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1716U - 一种炉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炉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41716U CN217441716U CN202123360009.8U CN202123360009U CN217441716U CN 217441716 U CN217441716 U CN 217441716U CN 202123360009 U CN202123360009 U CN 202123360009U CN 217441716 U CN217441716 U CN 2174417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end surface
- energy
- combustion area
- energy gath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架,用于支撑锅具,包括:炉架结构,炉架结构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燃烧区,炉架结构外侧设有支撑部;第一聚能环,包括第一聚能部和设在第一聚能部上并朝第一聚能环的竖向中心线延伸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能够和支撑部相抵接;当第一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时,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燃烧区的下部为燃烧区以支撑部为分界点的下方区域;当第二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时,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燃烧区的上部为燃烧区以支撑部为分界点的上方区域。本炉架对平底锅和尖底锅均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和聚能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炉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炉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燃烧器产生火焰的温度最高点为外焰,并不在紧贴燃烧器的上部,所以需要使用炉架将锅具支撑起来,也即使锅具和燃烧器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使锅具的底部处于火焰的外焰处。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燃气燃烧的利用率,部分炉架内以下沉式的方式设置有聚能环,也即使聚能环的上边沿低于炉架的支锅平面,从而可起到提高燃气燃烧利用率的作用,然而,此种炉架只能对平底锅起到较好的聚能作用,当锅具为尖底锅时,火焰区域将得不到有效的遮挡,聚能效果差,为此,有必要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炉架,其有效地对平底锅和尖底锅均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及聚能作用。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炉架,用于支撑锅具,包括:
炉架结构,所述炉架结构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燃烧区,所述炉架结构外侧设有支撑部;
第一聚能环,包括第一聚能部和设在所述第一聚能部上并朝所述第一聚能环的竖向中心线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能够和所述支撑部相抵接;
当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支撑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所述燃烧区的下部设置,所述燃烧区的下部为燃烧区以所述支撑部为分界点的下方区域;
当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支撑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所述燃烧区的上部设置,所述燃烧区的上部为燃烧区以所述支撑部为分界点的上方区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炉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炉架对平底锅和尖底锅均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和聚能效果;
当适用于对平底锅进行隔热和聚能时,使第一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而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其中,利用第一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而可实现对第一聚能环进行可靠支撑,使得第一聚能环能够可靠安装在炉架结构上,因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因此,能够利用第一聚能部围挡燃烧区的火焰朝四周扩散,可以使燃烧区的火焰朝着平底锅底部聚拢,可聚集能量、阻隔扩散提升热效,使烹饪更高效,同时,因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不会增高本炉架的整体高度,因此,可确保平底锅底部和燃烧区火焰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设定的最佳距离内,使平底锅烹饪更高效,同时,可保护燃气灶具面板和旋钮受热发烫以及保护用户的腹部不被炙烤,也即具备隔热功能,安全性更高;
当适用于对尖底锅进行隔热和聚能时,使第二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而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其中,利用第二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而可实现对第一聚能环进行可靠支撑,使得第一聚能环能够可靠安装在炉架结构上,因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因此,能够利用第一聚能部围挡燃烧区的火焰朝四周扩散,从而可使燃烧区的火焰朝着尖底锅底部聚拢,可聚集能量、阻隔扩散提升热效,使烹饪更高效,同时,可保护燃气灶具面板和旋钮受热发烫以及保护用户的腹部不被炙烤,也即具备隔热功能,安全性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架结构包括用于围绕燃烧器设置的安装基体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基体上的多个第一支撑脚,各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所述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各所述第一限位部一一对应的和各所述支撑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聚能环周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第二端面上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脚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一聚能部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架结构包括用于围绕燃烧器设置的安装基体、多个第一支撑脚以及第二聚能环,多个第一支撑脚间隔并固定在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第二聚能环套设在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脚上,所述第二聚能环上设有所述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外侧壁上设有支撑台阶,所述第二聚能环包括第二聚能部和设在所述第二聚能部的端部上并朝所述第二聚能环的竖向中心线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支撑台阶相连接,所述第四端面为所述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部,各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一对应的和各所述支撑台阶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聚能环周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相对其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结构,当第二端面与第四端面相抵接时,第一凸起结构设于第二凸起结构外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炉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炉架对平底锅和尖底锅均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和聚能效果;
当适用于对平底锅进行隔热和聚能时,使第一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而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其中,利用第一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而可实现对第一聚能环进行可靠支撑,使得第一聚能环能够可靠安装在炉架结构上,因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因此,能够利用第一聚能部围挡燃烧区的火焰朝四周扩散,可以使燃烧区的火焰朝着平底锅底部聚拢,可聚集能量、阻隔扩散提升热效,使烹饪更高效,同时,因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不会增高本炉架的整体高度,因此,可确保平底锅底部和燃烧区火焰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设定的最佳距离内,使平底锅烹饪更高效,同时,可保护燃气灶具面板和旋钮受热发烫以及保护用户的腹部不被炙烤,也即具备隔热功能,安全性更高;
当适用于对尖底锅进行隔热和聚能时,使第二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而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其中,利用第二端面和支撑部相抵接而可实现对第一聚能环进行可靠支撑,使得第一聚能环能够可靠安装在炉架结构上,因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因此,能够利用第一聚能部围挡燃烧区的火焰朝四周扩散,从而可使燃烧区的火焰朝着尖底锅底部聚拢,可聚集能量、阻隔扩散提升热效,使烹饪更高效,同时,可保护燃气灶具面板和旋钮受热发烫以及保护用户的腹部不被炙烤,也即具备隔热功能,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炉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炉架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炉架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炉架支撑尖底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炉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炉架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炉架支撑尖底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炉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炉架的分解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炉架的剖视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炉架支撑尖底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炉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炉架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的炉架支撑尖底锅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第一实施例:
10、炉架结构;101、安装基体;102、第一支撑脚;1021、支撑部;20、第一聚能环;201、第一聚能部;202、第一连接部;2021、第一端面;2022、第二端面;203、第一限位部;204、第一凸起结构;205、第二支撑脚;206、第一通风口。
第二实施例:
30、炉架结构;301、安装基体;302、第一支撑脚;3021、支撑台阶;303、第二聚能环;3031、第二聚能部;3032、第二连接部;30321、第三端面;30322、第四端面;3033、第二限位部;3034、第二凸起结构;40、第一聚能环;401、第一聚能部;402、第一连接部;4021、第一端面;4022、第二端面;403、第一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炉架,用于支撑锅具,包括:炉架结构10,炉架结构10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燃烧区,炉架结构10外侧设有支撑部1021;第一聚能环20,包括第一聚能部201和设在第一聚能部201上并朝第一聚能环20的竖向中心线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02,第一连接部202设有相对的第一端面2021和第二端面2022,第一端面2021和第二端面2022均能够和支撑部1021相抵接;当第一端面2021和支撑部1021相抵接时,第一聚能部2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燃烧区的下部为燃烧区以支撑部1021为分界点的下方区域;当第二端面2022和支撑部1021相抵接时,第一聚能部2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燃烧区的上部为燃烧区以支撑部1021为分界点的上方区域。
本炉架对平底锅和尖底锅均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和聚能效果;
参加图1-图4,当适用于对平底锅进行隔热和聚能时,第一聚能环20正装,也即使第一端面2021和支撑部1021相抵接,而第一聚能部2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其中,利用第一端面2021和支撑部1021相抵接而可实现对第一聚能环20进行可靠支撑,使得第一聚能环20能够可靠安装在炉架结构10上,因第一聚能部2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因此,能够利用第一聚能部201围挡燃烧区的火焰朝四周扩散,可以使燃烧区的火焰朝着平底锅底部聚拢,可聚集能量、阻隔扩散提升热效,使烹饪更高效,同时,因第一聚能部2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不会增高本炉架的整体高度,因此,可确保平底锅底部和燃烧区火焰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设定的最佳距离内,使平底锅烹饪更高效,同时,可保护燃气灶具面板和旋钮受热发烫以及保护用户的腹部不被炙烤,也即具备隔热功能,安全性更高;
参见图5-图7,当适用于对尖底锅进行隔热和聚能时,第一聚能环20反装,也即使第二端面2022和支撑部1021相抵接,而第一聚能部2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其中,利用第二端面2022和支撑部1021相抵接而可实现对第一聚能环20进行可靠支撑,使得第一聚能环20能够可靠安装在炉架结构10上,因第一聚能部2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因此,能够利用第一聚能部201围挡燃烧区的火焰朝四周扩散,从而可使燃烧区的火焰朝着尖底锅底部聚拢,可聚集能量、阻隔扩散提升热效,使烹饪更高效,同时,可保护燃气灶具面板和旋钮受热发烫以及保护用户的腹部不被炙烤,也即具备隔热功能,安全性更高。
参见图1-图7,在本实施例中,炉架结构10包括用于围绕燃烧器设置的安装基体101和间隔设置在安装基体101上的多个第一支撑脚102,各第一支撑脚102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支撑部1021。
参见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02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203,各第一限位部203一一对应的和各支撑部1021相配合,以限制第一聚能环20周向转动,使第一聚能环20可靠安装在炉架结构10上。
具体的,参见图1-图2,第一限位部203为限位槽,第二端面2022上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204,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结构204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限位部203,如此,利用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结构204共同对各支撑部1021进行限位,以能够实现对第一聚能环20进行可靠周向限位,可靠性高,且方便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03可以为限位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021设在第一支撑脚102的中部;第一连接部202设在第一聚能部201的端部,此结构更方便安装,同时,聚能效果也更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1021可设在第一支撑脚102的外侧壁的中部以外的其他部位,第一连接部202可设在第一聚能部201的中部等除端部以外的其他部位。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聚能部201上设有第一通风口206,第一通风口206贯穿第一聚能部201的内外两侧壁。由于第一通风口206的设置,在燃烧时,可供更多的空气进入燃烧器内以及可供燃烧器内的烟气外窜,可降低一氧化碳的产生量,也即使燃烧更充分且无异味,防止熄火。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口206设在第一聚能部201远离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部上,使得在第一聚能环20正装时,可以确保第一通风口206靠近安装基体101。在第一聚能环20反装时,可以确保第一通风口206靠近第一支撑脚102的最高点,因此可使第一聚能部201能够可靠围挡朝外窜出的燃烧火焰,隔热和聚能效果更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风口206也可设在第一聚能部201的其他部位处,并不局限于此。
继续参见图1-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聚能部201远离第一连接部202的端部上设有间隔布设的多个第二支撑脚205,当第二端面2022和各支撑部1021相抵接时,第二支撑脚205和第一支撑脚102中的其中一者或两者用于支撑锅具。因设有第二支撑脚205,在第一聚能环20正装和反装时,因各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脚205之间间隔布设,使得相邻两个第二支撑脚205之间围成上述第一通风口206,可确保第一聚能部201能够可靠围挡朝外窜出的燃烧火焰,隔热和聚能效果更好;在第一聚能环20反装时,第二支撑脚205可作为支撑尖底锅的备用支撑结构,使得本炉架能够适用于支撑不同尺寸的尖底锅,使用更方便。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8-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炉架,用于支撑锅具,包括:炉架结构30,炉架结构30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燃烧区,炉架结构30外侧设有支撑部;第一聚能环40,包括第一聚能部401和设在第一聚能部401上并朝第一聚能环40的竖向中心线延伸的第一连接部402,第一连接部402设有相对的第一端面4021和第二端面4022,第一端面4021和第二端面4022均能够和支撑部相抵接;当第一端面4021和支撑部相抵接时,第一聚能部4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下部设置,燃烧区的下部为燃烧区以支撑部为分界点的下方区域;当第二端面4022和支撑部相抵接时,第一聚能部401至少围绕燃烧区的上部设置,燃烧区的上部为燃烧区以支撑部为分界点的上方区域。
参见图8-图14,具体而言,炉架结构30包括用于围绕燃烧器设置的安装基体301、多个第一支撑脚302以及第二聚能环303,多个第一支撑脚302间隔并固定在安装基体301上,第二聚能环303套设在多个第一支撑脚302上,第二聚能环303上设有支撑部。此第二聚能环303的设置,可在第一聚能环40正装时起到双重隔热和聚能效果,在第一聚能环40反装时,可以起到上下热量同时隔热及聚能的作用,隔热和聚能效果更好,使本炉架能够实现双层隔热及单层隔热自由切换的功能,可更好的改善燃气灶具面板、旋钮及用户腹部被炙烤的问题。
参见图9-图10,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支撑脚302的外侧壁上设有支撑台阶3021,第二聚能环303包括第二聚能部3031和设在第二聚能部3031的端部上并朝第二聚能环303的竖向中心线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032,第二连接部3032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30321和第四端面30322,第三端面30321和支撑台阶3021相连接,第四端面30322为支撑部。
参见图9,第二连接部3032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部3033,各第二限位部3033一一对应的和各支撑台阶3021相配合,以限制第二聚能环303周向转动,以使第二聚能环303能够可靠安装在炉架结构30上。
参见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3033为限位槽,第二连接部3032上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结构3034,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结构3034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限位部3033,如此,利用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结构3034共同对各支撑台阶3021进行限位,以能够实现对第二聚能环303进行可靠周向限位,可靠性高,且方便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3033可以为限位凸起。
参见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面4022上设有相对其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结构403,当第二端面4022与第四端面30322相抵接时,第一凸起结构403设于第二凸起结构3034外侧,以使第一聚能环40能够可靠安装。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炉架,用于支撑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架结构,所述炉架结构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燃烧区,所述炉架结构外侧设有支撑部;
第一聚能环,包括第一聚能部和设在所述第一聚能部上并朝所述第一聚能环的竖向中心线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能够和所述支撑部相抵接;
当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支撑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所述燃烧区的下部设置,所述燃烧区的下部为燃烧区以所述支撑部为分界点的下方区域;
当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支撑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聚能部至少围绕所述燃烧区的上部设置,所述燃烧区的上部为燃烧区以所述支撑部为分界点的上方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结构包括用于围绕燃烧器设置的安装基体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基体上的多个第一支撑脚,各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所述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各所述第一限位部一一对应的和各所述支撑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聚能环周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第二端面上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脚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一聚能部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结构包括用于围绕燃烧器设置的安装基体、多个第一支撑脚以及第二聚能环,多个第一支撑脚间隔并固定在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第二聚能环套设在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脚上,所述第二聚能环上设有所述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外侧壁上设有支撑台阶,所述第二聚能环包括第二聚能部和设在所述第二聚能部的端部上并朝所述第二聚能环的竖向中心线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支撑台阶相连接,所述第四端面为所述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部,各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一对应的和各所述支撑台阶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聚能环周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相对其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结构,当第二端面与第四端面相抵接时,第一凸起结构设于第二凸起结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60009.8U CN217441716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炉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60009.8U CN217441716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炉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41716U true CN217441716U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1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60009.8U Active CN217441716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炉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41716U (zh) |
-
2021
- 2021-12-28 CN CN202123360009.8U patent/CN2174417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94819B (zh) | 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 |
CN109595601B (zh) | 一种聚能组件及具有该聚能组件的燃气灶具 | |
CN217441716U (zh) | 一种炉架 | |
CN216744465U (zh) | 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 |
CN213066191U (zh) | 一种燃气灶及其聚能环 | |
CN109990325A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 |
CN210441271U (zh) | 锅架及燃气灶 | |
CN215982762U (zh) | 防风隔热炉头及燃气灶 | |
CN221324538U (zh) | 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环及燃气灶 | |
CN212987311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 | |
CN112344396A (zh) | 一种锅支架组件及红外燃烧器 | |
CN217843998U (zh) | 一种带锅架的聚能盘及燃气灶 | |
CN217875983U (zh) | 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 |
CN221903312U (zh) | 发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0441270U (zh) | 一种锅支架及燃气灶 | |
CN216244459U (zh) | 一种带聚能盘的炉架 | |
CN210688356U (zh) | 一种锅支架及使用该锅支架的燃气灶 | |
CN211502917U (zh) | 一种灶具聚能圈及锅架结构 | |
CN219140850U (zh) | 聚能锅架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CN217235689U (zh) |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 |
CN212777527U (zh) | 一种聚热节能燃气灶 | |
CN219036738U (zh) | 聚能盘及燃气灶 | |
CN109724116B (zh) | 一种燃气灶 | |
CN213237651U (zh) | 一种聚能圈组件及应用其的燃气灶具 | |
CN217178616U (zh) | 辅助锅架、锅架组件及燃气灶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