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99892U - 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99892U
CN217099892U CN202221089799.2U CN202221089799U CN217099892U CN 217099892 U CN217099892 U CN 217099892U CN 202221089799 U CN202221089799 U CN 202221089799U CN 217099892 U CN217099892 U CN 217099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umper assembly
radar
hole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897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广成
郁剑林
李鹏
申昌�
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897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99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99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99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保险杠总成及车辆,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雷达布置技术领域。保险杠总成用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包括:保险杠本体,具有安装孔;遮挡盖,与安装孔的内缘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且具有通孔;以及,雷达,位于通孔内并且与车身固定连接。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将雷达布置于车辆的保险杠总成,便于对雷达进行维护和拆装,而且雷达与整车造型的融合度较高。

Description

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雷达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雷达是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及自动驾驶的重要传感器。相关技术中的一些自动驾驶车辆,将激光雷达布置在车顶,不但结构复杂、维护和拆装不便,而且还严重影响整车高度,难与整车造型相融合。
在此部分中描述的技术手段不一定是之前已经设想到或采用的技术手段。除非另有指明,否则不应假定此部分中描述的任何技术手段仅因其包括在此部分中就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类似地,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此部分中提及的问题不应认为在任何现有技术中已被公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险杠总成,用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保险杠总成包括:保险杠本体,具有安装孔;遮挡盖,与安装孔的内缘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且具有通孔;以及,雷达,位于通孔内并且与车身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雷达与车身可拆卸固定连接,安装孔在遮挡盖拆卸后露出雷达在车身上的拆装操作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盖与安装孔的内缘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的内缘具有折弯卡槽,遮挡盖的外缘具有与折弯卡槽卡接的折弯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弯卡槽为环形折弯卡槽,折弯凸起为环形折弯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险杠总成还包括:保护罩,与雷达固定连接,并且露出雷达的镜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的内缘与保护罩之间具有装配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罩的周侧具有遮挡凸缘,遮挡凸缘位于遮挡盖的内侧并且遮挡装配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凸缘的边缘朝向遮挡盖折弯,通孔的内缘朝向遮挡凸缘折弯。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险杠总成为车辆的前保险杠总成或者后保险杠总成;和/或,雷达包括激光雷达。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方面的保险杠总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包括自动驾驶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将雷达布置于车辆的保险杠总成,便于对雷达进行维护和拆装,而且雷达与整车造型的融合度较高。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示例性地示出了实施例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的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讲解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实施例仅出于例示的目的,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但不一定相同的要素。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保险杠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在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在图2中的B-B处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保险杠总成在将遮挡盖拆下后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保险杠总成
200-车身
110-保险杠本体
111-安装孔
120-遮挡盖
121-通孔
123-装配间隙
130-雷达
131-拆装操作部
112-折弯卡槽
122-折弯凸起
140-保护罩
132-镜头
141-遮挡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自动驾驶车辆,将激光雷达布置在车顶,不但结构复杂、维护和拆装不便,而且还严重影响整车高度,难与整车造型较好融合。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险杠总成及车辆,其将雷达布置于车辆的保险杠总成,便于对雷达进行维护和拆装,而且雷达与整车造型的融合度较高,使得车辆造型较为美观。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总成100,用于与车辆的车身200固定连接,该保险杠总成100包括保险杠本体110、遮挡盖120和雷达130。保险杠本体110具有安装孔111,遮挡盖120与安装孔111的内缘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且具有通孔121,雷达130位于通孔121内并且与车身200固定连接。
保险杠总成100主要起到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200的安全的作用。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雷达130布置于车辆的保险杠总成100,从而位于车辆的前侧或者后侧,相比相关技术将雷达布置在车顶,不但便于操作人员对雷达130进行拆装和维护,而且可以避免雷达130的安装影响到整车的高度,从而可以提高雷达130与整车造型的融合度。遮挡盖120与保险杠本体110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将遮挡盖120拆下后,可以方便地对雷达130进行维护或者拆装,而无需将整个保险杠总成100从车辆上拆下,使得对于雷达130的维护和拆装操作更加便利。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保险杠总成100可以为车辆的前保险杠总成或者后保险杠总成。遮挡盖120可以与保险杠本体110采用相似的设计风格,从而还可以具有一定装饰效果,使得车辆的造型更加美观。
雷达130是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及自动驾驶的重要传感器,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雷达130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毫米波雷达或者激光雷达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激光雷达,可以构建较为真实的3D环境,且不依赖于环境光线,而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物体识别能力。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雷达130与车身200可拆卸固定连接,安装孔111在遮挡盖120拆卸后露出雷达130在车身200上的拆装操作部131。雷达130与车身200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钉或者螺栓等)和/或对应设计的卡接结构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雷达130在车身200上的拆装操作部131例如可以为,用于将雷达130安装在车身200上的至少一个螺钉,在将遮挡盖120拆卸后,安装孔111露出该至少一个螺钉,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对雷达130进行拆装。
遮挡盖120与保险杠本体110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遮挡盖120与安装孔111的内缘卡接,无需使用其它零件便可实现两者的连接,而且拆装操作也较为便利。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遮挡盖120与安装孔111的内缘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实现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雷达130采用激光雷达,前述安装孔111和通孔121的形状根据激光雷达的形状相应设计,例如均设计为大致呈矩形的形状,但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安装孔111和通孔121的形状例如还可以设计为圆形或者其它形状等。
如图3所示,安装孔111的内缘具有折弯卡槽112,遮挡盖120的外缘具有与折弯卡槽112卡接的折弯凸起122,这样,不但便于工艺制作,而且装配缝隙较小,外形较为美观。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弯卡槽112为环形折弯卡槽112,折弯凸起为环形折弯凸起122,该设计不破坏保险杠本体110和遮挡盖120的主体结构,还能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经过两者装配缝隙进入到车辆内部。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保险杠总成100还包括保护罩140,该保护罩140与雷达130固定连接,并且露出雷达130的镜头132。保护罩140可以对雷达130起到机械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减少雷达130因外力造成的损坏。保护罩140与雷达130可以卡接连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通孔121的内缘与保护罩140之间具有装配间隙123。这样,保护罩140与通孔121之间具有容差性,可以对雷达130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校准或者包容保护罩140与遮挡盖120的工艺制作偏差和装配偏差,避免两者之间出现结构干涉。
继续参考图3所示,保护罩140的周侧具有遮挡凸缘141,遮挡凸缘141位于遮挡盖120的内侧(即图中靠近车身200的一侧)并且遮挡装配间隙123。遮挡凸缘141不但可以遮挡车辆内部结构,而且可以起到挡水作用,能够减少雨水进入车辆内部。
继续参考图3所示,可以将遮挡凸缘141的边缘设计为朝向遮挡盖120折弯,将通孔121的内缘设计为朝向遮挡凸缘141折弯。两者之间形成相扣的结构,可以起到更好的挡水作用。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实施的保险杠总成100。车辆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轿车、SUV、面包车等等。车辆可以为燃油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为自动驾驶车辆,例如为自动驾驶出租车。
如前所述,在本公开以上实施例中,将雷达130布置于车辆的保险杠总成100,便于对雷达130进行维护和拆装,而且雷达130与整车造型的融合度较高,车体造型较为美观。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尺寸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尺寸,使用这些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并且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说明书提供了能够用于实现本公开的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应当理解的是,这些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完全是示例性的,并且不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想到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保险杠总成,用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总成包括:
保险杠本体,具有安装孔;
遮挡盖,与所述安装孔的内缘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且具有通孔;以及
雷达,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且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与所述车身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孔在所述遮挡盖拆卸后露出所述雷达在所述车身上的拆装操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盖与所述安装孔的内缘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的内缘具有折弯卡槽,所述遮挡盖的外缘具有与所述折弯卡槽卡接的折弯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卡槽为环形折弯卡槽,所述折弯凸起为环形折弯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护罩,与所述雷达固定连接,并且露出所述雷达的镜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内缘与所述保护罩之间具有装配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罩的周侧具有遮挡凸缘,所述遮挡凸缘位于所述遮挡盖的内侧并且遮挡所述装配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凸缘的边缘朝向所述遮挡盖折弯,所述通孔的内缘朝向所述遮挡凸缘折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总成为车辆的前保险杠总成或者后保险杠总成;和/或,所述雷达包括激光雷达。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总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自动驾驶车辆。
CN202221089799.2U 2022-05-07 2022-05-07 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7099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9799.2U CN217099892U (zh) 2022-05-07 2022-05-07 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9799.2U CN217099892U (zh) 2022-05-07 2022-05-07 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99892U true CN217099892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89799.2U Active CN217099892U (zh) 2022-05-07 2022-05-07 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99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9700B1 (ko) 배터리 케이스
KR20190059871A (ko) 차량의 외부 바디 부품 어셈블리
JP2012224196A (ja) 充電コネクタ取付構造
KR20190059818A (ko) 빛 샘 방지 하부 그릴 어셈블리
CN217099892U (zh) 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CN203237182U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
JP2019202639A (ja) バッテリの保持構造
CN111791794B (zh) 一种前大灯安装结构及前大灯安装方法
US20130093212A1 (en) Vehicle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n accessory to a vehicle
CN212797097U (zh) 上边梁外板、机舱上边梁总成和电动汽车
CN109415090A (zh) 电动车、电动车底盘及其电池组件
CN215097282U (zh) 内后视镜护罩结构及车辆
CN201573610U (zh) 一种汽车后部保险杠装配结构
KR20180046110A (ko) 페이스 리프트 차량의 디자인 방법
CN219806880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
CN219487333U (zh) 一种疲劳监测摄像头安装结构和汽车
CN220303503U (zh) 一种新型面板灯
EP4070993B1 (en) Front bumper skin, front bumper side mounting structur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216424263U (zh) 一种多功能激光雷达支架和巡检机器人
CN216034687U (zh) 一种车辆前减震器和车辆
CN217892749U (zh) 前保险杠支架、前保险杠总成以及车辆
CN219668113U (zh) 一种行李箱盖摄像头安装支架、汽车行李箱盖及汽车
CN217598437U (zh) 后尾灯安装定位结构及后尾灯
CN217917824U (zh) 外饰件总成及无人驾驶车辆
CN215333135U (zh) 一种气缸盖罩隔热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9

Address after: Floor 2-6 # 7,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rk, No. 999 Xiuxian Road, Lingang Economic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13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105 / F, building 1, No. 10, Shangdi 10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