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9566U - 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9566U
CN216759566U CN202122871132.XU CN202122871132U CN216759566U CN 216759566 U CN216759566 U CN 216759566U CN 202122871132 U CN202122871132 U CN 202122871132U CN 216759566 U CN216759566 U CN 216759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phone shell
shell material
suppor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11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英芳
赵慧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isib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isib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isib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isib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11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9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9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9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包括底座、两个支撑臂、两个传输组件、夹紧组件和抚平组件;两个支撑臂并列排布在底座上,两个传输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臂上;夹紧组件设置在两个支撑臂之间,包括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支撑臂顶面的两个抵接板;抚平组件设置在底座上,处于两个支撑臂之间。实际使用时,将手机壳料放置于两个传输组件上,并且通过传输组件带动手机壳料平移至抚平组件上方;随后通过抚平组件抬升手机壳料至两个抵接板之间,随后通过夹紧组件调整两个抵接板的位置,以夹紧手机壳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能够实现手机壳料的定位,且适配于不同品类的手机壳料,提高了手机壳料的定位效率。

Description

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壳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壳料包括手机的面壳、底壳、中框和电池盖等不同规格和外形的结构,在对其进行贴辅料、组装等作业时,需要对壳料进行定位固定,并使壳料上方暴露在外界。
现有的手机壳料定位装置无法对不同大小的壳料进行定位,在实际使用阶段需要对装置内部各构件进行调整才可以准确定位,导致料壳定位固定的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装置无法适配不同品类的手机壳料,导致料壳定位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包括:
底座;
两个支撑臂,并列排布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两个所述支撑臂能够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增大或缩小两个所述支撑臂的间距;
两个传输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的相邻侧面;所述传输组件用于支撑并带动手机壳料水平移动,且移动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垂直;
夹紧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包括沿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臂顶面的两个抵接板,两个所述抵接板的相邻侧面分别用于抵接所述手机壳料的侧面,以夹紧所述手机壳料;以及
抚平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处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用于自下至上抬起处于所述传输组件上的所述手机壳料至两个所述抵接板之间;
其中,所述传输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手机壳料移动至所述抚平组件的正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组件包括:
两个转轮,并列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支撑臂上,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转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且转动轴向与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平行;以及
传动带,包绕于两个所述转轮的外周;所述传动带连接有动力驱动构件,所述动力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带,以带动所述手机壳料平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驱动构件包括:
驱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且转动轴向与所述转轮的轴向平行;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传动带内,并与所述传动带的内带面相接;以及
转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且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同轴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臂上还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轮,且两个所述支撑轮沿两个所述转轮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轮的轴向均与所述转轮的轴向平行;所述支撑轮位于所述传动带外,并与所述传动带的外带面相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抚平组件包括:
直线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直线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升降板;以及
多个柔性支撑元件,沿所述升降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支撑元件包括:
套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具有开口向上的通腔;
顶杆,设置在所述通腔内,适于自下至上移动至自身顶端伸出至所述通腔外;所述顶杆的顶端面用于与所述手机壳料的底面相接并采用弧面结构;以及
弹簧,设置在所述通腔内,两端分别与所述通腔的内底壁和所述顶杆相接,用于带动所述顶杆向上移动至自身顶端伸出至所述通腔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调距组件,所述调距组件与两个所述支撑臂相连,用于带动两个所述支撑臂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所述调距组件包括:
两个第一立板,沿两个所述支撑臂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个外侧面固定连接;
双头螺杆,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转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杆具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个螺纹部,且两个所述螺纹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臂螺纹连接;
其中,在所述双头螺杆转动时,所述螺纹部带动对应的所述支撑臂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立板,两个所述第二立板沿两个所述支撑臂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并且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个外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立板之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相连,且所述导向杆的杆身贯穿所述支撑臂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紧组件还包括:
两个第一直线驱动气缸,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上,动力输出轴向沿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抵接板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直线驱动气缸,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处于所述抚平组件的前方,用于限制处于所述抚平组件正上方的所述手机壳料移动;
所述底座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三直线驱动气缸,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处于所述抚平组件的后方,用于限制处于后方的所述手机壳料朝向与所述限位板相接的所述手机壳料移动;
并且,所述阻隔板的顶端具有向后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所述手机壳料的上表面相接,以限制所述手机壳料向上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传输组件能够将手机壳料平移至抚平组件上方,随后通过抚平组件能够抬升手机壳料,使手机壳料脱离传输组件并移动至两个抵接板之间,最后通过夹紧组件调整两个抵接板的位置,能够夹紧手机壳料,实现手机壳料的定位。
在定位作业并加工完成该手机壳料后,通过抚平组件能够将此手机壳料再次落在传输组件上,使此手机壳料向下一级加工位置平移,同时下一个手机壳料移动至抚平组件的上方。
上述定位过程中,由于两个抵接板的位置能够被夹紧组件调整,且抵接位置为手机壳料的外侧,因此本装置能够适配不同规格和品类的手机壳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手机壳料的定位,且适配于不同品类的手机壳料,提高了手机壳料的定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传输组件和动力驱动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抚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柔性支撑元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二直线驱动气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三直线驱动气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第二立板;12、导向杆;13、第二直线驱动气缸;131、限位板;14、第三直线驱动气缸;141、阻隔板;1411、弯折部;2、支撑臂;21、支撑轮;3、传输组件;31、转轮;32、传动带;4、夹紧组件;41、抵接板; 42、第一直线驱动气缸;5、抚平组件;51、直线驱动电机;511、升降板;52、柔性支撑元件;521、套筒;5211、通腔;522、顶杆;523、弹簧;6、动力驱动构件;61、驱动轮;62、转动电机;7、调距组件;71、第一立板;72、双头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两个支撑臂2、两个传输组件3、夹紧组件4和抚平组件5。
底座1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座体结构。
两个支撑臂2并列排布在底座1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叙述,定义两个支撑臂2的排列方向为左右方向。两个支撑臂2能够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增大或缩小两个支撑臂2的间距,从而适配多品类手机壳料的宽度。
两个传输组件3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臂2的相邻侧面,与手机壳料的左右两侧相接。
两个传输组件3相互配合,用于支撑并带动手机壳料水平移动,且移动方向与支撑臂2的滑动方向垂直(也就是前后方向)。
夹紧组件4设置在两个支撑臂2之间,包括沿支撑臂2的滑动方向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支撑臂2顶面的两个抵接板41。
夹紧组件4能够带动两个抵接板41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从而使两个抵接板41的相邻侧面分别抵接在手机壳料的左右两侧面,以夹紧手机壳料。
抚平组件5设置在底座1上,处于两个支撑臂2之间,用于自下至上抬起处于传输组件3上的手机壳料至两个抵接板4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底座1的上表面具有适于抚平组件5进入的槽体结构,通过此槽体结构能够提供给抚平组件5竖向空间,保证本装置的高度更加适用于人工作业。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传输组件3能够将手机壳料平移至抚平组件5上方,随后通过抚平组件5能够抬升手机壳料,使手机壳料脱离传输组件3并移动至两个抵接板41之间,最后通过夹紧组件4调整两个抵接板41的位置,能够夹紧手机壳料,实现手机壳料的定位。
在定位作业并加工完成该手机壳料后,通过抚平组件5能够将此手机壳料再次落在传输组件3上,使此手机壳料向下一级加工位置平移,同时下一个手机壳料移动至抚平组件5的上方。
上述定位过程中,由于两个抵接板41的位置能够被夹紧组件4调整,且抵接位置为手机壳料的外侧,因此本装置能够适配不同规格和品类的手机壳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手机壳料的定位,且适配于不同品类的手机壳料,提高了手机壳料的定位效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除手机壳料外,本产品还适用于相同动作的其他产品的加工作业;在特殊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动作实现的先后级或动作模式来适配不同的加工产品,例如:
在对重量较大的产品进行定位时,可免除抚平组件5的使用,而是通过停止传输组件3的驱动而限制产品的前后移动,以避免由于产品对抚平组件5的压力导致抚平组件5的使用寿命降低。
需要在此指出的是,此类调整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传输组件3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3,传输组件3包括两个转轮31和传动带32。
两个转轮31并列设置在对应的支撑臂2上,且排列方向与支撑臂2的滑动方向垂直,也即两个转轮31沿前后方向分布。
转轮31转动连接在支撑臂2上,且转动轴向与支撑臂2的滑动方向平行,也即转动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
传动带32包绕于两个转轮31的外周,且处于绷紧状态。
传动带32连接有动力驱动构件6,动力驱动构件6用于驱动传动带32,以带动手机壳料平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驱动构件6启动时,处于传动带32上的手机壳料能够自后向前移动,免除人工放置,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动力驱动构件6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动力驱动构件6包括驱动轮61和转动电机62。
驱动轮61转动连接在支撑臂2上,且转动轴向与转轮31的轴向平行;驱动轮61位于传动带32内,并与传动带32的内带面相接。
转动电机62固定连接在支撑臂2上,且转动电机62的动力输出轴与驱动轮61同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转动电机62能够带动驱动轮61转动,从而使得处于传动带32上的手机壳料移动,确保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支撑臂2和传动带32之间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 3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3,支撑臂2上还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轮21,且两个支撑轮21沿两个转轮31的排列方向(也就是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每个支撑轮21的轴向均与转轮31的轴向平行。
两个支撑轮21均位于传动带32外,并与传动带32的外带面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轮21能够确保传动带32处于绷紧状态,增强传动带32和驱动轮61、转轮31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抚平组件5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4,抚平组件5包括直线驱动电机51和多个柔性支撑元件52。
直线驱动电机5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
直线驱动电机51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升降板511。
多个柔性支撑元件52沿升降板51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升降板511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够确保手机壳料自下至上的抬升;另一方面,由于柔性支撑元件52和手机壳料的连接位置采用柔性连接关系,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柔性支撑元件52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柔性支撑元件52包括套筒521、顶杆522和弹簧523。
套筒521固定连接在升降板511的上表面,具有开口向上的通腔5211。
顶杆522设置在通腔5211内,适于自下至上移动至自身顶端伸出至通腔 5211外。顶杆522的顶端面用于与手机壳料的底面相接并采用弧面结构,且此弧面端采用具弹性形变性能的橡胶材质、乳胶材质等柔性材质制成。
弹簧523设置在通腔5211内,两端分别与通腔5211的内底壁和顶杆522 相接,用于带动顶杆522向上移动至自身顶端伸出至通腔5211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顶杆522的顶端采用柔性材质,并且顶杆522 能够通过压缩弹簧523而发生移动,避免手机壳料在接受抬升时发生损坏,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底座1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2,底座1上设置有调距组件7,调距组件7与两个支撑臂2相连,用于带动两个支撑臂2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
调距组件7包括两个第一立板71和双头螺杆72。
两个第一立板71沿两个支撑臂2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在底座1上,且分别与底座1的两个外侧面固定连接。
双头螺杆72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一立板71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立板71转动连接。
此双头螺杆72具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个螺纹部,且两个螺纹部分别与两个支撑臂2螺纹连接。
其中,在双头螺杆72转动时,螺纹部带动对应的支撑臂2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头螺杆72能够带动两个支撑臂2同步移动,以适配不同宽度的手机壳料,且同步移动不会使抚平组件5的位置发生变化,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双头螺杆72的一端具有用于手部驱动的手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底座1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2,底座1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立板11,两个第二立板11沿两个支撑臂2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并且分别与底座1的两个外侧面固定连接。
两个立板之间设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立板11相连,且导向杆12的杆身贯穿支撑臂2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导向杆12能够避免支撑臂2和底座1 分离;另一方面,导向杆12能够限定支撑臂2的滑动方向,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夹紧组件4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2,夹紧组件4还包括两个第一直线驱动气缸42。
两个第一直线驱动气缸42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撑臂2上,且动力输出轴向沿支撑臂2的滑动方向设置。
两个第一直线驱动气缸42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前述的两个抵接板41相连,用于带动抵接板41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一直线驱动气缸42同步驱动两个抵接板 41移动,确保两个抵接板41压紧手机壳料的精度,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底座1上表面可以采用如图1、图2、图6和图 7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图6和图7,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直线驱动气缸13,第二直线驱动气缸13的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
第二直线驱动气缸13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1,限位板131处于抚平组件5的前方,用于限制处于抚平组件5正上方的手机壳料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限位板131的限位作用,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限制手机壳料的水平移动,免除关闭传输组件3,避免传输组件3在长期的急停操作下发生损坏,还能够保证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效率。
底座1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三直线驱动气缸14,第三直线驱动气缸14的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
第三直线驱动气缸1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阻隔板141,阻隔板141处于抚平组件5的后方,用于限制处于后方的手机壳料朝向与限位板131相接的手机壳料移动。
并且,阻隔板141的顶端具有向后延伸的弯折部1411,弯折部1411用于与手机壳料的上表面相接,以限制手机壳料向上移动。
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气缸13和第三直线驱动气缸14能够分别带动限位板 131和阻隔板141移动,避免其板体影响手机壳料的移动。
在通过抚平组件5带动手机壳料自下至上移动时,由于手机壳料上存在由传输组件3提供的作用力,因此手机壳料存在前倾脱落的危险;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131能够有效避免手机壳料脱落的情况。并且,阻隔板141 能够阻止后方的手机壳料向前移动,进一步确保前方的手机壳料的稳定性,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两个支撑臂,并列排布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两个所述支撑臂能够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增大或缩小两个所述支撑臂的间距;
两个传输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的相邻侧面;所述传输组件用于支撑并带动手机壳料水平移动,且移动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垂直;
夹紧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包括沿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臂顶面的两个抵接板,两个所述抵接板的相邻侧面分别用于抵接所述手机壳料的侧面,以夹紧所述手机壳料;以及
抚平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处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用于自下至上抬起处于所述传输组件上的所述手机壳料至两个所述抵接板之间;
其中,所述传输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手机壳料移动至所述抚平组件的正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包括:
两个转轮,并列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支撑臂上,且排列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转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且转动轴向与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平行;以及
传动带,包绕于两个所述转轮的外周;所述传动带连接有动力驱动构件,所述动力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带,以带动所述手机壳料平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构件包括:
驱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且转动轴向与所述转轮的轴向平行;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传动带内,并与所述传动带的内带面相接;以及
转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且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同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上还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轮,且两个所述支撑轮沿两个所述转轮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每个所述支撑轮的轴向均与所述转轮的轴向平行;所述支撑轮位于所述传动带外,并与所述传动带的外带面相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抚平组件包括:
直线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直线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升降板;以及
多个柔性支撑元件,沿所述升降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元件包括:
套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具有开口向上的通腔;
顶杆,设置在所述通腔内,适于自下至上移动至自身顶端伸出至所述通腔外;所述顶杆的顶端面用于与所述手机壳料的底面相接并采用弧面结构;以及
弹簧,设置在所述通腔内,两端分别与所述通腔的内底壁和所述顶杆相接,用于带动所述顶杆向上移动至自身顶端伸出至所述通腔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调距组件,所述调距组件与两个所述支撑臂相连,用于带动两个所述支撑臂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所述调距组件包括:
两个第一立板,沿两个所述支撑臂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个外侧面固定连接;
双头螺杆,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转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杆具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个螺纹部,且两个所述螺纹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臂螺纹连接;
其中,在所述双头螺杆转动时,所述螺纹部带动对应的所述支撑臂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立板,两个所述第二立板沿两个所述支撑臂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并且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个外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立板之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相连,且所述导向杆的杆身贯穿所述支撑臂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还包括:
两个第一直线驱动气缸,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上,动力输出轴向沿所述支撑臂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抵接板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直线驱动气缸,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处于所述抚平组件的前方,用于限制处于所述抚平组件正上方的所述手机壳料移动;
所述底座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三直线驱动气缸,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处于所述抚平组件的后方,用于限制处于后方的所述手机壳料朝向与所述限位板相接的所述手机壳料移动;
并且,所述阻隔板的顶端具有向后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所述手机壳料的上表面相接,以限制所述手机壳料向上移动。
CN202122871132.XU 2021-11-22 2021-11-22 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Active CN216759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1132.XU CN216759566U (zh) 2021-11-22 2021-11-22 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1132.XU CN216759566U (zh) 2021-11-22 2021-11-22 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9566U true CN216759566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2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1132.XU Active CN216759566U (zh) 2021-11-22 2021-11-22 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9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1310A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彩钢板加工用钢卷固定装置
CN216759566U (zh) 多品类手机壳料定位装置
CN204622692U (zh) 一种手提纸袋穿设拎手绳装置
CN116141295B (zh) 一种多分支构型可变协同操作机械臂系统
CN212652110U (zh) 一种胶体固化装置
CN210966480U (zh) 一种自动化钣金折弯机
CN116586977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活塞连杆组装装置
CN116374356A (zh) 一种自适应撕膜组件及撕膜工作台
CN109128929A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夹具
CN215158121U (zh) 卡扣机用定位装置
CN110667912B (zh) 包装机推压料机构
CN208103322U (zh) 一种桁架双工位上下料装置
CN212021767U (zh) 一种小型复压机
CN114654398B (zh) 随形浮动补偿机构及夹紧装置
CN219254565U (zh) 一种焊接机的机械手搬送装置
CN210849943U (zh) 一种能节省空间的夹具压紧机构
CN218575382U (zh) 可调节双管焊接桌
CN217675760U (zh) 一种铝铜复合用铝卷上料装置
CN218138089U (zh) 通用式主机
CN115339863B (zh) 一种用于洗衣机外壳输送线的翻转设备
CN216369586U (zh) 一种用于轧板生产的校直机
CN220114333U (zh) 印章壳体夹持机构以及印章打印装置
CN220943679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激光拼焊夹持装置
CN214720143U (zh) 一种建筑施工钢筋矫正装置
CN210436159U (zh) 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