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7765U - 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7765U
CN216917765U CN202122870341.2U CN202122870341U CN216917765U CN 216917765 U CN216917765 U CN 216917765U CN 202122870341 U CN202122870341 U CN 202122870341U CN 216917765 U CN216917765 U CN 216917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ead frame
sensor
optical sensor
stack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03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必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ng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ng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ng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ng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03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7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7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7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包括:底板,中板,上板,左侧板,右侧板,立柱和滚珠丝杆;立柱两端分别连接底板和中板;滚珠丝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底板和中板上;滚珠丝杆上贯穿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上固定升降板;升降板通过支撑杆连接托板;底板上安装有马达,马达连接同步轮;同步轮带动滚珠丝杆同步转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中板和上板;中板、上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弹夹;中板上设有导通至弹夹底部的托板孔;上板中设有导通至弹夹顶部的料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在引线框架的堆垛和取出工序中,保证放置精度和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半导体集成芯片封装工艺中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内部电路与外部引线的重要桥梁,也是一种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现有的半导体封装工艺中,通常需要将引线框架进行堆码在堆栈内,然后放入后续工位以进行下一步工序、或将堆栈内排好的引线框架拿出。以上加工步骤中,对引线框架的放入和取出有位置精度要求、以便后续精确抓取和移栽;同时为满足系统中前后设备工作节奏,需要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以上放置/取出的动作。现有技术中,依靠人工对引线框架实现堆栈时的上料和下料工作,难以满足对位置精度和工作速度的上述要求,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引线框架堆垛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引线框架堆垛装置,能够在引线框架的堆垛和取出工序中,保证堆放/取出的放置精度和放置节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包括:底板,中板,上板,左侧板,右侧板,立柱和滚珠丝杆;所述中板位于底板上方,所述立柱的柱体两端分别连接底板和中板、用于限定底板和中板的间距;所述滚珠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底板和中板上;所述滚珠丝杆的杆体上贯穿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上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连接支撑杆;所述底板上还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同步轮、用于驱动同步轮旋转;所述同步轮安装于滚珠丝杆的一端、用于带动滚珠丝杆同步转动;所述上板位于中板上方,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连接中板和上板;所述中板、上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的空间用于放置弹夹,所述弹夹用于承接引线框架;所述中板上设有导通至弹夹底部的托板孔;所述支撑杆经托板孔伸出中板上方且连接托板;所述上板中设有导通至上板下侧的料槽,所述料槽的形状与引线框架相适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马达带动同步轮旋转,同步轮带动滚珠丝杆同步转动,丝杆螺母在滚珠丝杆的转动过程中,沿滚珠丝杆的杆体运动,通过支撑杆带动托板同步运动,当托板由上而下运动时,以托板实现对经料槽投入的引线框架的托接和堆栈。当托板由下而上运动时,以托板实现将已堆栈的引线框架经料槽顶升出上板外侧。由此,保证了对引线框架的堆放/取出的放置精度和放置节奏。
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还包括传感器安装架,所述传感器安装架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板和中板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和第三光传感器;所述升降板上安装有升降遮光片;所述第一光传感器靠近底板设置、所述第三光传感器靠近中板设置、所述第二光传感器位于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三光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和第三光传感器用于在接近升降遮光片时输出感应信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传感器安装架上设置三个光传感器、通过对升降遮光片的感应判断升降板所处高度。具体来说:以第一光传感器实现升降板的低位检测,以第三光传感器实现升降板的高位检测,第二光传感器则作为原点传感器,用于构成上下移动距离的参考点。从而防止升降板和托板在升降过程中与中板、上板等其他部件发生碰撞。
更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还包括对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固定于上板的上表面、且对称安装于料槽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对射传感器实现对料槽处进/出引线框架的感应,实现对堆栈内引线框在上层板处有无的检测,有助于工作人员将该检测结果与升降遮光片的检测位置相结合,确定是否需要调整上下运动并启停马达。
更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所述弹夹为至少两个;且相邻弹夹之间设有中间档块;且所述中间档块平行于左侧板和右侧板方向延伸;所述传感器安装架的数量与升降板的数量相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多组引线框架的同步堆垛/取出,大幅提升了对引线框架的堆垛/取出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还包括限位把手,所述限位把手包括把手座和拉杆;所述把手座固定于所述中间档块上;所述把手座内对称安装有两个直线轴承;所述拉杆的杆体中段穿过所述两个直线轴承并贯穿把手座;所述拉杆的杆体前段上对称安装有两片沿杆体径向方向延伸的限位片;所述拉杆的杆体后端设有垫片且拉杆的杆体后段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顶于垫片上、另一端顶于把手座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拉杆沿径向方向的可旋转,当限位片沿远离把手座拉伸且转动90°,限位片分别与两个弹夹的外侧边相接触,此时通过限位片同时限制其接触的弹夹移动。在此过程中弹簧随拉杆旋转而相应扭转产生复位作用力。当拉杆转动复位、令限位片不再于两个弹夹的外侧边接触,此时该限位把手所处中间档块两侧的两个弹夹可进行堆栈和取放。由此,以限位把手实现对相邻的两个弹夹的堆栈活动进行手动控制。
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所述弹夹底部侧面还安装有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朝向垂直于中间档块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第一接近传感器对放入弹夹进行感应,确认放入的弹夹的堆放正反情况。
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所述弹夹底部还安装有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朝向平行于中间档块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以第二接近传感器感应弹夹放置是否到位。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所述弹夹上分布有圆形孔。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弹夹上设置圆形孔用于实现对弹夹的减重。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采用传感器GX-F8A;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采用传感器GX-H8A;所述传感器安装架采用2020铝型材制成。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中:所述底板、中板和上板分别为矩形板;所述立柱为四根,所述四根立柱的柱体下端分别固定于底板的上侧面四角、上端分别固定于中板的下侧面四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在引线框架的堆垛和取出工序中,保证放置精度和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中板、上板、弹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限位把手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限位把手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限位把手的内部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7为传感器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的第三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10为弹夹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底板;2、中板;3、上板;4、左侧板;5、右侧板;6、立柱;7、滚珠丝杆;8、丝杆螺母;9、升降板;10、支撑杆;11、托板;12、马达;13、第一同步轮;14、传动带;15、第二同步轮;16、传感器安装架;17、第一光传感器;18、第二光传感器;19、第三光传感器;20、升降遮光片;22、限位把手;23、把手座;24、拉杆;25、直线轴承;26、弹簧;27、垫片;28、限位片;29、料槽;30、对射传感器;31、第一接近传感器;32、第二接近传感器; 33、弹夹;34、托板孔;35、中间档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范性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一种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包括:一块底板1,一块中板2,一块上板3,一块左侧板44,一块右侧板5,四根立柱6和四根滚珠丝杆7。
其中,所述底板1、中板2和上板3分别为矩形板;所述中板2位于底板1 的正上方,所述四根立柱6采用4040铝型材、其柱体下端分别固定于底板1 的上侧面的四角、其柱体上端分别固定于中板2的下侧面的四角。所述四根滚珠丝杆7的两端均分别通过B7000SU轴承安装于底板1和中板2上;各所述滚珠丝杆7的杆体上分别贯穿有一丝杆螺母8;各所述丝杆螺母8分别与一块升降板9相固定;各所述升降板9上分别连接有两根支撑杆10、并通过所述两根支撑杆10与一块托板11相连接;所述升降板9的一角上分别设有一块升降遮光片20。
所述底板1的下侧面安装有四组马达12,所述四组马达12的输出轴上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同步轮13,各所述第一同步轮13分别通过传动带14连接一个第二同步轮15;各所述第二同步轮15分别安装于一根滚珠丝杆7的下端、用于带动四根滚珠丝杆7同步转动。所述底板1和中板2之间还安装有四根传感器安装架16,所述四根传感器安装架16分别靠近四根滚珠丝杆7设置,各所述传感器安装架16上均安装有第一光传感器17,第二光传感器18和第三光传感器19;所述第一光传感器17靠近底板1设置、所述第三光传感器19靠近中板2设置、所述第二光传感器18位于第一光传感器17和第三光传感器19之间;所述第一光传感器17,第二光传感器18和第三光传感器19用于在接近升降遮光片20时输出感应信号。所述中板2上设有导通至各弹夹33底部的托板11 孔;所述支撑杆10经托板11孔伸出中板2上方;
所述上板3位于中板2的正上方,所述左侧板4的板体上端连接上板3下侧面的左边沿、板体下端连接中板2上侧面的左边沿;所述右侧边的板体上端连接上板3下侧面的右边沿、板体下端连接中板2上侧面的右边沿;
所述中板2、上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围成的空间内设有4个弹夹33 和2个限位把手22,所述4个弹夹33彼此平行排布且各弹夹用于放置弹夹,所述4个弹夹33以两个一组共分为2组,各组弹夹中、相邻两个弹夹之间设有中间档块,所述中间档块35平行于左侧板4和右侧板5方向延伸;所述2个限位把手22分别安装于2个中间档块35上。具体的,各所述限位把手22均包括把手座23和拉杆24;所述把手座23固定于所述中间档块上;所述把手座23 内对称安装有两个直线轴承25;所述拉杆24的杆体中段穿过所述两个直线轴承25并贯穿把手座23;所述拉杆24的杆体前段上对称安装有两片沿杆体径向方向延伸的限位片28;所述拉杆24的杆体后端设有垫片27且拉杆24的杆体后段套设有弹簧26;所述弹簧26一端顶于垫片27上、另一端顶于把手座23 上。各所述弹夹33底部还分别安装有第一接近传感器31和第二接近传感器32;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31的探头朝向垂直于中间档块35方向布设。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32的探头朝向Y轴方向平行于中间档块35方向布设。
所述上板3的板体中设有分别导通至4个弹夹顶部的4个料槽29,所述4 个料槽29的形状与弹夹相适应。所述上板3的板体上表面还设有4组对射传感器30,所述4组对射传感器30分别对称安装于4个料槽29的两侧。所述中板 2和上板3之间设有弹夹挡板33,所述弹夹挡板33分布于弹夹33的侧边;所述弹夹挡板33的板体上分布有圆形孔。
本例中: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31采用传感器GX-F8A;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32采用传感器GX-H8A;所述传感器安装架16采用2020铝型材制成。
实践中,其工作过程如下:
在进行引线框架的堆栈过程中,待堆栈的引线框架从料槽29投入,引线框架落在托板11承托的弹夹上。此时马达12带动第一同步轮13和第二同步轮 15正向转动,第二同步轮15带动滚珠丝杆7同步转动,丝杆螺母8在滚珠丝杆7的转动过程中,沿滚珠丝杆7的杆体下行运动,通过支撑杆10带动托板 11同步下行运动,以托板11实现对投入弹夹中的引线框架进行托接和堆栈。在将堆栈的引线框架送出过程中,此时马达12带动第一同步轮13和第二同步轮15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滚珠丝杆7同步转动,丝杆螺母8在滚珠丝杆7的转动过程中,沿滚珠丝杆7的杆体上行运动,通过支撑杆10带动托板11同步上行运动,以托板11将弹夹33中的引线框架推出上板3的上表面。过程中:以第一光传感器17实现升降板9的低位检测,以第三光传感器19实现升降板9 的高位检测,第二光传感器18则作为原点传感器,用于构成上下移动距离的参考点。从而防止升降板9和托板11在升降过程中与中板2、上板3等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对射传感器30实现对料槽29处进/出引线框架的感应,实现对堆栈内引线框在上层板处有无的检测,有助于工作人员将该检测结果与升降遮光片 20的检测位置相结合,确定是否需要调整上下运动并启停马达1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中板,上板,左侧板,右侧板,立柱和滚珠丝杆;
所述中板位于底板上方,所述立柱的柱体两端分别连接底板和中板、用于限定底板和中板的间距;
所述滚珠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底板和中板上;所述滚珠丝杆的杆体上贯穿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上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连接支撑杆;所述底板上还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同步轮、用于驱动同步轮旋转;所述同步轮安装于滚珠丝杆的一端、用于带动滚珠丝杆同步转动;
所述上板位于中板上方,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连接中板和上板;所述中板、上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的空间用于放置弹夹,所述弹夹用于承接引线框架;所述中板上设有导通至弹夹底部的托板孔;所述支撑杆经托板孔伸出中板上方且连接托板;所述上板中设有导通至上板下侧的料槽,所述料槽的形状与引线框架相适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安装架,所述传感器安装架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板和中板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和第三光传感器;所述升降板上安装有升降遮光片;所述第一光传感器靠近底板设置、所述第三光传感器靠近中板设置、所述第二光传感器位于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三光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和第三光传感器用于在接近升降遮光片时输出感应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固定于上板的上表面、且对称安装于料槽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夹为至少两个;且相邻弹夹之间设有中间档块;且所述中间档块平行于左侧板和右侧板方向延伸;所述传感器安装架的数量与升降板的数量相一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把手,所述限位把手包括把手座和拉杆;所述把手座固定于所述中间档块上;所述把手座内对称安装有两个直线轴承;所述拉杆的杆体中段穿过所述两个直线轴承并贯穿把手座;所述拉杆的杆体前段上对称安装有两片沿杆体径向方向延伸的限位片;所述拉杆的杆体后端设有垫片且拉杆的杆体后段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顶于垫片上、另一端顶于把手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夹底部还安装有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朝向垂直于中间档块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夹底部还安装有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朝向平行于中间档块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夹上分布有圆形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采用传感器GX-F8A;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采用传感器GX-H8A;所述传感器安装架采用2020铝型材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线框架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板和上板分别为矩形板;所述立柱为四根,所述四根立柱的柱体下端分别固定于底板的上侧面四角、上端分别固定于中板的下侧面四角。
CN202122870341.2U 2021-11-22 2021-11-22 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Active CN216917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0341.2U CN216917765U (zh) 2021-11-22 2021-11-22 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0341.2U CN216917765U (zh) 2021-11-22 2021-11-22 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7765U true CN216917765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0341.2U Active CN216917765U (zh) 2021-11-22 2021-11-22 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77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3401B (zh) 电容器盖板供送装置
CN109987395B (zh) 用于手机边框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6144473A (zh) 一种机械手定位抓取机构
CN108974864B (zh) 夹持摆放机构
WO2022021490A1 (zh) 一种光伏系统安装太阳能板用尺寸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210392780U (zh) 一种用于自动转运定子机壳托盘的设备
CN216917765U (zh) 引线框架堆垛装置
CN213874198U (zh) 一种清洗烘干检测包装装置
CN112697809A (zh) 一种工业视觉实训设备用芯片检测装置
CN209551761U (zh) 机器人分档机
CN212780540U (zh) 一种芯片检测装置
CN217807384U (zh) 一种产品上料台
CN202485650U (zh) 螺纹自动检测系统
CN115196280A (zh) 一种高精度浮动移裁定位机构
CN211140748U (zh) 一种料盘精密搬运装置
CN212100748U (zh) 钢片取放装置
CN210854226U (zh) 一种产品包装分距旋转装置
CN210024352U (zh) 一种夹取翻转摆放装置
CN109650085B (zh) 一种单台面双工位片料机
CN108672317B (zh) 一种药瓶液体杂质自动检测设备
CN209796755U (zh) 一种送料装置
CN209956932U (zh) 一种拉伸机上下料机构
CN210285941U (zh) 一种玻璃检测机上料翻转定位机构
CN216638073U (zh) 适用于to-247框架自动贴合设备的引脚框夹取装置
CN219636284U (zh) 一种高效板材单机封边回转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