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5689U -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5689U
CN217235689U CN202221045804.XU CN202221045804U CN217235689U CN 217235689 U CN217235689 U CN 217235689U CN 202221045804 U CN202221045804 U CN 202221045804U CN 217235689 U CN217235689 U CN 217235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upporting part
groove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58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洪烨
许燕
刘俊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58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5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5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5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所述锅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具有安装空间,且设有朝向所述安装空间内伸出的第一支撑部;聚能盘,所述聚能盘包括盘本体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凸出连接于所述盘本体的上侧,以使所述盘本体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本实用新型的锅支架,其支架底座设有第一支撑部,聚能盘设有第二支撑部,且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地支撑于第一支撑部,使得聚能盘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锅支架上,从而便于用户将聚能盘由锅支架上取下,进而便于降低对灶面的清洁难度,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安装聚能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的聚能盘能有效地优化燃烧空气流场,同时还能降低燃烧热量的外散,提高燃烧的热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聚能盘与锅支架一般是一体式的,二者采用焊接进行安装,其制造流程较繁琐,同时,一体式的聚能盘和锅支架增加了锅支架的总重量,不利于搬动,且聚能盘与灶面的距离狭小,增加了其清洁难度,其次,有些用户对灶具外观要求较高,不喜欢聚能盘,而现有的聚能盘焊接于锅支架上,导致聚能盘无法拆除,降低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锅支架,其聚能盘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锅支架上,从而便于用户将聚能盘由锅支架上取下,进而便于降低对灶面的清洁难度,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安装聚能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具有安装空间,且设有朝向所述安装空间内伸出的第一支撑部;聚能盘,所述聚能盘包括盘本体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凸出连接于所述盘本体的上侧,以使所述盘本体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支架,其支架底座设有第一支撑部,聚能盘设有第二支撑部,且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地支撑于第一支撑部,使得聚能盘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锅支架上,从而便于用户将聚能盘由锅支架上取下,进而便于降低对灶面的清洁难度,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安装聚能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有朝下敞开的支撑空间,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伸至所述支撑空间内以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一板和两个第二板,两个所述第二板间隔开连接于所述盘本体的上侧边沿,所述第一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板的上端以限定出所述支撑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两个所述第二板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板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垂直;或者,所述第二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板倾斜以使所述支撑空间构造为下部区域的宽度大于上部区域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所述聚能盘形成有避让槽,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伸至所述避让槽内以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所述避让槽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部子槽和形成于所述盘本体的下部子槽,所述下部子槽连通于所述上部子槽的下端,所述上部子槽的顶壁形成有支撑于所述支撑杆的支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盘本体的上侧边沿,所述上部子槽形成于所述连接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边形成有所述支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所述支撑杆设有朝上敞开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板卡接于所述支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所述盘本体构造为漏斗状,且所述盘本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为圆形环状或矩形环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锅支架。
所述燃气灶与上述的锅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仰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左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前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仰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左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前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A处的放大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B处的放大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支架100,
支架底座10,安装空间11,第一支撑部12,支撑槽13,
聚能盘20,盘本体21,第二支撑部22,第一板221,第二板222,连接板223,支撑板224,支撑空间23,避让槽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支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支架100,包括:支架底座10和聚能盘20。
如图1所示,支架底座10具有安装空间11,且设有朝向安装空间11内伸出的第一支撑部12,聚能盘20包括盘本体21和第二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2可拆卸地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22凸出连接于盘本体21的上侧,以使盘本体21位于安装空间11内。
可以理解的是,锅支架100可应用于燃气灶上,且在实际使用时,支架底座10安装于平台上,例如支架底座10安装于灶面上,其中,支架底座10的中部具有安装空间11,且支架底座10上设有第一支撑部12,第一支撑部12朝向安装空间11内延伸,聚能盘20包括盘本体21和第二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2可拆卸地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换言之,聚能盘20可拆卸地支撑于支架底座10,且在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时,盘本体21位于安装空间11内。
其中,第二支撑部22凸出连接于盘本体21的上侧,由此,在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时,盘本体21能够位于第二支撑部22的下侧,从而便于盘本体21位于安装空间11内,进而使得盘本体21能够更加靠近于灶面,以减少火焰的热量流失,且减少热量向外辐射,达到降低灶具面板、旋钮表面的温度的作用。
由此,将支架底座10和聚能盘20构造为分体式设计,且支架底座10与聚能盘20能够分别进行加工,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聚能盘20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安装于支架底座10上。
举例而言,当用户需要使用聚能盘20时,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且盘本体21位于安装空间11内,此时,燃气锅可支撑于聚能盘20的上方,以便于通过聚能盘20减少火焰的热量流失,且减少热量向外辐射,达到降低灶具面板、旋钮表面的温度的作用。
当用户不需要使用聚能盘20时,燃气锅直接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且燃气锅的底部位于安装空间11内,火焰能够直接通过安装空间11对燃气锅进行加热。或者,当用户需要对盘本体21下方的灶面进行清洁时,用户可将聚能盘20与支架底座10分离,从而便于降低对灶面的清洁难度。
由此,通过将支架底座10和聚能盘20构造为分体式设计,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是否将聚能盘20安装于支架底座10上,从而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支架100,其支架底座10设有第一支撑部12,聚能盘20设有第二支撑部22,且第二支撑部22可拆卸地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使得聚能盘20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锅支架100上,从而便于用户将聚能盘20由锅支架100上取下,进而便于降低对灶面的清洁难度,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安装聚能盘20,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7所示,第二支撑部22形成有朝下敞开的支撑空间23,且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部12构造为支撑杆,支撑杆伸至支撑空间23内以支撑于第二支撑部22。
具体而言,第一支撑部12构造为支撑杆,优选地,支撑杆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杆,竖直杆与支架底座10相连,水平杆与竖直杆背离支架底座10的一端相连,且水平杆的另一端朝向安装空间11内的方向延伸,在实际装配时,聚能盘20由上而下地安装于支架底座10的上方,且聚能盘20安装于第一支撑部12的上方,此时,水平杆由支撑空间23的下方进入支撑空间23内,以使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水平杆背离支架底座10的一侧。
由此,能够增强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上时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第二支撑部22和第一支撑部12脱离,从而增强聚能盘20支撑于支架底座10时的稳定性,避免聚能盘20与支架底座10分离。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第二支撑部22包括第一板221和两个第二板222。
两个第二板222间隔开连接于盘本体21的上侧边沿,第一板2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板222的上端以限定出支撑空间23。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二板222间隔开且两个第二板222的下端均与盘本体21弯折相连,且两个第二板222的上端均高于盘本体21,第一板22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板222的上端相连。
由此,同时设置一个第一板221和两个第二板222,以限定出朝下敞开的支撑空间23,在实际装配时,支撑杆伸至支撑空间23内,即水平杆沿两个第二板222的下端之间的间隙进入支撑空间23内,以使第一板221朝向支撑空间23的一侧支撑于水平杆背离支架底座10的侧面,且两个第二板222朝向彼此的一侧分别与水平杆相抵,从而避免第二支撑部22与第一支撑部12脱离,增强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上时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两个第二板222对称设于第一板221的两侧;其中,第一板221与第二板222垂直。
由此,便于通过两个第二板222对水平杆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在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上时,水平杆在支撑空间23内出现晃动的问题,增强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上时的支撑稳定性。
或者,第二板222相对于第一板221倾斜以使支撑空间23构造为下部区域的宽度大于上部区域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221与第二板222不垂直,且两个第二板22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板22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
由此,便于降低水平杆进入支撑空间23的难度,且水平杆进入支撑空间23后,两个第二板2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以使两个第二板222对水平杆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二支撑部22与第一支撑部12脱离,增强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上时的支撑稳定性。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聚能盘20形成有避让槽24,第一支撑部12构造为支撑杆,且支撑杆伸至避让槽24内以支撑于第二支撑部22。
具体而言,在实际使用时支架底座10安装于灶面上,第一支撑部12构造为支撑杆,其中支撑杆能够贯穿避让槽24以使得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支撑杆。由此,便于降低聚能盘20与支架底座10的装卸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避让槽24包括形成于第二支撑部22的上部子槽和形成于盘本体21的下部子槽,下部子槽连通于上部子槽的下端,上部子槽的顶壁形成有支撑于支撑杆的支撑面。
可以理解的是,上部子槽形成于第二支撑部22上,且上部子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部22的延伸方向相同,下部子槽形成于盘本体21上,且下部子槽的延伸方向与盘本体21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上部子槽和下部子槽在第二支撑部22与盘本体21的连接处连通,且上部子槽的顶壁形成有支撑面。
由此,通过设置上部子槽和下部子槽,能够避免在支撑杆贯穿避让槽24时与盘本体21或第二支撑部22发生干涉,且在支撑杆贯穿避让槽24后,支撑杆背离盘本体21的一侧与上部子槽的顶壁相抵,换言之,支撑杆背离盘本体21的一侧与支撑面相抵,从而便于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支撑杆上,即便于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上,进而便于降低聚能盘20与支架本体的装卸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第二支撑部22包括连接板223和支撑板224。
连接板223连接于盘本体21的上侧边沿,上部子槽形成于连接板223,且上部子槽的延伸方向与连接板223的延伸方向相同,支撑板224连接于连接板223的上端,且支撑板224的下侧边形成有支撑面。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224与连接板223弯折相连,且支撑板224朝向上部子槽的侧面形成为支撑面。
由此,在实际装配时,支撑杆贯穿避让槽24,且如图16所示,支撑杆背离盘本体21的一侧与支撑板224相抵,即支撑杆背离盘本体21的一侧与支撑面相抵,同时,避让槽24的侧壁对支撑杆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支撑杆从避让槽24内脱离,便于增强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支撑杆设有朝上敞开的支撑槽13,支撑板224卡接于支撑槽13内。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槽13设于支撑杆的上表面,且支撑槽13向下凹陷,支撑板224适于卡接于支撑槽13内。
在实际装配时,支撑杆贯穿避让槽24,此时,聚能盘20由上而下安装于支架底座10上,以使支撑板224的支撑面与支撑槽13的底壁相抵,即支撑板224卡接于支撑槽13内。
由此,能够在将聚能盘20安装于支架底座10上时,即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上时,支撑板224位于支撑槽13内,换言之,支撑板224卡接于支撑槽13内,从而防止第二支撑部22与第一支撑部12脱离,进而增强聚能盘20与支架底座1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2和第二支撑部22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支撑部12与多个第二支撑部22一一对应。
优选地,如图1、图8和图15所示,支架底座10上设有四个第一支撑部12,聚能盘20上设有四个第二支撑部22,且四个第一支撑部12与四个第二支撑部22一一对应。其中,可选地,四个第二支撑部22在盘本体21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
由此,通过四个第一支撑部12与四个第二支撑部22一一对应,能够使得聚能盘20能够更稳定地支撑于支架底座10上,进而避免聚能盘20与支架底座10脱离,增强聚能盘20与支架底座10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和图15所示,盘本体21构造为漏斗状,且如图1-图5、图8-图12所示,盘本体2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为圆形环状或矩形环状。
需要说明的是,盘本体2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也可为其它环状,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而言,将盘本体21构造为漏斗状,漏斗状的聚能盘20能够锁住热量流失,还可以防止热量向外辐射,达到降低灶具面板、旋钮表面的温度的作用。
举例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盘本体2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为圆形环状,且如图6和图7所示,其第二支撑部22包括一个第一板221和两个第二板222。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2所示,盘本体2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为矩形环状,且如图13和图14所示,其第二支撑部22包括一个第一板221和两个第二板222。
需要说明的是,矩形环状的盘本体21上设有的第二支撑部22的结构与圆形环状的盘本体21上设有的第二支撑部22的结构以及支撑方式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锅支架100。
可以理解的是,锅支架100可应用于燃气灶上,且在实际使用时,支架底座10安装于平台上,例如支架底座10安装于灶面上,其中,聚能盘20可拆卸地支撑于支架底座10上。
由此,将支架底座10和聚能盘20构造为分体式设计,且支架底座10与聚能盘20能够分别进行加工,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聚能盘20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安装于支架底座10上,举例而言,当用户需要使用聚能盘20时,第二支撑部22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且盘本体21位于安装空间11内,此时,燃气锅可支撑于聚能盘20的上方,以便于通过聚能盘20减少火焰的热量流失,且减少热量向外辐射,达到降低灶具面板、旋钮表面的温度的作用。
当用户不需要使用聚能盘20时,燃气锅直接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且燃气锅的底部位于安装空间11内,火焰能够直接通过安装空间11对燃气锅进行加热。或者,当用户需要对盘本体21下方的灶面进行清洁时,用户可将聚能盘20与支架底座10分离,从而便于降低对灶面的清洁难度。
由此,通过将支架底座10和聚能盘20构造为分体式设计,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是否将聚能盘20安装于支架底座10上,从而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其锅支架100的支架底座10设有第一支撑部12,聚能盘20设有第二支撑部22,且第二支撑部22可拆卸地支撑于第一支撑部12,使得聚能盘20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锅支架100上,从而便于用户将聚能盘20由锅支架100上取下,进而便于降低对灶面的清洁难度,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安装聚能盘20,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具有安装空间,且设有朝向所述安装空间内伸出的第一支撑部;
聚能盘,所述聚能盘包括盘本体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凸出连接于所述盘本体的上侧,以使所述盘本体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有朝下敞开的支撑空间,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伸至所述支撑空间内以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一板和两个第二板,两个所述第二板间隔开连接于所述盘本体的上侧边沿,所述第一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板的上端以限定出所述支撑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板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板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垂直;
或者,所述第二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板倾斜以使所述支撑空间构造为下部区域的宽度大于上部区域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形成有避让槽,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伸至所述避让槽内以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部子槽和形成于所述盘本体的下部子槽,所述下部子槽连通于所述上部子槽的下端,所述上部子槽的顶壁形成有支撑于所述支撑杆的支撑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盘本体的上侧边沿,所述上部子槽形成于所述连接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边形成有所述支撑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设有朝上敞开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板卡接于所述支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本体构造为漏斗状,且所述盘本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为圆形环状或矩形环状。
1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支架。
CN202221045804.XU 2022-04-27 2022-04-27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Active CN217235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5804.XU CN217235689U (zh) 2022-04-27 2022-04-27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5804.XU CN217235689U (zh) 2022-04-27 2022-04-27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5689U true CN217235689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5804.XU Active CN217235689U (zh) 2022-04-27 2022-04-27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5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76992U (zh) 一种聚能燃气灶
CN217235689U (zh)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N113576277A (zh) 壳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019772U (zh) 燃气灶
CN210320168U (zh) 一种具有聚能锅架的燃气灶
CN210568584U (zh) 一种燃气灶
CN221076558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烧器
CN217082651U (zh) 一种适用于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炉架
CN216244514U (zh) 锅支架组件和具有该锅支架组件的燃烧器
CN215336520U (zh) 一种方形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CN220417405U (zh) 聚能圈组件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CN217423348U (zh) 灶具锅架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CN216244515U (zh) 锅支架组件和具有该锅支架组件的燃烧器
KR101348793B1 (ko) 바람막이 겸용 가스렌지 그릴 받침대
CN212178976U (zh) 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
CN217604175U (zh) 锅架结构及燃气灶具
CN219877926U (zh) 一种具有控火聚温功能的锅具
CN221055076U (zh) 一种锅架以及灶具
CN211502917U (zh) 一种灶具聚能圈及锅架结构
CN212511280U (zh) 聚能盘、聚能组件及灶具
CN218832566U (zh) 一种野营炉的煎烧盘及其野营炉
CN214700860U (zh) 聚能盘及灶具
CN216047895U (zh) 锅架及灶具
CN216744329U (zh) 燃气灶具及聚能组件
CN217441716U (zh) 一种炉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