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6992U - 一种聚能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能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6992U
CN209876992U CN201920128718.7U CN201920128718U CN209876992U CN 209876992 U CN209876992 U CN 209876992U CN 201920128718 U CN201920128718 U CN 201920128718U CN 209876992 U CN209876992 U CN 209876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isc
heat
energ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287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徐新春
颜运宇
吴伟良
孟德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287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6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6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6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能燃气灶,包括由分气盘及其上安装的火盖组成的分火器,分气盘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上方火焰产生的向下辐射的热能的隔热盘,且该隔热盘通过支脚直接与分气盘连接,并由此将所接收的辐射热能传递给分气盘,隔热盘与分气盘之间设置有供二次空气补入的间隙。通过在分气盘下方设置隔热盘,减少了燃烧火焰向下辐射热能的流失,并将隔热盘吸收的辐射热能传递给分气盘以对其腔体内部的混合燃气进行预热,减少热能浪费的同时提高了燃气灶的热效率。锅架脚片上设置的隔热槽,减小了脚片与聚能盘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锅架上的热能损失。同时,隔热槽可有效减少橡胶脚垫的工作温度,延长了橡胶脚垫使用寿命,保障燃气灶使用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聚能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燃气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能燃气灶。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越来越趋向于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燃气灶的热效率也都在不断提升,较低热效率的灶具产品逐渐会被市场淘汰。
目前的家用燃气灶上,通常在分火器的下方,不论是以接水盘的形式,还是以专门的隔热盘的形式,都设置有隔热部件,以遮挡火焰对下方的热辐射。家用燃气灶的这种结构形式虽然保护了分火器下方的燃气灶器件,但也导致了这部分辐射热的流失,降低了燃气灶的热效率。
另外,目前的家用燃气灶上普遍采用由脚片和条状脚片连接环构成的锅架,这种锅架虽然结构简洁,但也使得锅具与燃气灶面板之间成为开放空间,分火器的火焰在加热锅具的同时,也向径向外侧辐射热量,造成热量的流失,降低燃气灶的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回收分火器向下辐射的热量,以提高燃气灶热效率的聚能燃气灶,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地采用具有围聚结构的锅架,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能燃气灶,包括由分气盘及其上安装的火盖组成的分火器,所述分气盘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上方火焰产生的向下辐射的热能的隔热盘,并且,该隔热盘通过支脚直接与分气盘连接,并由此将所接收的辐射热传递给分气盘,隔热盘与分气盘之间设置有供二次空气补入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支脚与所述分气盘的下底面相接。
进一步,所述隔热盘为平板结构,所述支脚呈倒L形,直接在隔热盘上或隔热盘的边缘弯制而成,所述分气盘的下底面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燃气灶在所述隔热盘的下方还设置有接水盘,该接水盘与隔热盘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燃气灶还包括与所述分火器配合工作的电极针和热电偶,所述隔热盘上设置有供所述电极针和热电偶穿过的卡口。
进一步,所述燃气灶上还设置有锅架,该锅架包括整体呈锥形的上大下小的聚能盘和沿聚能盘周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支撑脚片,所述聚能盘下端设置有供所述分气盘向上穿出的通孔,聚能盘的下端位于分气盘上下方向的中部。
进一步,所述聚能盘下端在所述通孔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上表面低于通孔边沿的底壁,并由此在通孔的径向外侧形成盛液槽。
进一步,所述脚片插设固定在所述聚能盘上,该脚片包括位于聚能盘上方的第一部分和位于聚能盘下方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支撑锅具,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将所述锅架支撑在所述燃气灶上。
进一步,所述脚片为片状,脚片的所述第二部分上在靠近与所述聚能盘下表面相接的部位,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通孔或贯穿其厚度方向并从脚片厚度方向的一个侧边向另一侧边延伸的槽,以减小脚片第二部分上从聚能盘侧到另一侧的导热面积。
进一步,所述脚片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还设置有橡胶脚垫,所述锅架经所述橡胶脚垫支撑在所述燃气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聚能燃气灶通过设置在分气盘下方的隔热盘,减少了燃烧火焰向下辐射热能的流失,并将隔热盘吸收的辐射热能通过支脚传递给分气盘,以对分气盘腔体内部的混合燃气进行预热,减少热能损失的同时提高了燃气灶的热效率。
隔热盘通过支脚直接与分气盘连接,且支脚在隔热盘上直接弯制一体成型,使隔热盘在吸收辐射热能后,能够直接快速的将热能传递给分气盘,分气盘在吸收到该部分辐射热能后对其内部腔体的混合燃气进行预热,燃气吸收热能后燃烧再产生热能,从而形成热能的内部循环,有效提高了燃气燃烧的热能利用率。
通过将支脚与分气盘的下底平面相接,增大了支脚与分气盘的接触面积,使隔热盘上的辐射热能向分气盘上的传递更加高效。
隔热盘与分气盘之间设置的供二次空气补入的间隙,使二次空气更加有效的补入到分火器的火焰上,燃气燃烧的更加充分,极大提高了燃烧效率。通过隔热盘与接水盘之间留有的间隙,有效阻断了隔热盘上的辐射热能向下传递,达到了防止辐射热能向下传递流失的技术效果。
锅架上设置的聚能盘实现了在锅具底部良好的聚能效果,在聚能盘底部设置的盛液槽可有效接收上方掉落的汤汁或食物,降低了清理难度,提高用户体验感。
通过在贯穿锅架脚片厚度方向设置通孔或者开槽,构成脚片与聚能盘之间的隔热槽,减小了脚片与聚能盘的接触面积,有效阻断了由聚能盘向脚片上热能的传递,减少了聚能盘的热能损失。同时,隔热槽可有效减少在脚片下端橡胶脚垫部位的热量聚集,降低橡胶脚垫的工作温度,提高脚垫的使用寿命,保障燃气灶使用的安全性能。
另外,隔热槽的设置减少了锅架制造过程中的金属材料,可有效降低燃气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聚能燃气灶隔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热盘与分气盘的装配图;
图3为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燃气灶的剖视图;
图5为燃气灶的俯视图。
图中:1锅架,1-1脚片,1-1-1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2聚能盘,1-2-1盛液槽,1-3橡胶脚垫,1-4隔热槽;
2隔热盘,2-1隔热平面,2-2支脚,2-3卡口;
3分气盘,4热电偶,5电极针,6火盖,7燃气混合腔,8炉头,9接水盘,10面板,11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2,并结合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聚能燃气灶,包括由分气盘3及其上安装的火盖6组成的分火器,分气盘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上方火焰产生的向下辐射的热能的隔热盘2,并且,该隔热盘2通过支脚2-2直接与分气盘3连接,并由此将所接收的辐射热能传递给分气盘3,隔热盘2与分气盘3之间设置有供二次空气补入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分气盘3下方安装的,且与分气盘3里侧环状腔体相匹配的隔热盘2,可有效减少火盖6上燃烧火焰向下辐射热能的流失。具体来讲,在火盖6上燃烧火焰产生的热能首先直接辐射到隔热盘2上的隔热平面2-1,隔热盘2对该部分辐射热能吸收后,通过隔热盘2上安装的支脚2-2传递到分气盘3上,该部分的热量传递是通过支脚2-2与分气盘3下底面的贴合相接,以热传导的方式进行。在热能到达分气盘3后,对分气盘3上腔体内部的混合燃气进行预热,燃气吸收热能后燃烧产生热能,从而形成热能循环。
通过在隔热盘2与分气盘3之间设置供二次空气补入的间隙,构成了火盖6上燃烧火焰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具体来讲,二次空气补充通道是由在隔热盘上安装的支脚2-2之间的空隙构成,参照图2,二次空气通过支脚2-2之间的空隙进入到分气盘底部的环状腔体内,进而向上补入到火盖6上的燃烧火焰上,使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有效提高了燃烧效率。
隔热盘通过支脚直接与分气盘连接,能够更加直接、快速、高效的将隔热盘吸收到的辐射热能以热传导形式传递给分气盘,隔热盘与分气盘之间构成的热能内部循环,有效提高了燃气燃烧的热能利用率,在减少热能流失的同时,提高了燃气灶整体的热效率。
实施例2
如图4-5的示例中,本实用新型聚能燃气灶安装在燃气灶的底盘11上,主要包括锅架1、隔热盘2、分气盘3、热电偶4、电极针5、火盖6、燃气混合腔7、炉头8以及接水盘9,火盖6安装在分气盘3上,构成燃气灶的分火器(图中未示出),燃烧器通体坐落安装在燃气灶上的面板10上。参见图4,并结合图2,在分气盘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火盖6上方燃烧火焰产生的向下辐射的热能的隔热盘2,并且,隔热盘2通过支脚2-2直接与分气盘3连接,将隔热盘2所接收的辐射热能传递给分气盘3,隔热盘2位于分气盘3的里侧下部,并与分气盘3固定连接,在隔热盘2与分气盘3之间设置有供二次空气补入的间隙。本实施例中,隔热盘2为平板结构,在隔热盘2的隔热平面2-1边缘,直接弯制有三个呈倒L形的支脚2-2,分气盘3的下底面为平面,支脚2-2上的安装平面与分气盘的下底面贴合相接,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平面上的安装孔,完成隔热盘2与分气盘3的连接固定。支脚2-2上的安装平面与分气盘2下底面均为平面,两者之间的贴合相接,能够有效提高隔热盘2与分气盘3的接触面积,使热能可更加有效的进行传递,使热能在隔热盘2与分气盘3之间热能的内部循环直接、快捷、高效。隔热盘除了采用平板结构,还可以为环形的浅盘或者碟状,在满足隔热的同时还可盛接上部掉落的食物,减少清理难度。支脚的形状除采用倒L形,还可采用连接双安装面的U形结构,能够更加有效的增大隔热盘与分气盘的接触面积,保障传热效果。当然,支脚在隔热盘上的直接弯制是为了增强通体的传热性能,使热能传递的更加顺畅。在满足充分传热的基础上,还可选择分体连接的形式。
为了在燃烧过程中二次空气的有效补入,需要将分气盘3的下底面与隔热盘2的隔热平面2-1通过支脚2-2上下间隔,隔热盘2与分气盘3下底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了火盖6上燃烧火焰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二次空气能够均匀顺畅的从支脚2-2之间的间隔空隙中补入,使燃烧更加充分,大幅提高热效率。
在燃气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大部分被燃烧器上部的锅具吸收,而少部分热能不可避免的向下通过辐射形式传递到分气盘下部的隔热盘,如何使该部分的热能有效回用,是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重点。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常规设置了隔热盘,并没有考虑隔热盘与其他金属组件接触所带来的热传导,从而虽然隔绝了燃烧器向隔热盘下部金属组件的辐射热能,但还是造成了隔热盘在吸收辐射热能后通过热传导形式传递到隔热盘下部的金属组件,形成热能不必要的浪费,极大降低了燃烧器的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从隔热盘2上下两侧金属组件的布局进行考虑,首先以隔热盘2下部进行说明,通过将隔热盘2与其下方设置的接水盘9之间留有间隙,根本隔断了吸收辐射热能后隔热盘2上热量向下传导的传递介质,减少了燃烧火焰辐射热能的损失;另外隔热盘2上的支脚2-2与分气盘3固定连接,在隔热盘2吸收辐射热能后,通过支脚2-2将热量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给分气盘3,分气盘3利用该部分热能同样以热传导形式,将热能传递到其腔体内部的混合燃气上,对混合燃气进行预热,燃气吸收热能后燃烧再产生热能,从而形成热能的内部循环。循环利用的辐射热能减少了现有的还需对外部输入的常温燃气进行预热的热能消耗,实现了热能在燃烧器上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
热能以热传导形式传递的基础是相互接触的金属组件构成的传热通道,参见图2,为了使隔热盘2上的热能向分气盘3传递的更加充分,需要增大支脚2-2与分气盘3下底面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支脚2-2的安装平面与分气盘3的下底面紧贴布置,实现三个支脚2-2与分气盘3下底面最大的接触面积,保证隔热盘2上的热能直接顺畅的以热传导形式传递到分气盘3上,提高热能的循环利用率。同时,为了增加隔热盘与分气盘的接触面积,在不影响隔热盘的布局前提下,应尽量周向设置两个以上的支脚,除了本实施例中的三个,还可设置四个或者五个,对于支脚个数选取的主要出发点,在于接触面积和二次空气的补入两个因素之间综合衡量。除了将支脚安装在分气盘下底面的形式,在保证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前提下,还可将支脚安装在分气盘的侧壁上,使辐射热量聚集在分气盘、支脚及隔热盘之间构成的腔体中,增强隔热盘的隔热效果。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及结合燃气灶中金属组件的具体应用,隔热盘的材质优选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中隔热盘为铜制的隔热盘,还可以为铝合金制的隔热盘,从传导性能、机械强度以及经济性能上与铜制相比,具有更好的优势。另外,为了减小支脚传热的热阻,支脚的厚度不超过3mm的薄型脚片,可使隔热盘向分气盘传递的热量更加快捷高效。参见图5,并结合图1,燃气灶还包括与分火器配合工作的热电偶4和电极针5,在隔热盘2上设置有供热电偶4、电极针5穿过的U型卡口2-3,对热电偶4及电极针5进行限位,从而提高分气盘与炉头安装的准确性;同时U型卡口在安装时也起到标识作用,方便快速对接,使安装更加快捷高效。除了采用U型,卡口形状还可与具体实际安装的热电偶及电极针相适配的长条状或者通孔。
参见图3,并结合图4、5,本实用新型中燃气灶上还设置有锅架1,锅架包括整体呈锥形的上大下小的聚能盘1-2和沿聚能盘1-2周向间隔排布的4个支撑脚片1-1,聚能盘1-2下端设置有供分气盘3向上穿出的通孔(图中未示出),聚能盘1-2的下端位于分气盘3上下方向的中部。通过将锅架1上的聚能盘1-2设置在分气盘3的径向外侧,能够将火盖6上火焰产生的热能有效聚集在锅具的底部,提高燃气燃烧产生热量的利用率,减少火焰辐射热能径向方向上的损失。除了间隔均布的4个脚片,根据燃气灶燃烧器实际的大小还可设置为3个,满足对锅具的支撑前提下,减少生产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聚能盘1-2下端在通孔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上表面低于通孔边沿的底壁,并由此在通孔的径向外侧形成盛液槽1-2-1。聚能盘的底壁构成的盛液槽,能够有效盛接锅具上溢出的汤液或掉落下来的食物,减少对掉落杂物的清洁难度,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该盛液槽也起到了部分隔热的效果,有效防止燃烧火焰向聚能盘下部辐射,造成热能流失。另外盛液槽与聚能盘构成的下部相对封闭的腔体,能够更好的保持在锅具下部的聚热效果,满足燃气灶较高热效率的使用要求。
锅架1上的脚片1-1插设固定在聚能盘1-2上,该脚片包括位于聚能盘1-2上方的第一部分1-1-1和位于聚能盘下方的第二部分1-1-2,其中,第一部分1-1-1用于支撑锅具,第二部分1-1-2用于将锅架1支撑在燃气灶上。本实施例中的脚片1-1的第一部分1-1-1与第二部分1-1-2为整体的片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还可设置为分体的形式,提高安装的灵活性。
脚片1-1为片状,脚片1-1的第二部分1-1-2上在靠近与聚能盘1-2下表面相接的部位,设置有隔热槽1-4,具体来讲,隔热槽1-4是由贯穿脚片1-1厚度方向并从脚片1-1厚度方向的一个侧边向另一侧边延伸的槽,以减小脚片第二部分1-1-2上从聚能盘1-2侧到另一侧的导热面积。详见图3,在脚片第二部分1-1-2径向里侧设置有与将脚片1-1与聚能盘1-2相间隔的斜切面,该斜切面与聚能盘1-2的侧壁之间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隔热槽1-4,该种设置有效降低了脚片1-1与聚能盘1-2的接触面积。斜切面应在保证脚片第二部分对锅架有效支撑的前提下,尽可能向外倾斜,从而更进一步的减小脚片与聚能盘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限度的降低热能由聚能盘向脚片上的传递,减少热能损失,提高热效率。另外,隔热槽除了本实施例中的槽状结构,还可通过在脚片第二部分上开孔,或者将脚片第二部分设置为锥状结构,将锥顶与隔热盘的顶壁相接,满足脚片对锅架的有效支撑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接触面积,以期达到降低热能以传导形式损失的技术目的。脚片的形式除了采用片状,还可为棍、杆等形状,尽量降低热传导。
参见图4,结合图5,在脚片第二部分1-1-2的自由端还设置有橡胶脚垫1-3,锅架1经橡胶脚垫1-3支撑在燃气灶上,橡胶脚垫1-3主要用于对锅架1在燃气灶接水盘9上的稳固缓冲。需要说明的有,隔热槽主要带来减少热能损失以及保护脚片第二部分下端安装的橡胶脚垫两方面技术效果。以下进行展开说明:1、本实施例中,脚片第二部分下端仅与聚能盘的下表面相接,最大限度的减小了脚片与聚能盘的接触面积。有关热量以热传导形式传递的基础条件已在上文清楚阐述,在满足脚片对锅具支撑的基本前提条件下,设置的隔热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脚片与聚能盘的接触面积,即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传热介质,从而有效阻断了热能从聚能盘向脚片下部的传递。2、热能向脚片上的传递大幅降低后,同时也减少了橡胶脚垫位置的热量聚集,有效降低了橡胶脚垫的工作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使燃气灶的使用安全可靠。另外,隔热槽还降低了在制造锅架过程中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工业化生产成本。
这里需要指出,在隔热盘与接水盘之间设置间隙的目的在于,防止隔热盘上吸收到的辐射热能,通过与隔热盘相接触的金属组件以热传导形式向下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热能的流失,提高了热效率;从另一角度来看,也避免了接水盘如果吸收辐射热能后,温度过高,影响坐落在接水盘上锅架橡胶脚垫的使用寿命。如果接水盘的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橡胶脚垫的老化损坏,带来锅具放置不稳定,橡胶脚垫需要经常更换等问题。通过在隔热盘与接水盘之间设置的间隙,能够从上述两个方面产生的协同效应,同时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及保障燃气灶使用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有,支脚与分气盘除了采用螺钉固定,还可采用铆接形式固定,通过在支脚与分气盘对应位置设置的铆孔及铆钉将两者固定在一起,拆卸更加快捷方便。除了可拆卸安装,还可通过焊接形式将支脚和分气盘固定,在焊接时,同样也需要将安装面与分气盘的下底面紧密贴合。
最后,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聚能燃气灶,包括由分气盘及其上安装的火盖组成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上方火焰产生的向下辐射的热能的隔热盘,并且,该隔热盘通过支脚直接与分气盘连接,并由此将所接收的辐射热传递给分气盘,隔热盘与分气盘之间设置有供二次空气补入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与所述分气盘的下底面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盘为平板结构,所述支脚呈倒L形,直接在隔热盘上或隔热盘的边缘弯制而成,所述分气盘的下底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在所述隔热盘的下方还设置有接水盘,该接水盘与隔热盘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与所述分火器配合工作的电极针和热电偶,所述隔热盘上设置有供所述电极针和热电偶穿过的卡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上还设置有锅架,该锅架包括整体呈锥形的上大下小的聚能盘和沿聚能盘周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支撑脚片,所述聚能盘下端设置有供所述分气盘向上穿出的通孔,聚能盘的下端位于分气盘上下方向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下端在所述通孔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上表面低于通孔边沿的底壁,并由此在通孔的径向外侧形成盛液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片插设固定在所述聚能盘上,该脚片包括位于聚能盘上方的第一部分和位于聚能盘下方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支撑锅具,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将所述锅架支撑在所述燃气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片为片状,脚片的所述第二部分上在靠近与所述聚能盘下表面相接的部位,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通孔或贯穿其厚度方向并从脚片厚度方向的一个侧边向另一侧边延伸的槽,以减小脚片第二部分上从聚能盘侧到另一侧的导热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片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还设置有橡胶脚垫,所述锅架经所述橡胶脚垫支撑在所述燃气灶上。
CN201920128718.7U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聚能燃气灶 Active CN209876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8718.7U CN209876992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聚能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8718.7U CN209876992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聚能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6992U true CN209876992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1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28718.7U Active CN209876992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聚能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699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344A (zh) * 2020-05-19 2020-08-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
CN114060855A (zh) * 2021-10-28 2022-02-18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聚能盘及燃气灶
CN114198793A (zh) * 2020-09-17 2022-03-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隔热聚能圈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WO2023102851A1 (zh) * 2021-12-09 2023-06-15 伍笑天 一种便于台面清理的双头燃气灶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344A (zh) * 2020-05-19 2020-08-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
CN111578344B (zh) * 2020-05-19 2021-10-2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
CN114198793A (zh) * 2020-09-17 2022-03-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隔热聚能圈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CN114060855A (zh) * 2021-10-28 2022-02-18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聚能盘及燃气灶
WO2023102851A1 (zh) * 2021-12-09 2023-06-15 伍笑天 一种便于台面清理的双头燃气灶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76992U (zh) 一种聚能燃气灶
CN208808168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火锅烤盘
US2565726A (en) Heat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plate
CN110360562B (zh) 燃气灶具
CN20767451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213334563U (zh) 一种高效可调节式分体聚能环锅架
CN210441271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109990325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101696810B (zh) 光波炉
CN210861197U (zh) 一种具有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0320168U (zh) 一种具有聚能锅架的燃气灶
TWM450698U (zh) 紅外線炙燒烤爐及所使用的瓦斯爐具
CN20897329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榨汁机
CN208113006U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105864764B (zh) 一种燃烧加热器具
CN220141360U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CN107296546B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炉具
CN208319086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炉具
CN219797279U (zh) 一种灶具
CN209808073U (zh) 电热无烟烧烤炉
CN211093338U (zh) 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
CN217178616U (zh) 辅助锅架、锅架组件及燃气灶具
CN214791374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CN220453744U (zh) 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灶具
CN210624625U (zh) 一种新型节能型多功能燃气灶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