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3046U - 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3046U
CN217673046U CN202221413921.7U CN202221413921U CN217673046U CN 217673046 U CN217673046 U CN 217673046U CN 202221413921 U CN202221413921 U CN 202221413921U CN 217673046 U CN217673046 U CN 217673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handle
cable
brake lev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139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松显
卢江涛
唐伟
肖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kai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kai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kai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kai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139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3046U/zh
Priority to FR2208229A priority patent/FR3136445A3/fr
Priority to DE202022104684.0U priority patent/DE202022104684U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3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3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用于安装在把横管上,包括:刹把座、刹把盖、紧固件和手柄,刹把座与把横管通过紧固件连接,刹把盖与刹把座相合形成容纳腔,手柄的端部位于容纳腔内,且能够相对刹把座转动;容纳腔中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的主动端连接手柄的端部,联动部的被动端与刹车线的第一端连接,刹车线的第二端穿过容纳腔的周壁;通过手柄带动拉线臂转动,利用拉线臂的第二端带动线束移动,拉线臂的第二端很靠近把横管,可以让刹车线靠近把横管布置。

Description

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控制车速以及规避障碍物,骑行车辆都配备有刹车系统,刹车系统一般包括刹把、刹车线和车轮组件,刹把安装在车把上,刹车线连接在刹把和车轮组件之间。
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手柄转动空间需要,手柄的转动中心距离车把需要一定间距。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20766481.5中公开了一种骑行车及其刹车装置和车把装置。该技术方案中刹车线直接与手柄连接,如此就导致限位头221与车把300距离较远,需要较长的刹车线,也导致刹线20较多部分置于车把300 外部。鉴于此,故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刹把组件,用于安装在把横管上,包括:刹把座、刹把盖、紧固件、刹车线和手柄,刹把座与把横管通过紧固件连接,刹把盖与刹把座相合形成容纳腔,手柄的端部位于容纳腔内,且能够相对刹把座转动;容纳腔中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的主动端连接手柄的端部,联动部的被动端与刹车线的第一端连接,刹车线的第二端穿过容纳腔的周壁。用户用手带动手柄转动,手柄带动联动部转动,联动部利用其被动端带动刹车线转动,实现刹车。
在刹车动作下,联动部结合刹车线的设计避免传统刹车线在刹把组件上就出现外露,增加密封性。
优选地,联动部包括设置在手柄的端部的第一轮齿、使第一齿轮复位的复位件、与刹把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拉线臂、设置在拉线臂的第一端的第二轮齿,第二轮齿与第一轮齿啮合,拉线臂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靠近把横管的一侧,拉线臂的第二端与刹车线的第一端连接。手柄带动第一轮齿转动,第一轮齿带动第二轮齿、拉线臂转动,拉线臂的第二端带动刹车线的第一端移动,实现刹车。
通过手柄、第一轮齿、第二轮齿带动拉线臂转动,利用拉线臂的第二端带动线束移动,在松手后,利用复位件带动第一轮齿、手柄复位,车辆正常行驶。拉线臂的第二端靠近把横管,可以让刹车线靠近把横管布置,可以整体上减少线束的长度,同时把横管附近的线束较少,不影响用户使用。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容纳腔内部的限位件,限位件设于拉线臂的一侧,用于限定拉线臂的活动范围。避免拉线臂与刹把座碰撞,限制拉线臂的活动范围。
优选地,刹车线包括线套及位于线套内的线束,其中,线套与刹把座或/和刹把盖连接,线束与拉线臂的第二端连接。拉线臂带动线束移动,利用线束实现刹车。
优选地,复位件为扭簧,扭簧位于容纳腔内,扭簧的第一端与手柄抵靠,扭簧的第二端与刹把座或刹把盖抵靠。利用扭簧在刹车后蓄力,松开手柄后,扭簧带动手柄、第一轮齿复位。
优选地,刹把座或刹把盖上设有两个沿手柄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壁,第一壁为弧形,两个第一壁之间形成缺口,缺口与容纳腔连通,缺口用于供手柄穿过;手柄上设有与第一壁相贴合的第二壁,第二壁为弧形。手柄可以在缺口内自由来回转动。
在转动过程中,第二壁始终与第一壁贴合,形成密封,避免刹车线外漏,也避免外界的雨水、灰尘进入容纳腔内。
优选地,刹把座或刹把盖上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止抵部,两个止抵部布置于手柄的两侧,两个止抵部用于限制手柄的活动范围。
在非刹车状态时,手柄与位于上方的止抵部抵靠;在转动手柄达到极限刹车状态时,手柄与位于下方的止抵部抵靠;两个止抵部限制了手柄的活动范围。让第一壁与第二壁始终贴合,避免线束外漏。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车轮组件、立柱、把横管、的刹把组件,其中,立柱设置在车架上;把横管与立柱连接;刹把座设置在把横管上,刹车线的第二端与车轮组件连接。
线束与把横管距离较近,把横管处的刹车线较少,方便对刹车线隐藏,避免影响用户使用;可以在把横管上安装把套,方便用户使用。
优选地,把横管中段设有车头盖;立柱具有供刹车线穿过的第一通道;把横管具有供刹车线穿过的第一穿孔;通过车头盖将把横管包裹固定在立柱中段位置,车头盖内壁与把横管连接后还留有供刹车线穿过的第二通道;两个刹把组件分别与车头盖的两端部贴合设置;刹车线的第二端依次穿过车头盖的第二通道、把横管的第一穿孔、立柱的第一通道。
车头盖既可以与立柱配合将把横管固定,也能够隐藏刹车线,避免刹车线外漏,防止人为破坏,避免雨水、灰尘进入;不需要另外设置部件以隐藏刹车线。降低成本、降低重量;车头盖没有包裹刹把,而是与刹把座贴合,既形成密封以隐藏刹车线,也不影响对刹把组件的维修。
优选地,车头盖的内壁整体为适应把横管曲面的半弧形状,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立柱端部设有贴合把横管曲面的凹型状,凹型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车头盖内壁及立柱端部的设计能够更好与把横管贴合、固定,避免把横管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装配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刹把座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刹把座、把横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刹把座、把横管刹车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刹把座、刹把盖等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刹把座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头盖的示意图。
1、把横管,101、第一穿孔,2、刹把座,2A、第一连接板,2B、第二连接板,23、第三转轴,3、紧固件,4、手柄,5、刹车线,51、线套,52、线束, 6、第一轮齿,7、复位件,8、第一转轴,9、拉线臂,10、第二轮齿,11、第二转轴,12、螺帽,13、第一壁,14、缺口,15、第二壁,16、止抵部,17、第一弧形部,18、第二弧形部,19、立柱,20、车头盖,2001、第二通道,21、把套,22、刹把盖。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刹把组件,用于安装在把横管1上,包括:刹把座2、刹把盖22、紧固件3、刹车线5和手柄4;刹把座2 与把横管1通过紧固件3连接,刹把盖22与刹把座2相合形成容纳腔,手柄4 的端部位于容纳腔内,且能够相对刹把座2转动;容纳腔中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的主动端连接手柄4的端部,联动部的被动端与刹车线5的第一端连接,刹车线5的第二端穿过容纳腔的周壁。
联动部包括设置在手柄4的端部的第一轮齿6、使第一齿轮复位的复位件7、与刹把座2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8、设置在第一转轴8上的拉线臂9、设置在拉线臂9的第一端的第二轮齿10,第二轮齿10与第一轮齿6啮合,拉线臂9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靠近把横管1的一侧,拉线臂9的第二端与刹车线5的第一端连接。
可以设置第二转轴11,让手柄4通过第二轴与刹把座2转动连接。
可以在第二转轴11顶端设置螺纹,利用螺帽12将刹把盖22与刹把座2连接起来。
刹把座2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2A、第三转轴23及第二连接板2B,第二连接板2B通过第三转轴23与第一连接板2A转动连接。
将第一连接板2A、第二连接板2B置于把横管1上,利用紧固件3固定。
连接部的设置方便安装在把横管1上,也方便拆卸。手柄4带动第一轮齿6 转动,第一轮齿6带动第二轮齿10、拉线臂9转动,拉线臂9的第二端带动刹车线5的第一端移动,实现刹车;在松开刹把后,利用复位件7带动第一轮齿6、手柄4复位,车辆正常行驶。
本实施例改变了现有的结构,手柄4没有直接与线束52连接,而是利用拉线臂9的第二端与线束52连接,拉线臂9的第二端靠近把横管1,实现刹车线 5靠近把横管1布置,整体上减少刹车线5的长度。
还包括设于容纳腔内部的限位件23,限位件23设于拉线臂9的一侧,用于限定拉线臂9的活动范围。避免拉线臂9与刹把座2碰撞,限制拉线臂9的活动范围。
刹车线5包括线套51及位于线套51内的线束52,其中,线套51与刹把座 2连接,线束52与拉线臂9的第二端连接。拉线臂9带动线束52移动,利用线束52实现刹车。在另一实施例中,线套51可以与刹把盖22连接。
复位件7为扭簧,扭簧位于容纳腔内,扭簧的第一端与手柄4抵靠,扭簧的第二端与刹把座2或刹把盖22抵靠。利用扭簧在刹车后带动手柄4、第一轮齿6复位。
刹把座2上设有两个沿手柄4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壁13,第一壁13 为弧形,两个第一壁13之间形成缺口14,缺口14与容纳腔连通,缺口14用于供手柄4穿过;手柄4上设有与第一壁13相贴合的第二壁15,第二壁15为弧形。另一实施例可以在刹把盖22上设置第一壁13。
手柄4可以在缺口14内自由来回转动。
在转动过程中,第二壁15始终与第一壁13贴合,形成密封,避免刹车线5 外漏,也避免外界的雨水、灰尘进入容纳腔内。
刹把座2上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止抵部16,两个止抵部16布置于手柄4的两侧,两个止抵部16用于限制手柄4的活动范围。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刹把盖 22上设置两个止抵部16。参考图4,在非刹车时,手柄4与位于上方的止抵部 16抵靠;参考图5,在转动手柄达到极限刹车状态时,手柄4与位于下方的止抵部16抵靠。
两个止抵部16限制了手柄4的活动范围。让第一壁13始终与第二壁15贴合,避免线束52外漏。
刹把座2靠近缺口14处突出形成第一弧形部17,第一弧形部17与第二壁 15贴合。刹把盖22靠近缺口14处突出形成第二弧形部18,第二弧形部18与第二壁15贴合;第二弧形部18、第一弧形部17位于缺口14两侧。第二弧形部 18、第一弧形部17上下分布。第一弧形部17、第二弧形部18与第二壁15贴合,进一步避免外界雨水、灰尘进入。缺口14上下左右均被封闭,让缺口14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避免杂物进入。
在刹车过程中,用户从缺口14位置看不见刹车线5,外界的雨水、灰尘也不会经过缺口14进入容纳腔内。对比传统刹车结构,在刹车时,可以看到刹车线5外漏。
实施例2,一种车辆,包括车架、车轮组件、立柱19、把横管1、实施例1 公开的的刹把组件,其中,立柱19设置在车架上;把横管1与立柱19连接;刹把座2设置在把横管1上,刹车线5的第二端与车轮组件连接。
刹车线5与把横管1距离较近,把横管1处的刹车线5较少,方便对刹车线5隐藏,避免影响用户使用。
把横管1中段设有车头盖20;立柱19具有供刹车线5穿过的第一通道;把横管 1具有供刹车线5穿过的第一穿孔101;通过车头盖20将把横管1包裹固定在立柱19中段位置,车头盖内壁与把横管连接后还留有供刹车线穿过的第二通道 2001;第二通道2001贯穿车头盖20的端部及与把横管1相贴合的内壁,如此,避免车头盖20挤压到线束52。两个刹把组件分别与车头盖20的两端部贴合设置;刹车线5的第二端依次穿过车头盖20的第二通道2001、把横管1的第一穿孔101、立柱19的第一通道。车头盖20既可以与立柱19配合将把横管1固定,也能够隐藏刹车线5,避免刹车线5外漏。防止人为破坏,避免雨水、灰尘进入。
不需要另外设置部件以隐藏刹车线5。降低成本、降低重量。
车头盖20没有包裹刹把,而是与刹把座2贴合,既形成密封以隐藏刹车线 5,也不影响对刹把组件的维修。
车头盖20的内壁整体为适应把横管1曲面的半弧形状,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立柱19的端部设有贴合把横管1曲面的凹型状1901,凹型状190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车头盖20内壁及立柱19端部的设计能够更好与把横管1贴合、固定,避免把横管1移动。
上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包括扣接、卡接、插接或螺纹连接;下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包括扣接、卡接、插接或螺纹连接。上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可以为卡接;下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以为螺纹孔,可以采用螺钉连接。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通道为设置在车头盖内壁的隔断通道,隔断通道与把横管的第一穿孔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刹车线的第二端依次穿过隔断通道的第二穿孔、把横管的第一穿孔、立柱的第一通道。相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隔断的通道将线束和把横管隔离,减少线束摩擦,且进一步防尘,增加的通道结构也起到一定的支撑固定作用,加强了车头盖的牢固性。
实施例4:结合图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把横管1上安装把套21,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刹把组件,用于安装在把横管上,包括:刹把座、刹把盖、紧固件、刹车线和手柄,所述刹把座与把横管通过紧固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刹把盖与刹把座相合形成容纳腔,所述手柄的端部位于容纳腔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刹把座转动;所述容纳腔中设有联动部,所述联动部的主动端连接所述手柄的端部,所述联动部的被动端与刹车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容纳腔的周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的端部的第一轮齿、使第一齿轮复位的复位件、与所述刹把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拉线臂、设置在拉线臂的第一端的第二轮齿,所述第二轮齿与所述第一轮齿啮合,所述拉线臂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靠近所述把横管的一侧,所述拉线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刹车线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容纳腔内部的限位件,限位件设于拉线臂的一侧,用于限定所述拉线臂的活动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线包括线套及位于所述线套内的线束,其中,所述线套与所述刹把座或/和刹把盖连接,所述线束与所述拉线臂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柄抵靠,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刹把座或所述刹把盖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刹把座或所述刹把盖上设有两个沿所述手柄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壁,所述第一壁为弧形,两个所述第一壁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手柄穿过;所述手柄上设有与第一壁相贴合的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刹把座或所述刹把盖上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止抵部,两个所述止抵部布置于所述手柄的两侧,两个所述止抵部用于限制所述手柄的活动范围。
8.一种车辆,包括车架、车轮组件、立柱和把横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刹把组件,其中,所述立柱设置在车架上;所述把横管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刹把座设置在所述把横管上,所述刹车线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轮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横管中段设有车头盖;所述立柱具有供刹车线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把横管具有供刹车线穿过的第一穿孔;通过所述车头盖将把横管包裹固定在立柱中段位置,所述车头盖内壁与把横管连接后还留有供刹车线穿过的第二通道;两个刹把组件分别与所述车头盖的两端部贴合设置;所述刹车线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车头盖的第二通道、所述把横管的第一穿孔、所述立柱的第一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盖的内壁整体为适应把横管曲面的半弧形状,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立柱端部设有贴合把横管曲面的凹型状,凹型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CN202221413921.7U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7673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3921.7U CN217673046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FR2208229A FR3136445A3 (fr) 2022-06-08 2022-08-10 Assemblage de poignee de frein et vehicule
DE202022104684.0U DE202022104684U1 (de) 2022-06-08 2022-08-18 Fahrzeu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3921.7U CN217673046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3046U true CN21767304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28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13921.7U Active CN217673046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3046U (zh)
DE (1) DE202022104684U1 (zh)
FR (1) FR3136445A3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2104684U1 (de) 2022-08-25
FR3136445A3 (fr)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62741A1 (en) Petrol-tank flap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21533030A (ja) 車両座席用の荷重支持構造部
CN217673046U (zh) 一种刹把组件及车辆
JP4648889B2 (ja) 車両用ミラー・方向指示器装置
EP1243477A3 (de) Aufnahme- und 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Bug/Heckschürze eines Kraftfahrzeugs
CN211736776U (zh) 对开扶手解锁机构及扶手箱
JP383063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ケース取付け構造
CN2145748Y (zh) 内隐式车闸走线及紧动装置
CN210101903U (zh) 一种自行车用车架下管及车架
CN210083445U (zh) 一种自行车的内走线车架
CN210455099U (zh) 一种踏板式电动车刹车装置
JP4122685B2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10450899B (zh) 一种踏板式电动车刹车装置
CN2335832Y (zh) 车用后视镜支撑座
JP3764071B2 (ja) 車両用ワイパー
CN218229302U (zh) 防刹死型摩托车刹车手柄总成
JPH0323432Y2 (zh)
JPH0540341Y2 (zh)
CN217420841U (zh) 一种隐藏式把手及车辆
CN213620118U (zh) 一种多方位折叠防护型机车用刹车手柄
CN211918910U (zh) 车把组件及交通工具
JP2019098928A (ja) 作業車両
CN221642614U (zh) 车头总成、代步车和滑板车
JPH0469352U (zh)
JP2000344053A (ja)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