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6380U - 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6380U
CN217146380U CN202221198272.3U CN202221198272U CN217146380U CN 217146380 U CN217146380 U CN 217146380U CN 202221198272 U CN202221198272 U CN 202221198272U CN 217146380 U CN217146380 U CN 217146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camera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82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树晓
姜浩杰
迟庆华
张子豪
曹庆才
王敏
郭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Renewable Energy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tang Guoxin Binhai Offshore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Renewable Energy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tang Guoxin Binhai Offshore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Renewable Energy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tang Guoxin Binhai Offshore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Renewable Energy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82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6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6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6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具体的说是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无人机主体底部朝向机头的一端安装有摄像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朝向摄像机一侧的卡扣,所述卡扣设置有一对且分别位于摄像机的两侧,一对所述卡扣上均连接有主杆,所述主杆远离卡扣的一端连接有副杆,两根所述副杆之间共同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摄像机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挡片呈圆弧形结构且镂空设置,所述挡片上与摄像机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槽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对摄像机防护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具体为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无人机拥有高空作业与灵活飞行的特点,进而现实中常采用无人机辅助进行高空监视作业,但是,无人机在高空监视作业过程中,容易与如飞鸟、树枝等物体发生碰撞,因摄像头普遍安装在无人机底部靠近前端的位置处的缘故,导致摄像头受到碰撞的概率较大,存在摄像头受到撞击掉落或损坏的风险,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无人机主体底部朝向机头的一端安装有摄像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朝向摄像机一侧的卡扣,所述卡扣设置有一对且分别位于摄像机的两侧,一对所述卡扣上均连接有主杆,所述主杆远离卡扣的一端连接有副杆,两根所述副杆之间共同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摄像机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挡片呈圆弧形结构且镂空设置,所述挡片上与摄像机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槽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片实现对摄像机的防护,槽孔能够保证摄像机的拍摄视野,圆弧形结构且镂空设置,能够降低挡片的风阻。
进一步的,所述主杆内部中空且活动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卡扣与主杆内部靠近卡扣的端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副杆贯穿主杆端壁与第一挡块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弹簧对副杆弹性支撑,使挡片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上设置有套筒,所述主杆与套筒相互套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主杆与卡扣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条,一对所述连接条之间螺纹穿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套筒和主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对连接条能够对套筒对称限位支撑,第一螺栓的设置能够将套筒与主杆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上螺纹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贯穿底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卡扣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主杆朝向副杆的一端贯穿设置且螺纹套设有端帽,所述副杆活动贯穿端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端帽拆除后,可将第一挡块抽出,用于第一弹簧的安装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撑柱,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柱顶端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顶端与底板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配合对托板支撑固定,用于降落过程中对无人机主体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内部中空且活动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与第一支撑柱内部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柱活动贯穿第一支撑柱端壁与第二挡块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对第二支撑柱的弹性支撑,在无人机主体降落时,能够缓冲一部分向下的冲击力,避免与地面之间的硬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得益于摄像机前端设置的挡片,且挡片呈圆弧状且镂空设置,在尽可低的阻力情况下,对摄像机形成有效防护,尽量避免无人机主体飞行监视作业过程中摄像机与飞行物体撞击受损的问题。
得益于第一弹簧对副杆的弹性支撑,使挡片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能力,尽量降低撞击过程中对无人机主体造成的影响。
得益于第二弹簧对第二支撑柱的弹性支撑,在无人机主体降落时,能够缓冲一部分向下的冲击力,相较于无人机主体降落时与地面之间的硬性接触,该结构对无人机主体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无人机主体;102、底板;103、摄像机;200、防护机构;201、卡扣;202、主杆;203、副杆;204、挡片;205、槽孔;206、套筒;207、连接条;208、第一螺栓;209、第二螺栓;210、第一挡块;211、第一弹簧;212、端帽;300、支撑机构;301、托板;302、第一支撑柱;303、第二支撑柱;304、第二挡块;30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00,无人机主体100底部设置有底板102,无人机主体100底部朝向机头的一端安装有摄像机103,用于执行高空监控作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底板102上设置有防护机构200,防护机构200包括安装在底板102朝向摄像机103一侧的卡扣201,卡扣201设置有一对且分别位于摄像机103的两侧,卡扣201上螺纹穿设有第二螺栓209,第二螺栓209贯穿底板102,以便于卡扣201与底板102之间的连接固定。一对卡扣201上均连接有主杆202,主杆202远离卡扣201的一端连接有副杆203,两根副杆203之间共同连接有挡片204,挡片204位于摄像机103远离底板102的一侧,利用挡片204实现对摄像机103的防护。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挡片204呈圆弧形结构且镂空设置,挡片204上与摄像机10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槽孔205,槽孔205能够保证摄像机103的拍摄视野,圆弧形结构且镂空设置,能够降低挡片204的风阻。
请参阅图2、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卡扣201上设置有套筒206,主杆202与套筒206相互套接,便于主杆202与卡扣201之间的连接。
请参阅图2、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套筒206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条207,一对连接条207之间螺纹穿设有第一螺栓208,第一螺栓208贯穿套筒206和主杆202,一对连接条207能够对套筒206对称限位支撑,第一螺栓208的设置能够将套筒206与主杆202相对固定。
请参阅图2、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主杆202内部中空且活动设置有第一挡块210,卡扣201与主杆202内部靠近卡扣201的端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11,副杆203贯穿主杆202端壁与第一挡块210连接,利用第一弹簧211对副杆203弹性支撑,使挡片204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能力。
请参阅图2、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主杆202朝向副杆203的一端贯穿设置且螺纹套设有端帽212,副杆203活动贯穿端帽212,端帽212拆除后,可将第一挡块210抽出,用于第一弹簧211的安装更换。
请参阅图1、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板102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支撑机构300,支撑机构300包括水平设置的托板301,托板30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撑柱302,两根第一支撑柱302顶端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柱303,第二支撑柱303顶端与底板102连接,第一支撑柱302与第二支撑柱303配合对托板301支撑固定,用于降落过程中对无人机主体100支撑。托板301下表面设置为半圆状,以适应不同的降落环境。
请参阅图1、图5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支撑柱302内部中空且活动设置有第二挡块304,第二挡块304与第一支撑柱302内部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305,第二支撑柱303活动贯穿第一支撑柱302端壁与第二挡块304连接,第二弹簧305对第二支撑柱303的弹性支撑,在无人机主体100降落时,能够缓冲一部分向下的冲击力,避免与地面之间的硬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无人机主体100高空监视作业过程中,利用弧形结构的挡片204能够对摄像机103进行防护,避免摄像机103与飞行物撞击损坏,槽孔205可保证摄像机103的拍摄视野,镂空状挡片204的设置能够降低风阻。通过第一弹簧211对副杆203的弹性支撑,使挡片204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能力。通过套筒206与主杆202之间的套接,以及一对连接条207之间连接的第一螺栓208,便于挡片204与卡扣201之间的拆分与安装,进而便于单独维护保养。
通过第二弹簧305对第二支撑柱303的弹性支撑,在无人机主体100降落时,能够缓冲一部分向下的冲击力,对无人机主体100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00),所述无人机主体(100)底部设置有底板(102),所述无人机主体(100)底部朝向机头的一端安装有摄像机(10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2)上设置有防护机构(200),所述防护机构(200)包括安装在底板(102)朝向摄像机(103)一侧的卡扣(201),所述卡扣(201)设置有一对且分别位于摄像机(103)的两侧,一对所述卡扣(201)上均连接有主杆(202),所述主杆(202)远离卡扣(201)的一端连接有副杆(203),两根所述副杆(203)之间共同连接有挡片(204),所述挡片(204)位于摄像机(103)远离底板(102)的一侧,所述挡片(204)呈圆弧形结构且镂空设置,所述挡片(204)上与摄像机(10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槽孔(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202)内部中空且活动设置有第一挡块(210),所述卡扣(201)与主杆(202)内部靠近卡扣(201)的端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11),所述副杆(203)贯穿主杆(202)端壁与第一挡块(2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01)上设置有套筒(206),所述主杆(202)与套筒(206)相互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6)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条(207),一对所述连接条(207)之间螺纹穿设有第一螺栓(208),所述第一螺栓(208)贯穿套筒(206)和主杆(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01)上螺纹穿设有第二螺栓(209),所述第二螺栓(209)贯穿底板(1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202)朝向副杆(203)的一端贯穿设置且螺纹套设有端帽(212),所述副杆(203)活动贯穿端帽(2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2)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支撑机构(300),所述支撑机构(300)包括水平设置的托板(301),所述托板(30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撑柱(302),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柱(302)顶端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柱(303),所述第二支撑柱(303)顶端与底板(10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02)内部中空且活动设置有第二挡块(304),所述第二挡块(304)与第一支撑柱(302)内部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305),所述第二支撑柱(303)活动贯穿第一支撑柱(302)端壁与第二挡块(304)连接。
CN202221198272.3U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Active CN217146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8272.3U CN217146380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8272.3U CN217146380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6380U true CN217146380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8272.3U Active CN217146380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6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41708U (zh) 一种气压式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
CN211869718U (zh) 一种新型的航空摄影数据采集装置
CN211076366U (zh) 一种无人机测绘仪保护罩
CN217146380U (zh) 一种高空监视作业的无人机
CN211076329U (zh) 一种无人机用防撞保护装置
CN216509026U (zh) 一种具有坠机保护装置的无人机
CN112173115B (zh) 一种带减震装置的高空救援无人机使用方法
CN212423516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三轴自稳光学吊舱云台装置
CN213443093U (zh) 驱鸟无人机
CN212654523U (zh) 一种防误伤型的无人设备
CN220332966U (zh) 一种带坠落保护的测绘无人机
CN211196600U (zh) 一种无人机用防震结构
CN211308964U (zh) 一种用于航拍跟踪的警用无人机
CN212369558U (zh) 一种自带减震及触地脱伞结构的返回舱
CN216070546U (zh) 无人机机载平台
CN109229343B (zh) 一种减震型八旋翼无人机机架组件
CN208559776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二维度可旋式防撞保护装置
CN212797301U (zh) 一种防止小型飞行器异常坠落的保护装置
CN216269982U (zh)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回收架保护装置
CN216140189U (zh) 一种无人机保护装置
CN216332808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CN218892692U (zh) 一种带保护结构的无人机机架结构
CN215944877U (zh) 一种无人机用落地支架
CN215361835U (zh) 一种无人机用防冲撞型激光扫描仪
CN218877578U (zh) 一种无人机用降落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