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5673U - 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5673U
CN217585673U CN202220430276.3U CN202220430276U CN217585673U CN 217585673 U CN217585673 U CN 217585673U CN 202220430276 U CN202220430276 U CN 202220430276U CN 217585673 U CN217585673 U CN 217585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ositioning
measured
driving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02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罗毅
杨正科
徐雷
杨阳
于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302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5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5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5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模组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组测量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模组定位机构,模组定位机构用于对待测量模组进行定位;设置于机架的模组夹爪机构,模组夹爪机构可用于当待测量模组定位完成后,夹取待测量模组以使待测量模组呈悬空状态;设置于机架的底面测量机构,底面测量机构用于当待测量模组呈悬空状态时,测量待测量模组底面的第一参数;设置于机架的上测量机构,上测量机构用于当待测量模组定位完成后,测量待测量模组整体的第二参数。本申请公开的模组测量装置,不仅可实现对模组的多个尺寸进行测量,还可保证测量结果精确度高,便于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组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模组的各项尺寸进行测量,以检测模组是否合格。目前,大多数需要测量的项目一般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进行,然而,一些关键尺寸在测量时,人工测量的难度较大,且检测效率低,测量结果的精度也无法保证。虽然也有采用设备对模组的尺寸进行检测,但是上述设备功能单一,往往只能测量某个尺寸,无法兼容多个测量项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可提供一种模组测量装置,不仅可实现对模组的多个尺寸进行测量,还可保证测量结果精确度高,便于提高检测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组测量装置,包括:
机架;
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模组定位机构,所述模组定位机构用于对待测量模组进行定位;
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模组夹爪机构,所述模组夹爪机构用于当所述待测量模组定位完成后,夹取所述待测量模组以使所述待测量模组呈悬空状态;
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面测量机构,所述底面测量机构用于当所述待测量模组呈悬空状态时,测量所述待测量模组底面的第一参数;
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测量机构,所述上测量机构用于当所述待测量模组定位完成后,测量所述待测量模组整体的第二参数。
本申请提供的模组测量装置,通过设置模组定位机构,可用于对待测量模组在测量之间进行定位,设置模组夹爪机构,可用于夹取定位完成的待测量模组使其呈悬空状态,使得底面测量机构可对待测量模组的底面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并且使得上测量机构对待测量模组进行整体结构的参数的测量。由于待测量模组在测量之前先进行定位,可保证后续的测量过程中测量结果精确,并且模组夹爪机构还可协助底面测量机构和上测量机构对待测量模组不同参数的测量,实现了多个测量项目的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组测量装置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模组定位机构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模组定位机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模组夹爪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模组夹爪机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上测量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安装座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底面测量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底面测量机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机架;110-轨道;200-模组定位机构;210-第一底板;220,220a,220b-支撑台;230,230a,230b-第一定位块;231-第一定位平面;2311-避让槽;240-第二定位块;241-第二定位平面;250-第一驱动机构;251-第一驱动丝杠;252-第一伺服电机;253-第一联轴器;260-第一驱动装置;261-第二驱动丝杠;262-第二伺服电机;263-同步带;270-支撑架;271-导向轴;280-第三驱动机构;281-第一升降气缸;282-升降板;290-第四驱动机构;291-第二升降气缸;300-模组夹爪机构;310主框架;320-定位夹爪模块;321-定位夹爪;3211-承载面;330-夹紧夹爪;400-上测量机构;420-第一移动模块;421-第一直线模块;422-第二直线模块;423-安装平板;430-第一激光扫描仪;440-旋转机构;450-安装座;451-安装孔;452-避让孔;500-底面测量机构;510-第二底板;520-第二移动模块;521-第一移动板;522-第二移动板;523-驱动直线模块;530-第二激光扫描仪;540-第三激光扫描仪;550-第七驱动机构;551-第一驱动电机;552-第二联轴器;553-第三驱动丝杠;560-第八驱动机构;561-第二驱动电机;562-第三联轴器;563-第四驱动丝杠;570-第一直线导轨;580-第二直线导轨;600-电气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模组进行测量时,大多数需要测量的项目一般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进行,然而,一些关键尺寸在测量时,人工测量的难度较大,且检测效率低,测量结果的精度也无法保证。虽然也有采用设备对模组的尺寸进行检测,但是上述设备功能单一,往往只能测量某个尺寸,无法兼容多个测量项目。另外,现有的设备也无法兼容不同型号的模组进行测量,这就导致检测效率进一步降低,并且还会提高生产成本。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模组测量装置,不仅可实现对不同型号的模组进行测量,还可实现对模组的不同参数进行测量,保证了检测结果精确,还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对上述模组测量装置进行说明。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组测量装置可包括机架100和设置于机架100上的模组定位机构200、模组夹爪机构300、底面测量机构500以及上测量机构400。其中,模组定位机构200可用于对待测量模组进行定位,待测量模组完成定位后,模组夹爪机构300可夹取待测量模组使其呈悬空状态,从而便于底面测量机构500对待测量模组的底面的第一参数进行测量,并且上测量机构400还可在待测量模组完成定位后,对待测量模组的整体结构的第二参数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模组底面平面度、模组端板底部装配平面度、安装孔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安装孔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端板抬脚高度(也可理解为端板的底面与模组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等等。第二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模组的长度、宽度、焊缝,等等。
另外,还可设置电气箱600,以用于对模组定位机构200、模组夹爪机构300、底面测量机构500以及上测量机构400等模块进行供电,从而保证各模块的正常运行。
参考图1和图2,机架100可设置一支撑平面,模组定位机构200可安装于支撑平面上,并且模组定位机构200可包括第一底板210、两个支撑台220、定位模块(可理解为图2中的230和240)、第一驱动机构250和第二驱动机构,其中,两个支撑台220可相对第一底板210沿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底板210,第一驱动机构250可用于驱动两个支撑台220同步移动,两个支撑台220每次同步移动的过程可理解为相向移动或者背向移动,当两个支撑台220相向移动时,两个支撑台220之间的间距缩小,当两个支撑台220背向移动时,两个支撑台220之间的间距增大。两个支撑台220可配合用于放置待测量模组,当两个支撑台220移动到设定的间距时,该间距即对应于待测量模组的长度或者宽度,也可立即为,支撑台220a远离支撑台220b的侧边与支撑台220b远离支撑台220a的侧边之间的距离为待测量模组的长度或宽度。通过移动支撑台220的位置,来满足不同尺寸的待测量模组,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组定位机构200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测量模组。
参考图3,第一驱动机构250可包括第一联轴器253、第一驱动丝杠251和第一伺服电机252,第一伺服电机252的输出轴可通过第一联轴器253与第一驱动丝杠251连接,从而使得第一伺服电机252可将动力通过输出轴传递给第一驱动丝杠251,并驱动第一驱动丝杠251绕自身轴线旋转,支撑台220与第一驱动丝杠251可传动连接,使得第一驱动丝杠251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支撑台220移动来实现同步移动。
定位模块安装于第一底板210上,并设置于两个支撑台220的外侧,并且可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支撑台220移动,该移动的过程可理解为定位模块朝向支撑台220移动或者远离支撑台220移动,当定位模块处于初始状态(即待测量模组未放置于支撑台220)时,定位模块距离支撑台220较远,当待测量模组放置于支撑台220后,定位模块朝向支撑台220移动,并用于对待测量模组进行对心定位,从而使得待测量模组对位准确,以便于保证后续的测量结果精确。
继续参考图2,定位模块可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定位块230和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块240,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两个第一定位块230可相对第一底板210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两个第二定位块240可相对第一底板210沿第二方向同步移动,这里的同步移动也可理解为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两个第一定位块230中,第一定位块230a和第一定位块230b分别位于相邻的支撑台220的外侧,并且沿第二方向,第一定位块230可位于支撑台220的中部位置;同样地,两个第二定位块240中,两个第二定位块240分别位于相邻的支撑台220的外侧,并且沿第一方向,第二定位块240可位于两个支撑台220的中部位置。
此外,第一定位块230朝向支撑台220的一侧可设置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定位平面231,第二定位块240朝向支撑台220的一侧可设置垂直于第二方向的第二定位平面241,这样,当待测量模组放置于支撑台220上后,第一定位块230和第二定位块240分别朝向支撑台220移动,并使得第一定位平面231和第二定位平面241分别与待测量模组抵接,两个第一定位平面231可实现待测量模组的一组侧边在第二方向上与支撑台220的侧边对齐,第二定位平面241可使得待测量模组的另一组侧边能够沿第一方向延伸,从而使得待测量模组能够实现对心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平面231还可设置避让槽2311,以用于避让待测量模组上的电池结构,从而避免因第一定位平面231与待测量模组抵接时挤压上述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避让槽2311的设置可根据待测量模组的结构来设置,其可仅设置于第一定位平面231,或者可仅设置于第二定位平面241,或者第一定位平面231和第二定位平面241均可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如前所述,由于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定位块230和第二定位块240,二者皆可相对第一底板210移动,用于驱动定位模块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可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定位块230移同步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60和用于驱动第二定位块240同步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以第一驱动装置260为例,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60可包括同步带263、第一驱动丝杠261和第二伺服电机262,第二伺服电机262可通过同步带263驱动第一驱动丝杠261绕自身轴线旋转,第一定位块230与第一驱动丝杠261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丝杠261在旋转的同时可实现第一定位块230的同步移动。同样地,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可与第一驱动装置260的结构类似,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为便于高效、精确控制支撑台220、第一定位块230以及第二定位块240的移动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组测量装置还可设置扫码模块,控制模块。其中,扫码模块可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可事先预设不同型号的模组关联对应的程序,扫码装置可用于对待测量模组进行扫码,并识别待测量模组的型号,获取其对应的程序,并将程序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与第一驱动机构250和第二驱动机构信号连接,并且可根据接收的程序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250和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支撑台220、第一定位块230和第二定位块240能够根据不同型号的待测量模组自动移动至对应的位置。通过上述设置,不仅可实现对不同型号的模组进行测量,还可实现对于待测量模组的自动定位,以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模组定位机构200还可设置第三驱动机构280来驱动两个支撑台220沿第三方向移动,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垂直于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时,第三驱动机构280可包括升降板282和第一升降气缸281,升降板282可平行于第一底板210设置,并位于第一底板210与两个支撑台220之间,并且支撑台220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连接于升降板282。第一升降气缸281的一端连接升降板282背离支撑台220的一侧,以用于驱动升降板282沿第三方向移动。这样,当待测量模组放置于支撑台220上并完成对心定位后,第一升降气缸281可驱动升降板282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待测量模组在第三方向上的移动,以满足模组下一步工序的工艺要求。
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模组定位机构200还可设置支撑架270,支撑架270可设置于第一底板210背离支撑台220的一侧,同时,还可设置第四驱动机构290来驱动第一底板210相对支撑架270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支撑台220、第一定位块230和第二定位块240等整体结构沿第三方向移动,以便于满足不同的工艺需求。
第四驱动机构290可包括两个第二升降气缸291,每一个第二升降气缸290的一端连接第一底板210背离支撑台220的一侧,以用于驱动第一底板210沿第三方向移动。此外,两个第二升降气缸291可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且可以第一底板210的中心为对称中心来对称设置,以便于在驱动第一底板210移动时能够保持第一底板210的稳定性。此外,第一底板210朝向支撑架270的一侧还可连接至少两个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导向轴271,导向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底板210,第二端可穿过支撑架270的轴套,当第一底板210在沿第三方向移动时,导向轴271的第二端可相对轴套移动,从而保证导向轴271的移动方向,以此来保证第一底板210的移动方向,使得第一底板210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参考图1、图4和图5,机架100还可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轨道110,两条轨道110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且每一条轨道110沿第二方向延伸,同时,轨道110位于模组定位机构200背离支撑平面的一侧,也即轨道110位于模组定位机构200的上方。而模组夹爪机构300可通过上述轨道110安装于机架100,以使得模组夹爪机构300可通过轨道110相对机架100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便于实现对放置于模组定位机构200上的待测量模组的夹取。
模组夹爪机构300可包括主框架310以及安装于主框架310上的两个定位夹爪模块320以及两个夹紧夹爪330,其中,主框架310与轨道110之间滑动连接。两个定位夹爪模块320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每一个定位夹爪模块320可相对主框架310沿第二方向移动,另外,每一个定位夹爪模块320可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定位夹爪321,两个定位夹爪321可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一个定位夹爪321朝向相对的定位夹爪321的一侧可设置用于承载待测量模组的承载面3211,相对设置的承载面3211配合以用于夹取待测量模组,保证待测量模组的平稳定。承载面3211的宽度(即承载面321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可在10mm左右,以用于既可稳定夹持待测量模组,使得模组被夹取时不变形,也不会影响后续对模组的测量。
此外,还可设置第五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来驱动两个定位夹爪模块320同步移动,同步移动可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实现两个定位夹爪模块320之间的距离减小或增大。具体实施时,第五驱动机构可由伺服电机、同步带、左右旋丝杠等组成,使得定位夹爪模块320可由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左右旋丝杠旋转,以驱动两个夹爪定位模块320做同步运动。
两个夹紧夹爪33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并且可相对主框架310沿第一方向移动,此外,还可设置第六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两个夹紧夹爪330同步移动,夹紧夹爪330同步移动时也可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第六驱动机构的结构可与第五驱动机构的结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通过设置夹紧夹爪330,可用于当定位夹爪模块320夹取待测量模组后,利用夹紧夹爪330对待测量模组进行夹紧,以保证模组的定位准确。
初始状态时,两个定位夹爪模块320相距较远,当待测量模组在模组定位机构200完成定位后,第一升降气缸281可驱动两个支撑台220上升,以使得待测量模组上升,并高于定位夹爪模块320的承载面3211,然后两个定位夹爪模块320相向移动至设定位置,第一升降气缸281下降至原点位置,支撑台220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至初始位置,而待测量模组在下降的过程中落到承载面3211上。然后夹紧夹爪330相向移动以开展对心运动,夹紧模组的两端,从而实现对模组的夹紧和定位。
参考图6,上测量机构400可安装于模组夹爪机构300的主框架310上,并且主框架310在沿第二方向移动时也可带动上测量机构400移动。上测量机构400可包括第一移动模块420以及第一激光扫描仪430。其中,第一移动模块420安装于主框架310,第一移动模块4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主框架310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第一移动模块4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主框架310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一激光扫描仪430安装于第一移动模块420,并且可相对第一移动模块420绕第一轴线旋转,第一轴线沿第三方向延伸。这样,可通过第一移动模块420将第一激光扫描仪430移动至对应的位置,然后带动第一激光扫描仪430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待测量模组的长度、宽度以及焊缝等的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动模块4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主框架310沿第一方向移动,可理解为,第一移动模块420整体可相对主框架310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者,第一移动模块420的某个结构或部分结构可相对主框架310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样地,第一移动模块4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主框架310沿第三方向移动也是如此,这里不再赘述。
第一移动模块420可包括第一直线模块421和第二直线模块422,其中,第一直线模块421可安装于主框架310,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直线模块422可安装于第一直线模块421,并且可相对第一直线模块421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第二直线模块422可沿第三方向延伸。此外,还可设置安装平板423,使得第一激光扫描仪430安装于安装平板423上,安装平板423可相对第二直线模块422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激光扫描仪430沿第三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直线模块421可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而第二直线模块422可通过滑块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导轨,从而使得第二直线模块422可在滑块的作用下实现移动。同样地,第二直线模块422还可设置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安装平板423可通过滑块移动地安装于第二导轨,从而使得安装平板423可在滑块的作用下实现移动。
参考图6和图7,为便于驱动第一激光扫描仪430旋转,可在安装平板423上设置旋转机构440,旋转机构440可以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激光扫描仪430旋转,并且使得其输出轴绕第一轴线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激光扫描仪430进行旋转。此外,还可在安装平板423上设置安装座450,安装座450位于伺服电机与第一激光扫描仪430之间,其朝向伺服电机的一端可设置安装孔451,朝向第一激光扫描仪430的一端可设置用于避让第一激光扫描仪430连接输出轴的部位的空间。伺服电机的主体可固定于安装座450上,并且输出轴可穿过安装孔451后与第一激光扫描仪430连接,此外,输出轴与安装孔451之间可设置轴承,以保证输出轴的旋转顺畅。
另外,安装座450还可设置用于避让第一激光扫描仪430的信号线的避让孔452,避让孔452的形状可为半圆形,当第一激光扫描仪430在旋转过程中,该避让孔452可用于避让信号线,从而实现激光头的360°旋转,并且在扫描结束后,激光头还可按原路转回,从而省去了人工调整激光头的工作,以便于快速进行下一次测量。
半圆形的避让孔452的直径可在17mm-18mm之间,在保证能够避开第一激光扫描仪430的信号线的同时,也不会对安装座450的质量中心有太大影响,以保证伺服电机和第一激光扫描仪430之间的连接稳定。
参考图8和图9,底面测量机构500可与模组定位机构200一样设置于支撑平面上,也即底面测量机构500位于模组夹爪机构300下方。底面测量机构500可包括第二底板510、第二移动模块520、第二激光扫描仪530和第三激光扫描仪540。其中,第二移动模块520安装于第二底板510,第二移动模块5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第二底板510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第二移动模块5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第二底板510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且第二移动模块5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第二底板510沿第三方向移动,上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之间两两垂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模块5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第二底板510沿第一方向移动,可理解为,第二移动模块520整体可相对第二底板510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者,第二移动模块520的某个结构或部分结构可相对第二底板510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样地,第二移动模块52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第二底板510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也是如此,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激光扫描仪530和第三激光扫描仪540均安装于第二移动模块520,并且可在第二移动模块520的带动下实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的移动,以便于能够移动至对应的部位,从而对待测量模组的底面进行测量。其中,第二激光扫描仪530可用于测量待测量模组的底面的第一参数,第三激光扫描仪540可用于测量待测量模组的底面的第二参数,待测量模组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模组底面平面度、模组端板底部装配平面度、安装孔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安装孔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端板抬脚高度(也可理解为端板的底面与模组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底面测量机构500对待检测模组进行测量时,可将待检测模组移动至底面测量机构500的正上方,从而可便于底面测量机构对待检测模组的底面进行测量。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测量模组的结构可包括两个端板、两个侧板以及多个电池,两个端板相对放置,每一个侧板的一端连接一个端板,另一端连接另一个端板,从而形成一个框体,而电池放置于框体内,以形成一个模组。这时,模组在正常放置情况下用于承载电池的端板或侧板可理解为底部,而底部背离电池的一侧表面即可理解为底面。
第二移动模块520可包括第一移动板521、第二移动板522、驱动直线模块523以及连接板(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移动板521安装于第二底板510上,并且可相对第二底板510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第一移动板521还可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移动板522可安装于第一移动板521,并且可相对第一移动板521沿第二方向移动。驱动直线模块523可安装于第二移动板522,并且驱动直线模块523可沿第三方向延伸,连接板可相对驱动直线模块523沿第三方向移动地安装于驱动直线模块523。而第二激光扫描仪530可安装于第二移动板522,并且可用于测量待测量模组的底部平面度,第三激光扫描仪540可安装于连接板,并且可用于测量待测量模组的端板底部装配平面度、安装孔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安装孔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端板抬脚高度。
另外,第二移动模块520还可包括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板52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七驱动机构550以及用于驱动第二移动板52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八驱动机构560,其中,第七驱动机构550可安装于第二底板510,第八驱动机构560可安装于第一移动板521。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七驱动机构550可包括第三驱动丝杠553、第一驱动电机551以及第二联轴器552。第一驱动电机551可以为伺服电机,其具有动力输出轴,该动力输出轴可通过第二联轴器552与第三驱动丝杠553连接,从而将动力输出给第三驱动丝杠553,使得第三驱动丝杠553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另外,第二底板510上还可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570,第一直线导轨570设有滑块,第一移动板521可安装于滑块,并且第一移动板521可通过丝母座连接于第三驱动丝杠553,从而使得将第三驱动丝杠553的旋转运动通过丝母转换为第一移动第二底板510沿第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以便于驱动第一移动板521快速沿第一方向移动。
类似的,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八驱动机构560可包括第四驱动丝杠563、第二驱动电机561以及第三联轴器562。第二驱动电机561可以为伺服电机,其具有动力输出轴,该动力输出轴可通过第三联轴器562与第四驱动丝杠563连接,从而将动力输出给第四驱动丝杠563,使得第四驱动丝杠563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另外,第一移动板521上还可设置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580,第二直线导轨580设有滑块,第二移动板522可安装于滑块,并且第二移动板522可通过丝母座连接于第四驱动丝杠563,从而使得将第四驱动丝杠563的旋转运动通过丝母转换为第二移动第二底板510沿第二方向的直线运动,以便于驱动第二移动板522快速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激光扫描仪530移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驱动直线模块523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直线导轨,每一条第三直线导轨可沿第三方向延伸,而连接板可通过与第三直线导轨之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配合,并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实现沿第三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第三激光扫描仪540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底面测量机构500对于待测量模组底面的测量过程可参考以下说明:
当带测量模组到达测量位置时,第一驱动电机551通过第一联轴器253和第一驱动丝杠251转动,以驱动第一移动板521在第一直线导轨570上沿第一方向移动到第一个测量工位,然后驱动直线模块523带动第三激光扫描仪540沿第三方向移动到程序设定位置,然后由第二驱动电机561通过第二联轴器552和第一驱动丝杠261转动,以驱动第二移动板522沿第二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三激光扫描仪540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一侧端板的底部装配平面度、安装孔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端板抬脚高度的测量。
当上述测量结束后,第一驱动电机551通过第一驱动丝杠251带动第一移动板521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第三激光扫描仪540沿第一方向移动到另一侧的端板测量位置,这时,第二驱动电机561带动第三激光扫描仪540沿第二方向往回移动,实现对另一侧端板的底部装配平面度、安装孔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端板抬脚高度的测量。
当上述测量结束后,这时驱动直线模块523带动第三激光扫描仪540退回到初始位置,第二移动板522位置锁定,第一驱动电机551带动第一移动板521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激光扫描仪530移动,以实现对待测量模组的底面平面度的测量。
以下将结合上述各机构的具体结构,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组测量装置的测量过程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该测量过程仅为举例说明。
首先,利用扫码模块对待测量模组进行扫码,识别该模组的型号,并将对应于该型号的程度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程序自动调整支撑台220的位置,使得两个支撑台220的距离对应于该模组的宽度,然后将模组放置于支撑台220上,并控制第一定位块230和第二定位块240移动以实现对模组的对心定位。
对模组的定位完成后,模组夹爪机构300移动至模组定位机构200的上方对中位置,第二升降气缸291将第一底板210整体升高,升高到位后,第一定位块230和第二定位块240松开回到原点位置。然后第一升降气缸281将支撑台220和模组同时提升,使得模组的底面高于定位夹爪模块320的承载面3211,此时,定位夹爪模块320由原点位置相向移动,当移动到设定位置时,第一升降气缸281下降到原点位置,此时的支撑台220靠自身重力下降到初始位置,而模组降到定位夹爪模块320的承载面3211上。承载面3211可将模组底面的中间部位露出,便于底面平面度的测量。然后,夹紧夹爪330可由原点位置相向移动,并夹紧模组的两端,以实现对模组的夹紧和定位。
模组夹紧定位好之后,模组夹爪机构300带着模组移动至测量底面参数的位置,底面测量机构500可在第一移动模块420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激光扫描仪530和第三激光扫描仪540对模组安装底面平面度、各安装孔451的距离、模组底面平面度等参数进行检测,该检测过程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模组底面测量结束后,模组夹爪机构300带着模组再次移动到模组定位机构200的上方对中位置,并且夹紧夹爪330松开,回到原点位置。第一升降气缸281和第二升降气缸291提升,带动支撑台220将模组顶升,使得模组的底面脱离定位夹爪模块320的承载面3211,此时,定位夹爪模块320松开,回到原点位置。第一升降气缸281和第二升降气缸291下降回到原点位置,使得模组的顶部低于定位夹爪模块320的底部。模组夹爪机构300带动上测量机构400移动到测量位置,第一升降气缸281和第二升降气缸291再次将模组顶升,此时,上测量机构400对模组的焊缝、端板与侧板高度差,电池模组的长度和宽度等参数进行测量。
测量结束后,模组夹爪机构300带动上测量机构400回到初始位置,模组下料,以此完成一个模组测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模组定位机构,所述模组定位机构用于对待测量模组进行定位;
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模组夹爪机构,所述模组夹爪机构可用于当所述待测量模组定位完成后,夹取所述待测量模组以使所述待测量模组呈悬空状态;
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面测量机构,所述底面测量机构用于当所述待测量模组呈悬空状态时,测量所述待测量模组底面的第一参数;
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测量机构,所述上测量机构用于当所述待测量模组定位完成后,测量所述待测量模组整体的第二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支撑平面,所述模组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平面,且所述模组定位机构包括:
第一底板;
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个支撑台,两个所述支撑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台配合以用于放置所述待测量模组;
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可朝向所述两个支撑台或远离所述两个支撑台移动,以用于对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台上的所述待测量模组进行定位;
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支撑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模块朝向所述两个支撑台或远离所述两个支撑台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包括:
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个第一定位块,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相近的所述支撑台远离另一个所述支撑台的一侧;
可沿第二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个第二定位块,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相近的所述支撑台远离另一个所述支撑台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两个第一定位块同步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两个第二定位块同步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支撑台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定位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底板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夹爪机构包括:
主框架,所述主框架设置于所述模组定位机构背离所述支撑平面的一侧;
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两个定位夹爪模块,两个所述定位夹爪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定位夹爪模块用于配合夹取所述待测量模组;
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定位夹爪模块同步移动的第五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夹爪机构还包括:
可沿第二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两个夹紧夹爪,两个所述夹紧夹爪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以用于当所述定位夹爪模块夹取所述待测量模组后,对所述待测量模组夹紧;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夹紧夹爪同步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第六驱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条轨道,所述轨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主框架可相对所述机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轨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测量机构包括:
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第一移动模块,所述第一移动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所述主框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移动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所述主框架沿第三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可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模块的旋转机构;
安装于旋转机构的第一激光扫描仪,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激光扫描仪绕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包括第一直线模块和第二直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直线模块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且所述第一直线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直线模块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模块,且所述第二直线模块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所述旋转机构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测量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激光扫描仪的信号线的避让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测量机构包括:
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平面;
安装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移动模块,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所述第二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所述第二底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所述第二底板沿第三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的第二激光扫描仪和第三激光扫描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模块包括:
可相对所述第二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板;
可相对所述第一移动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第二移动板;
所述第二激光扫描仪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模块还包括:可相对所述第二移动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三激光扫描仪安装于所述连接板。
CN202220430276.3U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Active CN217585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0276.3U CN217585673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0276.3U CN217585673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5673U true CN217585673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0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0276.3U Active CN217585673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5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94083A (zh) 一种载具自动插针设备
CN103722375B (zh) 一种压合设备
CN115602905B (zh) 一种方形电池模组自动压紧机构及方形电池模组组装线
CN116706206B (zh) 刀片电池高精度堆叠设备及堆叠方法
CN217361537U (zh) 一种晶圆用定位装置
CN217585673U (zh) 一种模组测量装置
CN110808399B (zh) 一种电池模组冷却水管的装配工装
CN112333917A (zh) 一种pcb板检验加工定位组件
CN216370924U (zh) 一种自动化装配产线的工件上料及检测装置
CN115219963A (zh) 一种工件检测设备
CN210360874U (zh) 一种定位夹具及具有该定位夹具的玻璃磨削机
CN216960332U (zh) 一种基板压装装置
CN110864746A (zh) 一种同步检测装置
CN218158040U (zh) 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检测的定位装置
CN220993308U (zh) 一种钢结构拼装工作台
CN218534194U (zh) 一种对中定位装置
CN219369918U (zh) 扩纸检测机
CN218557138U (zh) 一种浮动式夹具定位机构
CN219648930U (zh) 一种电源壳体镭雕装置
CN219121318U (zh) 一种轴承检测和打标装置
CN214959208U (zh) 一种电机轴轴环装配装置
CN219767203U (zh) 一种电池焊接用定位装置
CN216977822U (zh) 一种底面测量机构
CN213800382U (zh) 一种换向定位装置
CN216097669U (zh) 一种角向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