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79365U - 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 Google Patents

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79365U
CN202879365U CN 201220587044 CN201220587044U CN202879365U CN 202879365 U CN202879365 U CN 202879365U CN 201220587044 CN201220587044 CN 201220587044 CN 201220587044 U CN201220587044 U CN 201220587044U CN 202879365 U CN202879365 U CN 202879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ank
handle case
wall section
abu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870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和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79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793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通过抑制扶手部的形成车厢内侧面的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拉手箱,其安装于形成在门内饰的扶手部的开口部;装饰板,其构成扶手部的一部分,并配置在拉手箱(60)的车厢内侧;门兜,其安装在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在拉手箱中的相对壁部上立起设置有立起设置肋部,并且在凸缘部的两个安装孔之间的部分设有能够与立起设置肋部抵接的肋状抵接部,在相对壁部向车厢内侧位移时,立起设置肋部与肋状抵接部抵接,从车厢内侧支承相对壁部。

Description

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车辆用的门内饰的拉手箱,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拉手箱。在专利文献1的拉手箱中,拉手箱设置在形成于构成门内饰的装饰板(主板)的扶手部的开口部内。另外,在装饰板中的车厢外侧的壁面设有能够支承拉手箱的支承肋部。由此,在使用拉手箱时等拉手箱承载朝向车厢内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支承肋部来支承拉手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534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将拉手箱支承在主板的开口部附近。在扶手部的开口部附近,装饰板的刚性容易降低。因此,在使用拉手箱时等拉手箱朝向车厢内侧承载载荷的情况下,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容易挠曲,导致无法牢固地支承拉手。因此,作为支承拉手箱的构造,谋求通过抑制形成扶手部的车厢内侧面的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而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的构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通过抑制形成扶手部的车厢内侧面的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包括:拉手箱,其安装于形成在车辆用门内饰的扶手部上的开口部,且呈上方开口的形状;装饰板,其构成上述扶手部,且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车厢内侧;以及门兜,其以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下方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上述门兜的上端部至少具有安装在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的两个被安装部,并且以配置在上述装饰板与上述拉手箱之间的方式延伸,在与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或与上述拉手箱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相对的相对壁部中的任一者,朝向另一者立起设置有立起设置肋部,在另一者设置能够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抵接的肋状抵接部,在上述相对壁部向车厢内侧位移时,上述立起设置肋部与上述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形成从车厢内侧支承上述相对壁部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例如,在因使用拉手箱时等相对壁部因拉手箱所承载的载荷而向车厢内侧位移时,通过使立起设置肋部与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从车厢内侧支承相对壁部。由此,能够限制相对壁部的朝向车厢内侧的位移,能够在装饰板中抑制扶手部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
另外,通过使立起设置肋部与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能够利用门兜承载作用于相对壁部的载荷,能够使载荷分散。而且,由于立起设置肋部(或肋状抵接部)设置在用于朝向装饰板安装的两个被安装部(上端部的固定端)之间的部位,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承载作用于相对壁部的载荷。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立起设置肋部设为从上述相对壁部的表面延伸至构成上述拉手箱的底侧壁部的表面。
通过以从相对壁部的表面延伸至底侧壁部的表面的方式设置立起设置肋部,能够进一步提高拉手箱的刚性,在拉手箱承载有朝向车厢内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拉手箱自身挠曲。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肋状抵接部设在上述门兜的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上述立起设置肋部形成于上述相对壁部,上述肋状抵接部呈朝向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形状。
只要将肋状抵接部设为朝向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形状,将能够将使立起设置肋部与肋状抵接部抵接所需的立起设置肋部的高度缩小肋状抵接部所突出的长度。例如,在利用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相对壁部和立起设置肋部的情况下,若使立起设置肋部增高,则存在因缩痕而在相对壁部中的车厢外侧面(拉手箱的内表面)产生凹陷的可能性。由此,存在如下情况:在乘客将手搭在拉手箱上时,会在拉手箱的内表面感觉到凹凸感,从而损害使用拉手箱时的使用感。在本实用新型中,与肋状抵接部不呈朝向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形状的结构相比,由于能够相对地缩小立起设置肋部的高度,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肋状抵接部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
肋状抵接部与立起设置肋部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在未使用拉手箱时,因车辆的振动等而导致肋状抵接部与立起设置肋部连续地抵接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肋状抵接部与立起设置肋部的抵接而产生异音的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拉手箱具有从用于安装上述车辆用门内饰的门板延伸设置、并供上述拉手箱的底侧壁部固定的托架,在上述拉手箱向车厢内侧位移时,形成上述托架抵接于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的结构。
通过使托架与门兜的上端部抵接,由此能够限制托架、进而限制拉手箱的朝向车厢内侧的位移,从而能够抑制扶手部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并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立起设置于上述相对壁部,并且呈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的上端延伸至与上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相对的位置的形状。根据此类结构,能够在装饰板中适当地抑制扶手部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
另外,也可以是,多个上述立起设置肋部在上述相对壁部中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上述肋状抵接部以分别覆盖多个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的方式呈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根据此类结构,能够利用肋状抵接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支承相对壁部,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肋状抵接部呈朝向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U字状截面,在上述肋状抵接部中,且是在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形成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肋部。根据此类结构,能够使肋状抵接部难以向车厢内外方向挠曲,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通过抑制扶手部的形成车厢内侧面的装饰板的开口部附近的挠曲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拉手箱的门内饰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门内饰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拉手箱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门兜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1的门内饰的剖视图(对应于用图3的A-A线截取而得到的图)。
图6是在图5中放大示出拉手箱周边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拉手箱周边的剖视图(对应于用图4的B-B线截取而得到的图)。
图8是示出拉手箱周边的剖视图(对应于用图3的C-C线截取而得到的图)。
图9是示出在图8中使用拉手箱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拉手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利用图1~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拉手箱60的门内饰10(车辆用门内饰)的主视图。门内饰10通过安装于构成门板的门内侧板11(图示于图5和图6)而构成车门。
门内饰10构成为以装饰板12和安装于该装饰板12的装饰件15为主体。另外,在装饰板12上设有用于操作内侧手柄17、电动窗等的开关18等。
装饰板12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等构成。另外,装饰板12的材质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混合木质类材料与合成树脂而得到的材料。装饰板12在主视视角中形成为大致方形状,且包括上侧板13与下侧板30。另外,以覆盖装饰板12的表面的方式粘贴有表皮材料14(参照图5)。
在下侧板30设有门兜40、扬声器格栅16等。装饰件15以夹设在上侧板13与下侧板30之间的方式安装。另外,在门内饰10与门内侧板11之间局部夹设有片状的毛毡材料23(隔音材料)(参照图5)。
门内饰10具有呈向车厢内侧突出的形状的扶手部10A。如图6所示,在该扶手部10A中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0B。拉手箱60以收纳于开口部10B的方式安装。
如图1所示,扶手部10A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由下侧板30的上端部的一部分、以及安装于下侧板30的上端的扶手侧壁部20构成(参照图6)。
扶手侧壁部20设为主要构成扶手部10A的上部。另外,如图1所示,在扶手侧壁部20的车厢后部一体地形成有以配置在装饰件15的后方的形式立起的立壁部21。
如图6所示,上述开口部10B形成在扶手侧壁部20与装饰件15之间、以及下侧板30的上端部与装饰件15之间。另外,下侧板30的上端部(装饰板12的一部分)配置在拉手箱60的车厢内侧。换言之,下侧板30的上端部设为构成开口部10B的车厢内侧的壁部(装饰板12中的开口部10B附近的部分),且下侧板30的上端部设为形成扶手部10A的车厢内侧面。
另外,如图2和图5所示,门兜40以配置在拉手箱60的下方的方式安装在下侧板30的背面(车厢外侧面)。另外,在下侧板30的背面,EA衬垫34安装在门兜40的车辆后方。
如图4和图5所示,门兜40具有呈在车辆前后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的主体部41。该主体部41呈向车厢内侧开口的形状,该开口构成为与形成于下侧板30的袋开口部31连通。由此,能够从车厢内侧通过袋开口部31向门兜40的内部(更加确切地说是被下侧板30和主体部41包围的空间)收纳物品。
如图4所示,主体部41在主视视角中呈大致方形状。在主体部41的外周缘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42。在该凸缘部42中贯通形成有多个安装孔43A。如图5和图7所示,该安装孔43A构成为供从下侧板30的背面突出设置的安装凸台32贯通插入。
贯通插入安装孔43A的安装凸台32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等焊接方式进行焊接(热熔部)。由此,形成在下侧板30的车厢外侧面上安装门兜40的结构。另外,将门兜40安装于下侧板30的安装方式不限定于焊接,能够酌情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利用螺钉紧固等安装门兜40。
接着,对拉手箱60的结构进行说明。拉手箱60如图3所示那样呈向上方和车厢外侧开口的箱状,且如图5所示,该拉手箱60设在扶手20以及下侧板30的车厢外侧,并且配置在装饰件15的车厢内侧。
拉手箱60具备与下侧板30相对配置的相对壁部61、以及从相对壁部61的下端朝向车厢外侧延伸的底侧壁部62。在相对壁部61中,贯通形成有安装孔63A的安装片63分别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端。该安装孔63A构成为供从下侧板30的背面突出设置的安装凸台(未图示)贯通插入,其结果是,拉手箱60被安装于下侧板30。
另外,在底侧壁部62中贯通形成有贯穿孔62A。与此相对,托架22以向底侧壁部62的下方延伸的方式从门内侧板11延伸设置。在托架22的顶端部贯通形成有贯穿孔22A。
通过使螺丝19贯通插入底侧壁部62的贯穿孔62A、以及托架22的贯穿孔22A这两者中,由此底侧壁部62被固定于托架22。更加具体地说,在螺丝19与贯穿孔62A以及与贯穿孔22A之间夹设有能够使螺丝19螺纹卡合的螺合构件24。另外,也可以不具有这样的螺合构件24。即,也可以采用使螺丝19直接螺纹卡合于贯穿孔62A和贯穿孔22A的内周面的结构。
另外,在拉手箱60的底侧壁部62,以覆盖螺丝19的方式配置有板状的盖构件66。由此,在乘客将指尖放入拉手箱60的内部时,防止该指尖与螺丝19的头部接触,从而提高操作性。
拉手箱60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成形为一体,为了开、关车门,通过由乘客将指尖从上方放入内部来使用。在关闭车门时,乘客将手指搭在相对壁部61的背面(车厢外侧的表面),向车厢内侧拉拽拉手箱60。拉手箱60因此时的载荷而向车厢内侧位移。接着,对拉手箱60向车厢内侧位移时支承拉手箱60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拉手箱60中的相对壁部61的表面(车厢内侧的表面)立起设置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根)立起设置肋部65。与此相对,如图4和图6所示,在门兜40的凸缘部42中的、上端侧的凸缘部(门兜的上端部,在以下说明中标注附图标记45)形成有肋状抵接部46。如图6所示,凸缘部45以配置在下侧板30与拉手箱60之间的方式延伸。
如图4所示,肋状抵接部46设为凸缘部45的一部分,且在凸缘部45中设置在成为两个安装孔43A(两个被安装部,在以下说明中标注附图标记45A)之间的部分。如图6所示,肋状抵接部46呈朝向立起设置肋部65突出的U字状剖面。即,肋状抵接部46从主体部41中的上壁部41A的车辆内侧端部延伸,并与拉手箱60中的相对壁部61的下部相对配置。
立起设置肋部65朝向肋状抵接部46立起设置,肋状抵接部46与立起设置肋部65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由此,如图9所示,在相对壁部61(以及立起设置肋部65)向车厢内侧位移时,形成立起设置肋部65与肋状抵接部46能够抵接的结构,且形成从车厢内侧支承相对壁部61的结构。
另外,在肋状抵接部46的与立起设置肋部65相对的相对面46A(与立起设置肋部65抵接的面)上粘贴有无纺布等缓冲构件(未图示)。另外,也可以不具有这样的缓冲构件。另外,在肋状抵接部46中,在与相对面46A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肋部47,从而提高了肋状抵接部46的刚性。
另外,3根立起设置肋部65在相对壁部61中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与此相对,肋状抵接部46以覆盖各立起设置肋部65的方式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参照图4)。即,各立起设置肋部65采用能够分别与肋状抵接部46抵接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肋状抵接部4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支承相对壁部61。
各立起设置肋部65呈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如图8所示,3根立起设置肋部65中的、例如端部侧的立起设置肋部65(在以下说明中,标注附图标记65A)呈从相对壁部61的表面(与肋状抵接部46相对的相对面)延伸至底侧壁部62的表面(下表面)的大致L字状。另外,如图6所示,3根立起设置肋部65中的、配置在中央的立起设置肋部65呈上端延伸至与开口部10B的开口边缘(扶手部10A的上端部)相对的位置的形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用拉手箱60时等相对壁部61因拉手箱60所承载的载荷而向车厢内侧位移时,立起设置肋部65与肋状抵接部46在彼此的相对面抵接(参照图9)。由此,相对壁部61由肋状抵接部46从车厢内侧支承。其结果是,能够限制相对壁部61与肋状抵接部46抵接之后的相对壁部61的朝向车厢内侧的位移,且能够抑制扶手部10A的开口部10B附近(尤其是下侧板30的上端部)的挠曲(主要是朝向车厢内侧的挠曲),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60。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肋状抵接部46夹设在下侧板30的上端部(构成扶手部10A的开口部10B的部分)与拉手箱60之间,从而能够利用肋状抵接部46承载拉手箱60所承载的载荷。由此,防止拉手箱60所承载的载荷直接作用于外观构件、亦即下侧板30的上端部(以及扶手侧壁部20)。
另外,由于在肋状抵接部46的与立起设置肋部65相对的相对面46A上粘贴有无纺布作为缓冲构件,因此能够抑制在抵接时产生异响(晃动声)的情况。
另外,通过使立起设置肋部65与肋状抵接部46抵接,从而能够利用门兜40(进而是安装有门兜40的下侧板30整体)承载作用于相对壁部61的载荷,从而能够使载荷分散。进而,由于用于承接立起设置肋部65的肋状抵接部46设在用于向下侧板30安装的两个安装孔45A(凸缘部45的固定端)之间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承载作用于相对壁部61的载荷。
换言之,肋状抵接部46因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于装饰板12,因此在凸缘部45中成为刚性尤其高的部位,适合用作承载立起设置肋部65的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立起设置肋部65虽设为3根,但是根据相对壁部61的变形方式的不同,也存在3根立起设置肋部65全都不与肋状抵接部46抵接的情况。只要至少一根立起设置肋部65抵接于肋状抵接部46,就能够发挥上述效果。
另外,立起设置肋部65A从相对壁部61的表面延伸至底侧壁部62的表面。
通过以从相对壁部61延伸至底侧壁部62的方式设置立起设置肋部65A,能够进一步提高拉手箱60的刚性,在拉手箱60承载朝向车厢内侧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拉手箱60自身挠曲。
另外,肋状抵接部46设在门兜40的凸缘部45中的两个安装孔45A之间的部分,立起设置肋部65形成于相对壁部61,肋状抵接部46呈朝向立起设置肋部65突出的形状。
只要将肋状抵接部46设为朝向立起设置肋部65突出的形状,就能够将使立起设置肋部65抵接于肋状抵接部46所需的立起设置肋部65的高度缩小肋状抵接部46突出的长度。在利用合成树脂将相对壁部61和立起设置肋部65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若使立起设置肋部65增高,则存在因缩痕而导致在相对壁部61中的车厢外侧的表面(拉手箱60的内表面,图9中的右侧的表面)产生凹陷的可能性。
由此,乘客在将手搭在拉手箱60上时会在其内表面感觉到凹凸感,从而存在损害使用拉手箱60时的使用感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肋状抵接部46不呈朝向立起设置肋部65突出的形状的结构相比,由于能够相对地减小立起设置肋部65的高度,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情况。
另外,肋状抵接部46与立起设置肋部65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
肋状抵接部46与立起设置肋部65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在未使用拉手箱时,因车辆的振动等而导致肋状抵接部46与立起设置肋部65连续地抵接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肋状抵接部46与立起设置肋部65的抵接而产生异响的情况。
<实施方式2>
接着,利用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拉手箱60的支承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肋状抵接部146和托架122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托架122的顶端122A与肋状抵接部146的相对面146A之间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由此,在向车厢内侧拉拽拉手箱60时,托架122向车厢内侧位移,其结果是,托架122的顶端122A抵接于肋状抵接部146(门兜的上端部中的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的相对面146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立起设置肋部65和托架122这两者能够抵接于肋状抵接部146的结构。
这样,通过使托架122抵接于肋状抵接部146(门兜40的上端部)而能够限制托架122、进而拉手箱60的朝向车厢内侧的位移,从而能够抑制扶手部10A的开口部10B附近的挠曲,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拉手箱60。
<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举例示出了立起设置肋部65设置于拉手箱60、且肋状抵接部46设置于门兜40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凸缘部45上设置立起设置肋部65、并使拉手箱中的相对壁部61抵接于立起设置肋部65的结构。另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相对壁部61是本实用新型的肋状抵接部的一例。
(2)立起设置肋部65的形状和数量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采用仅具有一根立起设置肋部65的结构。
(3)肋状抵接部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U字状截面),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两个被安装部,虽举例示出了安装孔45A,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被安装部只要能够将门兜安装于装饰板即可,也可以举例示出例如螺钉、安装爪等。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在立起设置肋部65与肋状抵接部46之间产生有间隙,在使用拉手箱60时立起设置肋部65与肋状抵接部46抵接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立起设置肋部65与肋状抵接部46始终抵接的结构。
(6)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举例示出了在托架122与肋状抵接部146之间产生有间隙,在使用拉手箱60时托架122与肋状抵接部146抵接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托架122与肋状抵接部146始终抵接的结构。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利用螺丝19将底侧壁部62固定在托架22、122上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底侧壁部62形成安装爪等,利用该安装爪将底侧壁部62固定在托架22、122上。
(8)装饰板12也可以未被分割为上侧板13和下侧板30,而是构成为一体的零件。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扶手部10A是由下侧板30的上端部的一部分和扶手侧壁部20分割构成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扶手侧壁部20也可以与下侧板30形成为一体。另外,扶手部10A也可以仅由构成装饰板12的壁部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门内饰(车辆用门内饰);10A、扶手部;10B、开口部;11、门内侧板(门板);12、装饰板;40、门兜;45、凸缘部(门兜的上端部);45A、安装孔(被安装部);46、146、肋状抵接部;60、拉手箱;61、拉手箱上的相对壁部;62、底侧壁部(构成拉手箱的底侧壁部);65、立起设置肋部;122、托架。

Claims (8)

1.一种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具有:
拉手箱,其安装于形成在车辆用门内饰的扶手部上的开口部,且呈上方开口的形状;
装饰板,其构成上述扶手部,且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车厢内侧;以及
门兜,其以配置在上述拉手箱的下方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
上述门兜的上端部至少具有安装于上述装饰板的车厢外侧面的两个被安装部,并且以配置在上述装饰板与上述拉手箱之间的方式延伸,
在与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或与上述拉手箱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相对的相对壁部中的任一者,朝向另一者立起设置肋部,并且在另一者设置能够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抵接的肋状抵接部,
在上述相对壁部向车厢内侧位移后时,上述立起设置肋部与上述肋状抵接部抵接,由此形成从车厢内侧支承上述相对壁部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立起设置肋部从上述相对壁部的表面延伸至构成上述拉手箱的底侧壁部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状抵接部设置在上述门兜的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
上述立起设置肋部形成于上述相对壁部,
上述肋状抵接部呈朝向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状抵接部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隔开间隙地相对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具有从用于安装上述车辆用门内饰的门板延伸设置、并供上述拉手箱的底侧壁部固定的托架,
在上述拉手箱向车厢内侧位移后时,上述托架与上述上端部中的上述两个被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立起设置于上述相对壁部,并且呈该立起设置肋部的上端延伸至与上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相对的位置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立起设置肋部在上述相对壁部中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
上述肋状抵接部以分别覆盖多个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的方式形成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手箱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状抵接部呈朝向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突出的U字状截面,
在上述肋状抵接部中,在与上述立起设置肋部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形成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肋部。
CN 201220587044 2011-11-18 2012-11-08 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793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2605 2011-11-18
JP2011252605A JP5831752B2 (ja) 2011-11-18 2011-11-18 プルハンドルボックスの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79365U true CN202879365U (zh) 2013-04-17

Family

ID=48070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870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79365U (zh) 2011-11-18 2012-11-08 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1752B2 (zh)
CN (1) CN20287936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4094A (zh) * 2015-06-16 2017-01-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饰板拉手杯与开关面板的安装结构
CN107662552A (zh) * 2017-09-01 2018-02-0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肘托总成、汽车和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
CN109050218A (zh) * 2018-07-02 2018-12-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关门舒适度的门护板拉手盒结构
CN114475445A (zh) * 2022-01-28 2022-05-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饰板扶手盒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0433B2 (ja) * 2013-06-14 2015-11-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
JP6187398B2 (ja) * 2014-06-23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プルハンドルボックスのカバー取付構造
JP6493759B2 (ja) * 2015-09-17 2019-04-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プルハンドルの取付構造
JP7324404B2 (ja) * 2019-12-06 2023-08-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プルハンドル
JP2021109613A (ja) * 2020-01-15 2021-08-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構造
JP7319207B2 (ja) * 2020-02-03 2023-08-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ドアトリムのパネル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2350U (ja) * 1992-01-31 1993-08-20 高島屋日発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
JPH11321314A (ja) * 1998-05-15 1999-11-24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4094A (zh) * 2015-06-16 2017-01-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饰板拉手杯与开关面板的安装结构
CN107662552A (zh) * 2017-09-01 2018-02-0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肘托总成、汽车和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
CN109050218A (zh) * 2018-07-02 2018-12-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关门舒适度的门护板拉手盒结构
CN114475445A (zh) * 2022-01-28 2022-05-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饰板扶手盒安装结构
CN114475445B (zh) * 2022-01-28 2024-03-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饰板扶手盒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07444A (ja) 2013-06-06
JP5831752B2 (ja)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79365U (zh) 拉手箱的支承构造
CN101842260B (zh) 多层压紧组件
US7644969B2 (en) Cover for interior trim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JP5168531B2 (ja) ドアトリム
CN102049991B (zh) 具有一体型手柄的把手的安装结构
JP2009234371A (ja) フレーム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USD507837S1 (en) Shake siding panel
JP2012153224A (ja) 車両用ドア
JP2019031184A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構造
JP2008184001A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構造
JP6166132B2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JP6759702B2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CN201007108Y (zh) 格框组接结构
CN209225077U (zh) 车门装饰板、车门和车辆
CN209208695U (zh) 一种驾驶员安全气囊及其罩盖
CN203142555U (zh) 车辆用门内饰
JP6210933B2 (ja) 車両用内装材
CN212500207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新型b柱装饰板
CN203111069U (zh) 汽车仪表板左饰条
CN210760190U (zh) 车门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JP3750773B2 (ja) 内装部品における端末部構造
CN217259874U (zh) 一种车门内饰板总成
CN218986322U (zh) 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223293U (zh) 一种车门内饰板结构
CN211844293U (zh) 汽车门内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