高榨汁效率。
所述缝隙的大小在榨汁过程中不会改变,而能保持恒定。此外,在榨汁对象为胡萝卜等较硬材料的情况下,在榨汁过程中可能塞入所述缝隙中而堆积。此时,如从图1 5可见,榨汁对象被所述台阶部24卡住,从而能够防止榨汁对象堆积在所述缝隙中。
此外,如图24至图26所示,在所述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之间可形成有隔开空间。所述隔开空间可以越朝向榨汁筒400的下侧越宽。通过形成所述隔开空间,能够确保让汁液通过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排出并流动的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块10可形成为越朝向下侧其直径越小的圆筒形状,使得所述隔开空间越朝向榨汁筒400的下侧越宽。或者,可以在所述第一模块10的梳齿状条11的下侧形成直径变小的台阶,并通过所述台阶,使得所述隔开空间越朝向榨汁筒4 00的下侧越宽。
此外,如图15所示,在第二模块20的上部外周面上可形成有突出部26。所述突出部26可安装在图5所示筒壳体200的内周面上形成的结合槽210中。通过所述突出部26 在结合槽210中的安装,能够保持榨汁筒400的外周面与筒壳体200的内周面隔开的状态,并能改善榨汁筒400和筒壳体200的组装性。优选地,如图所示,在第二模块20的上端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形成有四个所述突出部26,并且在筒壳体200的相应位置上形成有结合槽210,这样将榨汁筒400结合到筒壳体200时,便于肉眼识别,因此能够易于组装。
另一方面,如图15及图27所示,在第一补条21的下侧可形成有环状的第二凸缘27。所述第一补条21可向第二凸缘27的下侧延伸形成。此外,可形成为,在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组装的情况下,形成在第一模块10上的梳齿状条11向所述第二凸缘27的下侧延伸。即,在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组装的情况下,与第二凸缘27的位置无关地,形成于第一补条21内表面上的梳齿状突起22插入到形成于第一模块10上的第一切缝12 的全域中,从而在所述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能够形成规定的缝隙。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第一凸缘16可以与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相比更向径向内侧延伸,在第一凸缘16的上表面上可设置有形成有倾斜突起的导棱27-1。此时,导棱2 7-1可从形成于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的第二凸肋14延伸形成,可向螺杆300的旋转方向倾斜形成。
在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之间粉碎的榨汁对象的渣滓通过第一凸肋13和第二凸肋1 4向下移动,此时为了使渣滓能够顺利移动到排渣口230,形成有倾斜突起的导棱27-1 执行将渣滓引导到排渣口的作用。
图19至图22为图15至图18所示的榨汁筒的第一变形实施例。本榨汁筒的第一变形实施例可应用于图7及图8所示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中。
参照图19至图22,在第一模块10上形成有将梳齿状条11的下部连接的第一凸缘16,在第一凸缘16上突出形成有结合突起19。结合突起19可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结合突起19可从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延伸形成。可在圆周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结合突起19。
在第二模块20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凸缘27。在第二凸缘27上可形成有向第二模块20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在延伸部上形成有与结合突起对应形状的结合槽29,以便第一模块10的结合突起19插入该结合槽29中。
在将第一模块10插入并结合到第二模块20时,使得结合突起19插入结合槽29中,从而能够准确地结合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
此外,结合突起19可以取代图16所示安装部17的作用。若将结合突起19用作安装部,结合突起19能够使结合到第二模块20的第一模块10固定并支撑在筒壳体200的底板面。因此,结合有第二模块20的第一模块10能够安装固定在筒壳体200中。
在图19至图22所示的榨汁筒400中也可以形成有图15及图16所示的键槽15和键突起25。
即,在将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彼此结合时,可以使得结合突起插入到结合槽中,初步确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下部的相对位置,并且使键突起25插入键槽15 中,二次确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上部的相对位置,因此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
此外,由于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下部通过结合突起19和结合槽29结合,并且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上部通过键突起25和键槽15结合,因此能够限制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彼此间的相对旋转,并能防止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彼此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结合突起19形成于第一模块10上且结合槽29形成于第二模块20上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结合突起19形成于第二模块20上且结合槽29形成于第一模块10上的结构。此外,以键槽15 形成于第一模块10上且键突起25形成于第二模块20上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键槽15形成于第二模块20上且键突起25形成于第一模块10的结构。
此外,如图20所示,在第二模块20的上部外周面上可形成有突出部26。所述突出部26可安装在形成于图2所示筒壳体200的内周面上的结合槽210中。通过所述突出部2 6在结合槽210的安装,能够保持榨汁筒400的外周面与筒壳体200的内周面隔开的状态,能够改善榨汁筒400和筒壳体200的组装性。优选地,如图所示,在第二模块20的上端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形成有四个所述突出部26,并且在筒壳体200上的相应位置上形成有结合槽210,这样将榨汁筒400结合到筒壳体200时,便于肉眼识别,因此能够易于组装。
参照图20及图23至图25,在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第一凸肋13,第一凸肋13可以与第一切缝12相邻形成。优选地,第一凸肋13可在第一切缝12的沿上下方向形成的边缘上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此时,第一凸肋13的高度可设置成大于第一切缝12的幅度(或宽度)。而且,在第一切缝12中与形成有第一凸肋13的边缘相向的边缘上可形成有倾斜部18。
为了说明倾斜部18,参照图22。图22为图21中表示的“A-A”部分的剖视图。图2 2表示从下方观察榨汁筒的模样。
参照图22具体说明第一凸肋13和倾斜部18的位置如下。在所述第一切缝12中,位于设置并旋转在第一模块10的内部的螺杆30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边缘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凸肋13,在第一切缝12中,位于螺杆30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边缘上形成有倾斜部 18。
例如,当螺杆300在第一模块10的内部逆时针旋转时,第一凸肋13可在第一切缝12的左侧边缘上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倾斜部18可在第一切缝12的右侧边缘上形成。
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可插入第一切缝12中,在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可形成规定的缝隙,从而排出被粉碎的榨汁对象的汁液。此时,榨汁对象的渣滓可能塞入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中。
但通过形成在第一切缝12中的第一凸肋13和倾斜部18,能够防止榨汁对象的渣滓塞入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
对此具体说明如下。当螺杆300在第一模块10的内部旋转的同时在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之间碾碎的榨汁对象的渣滓的量少到无法越过第一凸肋13时,渣滓沿第一凸肋1 3移动到第一模块10的下侧。
当渣滓的量增加到能够越过第一凸肋13时,渣滓越过第一凸肋13并通过螺杆300的旋转力移动到相邻的第一凸肋13。由于第一凸肋13的高度,渣滓越过第一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移动到相邻的第一凸肋13。在渣滓越过第一凸肋13时,渣滓沿着在与第一凸肋13相向的第一切缝12的边缘上形成的倾斜部移动到相邻的第一凸肋13,因此防止渣滓塞入第一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而且,与相邻的第一凸肋13碰撞的渣滓沿相邻的第一凸肋13移动到第一模块1 0的下侧。此外,在榨汁对象越过第一凸肋13的过程中,降低在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形成的缝隙所受的压榨力,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渣滓被塞入缝隙中的现象。
参照图23,如图19至图22所示榨汁筒那样形成在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凸肋13可以与第一切缝12相邻形成。在第一凸肋13与第一切缝12相邻形成的情况下,如图19至图22所示榨汁筒400那样,第一凸肋13起到如减速带的作用,从而与第一凸肋1 3形成在梳齿状条11的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减少渣滓塞在所述缝隙中的现象。关于这方面的具体内容与前述内容相同,因此省略。
图24至图26为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榨汁筒结合到筒壳体后的局部剖视图。图24为从上方观察应用第一变形实施例的榨汁筒的榨汁机的图,图25为图24的“A-A”向剖视图。参照图25及图26,清楚可见排汁通道及及排渣通道。
参照图25,从第二模块20侧清楚可见排汁通道。当材料从料斗100的上部投放时,螺杆300旋转,材料被向下移送的同时被压榨,在此过程中,通过榨汁筒10、20之间的缝隙排出汁液。
参照图26,清楚可见通过第一模块10和螺杆300之间的缝隙向下推动的渣滓的排出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附着有垫片的排渣机构238来调节渣滓排出。
此外,如从该图可见,榨汁筒400为了使排汁通道的空间越朝向下侧越宽,将第一模块10和外径和第二模块20的内径之间的间隔设置成越朝向下侧越大。
参照图25,在筒壳体200的内侧底板面的中央可形成有轴贯通孔260,在轴贯通孔260的内周面上可包括用于防水的垫片261,根据设计需要,也可包括向螺杆300的内侧中央空间突出插入的圆筒。在轴贯通孔260的周边可形成有能够安装螺杆300的下端环3 90的导棱290。导棱290在筒壳体200的底板面上形成为规定的高度,以便插入到螺杆3 00的下端环390的内周面。这样,不仅能够旋转地固定及支撑螺杆,还能避免压力下降的渣滓或汁液进入驱动轴。
此外,为了防止渣滓排出到排汁通道,可在筒壳体200的内侧底板面上形成有环形台阶299,该环形台阶299能够与和第二模块20结合的第一模块10的底板凸缘部侧面相接结合。
除此之外,在本第一变形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共同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图27为图15至图18所示榨汁筒的另一个第二变形实施例。
如图27所示,在所述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之间可以不形成隔开空间,而将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和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紧贴组装。在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和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紧贴时,即使在榨汁过程中对榨汁筒400施加振动,由于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紧贴,因此也能有效且恒定地保持第一切缝13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大小。
图28及图29为图15至图18所示榨汁筒的又一个第三变形实施例。
如图28及图29所示,第二模块10可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补条130(第二补条是又一个第三梳齿状条,但为了与基本的梳齿状条明确区分,将其命名为第二补条)。所述第二补条130可形成在所述第一补条22之间。
当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结合时,所述第二补条130紧贴于梳齿状条11的外周面。因此,即使在榨汁过程中对榨汁筒400施加振动,由于第二补条130和梳齿状条11紧贴,因此也能有效且恒定地保持第一切缝13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的大小。
图30及图31为图17及图18所示的榨汁筒的另一变形例。
如图30及图31所示,在第二模块20的中间部分可形成有排汁孔140。在图30及图31所示第二模块20上未形成第一补条21和第二切缝23。即,第二模块20形成为其外周面未被穿孔的一般的圆筒形状。相反,第二模块20形成为下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的两级圆筒形状,在上部圆筒150a和下部圆筒150b之间形成有台阶面141。在所述台阶面141 上形成有排汁孔140。此外,梳齿状突起22在所述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由此,在所述排汁孔140的上部从所述缝隙排出的汁液可通过所述排汁孔140排出。此时,由于第二模块20的外周面未被穿孔,因此能够防止汁液溅到筒壳体200的内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能够易于清洗榨汁筒,且能提高榨汁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压榨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由螺杆所进行的材料移送,并且通过对材料的微细粉碎及压榨,能够提高榨汁效率,并能顺利投放材料。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塞在榨汁筒的问题,从而防止渣滓妨碍榨汁后汁液流动的问题。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通过由坚固的材质形成榨汁筒,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榨汁筒的变形。由此,能够防止切缝拉开,能够将排出汁液的切缝间的间隔保持恒定。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能够容易进行榨汁机和榨汁筒的组装及分解,并且容易制造榨汁筒。
图32至图35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图1至图4所示的榨汁机中均可应用本实用新型榨汁筒的第二实施例。
图32及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的分解立体图,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的立体图。
如图32及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400可包括第一模块10及第二模块20。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400由圆筒状的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这两个能够装卸地组装的模块组成,当两个模块结合时,形成由螺杆榨汁后的汁液滤出的窄长的缝隙。
第一模块10大致可呈圆筒状且上下侧开放。第一模块10可包括多个梳齿状条11且由多个梳齿状条11形成多个第一切缝12。在此,梳齿状条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命名的,在圆筒状模块上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有形成有切缝12的孔部分和未形成切缝12的板部分,将未形成切缝12的板部分11定义为“梳齿状条”。
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400由圆筒状的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这两个能够装卸地组装的模块组成,当两个模块结合时,形成由螺杆榨汁后的汁液滤出的窄长的缝隙。
此外,第二模块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圆筒状,以便包围并能够装卸地结合到第一模块10。在本榨汁筒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模块20取代用于收容榨汁汁液的筒壳体。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块20被构造为,在内周面上形成有梳齿状突起,并且如壳体那样在外周面上未形成切缝,并且收纳第一模块10。此时,在第二模块20的下部形成有排汁口220及排渣口230。排汁口220及排渣口230可由管状形状或类似形状突出形成,使得能够将汁液和渣滓分别容易排出。在第二模块20的下部中央形成有筒孔260。驱动轴可插入筒孔260中并向螺杆300传递动力。此外,在第二模块20的底板面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螺杆200和第一模块10的结构。
此外,在第二模块20上形成有在与第一模块10结合时被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的梳齿状突起22。梳齿状突起22在前述共同结构的说明中被命名为第二模块的肋条。梳齿状突起22为包括两侧面、突出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的肋条形状的突起,侧面与突出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彼此之间也可以不区分边界而连续形成。
梳齿状突起22具有与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相应的位置和形状,以便在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结合时,梳齿状突起22在与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之间形成窄长的且指定的固定缝隙,在榨汁时,通过该缝隙滤出汁液。
缝隙的间隔考虑到各种材料的榨汁效率和模块的特定设计条件并根据需要确定,但只要是在榨汁过程中能够过滤渣滓的程度的缝隙间隔即可。此外,缝隙只要在螺杆3 00被收纳于榨汁筒400时以与螺杆300的螺纹交叉的方式形成的较长的贯通孔就能进行榨汁,因此无论是条形孔还是鸡蛋形孔,切缝12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
此外,为了将第一模块10能够对第二模块20的上侧自然装卸,不仅第二模块20的上部开放,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还具有越朝向下方越窄的被截断的大致圆锥状,且第一模块10的外径小于第二模块20的内径,以便在第一模块10收纳于第二模块20时,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
此外,如从图32至图34可见,第一切缝12的上部侧宽度可以比第一切缝12的下部侧宽度窄。此外,第一切缝12的宽度也可以越朝向上侧越窄。此外,在所述第一切缝1 2中可形成有台阶部121。以所述台阶部121为基准,第一切缝12的上部侧宽度可以比第一切缝12的下部侧宽度小。第一切缝12可从第一模块10的上侧到下侧连续形成。
优选地,将切缝12和肋条22的宽度相对配合来将滤出汁液的榨汁筒的下部侧缝隙可形成为窄于上部侧缝隙。这样,能够更好地滤出通过越朝向下部越增加的压缩力而变小的颗粒,并且能够将因下部侧渣滓而上涨的汁液通过上部侧缝隙排出,因此改善榨汁效率。为此,可以将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缝隙设置成越朝向下部侧越宽,也可以将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的宽度设置成越朝向下部侧越宽。此外,优选可以在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设置台阶部121,并以该台阶部121为基准,将上部侧切缝的宽度设置成小于下部侧切缝的宽度,也可以在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上设置台阶部24,并以该台阶部24为基准,将下部侧肋条22的宽度设置成小于上部侧肋条22的宽度。
此外,在将第一模块10的外径和第二模块20的内径相对配合时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和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可设置为朝向下侧逐渐变宽。由于朝向下部侧逐渐变宽,通过在切缝12和肋条22之间形成的缝隙排出的汁液能够顺利排出到排汁口220。
另一方面,如从图32可见,由两个模块组成的本实用新型榨汁筒中的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按规定间隔沿铅直方向突出的凸肋。凸肋可分为长的凸肋的短的凸肋,可分为长度相对短及突出高度低的第一凸肋13和长度相对长及突出高度高的第二凸肋14。通过螺杆和第二凸肋14,材料从第一模块10的上部到下部高效移动的过程中压缩力逐渐增加。通过这种压缩力的压榨产生的汁液,通过在第二模块20的肋条22 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时形成的缝隙被过滤及排出,实现高效的榨汁。此时,被压榨的同时向下移送的材料被形成在第二凸肋14下部侧的多个第一凸肋13更加微细地粉碎。此时,通过对材料施加的移送压缩力,材料被强压并榨成汁,汁液通过所述缝隙喷出及排出,从而增加榨汁效率。
更加具体地,在第一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通过螺杆300的旋转,材料在螺杆螺纹310及凸肋13、14的相互作用下能够被压榨或粉碎。若没有这种凸肋13、14,榨汁对象有可能无法向下移动而停留,或者压缩力或粉碎力较低或无法产生。所述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加强第一模块10的功能,并能执行将榨汁对象引导到榨汁筒400下部的功能。此外,所述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在榨汁筒400 内固定螺杆300的收纳位置并且固定榨汁空间的功能。
所述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使材料往下移动的同时与螺杆300一起充分地碾碎及压榨材料的功能。因此,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并不一定需要沿榨汁筒4 00的长度方向形成,也可以实现为与螺杆300的螺纹310交叉且为了对材料的高效的移送和压榨而相对于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斜度的倾斜形状。
此外,如从图33可见,所述多个第一梳齿状条11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第一梳齿状条11和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梳齿状条11。第一凸肋13可形成在宽度相对窄的第一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第二凸肋14可形成在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在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梳齿状突起22,所述梳齿状突起22可插入所述第一梳齿状条11之间的第一切缝12中。通过梳齿状突起22在第一切缝12的插入,在所述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可形成规定的缝隙。通过所述缝隙排出汁液。由此,渣滓可残留在榨汁筒400的第一模块10的内侧,汁液可向第二模块20侧分离排出。
此外,如从图32可见,第一梳齿状条11的宽度(在圆周方向上一个第一切缝和相邻的第一切缝之间的距离)可以越朝向第一模块10的径向内侧越宽。此时,在榨汁筒4 00中,第一模块10的第一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之间形成的缝隙被设置成越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越宽,从而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堵塞所述缝隙或妨碍汁液流动的问题。为此,所述第一梳齿状条11的剖面大致可呈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
在第一模块10的下端可形成有第一凸缘16。第一凸缘16以将多个第一梳齿状条11之间的第一切缝12的宽度固定的方式进行支撑。由于第一模块10的下侧受到第一凸缘1 6的支撑,在榨汁过程中第一切缝12的宽度不会因压榨力而改变。如此通过第一凸缘1 6来固定梳齿状条11,第一切缝12形成为由上表面、下表面及两侧面固定的贯通口。此外,在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之间粉碎的榨汁对象的渣滓会通过第一凸肋13和第二凸肋 14向下移动,而在第一凸缘的上表面上通过形成带有倾斜突起的导棱27-1,执行使得渣滓顺利移动到排渣口230的导棱的作用。
此外,如从图33可见,在第一梳齿状条11的外周面下侧可形成有第一台阶119。此外,如从图32可见,在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的下侧可形成有第二台阶226。所述第一台阶119能够安装并支撑在这种第二模块20的第二台阶226上。此外,如从图32可见,第二台阶226可以向径向内侧稍微突出,因此当第一台阶119安装于第二台阶226 时,第一模块10的底面不会与第二模块20的内侧底板面相接。这样,在第二模块20的下部更宽地确保供汁液流动的空间,从而提高榨汁效率。
图35至图37为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的局部剖视图。图35为从上方观察应用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的榨汁机的图,图36为图35的“A-A”向剖视图,图37为图35的“B-B”向剖视图。参照图36及图37,清楚可见排汁通道及排渣通道。
参照图36,从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之间清楚可见被压榨到缝隙的汁液的排出通道。当材料从料斗100的上部投放时,螺杆300旋转,材料被向下移送的同时被压榨,在此过程中,通过榨汁筒10、20之间的缝隙排出汁液。
参照图37,清楚可见通过第一模块10和螺杆300之间的缝隙向下推动的渣滓的排出通道。虽然未图示在第一模块10的下部一侧上形成的排渣孔18、110,但渣滓可通过形成在第一模块下端凸缘上的排渣孔18、110排出,并且通过附着在第一模块的下端侧面或底板面上的垫片239,可根据喷出压力自动调节渣滓排出。
具体地,如从图32及图34可见,在第一模块10的下部一侧可形成有排渣孔18、110。
此外,如从图33可见,此时在所述排渣孔110上可进一步设置有排渣调节机构111。所述排渣调节机构111也可以枢接于第一模块10。所述排渣调节机构111可由垫片构造,从而在榨汁过程中,渣滓能够推开所述排渣调节机构111出来后通过排渣口230排出。在清洗第一模块10时,由于所述排渣调节机构111枢接于排渣孔110,因此可通过使排渣调节机构111向上旋转,容易去除可能塞在排渣孔110中的渣滓。
参照图36,在第二模块20的内侧底板面的中央形成有筒孔260。在筒孔260的内周面上可包括用于防水的垫片261,根据设计需要,也可包括向螺杆300的内侧中央空间突出插入的圆筒。如前所述,在第一模块10中,形成于梳齿状条11的下端的台阶17(参照图33)可以安装并支撑在形成于第二模块20内周面上的台阶226上。优选地,所述台阶17可以安装并支撑在形成于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下端的台阶226上(参照图3 2)。
此外,在形成于第一模块10下端的第一凸缘16的上表面上可设置有供螺杆300的下端环插入的导槽和导棱,使得螺杆300能够旋转地安装并支撑在第一模块10上。优选地,可以将螺杆300的下端环390形成为第一下端环391和第二下端环392这种双层结构,并且形成供第一下端环391和第二下端环392分别插入并被支撑的第一导槽291和第二导槽292。这样,能够旋转地固定支撑螺杆300的同时,能够避免压力下降的渣滓或汁液进入驱动轴。
此外,可以将靠近中心轴的第二导棱294以环状形成在第一模块10的底板凸缘部的中空内侧面上,从而防止渣滓进入排汁通道。
此外,如从图10及图35可见,在螺杆轴320的外周面上可结合有第一螺杆垫片330。当螺杆轴320插入筒孔260时,所述第一螺杆垫片330密封筒孔260的外周面。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汁液流入筒孔260的内侧。
进一步,在螺杆300的下部外周面上可形成有垫片槽340,在所述垫片槽340中可结合有第二螺杆垫片(未图示)。当垫片槽340安装在形成于第二模块20内部下侧的安装部时,所述第二螺杆垫片密封所述安装部的内侧。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流入排汁口220。
参照图9及图32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一实施例。在第二模块 20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梳齿状突起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上未形成切缝。即,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被构造为连续的表面。
另一方面,当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结合时,所述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插入第一模块10的第一切缝12中。通过梳齿状突起22在第一切缝12的插入,可形成规定的缝隙。所述缝隙的大小可以恒定或者不恒定。通过所述缝隙排出汁液,聚集在第一模块10的内侧下部的渣滓可通过排渣孔110移动到第二模块20,最终通过形成在第二模块20的下部一侧的排渣口230排出。
如从图32可见,第二模块20的上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可以小于下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此外,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也可以越朝向上侧越窄。此外,在梳齿状突起22上可形成有台阶部24。以所述台阶部24为基准,上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可以小于下部侧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更进一步,所述台阶部24的上部侧梳齿状突起22 的宽度可以越朝向上侧越窄。
另一方面,在榨汁筒400的第一模块10的内部,材料在螺杆300的旋转作用下向下移送,并且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朝向下侧逐渐变窄,因此材料徐徐地被压缩,颗粒变得更小,因材料的压缩引起的压缩力向下部逐渐变大。因此,滤出汁液的榨汁筒的下部侧缝隙可形成为小于上部侧缝隙。此外,根据材料,在榨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可能会妨碍通过下部侧缝隙排出的汁液。因此,为了使汁液通过上部侧缝隙溢出,榨汁筒的上部侧缝隙可设置成与下部侧缝隙相比相对更宽。例如,在上部侧的第一梳齿状条11之间的第一切缝12的宽度恒定,并且所述台阶部24的上部侧的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越朝向上侧越窄的情况下,以所述台阶部24为基准,所述缝隙的大小越朝向上侧越大。
在榨汁对象为胡萝卜等较硬材料的情况下,在压榨过程中大部分汁液能够从形成在下侧的狭窄的缝隙排出。但在榨汁对象为番茄等较软材料的情况下,在压榨过程中汁液不仅能够从形成在下侧的缝隙排出,还会因聚集在形成于下侧的缝隙中的榨汁对象上升到上侧的较宽缝隙,汁液能够从上侧的较宽缝隙排出。如此,在将所述缝隙的大小在长度方向上设成不恒定的情况下,对胡萝卜等较硬榨汁对象和番茄等较软榨汁对象均能提高榨汁效率。
所述缝隙的大小在榨汁过程中不会改变,而能保持恒定。此外,在榨汁对象为胡萝卜等较硬材料的情况下,在榨汁过程中可能被塞入所述缝隙中而堆积。此时,如从图32所可见,榨汁对象被所述台阶部24卡住,从而能够防止榨汁对象堆积在所述缝隙中。
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形成的第一凸肋13可以与第一切缝1 2相邻形成。在第一凸肋13与第一切缝12相邻形成的情况下,与第一凸肋13形成在第一梳齿状条11的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减少渣滓塞在所述缝隙中的现象。即,在第一凸肋13与第一切缝12相邻形成的情况下,榨汁对象越过所述第一凸肋13的过程中降低对缝隙施加的压榨力,从而能够减少渣滓塞入缝隙中的现象。
此外,如从图9可见,在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上可形成有键突起25,并且在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键槽15,从而使得键突起25插入键槽15中来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通过键突起25在所述键槽15的插入,能够限制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相对旋转及倾斜。
此外,为了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可形成所述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相对窄的空间和相对宽的空间。在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空间中可设置所述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梳齿状条11。所述键突起25可形成在所述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空间中。
参照图22说明本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模块的变形实施例。在变形实施例中,可在靠近切缝12的螺杆旋转方向上游侧边缘的位置形成第一凸肋13。第一凸肋13越形成在靠近切缝12的螺杆旋转方向上游侧边缘处,越能执行像减速带的作用,从而在压榨及移送材料时,缝隙的压缩力降低,减少渣滓与汁液一同从缝隙排出的现象。
此外,可对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的螺杆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边缘进行倒角而形成斜面18。这样,会使越过第一凸肋13的渣滓顺利移动,减少渣滓一同通过下游侧缝隙排出的现象。
参照图22及图32,在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第一凸肋13,此时第一凸肋13可以与第一切缝12相邻形成。优选地,第一凸肋13可在第一切缝12的沿上下方向形成的边缘上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此时,第一凸肋13的高度可设置成比第一切缝1 2的幅度(或宽度)大。而且,在第一切缝12中与形成有第一凸肋13的边缘相向的边缘上可形成有倾斜部18。
为了说明倾斜部18,参照图22。图22为用于表示从下方观察的榨汁筒的图,其为为了便于理解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插入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中的模样而提供的剖视图。参照图22具体说明第一凸肋13和倾斜部的位置如下。在所述第一切缝12中,位于设置并旋转在第一模块10的内部的螺杆30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的边缘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凸肋13,在第一切缝12中,位于螺杆300的旋转方向的后方的边缘上形成有倾斜部18。
例如,当螺杆300在第一模块10的内部逆时针旋转时,第一凸肋13可在第一切缝12的左侧边缘上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倾斜部18可在第一切缝12的右侧边缘上形成。
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可插入第一切缝12中,在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可形成规定的缝隙,从而排出被粉碎的榨汁对象的汁液。此时,榨汁对象的渣滓可能塞入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中。
但通过形成在第一切缝12中的第一凸肋13和倾斜部18,能够防止榨汁对象的渣滓塞入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
对此具体说明如下。当螺杆300在第一模块10的内部旋转的同时在螺杆300和第一模块10之间碾碎的榨汁对象的渣滓的量少到无法越过第一凸肋13时,渣滓沿第一凸肋1 3移动到第一模块10的下侧。
当渣滓的量增加到能够越过第一凸肋13时,渣滓越过第一凸肋13并通过螺杆300的旋转力移动到相邻的第一凸肋13。由于第一凸肋13的高度,渣滓越过第一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移动到相邻的第一凸肋13。在渣滓越过第一凸肋13时,渣滓沿着在第一切缝12的与第一凸肋13相向的边缘上形成的倾斜部移动到相邻的第一凸肋13,因此防止渣滓塞入第一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缝隙。而且,与相邻的第一凸肋13碰撞的渣滓沿相邻的第一凸肋13移动到第一模块1 0的下侧。此外,在榨汁对象越过第一凸肋13的过程中,降低在第一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形成的缝隙所受压缩力,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渣滓塞入缝隙中的现象。
此外,如图23所示榨汁筒那样形成在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凸肋13可以与第一切缝12相邻形成。在第一凸肋13与第一切缝12相邻形成的情况下,第一凸肋13起到如减速带的作用,从而与第一凸肋13形成在梳齿状条11的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减少渣滓塞在所述缝隙中的现象。关于这方面的具体内容与前述内容相同,因此省略。
除此之外,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共同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由两个模块构成榨汁筒400,因此便于清洗,且能提高榨汁效率,并且由于将筒壳体用作第二模块,显著地减少部件数量。
图38至图45为本实用新型榨汁筒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图1至图4所示的榨汁机中均可应用本实用新型榨汁筒的第三实施例。
图38及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分离螺杆的立体图,图40及图41为图38及图39所示的分离螺杆的变形例,图42及图43为图38及图39所示的分离螺杆的另一变形例。
在本第三实施例中,螺杆由两个模块组成,从而使得螺杆300同时起到榨汁筒的作用,并且在筒壳体200的内壁形成有凸肋。
首先,参照图38至图43,对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例的分离螺杆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并且详细说明可应用所述分离螺杆的榨汁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离螺杆600包括两个圆筒形状的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 0。在中空的第一模块610的外周面上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形成有螺杆螺纹突起613(下面,从方便起见还称为“螺杆螺纹”),多个第一切缝615沿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模块610中未形成第一切缝615的板部件称为第一条614(这是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梳齿状条相应的结构)。在圆筒形状的第二模块620的外周面上以与所述第一切缝615相应的形状突出形成有多个肋条。在本说明书中,将形成在第二模块620外周面的肋条称为第二条621(这是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梳齿状突起相应的结构)。
此时,在第二条621的外周面上也可以形成有螺杆螺纹突起629(下面,从方便起见还称为“螺杆螺纹”)。根据螺杆螺纹的形状及第二条621的位置,在部分第二条621 的外周面上也可以不形成螺杆螺纹突起629。
当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结合时,由于第一模块610的内径大于第二模块620的外径,因此第一模块610包围并结合到第二模块620,此时,第二模块620的第二条6 21插入第一模块610的第一切缝615内,在第一切缝615和第二条621之间形成规定的缝隙。通过所述缝隙,汁液流入分离螺杆600的内侧,并且在分离螺杆600和筒壳体200 之间的下部,能够聚集与汁液分离的渣滓并向外排出。
当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结合时,在分离螺杆600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螺杆螺纹连续形成。虽然会有部分区间稍微断开的情况,但大体上形成为连续的螺杆螺纹。为此,第一条614的直径和第二条621的直径可以相同,螺杆螺纹突起613、629的突出高度也可以彼此相同。
另一方面,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筒壳体200的内周面上可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肋250及第二凸肋260。所述第二凸肋260在筒壳体200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间形成,第一凸肋250可以只形成在筒壳体200长度方向的部分区间。即,第二凸肋26 0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凸肋250的长度。
若没有这种凸肋250、260,榨汁对象有可能无法向下移动而停留,或者压缩力或粉碎力较低或无法产生。此外,所述凸肋250、260能够防止可能因在通过分离螺杆60 0的螺纹移送或粉碎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力引起的筒壳体200的变形。
大体上,凸肋250、260起到使投放于筒壳体200内部的材料能够被夹在该凸肋250、260与螺杆600相接的狭窄的部分并能往下移动的作用。所述凸肋250、260能够起到使材料往下移动的同时,与螺杆600一起充分地碾碎及压榨材料的功能。因此,凸肋250、 260并不一定需要沿筒壳体200的长度方向形成,也可以实现为与螺杆600的螺纹613、6 29交叉且为了对材料的高效的移送和压榨而相对于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斜度的倾斜形状。
此外,由于第二凸肋260在筒壳体200的内周面上沿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因此不仅起到引导及压榨材料的功能,还能起到防止因材料在通过螺杆600的螺纹被移送及压榨的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力而筒壳体200变形的加强功能及调整螺杆600在筒壳体200内的收纳位置且调整榨汁空间的功能。
此外,第二凸肋260的突出高度可设置成从上到下相同,但也可将该突出高度设置成从上到下逐渐降低或者在第二肋条26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台阶。以所述台阶为基准,第二凸肋260的上部的突出高度可以低于第二凸肋260的下部的突出高度。
另一方面,第一条614的宽度大体上可设置成越朝向径向中心越小。此时,在分离螺杆600的第一模块610的第一切缝615和第二模块620的第二条621之间形成的缝隙被设置成越朝向径向中心越宽,因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堵塞所述缝隙或妨碍汁液流动的问题。在一个形式中,为了将第一条614的宽度设置为越朝向径向中心越窄,可以将第一模块10的第一条614的剖面大致形成为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
另一方面,分离螺杆600的第二模块620在多个第二条621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切缝 622。在一个形式中,第二切缝622可为其内周面整体被封堵的形状。在另一形式中,第二切缝622可为其内周面的一部分特别是第二切缝622的下部内周面开放的形状。此外,第二切缝622的内周面和第一条614的内周面之间可形成有游隙。通过所述游隙,汁液能够向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之间的下部移动。在所述第二切缝622的下侧可形成有排汁孔628。聚集在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之间的下部的汁液可通过排汁孔 628流入分离螺杆600的内侧。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第二切缝622的下部内周面设置成开放的形状,使得开放的内周面执行排汁孔628的作用。
在第二模块620的上端面627上可形成有供螺杆轴611插入的贯通孔630。为了固定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并且防止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相对旋转,贯通孔630可为角形孔。在图5至图18中例示出所述贯通孔630为四边形,但贯通孔 630的形状不限于所示出的示例。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四边形形状的轴—螺杆轴611和四边形形状的孔—贯通孔630,能够在四个不同位置上固定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 0。
在第二模块620的下侧可形成有安装槽625,供分离螺杆600能够安装在筒壳体200。在筒壳体200的下表面上可以向上突出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槽625对应的安装突起(未图示)。通过使所述安装槽625包围并结合到所述安装突起,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分离的渣滓流入螺杆600的内侧。
如前所述,在第二切缝622的内周面和第一条614的内周面之间(即,所述第一模块610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620的外周面之间)可形成有游隙。所述游隙可以越朝向分离螺杆600的下侧越宽。通过所述游隙,能够确保可供汁液通过缝隙流入第一模块 610和第二模块620之间流动的空间。
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块620的上端面627上可形成有磁铁收纳部626。为了在第二模块620结合到第一模块610后第二模块620和第一模块610不易分离,在磁铁收纳部626 中配置磁铁,并且在第一模块610的内侧配置相反极性的磁铁或磁性体,从而能够将第二模块620固定结合到第一模块610。
此外,在第一模块610的第一条614的下端可形成有第一台阶616,与此相应地在第二条621的下侧可形成有第二台阶623。通过将第二模块620的第二台阶623和第一模块1 0的第一台阶616结合,耐受传递到螺杆600的压力,并且防止渣滓流入螺杆600的内侧。
此外,如从图44可见,可形成有对第一模块610的与切缝615相邻的边缘倒角而成的倾斜部618。其原理与前述参照图22进行的说明相同。若如此形成倾斜部618,能够让榨汁对象顺利越过,从而防止渣滓进入分离螺杆的缝隙中。
下面,对可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离螺杆600的榨汁机进行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榨汁机可包括料斗100、筒壳体200及分离螺杆600。在筒壳体200的内部可配置有分离螺杆600,料斗100可以能够装卸地结合到筒壳体200。
榨汁对象(例如,蔬菜、谷物或水果等)通过料斗100被引导到筒壳体200中。
筒壳体200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圆筒状,在其内部可配置有分离螺杆600。
在筒壳体200的下部形成有能够排出汁液的排汁口220和能够排出渣滓的排渣口23 0。榨汁对象通过筒壳体200和分离螺杆600被分离为渣滓和汁液,渣滓残留在分离螺杆600的径向外侧,汁液移动到分离螺杆600的径向内侧。然后,渣滓通过排渣口230排出,汁液经过与排出渣滓的路径不同的路径并通过所述排汁口220排出。
在筒壳体200的下部中央形成有筒孔260。驱动轴插入筒孔260中并能向分离螺杆600传递动力。筒孔260的内周面可具有与驱动轴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以便能够插入驱动轴。
在筒壳体200的内周面上可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第一肋条250及第二肋条260。第一肋条250及第二肋条260可沿长度方向形成或者沿相对于长度方向以锐角倾斜的方向形成。随着分离螺杆600的旋转,材料可在螺杆螺纹613、629及第一肋条250和第二肋条260的相互作用下被压榨或粉碎。所述第二肋条260可进一步执行将榨汁对象引导到筒壳体200下部的功能。此外,所述第二肋条260除了执行压榨及粉碎材料的功能之外,还能执行调整分离螺杆600的位置并调整榨汁空间的功能。
分离螺杆600从驱动轴接收旋转力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
如图38至图43所示,分离螺杆600可包括第一模块610及第二模块620。所述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可以能够装卸地结合。
在第一模块610的内部中央配置有螺杆轴611。螺杆轴611可进一步从分离螺杆600的上表面突出并能插入形成在料斗100底面的收纳孔中。
在螺杆轴611的下部穿设有接收驱动轴旋转力的螺杆孔612。
在第一模块61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能够与筒壳体200接触的螺杆螺纹613。
在第一模块61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条614。多个第一条614可在第一模块610的全长中形成,也可以仅形成在第一模块610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区间中。由多个第一条614 形成多个第一切缝615。为了固定与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所述多个第一条614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第一条614和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条614。
第一条614可具有越朝向第一模块610的径向内侧其宽度越窄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堵塞所述缝隙或妨碍汁液流动的问题。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第一条614的剖面大致可呈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
在第一条614的下侧可形成有第一台阶616。通过第二模块620的第二台阶623和第一模块610的第一台阶616的结合,耐受传递到螺杆600的压力,并且防止渣滓流入螺杆 600的内侧。
第二模块620可被构造为插入第一模块610中。第二模块620大体上可为圆柱状,并且上侧/下侧开放。
第二模块620包括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第二条621,并且由多个第二条621形成有多个第二切缝622。当所述第二条621插入到所述第一条614之间的第一切缝615时,在所述第一切缝615和第二条621之间可形成规定的缝隙。通过所述缝隙,汁液可向分离螺杆600的径向内侧流入,并且渣滓可以残留在分离螺杆600和筒壳体200之间,从而进行分离。残留在分离螺杆600和榨汁筒200之间的渣滓通过分离螺杆300和筒壳体200之间的隔开空间向下部移动。
在第二条621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能够与筒壳体200接触的螺杆螺纹突起629。为了使形成在第一模块610上的螺杆螺纹突起613和形成在第二模块620上的螺杆螺纹突起629对齐,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可以恒定。即,假设在第一模块610 和第二模块620完全结合的位置上第一模块610的基准点和第二模块620的基准点在圆周方向上所构成的角度为零度时,只有在第一模块610的基准点和第二模块620的基准点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设定的角度(例如,90度、180度和270度)时,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才能完全结合。此时,形成在第一模块610上的螺杆螺纹突起613和形成在第二模块620上的螺杆螺纹突起629能够对齐(即,形成连续的螺杆螺纹)。为了使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恒定,可沿圆周方向按设定的角度周期性地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二条621之间的间隔相对窄的空间和相对宽的空间。宽度相对宽的第一条614 可插入多个第二条621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空间中。由此,当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 20结合时,形成在第一模块610上的螺杆螺纹突起613和形成在第二模块620上的螺杆螺纹突起629能够彼此对准,从而连续形成螺杆螺纹。
与此不同,在第二条621的外周面上也可以不形成螺杆螺纹突起629。此时,通过将第二条621的宽度设置为较窄,与在第二条6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杆螺纹突起629 的情况相比较时,能够实现相同或类似的榨汁效率。
在第二条621的上侧可形成有环状的凸缘624。凸缘624以固定多个第二条621之间的间隔的方式进行支撑。
在第二模块620的下侧可形成有安装槽625,以使分离螺杆600能够安装到筒壳体200。在安装槽625中可配置有垫片。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流入分离螺杆6 00的内侧。
在所述第一模块610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620的外周面之间可形成有游隙。所述游隙可以越朝向分离螺杆600的下侧越宽。通过形成所述游隙,能够确保可供汁液通过缝隙流入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之间流动的空间。
如图38及图39所示,分离螺杆(榨汁筒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可包括第一模块610及第二模块620。分离螺杆600可由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来构造。
在第一模块610的内部中央配置有螺杆轴611。螺杆轴611从分离螺杆60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
在第一模块610的内部空间形成有接收驱动轴旋转力的螺杆孔612。
在第一模块610的外周面上与筒壳体200接触的部分形成有多个螺杆螺纹突起613。
在第一模块61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条614。由多个第一条614形成多个第一切缝615。
第一条614可具有越朝向第一模块610的径向内侧其宽度越宽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堵塞所述缝隙或妨碍汁液流动的问题。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第一条614的剖面大致可呈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
在第一条614的下侧可形成有第一台阶616。通过第二模块620的第二台阶623和第一模块610的第一台阶616的结合,耐受传递到螺杆600的压力,并且防止渣滓流入螺杆 600的内侧。
第二模块620可被构造为插入第一模块610中。第二模块620可包括形成在其外周面的多个第二条621,由多个第二条621形成多个第二切缝622。
通过所述第二条621插入到所述第一条614之间的第一切缝615,可形成规定的缝隙。通过所述缝隙,汁液流入分离螺杆600的内侧,并且在分离螺杆600和筒壳体200之间,渣滓可从下部分离排出。
在第二条621的外周面上与筒壳体200接触的部分可形成有多个螺杆螺纹突起629。为了使形成在第一模块610的螺杆螺纹突起613和形成在第二模块620的螺杆螺纹突起6 29对齐,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可以固定。为了固定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螺杆轴611可为角形轴。所述螺杆轴611可为四边形的轴。
在第二切缝622的下侧可形成有排汁孔628。通过排汁孔628,汁液能够流入分离螺杆600的内侧。
此外,第二模块620可形成为上部大致堵塞的圆筒状,且在上端面627上形成有供螺杆轴611插入的贯通孔630。为了固定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贯通孔630可为角形孔。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四边形形状的轴—螺杆轴611和四边形形状的孔—贯通孔630,能够在四个不同位置上固定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
在第二模块620的下侧可形成有安装槽625,供分离螺杆600能够安装在筒壳体200。在安装槽625中可配置有垫片。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流入分离螺杆600的内侧。
在所述第一模块610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620的外周面之间可形成有游隙。所述游隙可以越朝向分离螺杆600的下侧越宽。通过形成所述游隙,能够确保可供汁液通过所述缝隙流入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之间流动的空间。
此外,在第二模块620的上端面627上可形成有磁铁收纳部626。为了在第二模块620结合到第一模块610后第二模块620和第一模块610不易分离,在磁铁收纳部626中配置磁铁,并且在第一模块610的内侧配置相反极性的磁铁或磁性体,从而能够将第二模块620固定结合到第一模块610。
如图42及图43所示,在分离螺杆600的又一个第二变形实施例在第一条614的上部侧面可形成有第一条台阶650。此外,在第二条621的下部侧面可形成有第二条台阶65 5。在榨汁过程中分离螺杆600旋转的期间,第一切缝615和第二条621之间的缝隙的大小可能有变化。通过所述第一条台阶650和第二条台阶655,在榨汁过程中也能将所述缝隙的大小保持恒定。
如图40及图41所示,为了固定第一模块61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在第一模块610的上表面的底面可形成有键突起640,在第二模块620的上表面可形成有供所述键突起640插入的键槽645。通过在所述键槽645中插入键突起640,能够限制第一模块61 0和第二模块620的结合位置、旋转及倾斜。
图45为将分离螺杆结合到筒壳体后的局部剖视图。图45的左侧剖面以能够清楚理解的方式表现出在分离螺杆300和筒壳体200之间榨汁后过滤的渣滓的排出通道,右侧剖面清楚示出被压榨的同时过滤到分离螺杆300的内部空间的汁液排出的排汁通道。
此外,在筒壳体200的内侧底板面的中央可形成有筒孔260,在筒孔260的内周面上可包括用于防水的垫片261,根据设计需要,也可包括向螺杆300的内侧中央空间突出插入的防水圆筒280。在筒孔260的周边可形成有能够安装螺杆300的下端环390的导棱2 82。导棱282在筒壳体200的底板面上形成为规定的高度以便插入到螺杆300的下端环3 90的内周面,并且在导棱28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导槽291。这样,能够固定支撑榨汁筒的同时,防止渣滓进入驱动轴。
对于分离螺杆来说,汁液被挤压到螺杆内部空间,并且流入到形成在筒壳体底板面中央部的汁液储存部281。在此聚集的汁液可通过排汁通道排出。汁液储存部281可为由环状的导棱构成外壁且由防水圆筒280构成内壁的储存空间。
除此之外,在本第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共同结构与前述第二实施例中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前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由于去除以往的网筒,因此结构简单,并能节省制造成本。此外,通过去除以往的网筒,便于清洗,且能提高榨汁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在压榨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由榨汁螺杆所进行的材料移送,并且通过材料的微细粉碎及压榨提高榨汁效率,从而能够易于进行材料的补充投放。
此外,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塞在榨汁筒的现象,从而渣滓不会妨碍被提取的汁液的流动。
进一步,通过由坚固的材质形成榨汁筒,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榨汁筒的切缝拉开等的变形。
图46至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在榨汁筒的第四实施例中,将第三实施例的分离螺杆作为螺杆应用于第二实施例的榨汁筒。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使用用语的混淆,与在前述共同结构及实施例的说明中使用的用语相比较,在本实施例中,榨汁筒的“内侧筒”与榨汁筒的“第一模块”;“外侧筒”与榨汁筒的“第二模块”;内侧筒的“提取切缝”与“切缝”;“过滤条”与第一模块的“梳齿状条”或“第一条”或“栅条”;“压榨肋条”与“第一凸肋”;“引导肋条”与“第二凸肋”用作相同的含义,外侧筒的“插入突起”与第二模块的“肋条”或“梳齿状突起”或“第二条”用作相同的含义,“榨汁螺杆”与“分离螺杆”;“上侧螺杆”与分离螺杆的“第一模块”;“下侧螺杆”与分离螺杆的“第二模块”用作相同的含义。
图13及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包括料斗100、筒壳体200、榨汁螺杆300及榨汁筒400。
所述料斗100为在榨汁机中关闭榨汁空间上方的盖子,在所述榨汁空间中进行榨汁。此外,在所述料斗100上形成有从上端到下端沿上下方向穿设的投放孔102,以便能够将榨汁对象投放于所述榨汁空间。
所述筒壳体200可形成为以包围所述榨汁空间的方式下方封闭的中空的圆筒状。即,所述筒壳体200的中空为所述榨汁空间。此外,所述筒壳体200的上方开放,以便接收从所述料斗100的投放孔102投放的榨汁对象。进一步,为了使所述筒壳体200的上端和所述料斗100的下端能够装卸地结合,所述筒壳体200的上端外周部分和所述料斗100 的下端外周部分形成为对应的形状。
所述榨汁筒400包括外侧筒401及内侧筒402。
所述外侧筒401一体形成在所述筒壳体200的包围中空的内表面上。另一方面,在所述下方被封堵的筒壳体200的下端中央部形成有从所述外侧筒401的底板面到所述筒壳体200的下表面穿设的轴孔260。
所述内侧筒402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以便插入所述外侧筒401中。即,所述外侧筒401被构造为包围内侧筒402。在此,所述内侧筒402的上表面开放,以便接收通过所述料斗100的投放孔102投放的榨汁对象,并且下表面开放,以便确保供所述榨汁螺杆300和驱动轴连接的空间。
所述榨汁螺杆300形成为在上部包括螺杆形状的旋转刀305的圆筒形状,并且配置在所述内侧筒402的中空。在此,考虑到通过所述内侧筒402及所述榨汁螺杆300的相互作用来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的效率,所述内侧筒402及所述榨汁螺杆300可设计为越朝向下方直径越小的圆锥台形状。另一方面,所述轴孔260收纳与作为动力源的电机(未图示)连接的驱动轴(未图示)。由此,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榨汁螺杆300相连,所述榨汁螺杆300可从所述驱动轴接收旋转力。换言之,所述榨汁螺杆300被构造为可从驱动轴接收旋转力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在与所述内侧筒402之间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为此,在所述榨汁螺杆300上形成有螺杆轴312,所述驱动轴的上部与所述螺杆轴312结合以便传递动力。此外,所述轴孔260的内周面可具有与所述驱动轴的结构中不进行旋转的支撑部分配合的对应的形状。
在所述榨汁螺杆30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沿着外周螺旋状延伸并与所述内侧筒402的内周面接触的螺杆螺纹310。通过所述螺杆螺纹310,榨汁对象被向下移送,在所述榨汁螺杆300和所述内侧筒402之间的狭窄的缝隙中通过所述榨汁螺杆300及所述内侧筒402对榨汁对象进行压榨而进行榨汁。为了这种压榨及榨汁的效率,所述榨汁螺杆300的沿着外周螺旋状延伸的螺杆螺纹310的上下间距中下部间距可以比上部间距窄。
另一方面,在所述筒壳体200的外周面下部形成有排汁口220及排渣口230。
所述排汁口220形成为与所述筒壳体200的中空连通以便通过所述榨汁筒400及所述榨汁螺杆300提取的汁液能够向所述筒壳体200的外部排出,并且所述排汁口220从所述筒壳体200的外周面突出形成。
所述排渣口230形成为与所述筒壳体200的中空连通以便通过所述榨汁筒400及所述榨汁螺杆300过滤的渣滓能够向所述筒壳体200的外部排出,并且所述排渣口230与所述内侧筒402的中空连通并从所述筒壳体200的外周面突出形成。
在此,所述排渣口230以与所述筒壳体200的中空连通的方式穿设,但为了确保所述排渣口230和所述内侧筒402的中空的连通的同时阻断由所述外侧筒401和所述内侧筒402之间流下的汁液向所述排渣口230流出,在所述内侧筒402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形成的较长的筒突起420,在所述外侧筒401的内周面的与所述排渣口230重叠的位置上可形成有供所述筒突起420安装的筒槽410(参照图50),并且在所述筒突起4 20上可穿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排渣口230和所述内侧筒402的中空的连通孔425。
即,通过所述筒突起420和所述内侧筒402外周面的台阶,阻断由所述筒壳体200和所述内侧筒402之间流下的汁液向所述排渣口230流出。进一步,当所述内侧筒402 插入所述外侧筒401中时,所述筒突起420及所述筒槽410引导所述内侧筒402,并且防止因在所述内侧筒402的内部所述榨汁螺杆300旋转的同时间接传递的旋转力而所述内侧筒402在所述外侧筒401的内部旋转的现象。换言之,所述筒突起420及所述筒槽410 能够限制所述内侧筒402和所述外侧筒401的结合位置、相对旋转及倾斜。
另一方面,所述排渣口230可通过设置在所述筒壳体200上的开闭机构240被开放或关闭。聚集在所述内侧筒402的内部下侧的渣滓可通过所述连通孔425移动到所述外侧筒401,最终通过形成在所述外侧筒401上的排渣口230排出。
所述排汁口220及所述排渣口230可以管状或类似形状突出形成,以便汁液和渣滓能够分别容易排出。
图46及图4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榨汁筒的分解立体图,图50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筒壳体、榨汁筒及榨汁螺杆相结合的状态下示出局部剖开的剖面的立体图。
如图46、图47及图5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400由所述外侧筒401和所述内侧筒402的结合来构造,所述内侧筒402能够装卸于所述外侧筒401。
在所述内侧筒402上形成有筒提取切缝421、筒过滤条422、筒斜面424、压榨肋条426、引导肋条428及凸缘429。
在所述内侧筒402的圆周上从内周面到外周面以辐射状穿设有多个所述筒提取切缝421。此外,所述筒提取切缝421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狭窄且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形状,且从所述内侧筒402的下端向上方具有规定的长度。即,所述筒提取切缝421可以不延伸至所述内侧筒402的上端。进一步,所述多个筒提取切缝421可以如下方式设置:即,以等间距形成的多个筒提取切缝421构成一个束,在所述内侧筒402的圆周上,一个束和另一个束以与属于所述一个束的筒提取切缝421的等间距相比更大的间距隔开排列。
所述筒过滤条422为因所述筒提取切缝421的穿设而形成的、一个筒提取切缝421与相邻的另一个筒提取切缝421之间的部分。即,所述筒过滤条422为未形成所述筒提取切缝421的板部分,在由多个所述筒提取切缝421构成的一个束中所述筒过滤条422 和所述筒提取切缝421交错形成。另一方面,所述筒提取切缝421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并且配置为以偏斜位置(skew position)与所述螺杆螺纹310交叉,其形状不限于四边形或椭圆形等。此外,所述筒提取切缝421的上部宽度可以小于下部宽度,自然地,所述筒过滤条422的上部宽度可以大于下部宽度。在此,所述筒提取切缝421可以朝向上部逐渐变窄,所述筒过滤条422可以朝向下部逐渐变薄。进一步,所述筒提取切缝4 21以台阶为基准,上部可以窄于下部,所述筒过滤条422以台阶为基准,下部可以薄于上部。
所述筒斜面424在所述筒过滤条422中为所述内侧筒402的圆周方向的表面。此外,所述筒斜面424为,因所述筒过滤条422形成为朝向所述内侧筒402的径向外侧逐渐变窄的形状,从而以所述内侧筒402的径向为基准倾斜形成的部分。在后续说明中,从方便起见,将这种筒过滤条422的所述内侧筒402的圆周方向的表面称为筒斜面424。
所述压榨肋条426在所述内侧筒402的内周面上形成在所述筒过滤条422上。即,所述压榨肋条426形成在所述筒过滤条422的所述内侧筒402的径向内侧面。所述压榨肋条426为上下形成的较长的突起,材料在所述榨汁螺杆300的旋转引起的所述螺杆螺纹31 0和所述压榨肋条426的相互作用下能够被压榨或粉碎。若没有所述压榨肋条426,榨汁对象有可能无法向下移动而停留,或者压缩力或粉碎力较低或无法产生。
所述引导肋条428在所述内侧筒402的内周面上形成于由多个所述筒提取切缝421构成的一个束和另一个束相隔的板部分。另一方面,所述筒突起420在由多个所述筒提取切缝421构成的一个束和另一个束相隔的板部分中其中一个板部分上形成于所述内侧筒402的径向外侧面上。所述引导肋条428能够执行加强所述内侧筒402的功能,并能执行使榨汁对象向所述内侧筒402的下部移动的功能。进一步,所述引导肋条428能够执行调整将所述榨汁螺杆300收纳于所述内侧筒402内的收纳位置并调整榨汁空间的功能。
所述压榨肋条426及所述引导肋条428能够执行使榨汁对象往下移动的同时与所述榨汁螺杆300一起充分地碾碎及压榨材料的功能。因此,所述压榨肋条426及所述引导肋条428并不一定需要沿所述榨汁筒400的上下方向形成,也可以实现为与螺杆300的螺纹310交叉到偏斜位置且为了对材料的高效的移送和压榨而以上下方向为基准具有规定的斜度的倾斜形状。
所述凸缘429形成在所述筒过滤条422的下侧。所述凸缘429以固定多个筒过滤条422之间的筒提取切缝421的宽度的方式进行支撑。由于所述内侧筒402的下侧得到凸缘4 29的支撑,能够防止所述筒提取切缝421的宽度在榨汁过程中因压榨力等荷载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所述外侧筒401的内周面的与所述筒提取切缝421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筒插入突起412,所述筒插入突起412插入所述筒过滤条422之间的筒提取切缝421中。即,为了固定所述内侧筒402和所述外侧筒401的结合位置,可形成有所述多个筒插入突起412 之间的间隔相对窄的空间和相对宽的空间。此外,由多个所述筒提取切缝421构成的一个束和另一个束相隔的板部分可位于所述多个筒插入突起412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空间中。在所述筒插入突起412插入所述筒提取切缝421中的状态下,所述筒过滤条422 和所述筒插入突起412之间形成规定的缝隙,通过该缝隙提取汁液。即,所述筒过滤条 422能够过滤渣滓,所述筒提取切缝421能够提取汁液。此外,通过所述筒过滤条422 的筒斜面424的形状,形成由所述筒斜面424、所述筒插入突起412和所述外侧筒401的内周面包围的类似三角形的剖面的筒汁液通道414(参照图50及图23)。另一方面,随着所述筒提取切缝421未延伸至所述内侧筒402的上端,在所述外侧筒401和所述内侧筒 402以所述筒插入突起412插入所述筒提取切缝421的方式相结合的状态下,所述内侧筒 402的下表面可位于向上方与所述外侧筒401的底板面相隔规定距离的位置。
通过所述筒提取切缝421的所述筒过滤条422和所述筒插入突起412之间缝隙流出到所述内侧筒402的径向外侧的汁液通过所述筒汁液通道414向下流动。由此,渣滓可残留在所述榨汁筒400的内侧筒402的内部,汁液可向所述外侧筒401侧分离排出。换言之,由于所述内侧筒402的筒提取切缝421和所述外侧筒401的筒插入突起412之间形成的缝隙被构造为越朝向所述榨汁筒400的径向外侧越宽,因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堵塞所述缝隙或妨碍汁液流动的问题。为此,将所述筒过滤条422水平剖开的剖面可为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形状。
另一方面,由于在所述榨汁筒400的内侧筒402的内部,材料在榨汁螺杆300的旋转作用下向下移送,并且榨汁螺杆300和所述内侧筒40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朝向下侧逐渐变窄,因此材料徐徐地被压缩,颗粒变得更小,因材料的压缩引起的压缩力向下部逐渐变大。因此,滤出汁液的榨汁筒400的下部侧缝隙可形成为小于上部侧缝隙。此外,根据材料,在榨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可能会妨碍通过下部侧缝隙排出的汁液。因此,为了使汁液通过上部侧缝隙溢出,所述榨汁筒400的上部侧缝隙可设置成与下部侧缝隙相比相对更宽。例如,在上部侧的筒过滤条422之间的筒提取切缝421的宽度恒定且所述筒插入突起412的宽度越朝向上侧越窄的情况下,所述筒过滤条422和所述筒插入突起412之间的缝隙及所述筒汁液通道414的大小越朝向上侧越宽。此外,所述筒过滤条4 22和所述筒插入突起412之间的缝隙及所述筒汁液通道414的大小在榨汁过程中不会改变而能够保持恒定。
在榨汁对象为胡萝卜等较硬材料的情况下,在压榨过程中大部分汁液能够从形成在下侧的狭窄的缝隙排出。但在榨汁对象为番茄等较软材料的情况下,在压榨过程中汁液不仅能够从形成在下侧的缝隙排出,还会因聚集在形成于下侧的缝隙中的榨汁对象上升到上侧的较宽缝隙,汁液能够从上侧的较宽缝隙排出。如此,在将所述缝隙的大小在长度方向上设成不恒定的情况下,对胡萝卜等较硬榨汁对象和番茄等较软榨汁对象均能提高榨汁效率。
另一方面,形成在所述筒过滤条422的内周面的所述压榨肋条426可以与沿所述榨汁螺杆300的旋转方向配置的筒提取切缝421相邻形成。在所述压榨肋条426以所述压榨肋条426本身为基准与配置在所述榨汁螺杆300的旋转方向的筒提取切缝421相邻形成的情况下,与所述压榨肋条426形成在所述筒过滤条422的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减少渣滓塞在所述筒提取切缝421中的现象。即,在所述压榨肋条426与所述筒提取切缝42 1相邻形成的情况下,与所述压榨肋条426形成在所述筒过滤条422的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在榨汁对象因所述榨汁螺杆300的旋转而越过所述压榨肋条426的过程中施加于所述筒提取切缝421的压榨力下降,因此能够缓解渣滓塞入所述筒提取切缝421的情况。
图48及图4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螺杆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8、图49及图5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螺杆300由上侧螺杆301和下侧螺杆302的结合来构造,所述上侧螺杆301能够装卸于所述下侧螺杆302。
所述旋转刀305、所述螺杆螺纹310及所述螺杆轴312形成在所述上侧螺杆301上。
所述上侧螺杆301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其上方为形成有所述旋转刀305的部分且被封闭,并且下方开放。此外,所述螺杆轴312大部分配置在所述上侧螺杆301的中空中央部,所述螺杆轴312的上端从所述上侧螺杆301的上端向上突出并插入到在所述料斗100的下表面上形成的收纳孔中。因此,所述螺杆轴312的相位被固定,使得所述榨汁螺杆300稳定地旋转。进一步,在所述上侧螺杆301上还形成有螺杆提取切缝315、螺杆过滤条314及螺杆斜面317。
在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圆周上从内周面到外周面以辐射状穿设有多个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此外,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窄且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形状,并且从所述上侧螺杆301的下端向上方具有规定的长度。即,所述螺杆提取切缝 315并未延伸至所述上侧螺杆301的上端,并且下方开放。进一步,所述多个螺杆提取切缝315可沿圆周等间距排列。
所述螺杆过滤条314为因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穿设而形成的、一个螺杆提取切缝3 15和相邻的另一个螺杆提取切缝315之间的部分。即,所述螺杆过滤条314为未形成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的板部分,所述螺杆过滤条314和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在圆周上交错形成。另一方面,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且与所述螺杆螺纹3 10交叉配置,其形状不限于四边形或椭圆形等。此外,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的上部宽度可以小于下部宽度,自然地,所述螺杆过滤条314的上部宽度可以大于下部宽度。在此,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可以朝向上部逐渐变窄,所述螺杆过滤条314可以朝向下部逐渐变薄。进一步,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以台阶为基准,上部可以比下部窄,所述螺杆过滤条314以台阶为基准,下部可以比上部薄。
所述螺杆斜面317为所述螺杆过滤条314中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圆周方向的表面。此外,所述螺杆斜面317为,因所述螺杆过滤条314形成为越朝向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径向内侧越窄的形状,从而以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径向为基准倾斜形成的部分。在后续说明中,从方便起见,将这种螺杆过滤条314的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圆周方向的表面称为螺杆斜面317。
所述下侧螺杆302形成为上方封闭下方开放的中空的圆筒形状。此外,在所述下侧螺杆302上形成有螺杆插入突起321、排汁孔328及轴贯通孔324。
在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外周上以辐射状形成有多个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此外,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较窄且在上下方向上长。进一步,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形成在与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对应的位置上以便插入所述螺杆提取切缝 315中,并且可沿圆周等间距排列。另一方面,为了固定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的结合位置,可以有所述多个螺杆插入突起321的间隔排列较宽的部分和间隔排列较窄的部分,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也可以形成为与之对应的形状。当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插入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从而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相结合时,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和所述螺杆过滤条314之间形成规定的缝隙,通过该缝隙,汁液向榨汁螺杆300的径向内侧方向流入。即,所述螺杆过滤条314起到过滤渣滓的作用,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起到提取汁液的作用。此外,通过所述螺杆过滤条314的螺杆斜面317的形状,形成由所述螺杆斜面317、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及所述下侧螺杆3 02的外周面包围的类似三角形的剖面的螺杆汁液通道319(参照图50及图23)。通过所述螺杆提取切缝315的所述螺杆过滤条314和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之间的缝隙流入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径向内侧的汁液通过所述螺杆汁液通道319向下方流动。由此,渣滓可残留在所述榨汁筒400的内侧筒402和所述榨汁螺杆300之间,汁液可向所述下侧螺杆 302侧分离排出。换言之,由于所述上侧螺杆301的螺杆提取切缝315和所述下侧螺杆3 02的螺杆插入突起321之间形成的缝隙被构造为越朝向所述榨汁螺杆300的径向内侧越宽,因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堵塞所述缝隙或妨碍汁液流动的问题。为此,将所述螺杆过滤条314水平剖开的剖面可为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形状。
所述排汁孔328在所述螺杆汁液通道319的下侧附近从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外周面到内周面穿设并与所述螺杆汁液通道319连通。
在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的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径向外表面上可形成有螺杆螺纹突起329。对于所述螺杆螺纹突起329来说,根据所述螺杆螺纹310的形状和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的位置,在部分螺杆插入突起321的外周面上可以不形成螺杆螺纹突起329。
当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相结合时,由于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内径大于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外径,因此所述上侧螺杆301包围并结合到所述下侧螺杆302,所述下侧螺杆302的螺杆插入突起321插入所述上侧螺杆301的螺杆提取切缝315中。此外,通过形成所述螺杆螺纹突起329,所述螺杆螺纹310中被螺杆提取切缝315切断的部分彼此接连。为此,形成有螺杆插入突起321的部分的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半径和形成有所述螺杆过滤条314的部分的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半径可以相同,所述螺杆螺纹310和所述螺杆螺纹突起329的突出高度及形状也可以相同。
与此不同,在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上可以不形成螺杆螺纹突起329。在此情况下,可通过将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的宽度设为较窄,从而与在所述螺杆插入突起321上形成有所述螺杆螺纹突起329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达到相同或近似的榨汁效率。进一步,在所述螺杆螺纹310不连续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提高对榨汁对象的切割性能。
将以包围所述螺杆汁液通道319的方式配置在一个螺杆插入突起321和相邻螺杆插入突起321之间的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外周面部分称为螺杆槽322。
所述排汁孔328穿设于所述螺杆槽322的下部。此外,在所述螺杆槽322和所述螺杆过滤条314之间可形成有游隙。进一步,所述游隙可以越朝向所述榨汁螺杆300的下侧越宽。通过所述游隙,汁液能够向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之间的下部流动,聚集在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之间的下部的汁液可通过所述排汁孔3 28流入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径向内侧。另一方面,所述螺杆槽322的下部也可以设置成开放的形状,从而能够执行所述排汁孔328的作用。
所述轴贯通孔324以使所述螺杆轴312贯通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封闭的上表面327的方式形成。为了固定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的结合位置,且防止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的相对旋转,所述轴贯通孔324可为多边形。另一方面,所述轴贯通孔324的形状不受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杆轴312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形状,所述轴贯通孔324也形成为四边形形状,以与所述螺杆轴312的形状对应。在此情况下,在上侧螺杆3 01及下侧螺杆302结合时,若在固定上侧螺杆301的位置的状态下使下侧螺杆302以90 度角度内进行旋转,则螺杆轴312和轴贯通孔324的结合位置自然配合,能够易于进行上侧螺杆301和下侧螺杆302的结合。
在所述下侧螺杆302的下侧可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安装槽320,以便所述榨汁螺杆300能够安装到所述榨汁筒400。在所述内侧筒402的凸缘429的上表面,可以向上突出有与所述安装槽320对应的安装突起427。通过所述安装槽320包围并结合到所述安装突起 427,能够防止榨汁过程中被分离的渣滓向螺杆300的内侧流入。在这种安装槽320和安装突起427之间可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垫片(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所述下侧螺杆302的上表面327可形成有磁铁收纳部326。为了在所述下侧螺杆302结合到所述上侧螺杆301后所述下侧螺杆302和所述上侧螺杆301不易分离,在所述磁铁收纳部326中配置磁铁,并且在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内侧配置相反极性的磁铁或磁性体,从而能够增大所述下侧螺杆302和所述上侧螺杆301的结合力。即,通过磁铁及磁性体的结合,能够易于将上侧螺杆301及下侧螺杆302在结合状态下插入筒壳体200的内部或从筒壳体200分离,并且在清洗榨汁螺杆300时,用户在握持上侧螺杆3 01的状态下对下侧螺杆302施加规定的力则能简单地分离上侧螺杆301及下侧螺杆302。
此外,在所述下侧螺杆302的上表面327可进一步形成有键槽325。为了固定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的结合位置,所述键槽325形成为供形成在所述上侧螺杆301的旋转刀305下表面的键突起(未图示)插入。此外,通过在所述键槽325中插入键突起,能够限制所述上侧螺杆301和所述下侧螺杆302的结合位置、相对旋转及倾斜。
在所述上侧螺杆301的所述螺杆过滤条314的下端可形成有台阶槽316,与此相应地,在所述螺杆槽322中与所述排汁孔328相比更靠下侧可形成有台阶突起323。通过所述下侧螺杆302的台阶突起323和所述上侧螺杆301的台阶槽316的结合,耐受所述榨汁螺杆3 00所受荷载,渣滓不会流入所述榨汁螺杆300的内侧。
图51至图53为将第四实施例的榨汁筒结合到筒壳体后的局部剖视图。图51为从上方观察应用第四实施例榨汁筒的榨汁机的图,图52为图51的“A-A”向剖视图,图53 为图51的“B-B”向剖视图。参照图52及图53,清楚示出排汁通道及排渣通道。
在第四实施例中,榨汁路径由外侧筒401和内侧筒402之间的第一路径和向榨汁螺杆的分离螺杆内侧形成的第二路径构成,从而大幅增加榨汁效率。参照图52,在外侧筒401即筒壳体200的内侧底板面的中央形成有轴孔260。在轴孔260的内周面上可包括用于防水的垫片261,根据设计需要,也可以包括向螺杆300的内侧中央空间突出插入的圆筒280。如前所述,在内侧筒402的下端形成的凸缘429或台阶可安装并支撑在形成于外侧筒401即筒壳体200的底板内周面的台阶上。
此外,在形成于内侧筒402下端的凸缘429的上表面上可形成有导棱282,螺杆能够旋转地固定并支撑在所述导棱282,使得螺杆能够被可旋转地安装并支撑,在该导棱2 82的上表面上可形成有供螺杆的下端环390插入并被引导支撑的导槽291。此外,在导槽291中组装垫片295,或者将螺杆下端形成为与导棱282相应的形状并在其位置上组装垫片。这样,能够旋转地固定并支撑螺杆的同时,避免压力下降的渣滓或汁液进入驱动轴。
经过榨汁的汁液,不仅沿内侧筒402和筒壳体内侧面之间流动到排汁通道,经过榨汁螺杆300后的汁液还被挤压到螺杆内部空间并且聚集到形成在筒壳体底板面中央部的汁液储存部281。在此聚集的汁液可通过排汁通道排出。汁液储存部281可为由环状的导棱282构成外壁且由防水圆筒280构成内壁的储存空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榨汁筒400及榨汁螺杆300执行双重榨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榨汁效率,并且由于榨汁筒400及榨汁螺杆300分别分离,能够容易进行清洗。
此外,如前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由两个螺杆结合而成的榨汁螺杆及由两个筒结合而成的榨汁筒分别执行过滤渣滓而提取汁液的功能,从而能够提高榨汁效率。
此外,由于榨汁螺杆及榨汁筒分别分成两个,因此能够容易清洗,并且容易进行制作、组装及分解。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在压榨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由榨汁螺杆所进行的材料移送,并且通过材料的微细粉碎及压榨提高榨汁效率,从而能够易于进行材料的补充投放。
此外,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塞在榨汁筒的现象,从而渣滓不会妨碍被提取的汁液流动。
进一步,通过由坚固的材质形成榨汁筒,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榨汁筒的切缝拉开等的变形。
此外,由于在榨汁螺杆和筒中能够分别提取汁液,因此具有即使在榨汁螺杆和筒中的任一处未能顺利进行榨汁,也能连续不断地维持榨汁操作的效果。
图54至图60为涉及到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榨汁筒的第一模块中的自动排渣装置的图。本自动排渣装置优选应用于榨汁筒的第二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的榨汁筒中,但并非不能应用于其他实施例。
图54及图5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分解立体图,图56及图5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分解立体图,图5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筒的立体图。
如图54至图5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筒中,第二模块20被构造为包围第一模块10,并且在外周面上未形成切缝,从而执行筒壳体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可包括料斗100、螺杆300及榨汁筒400。在榨汁筒400的内部配置有螺杆300,料斗100能够装卸地结合到榨汁筒400,具体结合到第二模块2 0。
在此,在第二模块20的下部形成有排汁口220及排渣口230。为了能够易于排出汁液,排汁口220可从榨汁筒400的一侧以管状突出形成。
排渣口230可形成为能够从第二模块20的侧面排出渣滓。排汁口220可通过汁液开闭机构(未图示)开放或关闭,排渣口230可通过渣滓开闭机构(未图示)开放或关闭。
如此构造的排汁口220和排渣口230可从第二模块20以管状或类似形状突出形成,以便能够分别容易排出汁液和渣滓。
此外,在第二模块20的下部中央形成有筒孔260。与电机连接的驱动轴插入筒孔260中并与螺杆300连接,由此能够向螺杆300传递动力。筒孔260的内周面可具有与驱动轴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以便驱动轴能够插入。
螺杆300被构造为能够从驱动轴接收旋转力进行旋转运动,螺杆300用于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为此,在螺杆300的下部形成有螺杆轴320,驱动轴的上部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结合到螺杆轴320。
在螺杆300的外周面上以与榨汁筒400能够接触的方式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杆螺纹31 0。通过螺杆螺纹310,榨汁对象被向下移送,并且通过螺杆300和榨汁筒400之间的狭窄的缝隙压榨榨汁对象。为此,在螺杆300的上部彼此相邻的螺杆螺纹310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在螺杆300的下部彼此相邻的螺杆螺纹310之间的间隔。
榨汁筒400呈中空的圆筒或圆锥台形状,通过榨汁筒400和螺杆300的相互作用,能够压榨或粉碎榨汁对象。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筒400可包括第一模块10及第二模块20。榨汁筒400可由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来构造,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可以能够彼此装卸地结合。
在此,第二模块20的内径D2可设置为大于第一模块10的外径D1的直径(D2>D1)。由此,第一模块10能够顺利插入并结合到第二模块20。
第一模块10大体上可呈圆筒状且上下侧开放。第一模块10可包括多个梳齿状条11,由多个梳齿状条11形成有多个切缝12。
在此,梳齿状条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命名的,在圆筒状模块上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有形成有切缝12的孔部分和未形成切缝12的板部分,将未形成切缝12的板部分定义为“梳齿状条”。
此外,只要是在螺杆300收纳于榨汁筒时与螺杆300的螺纹交叉的孔,切缝12的形状无论是四边形孔还是椭圆形孔,均不受限制。
此外,如从图56至图58可见,切缝12的上部侧宽度可以小于切缝12的下部侧宽度。即,切缝12的宽度越从下侧朝向上侧越小。
此外,在切缝12中可形成有台阶部12a。以台阶部12a为基准,切缝12的上部侧宽度可以小于切缝12的下部侧宽度。切缝12可以从第一模块10的上部到下部连续形成。
另一方面,如从图56可见,在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可形成有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
即在榨汁机中,通过螺杆300的旋转,材料在螺杆螺纹310和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的相互作用下能够被压榨或粉碎。在此,若没有这种第二凸肋14,榨汁对象有可能无法向榨汁筒400的下部移动而停留,或者压缩力或粉碎力较低或无法产生。
而且,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加强第一模块10的刚性的功能,并能执行将榨汁对象引导到榨汁筒400下部的功能。此外,所述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在榨汁筒400内部调整螺杆300的收纳位置并且调整榨汁空间的功能。
如此构造的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能够执行使材料往下移动的同时与螺杆300一起充分地碾碎及压榨材料的功能。
另一方面,第一凸肋13及第二凸肋14并不一定需要沿榨汁筒400的长度方向形成,也可以实现为与螺杆300的螺纹310交叉且为了对材料的高效的移送和压榨而相对于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斜度的倾斜形状。
此外,如从图56可见,多个梳齿状条11可包括宽度相对窄的梳齿状条11和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第一凸肋13可形成在宽度相对窄的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第二凸肋14可形成在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
在此,在宽度相对窄的梳齿状条11的内周面上形成的第一凸肋13可以与切缝12相邻形成。在第一凸肋13与切缝12相邻形成的情况下,与第一凸肋13形成在梳齿状条11 的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减少渣滓塞在缝隙中的现象。
即,在第一凸肋13与切缝12相邻形成的情况下,在榨汁对象越过第一凸肋13的过程中对缝隙施加的压力下降,从而能够减少渣滓塞入缝隙的现象。
此外,如从图54可见,在第二模块20的上侧内周面的周围可形成有至少一个键突起25。与这种键突起25对应地,在第一模块10的上侧外周面的周围可形成有供键突起2 5插入的至少一个键槽15。
由此,在将第一模块10结合到第二模块20时,可通过使键突起25插入键槽15中,使插入部11a插入插槽28中来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
即,通过在键槽15中插入键突起25,能够限制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相对旋转及倾斜。
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梳齿状突起22。这种梳齿状突起22能够插入到形成于梳齿状条11之间的切缝12中。在此,在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上未形成切缝。即,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构成连续的表面,从而被构造为包围第一模块10。
此外,在第二模块20中与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相对的内周面上可以不形成梳齿状突起22。
即,为了固定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的结合位置,在第二模块20上形成的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可由相对窄的空间和相对宽的空间形成。
由此,宽度相对宽的梳齿状条11可位于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空间中,键突起25也可以形成在多个梳齿状突起22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空间中。
由此,当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结合时,梳齿状突起22插入切缝12中。即,通过梳齿状突起22在第一切缝12中的插入,在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能够形成规定的缝隙(未图示)。
这种缝隙的大小可以恒定或者不恒定,榨汁后的汁液能够通过缝隙排出。由此,在榨汁筒400中,渣滓可残留在第一模块10的内侧,汁液可向第二模块20侧分离排出。
此外,如从图56可见,梳齿状条11的宽度(在圆周方向上一个切缝12和相邻切缝12之间的距离)可呈越朝向第一模块10的径向内侧越大。即,梳齿状条11的宽度越从上侧到下侧越窄。
另一方面,如从图56可见,形成于第二模块20上的梳齿状突起22可以与切缝12的宽度对应地,上侧宽度小于下侧宽度。即,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可以越从下侧到上侧越窄。
在这种梳齿状突起22上可形成有台阶部24。以梳齿状突起22的台阶部24为基准,梳齿状突起22的上部侧宽度可以小于下部侧宽度。即,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越从梳齿状突起22的台阶部24到上部侧变得越窄。
由此,第一模块10的切缝12和第二模块20的梳齿状突起22之间形成的缝隙被设置成越从径向内侧到外侧(从榨汁筒400的内侧到外侧)越宽,从而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堵塞缝隙或妨碍汁液流动的问题。为此,梳齿状条11的剖面可呈半圆形、椭圆形或梯形形状。
另一方面,在梳齿状条11的下侧可形成有凸缘16。凸缘16支撑梳齿状条11的下端,以便将设置在多个梳齿状条11之间的切缝12宽度固定。由此,第一模块10的下侧得到凸缘16的支撑,因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第一切缝12的宽度因压榨力而改变。
此外,如从图57可见,在梳齿状条11的下侧可形成有第一台阶119。而且,如从图 3可见,在第二模块20中,梳齿状突起22的下侧可形成有直径变小的第二台阶226。
由此,在第二模块20的第二台阶226上能够安装并支撑第一模块10的第一台阶119。此外,如从图3可见,由于第二台阶226向径向内侧稍微突出,因此能够在第二台阶22 6上安装第一台阶119,并且第一模块10的底面能够以不与第二模块20的内侧底板面相接的方式设置。
另一方面,如从图56及图58可见,在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的下部一侧可形成有插入部11a,在插入部11a的下部,在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与第一模块10的内部连通的排渣孔719。
在此,与插入部11a对应地,在第二模块20的内周面的下部一侧可形成有插槽28,以供所述插入部11a在第一模块10和第二模块20结合时插入。
由此,当第一模块10插入第二模块20时,插入部11a插入插槽28中,且能执行引导第一模块10的移动的同时在第二模块20的内部将第一模块10定位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排渣孔719中可进一步结合有排渣调节机构19a。这种排渣调节机构719a为了在第一模块10的外周面上向上旋转并选择性地开闭排渣孔719,排渣调节机构719a的上部可以枢接于插入部11a。在此,排渣调节机构19a可由垫片构成。
即,在榨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可以聚集在第一模块10的内侧下部,并从排渣孔719推开排渣调节机构19a出来后通过排渣口230向第二模块20的外部排出。此时,排渣调节机构49a可由弹性件构成,并且使其一侧面与筒壳体的突起相接抵抗,由此,只有在超过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才自动排出渣滓。
此外,当用户从第二模块20分离第一模块10清洗时,用户可将与插入部11a枢接的排渣调节机构19a向上旋转,从而能够容易去除可能塞在排渣孔719中的渣滓。
另一方面,如从图55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杆轴320的外周面上可结合有第一螺杆垫片330。
当螺杆轴320插入筒孔260时,这种第一螺杆垫片330密封筒孔260的外周面。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汁液流入筒孔260的内侧。
此外,在螺杆300的下部可形成有直径大于第一螺杆垫片330直径的垫片槽340。
在此,如从图58可见,在第一模块10的下侧内表面上可形成有供垫片槽340安装的导槽290。
由此,当螺杆300插入第一模块10的内部时,第二螺杆垫片(参照图45及图52所示的垫片295)可结合到导槽290和垫片槽340之间,以便密封导槽290和垫片槽340之间。
即,当垫片槽340安装到形成在第一模块100的下侧内表面的导槽290中时,第二螺杆垫片密封导槽290的内侧。由此,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流入排汁口220。
在包括如此构造的榨汁筒400的榨汁机中,通过料斗100投放材料后,在榨汁筒400的第一模块10的内部,材料在螺杆300的旋转作用下被向下移送。在此,由于螺杆30 0和第一模块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朝向下侧逐渐变窄,因此材料徐徐地被压缩,颗粒变得更小,因材料的压缩引起的压缩力向下部逐渐变大。
在此,滤出汁液的榨汁筒400的下部侧缝隙可形成为小于上部侧缝隙,并且根据材料,在榨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可能会妨碍通过下部侧缝隙排出的汁液,因此为了使汁液通过上部侧缝隙能够顺利溢出,榨汁筒400的上部侧缝隙可设置成与下部侧缝隙相比相对更宽,从而提高排汁效率。
例如,在上侧切缝12的宽度恒定的状态下,以梳齿状突起22的台阶部24为基准,梳齿状突起22的宽度越朝向上侧越窄的情况下,对于在切缝12和梳齿状突起22之间形成的缝隙大小来说,上侧比下侧大。
在榨汁对象为胡萝卜等较硬材料的情况下,在压榨过程中大部分汁液能够从形成在下侧的狭窄的缝隙排出。但在榨汁对象为番茄等较软材料的情况下,在压榨过程中汁液不仅能够从形成在下侧的缝隙排出,还会因聚集在形成于下侧的缝隙中的榨汁对象上升到上侧的较宽缝隙,汁液能够从上侧的较宽缝隙排出。
如此,在将所述缝隙的大小在长度方向上设成不恒定的情况下,对胡萝卜等较硬榨汁对象和番茄等较软榨汁对象均能提高榨汁效率。
另一方面,所述缝隙的大小在榨汁过程中不会改变,而能保持恒定。此外,在榨汁对象为胡萝卜等较硬材料的情况下,在榨汁过程中榨汁对象或榨汁对象的渣滓可能被塞入所述缝隙中而堆积。此时,如从图58可见,榨汁对象被切缝12的台阶部12a和梳齿状突起22的台阶部24卡住,从而能够防止榨汁对象或榨汁对象的渣滓堆积在缝隙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由第一模块10及第二模块20这两个模块构成榨汁筒400,从而便于清洗,且能提高榨汁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压榨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由螺杆300所进行的材料移送,并且通过材料的微细粉碎及压榨提高榨汁效率,从而能够易于进行材料的补充投放。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渣滓塞在榨汁筒400的问题,从而防止渣滓妨碍榨汁后汁液的流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由坚固的材质形成榨汁筒400,能够防止在榨汁过程中榨汁筒400的变形。由此,能够防止切缝12拉开,能够将排出汁液的切缝1 2之间的间隔保持恒定。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易于进行在榨汁机中设置的榨汁筒400的组装、分解及制作。
另一方面,通过图59和图30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块40。
图59及图60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筒中应用的第一模块的立体图。
参照图5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块40与前述一实施例的外形、梳齿状条41、切缝42、切缝42的台阶部42a、键槽45及凸缘46的结构、形状及特征相同,因此下面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模块40的外周面的下部一侧可形成有插入部48,在插入部48的下端可形成有与第一模块40的内部连通的排渣孔49。
在此,在第一模块40的下端可形成有与插入部48连接的环状的凸缘46,并且与排渣孔49对应地,在插入部48的下端可形成有供排渣调节机构49a结合的结合槽49b。
在此,结合槽49b可从凸缘46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以便与排渣调节机构49a结合并顺利关闭排渣孔49。
由此,排渣调节机构49a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一端可以枢接到结合槽49b,以便向第一模块40的下部旋转并选择性地关闭排渣孔49。
即,当在榨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聚集到第一模块40的内侧下部规定量以上时,渣滓从排渣孔49推开排渣调节机构49a。此时,排渣调节机构49a可由弹性件构造,并且其一侧面与筒壳体的突起相接抵抗,由此,只有在超过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才能自动排出渣滓。
那么,如从图60可见,排渣调节机构49a通过由排渣孔49排出的渣滓能够向下旋转而开放排渣孔49,并且通过第二模块20的排渣口230向第二模块20的外部排出渣滓。
此外,当用户从第二模块20分离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块40进行清洗时,用户可将枢接在结合槽49b的排渣调节机构49a向下旋转,从而容易去除可能塞在排渣孔49中的渣滓。
图61至图79为涉及到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榨汁筒的第二模块或筒壳体中应用的排渣装置的图。在榨汁筒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榨汁筒中均可应用本排渣装置。
首先,在图61至图66中示出应用于第二模块或筒壳体的排渣口230的本实用新型的排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图67至图69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排渣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图70至图71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排渣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在图72至图73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排渣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在图74至图79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排渣装置的第五实施例。
图61至图7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渣调节机构被阶段性调节的状态的图。排渣调节机构600A用于调节挡住排渣口230的压力来提高榨汁率的同时容易排出渣滓。在榨汁过程中形成的一部分汁液通过所述缝隙直接向榨汁筒400的外部排出,但所述汁液的另一部分与渣滓一起聚集在榨汁筒400的内侧下部。若在排渣口230中没有设置排渣调节机构600A,与所述渣滓一起的汁液将会通过排渣口230排出,这是降低榨汁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通过在排渣口230中设置排渣调节机构600A,最大限度地压榨与渣滓一起的汁液,并从所述缝隙排出汁液来提高榨汁率。
另一方面,若排渣调节机构600A牢牢地封堵排渣口230,则渣滓聚集在榨汁筒400的内侧下部的量增加。如果大量的渣滓聚集在榨汁筒400的内侧下部,榨汁筒400的下部压力增加,妨碍螺杆300的旋转,或让螺杆300和榨汁筒400承受过大的荷载。这可能会引起螺杆300或榨汁筒400等的部件的破损。
此外,根据材料,若渣滓没有聚集,渣滓将会粘附在榨汁筒400的内部壁面等上,从而不能顺利排出到榨汁筒400的外部。因此,通过对渣滓施加适当的压力以便渣滓充分聚集(即,避免渣滓直接通过排渣口230排出),使得渣滓能够顺利排出。
结果,通过使排渣调节机构600A能够根据材料来调节封堵排渣口230的压力,提高榨汁率的同时防止部件的破损,从而顺利排出渣滓。
如图61至图6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排渣调节机构600A可枢接于第二模块20的下部一侧上形成的排渣口230。排渣调节机构600A可包括把手部661、垫片部66 2及第一突起663。
把手部661形成为可让用户手持及提升的形状,在把手部661的一端结合有垫片部6 62。在把手部661的两侧面上形成有第一突起663。所述垫片部662可由具有弹性且具有适当强度的材质制作。所述垫片部662的剖面积大于所述排渣口230的剖面积,从而当垫片部662完全封堵排渣口230时,垫片部662的一部分能够与排渣口230的底面重叠。所述垫片部662的宽度稍微大于排渣口230的宽度,从而所述垫片部662的两侧面能够与所述排渣口230的内表面的两侧面紧贴。
在排渣口23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台阶槽231及第二台阶槽232。第一台阶槽231和第二台阶槽232均位于把手部661上,尤其位于第一突起663的旋转轨迹上,从而当把手部661旋转时,第一突起663能够被第一台阶槽231或第二台阶槽232卡住。此外,在把手部661的旋转轨迹上,第一台阶槽231比第二台阶槽232位于更靠榨汁筒400的内侧处。由此,在把手部661卡在第一台阶槽231的情况下封堵排渣口230的压力大于把手部 661卡在第二台阶槽232的情况下封堵排渣口230的压力。
在纤维质丰富的坚硬的榨汁对象的情况下,如果渣滓未聚集,渣滓可能无法顺利从榨汁筒400排出。此时,用户旋转把手部661,使得第一突起663被第一台阶槽231卡住。此时,如图61至图66所示,当第一突起663被第一台阶槽231卡住时,垫片部662 与排渣口230的底面重叠。因此,有适当的压力施加到渣滓,以使渣滓能够聚集。用这种方式聚集的渣滓对垫片部662施力,由此垫片部662旋转,打开排渣口230。因此,能够顺利排出纤维质丰富的坚硬榨汁对象的渣滓。
在纤维质较少的柔软的榨汁对象的情况下,汁液可能与渣滓一起临时聚集在榨汁筒400的内侧下部。此时,用户旋转把手部661,使得第一突起663被第二台阶槽232卡住。此时,如图61至图66所示,垫片部662轻靠排渣口230的底面,或者微开排渣口23 0的下部。由此,渣滓和汁液不能通过排渣口230排出。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螺杆300 继续旋转,渣滓被更加压榨及彼此凝结,渣滓中残留的汁液通过缝隙排出到榨汁筒40 0的外部。用这种方式聚集的渣滓对垫片部662施力,由此,垫片部662旋转并打开排渣口230。因此,也能顺利排出纤维质少的较软的榨汁对象的渣滓。
如此,根据榨汁对象的种类,通过旋转把手部661来调节封堵排渣口230的压力,从而使得所有榨汁对象的渣滓的排出得以顺利进行。
图67至图69为图61至图66所示的排渣调节机构的变形例。
如图67至图69所示,排渣调节机构600A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把手部661的两侧面的第二突起664。此外,在排渣口230的内周面上进一步形成有能够卡住所述第二突起66 4的第三台阶槽233。如前所述,第一台阶槽231和第二台阶槽232位于第一突起663的旋转轨迹上,从而在旋转把手部661时,能够在第一台阶槽231或第二台阶槽232中卡住第一突起663。第二突起664和第三台阶槽233位于与第一突起663不同的旋转轨迹上。在第一突起663被卡在第二台阶槽232的状态下,第二突起664和第三台阶槽233不结合。若第一突起663进一步旋转而被卡在第一台阶槽231,则第二突起664被卡在第三台阶槽 233。
当排渣调节机构600A上只形成有第一突起663时,随着榨汁机的使用,第一突起663和第一台阶槽231的磨损加快。通过形成第三突起64和第三台阶槽233,排渣调节机构600A能够稳定地操作,并能提高其耐久性。
图70及图71为图61至图66所示的排渣调节机构的另一变形例。
如图70及图71所示,排渣调节机构600A可结合到形成在第二模块20的下部一侧的排渣口230的上侧。
排渣调节机构600A可包括把手部661、垫片部662及导轨234。
把手部661可形成为让用户能够手持及提升的形状,在把手部661的下端一体结合有垫片部662。
在排渣口230的上侧结合有导轨234。
当把手部661沿导轨234上下滑动时,垫片部662也能上下运动并开闭排渣口230。
图72及图73为图70至图71所示排渣调节机构的另一变形例。
如图72及图73所示,排渣调节机构600A可结合到形成在第二模块20的下部一侧的排渣口230的上侧。
排渣调节机构600A可包括把手部661、垫片部662及导轨234。
把手部661可形成为让用户能够手持及提升的形状。
在排渣口230的上侧枢接有垫片部662,在垫片部662的上侧的第二模块20上结合有导轨234。
当把手部661沿导轨234上下滑动时,垫片部662也能上下运动并开闭排渣口23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调节渣滓排出,且具有耐久性,能够保障稳定的操作。
参照图74及图75,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排渣调节装置可应用于榨汁机壳体2 00。
榨汁机壳体200可包括几乎完全开放的上部、底板面211及圆周面212。
底板面211的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有向上隆起的隆起部213,在隆起部213中形成有贯通的组装孔214,因此未图示的榨汁螺杆能够贯通组装孔214插入组装。
在底板面211上,用于收纳榨汁后的渣滓的收纳槽215可在隆起部213的周边沿圆周方向连续形成。
在圆周面212的下部,与收纳槽215连通的榨汁排渣孔216可贯通圆周面212来形成。
由此,当在榨汁机壳体200的内部,螺杆进行旋转并粉碎榨汁对象,从而进行榨汁时,榨汁后的渣滓能够下落到收纳槽215被收纳后,通过榨汁排渣孔216排出到榨汁机壳体200的外部。
在圆周面212的一部分上可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形状的边框1700。
边框1700可包括第一边框1710和第二边框1720,第一边框1710从圆周面212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位于上部,并且大致呈“U”字形状,第二边框1720位于比第一边框1710 更靠下部的位置,且与第一边框1710连接,并且比第一边框1710向径向外侧更突出。
第二边框1720可以与榨汁排渣孔216连通,并能起到将通过榨汁排渣孔216排出的榨汁后的渣滓向榨汁机壳体200的外部引导的作用。
由此,通过榨汁排渣孔216排出的榨汁后的渣滓能够在第二边框1720的引导下排出到榨汁机壳体200的外部。
在边框1700的内部收纳有能够选择性地全关、半开及全开榨汁排渣孔12的门杆1200,该门杆1200可以以能够上下移动及枢转的方式设置在边框1700。
门杆1200可包括:杆主体1201,被插入边框1700的内部且能上下移动,并且也能向边框1700的外部枢转;及开闭门1202,结合在杆主体1201的下端,用于直接开闭榨汁排渣孔216。
杆主体1201的上部可形成有长孔1203,在边框1700的内壁可形成有被插入长孔1203中且能沿长孔1203移动的中心销1730。
此外,在杆主体1201上可一体突出形成有形成卡槽1204的卡接用台阶1205,并且在边框1700的内壁上可形成有能够插入并卡接到卡槽1204或者从卡槽1204脱离的卡接销1740。
卡接销1740可形成在比中心销1730更靠下方处。
图74及图75表示门杆1200从边框1700的内部向下移动从而开闭门1202完全封堵榨汁排渣孔216的全关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中心销1730以移动到长孔1203的上端部的方式被收纳,卡接销1740插入卡槽1204的内部并被收纳于卡槽1204的上端部,因此门杆1200被中心销1730和卡接销1740卡住而保持全关状态。
图76及图77表示门杆1200从边框1700的内部向下移动从而开闭门1202开放榨汁排渣孔216的一部分的半开状态。
即,当用户将门杆1200向上推动时,门杆1200在被中心销1730卡住的状态下通过长孔1203向上移动,卡槽1204脱离卡接销1740,开闭门1202大致开放榨汁排渣孔216,保持半开状态。因此,榨汁后的渣滓通过榨汁排渣孔216及第二边框1720向榨汁机壳体 200的外部排出。
当为了继续进行榨汁并迅速排出榨汁后的渣滓或者要进行清洁,用户逆时针旋转门杆1200时,如图78及图79所示,门杆1200以中心销1730为中心转动,开闭门1202完全开放榨汁排渣孔216,成为全开状态。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排渣结构,可根据需要通过门杆1200将榨汁排渣孔216选择性地切换成全关、半开或全开状态,从而能够提高榨汁效率,并能顺利排出榨汁后的渣滓,能够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方便性。另外,由于在榨汁过程中榨汁后渣滓不会堵塞,因此能够防止榨汁后的渣滓妨碍榨汁后的汁液流动的问题。
图80至图87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汁调节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图。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不仅可应用于图5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榨汁机,还能应用于其他各种形状的榨汁机。
如图8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可包括排汁端口2200及排汁帽2400。
如图81所示,排汁端口2200可在筒壳体的一侧上形成为与筒壳体的排汁口连通。排汁端口2200可提供与排汁口连接的排出通道2210。在筒壳体1420的内部由材料提取的汁液可通过形成在筒壳体1420的排汁口1426传送到排汁端口2200,并沿排汁端口22 00的排出通道2210向外排出。
排汁帽2400可开闭排汁端口2200。作为一例,当排汁帽2400关闭排汁端口2200时,排汁帽2400关闭排出通道2210的端部,能够防止汁液通过排汁端口2200的排出通道22 10排出。作为另一例,如图83所示,当排汁帽2400开放排汁端口2200时,排汁帽2400 开放排出通道2210的端部,从而通过排汁端口2200的排出通道2210能够向外部排出汁液。
图8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帽2400关闭排汁端口2200的状态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8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帽2400关闭排汁端口2200的状态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的剖视图,图8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帽2400 开放排汁端口2200的状态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8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帽2400开放排汁端口2200的状态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80至图83,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可具有形成在筒壳体1420的一侧上的排汁端口2200及排汁帽2400。另一方面,在筒壳体1420的另一侧上可形成有排渣端口 (未图示)。
排汁端口2200可由形成排出通道2210的管状来提供。管状的排汁端口2200可由如下结构提供:排出通道2210的一端与形成在筒壳体1420的排出口连接,排出通道2210 的另一端开放并向外部排出汁液。在此,筒壳体1420的排出口可以与从材料提取的汁液与渣滓分离后被收纳的空间连接。例如,从图25、图35的左侧上端图片、图45和图5 2所示,收纳汁液的空间在上述榨汁机的多种实施例中可为在筒壳体和榨汁筒或者筒网之间的空间,也可以是在螺杆下端中形成在筒壳体底板面上的空间。
排出通道2210可由向下倾斜的形状提供。当汁液从排出口传送到排汁端口2200时,汁液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沿倾斜的排出通道2210自然排出。从若干种类的水果中提取的果汁或从蔬菜提取的绿汁的黏度有可能较高,因此排出通道2210优选具有能够使黏度高的汁液也能顺利流动的倾斜角。
排汁帽2400可以能够滑移地结合于排汁端口2200。为了这种滑移,例如在排汁端口2200上可形成有滑槽或滑缝2240,并且在排汁帽2400上可形成有插入滑槽或滑缝22 40中的滑动突起2450。又例如,也可以在排汁帽2400上形成有滑槽或滑缝2240,在排汁端口2200上形成有插入滑槽或滑缝2240中的滑动突起2450。
在此,滑槽或滑缝可形成为其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一致,随着滑动突起沿滑槽或滑缝的长度方向移动,排汁帽2400能够在排汁端口2200上滑移。
如图80及图81所示,在能够滑移地结合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中,排汁帽2400可通过在排汁端口2200上朝向榨汁机1000的内侧方向滑移,从而关闭排汁端口2200。又如图82及图83所示,在排汁调节装置2000中,排汁帽2400可通过在排汁端口2200上朝向榨汁机1000的外侧方向滑移,从而开放排汁端口2200。
图8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下面,参照图80至图84,进一步详细说明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
在一例中,排汁端口2200可被提供为包括下表面2220和侧面2230的管状结构。例如,下表面2220可被提供为向下凸出的曲面形状,侧面2230可从下表面2220的两侧向上延伸。由此,排汁端口2200可被提供为剖面呈“U”字形的管。
管状的排汁端口2200的一端可以与筒壳体1420的排出口连接,并且向筒壳体1420的外侧方向延伸。
下表面2220可以越远离筒壳体1420越以带着下倾角的方式延伸。如此向下倾斜的下表面2220能够将流入排汁端口2200的汁液自然引导到另一端。
在下表面2220的另一端上可形成有插接用台阶2250。插接用台阶2250可从下表面2 220的另一端向下折弯规定的长度后,再向筒壳体1420的外侧方向延伸规定的长度。此时,插接用台阶2250朝向筒壳体1420的外侧方向延伸的方向可以与滑移方向一致。例如,在排汁帽2400被设计成相对于排汁端口2200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情况下,插接用台阶2250可从下表面2220的端部向下形成台阶后再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侧面2230上可形成有长度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的滑槽或滑缝2240,使得排汁端口2200和排汁帽2400彼此能够滑移地结合。例如,在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情况下,滑槽或滑缝2240的长度方向可为水平方向。
另外,排汁端口2200可被提供为其上部的至少一部分开放的管状。例如,如图84所示,排汁端口2200的上部可以整体开放。当然,与此不同,排汁端口2200可被提供为其上部中只有一部分开放且剩余部分封堵的形状。例如,排汁端口2200可被提供为,在与排出口连接的端部中的上部被封堵且在相反侧端部中的上部开放的形状。
在一例中,排汁帽2400可包括封堵板2420及连接板2410。
连接板2410可配置为与排汁端口2200的两侧面2230相对。在连接板2410的内表面上可形成有滑动突起2450等,该滑动突起2450插入侧面2230的滑槽或滑缝2240中。滑动突起2450插入滑槽或滑缝2240中,并且能够沿滑槽或滑缝2240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滑动突起在滑槽或滑缝2240的长度方向的运动,排汁帽2400的滑移得以实现。
在此,滑槽或滑缝的长度方向优选为水平方向,以使排汁帽2400的移动方向成为水平方向。
连接板2410在其上端可具有向内侧折弯的折弯部位。折弯部位可被安装并支撑在排汁端口2200的侧面2230的上部。由此,排汁帽2400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在排汁端口2 200上。
在连接板2410的端部可连接有封堵板2420。封堵板2420可被提供为从连接板2410向下延伸的板状。封堵板2420可被提供为与由排汁端口2200的下表面2220和两侧面22 30或由排汁端口2200的插接用台阶2250和两侧面2230形成的剖面形状对应的板状。由此,当排汁帽2400在排汁端口2200上沿着朝向筒壳体1420的方向滑移时,能够由封堵板2420关闭排汁端口2200。
另外,当排汁帽2400从排汁端口2200上沿远离筒壳体1420的方向滑移时,封堵板2420能够开放排汁端口2200,此时封堵板2420可配置在离排汁端口2200的端部规定距离的位置。在开放排汁端口2200的状态下,配置在离排汁端口2200的端部规定距离的位置上的封堵板2420能够将由排汁端口2200排出的汁液的排出路径引导到下方。
在连接板2410的背面可附着有垫片2430。垫片2430可被提供为与插接用台阶2250的下表面对应的形状。当封堵板2420关闭排汁端口2200时,这种垫片2430能够与插接用台阶2250紧贴。当插接用台阶2250和垫片2430彼此紧贴时,能够防止从排汁端口22 00渗出汁液。插接用台阶2250与排汁端口2200的下表面不同地向滑动方向延伸,因此垫片2430可通过排汁帽2400的滑移容易插入插接用台阶2250中。
排汁帽2400可形成有汁液防倒流机构。在封堵板2420关闭排汁端口2200的情况下,当收纳在排汁端口2200内部的汁液达到规定水位以上时,汁液防倒流机构能够将汁液向外排出。
例如,汁液防倒流机构可被提供为形成在封堵板2420的上部的凹陷的凹陷部2440。再次参照图84,当封堵板2420与排汁端口2200紧贴时,排汁端口2200的下部被封堵板2 420关闭,但排汁端口2200的上部能够通过封堵板2420的凹陷部2440开放。在封堵板2420上,凹陷部2440可被提供为从连接板2410的上部凹陷的形状。而且,凹陷部2440 凹陷的深度优选可以低于筒壳体1420的防水台阶1424。而且,凹陷部2440凹陷的深度更加优选可以低于筒壳体1420的底板面。
又例如,封堵板2420可被提供为关闭排汁帽2400的出口整体的形状。此时,作为汁液防倒流机构,可在封堵板2420上形成有排出孔。排出孔主要为切缝,但可以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此时,排出孔的下端优选可以低于筒壳体1420的防水台阶1424。而且,排出孔的下端更优选可以低于筒壳体1420的底板面。
在排汁帽2400关闭排汁端口2200的情况下,当收纳在排汁端口2200中的汁液的水位达到凹陷的最低深度或排出孔的下端时,在封堵板2420上形成的汁液防倒流机构也能使汁液越过封堵板2420或者通过封堵板2420向外排出,从而能够防止收纳在排汁端口2200中的汁液成为规定水位以上。
下面,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中通过排汁帽2400开闭排汁端口2200的操作。
图85为涉及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帽2400开闭排汁端口2200的操作的图。
参照图85,由排汁端口2200的下表面2220形成的排出通道2210可以以预设的角度向下倾斜。这是为了使流入排汁端口2200的汁液在重力作用下即使无外力也向外部排出。在此,排汁端口2200和排汁帽2400可以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滑移的方式结合。排汁帽2400在排汁端口2200上以沿倾斜方向能够滑移的方式结合是为了在排汁帽2400和排汁端口2200彼此倾斜且能滑移地结合的情况下防止排汁帽2400因自重发生意外移动。
换言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中,排汁端口2200的排出通道2210被提供为向下倾斜的斜面,相反,排汁帽2400和排汁端口2200可以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方式结合。
另一方面,如此在滑移方向和排出通道2210的延伸方向彼此不同的情况下,排汁帽2400在排汁端口2200上移动时,封堵板2420或形成在封堵板2420上的垫片2430有可能不能关闭排汁端口2200。在本例中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在排汁端口2200的外侧端部设置有沿与滑动方向一致的方向延伸的插接用台阶2250。由此,即使排汁帽2400沿水平方向滑移,封堵板2420或设置在封堵板2420上的垫片2430能够插入沿与滑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插接用台阶2250中,因此排汁帽2400能够顺利紧贴于排汁端口2200。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中通过排汁帽2400引导排汁路径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86表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排汁帽2400引导排汁路径的操作。
参照图86,在排汁端口2200开放的情况下,排汁帽2400的封堵板2420可配置在离排汁端口2200的外侧端部预设距离的位置上。
若在开放排汁端口2200的时刻,在排汁端口2200内收纳有大量的汁液,或者在排汁端口2200开放后,有较强的压力施加到流入排汁端口2200的汁液,则汁液可能沿排出通道2210的倾斜面快速排出。在此,配置在离排汁端口2200的外侧端部预设距离的位置上的封堵板2420能够将快速排出的汁液的排出路径引导到下部。由此,能够防止当汁液突然排出时汁液向四方飞溅的问题。尤其是,以往的具有铰链结构的排汁帽24 00以排汁帽2400被掀开的方式开放排汁端口2200,因此不能引导快速排出的汁液的排出路径。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即使采用较小的杯子等也能容易承接从榨汁机1000排出的汁液。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的一例中通过防倒流机构所进行的汁液防倒流操作进行说明。
图8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帽2400所进行的防倒流操作。
参照图87,在关闭排汁端口2200的状态下,当流入排汁端口2200内部的汁液的水位达到规定水平以上时,排汁帽2400也能向外部排出汁液。具体地,可在排汁帽的封堵板2420的上部形成有凹陷部2440,从而以封堵板2420的上部开放的形状提供排汁帽2 400。或者,排汁帽2400可被提供为在封堵板2420上穿设有排出孔的形状。即使具有凹陷部2440或排出孔的排汁帽2400关闭排汁端口2200,当收纳在排汁端口2200内的汁液的水位高于凹陷部2440或排出孔的最低点,汁液也能越过凹陷部2440或者通过排出孔向外排出。
由此,收纳在榨汁机1000内部的汁液的最高水位能够局限于防倒流结构的最低点。因此,当为了保护榨汁机1000内的聚集汁液的筒壳体1420的下表面2220或驱动部1600的电机1640等,将防倒流结构的最低点设定为低于形成在筒壳体1420的防水台阶1424 的上端2220时,能够完全防止汁液从筒壳体1420下表面2220越过防水台阶1424流入电机1640。例如,即使在用户错误关闭排汁端口2200的状态下榨汁机1000执行榨汁操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汁调节装置2000也能防止汁液在榨汁机1000的内部倒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收纳在排汁口的汁液达到规定水位时,即使排汁端口处于被排汁帽封堵的状态,由于在排汁帽的封堵板上形成的放流部向外排出汁液,因此即使因用户错误关闭排汁端口的状态下执行榨汁,汁液也不会向榨汁机的内部倒流,由此能够防止因汁液倒流引起的榨汁机的故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当排汁帽开放排汁端口时,排汁帽的封堵板在与排汁端口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下将排汁路径引导至下方,因此在排出时,汁液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排出,从而不会向四周飞溅。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随着在为了容易排出汁液而具有向下倾斜的排出通道的排汁端口上,排汁帽被设计成沿水平方向滑动,用户能够容易通过排汁帽进行排汁端口的开闭,不仅如此,能够防止因排汁帽的自重或收纳在排出通道中的汁液的压力而排汁帽移动从而意外打开排汁口的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排汁端口的端部上沿排汁帽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有形成在排汁帽上的垫片被插入的台阶,从而排汁帽能够稳定地关闭排汁端口。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取代由网孔形成的过滤结构,通过使用分离孔和分离突起,能够防止渣滓塞在过滤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作为过滤结构,使用切缝形状的分离孔和槽状的分离突起,从而能够容易清洗塞在榨汁机中的渣滓。
图88至图96为涉及安全开关及应用该安全开关的榨汁机的图。
图88及图89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局部剖切图,图9 0及图9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介质部操作的图,图9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筒壳体的立体图。
参照图88至图9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包括第一磁铁3110、第二磁铁3601及介质部3250。
所述第一磁铁3110安装在所述料斗100上,所述第二磁铁3601安装在开关3600上,所述介质部3250在筒壳体200的侧壁中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磁铁3110及所述第二磁铁360 1对应的位置上,根据所述第一磁铁3110的位置,能够选择性地推动所述第二磁铁360 1来操作所述开关3600。
在此,所述开关3600为根据其输出信号来控制榨汁机的操作与否的结构,所述开关3600被设置为在所述料斗100、所述筒壳体200及/或所述榨汁机主体1正确结合的状态下操作。
所述介质部3250可包括介质磁铁,所述介质磁铁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磁铁3110及所述第二磁铁3601之间分别产生斥力(repulsive force)。
所述介质磁铁可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磁铁3110之间产生斥力的第三磁铁3251及在与所述第二磁铁3601之间产生斥力的第四磁铁3253,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铁3251及所述第四磁铁3253之间的操作杆3255。
所述介质部可进一步包括介质壳体3257,所述介质磁铁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介质壳体3257的内部。
所述介质壳体3257可为管状、矩形管等可将所述介质磁铁能够移动地收纳的多种形状。
所述介质部325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密封所述介质壳体3257的帽盖3259。所述帽盖3 259由有机硅材质形成,能够防止榨汁机的汁液和渣滓等流入所述介质壳体3257的内部。
所述介质部3250可装配在设置于所述料斗100和所述榨汁机主体1之间的筒壳体20 0中。在此,所述筒壳体200可为前述榨汁筒400的一部分或者是独立于所述榨汁筒400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筒壳体200理解为设置在所述料斗100 和所述榨汁机主体1之间的结构。
所述开关3600包括:开关主体3603、结合有所述第二磁铁3601的开关杆3605、装配于所述开关主体3603上且与所述开关杆3605接触的按钮3609及用于弹性支撑所述按钮3609的开关弹性部3607。
所述开关3600可装配于所述榨汁机主体1上。
在所述料斗100上形成有用于引导及定位所述料斗100的料斗引导部3112,在本实施例中,料斗引导部3112在下端具有向下延伸的环状凸缘。料斗引导部3112设置有能够定位的第一磁铁3110。
在所述筒壳体200上形成有与所述料斗引导部3112对应形状的筒引导部32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从图88至图89和图92可见,在与料斗结合的筒壳体200的入口上端,筒引导部3211的以部分以环状圈的导棱形式延伸形成,筒引导部3211被形成为,在将料斗100结合时结合在料斗100的第一磁铁3110能够沿筒引导部3211的槽下来后与介质部3250的第三磁铁3251相遇。
因此,如果料斗100的料斗引导部3112沿筒壳体200的筒引导部3211下来后料斗和筒壳体不能准确地定位结合,则即使与料斗引导部3112结合的第一磁铁3110的位置到达与介质部3250的第三磁铁3251的铅直上方相应的位置,也由于料斗引导部3112的第一磁铁3110与设置在筒壳体200的介质部3250中的第三磁铁3251相隔,因此不能推开第三磁铁3251,由此开关以阻止驱动电机的驱动的方式进行操作。
参照图88至图92,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机的操作。
如图88及图90所示,在所述料斗100未被定位结合的状态下,所述按钮3609因所述开关弹性部3607的弹性力而突出,装配在所述开关杆3605上的第二磁铁3601和所述第四磁铁3253之间产生斥力,所述介质部的一部分、即此处的所述第三磁铁3251、所述第四磁铁3253及所述操作杆3255在所述介质壳体3257内部保持移动到介质壳体3257上部的状态。
如图89及图91所示,当用户将所述料斗100准确地结合到所述筒壳体200的设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铁3110位于所述第三磁铁3251的上部,在所述第一磁铁3110 和所述第三磁铁3251之间有斥力作用,在所述第四磁铁3253和所述第二磁铁3601之间有斥力作用,所述开关杆3605按压所述按钮3609以使所述开关3600操作。那么,用户能够正常操作所述榨汁机。
图中示出所述第一磁铁3110的下部为N极,所述第二磁铁3601的上部为N极,第三磁铁3251的下部为S极,所述第二磁铁的上部为S极,但并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在所述第一磁铁3110和所述第三磁铁3251、以及所述第四磁铁3253和所述第二磁铁3601之间产生斥力的各种组合,对其省略重复说明。
图中示出所述第二磁铁3601、所述第四磁铁3253及在所述第二磁铁3601及所述第四磁铁3253之间结合有所述操作杆3255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所述介质磁铁包括所有的在与所述第一磁铁3110及所述第二磁铁3601之间产生斥力的磁铁组合及配置。例如,可以使用上部为N极且下部为S极的一个长条状磁铁,也可以采用第一磁铁3110的下部为N极且第二磁铁3601的上部为S极的组合,也可以是与之相反的情况。
图93及图9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局部剖切图,图95及图96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介质部的操作的图。
下面,参照图1、图5和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
为了便于理解,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时,对与前述图88、图89、图90、图91及图92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包括:装配有第一磁铁3110的料斗100;装配有第二磁铁3601的开关3600;及介质部3250,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磁铁3601对应的位置且吸引所述第二磁铁3601,并且根据所述第一磁铁3110的位置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磁铁3 601分离,以使所述开关3600操作。
所述介质部3250可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磁铁3110及所述第二磁铁之间分别产生引力(attractive force)的介质磁铁,所述介质磁铁可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磁铁3110之间产生引力的第三磁铁3251及在与所述第二磁铁3601之间产生引力的第四磁铁3253,也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铁3251及所述第四磁铁3253之间的操作杆3255。
所述介质部可进一步包括介质壳体3257,所述介质磁铁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介质壳体3257的内侧,所述介质部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密封所述介质壳体3257的帽盖3259。
所述开关3600包括开关主体3603、结合有所述第二磁铁3601的开关杆3605、装配在所述开关主体3603上且与所述开关杆3605接触的按钮3609及弹性支撑所述按钮3609 的开关弹性部3607。
下面,参照图93、图94、图95及图96,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榨汁机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93及图95所示,在所述料斗100未被定位结合的状态下,装配于所述开关杆3605上的第二磁铁3601和所述第四磁铁3253之间产生引力,所述介质部的一部分、即此处的所述第三磁铁3251、所述第四磁铁3253及所述操作杆3255在所述介质壳体3257内保持移动到介质壳体3257下部的状态,所述按钮609因所述开关弹性部3607的弹性力而突出,所述开关3600不进行操作。
当用户将所述料斗100准确地结合到所述筒壳体200的设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铁3110位于所述第三磁铁3251的上部,在所述第一磁铁3110和所述第三磁铁3251 之间有斥力作用,所述第三磁铁3251、所述第四磁铁3253及所述开关杆3605在介质壳体3257内保持移动到所述介质壳体3257上部的状态。
此时,所述第二磁铁3601和所述第四磁铁3253之间的距离拉开,分离所述第二磁铁3601。即,磁铁间的磁场与距离的平方反比例,随着所述第二磁铁3601和所述第四磁铁3253分开并远离,所述第二磁铁3601因其自重移动到其下方,所述操作杆3255按压所述按钮3609操作所述开关3600。那么,用户能够正常操作所述榨汁机。
所述开关3600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弹性支撑所述开关杆3605的杆弹性部3611。由于添加了所述杆弹性部3611的弹性力,所述第二磁铁3601和所述第四磁铁3253可容易分离,所述第二磁铁3601移动到其下方,所述操作杆255按压所述按钮609。
与前述图88、图89、图90、图91及图92所示的产生斥力的结构不同,前述介质磁铁的结构能够以产生引力的结构来配置,在此省略其重复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榨汁机包括利用磁铁来操作的开关,只在各部件定位结合的情况下榨汁机才操作,因此能够防止部件的破损等。
用于操作开关的物理结构简单,能够进行经济生产,能够防止部件的故障。
此外,无需用于驱动开关的电源等,因此能够提高产品可靠性。
图97至图10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联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图。本一实施例不仅能够应用于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机,在其他形式的立式低速榨汁机中均能应用。
从图1至图14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可包括料斗100、筒壳体200、榨汁筒400、螺杆300及具有驱动部的主体部1。
在本实施例中,将料斗100结合到筒壳体200时,料斗100向下按压螺杆300,此时如果弹性结合在电机的驱动轴152上的驱动传递部160未与螺杆的下部驱动轴孔或驱动轴匹配,则向下推动驱动传递部160,避免产生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螺杆的轴连接。
对此,参照图97至图105将在后面描述。
如上构造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榨汁机在由角形轴形成的电机的驱动轴152和由角形轴孔形成的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之间设置有驱动传递部160,并将驱动轴和下部旋转轴自动结合为能够将电机的动力传递到螺杆300,相反也可以在电机驱动轴的上端形成角形轴孔,在螺杆上形成角形的被驱动轴。
下面,参照图97至图105说明自动联轴装置的结构。
图9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机驱动轴和螺杆的下部旋转轴之间的自动结合装置的分离立体图,图98和图99为装配有图97所示自动结合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图98示出驱动传递部被压缩之前的状态,图99示出驱动传递部被压缩后向轴下方移动的状态,图100和图101分别为图98和图99中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102和图103为装配有图97所示自动结合装置的榨汁机的剖视图,图102示出在壳体上结合有盖子时螺杆的下部旋转轴和驱动传递部未匹配从而驱动传递部向轴下方压缩移动的状态,图103示出在图102所示状态下使电机旋转以使驱动传递部弹性移动并匹配到下部旋转轴的状态。
如图97所示,驱动传递部160插入并结合到电机的驱动轴152。此时,驱动轴152 由角形轴形成,驱动传递部160由角形轴孔形成,可通过将两者相互匹配,在驱动轴1 52上结合驱动传递部160,进而驱动传递部160能够与驱动轴152联动旋转。
更加详细说明驱动传递部160的形状如下。驱动传递部160由角形轴孔形成,包括与角形的驱动轴152结合的电机轴结合部161及在电机轴结合部161的上部由角形轴形成的螺杆结合部162。螺杆结合部162与由角形轴孔形成的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匹配。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螺杆结合部162由角形轴形成且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 由角形轴孔形成并且两者相互匹配的情况,但也可以将螺杆结合部162由角形轴孔形成,将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由角形轴形成,并且将两者相互匹配。此外,只要以阴刻及阳刻方式彼此匹配,从而在驱动传递部160和螺杆300之间能够传递动力,则螺杆结合部162和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之间的结合不限于角形结合。
此时,可在驱动传递部160和驱动轴152之间配置有弹性件165,驱动传递部160在电机的驱动轴152上沿轴向弹性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驱动轴152的上端可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弹簧插入轴 167,在弹簧插入轴167上可套设作为一种弹性件的盘簧165。此时,在弹簧插入轴167 的上端部可进一步形成有头部168,所述头部168在轴的径向上形成有台阶。在形成头部168的情况下,使得头部168在螺杆结合部162的轴孔内能够进行上下滑移。此时,如上所述的弹簧插入轴167可由螺丝169构造,该螺丝169螺合到驱动轴152的上端。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同头部168与螺杆结合部162一体形成,将驱动传递部160形成为螺杆结合部162被封堵的中空的盖体形状,并且在其下部一体形成弹簧插入轴1 67或者去除弹簧插入轴167。这种实施例虽然在图中未显示,但可以在驱动传递部160 的上方移动极限设置在驱动轴152的情况下应用这种实施例。变形实施例在图104及图1 05中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图97中,驱动轴152呈中空形状,但也可以使用实心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弹簧插入轴167的下端部结合到驱动轴152的上端轴孔,弹簧插入轴167的上端部在螺杆结合部162的轴孔内能够旋转的同时被引导及滑移。此时,可形成有头部168,也可以不形成头部168。在又一实施例中,弹簧插入轴167的下端可被支撑在轴孔封堵的驱动轴152的上端。这种结构可在弹簧插入轴167与螺杆结合部162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应用。
此外,在电机轴结合部161的角形轴孔的上端可形成台阶孔163,该台阶孔163形成有向轴中心方向变窄的台阶,在所述台阶孔163中可插入弹簧插入轴167的上端部。
在驱动传递部160朝向轴下方下降时,由台阶孔163形成的台阶的下端与驱动轴152的上端接触,从而构成驱动传递部160的下方极限。此外,在驱动传递部160朝向轴下方下降时,由台阶孔163形成的台阶的上端与盘簧165的上端接触并压缩盘簧165。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让后述的内侧突起部164与盘簧165的上端接触,从而压缩盘簧165。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台阶孔163的中间可形成有向内侧且向轴中心方向突出形成的内侧突起部164。因盘簧165的弹性势能,驱动传递部160朝向轴上方移动时,内侧突起部164的上端部与头部168的下端部接触,此时头部168形成驱动传递部160的上方极限。
因此,从上部到下部加压驱动传递部160的力不存在时,如图98及图100所示,因盘簧165的弹性力,驱动传递部160位于上方极限位置,从上部将驱动传递部160下压时,驱动传递部160朝向轴下方移动,从而如图99及图101所示那样位于下方极限位置。此时,盘簧165被压缩而储存弹性势能,当解除驱动传递部160上部的加压时,因盘簧16 5的弹性势能,驱动传递部160重新弹性移动到上方极限位置。
参照图102至图103,示意性说明组装顺序如下。所述榨汁机按照如下顺序进行组装:将筒壳体140结合到驱动部,将榨汁筒130结合到筒壳体140,将螺杆120底面的下部空间插入到筒壳体140的底板面的防水圆筒中来设置螺杆,在料斗110的旋转轴孔中结合螺杆120的上部旋转轴,将料斗110结合到筒壳体140。
此时,在将料斗100结合到筒壳体200的情况下,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与驱动传递部160的螺杆结合部162匹配时,可通过驱动传递部160将驱动轴152的驱动力传递到螺杆300。
相反,在将料斗100结合到壳体140的情况下,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与驱动传递部160的螺杆结合部162未匹配时,螺杆300加压驱动传递部160,从而如图102所示那样,驱动传递部160向轴下方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使电机旋转时,结合到电机的驱动轴152的驱动传递部160与电机的驱动轴152一起旋转,驱动传递部160上部的螺杆结合部162能够位于与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匹配的位置。此时,因盘簧165的弹性势能,驱动传递部160朝向轴上方弹性移动,从而如图103所示,螺杆结合部162能够与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自动匹配,能够将电机的驱动轴152的驱动力传递给螺杆300。
图104示出参照图97至图103说明的自动结合装置的变形例,图104所示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未形成弹簧插入轴167,而在驱动轴152的上端向内部形成有弹簧插槽166,并在弹簧插槽166中插入作为弹性件的盘簧165。而且,在驱动轴152的外周面上可形成有突起156,由所述突起156构成上方极限。
此外,在参照图97至图104说明的前述实施例中,驱动传递部160弹性移动地被构造于电机的驱动轴152,但也可以变形为将驱动传递部160构造为在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上弹性移动,且使电机的驱动轴152旋转以使驱动传递部160与电机的驱动轴152 匹配,从而进行自动结合。除了驱动传递部160弹性移动地结合的位置为下部旋转轴1 26而不是驱动轴152之外,其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具体说明。
图105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结合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传递部160可由沿电机的驱动轴152的外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插件(slot)。此时,插件可向轴内部弹性移动。在前述实施例中,驱动传递部160进行轴向弹性移动,但在本实施例中,由插件形成的驱动传递部160沿轴的径向进行弹性移动,在这一点上有区别。此时,在下部旋转轴126的内侧面上可形成有供所述插件能够插入的插件槽(slot groove)1262。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的驱动轴152和下部旋转轴12 6无需由角形的角形轴及角形轴孔形成,可以由圆形轴及圆形轴孔形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做角形结合,因此与料斗100结合时,电机的驱动轴152和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之间容易进行轴向结合。然而,由于驱动轴152和下部旋转轴126之间进行圆形结合,在驱动轴152旋转时,不能将驱动力传递给螺杆300的下部旋转轴126。然而,在驱动轴152和下部旋转轴126进行轴向结合时,驱动传递部160向轴内部压缩移动,并使电机的驱动轴152旋转,作为驱动传递部160的插件的位置与下部旋转轴126内侧的插件槽1262的位置彼此匹配时,驱动传递部160沿轴的径向进行弹性移动,并且自动结合到插件槽1262,从而能够将电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螺杆300。
参照图97至图105说明的自动结合装置的结构不仅应用于参照图2至图4说明的榨汁机,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形式的榨汁机,该榨汁机在电机的驱动轴152和料斗100之间能够旋转地结合有螺杆300,将料斗100结合在筒壳体200时,将螺杆300朝向轴下方加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由于构造由两个模块组成的榨汁筒400,因此便于清洗,能够提高榨汁效率。
另一方面,前面例示的都是在第一模块10上形成有第一切缝12,在第二模块20的第一补条2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梳齿状突起22的示例。但应能理解的是,即使基于前述说明,在第一模块10的梳齿状条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梳齿状突起22,并且将该梳齿状突起22形成为插入第二模块20的第二切缝23,也能执行相同的功能。
如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榨汁筒将两个模块构造成能够沿上下方向结合,从而两个模块的组装及分解容易,并且便于清洗。
此外,通过形成在第一切缝的第一凸肋和倾斜部,能够防止在两个模块之间形成且排出汁液的缝隙中塞进渣滓,能够提高榨汁效率。
通过以上内容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内容,在权利要求书和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范围内可变形实施为多种形式,毋庸置疑这些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榨汁筒,通过在内部旋转的螺杆来分离榨汁对象的汁液和渣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块,以能够在内部收纳螺杆的方式形成为上下开放的圆筒状,所述第一模块从与上端向下隔开预设距离的位置开始朝向长度方向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切缝;及
第二模块,形成为上下开放的圆筒状,以便包围并能够装卸地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切缝中的至少一个肋条,
所述第二模块的各部分的内径被设置为比所述第一模块的对应部分的外径大,以便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
当所述第二模块包围并结合到所述第一模块时,所述肋条插入所述切缝中,从而所述肋条和所述切缝之间形成切缝长度方向的缝隙,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对应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彼此相对,
在所述第一模块中未形成所述切缝的内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
所述第一肋条与所述第一模块的上端向下隔开,并且朝向长度方向下侧与所述切缝相邻形成,以减少渣滓被塞在所述缝隙中的现象,
所述第二肋条从所述第一模块的上端朝向长度方向下侧形成,所述第二肋条被形成为在至少局部上越从上部到下部,所述第二肋条的突出高度越小,以使榨汁对象在与所述螺杆的螺纹的相互作用下被压榨及粉碎的同时向下移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隙越从径向内侧到外侧越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隙的大小在下部比上部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径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形成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下端或者形成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条的突出高度在长度方向上恒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条形成在所述第一模块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切缝之间的间隔相对窄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二肋条形成在所述第一模块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切缝之间的间隔相对宽的内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的长度方向的预设位置上,形成有外径减小的至少一个台阶,以所述台阶为基准,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之间的隔开空间在下部比上部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和所述第一模块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越朝向下侧越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块的上端为连续的环状,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端以及/或者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第二凸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上部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突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键槽,在所述第二模块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键槽结合的键突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下端形成有环状的凸缘,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端形成有环状的底板面,以便支撑所述第一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下部形成有排汁口及排渣口,在所述环状的底板面的中央形成有筒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向上突出的环状的导棱。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榨汁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的一侧上形成有与所述排渣口连通的排渣孔。
CN201890001339.5U 2017-10-31 2018-02-07 榨汁筒 Active CN212853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2406.1U CN215127080U (zh) 2017-10-31 2018-02-07 榨汁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017-0005610 2017-10-31
KR2020170005610U KR20190001104U (ko) 2017-10-31 2017-10-31 착즙 드럼
KR2020170005607U KR200492833Y1 (ko) 2017-10-31 2017-10-31 착즙 드럼
KR20-2017-0005608 2017-10-31
KR20-2017-0005611 2017-10-31
KR20170005611 2017-10-31
KR2020170005609U KR200495755Y1 (ko) 2017-10-31 2017-10-31 착즙 드럼
KR20-2017-0005607 2017-10-31
KR20170005608 2017-10-31
KR20-2017-0005609 2017-10-31
PCT/KR2018/001671 WO2019088369A1 (ko) 2017-10-31 2018-02-07 착즙 드럼 및 착즙기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2406.1U Division CN215127080U (zh) 2017-10-31 2018-02-07 榨汁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3220U true CN212853220U (zh) 2021-04-02

Family

ID=6633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2406.1U Active CN215127080U (zh) 2017-10-31 2018-02-07 榨汁筒
CN201890001339.5U Active CN212853220U (zh) 2017-10-31 2018-02-07 榨汁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2406.1U Active CN215127080U (zh) 2017-10-31 2018-02-07 榨汁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15127080U (zh)
WO (1) WO20190883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102A (zh) * 2019-05-16 2019-08-20 乾延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榨汁机
US20210353089A1 (en) * 2019-05-16 2021-11-18 Qan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Ningbo)Co.,Ltd Juice extra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03371U (ko) * 1997-06-30 1999-01-25 배순훈 탈수방식 쥬서기의 필터 구조
JP2001346675A (ja) * 2000-06-09 2001-1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ジューサー
KR20120012040A (ko) * 2010-07-30 2012-02-09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망드럼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주서기
KR20150016813A (ko) * 2013-08-05 2015-02-13 코웨이 주식회사 탈착 가능한 메쉬망을 구비한 착즙 스크류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주서기
KR102413688B1 (ko) * 2015-07-27 2022-06-28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이중 메쉬망을 포함하는 착즙 스크류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주서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88369A1 (ko) 2019-05-09
CN215127080U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6376B1 (en) Juice extractor with adapted pusher
CN102595981B (zh) 具有稠状果汁制造功能的果汁机
KR200489601Y1 (ko) 착즙 드럼 및 착즙기
KR101611553B1 (ko) 주스기용 착즙모듈
EP3178355B1 (en) Juice extrac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solid net, and juicer including same
KR200490466Y1 (ko) 착즙기
KR20180118573A (ko) 착즙기
EP3750458B1 (en) Juice extraction drum and juicer
CN212853220U (zh) 榨汁筒
KR101858127B1 (ko) 분리형 착즙 스크류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주서기
CN111263603B (zh) 榨汁筒及利用该榨汁筒的榨汁机
CN111358266B (zh) 分离螺杆及利用分离螺杆的榨汁机
KR200489360Y1 (ko) 분리 스크류 및 이를 이용한 착즙기
CN211022123U (zh) 榨汁机
CN108113438B (zh) 挤压桶及食物处理机
CN211022124U (zh) 榨汁筒及榨汁机
KR200489359Y1 (ko) 착즙 드럼 및 착즙기
CN211186792U (zh) 榨汁桶
KR20150020868A (ko) 맷돌형 착즙 스크류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주서기
KR20230002196U (ko) 착즙기
CN113015467A (zh) 榨汁机
CN106308436B (zh) 料理机
KR20220001672U (ko) 착즙 드럼 및 착즙기
KR20190001103U (ko) 착즙 드럼
KR20180112345A (ko) 하단 착즙부를 포함하는 착즙 스크류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주서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