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3994U - 一种底盘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盘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3994U
CN217553994U CN202220874911.7U CN202220874911U CN217553994U CN 217553994 U CN217553994 U CN 217553994U CN 202220874911 U CN202220874911 U CN 202220874911U CN 217553994 U CN217553994 U CN 217553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spension
chassis
bracke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49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义祥
张红业
葛琦
闫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ji Automotiv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49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3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3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3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底盘重心高,不利于操作稳定性和舒适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盘及车辆,底盘包括车架、第一悬架、第二悬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转向机,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两端,且位于所述车架背离车身的一面;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转向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悬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通过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降低底盘的高度,从而降低底盘的重心。

Description

一种底盘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盘及车辆。
背景技术
底盘是整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车的承载能力、成员舱空间、电池的布置、动力总成和电机布置、操稳和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底盘主要有承载式车身的的底盘(主要乘用车)、非承载使车身的底盘(商用车和大型越野车),无法实现底盘的统一。常规底盘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底盘的平台化及车身空间的利用和电池包的布置。
目前市面上主要车型底盘多为前后独立悬架加副车架、非独立悬架加车架等结构。占用空间大,影响电池、动力总成、电机等布置,无法兼容不同悬架结构和弹簧形式,且无法在不同类型车型之间通用或沿用修改。另外市面上现有的底盘结构中,整车重心较高,不利于操作稳定性和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底盘重心高,不利于操作稳定性和舒适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盘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盘,包括车架、第一悬架、第二悬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转向机,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两端,且位于所述车架背离车身的一面;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转向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悬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支撑件和多个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多个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车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连接杆和两个导向臂,两个所述导向臂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导向臂。
可选的,所述车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两端,所述第二框架的重心低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框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框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30°;所述第三框架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30°。
可选的,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两根所述纵梁相对设置,两根所述横梁设置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且连接两根所述横梁。
可选的,所述第一悬架选自空气弹簧悬架或螺旋弹簧悬架。
可选的,所述第二悬架选自空气弹簧悬架、螺旋弹簧悬架和钢板弹簧悬架中的一种。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底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通过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兼容不同形式的悬架结构,便于在不同类型车型之间通用或沿用修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位于车架背离车身的一面,从而降低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使得整车重心降低10%。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车架两端,第一悬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二悬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使得底盘结构高度集成模块化,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有利于增大乘员舱和电池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第三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侧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车架;11、第一框架;12、第二框架;121、纵梁;122、横梁;13、第三框架;14、第一连接段;15、第二连接段;
2、第一悬架;3、第二悬架;4、第一支架;41、支撑件;42、连接臂 5、第二支架;51、连接杆;52、导向臂;6、转向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竖直”、“水平”、“上”、“下”、“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包括车架1、第一悬架2、第二悬架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和转向机6,所述第一支架4 和所述第二支架5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1两端,且位于所述车架1背离车身的一面。所述第一悬架2和所述转向机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4上,所述第二悬架3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5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底盘通过设置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兼容不同形式的悬架结构,便于在不同类型车型之间通用或沿用修改。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 位于车架1背离车身的一面,从而降低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3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使得整车重心降低10%,操作稳定性提高,提高了整车的侧倾和纵倾控制。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分别设置在车架1两端,第一悬架2设置在第一支架4上,第二悬架3设置在第二支架5上,使得底盘结构高度集成模块化,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有利于增大乘员舱和电池布置空间。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4包括支撑件41和多个连接臂 42,多个所述连接臂42的一端与所述车架1连接,多个所述连接臂42远离所述车架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41连接,通过设置支撑件41安装第一悬架2,第一悬架2包括摆臂和第一减振器,摆臂和第一减振器分别与车架1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5包括连接杆51和两个导向臂 52,两个所述导向臂52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两侧,所述连接杆51连接两个所述导向臂52。具体地,导向臂52呈Z型设置。第二悬架3包括第二减振器,第二减振器与车架1连接。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为可调减振器。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还包括电池包和电机,所述电池包和电机均设置于车架1上。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和第三框架13,所述第一框架11和所述第三框架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12两端,所述第二框架12的重心低于所述第一框架11和所述第三框架13。所述第一支架4与所述第一框架11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与所述第三框架13连接。第二框架12的重心低于第一框架11和第三框架13,降低车架1重心,提高乘员舱空间和电池包的布置空间。
具体地,车架1通过型材焊接而成,实现轻量化,底盘减重达到15%。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1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段 14与所述第二框架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4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12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30°。所述第三框架13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段15与所述第二框架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15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12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30°,以确保第二框架12水平设置,实现滑板底盘功能。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12包括两根纵梁121和两根横梁122,两根所述纵梁121相对设置,两根所述横梁122设置于两根所述纵梁 121之间,且连接两根所述横梁122,便于实现线控底盘的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架2选自空气弹簧悬架或螺旋弹簧悬架。如图1 所示,第一悬架2为螺旋弹簧悬架,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悬架2为空气弹簧悬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悬架3选自空气弹簧悬架、螺旋弹簧悬架和钢板弹簧悬架中的一种。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悬架3为空气弹簧悬架,如图4 所示,第一悬架2为钢板弹簧悬架。具体地,弹簧杠杆比大于1,弹簧预载大大幅降低,利于空气弹簧设计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第一悬架、第二悬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转向机,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两端,且位于所述车架背离车身的一面;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转向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悬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支撑件和多个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多个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车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连接杆和两个导向臂,两个所述导向臂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导向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两端,所述第二框架的重心低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框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30°;所述第三框架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3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两根所述纵梁相对设置,两根所述横梁设置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且连接两根所述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架选自空气弹簧悬架或螺旋弹簧悬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架选自空气弹簧悬架、螺旋弹簧悬架和钢板弹簧悬架中的一种。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底盘。
CN202220874911.7U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底盘及车辆 Active CN217553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4911.7U CN217553994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底盘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4911.7U CN217553994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底盘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3994U true CN217553994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0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4911.7U Active CN217553994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底盘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3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0777B2 (en) Rear integration of a suspension system and fuel tanks in fuel cell vehicles
CN11088431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多连杆后悬架
CN115503826A (zh) 电动商用车车架
CN217553994U (zh) 一种底盘及车辆
CN214565664U (zh) 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2320499U (zh) 一种中巴车底盘
CN110143107B (zh)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CN210554003U (zh) 一种集成多连杆和横置板簧的后悬结构
CN111746211B (zh) 一种轮毂电机悬架及其车身连接结构
CN214606969U (zh) 一种汽车后驱动托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及后驱动悬架总成
CN208760732U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17374658U (zh) 车架总成以及车辆
US9969228B2 (en) Vehicle inboard suspension system
CN217969683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N212765553U (zh) 一种商用车单横臂独立悬架装置
CN219790412U (zh) 一种s型横向减震多功能折叠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20354359U (zh) 一种双轴平稳型电动车减震器
TWM648989U (zh) 電動車底盤
CN217227225U (zh) 三连杆后悬架及车辆
CN219256977U (zh) 悬架总成以及车辆
CN218316919U (zh) 一种新型转向器与驾驶室悬置固定结构
CN217073968U (zh) 一种下摆臂安装结构、悬架及车辆
CN218112878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CN217835777U (zh) 跑车发动机舱x形支架
CN218453421U (zh) 一款新型的大功率越野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Address after: Room 201-1, 2nd Floor, Building 15, No. 21 Tianhou Road, Nansha Street,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58

Patentee after: Qiji Automotiv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30 23 building, Cheng Yue mansion 448-458, Dongfeng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