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5594U -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45594U
CN217345594U CN202221265460.3U CN202221265460U CN217345594U CN 217345594 U CN217345594 U CN 217345594U CN 202221265460 U CN202221265460 U CN 202221265460U CN 217345594 U CN217345594 U CN 217345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cotton cutting
cutting
hole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54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son Va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lin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linm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lin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54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45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45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45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上述的切棉装置包括切棉驱动器以及切棉组件;切棉驱动器用于与切棉基台连接;切棉组件包括切棉座以及切棉件,切棉座设置于切棉基台上,切棉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送料通孔以及切棉通孔,切棉件位于切棉通孔内,送料通孔用于将待切雾化棉导入切棉通孔内,切棉通孔与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对应,以使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待切雾化棉朝向切棉件运动。在待切雾化棉通过送料通孔进入切棉通孔后,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待切雾化棉运动,使得切棉件对待切雾化棉进行稳定裁切,从而使得待切雾化棉在裁切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成品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合格几率。

Description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棉设备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雾化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雾化设备在社会上的销量也逐年递增。品质好、品牌好的电子雾化设备,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传统的电子雾化设备采用吸油棉将烟油吸附,以便于雾化产生所需的烟雾,吸油棉在生产过程中,切棉工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切棉设备的稳定性决定了吸油棉的成品率。
然而,传统的切棉设备采用辊刀与传送带的方式,对吸油棉进行裁切,由于两者都处于运动状态,导致吸油棉在裁切过程中极易形变,从而导致裁切出来的吸油棉的成品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制作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提高切棉成品几率的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切棉装置,包括:切棉驱动器以及切棉组件;所述切棉驱动器用于与切棉基台连接;所述切棉组件包括切棉座以及切棉件,所述切棉座设置于所述切棉基台上,所述切棉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送料通孔以及切棉通孔,所述切棉件位于所述切棉通孔内,所述送料通孔用于将待切雾化棉导入所述切棉通孔内,所述切棉通孔与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对应,以使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朝向所述切棉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座还开设有与所述切棉通孔连通的容置槽,所述切棉件的部分卡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切棉夹板以及第二切棉夹板,所述第一切棉夹板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之间形成有所述切棉通孔,所述切棉件的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切棉夹板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座还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开设有加固槽,所述加固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切棉夹板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所述第一切棉夹板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加固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组件还包括送料管,所述送料管设置于所述切棉座上,且所述送料管与所述切棉通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棉通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组件还包括切棉推板,所述切棉推板与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棉推板与所述切棉通孔的内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切棉推板用于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推板开设有切棉避位槽,所述切棉避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切棉件,所述切棉避位槽用于收容所述切棉件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推板还开设有推棉凹槽,所述推棉凹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切棉驱动器,所述推棉凹槽用于收容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至少部分。
一种雾化器组装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棉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待切雾化棉通过送料通孔进入切棉通孔后,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待切雾化棉运动,以将待切雾化棉经过切棉件,使得切棉件对待切雾化棉进行稳定裁切,从而使得待切雾化棉在裁切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成品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合格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切棉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切棉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切棉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切棉装置的加固板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磁铁装配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磁铁装配装置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磁铁装配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棉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装置包括切棉驱动器以及切棉组件。所述切棉驱动器用于与切棉基台连接。所述切棉组件包括切棉座以及切棉件。所述切棉座设置于所述切棉基台上,所述切棉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送料通孔以及切棉通孔。所述切棉件位于所述切棉通孔内,所述送料通孔用于将待切雾化棉导入所述切棉通孔内。所述切棉通孔与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对应,以使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朝向所述切棉件运动。在待切雾化棉通过送料通孔进入切棉通孔后,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待切雾化棉运动,以将待切雾化棉经过切棉件,使得切棉件对待切雾化棉进行稳定裁切,从而使得待切雾化棉在裁切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成品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合格几率。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切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一实施例的切棉装置10包括切棉驱动器100以及切棉组件200。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用于与切棉基台连接。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切棉组件200包括切棉座210以及切棉件220。所述切棉座210设置于所述切棉基台上,所述切棉座210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送料通孔202以及切棉通孔204。所述切棉件220位于所述切棉通孔204内,所述送料通孔202用于将待切雾化棉导入所述切棉通孔204内。所述切棉通孔204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对应,以使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朝向所述切棉件22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待切雾化棉通过送料通孔202进入切棉通孔204后,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推动待切雾化棉运动,以将待切雾化棉经过切棉件220,使得切棉件220对待切雾化棉进行稳定裁切,从而使得待切雾化棉在裁切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成品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合格几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件220为切棉刀片,切棉刀片的刀口朝向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设置,且切棉刀片的刀口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在远离切棉驱动器100的方向上,切棉刀片的刀口与切棉通孔204的底部之间间距逐渐增大,便于对待切雾化棉进行裁切。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件220为线锯切割器,线锯切割器的裁切线条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切棉座210还开设有与所述切棉通孔204连通的容置槽206,所述切棉件220的部分卡设于所述容置槽206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206开设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底部,所述容置槽206与所述切棉通孔204连通,便于将所述切棉件220收容于所述容置槽206内的同时,还可以将所述切棉件220的部分伸至所述切棉通孔204内,使得在对所述待切雾化棉进行切棉处理时,所述切棉件220稳定卡设在所述容置槽206内,从而使得所述切棉件220与所述切棉座2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从而便于所述待切雾化棉在切棉过程中与所述切棉件220保持对齐,确保了所述待切雾化棉在切棉后形成的切口整齐,从而确保了裁切后的雾化棉的品质合格,有效地提高了裁切后的雾化棉的合格几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切棉座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切棉夹板212以及第二切棉夹板214,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之间形成有所述切棉通孔204,所述切棉件220的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和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对称设置,即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以所述切棉件220为中线对称,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与所述切棉件220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与所述切棉件220的另一侧抵接,使得所述切棉件220位于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之间,从而使得所述切棉件220被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夹持。其中,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之间形成有所述切棉通孔204,具体地,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和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均开设有一个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形成所述切棉通孔204,以便于所述待切雾化棉通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和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均开设有一个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容置槽206,便于在组装时将所述切棉件220安装于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和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之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切棉座210还包括加固板216,所述加固板216开设有加固槽2162,所述加固槽2162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加固槽216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槽2162位于所述加固板216上,所述加固槽2162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的部分,使得所述加固槽2162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抵接,便于所述加固板216将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和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有效地提高了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和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对所述切棉件220的夹持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所述切棉件220在所述切棉座210上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所述待切雾化棉在裁切时的稳定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通孔202开设于所述加固板216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所述切棉组件200还包括送料管230,所述送料管230设置于所述切棉座210上,且所述送料管230与所述切棉通孔20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管230的管体形状与所述待切雾化棉的形状相同,所述待切雾化棉通过所述送料管230导向所述切棉通孔204,所述送料管230的设置方便了所述待切雾化棉进入所述切棉通孔204,确保了所述待切雾化棉进入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摆放稳定性,从而确保了所述待切雾化棉在运输的过程中保持形态稳定,有效地降低了所述待切雾化棉在进入所述切棉通孔204前发生形变的几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管230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延伸方向保持相互垂直设置,使得所述送料管230将所述待切雾化棉垂直导入至所述切棉通孔204内,便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对所述待切雾化棉的推动,有效地减少了所述待切雾化棉的形变几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裁切稳定性。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管230与所述送料通孔202对齐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通孔20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通孔202作为所述待切雾化棉的送料通道,即所述待切雾化棉在通过所述送料管230后通过所述送料通孔202,其中,所述送料管230的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送料通孔202的孔径,便于所述待切雾化棉通过所述送料通孔202。所述待切雾化棉在经过所述送料通孔202后,所述待切雾化棉沿着垂直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运动方向掉入所述切棉通孔204,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垂直掉落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便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至所述切棉件220上,无需对所述待切雾化棉进行位置调整,也减少了所述待切雾化棉的形变几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切棉组件200还包括切棉推板240,所述切棉推板240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棉推板240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切棉推板240用于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棉推板240作为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延伸部件,所述切棉推板240跟随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一同运动,便于所述切棉推板240进出所述切棉通孔204。所述切棉推板240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保持相互平行设置,使得在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切棉推板240保持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相对运动,确保了所述切棉推板240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顺畅移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切棉推板240开设有切棉避位槽208,所述切棉避位槽208的开口朝向所述切棉件220,所述切棉避位槽208用于收容所述切棉件220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棉推板240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棉推板240在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的带动下伸入或者伸出于所述切棉通孔204,便于所述切棉推板240对所述待切雾化棉进行推动。由于所述切棉件220的部分位于所述切棉通孔204内,所述切棉推板240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运动时,所述切棉推板240通过所述切棉避位槽208将所述切棉件220位于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部分收容,一方面便于所述切棉推板240将所述待切雾化棉通过所述切棉件220进行裁切,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切棉避位槽208有效地避开与所述切棉件220的碰撞,有效地保护了所述切棉件220。而且,由于所述切棉避位槽208的存在,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件220之间的接触长度增大,从而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被裁切的深度提升,进而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在裁切后形成的雾化棉的品质进一步提高。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切棉推板240还开设有推棉凹槽201,所述推棉凹槽201的开口背离所述切棉驱动器100,所述推棉凹槽201用于收容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至少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棉推板240的一端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棉推板240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待切雾化棉抵接,所述切棉推板240与所述待切雾化棉抵接的一端开设有所述推棉凹槽201,所述推棉凹槽201与所述待切雾化棉对应,所述推棉凹槽201用于收容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至少部分,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移动时稳定抵接于所述切棉推板240,从而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稳定移动,有效地降低了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移动晃动几率,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件220之间的对齐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裁切出来的雾化棉的合格几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推板包括两个连接的推动子板,两个所述推动子板通过侧面进行连接,两个所述推动子板背离所述切棉驱动器的一端均开设有一个凹槽,两个凹槽形成所述推棉凹槽。这样,通过在所述推动子板的端部开设对应的凹槽,形成与所述待切雾化棉对应的推棉凹槽,使得所述推棉凹槽与所述待切雾化棉之间的匹配程度提高,从而使得所述推棉凹槽收容的待切雾化棉的种类越多。
可以理解的,在所述待切雾化棉通过所述送料通孔202进入所述切棉座210内部后,即所述待切雾化棉位于所述切棉通孔204内,所述待切雾化棉将会被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推动。而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掉入所述切棉通孔204后,由于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规格还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所述待切雾化棉的长度不一,容易导致有部分待切雾化棉被卡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一旦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推动此类待切雾化棉时,就容易导致待切雾化棉出现较为严重的形变,尤其是待切雾化棉端部受到挤压而形变的情况。
为了有效地降低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形变几率,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所述切棉座210开设有与所述送料通孔202连通的切棉倒角槽203,所述切棉倒角槽203还与所述切棉通孔204连通,所述切棉倒角槽203位于所述切棉座210靠近所述切棉件220的一侧,在远离所述切棉件220的方向上,所述切棉倒角槽203的口径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棉倒角槽203与所述送料通孔202对应,具体地,所述切棉倒角槽203开设于所述加固板216靠近所述切棉件220的一面,所述第一切棉夹板212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214具有对应的倒角槽与之配合使用。在所述待切雾化棉通过所述送料通孔202后,所述待切雾化棉掉落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所述切棉倒角槽203将所述送料通孔202靠近所述切棉件220一端的开口增大,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座210远离所述切棉件220一面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座210远离所述切棉件220一面的接触几率减少。这样,在所述待切雾化棉位于所述切棉通孔204内时,即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送料通孔202对应,所述待切雾化棉远离所述切棉件22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切棉倒角槽203内,将所述待切雾化棉远离所述切棉件220的一端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增大,有效地将所述待切雾化棉的端部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分开,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所述待切雾化棉远离所述切棉件220的一端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之间的接触几率,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所述待切雾化棉远离所述切棉件220的一端受到挤压的几率,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的形变几率下降,从而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稳定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待切雾化棉在进入所述切棉通孔204内时,所述待切雾化棉是以掉落的方式进入的,所述待切雾化棉因为自身的弹性特点,有时会出现倾斜的情况,例如,所述待切雾化棉的侧边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底部之间相互倾斜,而这样的摆放形态,也会对所述待切雾化棉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形变,更严重地就是容易导致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裁切位置错误,即待切雾化棉有的位置裁切过度,而有的位置没有裁切,从而导致裁切出来的雾化棉的品质较差。
为了提高裁切出来的雾化棉的品质,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所述切棉座210具有拨平斜面218,所述拨平斜面218位于所述切棉座210靠近所述切棉件220的一面,所述拨平斜面218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倾斜设置,所述拨平斜面218用于与所述待切雾化棉的端部抵接,以使所述待切雾化棉的侧边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平斜面218位于所述切棉通孔204内,即所述拨平斜面218形成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上,也即所述拨平斜面218位于所述加固板216靠近所述切棉件220的一面,所述拨平斜面218邻近所述送料通孔202设置。所述拨平斜面218与所述送料通孔202对所述待切雾化棉进行调整输送,所述待切雾化棉在经过所述送料通孔202进入所述切棉通孔204内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朝向所述切棉件220运动,当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摆放姿态处于倾斜时,即所述待切雾化棉的侧边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底部之间倾斜且不垂直,所述待切雾化棉靠近所述送料通孔202的一端上翘,在与所述拨平斜面218接触后,所述拨平斜面218将所述待切雾化棉的上翘端压平,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的两侧边均保持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底部垂直,从而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保持与所述切棉件220之间对齐,进而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裁切位置准确,有效地提高了裁切出来的雾化棉的品质。其中,所述拨平斜面218远离所述切棉驱动器100设置,且在远离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方向上,所述拨平斜面218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底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便于将翘起的待切雾化棉拨平。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移动时,由于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之间的接触,容易导致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容易导致所述待切雾化棉受到挤压而过度形变的几率增大。
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待切雾化棉发生形变的几率,请参阅图2,所述切棉座210开设有与所述切棉通孔204连通的减阻凹槽205,所述减阻凹槽205的开口朝向所述待切雾化棉,所述减阻凹槽20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凸出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阻凹槽205位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上,所述减阻凹槽205的设置使得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凹陷,从而使得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与所述待切雾化棉之间的接触面积减,有效地减少了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通孔204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形变几率。而所述减阻凹槽20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凸出方向平行,使得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减阻凹槽205的延伸方向相同,便于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移动,从而提高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顺畅度,进一步减少了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204内的形变几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棉夹板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均开设有所述减阻凹槽,且所述第一切棉夹板上的减阻凹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上的减阻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便于减少所述待切雾化棉的侧面与所述切棉通孔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减阻凹槽开设于所述切棉通孔的底部,所述减阻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送料通孔,此时所述减阻凹槽减少的是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通孔的底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样也具有减少所述待切雾化棉与所述切棉通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也可以减少所述待切雾化棉在所述切棉通孔内的形变几率。
又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切棉装置10还包括切棉传感器300,所述切棉座210开设有检测通孔207,所述检测通孔207与所述待切雾化棉对应,所述切棉传感器300的检测端穿设于所述检测通孔207内,所述切棉传感器300的输出端还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入端连接,以使在所述切棉传感器300感应到所述待切雾化棉后,控制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的伸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棉传感器300分别与所述切棉座210以及所述切棉驱动器100连接,所述切棉传感器300的部分穿设于所述检测通孔207内,以使所述切棉传感器300的检测端朝向所述待切雾化棉的掉落位置,便于所述切棉传感器300感应所述待切雾化棉是否进入所述切棉通孔内,具体地,所述切棉传感器300为光感传感器,通过光信号的发射接收确定所述待切雾化棉是否通过所述送料通孔掉入所述切棉通孔内。这样,在所述切棉传感器300检测到所述待切雾化棉后,所述切棉传感器300的输出端向所述切棉驱动器100发送推动指令,以使所述切棉驱动器100的输出端进行推动操作,便于所述切棉驱动器100将所述待切雾化棉推向所述切棉件,从而实现对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自动裁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器组装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棉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棉装置包括切棉驱动器以及切棉组件。所述切棉驱动器用于与切棉基台连接。所述切棉组件包括切棉座以及切棉件。所述切棉座设置于所述切棉基台上,所述切棉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送料通孔以及切棉通孔。所述切棉件位于所述切棉通孔内,所述送料通孔用于将待切雾化棉导入所述切棉通孔内。所述切棉通孔与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对应,以使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朝向所述切棉件运动。在待切雾化棉通过送料通孔进入切棉通孔后,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待切雾化棉运动,以将待切雾化棉经过切棉件,使得切棉件对待切雾化棉进行稳定裁切,从而使得待切雾化棉在裁切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成品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待切雾化棉的合格几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棉装置在将雾化棉裁切完成后,需要将雾化棉与雾化座以及加热丝进行组装,以形成电子雾化器。而电子雾化器的组装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将磁铁安装于其上,以便于电子雾化器与电池杆之前的快速安装。
为了便于将磁铁快速安装于有经过上述切棉装置裁切后的雾化棉的电子雾化器上,所述雾化器组装设备还包括磁铁压合装置,所述磁铁压合装置设置于所述切棉基台上。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磁铁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一实施例的磁铁压合装置20包括装配电机600以及磁铁安装组件700。所述装配电机600用于安装于装配平台上。请一并参阅图6,所述磁铁安装组件700包括磁铁安装架710以及磁铁顶出件720。所述磁铁安装架710以及所述磁铁顶出件720均与所述装配平台连接,所述磁铁安装架710具有磁铁移动区,所述磁铁移动区用于磁铁链中至少一个磁铁运动。所述磁铁安装架710开设有顶出孔702,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磁铁推动至所述顶出孔702内。所述磁铁顶出件720的伸缩端与所述顶出孔702对应设置,所述磁铁顶出件720的伸缩端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磁铁顶出所述顶出孔702并推入待装设备的磁铁收容槽内。其中,所述磁铁链包括多个依次磁吸连接的磁铁。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将磁铁推动至顶出孔702内,磁铁顶出件720借助于其自身的伸缩端,将顶出孔702内的磁铁顶出,并最终将磁铁送入至磁铁收容槽内,使得磁铁与待装设备之间的安装自动化程度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对磁铁的装配效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所述待装设备包括电子雾化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所述磁铁安装组件700还包括装配推板730,所述装配推板730与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装配推板730的至少部分滑动设置于所述磁铁移动区内,所述装配推板730用于推动所述磁铁至所述顶出孔70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推板730的一端与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装配推板730的另一端用于推动位于所述磁铁移动区内的磁铁,所述磁铁移动区内的磁铁在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的伸缩作用下,使得所述磁铁被推入至所述顶出孔702内。具体地,所述装配推板730与所述磁铁移动区保持相互平行设置,便于所述装配推板730将所述磁铁准确推送至所述顶出孔702所在位置,从而便于将所述磁铁快速推入所述顶出孔702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装配推板730开设有容置空间704,所述容置空间704与所述磁铁链对应,所述容置空间704用于收容至少一个所述磁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推板730用于对所述磁铁进行推动,所述容置空间704位于所述装配推板730上,而且,所述容置空间704与所述磁铁链所在位置对应,便于将所述磁铁链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收容于其中。在所述容置空间704将磁铁收容的状态下,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伸缩,使得所述容置空间704内的磁铁一同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磁铁在与所述装配推板730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移动,所述容置空间704作为对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移动区内移动时的限位空间,有效地减少了所述磁铁在移动过程中的晃动,便于将所述磁铁准确推入至所述顶出孔702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空间704为所述装配推板730上的通孔,便于将所述磁铁稳定限制于所述装配推板730上,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磁铁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空间为凹槽,所述容置空间位于所述装配推板背离所述装配电机的一端,即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背离所述装配电机,在确保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移动区内移动后,将磁铁送入至所述顶出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所述磁铁安装架710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支架712以及磁吸块714,所述磁吸块714位于所述安装支架712与所述装配电机600之间,所述磁吸块714与所述磁铁链对应设置,所述磁吸块714用于将所述磁铁链中至少一个磁铁吸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712作为所述磁铁安装架710的主体,所述磁铁移动区位于所述安装支架712上,所述顶出孔702也同样开设于所述安装支架712上。所述磁吸块714的材质为磁化材料,所述磁吸块714与所述磁吸链对应设置,具体地,所述磁吸链位于所述磁吸块714背离所述装配平台的一侧,所述磁吸块714与所述磁吸链上的磁铁之间产生磁吸力,便于将所述磁吸链上的磁铁吸附于所述磁吸块714上。这样,在所述磁吸块714的磁吸作用下,所述磁吸链上的磁铁被吸附,便于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对所述磁铁进行推动,从而便于将所述磁铁快速且准确推入所述顶出孔702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所需的磁铁数量,对应调整所述磁吸块714的体积,以调整所述磁吸块714对磁铁链的磁吸力。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块714将磁铁吸下后,所述装配推板730推动所述磁铁后将所述磁铁链与所述磁吸块714之间的磁吸力隔绝,以避免磁铁链上的其他磁铁再次下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所述磁铁安装架710开设有与所述顶出孔702连通的推磁限位槽706,各所述磁铁分别活动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所述推磁限位槽706用于将各所述磁铁限制于所述磁铁移动区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磁限位槽706与所述磁铁移动区对应,所述推磁限位槽706用于收容并限制所述磁铁,以将所述磁铁的运动区域进行限定,便于将所述磁铁控制在指定范围内移动。所述推磁限位槽706与所述顶出孔702连通,当所述磁铁被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推动时,所述磁铁的移动区域受限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的区域范围大小,最终还是会被推入至所述顶出孔702内,例如,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有多个磁铁,在推动刚进入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的磁铁时,可将靠近所述顶出孔702的磁铁送入至所述顶出孔702内。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7,所述磁铁安装组件700还包括与所述磁铁安装架710连接的待装放置件740,所述待装放置件740开设有卡接空间708,所述卡接空间708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连通,所述待装设备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卡接空间708内,以使所述待装设备的磁铁收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磁铁安装架7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装放置件740与所述磁铁安装架710连接,所述待装放置件740上的卡接空间708还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对应,所述卡接空间708用于将所述待装设备的部分收容,便于将所述待装设备放置于所述磁铁安装架710上。这样,在所述待装设备通过所述卡接空间708安放于所述磁铁安装架710上后,所述顶出孔702内被顶出的磁铁朝向所述待装放置件740运动,便于将所述顶出孔702内的磁铁推入至所述待装设备的磁铁收容槽内,从而便于将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待装设备上。
又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7,所述磁铁安装组件700还包括与所述磁铁安装架710连接的磁铁放置件750,所述磁铁放置件750开设有磁铁放置孔701,所述磁铁放置孔701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对应设置,所述磁铁放置孔701用于放置所述磁铁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铁放置件750与所述磁铁链对应,所述磁铁放置件750还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对应,所述磁铁链通过所述磁铁放置孔701安放于所述磁铁放置件750内,所述磁铁放置孔701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对应连通,便于将所述磁铁链对准所述推磁限位槽706。这样,在所述磁铁链的端部磁铁通过所述磁铁放置孔701掉落至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时,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与此磁铁抵接,便于将此磁铁送入至所述顶出孔702内,而此时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正好于所述磁铁放置孔701对应,以将所述磁铁放置孔701封堵,使得所述磁铁链剩余的磁铁不落入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只有当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回缩至初始位置,以将所述磁铁放置孔701打开,所述磁铁链继续向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掉落磁铁,有效地避免了所述磁铁在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杂乱摆放的情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铁放置孔701还与所述容置空间704对应,用于将所述磁铁放置孔701内的磁铁送入至所述容置空间704内。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磁铁放置件750卡设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所述磁铁放置件750开设有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连通的推磁通孔703,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活动穿设于所述推磁通孔703,以推动从所述磁铁放置孔701掉落至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的磁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铁放置件750与所述磁铁安装架710卡接,即所述磁铁放置件75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推磁限位槽706内,便于所述磁铁放置件750与所述磁铁安装架7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所述推磁通孔703开设于所述磁铁放置件750上,所述推磁通孔703的开口延伸方向与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保持相互平行,而且,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活动穿设于所述推磁通孔703内,便于所述装配电机600的输出端在伸缩的过程中将所述磁铁推入至所述顶出孔702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磁铁顶出件720包括顶出气缸722以及顶针724,所述顶出气缸722与所述磁铁安装架710连接,所述顶出气缸722的伸缩端与所述顶针724连接,所述顶针724活动穿设于所述顶出孔70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气缸722作为所述顶针724运动的动力源,所述顶出气缸722通过其自身的伸缩端的伸缩运动,将所述顶针724伸缩于所述顶出孔702内,便于将所述顶出孔702内的磁铁顶出,从而便于将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待装设备的磁铁收容槽内。其中,所述顶出孔702的数量与所述顶针724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一个所述顶针724穿设于一所述顶出孔702内,便于将各所述顶出孔702内的磁铁推送至对应的磁铁收容槽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铁安装架开设有顶出收容槽,所述顶出收容槽与所述顶出孔连通,所述磁铁顶出件收容于所述顶出收容槽内,具体地,所述顶出气缸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顶出收容槽内,所述顶针位于所述顶出收容槽内并与所述顶出孔对应。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棉驱动器,所述切棉驱动器用于与切棉基台连接;
切棉组件,所述切棉组件包括切棉座以及切棉件,所述切棉座设置于所述切棉基台上,所述切棉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送料通孔以及切棉通孔,所述切棉件位于所述切棉通孔内,所述送料通孔用于将待切雾化棉导入所述切棉通孔内,所述切棉通孔与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对应,以使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朝向所述切棉件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棉座还开设有与所述切棉通孔连通的容置槽,所述切棉件的部分卡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棉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切棉夹板以及第二切棉夹板,所述第一切棉夹板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之间形成有所述切棉通孔,所述切棉件的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切棉夹板与所述第二切棉夹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棉座还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开设有加固槽,所述加固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切棉夹板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所述第一切棉夹板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切棉夹板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加固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棉组件还包括送料管,所述送料管设置于所述切棉座上,且所述送料管与所述切棉通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棉通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棉组件还包括切棉推板,所述切棉推板与所述切棉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棉推板与所述切棉通孔的内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切棉推板用于推动所述待切雾化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棉推板开设有切棉避位槽,所述切棉避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切棉件,所述切棉避位槽用于收容所述切棉件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棉推板还开设有推棉凹槽,所述推棉凹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切棉驱动器,所述推棉凹槽用于收容所述待切雾化棉的至少部分。
10.一种雾化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棉装置。
CN202221265460.3U 2022-05-24 2022-05-24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Active CN217345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5460.3U CN217345594U (zh) 2022-05-24 2022-05-24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5460.3U CN217345594U (zh) 2022-05-24 2022-05-24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45594U true CN217345594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5460.3U Active CN217345594U (zh) 2022-05-24 2022-05-24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455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0608A (zh) * 2022-05-24 2022-07-22 深圳市鑫霖美科技有限公司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0608A (zh) * 2022-05-24 2022-07-22 深圳市鑫霖美科技有限公司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45594U (zh)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CN114770608A (zh) 切棉装置以及雾化器组装设备
CN109277824B (zh) 锁钩自动组装机
CN109079499B (zh) 一种组装装置
CN212683834U (zh) 组装设备
CN110581427B (zh) 在线冲裁装配sim卡连接器之铁壳的组装机
US100674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relative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aratus main body frame and feed device is determined through fitting between positioning portion of apparatus main body frame and position target portion of feed device
KR101429863B1 (ko) 단자의 접점 고정용 자동 리벳팅 장치
CN114156715A (zh) 一种料带折断机构及其全自动端子插接设备
CN217344333U (zh) 磁铁装配装置以及压磁铁机
CN209124675U (zh) 一种汽车管材零件自动冲切装置
CN216750623U (zh) 高精度连接器插装装置及端子埋入设备
CN210080635U (zh) 铆钉装配机
JPS619160U (ja) ブラインドリベツト打ち機
CN202845692U (zh) 带帽端紧固件自动定位装置
CN114300912B (zh) 双插脚端子插入装置及端子埋入设备
US3592375A (en) Transistor inserter
CN215318901U (zh) 口罩机
CN219293204U (zh) 一种针轴定向送料装置
CN219144695U (zh) 一种连接器电路板插端设备
CN114871713B (zh) 一种单向器星轮滚柱及弹簧装配用辅助装置
CN220308567U (zh) 一种高便捷性的拉链组件
CN215679186U (zh) 笔托装置
JP3278385B2 (ja) チップ部品供給装置
CN215911703U (zh) 一种绝缘子预装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4

Address after: 518100 East, 2nd, and 3rd floors of Building B, Building 1, Guangyao Industrial Park, No. 18, Zhulongtian Road,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ASON VAP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th floor, building C, No. 1, Shihuan Road, Shilo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inlinme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