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8002U -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8002U
CN217198002U CN202220667077.4U CN202220667077U CN217198002U CN 217198002 U CN217198002 U CN 217198002U CN 202220667077 U CN202220667077 U CN 202220667077U CN 217198002 U CN217198002 U CN 217198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lamping
vehicle
substrate
substr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670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战仕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670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8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8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8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所述车用装饰件总成包括基板总成;安装至所述基板总成的夹持装置,包括弹性复位元件,以及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连接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相对所述基板总成可来回移动;其中,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基板总成形成用于夹紧物品的储物空间。该车用装饰件总成通过在基板总成上设置夹持装置,以获得更多的储物空间,提高了车辆的储物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但不限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来,车展涌现出许多智能化、家居化等主题的内饰产品,例如海洋科技、水晶科技、旋把式门开启扣手、环抱式沙发、升降扬声器,多彩香氛等。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对新颖产品的追捧热度越来越高,并且汽车作为第二居家场景也越来越被认可,满足消费者日益突出的家居场景要求,成为设计者的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该车用装饰件总成通过在基板总成上设置夹持装置,获得更多的储物空间,以提高车辆的储物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包括:
基板总成;
安装至所述基板总成的夹持装置,包括弹性复位元件,以及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连接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相对所述基板总成可来回移动;
其中,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基板总成形成用于夹紧物品的储物空间。
通过设置夹持装置,使得夹持部在弹性复位元件的带动下可来回移动,在夹持部和基板总成之间形成储物空间,待存放的物品被夹持在该储物空间内,将物品取出后,夹持部在弹性复位元件的带动下复位,增加了车内的储物空间,也具有较高的储物便利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总成设有避让孔,所述夹持部从所述避让孔穿出,且与所述基板总成的外壁共同形成所述储物空间。
通过在基板总成上设置供夹持部穿出的避让孔,可将夹持装置的部分部件隐藏在基板总成的背面,以获得较高的外形美观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
第一夹持部;以及
第二夹持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伸到所述基板总成的背面;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基板总成组成U型的所述储物空间。
通过将夹持部设置为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以使得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基板总成组成呈U型的储物空间,提高夹持接触面积,为待存放物品提供稳定的支撑。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
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滑动部均设置于所述基板总成的背面,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滑动部连接。
通过在夹持装置内设置固定部和滑动部,为夹持部运动提供运动导向,以获得较好的操作手感,以及高品质的外观。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将弹性复位元件集成在滑动部和固定部中,以提高装配的集成度,缩短总装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有锁止档位,所述滑动部设有配合档位,所述配合档位和所述锁止档位相配合以使所述夹持装置处于初始位置;
其中,在所述夹持装置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中,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基板总成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在固定部和滑动部上设置相配合的锁止档位和配合档位,以将夹持装置锁止在初始位置,通过夹持部与基板总成之间留有的间隙,可实现待存放物品的挂接,以提高存放物品的多样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总成包括基板和固定至所述基板背面的加强骨架;所述加强骨架设有供所述夹持装置安装用的安装台。
通过将基板总成设置成包括基板和加强骨架,为夹持装置的安装提供稳定的支撑。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支撑件和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所述支撑件。
将夹持部进行拆件设计,可方便夹持装置整体与整车内饰的匹配,也可方便用户自主更换装饰盖的造型及颜色,提升调整的灵活性,赢得用户喜爱。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
其中,所述车用装饰件总成安装至所述车身。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总成为车门内护板,或者侧围内护板,或者座椅背板。
将夹持装置与车辆的不同内饰件相匹配,以适应不同的整车布局,提升车内空间的利用率。
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装饰件总成处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装饰件总成处于抽拉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装饰件总成的装配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装饰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装饰件总成;
1-基板总成,11-避让孔,12-基板,13-加强骨架,14-安装台;
2-夹持装置;
21-夹持部,211-第一夹持部,212-第二夹持部,213-支撑件,214-装饰盖,
22-弹性复位元件;23-固定部;24-滑动部;
3-储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提供一种车用的装饰件总成100。该装饰件总成100包括基板总成1和夹持装置2。夹持装置2安装在基板总成1上,基板总成1为夹持装置2提供稳定的支撑。夹持装置2的安装方式可选择螺接或者焊接等。夹持装置2包括夹持部21和与夹持部21相连接的弹性复位元件22。弹性复位元件22可以是弹簧。借助弹性复位元件22的弹性变形可实现夹持部21相对基板总成1的往复移动,如图1中双向箭头线所示。在夹持部21和基板总成1之间形成储物空间3。随着弹性复位元件22产生形变量的不同,储物空间3的容积也会发生变化。
当用户有储物需求时,可拉动夹持部21,使得夹持部21相对基板总成1运动,待形成的储物空间3大致满足物品的存放要求后,用户将物品放置在该储物空间3内,弹性复位元件22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以将物品夹紧在该储物空间3内。当用户要取出存储的物品时,可手动拉动夹持部21,以将物品取出。待取物操作结束后,松开夹持部21,使得其在弹性复位元件22的弹性恢复力的带动下复位,提高储物的便利性,也可避免占用车内的空间,影响方便性,也可降低对整体造型效果的破坏,提升了产品的综合使用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在基板总成1上设置有避让孔11。避让孔11可沿基板总成1的厚度方向贯穿该基板总成1。根据基板总成1的结构,避让孔11可仅贯穿基板总成1中的部分件。避让孔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是异型等,以匹配夹持部21的轮廓。将夹持部21从该避让孔11穿出,使其与基板总成1的外壁共同形成储物空间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上述夹持部21的穿出,是从基板总成1的内壁穿出到基板总成1的外壁,在实际组装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基板总成1和夹持装置2的尺寸和重量等因素,以将其中一个件暂时固定,例如以图3所示为例,基板总成1的外形尺寸相比夹持装置2大,可选择将基板总成1固定,操作夹持部21,使其部分从避让孔11穿出。如此,可将夹持装置2的其它部件,即安装结构等隐藏在基板总成1的背部,从整体上提升了外形的美观性。
其中,夹持部21的外形可以设置成U型,手柄形,球形等,颜色也可根据整车的造型进行匹配性设计,或者是可根据用户的喜欢进行自由设计,丰富产品的多样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持部21包括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12。第一夹持部211位于基板总成1的外侧,第二夹持部212一端与第一夹持部211连接,另一端穿过基板总成1上的避让孔11伸到基板总成1的背面,以实现夹持部21的隐藏式安装。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12可采用一体成型,例如,使用钢丝弯折成型,或者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等。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部211、第二夹持部212以及基板总成1组成U型的储物空间3。其中,U型开口可以朝向上,或者是朝向侧面。通过组成呈U型的储物空间3,以提高夹持的接触面积,为待存放物品提供稳定的支撑。待存放物品可以是水杯、化妆包或者是纸巾盒等。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持装置2还包括固定部23和滑动部24。滑动部24相对固定部23可来回滑动。滑动部24和固定部23可均设置成滑轨,即定滑轨和动滑轨。也可将滑动部24设置成滑块,将固定部23设置成滑轨等。其中,固定部23和滑动部24可均设置于基板总成1的背面,以实现隐藏式布置。第二夹持部212与滑动部24相连接。固定部23可为滑动部24以及夹持部21提供支撑,提供供整个夹持装置2固定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可以是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再借助螺钉实现固定。
第二夹持部212可卡接在滑动部24上,或者是螺接到滑动部24等,以方便对损坏部件的换装。在操作第一夹持部211的过程中,第一夹持部211在滑动部24的带动下在固定部23中运动,可获得较好的操作平顺性以及操作手感。在固定部23和滑动部24的作用下,使得夹持部21具有相对稳定的运动路径,以及初始状态,以保证夹持部21与避让孔11配合周圈的美观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可将弹性复位元件22的一端与滑动部24连接,另一端与固定部23连接。连接方式可选择挂接,在滑动部24和固定部23的相应位置设置挂接孔(图中未示出),在弹性复位元件22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挂钩(图中未示出)。将弹性复位元件22布置在固定部23和滑动部24之间,或者是弹性复位元件22的部分与滑动部24的部分存在重叠布置等,以提高夹持装置2的集成化程度,提高装饰件总成100的装配效率。其中,可通过改变弹性复位元件22的布置位置,使其在拉动夹持部21的过程中受压或者是受拉。也可设置多个弹性复位元件22,多个弹性复位元件22分别实现受压和受拉,以调节夹持装置2的夹紧力的大小,以及调节夹持部21回位的速度。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在固定部23上设置锁止档位(图中未示出),在滑动部24上设置配合档位(图中未示出),锁止档位和配合档位可以是凸筋和凹槽的配合形式等,通过配合档位和锁止档位之间的配合,以实现对夹持装置2的锁止,使得夹持部21相对基板总成1的位置固定,即储物空间3是一定的,将夹持装置2处于锁止状态时所处的位置称为初始位置,即装饰件总成100也处于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的状态。当操作力大于一定值时,使得滑动部24相对固定部23运动,即实现解锁,解锁后再拉动夹持部21可实现储物空间3的无极调节,可根据物品的形状进行灵活调节,提高装饰件总成100的使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对夹持装置2的锁止不是永久的,是根据用户的操作可调节的,当用户操作夹持部21的操作力超出锁止力时,夹持装置2即被解锁。当夹持装置2处于锁止状态时,弹性复位元件22可以是处于自由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形变状态。
如图1所示,当夹持装置2(装饰件总成100)处于初始位置时,在夹持部21和基板总成1之间沿着夹持部21的运动方向存在设计间隙W,该间隙沿着夹持部21长度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可以是恒定值,也可以是变化值。通过预留的间隙可实现待存放物品的挂接,例如,可挂垃圾袋、雨伞或者是卡包等。通过设置夹持装置2内部件的结构,以使装饰件总成100获得多种使用状态,以提高存放物品的多样性,提高装饰件总成100的市场竞争力。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基板总成1还包括基板12和加强骨架13。加强骨架13可固定在基板12的背面,为夹持装置2的安装提供安装台14,以提高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加强骨架13可采用塑料材质,例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copolymer),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组成的三元共聚物,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基板12的背面。超声波焊接具有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密封性好等优点。
也可在基板12上设置凹槽(图中未示出),加强骨架13可设置在基板12的正面,将夹持装置2放置在该凹槽内,供夹持装置2固定的安装台14设置在加强骨架13上。基板总成1还包括盖板(图中未示出),在盖板上设置避让孔11,待夹持装置2固定操作结束后,使得夹持部21的部分从避让孔11穿出,将盖板再固定到基板12上。避让孔11并非仅是一个,根据基板总成1的结构形式,避让孔11可以是两个以上,例如可以在基板12上设置避让孔11,也可以在盖板上设置等。也可以将加强骨架13和基板12设计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以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结构强度。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夹持部21可包括支撑件213和装饰盖214。装饰盖214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支撑件213上,例如如图所示的卡接。当设置装饰盖214时,装饰盖214与待存放的物品接触,以构成储物空间3的部分。
如图3所示,可将支撑件213设置为金属环形,支撑件213弯折成类似的L型。其中,可设置装饰盖214仅和支撑件213的部分配合,以形成第二夹持部212,支撑件213剩余的部分即作为第一夹持部211使用。也可将装饰盖214设计成覆盖支撑件213的全部,即装饰盖214也构成类似的L型,根据具体结构,装饰盖214可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第一夹持部211包括一部分支撑件213和一部分装饰盖214,第二夹持部212包括剩余的支撑件213和剩余的装饰盖214。将夹持部21进行拆件设计,可以在简化装配操作的同时,将夹持部21与避让孔11之间的缝隙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外形的美观性。也可通过改变装饰盖214的造型以及颜色,以适应整车内饰的造型效果,也方便用户自主更换装饰盖214的造型及颜色,提升调整的灵活性,以赢得用户的喜爱。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100。其中,装饰件总成100安装在该车身上。车身包括车门钣金或者侧围钣金等。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板总成1可以是车门内护板,或者侧围内护板,或者座椅背板等,以适应不同的储物需求,以对不同车型的布置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提升了车辆整体空间的利用率。以将基板总成1设置为车门内护板为例,介绍下装饰件总成100的装配顺序,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3所示,可先将加强骨架13通过超声波焊接至基板12上,放置一侧待用。将支撑件213用螺钉紧固到滑动部24上,然后再把装饰盖214卡接牢固,也可在最后卡接装饰盖214。将弹性复位元件22和固定部23安装到位。将完成上述操作后的夹持装置2通过基板总成1上预留的避让孔11,插接在基板总成1上,再通过螺钉紧固牢固,以完成装饰件总成100的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总成;
安装至所述基板总成的夹持装置,包括弹性复位元件,以及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连接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相对所述基板总成可来回移动;
其中,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基板总成形成用于夹紧物品的储物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总成设有避让孔,所述夹持部从所述避让孔穿出,且与所述基板总成的外壁共同形成所述储物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
第一夹持部;以及
第二夹持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伸到所述基板总成的背面;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基板总成组成U型的所述储物空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
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滑动部均设置于所述基板总成的背面,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滑动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锁止档位,所述滑动部设有配合档位,所述配合档位和所述锁止档位相配合以使所述夹持装置处于初始位置;
其中,在所述夹持装置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中,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基板总成之间留有间隙。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总成包括基板和固定至所述基板背面的加强骨架;所述加强骨架设有供所述夹持装置安装用的安装台。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支撑件和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所述支撑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车用装饰件总成;
其中,所述车用装饰件总成安装至所述车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总成为车门内护板,或者侧围内护板,或者座椅背板。
CN202220667077.4U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7198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7077.4U CN21719800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7077.4U CN21719800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8002U true CN217198002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7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67077.4U Active CN21719800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8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6839B2 (en) Snap-in coupling assembly
US9145075B2 (en) Vehicle modular armrest
US4566666A (en) Small appliance wall bracket
CN217198002U (zh)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US10780835B2 (en) Integral foldable hook arrangement
US5221120A (en) Recyclable material sun-visor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CN112537256A (zh) 车辆控制台总成
US20060082211A1 (en) Marine seat interchangeable component assembly and method
US11656023B2 (en) Handle assembly
CN212604707U (zh) 多功能座椅背板及汽车座椅
CN211442144U (zh) 汽车、座椅及其储物盒
CN201662657U (zh) 眼镜腿的连接装置
CN20920865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支撑装饰条
CN219446811U (zh) 外盖组件、收纳装置和车辆
CN210486259U (zh) 一种冰箱
CN216921743U (zh) 内开拉手结构、车门和车辆
CN211442140U (zh) 遮物帘及后备箱具工具盒
CN219564980U (zh)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2896330U (zh) 一种汽车座椅安装脚的装饰罩
US7234752B2 (en) Molded visor with integral vanity frame
KR200473215Y1 (ko) 우산꽂이
CN219619009U (zh) 座椅储物盒及车辆
CN210478467U (zh) 一种汽车扶手结构
JP4247381B2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に備えたポケット装置
CN216602461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