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1976U - 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1976U
CN217141976U CN202220087443.9U CN202220087443U CN217141976U CN 217141976 U CN217141976 U CN 217141976U CN 202220087443 U CN202220087443 U CN 202220087443U CN 217141976 U CN217141976 U CN 217141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block
bending
demoulding
press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874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宗全
刘保贵
林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Weil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Weil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Weil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Weil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874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1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1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1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模具折弯领域的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其结构包括模具上模、模具下模、折弯机构、折弯工件、快速脱模机构、顶杆,快速脱模机构包括上脱模结构、下脱模结构,下脱模结构设于上脱模结构下方,上脱模结构安装在模具上模中,下脱模结构安装在模具下模中,快速脱模机构能够将折弯工件与模具上模进行分离,折弯机构中增加的滚针,能够在零件折弯的过程中大大的降低零件在折弯工序中与模具产生的摩擦力,避免出现零件粘附于模具上的现象,快速脱模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使零件快速脱模,使脱模工序变得顺畅,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零件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折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背景技术
复合模是指冲床在一次行程中,完成落料、冲孔等多个工序的一种模具结构,复合模广泛应用于连续成形的的加工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传统的大批量折弯零件通常是采用模具进行冲压,其生产效率高,能够显著的降低生产成本,折弯零件生产标准化,生产品质能够得到保证。
针对目前的折弯脱模复合模,针对以下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的方案:
目前的折弯脱模复合模在生产中,由于零件材料材质特殊,在模具折弯过程中会与模具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容易在折弯生产工序中与模具产生粘附现象,导致折弯后的产品无法达到设计标准,产生形变,导致在脱模工序中零件脱模困难,大大的影响了零件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其结构包括模具上模、模具下模、折弯机构、折弯工件、快速脱模机构、顶杆,所述模具上模安装在模具下模上端,所述折弯机构设于模具下模中部,所述快速脱模机构安装在折弯机构右侧,所述折弯工件安装在折弯机构上表面,所述顶杆固接于快速脱模机构上下两端,所述快速脱模机构包括上脱模结构、下脱模结构,所述下脱模结构设于上脱模结构下方,所述上脱模结构安装在模具上模中,所述下脱模结构安装在模具下模中,所述快速脱模机构能够将折弯工件与模具上模进行分离;
所述模具上模由上向下依次连接有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脱料板,所述模具下模由下向上依次连接有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机构包括上压块、下压块、顶块、芯块、滚针,所述上压块安装在下压块上方,所述上压块上端设有顶杆,所述上压块固接于脱料板所设定位腔内,所述下压块下端设有顶杆,所述下压块固接于下模板所设定位腔内,所述顶块安装在下压块所设腔体内,所述芯块安装在上压块所设腔体内,所述滚针横向插入上压块上端缺口两侧圆弧槽内。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顶杆顶端均设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上脱模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柱、斜块、脱料外壳、脱料杆,所述斜块斜向安装在脱料外壳内部,所述脱料外壳安装在止挡板下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柱横向安装于脱料外壳外表面所设圆孔内,所述脱料杆垂直安装在脱料外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脱料外壳内部设有两个斜通孔,两块所述斜块对称安装在脱料外壳所设斜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脱模结构包括活动夹持壳体、第二限位柱、滑块、滑台、连接块、压缩弹簧、支撑块、嵌固杆,所述活动夹持壳体安装在下模板内,所述第二限位柱安装在滑块一侧,所述滑块垂直安装于活动夹持壳体内部两侧,所述滑台安装于连接块两侧,所述压缩弹簧安装在滑台垂直侧面所设盲孔内,所述支撑块安装在连接块下端两侧,所述嵌固杆安装在滑台两侧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与滑台均设有15°的斜面,所述滑台上表面设有凸台,所述滑台对称安装于连接块两侧,所述滑块斜面与滑台斜面一侧配合在一起。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折弯机构中增加的滚针,能够在零件折弯的过程中大大的降低零件在折弯工序中与模具产生的摩擦力,避免出现零件粘附于模具上的现象,快速脱模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使零件快速脱模,使脱模工序变得顺畅,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零件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快速脱模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模具上模1、模具下模2、折弯机构3、折弯工件4、快速脱模机构5、上脱模结构51、下脱模结构52、上模座11、上垫板 12、上夹板13、止挡板14、脱料板15、下模座23、下垫板22、下模板21、上压块31、下压块32、顶块33、芯块34、滚针35、第一限位柱511、斜块512、脱料外壳513、脱料杆514、活动夹持壳体 521、第二限位柱522、滑块523、滑台524、连接块525、压缩弹簧 526、支撑块527、嵌固杆5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模具上模1、模具下模2、折弯机构3、折弯工件4、快速脱模机构5、顶杆6,所述模具上模1安装在模具下模2上端,所述折弯机构3设于模具下模2中部,所述快速脱模机构5安装在折弯机构3右侧,所述折弯工件4安装在折弯机构3上表面,所述顶杆6固接于快速脱模机构5上下两端,所述快速脱模机构5包括上脱模结构51、下脱模结构52,所述下脱模结构52设于上脱模结构51下方,所述上脱模结构51安装在模具上模1中,所述下脱模结构52安装在模具下模2中,所述快速脱模机构5能够将折弯工件 4与模具上模1进行分离;所述模具上模1由上向下依次连接有上模座11、上垫板12、上夹板13、止挡板14、脱料板15,所述模具下模2由下向上依次连接有下模座23、下垫板22、下模板21,所述折弯机构3包括上压块31、下压块32、顶块33、芯块34、滚针 35,所述上压块31安装在下压块32上方,所述脱料板15与下模板 21均设有若干定位腔体,所述上压块31上端设有顶杆6,所述上压块31固接于脱料板15所设定位腔内,所述下压块32下端设有顶杆 6,所述下压块32固接于下模板21所设定位腔内,所述顶块33安装在下压块32所设腔体内,所述芯块34安装在上压块31所设腔体内,所述滚针35横向插入上压块31上端缺口两侧圆弧槽内,如附图1所示,所述上压块31上端缺口两侧设有供滚针35安装的圆弧槽,所述折弯工件4放置于上压块31上方时,由模具上模1带动上压块31向下进行移动,使芯块34与上压块31同时垂直向下运动,上压块31将折弯工件4向下进行推动,所述折弯工件4与下压块 32上端设有的滚针35会优先产生接触,配合滚针35进行折弯工作,滚针35与工件形成滚动摩擦,滚针35能够在折弯工件4进行折弯时,降低折弯工件4与折弯机构3之间的摩擦力,使折弯机构3直身位与折弯工件4留有合适的间隙,使得折弯工件4折弯后与折弯机构3的粘附力大大的降低,脱料可以很顺畅,所述顶杆6顶端均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与顶杆6接触的零件均有复位弹簧进行复位工作,所述上脱模结构51包括第一限位柱511、斜块512、脱料外壳 513、脱料杆514,所述斜块512斜向安装在脱料外壳513内部,所述脱料外壳513安装在止挡板14下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柱511横向安装于脱料外壳513外表面所设圆孔内,所述斜块512下端设有夹持台阶,所述斜块512内侧设有供第一限位柱511移动的弧形凹槽,所述脱料杆514垂直安装在脱料外壳513两侧,所述脱料杆514跟随脱料外壳513进行上下移动,所述脱料外壳513内部设有两个斜通孔,两块所述斜块512对称安装在脱料外壳513所设斜通孔内,如附图2所示,所述斜块512在脱料外壳513内斜向进行上下运动,所述斜块512通过设有的弧形凹槽与第一限位柱511配合,能够限制斜块512在脱料外壳513中的极限移动距离,当脱料外壳513与活动夹持壳体521产生接触时,斜块512下端台阶会优先与折弯工件 4内表面产生接触,同时向上进行运动,两块斜块512进行背离运动,斜块512下端台阶之间距离增大,能够对折弯工件4内表面进行支撑工作,所述斜块512下端台阶外侧面设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与折弯工件4进行配合时,能够为折弯工件4提供折弯的回弹量,所述下脱模结构52包括活动夹持壳体521、第一限位柱522、滑块 523、滑台524、连接块525、压缩弹簧526、支撑块527、嵌固杆 528,所述活动夹持壳体521安装在下模板21内,所述第二限位柱 522安装在滑块523一侧,所述滑块523垂直侧面设有供第二限位柱522移动的圆弧凹槽,所述第二限位柱522与活动夹持壳体521 配合能够限制滑块523上下移动的距离,所述滑块523垂直安装于活动夹持壳体521内部两侧,所述滑台524安装于连接块525两侧,所述压缩弹簧526安装在滑台524垂直侧面所设盲孔内,如附图2 所示,所述连接块525中心设有腰孔,所述腰孔能够在连接块525 上下移动时能为压缩弹簧526提供活动空间,所述支撑块527安装在连接块525下端两侧,所述滑台524能够在支撑块527上表面进行水平移动,所述嵌固杆528安装在滑台524两侧外表面,所述滑台524能够沿嵌固杆528进行水平移动,所述滑块523与滑台524 均设有15°的斜面,所述滑台524上表面设有凸台,所述滑台524 对称安装于连接块525两侧,所述滑块523斜面与滑台524斜面一侧配合在一起,模具上模1带动上脱模结构51向下运动时,所述脱料杆514与活动夹持壳体521中的滑块523产生接触时,滑块523 会在脱料杆514的推动下垂直向下进行运动,同时与滑块523斜面接触的滑台524会在支撑块527上表面进行移动,嵌固杆528进行水平导向,脱料杆514在垂直向下运动时,与脱料杆514同时向下运动的斜块512会通过斜块512的背离运动将折弯工件4进行固定,最终折弯工件4会落于连接块525上表面,连接块525会向下产生一定的位移,由于滑块523与滑台524均对称安装于连接块525两侧,通过两侧滑块523将两个滑台524进行相向水平移动,滑台524 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将压缩弹簧526进行压缩,当两块所述滑台524 将折弯工件4两侧进行固定时,上脱模结构51中的脱料外壳513会与滑台524通过上端设有的凸台产生接触,对折弯工件4进行折弯脱模工作,折弯脱模工作结束后,模具上模1带动上脱模结构51向上运动时,脱料外壳513会与活动夹持壳体521进行分离,当脱料外壳513向上进行运动时,对斜块512施加的向下压力也会随之消失,斜块512在上端顶杆6的作用下会向内向下进行滑动,直至恢复至第一限位柱511所限制的原位,在斜块512移动的过程中,斜块512下端台阶会与折弯工件4内表面产生分离,防止折弯工件4 被上脱模结构51向上带起,影响产品尺寸的稳定,脱料杆514同时离开下脱模结构52中的滑块523,滑块523由于受到的外力消失,会通过下方设有的顶杆6进行复位动作,同时滑台524受到的侧面压力消失,会通过滑台524中间设有的压缩弹簧526向两侧进行移动,在压缩弹簧526的回弹力下恢复至原位,同时在脱料外壳513 离开折弯工件4的同时,连接块525上端与两侧所受到的压力消失,连接块525会通过下方设有的顶杆6向上移动,将折弯工件4顶出下脱模结构52上表面,完成一次脱模工作。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的工作原理:
当防折弯粘模的模具使用时,折弯工件会移动至折弯机构上方,模具进行合模工作,模具上模带动上压块向下进行运动,对折弯工件进行折弯工作,折弯工件会优先与滚针产生接触,滚针能够辅助下压块进行折弯工作,当折弯工作结束后,模具进行分模,下压块中设置的顶块会将折弯工件顶出下模板上表面,上压块与下压块所设的顶杆会将上压块与恢复至原位,随后将折弯工件继续移动至快速脱模机构工位中,模具进行合模工作,如附图1所示,上脱模结构在向下移动中,脱料外壳会配合斜块将折弯工件固定于连接块上方的同时,对折弯工件内侧进行固定,连接块会向下产生移动位移,随着脱料杆继续向下进行运动,脱料杆会推动滑块进行侧向运动,滑块与滑台斜面配合,会将滑台推向连接块,对折弯工件外部进行夹持,进行折弯工作,当折弯工作完成后,进行脱模工作时,模具进行分模,上脱模结构离开下脱模结构,上脱模结构中的斜块会因为失去外部压力,斜块通过设有的顶杆向下推动恢复至原位,使斜块失去对折弯工件的约束,同时脱料杆随之向上进行运动,如附图 2所示,使滑块与滑台在不受到外力的情况下,通过顶杆与压缩弹簧进行复位动作,随后滑块松开折弯工件,连接块通过下方设有的顶杆将连接块向上推起,将折弯工件顶出下脱模结构上表面,完成一次折弯后的脱模工作,折弯机构与快速脱模机构配合能够连续的对折弯工件进行折弯与脱模工作,使折弯工件的加工具有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其结构包括模具上模(1)、模具下模(2)、折弯机构(3)、折弯工件(4)、快速脱模机构(5)、顶杆(6),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上模(1)安装在模具下模(2)上端,所述折弯机构(3)设于模具下模(2)中部,所述快速脱模机构(5)安装在折弯机构(3)右侧,所述折弯工件(4)安装在折弯机构(3)上表面,所述顶杆(6)固接于快速脱模机构(5)上下两端,所述快速脱模机构(5)包括上脱模结构(51)、下脱模结构(52),所述下脱模结构(52)设于上脱模结构(51)下方,所述上脱模结构(51)安装在模具上模(1)中,所述下脱模结构(52)安装在模具下模(2)中,所述快速脱模机构(5)能够将折弯工件(4)与模具上模(1)进行分离;
所述模具上模(1)由上向下依次连接有上模座(11)、上垫板(12)、上夹板(13)、止挡板(14)、脱料板(15),所述模具下模(2)由下向上依次连接有下模座(23)、下垫板(22)、下模板(21);
所述折弯机构(3)包括上压块(31)、下压块(32)、顶块(33)、芯块(34)、滚针(35),所述上压块(31)安装在下压块(32)上方,所述上压块(31)上端设有顶杆(6),所述上压块(31)固接于脱料板(15)所设定位腔内,所述下压块(32)下端设有顶杆(6),所述下压块(32)固接于下模板(21)所设定位腔内,所述顶块(33)安装在下压块(32)所设腔体内,所述芯块(34)安装在上压块(31)所设腔体内,所述滚针(35)横向插入上压块(31) 上端缺口两侧圆弧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顶杆(6)顶端均设有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脱模结构(51)包括第一限位柱(511)、斜块(512)、脱料外壳(513)、脱料杆(514),所述斜块(512)斜向安装在脱料外壳(513)内部,所述脱料外壳(513)安装在止挡板(14)下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柱(511)横向安装于脱料外壳(513)外表面所设圆孔内,所述脱料杆(514)垂直安装在脱料外壳(513)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外壳(513)内部设有两个斜通孔,两块所述斜块(512)对称安装在脱料外壳(513)所设斜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脱模结构(52)包括活动夹持壳体(521)、第二限位柱(522)、滑块(523)、滑台(524)、连接块(525)、压缩弹簧(526)、支撑块(527)、嵌固杆(528),所述活动夹持壳体(521)安装在下模板(21)内,所述第二限位柱(522)安装在滑块(523)一侧,所述滑块(523)垂直安装于活动夹持壳体(521)内部两侧,所述滑台(524)安装于连接块(525)两侧,所述压缩弹簧(526)安装在滑台(524)垂直侧面所设盲孔内,所述支撑块(527)安装在连接块(525)下端两侧,所述嵌固杆(528)安装在滑台(524)两侧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23)与滑台(524)均设有15°的斜面,所述滑台(524)上表面设有凸台,所述滑台(524)对称安装于连接块(525)两侧,所述滑块(523)斜面与滑台(524)斜面一侧配合在一起。
CN202220087443.9U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Active CN217141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7443.9U CN217141976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7443.9U CN217141976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1976U true CN217141976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9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7443.9U Active CN217141976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1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85994U (zh) 一种精确供料的冲压模具
CN220127267U (zh) 适用于对称工件的快速折弯结构及折弯模具
CN215355681U (zh) 一种能多面同步冲孔的冲压模具
CN217141976U (zh) 一种防折弯粘模的模具
CN113118307A (zh) 一种一步式负角结构折弯成型模具
CN112170644A (zh) 一种双动侧推折弯成型的模具
CN213793775U (zh) 一种易脱模的五金模具
CN210208318U (zh) 一种可实现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CN210023493U (zh) 一种弯曲压凸模具
CN213002206U (zh) 一种用于新型材料加工的成型模具
CN219597914U (zh) 一种新型包边退料机构
CN219169282U (zh) 一种级进连续模的负角一次成型模具
CN21672912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冲压模具
CN205629119U (zh) 一种背板整型模具
CN214639526U (zh) 一种具有自动脱模功能的汽车消音器用冲孔模具
CN203972638U (zh) 冲压装置
CN212239150U (zh) 一种一体化端盖生产用成型压制装置
CN219025732U (zh) 一种汽车板材成型用的冲压装置
CN212042330U (zh) 一种级进模负角折弯成型装置
CN213317053U (zh) 一种负角成型结构
CN216606835U (zh) 一种用于电器面板生产的冲压装置
CN221048923U (zh) 一种注塑件一体化脱模注塑模具
CN112917842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5845082U (zh) 一种快速压边成型装置
CN220461935U (zh) 一种四面滑块折弯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