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3697U -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3697U
CN217553697U CN202221623618.XU CN202221623618U CN217553697U CN 217553697 U CN217553697 U CN 217553697U CN 202221623618 U CN202221623618 U CN 202221623618U CN 217553697 U CN217553697 U CN 217553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ion
suspension assembly
transmission
bracket
vibration iso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236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洋
左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236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3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3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3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包括:上支架;第一隔振连接件,第一隔振连接件设在上支架上,以连接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下支架,用于连接车架;第二隔振连接件,第二隔振连接件设在下支架和上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隔振连接件和第二隔振件连接件能实现二级隔振作用,提升电机高转速时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利于提升整车行驶品质。

Description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动力总成,其工作时驱动电机的转速高,电机的振动频率高,振动阶次大。在加速工况、滑行工况下会存在明显的高阶电机噪音和振动。传统的悬置在高频率时动刚度较高,无法有效衰减电机这种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变速器的悬置总成,所述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能够实现悬置系统的二级隔振功能,有效降低车内振动量,提升车内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包括:上支架;第一隔振连接件,所述第一隔振连接件设在所述上支架上,以连接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下支架,用于连接车架;第二隔振连接件,所述第二隔振连接件设在所述下支架和所述上支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通过设置第一隔振连接件和第二隔振件连接件能实现二级隔振作用,提升电机高转速时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利于提升整车行驶品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的相对两端向上弯折形成有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上均设有所述第一隔振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振连接件包括:套管,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套管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内芯,所述内芯用于连接所述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弹性套,所述弹性套设在所述内芯和所述套管之间,同时,所述内芯高度要高出所述弹性套和所述套管,保证所述套管和所述上支架不会与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发生磕碰异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的靠近两个连接部的中心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套管和所述弹性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远离另一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套孔,所述套孔配合在所述套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呈夹角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上支架,所述第一隔振连接件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两个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60~15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振连接件包括:第一隔振部分、第二隔振部分以及第三隔振部分,所述第一隔振部分、所述第二隔振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隔振部分对应设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的中间和左右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相对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有支架侧板,所述下支架上设有顶面和位于所述顶面的相对两侧的侧面;第一隔振部分设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顶面之间,所述第二隔振部分设在所述支架侧板和所述侧面之间,所述第三隔振部分设在另一所述支架侧板和所述侧面之间,所述第一隔振部分、所述第二隔振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隔振部分为橡胶件,所述支架侧板上设有橡胶流道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架侧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30~15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架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对称布置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倾斜支撑在所述空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前文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所述变速器的悬置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变速器的悬置总成的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变速器的悬置总成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变速器的悬置总成的内部剖视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变速器的悬置总成的内部剖视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变速器的悬置总成的上支架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变速器的悬置总成中上支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变速器的悬置总成中第二隔振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变速器的悬置总成中下支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00、变速器的悬置总成;
10、上支架;
101、连接部;101a、第一安装孔;1011、第一部分;1012、第二部分;10a、第一通孔;10b、加强筋;
102、固定板;102a、套孔;
103、支架侧板;103a、橡胶流道孔;
20、第一隔振连接件;201、套管;202、内芯;203、弹性套;
30、下支架;30a、顶面;30b、侧面;301、第二通孔;30c、空腔;30d、底面;
40、第二隔振连接件;
401、第一隔振部分;4011、衬套;4012、第一限位部;4013、第二限位部;402、第二隔振部分;403、第三隔振部分;40a、橡胶引流柱;
50、加强件;60、第一螺栓;70、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8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100,包括:上支架10、第一隔振连接件20、下支架30、第二隔振连接件40。
第一隔振连接件20设在上支架10上,以连接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下支架30用于连接车架;第二隔振连接件40设在下支架30和上支架1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悬置总成100设在车身支架和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之间,第一隔振连接件20与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接触能实现一级隔振,接着由第二隔振连接件40接触下支架30能实现二级隔振,从而能提高动力总成在电机高频时悬置隔振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悬置总成100,通过设置第一隔振连接件20和第二隔振件连接件40能实现二级隔振作用,提升电机高转速时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利于提升整车行驶品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100,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支架10的相对两端向上弯折形成有连接部101,两个连接部101上均设有第一隔振连接件20。可以理解为,上支架10的左右两端或前后两端弯折形成连接部101,从而提高连接可靠性,而两个连接部101上均设置第一隔振连接件20,则能在两个连接位置均能实现隔振,进一步提升隔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隔振连接件20包括:套管201、内芯202、弹性套203,连接部10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01a,套管201设在第一安装孔101a内;内芯202用于连接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弹性套203设在内芯202和套管201之间。套管201、内芯202、弹性套203 构成轴套结构,弹性套203具备弹性作用,可以起到缓冲隔振作用。第一隔振连接件20装配时,先将套管201安装到第一安装孔101a内,然后将弹性套203安装到套管201内,最后安装内芯202,整体安装比较简单、方便。第一隔振连接件20在与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连接时,可以将紧固件(例如螺栓),紧固件穿过内芯202通过螺母固定在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或者直接螺纹连接在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套203可以为橡胶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芯202的靠近两个连接部101的中心的一端延伸出套管201和弹性套203。也就是说,内芯202的高度高出弹性套203和套管201,这样就能保证套管201和连接部101不会与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发生磕碰异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图6所示,连接部 101的远离另一连接部的端部设有固定板102,固定板102上设有套孔102a,套孔102a配合在套管201上,固定板102能够增加连接部101处的厚度,将套管201稳定压装在连接部101的第一安装孔101a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102可以为金属板,金属板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连接部10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连接部101包括:呈夹角布置的第一部分1011和第二部分1012,第二部分1012相对第一部分1011远离上支架10,第一隔振连接件20设在第二部分1012上。第二部分1012可以相对第一部分1011弯折一定角度,保证与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具有合适的安装位置。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两个第二部分1012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α1,第一夹角α1的范围为60~150度。也就是说,第一夹角α1可以是60 度、65度、70度、75度、80度、90度、100度、115度、120度、135度、 145度、150度中的任意值,当然,也可以是60~150度范围内的其他数值,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第一部分1011和上支架10之间设有加强筋10b,可以提高第一部分1011处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第二隔振连接件40 包括:第一隔振部分401、第二隔振部分402以及第三隔振部分403,第一隔振部分401、第二隔振部分402以及第三隔振部分403对应设在上支架10 和下支架30的中间和左右位置处。第一隔振部分401、第二隔振部分402 以及第三隔振部分403能对上支架10和下支架30的三个位置进行隔振,整体隔振效果比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上支架 10的另一相对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有支架侧板103,下支架30上设有顶面30a 和位于顶面30a的相对两侧的侧面30b;第一隔振部分401设在上支架10 和顶面30a之间,第二隔振部分402设在支架侧板103和侧面30b之间,第三隔振部分403设在另一支架侧板103和侧面30b之间。可以理解为是,第二隔振连接件40的第一隔振部分401能实现Z向的向下向上缓冲隔振功能,同时第一隔振部分401实现Z向的限位功能;第二隔振部分402和第三隔振部分403能实现X、Y向的隔振缓冲功能和限位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第一隔振部分401 包括衬套4011、第一限位部4012、第二限位部4013,上支架10上设有第一通孔10a,衬套4011设在第一通孔301内,第一限位部4012设在衬套4011 的上端且止抵在上支架10的顶部,第二限位部4013设在衬套4011的下端且止抵在上支架10的底部,衬套4011既能起到隔振作用,同时也能起到 X/Y向限位,第一限位部4012和第二限位部4013既能起到隔振作用,同时也能起到Z向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6所示,悬置总成100 还包括第一螺栓60,第一螺栓60设在衬套4011内,下支架30上设有第二通孔301,第一螺栓60的顶部穿过第二通孔301。第一螺栓60的底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螺母,将上支架10、第一隔振部分401以及下支架30三者固定在一起。或者,第二通孔301形成螺纹孔,第一螺栓60的底部直接螺接在螺纹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悬置总成100还包括第二螺栓70,第二螺栓70设在下支架30的底部,用于连接车身支架。第二螺栓70可以为一个,设在下支架30的中间位置。第二螺栓 70也可以设为多个,偏离中间位置布置,例如,第二螺栓70的数量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隔振部分401、第二隔振部分402以及第三隔振部分403为橡胶件,支架侧板103上设有橡胶流道孔103a,橡胶流道孔103a在橡胶硫化时具有良好的橡胶流动性能,并使得第二隔振部分402以及第三隔振部分403上可以形成橡胶引流柱40a,可以提升产品硫化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支架30的两个侧面30b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第二隔振部分402和第三隔振部分403相连,这样可以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两个支架侧板102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α2,第二夹角α2的范围为30~150度。两个支架侧板102之间的夹角根据第一隔振部分401、第二隔振部分402以及第三隔振部分403 三个方向的刚度需求而设计不同,一般,第二夹角α2可以是30度、40度、 50度、60度、85度、100度、125度、130度、140度、145度、150度中的任一值,当然,第二夹角α2还可以是30~150度内的其他值,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下支架30的内部形成有空腔30c,空腔30c内设有对称布置的加强件50,加强件50倾斜支撑在空腔30c内。通过将下支架30设计成空腔30c和加强件50的结构,可以提升下支架30整体具有更好的强度。其中,对称布置的加强件50可以使空腔 30c内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同时下支架30采用铝挤压成型工艺,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下支架30的顶面30a和底面30d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第三夹角的范围为0~30度。即,第三夹角可以为0度、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中的任一值,当然,第三夹角还可以是0~30度内的其他值,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加强件50和相邻的侧面 30b之间形成有第四夹角,第四夹角的范围为60~120度。即,第三夹角可以为60度、70度、80度、90度、100度、110度、120度中的任一值,当然,第三夹角还可以是60~120度内的其他值,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前文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100。
车辆包括车身支架、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悬置总成100,悬置总成100 的下支架30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支架上,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连接在第一隔振连接件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该变速器的悬置总成100,第一隔振连接件20和第二隔振件连接件40能实现二级隔振作用,提升电机高转速时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利于提升整车行驶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支架(10);
第一隔振连接件(20),所述第一隔振连接件(20)设在所述上支架(10)上,以连接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
下支架(30),用于连接车架;
第二隔振连接件(40),所述第二隔振连接件(40)设在所述下支架(30)和所述上支架(1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0)的相对两端向上弯折形成有连接部(101),两个所述连接部(101)上均设有所述第一隔振连接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振连接件(20)包括:
套管(201),所述连接部(10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01a),所述套管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01a)内;
内芯(202),所述内芯(202)用于连接所述变速器或电驱动总成;
弹性套(203),所述弹性套(203)设在所述内芯(202)和所述套管(20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202)的靠近两个所述连接部(101)的中心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套管(201)和所述弹性套(20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1)的远离另一所述连接部(101)的端部设有固定板(102),所述固定板(102)上设有套孔(102a),所述套孔(102a)配合在所述套管(201)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1)包括:
呈夹角布置的第一部分(1011)和第二部分(1012),所述第二部分(1012)相对所述第一部分(1011)远离所述第二隔振连接件(40)设置,所述第一隔振连接件(20)设在所述第二部分(1012)上,两个所述第二部分(1012)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连接件(40)包括:第一隔振部分(401)、第二隔振部分(402)以及第三隔振部分(403),所述第一隔振部分(401)、所述第二隔振部分(402)以及所述第三隔振部分(403)对应设在所述上支架(10)和所述下支架(30)的中间和左右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0)的另一相对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有支架侧板(103),所述下支架(30)上设有顶面(30a)和位于所述顶面(30a)的相对两侧的侧面(30b);
所述第一隔振部分设在所述上支架(10)和所述顶面(30a)之间,所述第二隔振部分(402)设在所述支架侧板(103)和所述侧面(30b)之间,所述第三隔振部分(403)设在另一所述支架侧板(103)和所述侧面(30b)之间,所述第一隔振部分(401)、所述第二隔振部分(402)以及所述第三隔振部分(403)为橡胶件,所述支架侧板(103)上设有橡胶流道孔(103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架侧板(103)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30)的内部形成有空腔(30c),所述空腔(30c)内设有对称布置的加强件(50),所述加强件(50)倾斜支撑在所述空腔30c内。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悬置总成(100)。
CN202221623618.XU 2022-06-27 2022-06-27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Active CN217553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3618.XU CN217553697U (zh) 2022-06-27 2022-06-27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3618.XU CN217553697U (zh) 2022-06-27 2022-06-27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3697U true CN217553697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3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23618.XU Active CN217553697U (zh) 2022-06-27 2022-06-27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3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53697U (zh)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CN219339123U (zh) 车辆及其叉臂安装架组件
EP4063240A1 (en) Vehicle body frame using component integration type rear lower
CN212500011U (zh) 一种车辆前座椅横梁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850750U (zh) 悬置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19339563U (zh) 车身侧围组件及车辆
KR100887825B1 (ko) 차량의 로우아암구조
CN217835340U (zh) 一种动力总成后悬置装置及车辆
CN215245138U (zh) 车身侧连接结构以及车辆
CN216589720U (zh) 一种二级隔振装置
CN220842672U (zh) 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4492444U (zh) 板簧托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1023162U (zh) 一种悬置支架总成及机动车
CN218806112U (zh) 一种元宝梁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5096858U (zh) 衬套组件及悬置纵臂
CN217753397U (zh) 一种用于空气悬架的压缩机支架
CN204452591U (zh)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CN219993855U (zh) 用于车辆的压缩机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9467839U (zh) 传动轴吊挂结构、底盘及车辆
CN211106923U (zh) 一种侧向大刚度悬置结构
CN220390960U (zh) 一种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9757276U (zh) 车身组件和具有该车身组件的车辆
CN218367289U (zh) 车辆悬架的控制臂、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8536894U (zh) 中后地板面板总成和车辆
CN210941968U (zh) 一种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