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7949U - 绒头布帛 - Google Patents

绒头布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7949U
CN217077949U CN202220470982.0U CN202220470982U CN217077949U CN 217077949 U CN217077949 U CN 217077949U CN 202220470982 U CN202220470982 U CN 202220470982U CN 217077949 U CN217077949 U CN 217077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ground
bristles
pile fabric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709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井悠佑
德本裕幸
田冈伸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4709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7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7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7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绒头布帛(1)包含地组织部(2)和立毛部(3),立毛部(3)包含由聚酯纤维形成的底绒(4)和由聚酯纤维形成的刚毛(5),其中,立毛部(3)的根部与地组织部(2)的表面相接,立毛部(3)之中至少与地组织部(2)的表面相接的根部为捻线结构,刚毛(5)的平均纤维长比底绒(4)的平均纤维长长5mm以上。

Description

绒头布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绒头布帛。特别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的柔软程度、纤维梳理性和捆包恢复性优异的包含底绒和刚毛作为立毛部中的绒头的绒头布帛。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提出了要减少天然毛皮的使用,因此使用模仿天然毛皮的绒头布帛作为人造毛皮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多。天然毛皮具有体积感,同时具有表面的触感柔软这样的独特的手感。为了使人造毛皮获得与天然毛皮相近似的体积感和手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特别是,为了使人造毛皮获得与天然毛皮相近似的体积感,存在使用聚酯纤维作为立毛部中的绒头的技术。但是,在使用聚酯纤维作为绒头的情况下,由于制造工艺中的抛光处理的温度低等原因而无法充分除去立毛部中的绒头的卷曲,因来自绒头相互之间的缠绕而有时使得布料的柔软程度和纤维梳理性不够。
另外,天然毛皮包含被称为底绒(又被称为绒毛、内毛)的短且细的柔软的毛以及被称为刚毛(又被称为针毛、外毛)的粗且长的富有弹性和耐用性的毛。为了使人造毛皮获得与天然毛皮相近似的绒头高低不同的多层结构,存在同时包含底绒和刚毛作为立毛部中的绒头的技术。但是,这样的绒头高低不同的多层结构有时捆包恢复性不够,其中,捆包恢复性是指在压缩并捆包而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时立毛部不发生弯折、损伤少。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布料的柔软程度、纤维梳理性和捆包恢复性优异的包含底绒和刚毛作为立毛部中的绒头的绒头布帛。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了:首先,使用了精梳丝的毛皮编织的布料与长毛绒编织的布料相比源自编织结构的布料的柔软程度、纤维梳理性更优异;另外,在精梳丝是由形成刚毛的粗纤度的非收缩或低收缩聚酯纤维和形成底绒的细纤度的收缩聚酯纤维构成的情况下捆包恢复性也更优异。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
(1)一种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地组织部和立毛部,上述立毛部包含由聚酯纤维形成的底绒和由聚酯纤维形成的刚毛,其中,上述立毛部的根部与上述地组织部的表面相接,上述立毛部之中至少与上述地组织部的表面相接的根部为捻线结构,上述刚毛的平均纤维长比上述底绒的平均纤维长长5mm以上。
(2)根据(1)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绒的纤维长的变异系数为5%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绒的平均纤维长为10~100mm,平均纤度为1~20dtex,上述刚毛的平均纤维长为15~150mm,平均纤度为10~50dtex,上述底绒的平均纤度比上述刚毛的平均纤度小。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上述地组织部是平针编织的。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上述立毛部具有以与上述地组织部相接的部分为顶点的V字状的形状。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底绒的聚酯纤维和形成上述刚毛的聚酯纤维分别为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二醇酯纤维中的一种以上。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布料的柔软程度、纤维梳理性和捆包恢复性优异的包含底绒和刚毛作为立毛部中的绒头的绒头布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表示平针编织的地组织部的俯视放大图。
图3是表示立毛部的根部为非捻线结构的绒头布帛(例如比较例2的绒头布帛)的一个例子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中的立毛部的捻线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绒头布帛
2 地组织部
3 立毛部
4 底绒
5 刚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1)包含地组织部(2)和立毛部(3),立毛部(3)包含由聚酯纤维形成的底绒(4)和由聚酯纤维形成的刚毛(5),其中,立毛部 (3)的根部与地组织部(2)的表面相接,立毛部(3)之中至少与地组织部(2)的表面相接的根部为捻线结构,刚毛(5)的平均纤维长比底绒(4) 的平均纤维长长5mm以上。
具体来说,首先,本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1)例如包含针织品的地组织部(2)和与构成地组织部(2)的地纱交络并且立起于地组织部(2)的表面的立毛部(3)。如上所述,立毛部(3)之中至少与地组织部(2)的表面相接的根部为捻线结构。图4示出这样的绒头布帛(1)的剖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1)来说,立毛部(3)(更具体来说为构成立毛部(3)的刚毛纤维和底绒纤维)可以具有以与地组织部(2) 相接的部分(织入部分)为顶点的V字状的形状。
在此,编织地组织部(2)的方法可以使用常规方法,地组织部(2) 优选如图2所示是平针编织的。
构成地组织部(2)的地纱例如可以使用聚酯长丝、其他公知的原材料。
另外,就底绒(4)和刚毛(5)的平均纤维长和平均纤度来说,具体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的测定方法求出。
此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1)来说,立毛部(3)具有由高度最高的刚毛(刚毛层)和高度比刚毛低的底绒(底绒层)形成的高低不同的多层结构。具体来说,立毛部(3)可以是由具有刚毛和一层底绒的高低不同的两层结构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具有刚毛和两层以上的底绒的高低不同的三层以上的结构构成的。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形成刚毛的纤维和形成底绒的纤维分别称为刚毛纤维和底绒纤维。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1)来说,底绒(4)的平均纤维长优选为10~100mm。在底绒(4)的平均纤维长低于10mm的情况下,布料的体积感不够。而在底绒(4)的平均纤维长大于100mm的情况下,与刚毛(5)的高低不同变得不明显,有难以得到逼真的动物风格外观的倾向。
此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1)来说,底绒(4)的平均纤度优选为1~20dtex。在底绒(4)的平均纤度低于1dtex的情况下,布料的体积感不够。而在底绒(4)的平均纤度大于20dtex的情况下,布料的柔软程度和致密感不够。
另外,从加工性、手感和刚毛状态的观点考虑,刚毛(5)的平均纤维长为15~150mm。
此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1)来说,刚毛(5)的平均纤度优选为10~50dtex。从纤维梳理性的观点考虑,刚毛(5)的平均纤度优选为 10dtex以上。在刚毛(5)的平均纤度大于50dtex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手感不够柔软。
另外,从捆包恢复性的观点考虑,底绒(4)的平均纤度优选比刚毛(5) 的平均纤度小。
此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绒头布帛(1)来说,从底绒的致密性、逼真感的观点考虑,底绒(4)的纤维长的变异系数优选为5%以下。另外,就底绒(4)的纤维长的变异系数来说,具体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的测定方法求出。
下面,举例对确定绒头布帛(1)的立毛部(3)中的底绒(4)与刚毛 (5)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如上所述,就本实施方式来说,绒头布帛(1)的立毛部(3)具有高度最高的刚毛(5)(刚毛层)和高度比刚毛低的底绒(4)(底绒层)。例如,在绒头布帛(1)的立毛部(3)具有高低不同的两层结构的情况下,高度高的层可确定为刚毛(5),高度低的层可确定为底绒(4)。另外,在绒头布帛(1)的立毛部(3)具有高低不同的三层以上的结构的情况下,高度最高的层可确定为刚毛(5),除其以外的层(两层以上)均可确定为底绒 (4)。
还存在绒头布帛(1)的立毛部(3)包含不会影响绒头布帛品质的程度(例如不足以形成层)的少量的长纤维的情况,此时上述长纤维不视为形成刚毛(5)的纤维。
另外,形成底绒(4)的聚酯纤维和形成刚毛(5)的聚酯纤维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二醇酯纤维等,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其中,从热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此外,从捆包恢复性的观点,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二醇酯纤维。
此外,形成底绒(4)的聚酯纤维和形成刚毛(5)的聚酯纤维可以包含其它共聚成分的共聚聚酯等。作为其它共聚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对苯二羧酸、偏苯三酸、均苯四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多元羧酸及它们的衍生物、含有5-钠代磺基间苯二甲酸、5-钠代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羟基乙酯等磺酸盐的二羧酸及它们的衍生物、1,2-丙二醇、1,3-丙二醇、1,4- 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甘醇、聚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4-羟基安息香酸、ε-己内酯、双酚A的乙二醇醚等。
另外,就本实用新型的绒头布帛的制造方法来说,只要在能够得到本实用新型的绒头布帛的前提条件下对现有的制造方法进行调整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底绒可以使用公知的收缩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可以列举出对聚酯以较低的温度和低倍率进行拉伸来得到高沸水收缩率的方法(日本特开昭60-2248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305225号公报等)以及通过使特定成分共聚来改善收缩特性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2-25118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2-34023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2-37828号公报等)等。此外,后述的实施例列举了几种具体的制造方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其并不是意欲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实施方式来进行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说明。
由绒头布帛取出纤维束的方法
以镊子随意由绒头布帛的背侧的编织组织镊住并取下一束纤维束(V 字状)。
刚毛和底绒的平均纤维长和底绒的纤维长的变异系数的测定方法
就一根构成由上述方法取出的纤维束的V字状的刚毛纤维或底绒纤维,使V字状的根部与尺的0cm处对齐。按照不切断样品的方式以镊子夹着由V字状的根部伸展的两根毛之中的一根的前端,一边将纤维拉伸成直的一边与尺接触,对刚毛纤维试样或底绒纤维试样的根部至毛尖的长度进行测定,将其作为刚毛纤维试样或底绒纤维试样的纤维长。
以二十根刚毛纤维试样或底绒纤维试样的纤维长的平均值作为刚毛或底绒的平均纤维长。另外,以二十根底绒纤维试样的纤维长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值而得到的值(%)作为底绒的纤维长的变异系数。
刚毛和底绒的平均纤度的测定方法
就一根由上述方法取出的V字状的刚毛纤维或底绒纤维,按照JIS L 1015:2010中的“参考法”,并使用振动式纤度测定器来对纤度进行测定。
以二十根刚毛纤维试样或底绒纤维试样的纤度的平均值作为刚毛或底绒的平均纤度。
热收缩率的测定方法
将单纤维一根一根松弛地与试样台固定,在热风干燥机中以140℃处理 15分钟,然后基于JIS L 1015:2010进行测定。
布料的柔软程度的评价基准
布料的柔软程度是通过感官评价来进行评价,其评价基准如下:
○:在将布料平放并以指尖由上压入立毛部的情况下,几乎感觉不到地组织附近的厚度。另外,在使立毛部为内侧而将布料弯折180度的情况下,几乎感觉不到地组织附近的厚度,感觉不到难以弯折。
×:在将布料平放并以指尖由上压入立毛部的情况下,感觉到地组织附近的厚度。另外,在使立毛部为内侧而将布料弯折180度的情况下,感觉到由于地组织附近的厚度而难以弯折。
纤维梳理性的评价基准
纤维梳理性良好的绒头布帛是指:绒头布帛的构成立毛部的纤维不缠绕,为一根一根独立存在的状态,构成立毛部的纤维在向立毛部吹气的情况下像天然毛皮那样呈随风飘动的状态。基于下述基准,对绒头布帛的纤维梳理性进行评价。
○:纤维梳理性非常好,与天然毛皮相近似。纤维一根一根独立存在,构成立毛部的纤维在向立毛部吹气的情况下随风飘动。
△:纤维梳理性稍差,劣于天然毛皮。相邻的纤维彼此稍有缠绕,构成立毛部的纤维在向立毛部吹气的情况下难以随风飘动。
×:纤维梳理性差、明显劣于天然毛皮。相邻的纤维彼此缠绕在一起,构成立毛部的纤维在向立毛部吹气的情况下一动不动。
捆包恢复性的评价基准
以使绒头布帛为53g的方式进行裁切,装入容量为0.35L、内直径为 7cm、高度为9cm的金属制容器。在捆包三天后取出并马上抖落数次,对之后的布料的外观状态进行确认,基于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状态几乎与试验前相同,几乎观察不到毛杂乱(方向杂乱、毛尖弯折)、布料开裂、折痕。
△:有受到损伤的痕迹,观察到毛杂乱、布料开裂、折痕。
×:受到损伤的痕迹很显眼,整体非常杂乱。毛杂乱、布料开裂、折痕严重。
聚酯纤维的制作
以下,记载聚酯纤维的制作方法的一个例子,聚酯纤维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来制作,制作方法不限于此。
卷曲丝1的制作:用于精梳丝1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过常规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异形扁平的孔状的喷丝头以4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由喷丝头下25mm的位置向纺纱后的股线吹送25℃的风速为1m/秒的冷却风,得到了未拉伸丝。其中,向PET添加氧化钛作为消光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PET添加0.5重量份的氧化钛。之后,在65℃的水中对所得到的未拉伸丝进行280%的拉伸,接着以填料箱式的卷曲机通过65℃的预热赋予卷曲,然后以60℃进行了干燥。进而,通过旋转切刀裁切成预定长度,由此得到了具有异形扁平截面的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7dtex、切断长度为89mm的卷曲丝。所得到的卷曲丝的热收缩率为30.5%。
卷曲丝2的制作:用于精梳丝1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过常规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异形扁平的孔状的喷丝头以4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由喷丝头下25mm的位置向纺纱后的股线吹送25℃的风速为1m/秒的冷却风,得到了未拉伸丝。其中,向PET添加氧化钛作为消光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PET添加0.5重量份的氧化钛。之后,通过90℃的热辊对所得到的未拉伸丝进行380%的拉伸,接着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以190℃进行一分钟热处理,得到了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27dtex的拉伸热处理丝。进而,在填料箱式的卷曲机中通过90℃的预热赋予卷曲,然后在被设定成150℃的均热风干燥机中进行了10分钟热处理。之后,通过旋转切刀裁切成预定长度,由此得到了具有异形扁平截面的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27dtex、切断长度为89mm的卷曲丝。所得到的卷曲丝的热收缩率为2.5%。
卷曲丝3的制作:用于精梳丝2
除了对纺纱时的喷出量进行了调整以外,以与卷曲丝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平均纤度为4.9dtex、切断长度为89mm的卷曲丝。所得到的卷曲丝的热收缩率为31.3%。
卷曲丝4的制作:用于精梳丝2
除了纺纱时的喷出量进行了调整以外,以与卷曲丝2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平均纤度为17dtex、切断长度为89mm的卷曲丝。所得到的卷曲丝的热收缩率为3.5%。
卷曲丝5的制作:用于精梳丝3
除了使用孔径大的喷丝头并且对纺纱时的喷出量和切断长度进行了调整以外,以与卷曲丝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平均纤度为12dtex、切断长度V 为115mm的卷曲丝。所得到的卷曲丝的热收缩率为30.2%。
卷曲丝6的制作:用于精梳丝3
除了使用孔径大的喷丝头并且对纺纱时的喷出量和切断长度进行了调整以外,以与卷曲丝2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平均纤度为27dtex、切断长度V 为127mm的卷曲丝。所得到的卷曲丝的热收缩率为2.2%。
卷曲丝7的制作:用于比较例2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过常规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异形扁平的孔状的喷丝头以4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接着通过90℃的热辊进行380%的拉伸,接着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以190℃进行一分钟热处理,得到了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0dtex的拉伸热处理丝。其中,向PET添加氧化钛作为消光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PET添加0.5重量份的氧化钛。进而,在填料箱式的卷曲机中通过98℃的预热赋予卷曲,然后在被设定成70℃的均热风干燥机中进行了15分钟热处理。之后,通过旋转切刀裁切成预定长度,由此得到了具有异形扁平截面的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0dtex、切断长度为38mm 的卷曲丝。所得到的卷曲丝的热收缩率为2.3%。
卷曲丝8的制作:用于比较例2
除了使切断长度为51mm以外,与卷曲丝2同样地得到了平均纤度为 27ddtex、切断长度为51mm的卷曲丝。所得到的卷曲丝的热收缩率为3.3%。
精梳丝1的制作:用于实施例1
以70:30的重量比来使用卷曲丝1和卷曲丝2,并通过公知的纺织方法进行纺织,得到了24支双股精梳丝1。
精梳丝2的制作:用于实施例2
以70:30的重量比来使用卷曲丝3和卷曲丝4,并通过公知的纺织方法进行纺织,得到了24支双股精梳丝2。
精梳丝3的制作:用于实施例3
以70:30的重量比来使用卷曲丝5和卷曲丝6,并通过公知的纺织方法进行纺织,得到了24支双股精梳丝3。
精梳丝4的制作:用于比较例1
以70:30的重量比来使用产品名“KANECARON MSB”(株式会社钟化制,丙烯腈系纤维,软化点为180~190℃,纤度为5dtex,切断长度V 为115mm,热收缩率30%)和产品名“KANECARON ELP”(株式会社钟化制,丙烯腈系纤维,软化点为180~190℃,纤度为27dtex,切断长度V 为127mm,热收缩率为1.7%)并通过公知的纺织方法进行纺织,得到了 24支双股精梳丝4。
(实施例1)
使用由上述得到的精梳丝1,并以毛皮编织机来编织而得到了立起绒头布帛。接着,以120℃进行预抛光处理和预缩褶,将绒头布帛的立毛部的长度切齐成25mm。之后,用丙烯酸酯粘接剂对布帛背面进行了背面涂布,并进行拉幅处理,接着进行热风处理、刷光处理、抛光处理,得到了单位面积重量为约650g/m2的绒头布帛。
(实施例2)
除了使用了精梳丝2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单位面积重量为约680g/m2的绒头布帛。
(实施例3)
除了使用了精梳丝3并且使绒头布帛的立毛部的长度为47mm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600g/m2的绒头布帛。
(比较例1)
除了使用了精梳丝4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单位面积重量为约650g/m2的绒头布帛。
(比较例2)
以70:30的重量比使用由上述得到的卷曲丝7和卷曲丝8来制作纱条,通过纱条编织机(长毛绒编织机)得到了立起绒头布帛。接着,用丙烯酸酯粘接剂对布帛背面进行了背面涂布,并进行拉幅处理,接着进行热风处理、刷光处理、抛光处理,得到了单位面积重量为约640g/m2的绒头布帛。图2示出了由比较例2得到的绒头布帛的剖视示意图,立毛部的根部是由非捻线结构形成的。
(绒头布帛的评价)
就实施例1~3的绒头布帛来说,构成立毛部的刚毛和底绒均由聚酯纤维形成,并且是由毛皮编织制得的,立毛部之中至少与地组织部的表面相接的根部为捻线结构,布料的柔软程度、逼真感和捆包恢复性都优异。
与此相对,刚毛和底绒均由丙烯腈系纤维形成的比较例1的绒头布帛的捆包恢复性差。
另外,由长毛绒编织制得的比较例2的绒头布帛的布料的柔软程度欠佳,而且底绒纤维的纤维长的变异系数大、纤维长不齐而有损底绒的致密性,逼真感欠佳。
此外,由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得的绒头布帛的地组织部均是平针编织的。
Figure BDA000353201320000012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提供布料的柔软程度、纤维梳理性和捆包恢复性优异的包含底绒和刚毛作为立毛部中的绒头的绒头布帛的方面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地组织部和立毛部,所述立毛部包含由聚酯纤维形成的底绒和由聚酯纤维形成的刚毛,
其中,所述立毛部的根部与所述地组织部的表面相接,
所述立毛部之中至少与所述地组织部的表面相接的根部为捻线结构,
所述刚毛的平均纤维长比所述底绒的平均纤维长长5m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绒的纤维长的变异系数为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绒的平均纤维长为10~100mm,平均纤度为1~20dtex,
所述刚毛的平均纤维长为15~150mm,平均纤度为10~50dtex,
所述底绒的平均纤度比所述刚毛的平均纤度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组织部是平针编织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毛部具有以与所述地组织部相接的部分为顶点的V字状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布帛,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底绒的聚酯纤维和形成所述刚毛的聚酯纤维分别为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二醇酯纤维中的一种以上。
CN202220470982.0U 2022-03-04 2022-03-04 绒头布帛 Active CN217077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0982.0U CN217077949U (zh) 2022-03-04 2022-03-04 绒头布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0982.0U CN217077949U (zh) 2022-03-04 2022-03-04 绒头布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7949U true CN21707794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70982.0U Active CN217077949U (zh) 2022-03-04 2022-03-04 绒头布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7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74500B (zh) 具有卷曲的聚酯系纤维、其制造方法、含有该纤维的绒头布帛以及绒头布帛的制造方法
CN217077949U (zh) 绒头布帛
CN218621301U (zh) 绒头布帛
CN220503410U (zh) 绒头布帛
CN216998754U (zh) 绒头布帛
CN216998766U (zh) 绒头布帛
CN112352069B (zh) 聚酯系纤维、使用其的绒头布帛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5893475B2 (ja) 潜在捲縮性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短繊維及びその不織布
CN217298180U (zh) 立绒织物
CN113906175B (zh) 绒头布帛及其制造方法
CN216639895U (zh) 绒头布帛
JP6591765B2 (ja) 潜在捲縮性複合繊維
JPS60167947A (ja) 立毛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51056B2 (zh)
JP3301535B2 (ja) 伸縮回復性に優れた混繊糸及びその織編物
JPS6146578B2 (zh)
JPH11152645A (ja) 伸縮回復性に優れた織編物
JPH01168936A (ja) 毛皮調パイル布帛
JPH10266042A (ja) 立毛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76937A (ja) シール調立毛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43839A (ja) 立毛布帛
JPH0641649B2 (ja) 人工毛皮綿毛用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002088622A (ja) 起毛布帛およびその製法
JPS6120664B2 (zh)
JP2004169254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紙からなる糸状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