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3313U -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3313U
CN217423313U CN202123233469.4U CN202123233469U CN217423313U CN 217423313 U CN217423313 U CN 217423313U CN 202123233469 U CN202123233469 U CN 202123233469U CN 217423313 U CN217423313 U CN 217423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air inlet
cooking utensi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34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媚
随晶侠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34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3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3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3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厨卫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以及三个以上的炉耳,三个以上的炉耳间隔设置在支撑件上,炉耳设置有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两个以上支撑部,两个以上的支撑部沿支撑件的内侧向支撑件外侧顺次连接且依次增高。具备有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燃气灶,可使得不同规格的烹饪器具放置在一个合适高度位置,以改善燃气灶的燃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厨卫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对于一个大小确定的烹饪器具来说,均具有一个高度合适的支撑装置,可最大限度的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如果支撑装置过高,则导致过剩空气系数高,增大了排烟损失,导致热效率下降;如果支撑装置过矮,则导致燃烧燃烧不完全,增加了不完全燃烧损失,导致热效率下降。
对于不同规格的烹饪器具,其最佳高度并不相同,这就导致燃气灶的燃烧效率不能达到最佳,具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改善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件;
三个以上的炉耳,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炉耳设置有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两个以上支撑部,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撑部沿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向所述支撑件外侧顺次连接且依次增高。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由于三个以上的炉耳间隔设置在支撑件上,且炉耳设置有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两个以上支撑部,两个以上的支撑部沿支撑件的内侧向支撑件外侧顺次连接且依次增高,即两个以上的支撑部呈沿支撑件的内侧向支撑件外侧顺次升高的阶梯式结构,使得该支撑装置可以匹配不同大小的烹饪器具,使得不同规格的烹饪器具可放置在一个合适高度位置,可使不同规格的烹饪器与燃烧器的火焰换热方式以及换热距离发生变化,以改善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所述支撑部的支撑面均包括沿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向所述支撑件外侧依顺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内侧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外侧的高度,所述第二支撑面沿水平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件为聚能环,每个所述炉耳均沿所述支撑件的径向设置。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炉耳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向所述支撑件外侧顺次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与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的距离为65-70mm;
多个所述炉耳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形成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支撑件同轴,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为140-190mm;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37°-43°;
多个所述炉耳的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形成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和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圆环的直径为225-235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换热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内,所述换热件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燃烧器的空间,所述换热件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风端、换热进风通道以及出风端,所述进风端设置在所述出风端的下方,所述出风端至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换热件包括:
进风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内,所述进风板内部设置有供燃烧器穿过的第一通孔;
挡风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内,且位于所述进风板上方,所述挡风板设置有供燃烧器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挡风板和所述进风板之间的区域被配置为所述换热进风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风板的外周面和所述支撑件之间具有第一空隙,所述第一空隙被配置为所述进风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挡风板的第二通孔和所述燃烧器间隙配合,所述挡风板的第二通孔和所述燃烧器之间的间隙被配置为所述出风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换热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进风板以及所述挡风板通过多个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上述烹饪器具支撑装置。
具备上述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燃气灶,可使得不同规格的烹饪器具放置在一个合适高度位置,以改善燃气灶的燃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结果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具有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聚能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换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7的侧视示意图。
附体标记:
100-聚能环,101-挡环,102-第一插接板,103-第二插接板,104-第三插槽,200-换热件, 201-进风端,202-换热进风通道,203-出风端,204-进风板,205-挡风板,206-第一通孔,207-第二通孔,208-第一连接插槽,209-第二连接插槽,300-燃烧器,400-连接件,401-第一插槽,402- 第二插槽,403-支撑部,500-炉耳,501-支撑部,5011-第一支撑面,5012-第二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改善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结果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具有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以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包括聚能环100以及换热件200,换热件200设置在聚能环100内,换热件200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燃烧器300的空间,换热件200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风端201、换热进风通道202以及出风端203,其中,进风端201设置在出风端203的下方,且,出风端203至聚能环100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进风端201至聚能环100的中心线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二次空气可通过换热件200 的进风端201进入到换热件200内的换热进风通道202内,并通过换热件200的出风端202排至燃烧器上参与燃烧,燃烧后可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同换热进风通道202内的二次空气发生换热,二次空气被预热后再次进入燃烧区域,高温烟气经换热后排烟温度降低,一方面可促进燃料燃烧完全,提高燃烧效率,另一方面排烟温度也会降低,以降低排烟损失,可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图4为图1中的聚能环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以及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聚能环100 设置在燃烧器300的外侧,用以支撑烹饪器具,其可包括挡环101、第一插接板102以及第二插接板103,挡环101整体可呈圆形,使用时坐落在灶台上,第一插接板102设置在挡环101的顶部,并向挡环101的内部延伸,第二插接板103设置在第一插接板102的内圈,并斜向向挡环101 的内部下方延伸,第二插接板103设置有多个贯通的第三插槽104,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聚能环100的挡环101也可以呈方形等其他形状,构成聚能环 100的挡环101、第一插接板102以及第二插接板103可一体成型,以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1以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件200可以包括进风板204以及挡风板205,其中,进风板204设置在聚能环100内,进风板204内部设置有供燃烧器300穿过的第一通孔206,挡风板205也设置在聚能环100内,且挡风板205位于进风板204上方,挡风板205设置有供燃烧器300穿过的第二通孔207,挡风板205和进风板204之间的区域即被配置为上述换热进风通道202。
结合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进风板204的外周面和聚能环100之间可具有第一空隙,该第一空隙被配置为进风端201,二次空气可通过该第一空隙引入到换热进风通道202内。
结合图1以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锅支架还可以包括多个连接件400,多个连接件400 间隔连接在聚能环100的内壁上。
图5为图1中的换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5以及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进风板204的外周面可设置有和连接件400对应的第一连接插槽208,连接件400的内侧插设在对应的第一连接插槽208中,连接件400可插设在对应的第一连接插槽208中,即可实现进风板204在聚能环100内的装配。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400其可以为板状,其与第二插接板103上的第三插槽 104相配合,连接件400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和挡环101相配合的第一插槽401以及第二插槽 402,其中,连接件400可配合地插设在第二插接板103上的第三插槽104中时,挡环101嵌设在第一插槽401中,第一插接板102插设在第二插槽402中,从而可实现连接件400在聚能环上的可拆卸装配,继而实现进风板204在聚能环100上的装配。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在进风板204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进风孔,一个以上的进风孔可被配置为进风端,二次空气可通过一个以上的进风孔引入到换热进风通道202内。
此技术方案下,在进风孔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多个进风孔可呈一个以上的环状设置,以提高二次空气进入到换热进风通道的均衡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燃烧器300可密封穿过的进风板204的第一通孔206,这样可以使二次空气只能通过上述进风端进入到换热进风通道202内,可提高换热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燃烧器300也可间隙穿过的进风板204的第一通孔206,也可达到一定程度的换热效果。
结合图1、图2以及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进风板204以及挡风板205均可沿挡环101的径向设置,挡风板205平行设置在进风板204上方,挡风板20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和连接件400 对应的第二连接插槽209,连接件400可插设在对应的第二连接插槽209中,即可实现挡风板205 在聚能环100内的装配。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挡风板205也可采用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挡环101的内壁上,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结合图1-图3以及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挡风板205的第二通孔207可和燃烧器300间隙配合,挡风板205的第二通孔207和燃烧器300之间的间隙被配置为出风端203,换热进风通道202 内的二次空气可通过该间隙排出至挡风板205上方参与燃烧。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挡风板205上也可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出风孔,一个以上的出风孔被配置为出风端203,换热进风通道202内的二次空气可通过一个以上的出风孔排出至挡风板205上方参与燃烧。
此技术方案下,在出风孔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出风孔可呈一个以上的环状设置,以提高换热进风通道202内的二次空气排出至挡风板205上的均衡性,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进风端可以为间隙或/和一个以上的进风孔,出风端可以为间隙或/和一个以上的出风孔,通过进风端和出风端的组合可适应多种类型的锅支架。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聚能环100内的一个以上的导流板 (图中未画出),一个以上的导流板设置在进风板204以及挡风板205之间,且各个导流板优选为平行设置,每个导流板均设置有导风部,每个导流板的内部均设置有供燃烧器300穿过的第三通孔,二次空气通过换热件200的进风端201进入到换热进气通道202,在换热进气通道202内的一个以上的导流板可提高二次空气在换热进气通道202的流动途径,随后通过换热件200的出风端203排出至挡风板205上方参与燃烧。多个在换热进气通道202内的一个以上的导流板可进一步提高二次空气同高温烟气的热交换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导流板可以采用上述进风板204以及挡风板205的装配方式装配在聚能环100内,当然,其也可采用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聚能环100上,在此不作限制。
另外,在设置有多个导流板的情况下,多个导流板沿聚能环10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导流板上的导风部错位设置,例如:位于下方的导流板上的导风部至聚能环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位于上方的导流板上的导风部至聚能环的中心线的距离,或者,位于下方的导流板上的导风部至聚能环的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位于上方的导流板上的导风部至聚能环的中心线的距离等,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导流板上的导风部可以为多个通风孔,多个通风孔呈环状设置,以提高二次空气通过的均衡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锅支架还可以包括多个炉耳,多个炉耳可间隔设置在聚能环100 上,烹饪器具即通过多个炉耳500支撑在聚能环500上。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炉耳500的底部具有突出聚能环底部的支撑部403,该支撑部403 支撑在灶台台面上,这样聚能环100的底部和灶台之间可形成多个供二次空气进入的通道,二次空气即可通过多个所述通道依次进入到换热件200的进气端201进入换热进风通道202内,并通过换热件200的出风端排至换热件200的上方与燃烧器上参与燃烧,以提高燃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炉耳500可以和上述连接件400为一个构件,即将烹饪器具的支撑和换热件200的连接共用一个构件,当然,炉耳500和上述连接件400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构件,烹饪器具通过炉耳500支撑,换热件200通过连接件连接在聚能环100上,炉耳500 和连接件400均可绕聚能环的中心线间隔设置。
结合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其包括上述烹饪器具支撑装置。
具备有上述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燃气灶,一方面可促进燃料燃烧完全,提高燃烧效率,另一方面排烟温度也会降低,以降低排烟损失,可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结合图3,本申请实施例的燃气灶还可以包括燃烧器300,该燃烧器300设置在换热件200 内,具体地,燃烧器300可依次密封穿过换热件200的进风板204的第一通孔206,间隙穿过换热件200的挡风板205的第二通孔207,即可实现燃烧器300在换热件200内的装配。
具体实施时,二次空气通过进风板204的进风端201进入到换热件200内的换热进风通道 202内,并通过挡风板204的出风端202排至燃烧器300上参与燃烧,燃烧后可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同换热进风通道202内的二次空气发生换热,二次空气被预热后再次进入燃烧区域,高温烟气经换热后排烟温度降低,一方面可促进燃料燃烧完全,提高燃烧效率,另一方面排烟温度也会降低,以降低排烟损失,可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改善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示意图,图9 为图7的侧视示意图,结合图7-图9,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600以及炉耳500,其中,炉耳500设置有三个以上,三个以上的炉耳500间隔设置在支撑件600上,炉耳500设置有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两个以上支撑部501,两个以上的支撑部501沿支撑件600的内侧向支撑件 600外侧顺次连接且依次增高。即两个以上的支撑部501呈沿支撑件600的内侧向支撑件外侧600 顺次升高的阶梯式结构,使得该支撑装置可以匹配不同大小的烹饪器具,使得不同规格的烹饪器具可放置在一个合适高度位置,可使不同规格的烹饪器与燃烧器的火焰换热方式以及换热距离发生变化,以改善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结合图7-图9,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支撑部501的支撑面均包括沿支撑件600的内侧向支撑件外侧依顺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5011和第二支撑面5012,第一支撑面5011的内侧的高度低于第一支撑面5011的外侧的高度,第二支撑面7022沿水平向设置。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部501 的支撑面包括位于内侧的斜面(第一支撑面5011)以及水平面(第二支撑面5012)。
结合图7,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件600可以呈环状,每个炉耳500均沿支撑件600的径向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炉耳500也可以倾斜于支撑件600的径向方向设置,而支撑件600 也可以为分体式设置,即支撑件600包括多个单体,多个单体绕燃烧器的中心线间隔设置,每个单体上均对应设置有一个上述炉耳500,也可以达到匹配不同大小的烹饪器具的目的。
结合图7-图9,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炉耳的两个以上的支撑部501可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沿支撑件600的内侧向支撑件外侧顺次连接,即第一支撑部位于支撑件600的内侧,第二支撑部位于支撑件600的外侧,其中,第一支撑部的内侧与支撑件600的中心线的距离可以为65-70mm,多个炉耳500的第一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形成第一圆环,该第一圆环和支撑件600同轴,该第一圆环的直径可以为140-190mm,第二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 5011和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37°-43°,多个炉耳500的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5012形成第二圆环,该第二圆环和支撑件600的中心线同轴,且,第二圆环的直径可以为225-235mm。这样设置的支撑部501的参数可获得一个最优的阶梯形状,强化锅底的换热,从而达到提升锅具热效率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炉耳500的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二支撑面5012与燃烧器300上表面的相对高度可优选为9-15mm,该锅支架相比普通锅支架来说,不同尺寸的炒锅能效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提升5%-10%。
本申请实施例二所示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中的支撑件600可以为实施例一所示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聚能环100,而本申请实施例二所示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中的炉耳500可以为实施例一所示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连接件400,即炉耳500和上述连接件400为一个构件,连接件400的顶部为炉耳500的支撑部。
当然,炉耳500和上述连接件400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构件,烹饪器具通过炉耳500支撑,换热件200通过连接件连接在聚能环100上,炉耳500和连接件400均可绕聚能环的中心线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其包括上述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烧器300,燃烧器300即设置在上述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中的支撑件600内。
具备上述烹饪器具支撑装置的燃气灶,可使得不同规格的烹饪器具放置在一个合适高度位置,以改善燃气灶的燃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件;
三个以上的炉耳,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炉耳设置有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两个以上支撑部,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撑部沿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向所述支撑件外侧顺次连接且依次增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的支撑面均包括沿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向所述支撑件外侧依顺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内侧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外侧的高度,所述第二支撑面沿水平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聚能环,每个所述炉耳均沿所述支撑件的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炉耳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向所述支撑件外侧顺次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与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的距离为65-70mm;
多个所述炉耳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形成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支撑件同轴,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为140-190mm;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37°-43°;
多个所述炉耳的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形成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和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圆环的直径为225-2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换热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内,所述换热件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燃烧器的空间,所述换热件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风端、换热进风通道以及出风端,所述进风端设置在所述出风端的下方,所述出风端至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支撑件的中心线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包括:
进风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内,所述进风板内部设置有供燃烧器穿过的第一通孔;
挡风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内,且位于所述进风板上方,所述挡风板设置有供燃烧器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挡风板和所述进风板之间的区域被配置为所述换热进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板的外周面和所述支撑件之间具有第一空隙,所述第一空隙被配置为所述进风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第二通孔和所述燃烧器间隙配合,所述挡风板的第二通孔和所述燃烧器之间的间隙被配置为所述出风端。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进风板以及所述挡风板通过多个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支撑装置。
CN202123233469.4U 2021-12-17 2021-12-17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Active CN217423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3469.4U CN2174233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3469.4U CN2174233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3313U true CN217423313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3469.4U Active CN2174233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3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0897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7423313U (zh)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CN110360562B (zh) 燃气灶具
CN114198776B (zh)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CN212081229U (zh) 燃烧器和烹饪装置
CN211146488U (zh) 一种低氮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108386833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1219745A (zh) 一种聚能灶具及烟机系统
CN218328272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6953050U (zh) 上进风式燃烧器及灶具
CN215637173U (zh) 聚能罩的上罩及燃气灶
CN220397516U (zh) 一种有助于炊具受热均匀的燃烧器炉头
CN217715084U (zh) 商用大锅灶排烟结构
CN210568401U (zh) 燃烧器及其炉头
CN217715053U (zh) 一种灶具
CN114135906A (zh) 聚能盘及灶具
CN211260944U (zh) 一种聚能圈和燃气灶炉头系统
CN218001499U (zh) 一种分体式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灶具
CN112432174B (zh) 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7356879U (zh) 带有引射混合系统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6744460U (zh) 聚能锅架及灶具
CN214536169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取暖器
CN218883967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0345476B (zh) 灶具燃烧器以及包括其的灶具
CN220506778U (zh) 一种提高热效率的炉膛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