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4980U -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4980U
CN219564980U CN202320561206.6U CN202320561206U CN219564980U CN 219564980 U CN219564980 U CN 219564980U CN 202320561206 U CN202320561206 U CN 202320561206U CN 219564980 U CN219564980 U CN 219564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abric
vehicle
trunk
ben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12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昌维
彭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12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4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4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4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包括:后排座椅,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靠背可运动地设于车身上;行李箱地毯总成,行李箱地毯总成包括基板和设于基板上的面料层;连接面料,连接面料的一端与面料层的前端连接,另一端与后排座椅靠背的后表面连接,连接面料的至少部分超出基板的前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通过设置连接面料用以遮盖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实现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和精致感,同时,也可以避免小型物品掉落到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中,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市场中,车辆后排座椅为满足空间和舒适性要求常常设计成带翻转和前移功能,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翻转和前移后,后排座椅的后端与行李箱地毯之间出现较大缝隙,能够清楚的看到外漏的地板钣金和座椅骨架,降低车辆内饰的外观品质。此外,放倒座椅后,存放在行李箱的小型物件易掉落至缝隙之间难以取出,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行李箱结构。所述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可以消除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实现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无缝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的行李箱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包括: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靠背,所述后排座椅靠背可运动地设于车身上;行李箱地毯总成,所述行李箱地毯总成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面料层;连接面料,所述连接面料用以遮盖所述后排座椅与所述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所述连接面料的一端与所述面料层的前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后表面连接,所述连接面料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基板的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通过设置连接面料将后排座椅靠背与行李箱地毯总成相互连接,连接面料用以遮盖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实现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增加了内饰的精致感,同时,也可以避免小型物品掉落到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中,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面料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面料层的前端连接;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离所述面料层的一端连接;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排座椅靠背连接,所述后排座椅靠背具有竖直状态和放倒状态,在所述竖直状态,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层叠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通过缝线连接,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通过缝线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为一体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与所述面料层为一体件;或者,所述第一段与所述面料层通过缝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料层的前端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覆所述基板的前端面,所述连接面料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料层还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向后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下表面,所述连接面料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料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层叠设置且通过铆钉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面料与所述后排座椅靠背通过魔术贴粘接连接,或者,所述连接面料与所述后排座椅靠背通过缝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板为PP蜂窝板或纸蜂窝板,所述连接面料为弹性面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连接面料将后排座椅靠背与行李箱地毯总成相互连接,连接面料用以遮盖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实现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增加了内饰的精致感,同时,也可以避免小型物品掉落到后排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中,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的后排座椅靠背运动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所指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的后排座椅靠背运动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所指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车辆的行李箱结构;
1、后排座椅;11、后排座椅靠背;
2、行李箱地毯总成;21、基板;22、面料层;221、第一弯折部;222、第二弯折部;
3、连接面料;31、第一段;32、第二段;33、第三段;
4、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请参考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100包括后排座椅1、行李箱地毯总成2和连接面料3。
具体地,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后排座椅1包括后排座椅靠背11,后排座椅靠背11可运动地设于车身上;行李箱地毯总成2包括基板21和设于基板21上的面料层22;连接面料3的一端与面料层22前端的宽度相同,且与面料层22的前端连接,连接面料3的另一端与后排座椅靠背11的后表面连接,连接面料3可以遮盖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实现了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无缝连接,同时,连接面料3的至少部分超出基板21的前端,为后排座椅靠背11的运动留有足够的余量,避免连接面料3干涉后排座椅靠背11在车身上的运动,保证了后排座椅靠背11在车身上运动变化后,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依然保持无缝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100,通过设置连接面料3将后排座椅靠背1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相互连接,连接面料3用以遮盖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实现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增加了内饰的精致感,同时,也可以避免小型物品掉落到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中,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面料3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上表面的前端相互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排座椅靠背11的运动过程中,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是变化的,这样在设计连接面料3时就需要设计足够的余量,用以适应后排座椅靠背11的位置变化及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变化,这样,连接面料3就需要有充足的安装空间。而将连接面料3连接在行李箱地毯总成2的上表面,即,将连接面料3设置在行李箱空间中,便于安装及使用连接面料3。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连接面料3包括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第一段31的一端与面料层22的前端连接;第二段32的一端与第一段31的远离面料层22的一端连接;第三段33的一端与第二段32的远离第一段31的一端连接,第三段33的另一端与后排座椅靠背11连接。后排座椅靠背11具有竖直状态和放倒状态,在竖直状态,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层叠设置,在后排座椅靠背11处于放倒状态时,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呈展开状态,避免了连接面料3干涉后排座椅靠背11运动,同时保证了在后排座椅靠背11的任意状态下,连接面料3均可以保证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无缝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通过缝线连接,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通过缝线连接,这样,在后排座椅靠背11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可以沿缝线连接处相互层叠在一起,使连接面料3更加整齐,提高行李箱地毯总成2的美观性,同时,在后排座椅靠背11变换至放倒状态时,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随之展开呈拉伸状态,使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在后排座椅靠背11运动变换状态后依然保持无缝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在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相互层叠在一起时更加整齐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为一体件,简化了连接面料3的结构,减少了连接面料3的制作过程中的连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段31与面料层22为一体件,且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为一体件,即,连接面料3与面料层22为一体件,面料层22的一端延伸形成连接面料3,进一步简化了行李箱地毯总成2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面料3的第一段31与面料层22通过缝线连接,第一段31可沿缝线连接处与面料层2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便于在后排座椅靠背11运动时,第一段31可以随之变化运动并贴合后排座椅靠背11,使连接面料3更好地遮盖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连接面料3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的下表面连接,这样连接面料3的至少部分可以隐藏在行李箱地毯总成2下部及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中,这样提高了车辆行李箱内部的整洁度,进而提高了车辆内饰的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面料层22的前端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21,第一弯折部221包覆基板21的前端面,使面料层22与基板21连接更紧密,提高行李箱地毯总成2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连接面料3与第一弯折部221连接。在车辆的行李箱结构100中,第一弯折部221与后排座椅靠背11相邻设置,连接面料3便位于第一弯折部221与后排座椅靠背11之间,连接面料3的部分隐藏在第一弯折部221与后排座椅靠背11之间的缝隙中,提高了车辆行李箱内部的整洁度,进而提高了车辆内饰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面料层22还具有第二弯折部222,第二弯折部222与第一弯折部221的下端连接,第二弯折部222的另一端向后延伸,第二弯折部222包覆基板21的部分下表面,进一步使面料层22与基板21连接更紧密,避免行李箱地毯总成2使用过程中面料层22与基板21分离影响车辆内饰的美观;连接面料3与第二弯折部222连接,更有利于隐藏连接面料3,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及整洁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面料3的部分与第二弯折部222层叠设置且通过铆钉连接,加强了连接面料3和第二弯折部222连接的稳固性。并且,铆钉穿过连接面料3和第二弯折部222,并将其同时固定在基板21上,有利于简化连接面料3、面料层22及基板21之间的固定加工工序,进而有利于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面料3与后排座椅靠背11通过魔术贴4粘接连接。魔术贴4粘接连接是一种可拆分连接,通过魔术贴4连接便于在必要时将连接面料3与后排座椅靠背11进行分离并进行二次连接;且魔术贴4的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面料3与后排座椅靠背11通过缝线连接,缝线连接可以使连接面料3与后排座椅靠背11的连接更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板21为PP蜂窝板或纸蜂窝板,这样有利于减轻基板21的重量,进而使行李箱地毯总成2更轻便,便于用户打开行李箱地毯总成2取用行李箱地毯总成2下方的备胎、随车工具及其他物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面料3为弹性面料,弹性面料可以在后排座椅靠背11运动的过程中延展或收缩,更有利于遮盖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也使连接面料3可以贴合后排座椅靠背11及行李箱地毯总成2,提高车辆内饰的整齐性及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连接面料3将后排座椅靠背1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相互连接,连接面料3用以遮盖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实现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增加了内饰的精致感,同时,也可以避免小型物品掉落到后排座椅1与行李箱地毯总成2之间的缝隙中,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靠背,所述后排座椅靠背可运动地设于车身上;
行李箱地毯总成,所述行李箱地毯总成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面料层;
连接面料,所述连接面料用以遮盖所述后排座椅与所述行李箱地毯总成之间的缝隙,所述连接面料的一端与所述面料层的前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后表面连接,所述连接面料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基板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料包括:
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面料层的前端连接;
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离所述面料层的一端连接;
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排座椅靠背连接;
所述后排座椅靠背具有竖直状态和放倒状态,在所述竖直状态,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层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通过缝线连接,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通过缝线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为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面料层为一体件;或者,所述第一段与所述面料层通过缝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的前端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覆所述基板的前端面,所述连接面料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还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向后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下表面,所述连接面料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料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层叠设置且通过铆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料与所述后排座椅靠背通过魔术贴粘接连接,或者,所述连接面料与所述后排座椅靠背通过缝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PP蜂窝板或纸蜂窝板,所述连接面料为弹性面料。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结构。
CN202320561206.6U 2023-03-20 2023-03-20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9564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1206.6U CN219564980U (zh) 2023-03-20 2023-03-20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1206.6U CN219564980U (zh) 2023-03-20 2023-03-20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4980U true CN21956498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1206.6U Active CN219564980U (zh) 2023-03-20 2023-03-20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4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5075B2 (en) Vehicle modular armrest
JP5911894B2 (ja) 車両室内収納ポケット
US7562931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US9845032B1 (en) Modular back panel sub-assembly
US5464272A (en) Armrest
US9227541B2 (en) Composite modular rear seat structure frame
CN202879365U (zh) 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US20110000061A1 (en) Deck seam with reduced selvage
US10765221B2 (en) Origami armrest
CN219564980U (zh) 车辆的行李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3158586A (zh) 车辆用座椅
CN205468870U (zh) 用于车辆的内部装饰组件和车辆
US9120407B2 (en) Self-supported cushion assembly for an interior vehicle part
JP2601712Y2 (ja) 車輌のトランクルーム内装材
GB2484177A (en) Modular armrest for a vehicle
EP2708409A1 (en) Self-supported cushion assembly for an interior vehicle part
US10668839B2 (en) Trim component for a base of a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rim component
CN101570150A (zh) 座椅靠背
WO2009042822A1 (en) Visor made from a vehicle panel material
CN202669680U (zh) 汽车装饰条的固定结构
CN217198002U (zh) 一种车用装饰件总成及车辆
CN215793499U (zh) 一种可变空间的行李箱
CN216994019U (zh) 一种汽车座椅护面吊紧结构
CN218505753U (zh) 具有适应性存储空间的装饰部件
CN114475446B (zh) 一种扶手储物箱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