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18124U -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18124U
CN217918124U CN202222187342.1U CN202222187342U CN217918124U CN 217918124 U CN217918124 U CN 217918124U CN 202222187342 U CN202222187342 U CN 202222187342U CN 217918124 U CN217918124 U CN 217918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indshield
air chamber
plate
cross beam
chamb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73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lon Mech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lon Mech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lon Mech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73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18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18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18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包括连接在前围板顶部的前风窗下横梁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上的前风窗下横梁上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相对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倾斜设置,而在两者之间围构形成一侧敞口的空气室,且所述空气室的敞口朝向汽车的乘员舱内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气室结构,能够适当减弱空气室位置的刚度,而可提升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能。

Description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气室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置有上述汽车空气室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空气室是位于汽车前风窗玻璃下方的结构,其一般布置在汽车前风窗玻璃和发动机舱之间,并与雨刮器连接,可以起到避免落叶、雨水等进入发动机舱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空气室,大多为钢质材料制成,且空气室也通常设计为向外,也即向发动机舱一侧开口。但是,目前的空气室设计形式,会造成空气室位置的刚度较大,在汽车与外部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头部碰到空气室位置,容易对行人头部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不利于行人保护性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空气室结构,以能够提升对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空气室结构,包括连接在前围板顶部的前风窗下横梁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上的前风窗下横梁上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相对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倾斜设置,而在两者之间围构形成一侧敞口的空气室,且所述空气室的敞口朝向汽车的乘员舱内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上连接有位于所述空气室内的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的横截面呈几字型,而具有加强梁主体,以及位于所述加强梁主体两侧的第一连接翻边和第二翻边,且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和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叠置固连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翻边连接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沿所述加强梁主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上设有支撑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连接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上的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所述加强梁主体相连,并连接在所述加强梁主体的靠近所述乘员舱内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向所述乘员舱内倾斜,且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底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通过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相对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倾斜设置,使得空气室的敞口朝向汽车的乘员舱内设置,由此相较于现有朝外开口的空气室设计形式,能够适当减弱空气室位置的刚度,从而能够配合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的倾斜布置,减少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头部的伤害,提升对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能。
此外,位于空气室内的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的设置,也能够在空气室位置刚度减弱的同时,保证空气室位置,特别是前风窗下横梁下板处的结构强度,以满足对前风窗下横梁整体的结构性要求。
另外,通过进一步设置由间隔排布的多个支撑板构成的支撑部对前风窗下横梁上板进行支撑,也可避免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的支撑性太弱,而影响空气室结构的稳定性。而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加强梁主体上,上部向乘员舱内倾斜,且顶端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相连,也能够匹配于行人头部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碰撞,以在保证前风窗下横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避免空气室、尤其是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的刚度被过度增大,而保证对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设置上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能够提升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能,减少对行人头部的伤害,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的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下板、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及支撑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及支撑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位置的断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与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及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围板;2、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前风窗下横梁下板;4、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5、空气室;6、支撑板;
401、加强梁主体;402、第一连接翻边;403、通孔;404、第二连接翻边;601、支撑板下端;602、支撑板上端;60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空气室结构,该汽车空气室结构能够提升对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能,而可降低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头部造成的伤害。
整体设计上,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包括连接在前围板1顶部的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以及连接在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上的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相对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倾斜设置,而在两者之间围构形成一侧敞口的空气室5,并且该空气室5的敞口朝向汽车的乘员舱内设置。
其中,相对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倾斜设置的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的倾斜角度,其基于具体车型设计进行选择便可。而本实施例通过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相对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倾斜设置,使得空气室5的敞口朝向汽车的乘员舱内设置,由此相较于现有朝外开口的空气室设计形式,能够适当减弱空气室5所处位置的刚度,进而能够配合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的倾斜布置,减少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头部的伤害,达到提升对行人头部碰撞保护性能的效果。
具体来说,在使得由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围构形成的空气室5向内、也即向乘员舱开口的基础上,同时也鉴于汽车与行人碰撞时,行人头部是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接触。作为优选实施形式,为保证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处的结构强度,以及前风窗下横梁位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也在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上连接有位于空气室5内的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结合图4及图5所示,该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也为沿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
此外,为充分利用设置的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以达到提升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也即前风窗下横梁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效果,本实施例在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从而能够利用腔体结构强度高的特点,实现对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处结构强度与前风窗下横梁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有效提升。
而仍由图5并结合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的横截面具体被设置为呈“几”字型,而具有加强梁主体401,以及位于加强梁主体401两侧的第一连接翻边402和第二翻边404。此时,再结合图7所示,两侧的第一连接翻边402和第二连接翻边404即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的两侧扣合相连,并在加强梁主体401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之间围构形成所述的腔体。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也使得其中一侧(靠近发动机舱的一侧)的第一连接翻边402与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和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叠置固连在一起。由此实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和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三者之间的连接,并使得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如图1及图2示出的,向乘员舱一侧倾斜布置。而另一侧的第二连接翻边404连接在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上。
继续参考图5所示,在加强梁主体401上也设置有通孔403,该通孔403优选为圆孔,且其设置为沿加强梁主体40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通过各通孔403的设置,不仅能够利于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的减重,且其也可便于对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进行电泳处理。而通过位于空气室5内的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的设置,本实施例便能够在空气室5位置刚度减弱的同时,保证空气室5位置,特别是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处的结构强度,以满足对前风窗下横梁整体的结构性要求。
本实施例中,在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向乘员舱一侧倾斜布置的同时,为避免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的支撑性太弱,而影响空气室5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上也设置有用于支撑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的支撑部。
此时,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仍参见图3至图5所示,上述支撑部具体包括连接在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上的支撑板6。并且,优选的,该支撑板6也被设计为沿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
而在具体结构上,如图8和图9中所示,各支撑板6的底端、也即支撑板下端601与加强梁主体401相连,并具体连接在加强主体401的靠近乘员舱内的一侧,支撑板6的上部向乘员舱内倾斜,且该倾斜的角度α匹配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的倾斜角度设置,并使得支撑板6的顶端、也即支撑板上端602能够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相接,但支撑板6的其它位置不会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抵接便可。具体实施时,支撑板6上的支撑板上端601和支撑板下端602均采用焊接方式与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以及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相连即可。
另外,本实施例中,支撑板6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及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等材质相同,均为采用钣金冲压件。此时,为保证各支撑板6的支撑效果,在各支撑板6上也分别设有加强筋603,该加强筋603采用长条状,位于支撑板6宽度方向的中部,并由支撑板6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板6的底端即可。
本实施例使得支撑板6的底端连接在加强梁主体401上,上部向乘员舱内倾斜,且支撑板6的顶端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连接,也能够在保证前风窗下横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避免空气室5、尤其是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的刚度被过度增大,从而保证对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
本实施例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在汽车整体车身中的布置,参见现有汽车中前围板1及前风窗下横梁的布置形式便可。而本实施例的汽车空气室结构,通过对空气室5的敞口方向的调整,能够减少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可提升对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能,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该汽车的车身中即设有实施例一中的汽车空气室结构。本实施例的汽车通过设置实施例一中的汽车空气室结构,能够提升行人头部碰撞的保护性能,减少对行人头部的伤害,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在前围板(1)顶部的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以及连接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上的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
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相对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倾斜设置,而在两者之间围构形成一侧敞口的空气室(5),且所述空气室(5)的敞口朝向汽车的乘员舱内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上连接有位于所述空气室(5)内的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的横截面呈几字型,而具有加强梁主体(401),以及位于所述加强梁主体(401)两侧的第一连接翻边(402)和第二连接翻边(404),且所述第一连接翻边(402)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板(3)和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叠置固连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翻边(404)连接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梁主体(401)上设有通孔(403),所述通孔(403)为沿所述加强梁主体(40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上设有支撑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的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连接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上的支撑板(6);
所述支撑板(6)的底端与所述加强梁主体(401)相连,并连接在所述加强梁主体(401)的靠近所述乘员舱内的一侧;
所述支撑板(6)的上部向所述乘员舱内倾斜,且所述支撑板(6)的顶端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6)为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梁(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6)上设有加强筋(603),所述加强筋(603)由所述支撑板(6)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板(6)的底端。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的车身中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气室结构。
CN202222187342.1U 2022-08-18 2022-08-18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7918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7342.1U CN217918124U (zh) 2022-08-18 2022-08-18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7342.1U CN217918124U (zh) 2022-08-18 2022-08-18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18124U true CN217918124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0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7342.1U Active CN217918124U (zh) 2022-08-18 2022-08-18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181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4048B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结构及其获得方法
CN110171489B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梁总成及车辆
US6209914B1 (en) Body shell for a passenger car with reduced overall deformation
CN217918124U (zh)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CN114435481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
CN214493105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及车辆
CN212195653U (zh) 汽车前围上部总成、车身框架及汽车
CN219687269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及车辆
CN216969813U (zh) 汽车b柱和汽车
CN209756851U (zh) 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JP3789191B2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下部構造
CN219056399U (zh) 车身前端结构和车辆
CN217672467U (zh) 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CN115214789B (zh) 下车身前部总成和汽车
KR910002798Y1 (ko) 자동차의 앞쪽차체구조
CN218228812U (zh) 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3262319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
CN212637671U (zh) C柱加强板
KR100193165B1 (ko) 자동차의 측면충돌대비 도어가니시 보강구조
CN219277646U (zh) A柱与门槛梁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N115214790B (zh)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217893011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14929643U (zh) 车体下部结构
CN217575365U (zh) 汽车车身与汽车
CN219115582U (zh) 一种车体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31

Address after: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after: GREAT WALL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1902, floor 16, building 3, yard 4, No. 22, Jinghai 4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alon mech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