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9512U - 自动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动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9512U
CN217749512U CN202221782649.XU CN202221782649U CN217749512U CN 217749512 U CN217749512 U CN 217749512U CN 202221782649 U CN202221782649 U CN 202221782649U CN 217749512 U CN217749512 U CN 217749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tation
driving
workpiece
automatic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826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宗义
江海平
袁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t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t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t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t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826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9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9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9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工设备,包括机架、铣槽机构和固定机构,机架滑动设置有工作台,并设有第一工位,工作台连接有第一驱动件,以驱动工作台靠近第一工位,工作台上设置有载料座,载料座设有安装槽和用于容置工件的容纳孔,安装槽与容纳孔连通,铣槽机构设于机架,并与第一工位对应设置,固定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滑动设于安装槽的固定组件,第二驱动件设于工作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有滑块,滑块至少部分容置于安装槽,固定组件设有第一斜面,滑块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滑动连接,滑块背离第二斜面的一侧与安装槽的侧壁抵接,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以提高工件的成品率。

Description

自动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工件在进行铣槽工序时,需要对工件进行固定,以便于铣槽机构对工件进行铣槽。铣槽机构对工件进行铣槽时,易产生较大的振动,现有的加工设备的固定机构无法稳定地固定工件,工件的成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加工设备,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以提高工件的成品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自动加工设备,包括机架、铣槽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机架滑动设置有工作台,并设有第一工位,所述工作台连接有第一驱动件,以驱动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第一工位,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载料座,所述载料座设有安装槽和用于容置工件的容纳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容纳孔连通,铣槽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第一工位对应设置,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滑动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固定组件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滑块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背离所述第二斜面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自动加工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自动加工设备工作时,第二驱动件驱动滑块相对于载料座滑动,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配合的作用下,滑块能够带动固定组件移动,以使固定组件与工件抵接,能够固定工件,第一驱动件再驱动工作台靠近第一工位,使得铣槽机构能够对工件进行铣槽,滑块背离第二斜面的一侧与安装槽的侧壁抵接,能够对滑块进行限位,以抵消工件铣槽时产生的振动,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以提高工件的成品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和与所述固定块连接的连接块,所述第一斜面设于所述连接块,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和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二容纳槽,所述固定块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滑块均可活动地容置于第二容纳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载料座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容纳槽具有开口,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开口的周缘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块、所述连接块及所述限位块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台设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件和与所述出料件连接的第三驱动件,所述出料件容置于所述容纳孔,并可沿所述容纳孔的轴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料件设有避让槽,所述载料座设有用于与工件抵接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插设于所述容纳孔,所述避让槽的侧壁能够与所述定位条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铣槽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铣槽组件、第二铣槽组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铣槽组件和所述第二铣槽组件均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座,并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铣槽组件和所述第二铣槽组件均与所述第四驱动件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架上设有上料机构,并设有第二工位,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第二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载料座靠近所述第二工位,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座和上料组件,所述上料座设有进料通道和与进料通道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推料件和与所述推料件连接的第五驱动件,所述推料件容置于所述出料通道,并可沿所述出料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架上设有打孔机构,并设有第三工位,所述打孔机构与所述第三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载料座靠近所述第三工位,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打孔组件和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与所述打孔组件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导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台与固定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台与固定机构的内部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料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料座在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铣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架100、工作台110、第一驱动件120、载料座130、安装槽131、第一容纳槽1311、第二容纳槽1312、容纳孔132、开口133、定位条134、导向槽135、导轨140;
铣槽机构200、安装座210、第一转轴221、第二带轮222、第一铣槽件223、第二转轴231、第三带轮232、第二铣槽件233、第四驱动件240、第一带轮241;
固定机构300、第二驱动件310、固定组件320、第一斜面321、固定块322、连接块323、限位块324、滑块330、第二斜面331;
出料机构400、出料件410、避让槽411、第三驱动件420;
上料机构500、上料座510、进料通道511、出料通道512、推料件520、第五驱动件530、振动盘机构540;
打孔机构600、打孔支架611、第三转轴612、第四带轮613、打孔件614、第六驱动件620、第五带轮621;
工件700;
集料件800、集料槽810、缺口8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为了固定工件700,通常使用直线气缸压紧工件700,由于工件700在进行铣槽工序时,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并将振动传递至直线气缸,直线气缸的伸缩端容易产生晃动,使得直线气缸无法稳定地固定工件700,导致工件的成品率低。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包括机架100、铣槽机构200和固定机构300,机架100滑动设置有工作台110,并设有第一工位,工作台11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120,以驱动工作台110靠近第一工位,工作台110上设置有载料座130,载料座130设有安装槽131和用于容置工件700的容纳孔132,安装槽131与容纳孔132连通,铣槽机构200设于机架100,并与第一工位对应设置,固定机构300包括第二驱动件310和滑动设于安装槽131的固定组件320,第二驱动件310设于工作台110,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连接有滑块330,滑块330至少部分容置于安装槽131,固定组件320设有第一斜面321,滑块330设有第二斜面331,第一斜面321与第二斜面331滑动连接,滑块330背离第二斜面331的一侧与安装槽131的侧壁抵接,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320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以提高工件700的成品率。
具体地,自动加工设备工作时,第二驱动件310驱动滑块330相对于载料座130滑动,在第一斜面321与第二斜面331配合的作用下,滑块330能够带动固定组件320移动,以使固定组件320与工件700抵接,能够固定工件700,第一驱动件120再驱动工作台110靠近第一工位,使得铣槽机构200能够对工件700进行铣槽,滑块330背离第二斜面331的一侧与安装槽131的侧壁抵接,能够对滑块330进行限位,以抵消工件铣槽时产生的振动,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320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以提高工件的成品率。
需要说明的是,载料座130可拆卸连接有挡板,挡板与载料座130围合形成安装槽131,滑块330背离第二斜面331的一侧与挡板抵接,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320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700,以提高工件的成品率。
可以理解的是,工作台110还可以转动设置在机架100上,工作台110与分度器连接即可,分度器设置在工作台110与机架100之间,亦能使工作台700靠近或远离第一工位,能够便于对工件700进行铣槽,在此不作详述。
当然,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面321和第二斜面331还可以替换为弧形面,在此不作限制。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20包括固定块322和与固定块322连接的连接块323,第一斜面321设于安装槽131包括第一容纳槽1311和与第一容纳槽1311连通的第二容纳槽1312,固定块322可活动地容置于第一容纳槽1311,连接块323和滑块330均可活动地容置于第二容纳槽1312,连接块323与载料座130之间设有限位结构,能够够限制连接块323沿前后方向移动,以使滑块330能够推动固定块322与工件700抵接,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320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700,以提高工件700的成品率。
具体地,固定块322与连接块323垂直设置,固定块322沿左右方向设置,连接块323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容纳槽1311与第二容纳槽1312垂直设置,通过设置限位结构,第一容纳槽1311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容纳槽1312连接块323沿前后方向设置,限位结构能够限制连接块323沿前后方向移动,使得连接块323仅能相对载料座130沿左右方向移动,滑块330可以通过推压连接块323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块322移动,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320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700,以提高工件700的成品率。
当然,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320还可以是条状结构上,安装槽131对应配置为条状结构,固定组件320设有第一斜面321,滑块330设有第二斜面331,滑块330在安装槽131内移动,第二斜面331与第一斜面321活动连接,亦能推动固定组件320移动,在此不作限制。
参照图3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块324,限位块324与连接块323远离固定块322的一端连接,第二容纳槽1312具有开口133,限位块324与开口133的周缘抵接,能够够限制连接块323沿前后方向移动,以使滑块330能够推动固定块322与工件700抵接,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320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700,以提高工件700的成品率。
具体地,连接块323的一端与固定块322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块324连接,开口133设置在第二容纳槽1312远离第一容纳槽1311的一侧,限位块324与开口133的周缘抵接,能够限制连接块323沿前后方向移动,以使滑块330能够带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使固定块322与工件700抵接,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320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700,可以提高工件700的成品率。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结构还可以是设于第二容纳槽1312的壁面的轴孔和设于连接块323的限位轴,限位轴容置于轴孔,并可沿轴孔的轴向移动,轴孔沿左右方向设置,限位轴能够与轴孔的侧壁抵接,亦能够限制连接块323沿前后方向移动,以使滑块330能够带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使固定块322与工件700抵接,能够防止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使得固定组件320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700,可以提高工件700的成品率。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块322、连接块323及限位块324为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少模具数量,以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自动加工设备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固定块322、连接块323及限位块324通过机加工的方式一体成型,能够减少模具数量,以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自动加工设备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块323与固定块322之间可以通过打螺栓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连接块323与限位块3242之间亦可以通过打螺栓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能够方便制造固定组件320即可,在此不作限制。
参照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110设有出料机构400,出料机构400包括出料件410和与出料件410连接的第三驱动件420,出料件410容置于容纳孔132,并可沿容纳孔132的轴向移动,使得出料件能够顶出工件700,而无需人工取下工件700,能够提高自动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机架100上设置有第四工位,第四工位设置有集料件800,集料件800设有集料槽810,集料槽810的侧壁设有缺口820,第一驱动件120能够工作台110移动至第四工位,此时,第三驱动件420能够驱动出料件顶出工件700,工件700能够通过缺口820进入集料槽810,而无需人工取下工件700,能够提高自动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出料机构400还可以替换为机械手结构,机械手机构能够自动将工件700取出,并将工件700搬运至预设位置,便于转运工件700,在此不作详述。
参照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料件410设有避让槽411,载料座130设有用于与工件700抵接的定位条134,定位条134插设于容纳孔132,避让槽411的侧壁能够与定位条134抵接,能够对工件700进行定位,以便于铣槽机构200对工件700进行铣槽。
具体地,定位条134配置有两条,两条定位条134相对设置,形成避让空间,避让槽411对应配置有两个,两个避让槽411之间设有出料部,出料部穿设于避让空间,工件700能够与定位条134抵接,以对工件的前后方向进行定位,出料件顶推工件700出料时,避让槽411的侧壁能够与定位条134抵接,以限制出料件伸出载料座130的长度。
参照图1、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铣槽机构200包括安装座210、第一铣槽组件、第二铣槽组件和第四驱动件240,安装座210与机架100连接,第一铣槽组件和第二铣槽组件均转动设于安装座210,并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一铣槽组件和第二铣槽组件均与第四驱动件240传动连接,无需额外再配置一个第四驱动件240,即可同时驱动第一铣槽组件和第二铣槽组件转动,能够降低自动加工设备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第四驱动件240的驱动端连接有第一带轮241,第一铣槽组件包括设于安装座210的第一转轴221,第一转轴22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铣槽件223,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带轮222,第二铣槽组件包括设于安装座210的第二转轴231,第二转轴23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铣槽件233,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带轮232,第二带轮222和第三带轮232均通过皮带与第一带轮241传动连接,无需额外再配置一个第四驱动件240,即可同时驱动第一铣槽组件和第二铣槽组件转动,能够降低自动加工设备的制造成本。
而且,第一铣槽组件和第二铣槽组件沿上下方向设置,能够同时对工件700的上下两侧进行铣槽,而无需额外翻转工件700,对工件700进行两次铣槽,能够提高自动加工设备的加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带轮222与第三带轮232的直径相同,第一带轮241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222,即第一带轮241和第二带轮222的传动比大于1,第一带轮241和第三带轮232的传动比也大于1,能够提高第一转轴221和第二转轴231的转速,以提高铣槽机构200的铣槽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驱动件240的驱动端与第一转轴221和第二转轴231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传动连接,亦能驱动打孔件614对工件进行打孔,在此不作限制。
当然,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件240还可以配置有两个,两个第四驱动件240的其中之一与第一铣槽组件传动连接,另一与第二铣槽组件传动连接,也可以对工件700的上下两侧进行铣槽,在此不作详述。
参照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0上设有上料机构500,并设有第二工位,上料机构500与第二工位对应设置,第一驱动件120能够驱动载料座130靠近第二工位,上料机构500包括上料座510和上料组件,上料座510设有进料通道511和与进料通道511连通的出料通道512,上料组件包括推料件520和与推料件520连接的第五驱动件530,推料件520容置于出料通道512,并可沿出料通道512的长度方向移动,能够自动对工件700进行上料,以提高自动加工设备的加工效率。
具体地,机架100上设有振动盘机构540,振动盘机构540的出料端与进料通道511连通,出料通道512与进料通道511垂直设置,第一驱动件120能够驱动载料座130靠近第二工位,以使容纳孔132对准出料通道512,推料件520能够将工件700顶出出料通道512,并使工件700插入容纳孔132内,能够自动对工件700进行上料,以提高自动加工设备的加工效率。
当然,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上料机构500还可以通过配置三轴机械手或四轴机械手等结构机械手结构对工件700进行自动上料,能够提高自动加工设备的加工效率即可,在此不作限制。
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0上设有打孔机构600,并设有第三工位,打孔机构600与第三工位对应设置,第一驱动件120能够驱动载料座130靠近第三工位,打孔机构600包括打孔组件和第六驱动件620,第六驱动件620与打孔组件传动连接,能够对工件700进行打孔,使得自动加工设备能够对工件700进行铣槽和打孔,而无需再将工件700移动至打孔设备打孔,能够方便对工件700进行加工。
具体地,打孔组件包括设于机架100的打孔支架611,打孔支架611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612,第三转轴612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带轮613,另一端连接有打孔件614,第六驱动件620的驱动端连接有第五带轮621,第四带轮613与第五带轮62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当载料座130靠近第三工位时,第六驱动件620能够驱动打孔件614转动,以对工件700进行打孔,使得自动加工设备能够对工件700进行铣槽和打孔,而无需再将工件700移动至打孔设备打孔,能够方便对工件700进行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驱动件620的驱动端和第三转轴612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传动连接,亦能驱动打孔件614对工件700进行打孔,在此不作限制。
另外,第五带轮621的直径大于第四带轮613的直径,即第五带轮621和第四带轮613的传动比大于1,能够提高第三转轴612的转速,以提高打孔机构600的打孔效率。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110与机架100之间设有导向结构,能够对工作台110进行导向,以使工作台110沿预设方向移动,能够提高工件700的成品率。
具体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机架100的导轨140和设于工作台110的导向槽135,导轨140部分容置于导向槽135,并与导向槽135的侧壁活动连接,以使工作台110沿预设方向移动,能够提高工件700的成品率。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结构还可以是腰型孔与导向柱配合的结构,腰型孔设于机架100,导向柱设于工作台110,导向柱穿设于腰型孔,并与腰型孔的侧壁连接,亦能够对工作台110进行导向,在此不作详述。
可以预想的是,上述的各个驱动件,既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电机与滚珠丝杆的配合驱动,更可以是液压缸等其他常规驱动部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0),所述机架(100)滑动设置有工作台(110),并设有第一工位,所述工作台(11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120),以驱动所述工作台(11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工位,所述工作台(110)上设置有载料座(130),所述载料座(130)设有安装槽(131)和用于容置工件(700)的容纳孔(132),所述安装槽(131)与所述容纳孔(132)连通;
铣槽机构(200),设于所述机架(100),并与所述第一工位对应设置;
固定机构(300),包括第二驱动件(310)和滑动设于所述安装槽(131)的固定组件(320),所述第二驱动件(310)设于所述工作台(110),所述第二驱动件(310)的驱动端连接有滑块(330),所述滑块(330)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槽(131),所述固定组件(320)设有第一斜面(321),所述滑块(330)设有第二斜面(331),所述第一斜面(321)与所述第二斜面(33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30)背离所述第二斜面(331)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槽(131)的侧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20)包括固定块(322)和与所述固定块(322)连接的连接块(323),所述第一斜面(321)设于所述连接块(323),所述安装槽(131)包括第一容纳槽(1311)和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311)连通的第二容纳槽(1312),所述固定块(322)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311),所述连接块(323)和所述滑块(330)均可活动地容置于第二容纳槽(1312),所述连接块(323)与所述载料座(130)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块(324),所述限位块(324)与所述连接块(323)远离所述固定块(3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容纳槽(1312)具有开口(133),所述限位块(324)与所述开口(133)的周缘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22)、所述连接块(323)及所述限位块(324)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0)设有出料机构(400),所述出料机构(400)包括出料件(410)和与所述出料件(410)连接的第三驱动件(420),所述出料件(410)容置于所述容纳孔(132),并可沿所述容纳孔(132)的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件设有避让槽,所述载料座(130)设有用于与工件(700)抵接的定位条(134),所述定位条(134)插设于所述容纳孔(132),所述避让槽的侧壁能够与所述定位条(134)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槽机构(200)包括安装座(210)、第一铣槽组件、第二铣槽组件和第四驱动件(240),所述安装座(210)与所述机架(100)连接,所述第一铣槽组件和所述第二铣槽组件均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座(210),并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铣槽组件和所述第二铣槽组件均与所述第四驱动件(240)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上设有上料机构(500),并设有第二工位,所述上料机构(500)与所述第二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120)能够驱动所述载料座(130)靠近所述第二工位,所述上料机构(500)包括上料座(510)和上料组件,所述上料座(510)设有进料通道(511)和与进料通道(511)连通的出料通道(512),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推料件(520)和与所述推料件(520)连接的第五驱动件(530),所述推料件(520)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出料通道(5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上设有打孔机构(600),并设有第三工位,所述打孔机构(600)与所述第三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120)能够驱动所述载料座(130)靠近所述第三工位,所述打孔机构(600)包括打孔组件和第六驱动件(620),所述第六驱动件(620)与所述打孔组件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0)与所述机架(100)之间设有导向结构。
CN202221782649.XU 2022-07-11 2022-07-11 自动加工设备 Active CN217749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2649.XU CN217749512U (zh) 2022-07-11 2022-07-11 自动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2649.XU CN217749512U (zh) 2022-07-11 2022-07-11 自动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9512U true CN217749512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82649.XU Active CN217749512U (zh) 2022-07-11 2022-07-11 自动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9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0753B (zh) 铣槽装置
CN217749512U (zh) 自动加工设备
CN209953729U (zh) 一种铆接机
EP0421580A2 (en) Machine tool with several heads, particularly for woodworking
CN116937285B (zh) 一种插针的成型设备及其方法
CN110961928A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外圈内沟槽加工设备
CN114310306B (zh) 一种多触点传感器组件的组装设备
CN213969888U (zh) 一种铣刀料棒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7914054U (zh) 自动加工设备
CN108857417B (zh) 适用于集成墙板专用卡扣的加工装置
CN111438402A (zh) 支撑管加工设备
CN218984011U (zh) 多面加工设备
CN112536612A (zh) 一种铣刀料棒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7750345U (zh) 自动装配装置
JP4827912B2 (ja) 工作機械システム
CN217618126U (zh) 一种螺丝十字切槽机
CN114749696B (zh) 钻孔设备及钻孔方法
CN218363568U (zh) 一种进料装置
CN217167631U (zh) 一种自动化机床设备
CN218476077U (zh) 一种切割装置及加工装置
CN218397159U (zh) 一种多方向进料定位装置
CN218397158U (zh) 一种进料装置
CN217571749U (zh) 一种自动换刀型长条形原料加工装置
CN216097458U (zh) 全自动直线式多轴复合机
CN218476308U (zh) 一种定位精准的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400 No.1, Building F, No.1 Xingxiang Road, Shengfeng Community, Xiaola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uat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00 Floor 3, Factory Building, No. 47-2, Xiaolan Avenue North,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Huat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