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9813U - 汽车b柱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b柱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9813U
CN216969813U CN202120841460.2U CN202120841460U CN216969813U CN 216969813 U CN216969813 U CN 216969813U CN 202120841460 U CN202120841460 U CN 202120841460U CN 216969813 U CN216969813 U CN 216969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induction groove
pillar outer
outer pane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414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松
陈绍华
汪海波
张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n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414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9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9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9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B柱和汽车,包括B柱外板,B柱外板的上端用于与车身顶部连接,B柱外板的下端用于与车身底部连接,B柱外板的前侧边缘设有向车内凹陷的第一诱导槽,B柱外板的后侧边缘设有向车内凹陷的第二诱导槽,在B柱外板的前后方向上第一诱导槽与第二诱导槽间隔布置,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均位于B柱外板的下部。通过在B柱外板上设置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从而当出现撞击时,B柱上主要发生变形和吸收能量的部位为B柱的下部,有效避免撞击过程中对驾乘人员的重要部位造成伤害。而且,在B柱外板的前后方向上第一诱导槽与第二诱导槽间隔布置。结构小巧,同时满足诱导变形能力,而且对B柱整体强度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汽车B柱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B柱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B柱是汽车车身上位于前排驾驶位与后排座位之间的支撑结构,B柱的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能力,对车辆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车辆技术领域的发展,车辆结构在改进的过程中,安全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方面。当车辆发生撞击时,为了避免车内驾乘人员重要部位受到伤害,可以在B柱下部设计凹凸诱导结构,使得当出现撞击时B柱侵入量主要发生在下部。而一般B柱在进行诱导结构设计时,为了达到明显的诱导效果,诱导结构设计较大,对B柱整体强度有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B柱和汽车,以较小结构实现B柱出现撞击时的诱导变形功能,同时保持B柱具有较强的强度。
一种汽车B柱,包括B柱外板,所述B柱外板的上端用于与车身顶部连接,所述B柱外板的下端用于与车身底部连接,所述B柱外板的前侧边缘设有向车内凹陷的第一诱导槽,所述B柱外板的后侧边缘设有向车内凹陷的第二诱导槽,在所述B柱外板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与所述第二诱导槽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均位于所述B柱外板的下部。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B柱,通过在B柱外板上设置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从而当出现撞击时,所述B柱上主要发生变形和吸收能量的部位为所述B柱的下部,有效避免撞击过程中对驾乘人员的重要部位造成伤害。而且,在所述B柱外板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与所述第二诱导槽间隔布置。即,所述第一诱导槽为设置在所述B柱前侧边缘的一个小型凹槽,所述第二诱导槽为设置在所述B柱后侧边缘的一个小型凹槽,两个小型凹槽互不连通也无交错重叠,两者结合最终起到诱导变形的作用。结构小巧,同时满足诱导变形能力,而且对B柱整体强度影响较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诱导槽由所述B柱外板向车内弯折形成;和/或所述第二诱导槽由所述B柱外板向车内弯折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或所述第二诱导槽为V型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B柱外板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的下侧,所述第二诱导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诱导槽的上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柱外板的内侧面设有上铰链安装加强板和下铰链安装加强板,在所述B柱外板的上下方向上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和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均位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和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诱导槽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诱导槽与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的间距;
和/或,所述第二诱导槽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诱导槽与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B柱还包括B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连接,所述B柱内板位于所述B柱外板的内侧,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之间,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柱外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连接条、后连接条和中间支撑条,所述前连接条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靠近车头的一侧,所述后连接条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靠近车尾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撑条相对于所述前连接条和所述后连接条向车外突出,所述第一诱导槽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上与所述前连接条连接的侧边处,所述第二诱导槽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上与所述后连接条连接的侧边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柱外板在上下方向上为向车外凸的弧形板。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B柱。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B柱,以较小的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实现汽车B柱诱导变形功能,同时保持汽车B柱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汽车B柱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汽车B柱的后视图;
图3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汽车B柱;11、B柱外板;111、第一诱导槽;112、第二诱导槽;113、中间支撑条;114、前连接条;115、后连接条;12、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3、下铰链安装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B柱10,包括B柱外板11,所述B柱外板11的上端用于与车身顶部连接,所述B柱外板11的下端用于与车身底部连接。所述B柱外板11的前侧边缘设有向车内凹陷的第一诱导槽111,所述B柱外板11的后侧边缘设有向车内凹陷的第二诱导槽112,在所述B柱外板11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111与所述第二诱导槽112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均位于所述B柱外板11的下部。
如图1所示,使用状态下所述B柱外板11沿纵向布置,所述B柱外板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车身顶部和车身底部连接,在车身内部需要布置座椅。乘坐在所述座椅上时驾乘人员盆骨所在高度为基准高度。所述B柱外板11的下部是指,在汽车正常使用状态下所述B柱外板11上位于所述基准高度以下的部分。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10,通过在B柱外板11上设置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从而当出现撞击时,所述B柱上主要发生变形和吸收能量的部位为所述B柱的下部,有效避免撞击过程中对驾乘人员的重要部位造成伤害。而且,在所述B柱外板11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111与所述第二诱导槽112间隔布置。即,所述第一诱导槽111为设置在所述B柱前侧边缘的一个小型凹槽,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为设置在所述B柱后侧边缘的一个小型凹槽,在所述B柱外板11的前后方向上两个小型凹槽互不连通也无交错重叠,两者之间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两者结合最终起到诱导变形的作用。结构小巧,同时满足诱导变形能力,而且对B柱整体强度影响较小。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诱导槽111由所述B柱外板11向车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诱导槽112由所述B柱外板11向车内弯折形成。
所述B柱外板11为板件,通过将板件上需要设置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的部位向车内弯折,从而在所述B柱外板11的外侧面形成凹槽。当出现侧向碰撞时,设有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的部位相对于所述B柱外板11的其他部位更易变形,从而使得B柱外板11主要在下部发生错位变形,避免对与B柱外板11中上部对应的驾乘人员的重要部位造成伤害。
可选地,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也可以为在所述B柱外板11上挖设的凹槽,但是采用挖设的方式形成凹槽会对B柱外板11的整体支撑强度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诱导槽111为V型槽。
同理,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也可以为V型槽。
本申请中所述V型槽是指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或所述第二诱导槽112包括两个侧壁,且两侧壁在槽底相交形成凸尖,两侧壁在槽口间隔形成开口,使得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或所述第二诱导槽112的横截面为V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B柱外板11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11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112的下侧,所述第二诱导槽1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诱导槽111的上侧。换言之,在所述B柱外板11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间隔布置或者部分交错重叠。在所述B柱外板11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111与所述第二诱导槽112较靠近,以便在出现侧向撞击时B柱外板11在此处发生变形。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柱外板11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连接条114、后连接条115和中间支撑条113。所述前连接条114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113靠近车头的一侧,所述后连接条115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113靠近车尾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撑条113相对于所述前连接条114和所述后连接条115向车外突出,使得所述B柱外板11的横截面为“几”字型。
所述第一诱导槽111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113上与所述前连接条114连接的侧边处,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113上与所述后连接条115连接的侧边处。换言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诱导槽111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113与所述前连接条114连接并发生弯折的转折处,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113与所述后连接条115连接并发生弯折的转折处。且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只成型在对应的转折处,并未延伸到所述B柱外板11的中部。
进一步地,基于设置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后,所述B柱外板11仍然能够保持较大的强度和刚度,所以可以将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和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设置为断开的两块板件,且可以将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和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的结构设计的较小巧,设计时主要考虑安装功能即可,减少零部件重量,节约开发成本。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柱外板11的内侧面设有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和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在所述B柱外板11的上下方向上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和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均位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和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之间。
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和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为相互独立的两个板件,避免为达到目标刚度和强度,而设置一整块从设置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的位置延伸到设置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位置的板件,从而导致整体重量增加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诱导槽111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诱导槽111与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之间的间距。
和/或,第二诱导槽112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与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之间的间距。
换言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临近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的上边缘设置,但是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又不会覆盖遮蔽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确保诱导弯折的有效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诱导槽11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112位于驾乘人员盆骨以下,且位于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以上。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B柱10还包括B柱内板(图中未示出),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11连接,所述B柱内板位于所述B柱外板11的内侧,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12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11之间,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13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11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柱外板11在上下方向上为向车外凸的弧形板,使得所述汽车B柱10具有较强的抗撞击能力。如图3所示,在正常使用未出现撞击变形时,所述B柱外板11为向车外凸出的弧形板,图中虚线所示为当所述B柱外板11被侧向撞击发生变形后的状态。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B柱10。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B柱10,以较小的第一诱导槽111和第二诱导槽112实现汽车B柱10诱导变形功能,同时保持汽车B柱10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外板,所述B柱外板的上端用于与车身顶部连接,所述B柱外板的下端用于与车身底部连接,所述B柱外板的前侧边缘设有向车内凹陷的第一诱导槽,所述B柱外板的后侧边缘设有向车内凹陷的第二诱导槽,在所述B柱外板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与所述第二诱导槽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均位于所述B柱外板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诱导槽由所述B柱外板向车内弯折形成;和/或所述第二诱导槽由所述B柱外板向车内弯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或所述第二诱导槽为V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柱外板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诱导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的下侧,所述第二诱导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诱导槽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板的内侧面设有上铰链安装加强板和下铰链安装加强板,在所述B柱外板的上下方向上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和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均位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和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诱导槽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诱导槽与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的间距;
和/或,所述第二诱导槽与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诱导槽与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B柱还包括B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连接,所述B柱内板位于所述B柱外板的内侧,所述上铰链安装加强板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之间,所述下铰链安装加强板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外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连接条、后连接条和中间支撑条,所述前连接条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靠近车头的一侧,所述后连接条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靠近车尾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撑条相对于所述前连接条和所述后连接条向车外突出,所述第一诱导槽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上与所述前连接条连接的侧边处,所述第二诱导槽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条上与所述后连接条连接的侧边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板在上下方向上为向车外凸的弧形板。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B柱。
CN202120841460.2U 2021-04-22 2021-04-22 汽车b柱和汽车 Active CN216969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1460.2U CN216969813U (zh) 2021-04-22 2021-04-22 汽车b柱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1460.2U CN216969813U (zh) 2021-04-22 2021-04-22 汽车b柱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9813U true CN216969813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38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41460.2U Active CN216969813U (zh) 2021-04-22 2021-04-22 汽车b柱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9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72942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104395149A (zh) 车身前部结构
US8210582B2 (en) Arrangement for reinforcing a motor vehicle bumper
CN11257260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US6209914B1 (en) Body shell for a passenger car with reduced overall deformation
CN216969813U (zh) 汽车b柱和汽车
US1108453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4823632U (zh) 一种偏置碰撞a柱增强结构和汽车
CN213502603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和车辆
JP4519243B2 (ja) 車体フレーム
CN115003588A (zh) 用于机动车辆车厢底梁的纵向加强件
CN215097824U (zh) 车身后端结构及车辆
CN216916042U (zh)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7146150U (zh) 前副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8616914U (zh) 前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77413U (zh) 后地板纵梁结构及汽车
CN217893011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18662067U (zh) 机舱纵梁与a柱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13705578U (zh) 车体前部结构
CN219096836U (zh) 车辆顶盖与侧围总成的连接板和车辆
JP4581621B2 (ja) 車両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CN217918124U (zh) 汽车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CN215553569U (zh) 一种车身前端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21162628U (zh) 车身吸能结构及车辆
CN219406609U (zh) 车身骨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