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1360U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1360U
CN220141360U CN202321623846.1U CN202321623846U CN220141360U CN 220141360 U CN220141360 U CN 220141360U CN 202321623846 U CN202321623846 U CN 202321623846U CN 220141360 U CN220141360 U CN 220141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late
bottom wall
pressure cookin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38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许德志
于凌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38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1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1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1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外壳、保温罩、内锅和发热盘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安装在保温罩内的底部,所述内锅放置在所述发热盘组件上,所述保温罩的底壁与发热盘组件之间设有热反射板,所述热反射板用于反射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烹饪器具,不仅能减少热量散失,以提高对内锅的加热效率,进而改善米饭的烹饪口感,还能降低向保温罩传递的热量,以保证保温罩与外壳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包括外壳、保温罩、内锅和发热盘组件,发热盘组件安装在保温罩内的底部,内锅放置在发热盘组件上,压力烹饪器具工作时,发热盘组件产生热量,一部分热量向上辐射传递给内锅以实现对内锅的加热,一部分热量传递到保温罩散失,由此影响了内锅的升温效率,致使烹饪后的米饭较为潮湿,口感不佳;此外,由于保温罩一般通过螺钉固定并支撑在外壳的连接柱上,因此散失到保温罩上的热量还会传递给连接柱,当发热盘组件的加热功率较小时,连接柱还能保证保温罩与外壳的良性连接,但是当发热盘组件的加热功率增大后,连接柱会因高温发生变形,从而影响保温罩与外壳的连接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压力烹饪器具,不仅能减少热量散失,以提高对内锅的加热效率,进而改善米饭的烹饪口感,还能降低向保温罩传递的热量,以保证保温罩与外壳的连接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外壳、保温罩、内锅和发热盘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安装在保温罩内的底部,所述内锅放置在所述发热盘组件上,所述保温罩的底壁与发热盘组件之间设有热反射板,所述热反射板用于反射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热反射板包括底板和由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为径向向外延伸的弧形板。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发热盘组件在保温罩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热反射板在保温罩底壁上的投影内。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盘体和安装在所述盘体背面的加热元件,所述保温罩的底壁、热反射板和盘体三者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盘体的背面还设有多个支撑部,所述热反射板设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定位凹槽的底壁上。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外壳包括设于所述保温罩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设有隔热垫。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锅体还包括云母片,所述云母片设于所述隔热垫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底座的底壁设有向上延伸的中空柱,所述隔热垫贯穿中空柱设置,第二紧固件贯穿隔热垫和云母片后与保温罩的底壁固定连接。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云母片粘结固定在保温罩的底壁上。
在上述压力烹饪器具中,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设有传感器过孔,所述热反射板开设有传感器避让孔,所述传感器避让孔大于传感器过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保温罩的底壁与发热盘组件之间设有热反射板,热反射板用于反射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在压力烹饪器具使用时,发热盘组件产生热量,其中发热盘组件正面散发的热量向上传递给内锅,而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向下辐射到热反射板上,其中一小部分的热量被热反射板吸收,而大部分热量被热反射板反射,由此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而反射到发热盘组件上的热量可随着发热盘组件的加热而使得内锅周围的温度升高从而提高了对内锅的加热效率,进而改善米饭的烹饪口感;由于大部分辐射到热反射板上的热量被反射回去,因此还能降低向保温罩底部传递的热量,经试验测得,保温罩底部的温度下降超过30摄氏度,由此保证了保温罩与外壳的连接稳定性。
热反射板包括底板和由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侧板为径向向外延伸的弧形板。通过设计弧形板可以更好到聚拢反射的热量,以使热量更加集中,进而进一步提升对内锅的加热效率。
发热盘组件在保温罩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热反射板在保温罩底壁上的投影内。如此设计,能够使热反射板将发热盘组件向下辐射的大部分热量反射回去,由此减少了发热盘组件向保温罩底部传递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对内锅的加热效率,以及进一步降低了保温罩底壁的温度。
发热盘组件包括盘体和安装在盘体背面的加热元件,保温罩的底壁、热反射板和盘体三者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如此设计,通过第一紧固件即可实现保温罩的底壁、热反射板和盘体三者的连接固定,组装较为简单方便,由此提高了锅体的组装效率。
盘体的背面还设有多个支撑部,热反射板设有定位凹槽,支撑部支撑在定位凹槽的底壁上。如此设计,可通过定位凹槽与支撑部的配合实现对热反射板的预定位,以避免在组装过程中热反射板移动而增加第一紧固件的组装难度。
外壳包括设于保温罩下方的底座,底座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设有隔热垫。如此设计,能够通过隔热垫进一步减少保温罩底部的温度传递到底座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底座结构的保护,防止底座受热发生变形甚至熔融,利于底座结构稳定性的保持,进而保证了保温罩与外壳的连接稳定性。
锅体还包括云母片,云母片设于隔热垫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如此设计,能够通过云母片进一步降低保温罩的底壁向隔热垫传递的热量,以防止隔热垫温度过高出现融化导致后期无法拆卸维修的情况。
底座的底壁设有向上延伸的中空柱,隔热垫贯穿中空柱设置,第二紧固件贯穿隔热垫和云母片后与保温罩的底壁固定连接。如此设计,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实现底座、隔热垫、云母片和保温罩四者的连接固定,组装较为简单方便,进一步提高了锅体的组装效率。
云母片粘结固定在保温罩的底壁上。锅体组装时,先将保温罩倒置在台面上,随后将云母片放置在保温罩的底壁上,然后将外壳套装在保温罩外侧,将隔热垫贯穿中空柱后,使第二紧固件贯穿隔热垫和云母片后与保温罩的底壁固定连接即可。由此可知,若在组装时云母片发生移位,则无法使第二紧固件顺畅贯穿云母片,由此增加了产品的组装难度,而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先将云母片粘结固定在保温罩的底壁上,可防止组装时云母片发生移位,由此保证了第二紧固件顺畅贯穿云母片,以此降低产品的组装难度。
发热盘组件上设有传感器过孔,热反射板开设有传感器避让孔,传感器避让孔大于传感器过孔。如此设计,可避免热反射板反射的热量辐射到测温传感器上从而影响到测温传感器的测温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压力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热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云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锅体;110、外壳;111、底座;1111、中空柱;112、环形外罩;113、收水圈;120、保温罩;140、发热盘组件;141、盘体;1411、螺钉柱;1412、支撑部;1413、传感器过孔;142、加热元件;150、热反射板;151、底板;1511、穿孔;1512、定位凹槽;1513、传感器避让孔;152、侧板;160、隔热垫;170、云母片;200、锅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外壳、保温罩、内锅和发热盘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安装在保温罩内的底部,所述内锅放置在所述发热盘组件上,所述保温罩的底壁与发热盘组件之间设有热反射板,所述热反射板用于反射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中保温罩的底壁与发热盘组件之间设有热反射板,热反射板用于反射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在压力烹饪器具使用时,发热盘组件产生热量,其中发热盘组件正面散发的热量向上传递给内锅,而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向下辐射到热反射板上,其中一小部分的热量被热反射板吸收,而大部分热量被热反射板反射,由此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而反射到发热盘组件上的热量可随着发热盘组件的加热而使得内锅周围的温度升高从而提高了对内锅的加热效率,进而改善米饭的烹饪口感;由于大部分辐射到热反射板上的热量被反射回去,因此还能降低向保温罩底部传递的热量,经试验测得,保温罩底部的温度下降超过30摄氏度,由此保证了保温罩与外壳的连接稳定性。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0和锅盖200,锅体100包括外壳110、保温罩120、内锅(图中未示出)和发热盘组件140,发热盘组件140安装在保温罩120内的底部,内锅放置在发热盘组件140上,保温罩的底壁与发热盘组件140之间设有热反射板150,热反射板150用于反射发热盘组件140背面散发的热量。
在压力烹饪器具使用时,发热盘组件140产生热量,其中发热盘组件140正面散发的热量向上传递给内锅,而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向下辐射到热反射板150上,其中一小部分的热量被热反射板150吸收,而大部分热量被热反射板150反射,由此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而反射到发热盘组件140上的热量可随着发热盘组件140的加热而使得内锅周围的温度升高从而提高了对内锅的加热效率,进而改善米饭的烹饪口感;由于大部分辐射到热反射板150上的热量被反射回去,因此还能降低向保温罩底部传递的热量,经试验测得,保温罩底部的温度下降超过30摄氏度,由此保证了保温罩120与外壳110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的,发热盘组件140在保温罩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热反射板150在保温罩底壁上的投影内。如此设计,能够使热反射板150将发热盘组件140向下辐射的大部分热量反射回去,由此减少了发热盘组件140向保温罩底部传递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对内锅的加热效率,以及进一步降低了保温罩底壁的温度。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热反射板150为镀铝钢板或者镀锌钢板。如此设计,可使热反射板150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耐热性、抗高温氧化性和热辐射性等独特的性能。热反射板150包括底板151和由底板15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152,侧板152周向间隔设置或者周向连续设置,侧板152为径向向外延伸的弧形板,弧形板上端的外径大于等于发热盘组件140的外径,通过设计弧形板可以更好到聚拢反射的热量,以使热量更加集中,进而进一步提升对内锅的加热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盘组件140包括盘体141和安装在盘体141背面的加热元件142,加热元件142为加热管,盘体141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螺钉柱1411,螺钉柱1411支撑在热反射板150上,底板151上设有与螺钉柱1411对应的穿孔1511,第一紧固件(优选为螺钉)贯穿保温罩的底壁和穿孔1511后与螺钉柱1411锁紧,即通过第一紧固件即可实现保温罩的底壁、热反射板150和盘体141三者的连接固定,组装较为简单方便,由此提高了锅体100的组装效率。
其次,本实施例中盘体141的背面还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支撑部1412,支撑部1412为跨越加热管两侧设置的支撑圆环,以实现对盘体141良好的支撑效果,支撑部1412还可是支撑凸台或者支撑柱等,而底板151上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定位凹槽1512,支撑部1412支撑在定位凹槽1512的底壁上。如此设计,可通过定位凹槽1512与支撑部1412的配合实现对热反射板150的预定位,以避免在组装过程中热反射板150移动而增加第一紧固件的组装难度。
另外,盘体141的中心处还设有供测温传感器贯穿的传感器过孔1413,而底板151的中心处设有传感器避让孔1513,传感器避让孔1513的孔径大于传感器过孔1413的孔径。如此设计,可避免热反射板150反射的热量辐射到测温传感器上从而影响到测温传感器的测温精度。
再者,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10包括底座111、环形外罩112和收水圈113,环形外罩112安装在底座111与收水圈113之间,其中底座111位于保温罩120下方,底座111的底壁设有向上延伸的中空柱1111,中空柱1111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设有隔热垫160,如此设计,能够通过隔热垫160进一步减少保温罩底部的温度传递到底座111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底座111结构的保护,防止底座111受热发生变形甚至熔融,利于底座111结构稳定性的保持,进而保证了保温罩120与外壳110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隔热垫160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中空柱1111的顶壁设有供小径段贯穿的通孔,通孔的孔径介于大径段的外径与小径段的外径之间,以使大径段限定在中空柱1111内,如此便可实现隔热垫160设于中空柱1111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并起到隔离的作用,而锅体100还包括云母片170,云母片170设于隔热垫160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如此设计,能够通过云母片170进一步降低保温罩的底壁向隔热垫160传递的热量,以防止隔热垫160温度过高出现融化导致后期无法拆卸维修的情况。第二紧固件贯穿隔热垫160和云母片170后与保温罩的底壁固定连接。如此设计,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实现底座111、隔热垫160、云母片170和保温罩120四者的连接固定,组装较为简单方便,进一步提高了锅体100的组装效率。
最后,本实施例中的云母片170粘结固定在保温罩120的底壁上。锅体100组装时,先将保温罩120倒置在台面上,随后将云母片170放置在保温罩的底壁上,然后将底座111套装在保温罩外侧,将隔热垫160贯穿中空柱1111后,使第二紧固件(优选为螺钉)贯穿隔热垫160和云母片170后与保温罩的底壁固定连接即可。由此可知,若在组装时云母片170发生移位,则无法使第二紧固件顺畅贯穿云母片170,由此增加了产品的组装难度,而本实施例中通过预先将云母片170粘结固定在保温罩的底壁上,可防止组装时云母片170发生移位,由此保证了第二紧固件顺畅贯穿云母片170,以此降低产品的组装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热反射板的侧板还可向上延伸至高于盘体的顶面,以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失以及向保温罩底壁传递的热量,进而提升内锅的加热效率以及进一步降低保温罩底壁的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热反射板还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保温罩的底部,随后第一紧固件贯穿保温罩的底壁与热反射板后与螺钉柱锁紧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外壳、保温罩、内锅和发热盘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安装在保温罩内的底部,所述内锅放置在所述发热盘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底壁与发热盘组件之间设有热反射板,所述热反射板用于反射发热盘组件背面散发的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反射板包括底板和由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为径向向外延伸的弧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组件在保温罩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热反射板在保温罩底壁上的投影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盘体和安装在所述盘体背面的加热元件,所述保温罩的底壁、热反射板和盘体三者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背面还设有多个支撑部,所述热反射板设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定位凹槽的底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设于所述保温罩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设有隔热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还包括云母片,所述云母片设于所述隔热垫与保温罩的底壁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壁设有向上延伸的中空柱,所述隔热垫贯穿中空柱设置,第二紧固件贯穿隔热垫和云母片后与保温罩的底壁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片粘结固定在保温罩的底壁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设有传感器过孔,所述热反射板开设有传感器避让孔,所述传感器避让孔大于传感器过孔。
CN202321623846.1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Active CN220141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3846.1U CN220141360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3846.1U CN220141360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1360U true CN220141360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6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3846.1U Active CN220141360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1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82513A1 (zh) 多功能电热炊具
CN115059941A (zh) 一种结构可靠的快速感温面板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20141360U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CN103690054A (zh) 光波储能加热的家用及商用生活电器
CN20767451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115103470A (zh) 一种具有线圈盘的快速感温面板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CN109990325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210291973U (zh) 燃气灶具
CN211822617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CN216521841U (zh) 一种隔热锅架
CN112815360A (zh) 一种灶具
CN211822550U (zh) 一种灶具隔热罩
CN217604175U (zh) 锅架结构及燃气灶具
CN216675100U (zh) 一种餐桌结构
CN218565487U (zh) 隔热式智能燃气灶
CN217785245U (zh) 聚能锅架及灶具
CN215686715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09899155U (zh) 烹饪器具
CN219199317U (zh) 一种多功能远红外碳纤维组合发热盘
CN219020881U (zh) 一种防烫空气炸锅
CN210871152U (zh) 一种煎烤器的反辐射隔热结构
CN217852416U (zh) 一种烤涮一体锅
CN216932722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8033264U (zh) 一种聚能电陶灶
CN220892309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