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3967U -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3967U
CN218883967U CN202222677613.1U CN202222677613U CN218883967U CN 218883967 U CN218883967 U CN 218883967U CN 202222677613 U CN202222677613 U CN 202222677613U CN 218883967 U CN218883967 U CN 218883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gas
fire cover
burner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76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子健
赵毅
钟万忠
许运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aoren Energy Saving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aoren Energy Saving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aoren Energy Saving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aoren Energy Saving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776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3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3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3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燃气灶具包括炉头燃烧器,炉头燃烧器包括第一火盖和聚能环组件,第一火盖的外侧设有第一出气孔,第一出气孔设有多个并沿第一火盖的周向间隔分布设置,聚能环组件呈环状结构,第一火盖位于聚能环组件的环内侧,聚能环组件具有第一环形面和第二环形面,第一环形面朝向第一火盖,第二环形面位于第一环形面的环内侧,第一环形面自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下倾斜,第二环形面自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上倾斜,第一环形面的内边缘与第二环形面的外边缘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并通过弧形过渡面对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燃气在加热区域的停留时间,并使向下流动的燃气能够被有效燃烧利用,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Description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炉头燃烧器,参照图7,部分燃烧器设有外侧出气的火盖1和设于火盖1外侧的聚能环2,火盖1外侧输出的燃气向外侧扩散并被点燃燃烧,以进行烹饪加热,利用外侧的聚能环2阻挡热量向外散失,以将热量汇集于烹饪器具下方的加热区域,方便加热使用。对于上述燃烧器中的聚能环2,其一般为倒圆台状的薄壁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时,火盖1外侧输出的燃气的输出速度较快,燃气在流动至聚能环2处时,在受到聚能环2的阻挡后部分燃气会向上爬升,也有部分会向下流动(参照图7中的气体流动情况),部分燃气向下流动后未能够被有效利用,从而影响燃烧器的热效率,因此,现有的炉头燃烧器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炉头燃烧器,能够增加燃气在加热区域的停留时间,并使向下流动的燃气能够被有效燃烧利用,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炉头燃烧器的燃气灶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包括第一火盖和聚能环组件,所述第一火盖的外侧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设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一火盖的周向间隔分布设置,所述聚能环组件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火盖位于所述聚能环组件的环内侧,所述聚能环组件具有第一环形面和第二环形面,所述第一环形面朝向所述第一火盖,所述第二环形面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面的环内侧,所述第一环形面自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环形面自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一环形面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二环形面的外边缘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并通过所述弧形过渡面对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燃气从第一火盖的第一出气孔输出,燃气流动至第一环形面,通过第一环形面进行阻挡,以避免其向外扩散,使其汇集于烹饪器具下方的加热区域;在受到第一环形面的阻挡后,部分燃气向上爬升,部分燃气向下流动,向上流动的燃气被点燃燃烧并向上输送热量,以加热上方的烹饪器具;向下流动的燃气流动至弧形过渡面处,利用弧面结构的导向,使其流动第二环形面并沿第二环形面向上爬升,以能够与第一出气孔刚输出的燃气交汇,降低燃气的输出速度,有利于增加燃气在加热区域的停留时间,并且,向下流动的燃气沿第二环形面向上爬升后,能够被点燃燃烧且向上输送热量,实现其的有效燃烧利用,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能环组件包括上层环体和位于所述上层环体下侧的下层环体,所述第一环形面、所述第二环形面以及所述弧形过渡面均设置于所述上层环体,所述上层环体的环内外侧分别与所述下层环体的环内外侧连接,所述上层环体和下层环体之间设有隔热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炉头燃烧器还包括炉头底座、分配器、托盘和用于承托烹饪器具的锅支架,所述炉头底座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分配器设有配气通道,所述分配器设置于所述炉头底座的上侧,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配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火盖设置于所述分配器上,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配气通道连通,所述托盘固定连接于所述炉头底座并对应所述锅支架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锅支架的下端穿设所述聚能环组件并插入至所述定位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能环组件的下侧与所述托盘的上侧之间设有间隔距离,以形成有供空气进入的间隙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支架的上侧面高于所述聚能环组件的上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火盖的外侧对应所述锅支架设置有避火部,所述避火部为封闭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火盖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火盖的环内侧或上表面设有多个出气槽,多个所述出气槽环绕所述第一火盖的轴线间隔分布设置,多个所述出气槽之间输出的燃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火盖设有引火槽,所述引火槽连通所述第一火盖的环内侧和所述第一火盖的环外侧,所述引火槽的上侧连通有宽于所述引火槽的扩口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火盖的外侧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孔下方的稳焰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燃气灶具,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炉头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气灶具,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炉头燃烧器,其能够将沿第一环形面向下流动的燃气通过弧形过渡面导向第二环形面并沿第二环形面向上爬升,以能够与第一出气孔刚输出的燃气交汇,有利于增加燃气在加热区域的停留时间,并使向下流动的燃气能够被有效燃烧利用,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气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炉头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炉头燃烧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炉头燃烧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背景技术中火盖和聚能环之间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炉头燃烧器的第一火盖和聚能环组件之间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火盖100、第一出气孔101、出气槽102、引火槽103、扩口槽104、稳焰槽105、避火部110、凸起部120;
聚能环组件200、隔热腔201、上层环体210、第一环形面211、第二环形面212、弧形过渡面213、下层环体220;
炉头底座300、进气通道301、引射管部310;
分配器400、配气通道401;
托盘500、定位凹槽501、间隙通道502;
锅支架600、第二火盖700、第二出气孔701、点火组件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出现若干、大于、小于、超过、以上、以下、以内等词,其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2、图4、图5和图6,一种炉头燃烧器,其包括第一火盖100和聚能环组件200,第一火盖100的外侧设有第一出气孔101,第一出气孔101设有多个并沿第一火盖100的周向间隔分布设置,聚能环组件200呈环状结构,第一火盖100位于聚能环组件200的环内侧,聚能环组件200具有第一环形面211和第二环形面212,第一环形面211朝向第一火盖100,第二环形面212位于第一环形面211的环内侧,第一环形面211自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下倾斜,第二环形面212自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上倾斜,第一环形面211的内边缘与第二环形面212的外边缘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213并通过弧形过渡面213对接。
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5、图6和图8所示,聚能环组件200呈圆环状结构,第一火盖100位于聚能环组件200的环内侧,使用时,燃气从第一火盖100外侧的第一出气孔101输出,燃气流动至第一环形面211,通过第一环形面211进行阻挡,以避免其向外扩散,使其汇集于烹饪器具下方的加热区域;在受到第一环形面211的阻挡后,部分燃气向上爬升,部分燃气向下流动,向上流动的燃气被点燃燃烧并向上输送热量,以加热上方的烹饪器具;向下流动的燃气流动至弧形过渡面213处,利用弧面结构的导向,使其流动第二环形面212并沿第二环形面212向上爬升,以能够与第一出气孔101刚输出的燃气交汇,降低燃气的输出速度,有利于增加燃气在加热区域的停留时间,并且,向下流动的燃气沿第二环形面212向上爬升后,能够被点燃燃烧且向上输送热量,实现其的有效燃烧利用,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实际应用时,第一火盖100和聚能环组件20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详细描述,以下再作具体说明。
在某些实施例中,聚能环组件200包括上层环体210和位于上层环体210下侧的下层环体220,第一环形面211、第二环形面212以及弧形过渡面213均设置于上层环体210,上层环体210的环内外侧分别与下层环体220的环内外侧连接,上层环体210和下层环体220之间设有隔热腔201。
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上层环体210叠放于下层环体220上,两者的环内外侧分别连接且之间设有隔热腔201,加热时,释放的热能会直接辐射至上层环体210,由于上层环体210和下层环体220为分体式结构且设有隔热腔201,隔热腔201中的空气相对导热能力较弱,有利于减少热量传递至下层环体220,从而有利于减少热量向外侧散失,在同等情况下,使得烹饪器具下方的温度更高,有利于提升加热效率,便于烹饪使用。
实际应用时,除上述结构外,聚能环组件200还可是单层结构,上层环体210与下层环体220的环内外侧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或通过边部包裹的方式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炉头燃烧器还包括炉头底座300、分配器400、托盘500和用于承托烹饪器具的锅支架600,炉头底座300设有进气通道301,分配器400设有配气通道401,分配器400设置于炉头底座300的上侧,进气通道301与配气通道401连通,第一火盖100设置于分配器400上,第一出气孔101与配气通道401连通,托盘500固定连接于炉头底座300并对应锅支架600设置有定位凹槽501,锅支架600的下端穿设聚能环组件200并插入至定位凹槽501。
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锅支架600设有四个并环绕聚能环组件200的轴线均匀间隔分布设置,使用时,将烹饪器具放置于锅支架600上,通过锅支架600对烹饪器具进行承托支撑。第一火盖100设置于分配器400上,分配器400设置于炉头底座300的上侧,炉头底座300设有引射管部310,通过引射管部310输入燃气,燃气由进气通道301输送至配气通道401,配气通道401的燃气通过上方的第一火盖100的第一出气孔101输出燃烧,以实现烹饪加热;托盘500通过螺纹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炉头底座300上,通过设置定位凹槽501,锅支架600的下端穿设聚能环组件200并插入至定位凹槽501,以实现锅支架600和聚能环组件200的相对固定,降低其松动或偏移的可能性,提高装配稳定性,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炉头底座300、分配器400、托盘500以及锅支架600等的具体结构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聚能环组件200的下侧与托盘500的上侧之间设有间隔距离,以形成有供空气进入的间隙通道502。
可理解的是,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通过在聚能环组件200的下侧与托盘500的上侧之间设置间隙通道502,能够方便空气的补充进入,有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聚能环组件200下侧与托盘500上侧之间的间隔距离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锅支架600的上侧面高于聚能环组件200的上侧面。可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5所示,通过设置锅支架600的上侧面高于聚能环组件200的上侧面,使得烹饪器具放置于锅支架600上侧时,烹饪器具的下侧面与聚能环组件200的上侧面之间能够形成有通气间隙,方便空气的补充进入,有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锅支架600的上侧面与聚能环组件200的上侧面之间的高度尺寸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火盖100的外侧对应锅支架600设置有避火部110,避火部110为封闭结构。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火盖100的外侧设有多个避火部110,多个避火部110分别与多个锅支架600一一对应,由于避火部110为封闭结构,避火部110对应的位置燃气量较少、火焰较短,有利于避免火焰直接波及到锅支架600的炉耳,从而降低了燃烧产物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即减少烟气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热效率。实际应用时,避火部110的具体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等可根据锅支架600的具体设置情况相应设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火盖100呈环状结构,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或上表面设有多个出气槽102,多个出气槽102环绕第一火盖100的轴线间隔分布设置,多个出气槽102之间输出的燃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
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炉头燃烧器还包括第二火盖700和点火组件800,第一火盖100呈环状结构,第二火盖700位于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点火组件800位于第一火盖100与第二火盖700之间,以用于对第一火盖100和第二火盖700进行点火使用,第二火盖700设有多个与进气通道301连通的第二出气孔701,利用第二火盖700上的第二出气孔701输出燃气燃烧,以增加中心加热能力,提升加热效果;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面呈倒圆台状并设有多个凸起部120,多个凸起部120环绕第一火盖100的轴线间隔分布设置,每个凸起部120均设有与配气通道401连通的出气槽102,出气槽102的出气方向偏离第一火盖100的轴线,以使多个出气槽102之间输出的燃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使用时,多个出气槽102之间输出的燃气形成旋涡气流,燃气点燃燃烧,使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能够形成内旋火,以增加出火方式的多样性,并有利于提高中心加热能力,凸起部120的设置也有利于增加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燃烧面积,便于烹饪使用。
实际应用时,出气槽102还可以是设置于第一火盖100的上表面,多个出气槽102呈螺旋状分布,以使其之间输出的燃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火盖100设有引火槽103,引火槽103连通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和第一火盖100的环外侧,引火槽103的上侧连通有宽于引火槽103的扩口槽104。
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引火槽103连通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和第一火盖100的环外侧且上侧开口,通过在引火槽103的上侧设置宽于引火槽103的扩口槽104,以使引火槽103的上侧形成扩口结构,引火槽103通过气孔连通配气通道401以能够输出燃气,使用时,利用点火组件800点燃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燃气,环内侧火焰引燃引火槽103输出的燃气,并通过引火槽103引燃环外侧输出的燃气,方便环内外两侧的火焰引燃,便于点火使用;通过设置扩口槽104,引火槽103输出的燃气进入扩口槽104后,由于输出空间变大,有利于降低其输出的燃气压力,从而有利于降低火焰的燃烧高度,减少烟气的产生。实际应用时,引火槽103和扩口槽104具体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火盖100的外侧设有位于第一出气孔101下方的稳焰槽105。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火盖100的外侧和第二火盖700的外侧均设有一圈稳焰槽105,第一火盖100的稳焰槽105位于第一出气孔101的下方,第二火盖700的稳焰槽105位于第二出气孔701的下方,通过设置稳焰槽105,部分燃气从稳焰槽105输出,以分流对应出气孔输出的燃气,减小对应出气孔的出气速度,有利于避免燃烧过快或燃烧火焰过长的情况,提高燃烧火焰稳定性,便于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具,如图1所示,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炉头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参照图8,通过采用上述的炉头燃烧器,其能够将沿第一环形面211向下流动的燃气通过弧形过渡面213导向第二环形面212并沿第二环形面212向上爬升,以能够与第一出气孔101刚输出的燃气交汇,有利于增加燃气在加热区域的停留时间,并使向下流动的燃气能够被有效燃烧利用,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的其他构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火盖(100),所述第一火盖(100)的外侧设有第一出气孔(101),所述第一出气孔(101)设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一火盖(100)的周向间隔分布设置;
聚能环组件(200),所述聚能环组件(200)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火盖(100)位于所述聚能环组件(200)的环内侧,所述聚能环组件(200)具有第一环形面(211)和第二环形面(212),所述第一环形面(211)朝向所述第一火盖(100),所述第二环形面(212)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面(211)的环内侧,所述第一环形面(211)自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环形面(212)自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一环形面(211)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二环形面(212)的外边缘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213)并通过所述弧形过渡面(213)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组件(200)包括上层环体(210)和位于所述上层环体(210)下侧的下层环体(220),所述第一环形面(211)、所述第二环形面(212)以及所述弧形过渡面(213)均设置于所述上层环体(210),所述上层环体(210)的环内外侧分别与所述下层环体(220)的环内外侧连接,所述上层环体(210)和下层环体(220)之间设有隔热腔(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炉头底座(300)、分配器(400)、托盘(500)和用于承托烹饪器具的锅支架(600),所述炉头底座(300)设有进气通道(301),所述分配器(400)设有配气通道(401),所述分配器(400)设置于所述炉头底座(300)的上侧,所述进气通道(301)与所述配气通道(401)连通,所述第一火盖(100)设置于所述分配器(400)上,所述第一出气孔(101)与所述配气通道(401)连通,所述托盘(500)固定连接于所述炉头底座(300)并对应所述锅支架(600)设置有定位凹槽(501),所述锅支架(600)的下端穿设所述聚能环组件(200)并插入至所述定位凹槽(5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组件(200)的下侧与所述托盘(500)的上侧之间设有间隔距离,以形成有供空气进入的间隙通道(5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支架(600)的上侧面高于所述聚能环组件(200)的上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100)的外侧对应所述锅支架(600)设置有避火部(110),所述避火部(110)为封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100)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或上表面设有多个出气槽(102),多个所述出气槽(102)环绕所述第一火盖(100)的轴线间隔分布设置,多个所述出气槽(102)之间输出的燃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100)设有引火槽(103),所述引火槽(103)连通所述第一火盖(100)的环内侧和所述第一火盖(100)的环外侧,所述引火槽(103)的上侧连通有宽于所述引火槽(103)的扩口槽(1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100)的外侧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孔(101)下方的稳焰槽(105)。
10.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炉头燃烧器。
CN202222677613.1U 2022-10-11 2022-10-11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Active CN218883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7613.1U CN218883967U (zh) 2022-10-11 2022-10-11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7613.1U CN218883967U (zh) 2022-10-11 2022-10-11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3967U true CN218883967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7613.1U Active CN218883967U (zh) 2022-10-11 2022-10-11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3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1954B2 (en) Gas burner
CN110006041B (zh) 一种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气灶具燃烧器
CN110006040B (zh)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10107494U (zh) 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双层聚能罩
CN218883967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0107395U (zh) 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10107396U (zh) 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气灶具燃烧器
CN211424384U (zh) 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烧器
CN218883970U (zh) 外环火盖和灶具炉头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4172229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563715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0688221U (zh) 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设备
CN215637158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5294901U (zh) 一种家用燃气炉的燃烧器
CN218328272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9656132U (zh) 燃气灶
CN112815314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4891163U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
CN218064877U (zh) 一种燃烧器组件
KR20190123130A (ko) 가스레인지 화력 보호 장치
CN219014309U (zh) 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燃气灶的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9775812U (zh)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CN215831914U (zh) 一种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3656742U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