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0762U -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0762U
CN216690762U CN202122725268.XU CN202122725268U CN216690762U CN 216690762 U CN216690762 U CN 216690762U CN 202122725268 U CN202122725268 U CN 202122725268U CN 216690762 U CN216690762 U CN 216690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lamping
belt
transmission belt
fix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252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姜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Opike Hardware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Opike Hardwar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Opike Hardware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Opike Hardwar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252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0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0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0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在门体上的基座以及夹持槽,该夹持槽用于夹持传动带向外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折部,且使得传动带在基座的侧面形成闭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当夹持槽夹持传动带的弯折部后,该传动带除弯折部外的其余部分仍形成闭环结构,故该固定机构能够无阻碍地移动至更靠近带轮的位置,进而减少了门体重叠的距离。另外,该固定方式无需将带轮凸出于门体设置,从而提高了门体的整体美观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该固定机构的联动门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动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联动门系统中,通常包括三扇或三扇以上门体,门体与门体之间通过传动带进行联动,传动带的一段需要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门框或导轨上。现有的传动带固定机构中,其一般直接夹持在传动带的某一段上,即固定机构构成了传动带的其中一段。但该方式使得固定机构无法移动至靠近带轮的位置,造成相邻门体之间的重叠距离较大。
为了减少重叠距离,有部分商家会将带轮凸出于门体设置,这样使得固定机构能够移动至门体的边缘位置,从而达到减少重叠距离的效果。但该方式使得带轮外露,影响了门体的整体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能够减少门体之间重叠的距离,且带轮无需外露设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在门体上的基座以及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用于夹持传动带向外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折部,且使得传动带在所述基座的侧面形成闭环结构;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夹持座,所述夹持座上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形成所述夹持槽;所述凹腔的侧壁设有与传动带外齿相配合的第一齿槽,且所述凹腔的顶面设有防止传动带脱离的扣位,所述扣位为设置在所述凹腔顶面上的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面与传动带的顶面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当夹持槽夹持传动带的弯折部后,该传动带除弯折部外的其余部分仍形成闭环结构,故该固定机构能够无阻碍地移动至更靠近带轮的位置,进而减少了门体之间重叠的距离。另外,该固定方式无需将带轮凸出于门体设置,从而提高了门体的整体美观性。另外,当传动带从上往下装入该凹腔后,该传动带的外齿与凹腔内的第一齿槽相配合,从而限制了传动带水平方向的移动;该凹腔上的扣位与传动带的顶沿相配合,从而限制了传动带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而实现了传动带的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所述夹持槽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连接件的位置,进而实现调节所述夹持槽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整所述连接件水平位置的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槽以及用于固定在水平调节槽上的第一锁紧件;所述水平调节槽设置在所述基座和/或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连接件竖直位置的竖直调节机构,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竖直调节槽以及用于固定在竖直调节槽上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竖直调节槽设置在所述基座和/或连接件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联动门系统,包括相互联动的若干门体、传动带以及上述固定机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联动门传动带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当夹持槽夹持传动带的弯折部后,该传动带除弯折部外的其余部分仍形成闭环结构,故该固定机构能够无阻碍地移动至更靠近带轮的位置,进而减少了门体重叠的距离。另外,该固定方式无需将带轮凸出于门体设置,从而提高了门体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固定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固定机构安装到门体后与传动带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联动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固定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固定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固定机构;11、基座;111、水平调节槽;112、通孔;12、夹持座; 121、凹腔;1211、第一齿槽;122、扣位;123、第一安装孔;13、连接件;131、第二安装孔;132、伸入条;1321、锯齿面;14、第一锁紧件;15、锁紧螺丝;16、固定夹;161、开口;162、第三安装孔;171、夹块;1711、第四安装孔;172、紧固件;173、第五安装孔;2、门体;3、传动带;31、弯折部;4、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联动门传送带用固定机构1,包括用于固定在门体2上的基座11以及夹持槽,该夹持槽用于夹持传动带 3向外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折部31,且使得传动带3在基座11的侧面形成闭环结构。
由此,当夹持槽夹持传动带3的弯折部31后,该传动带3除弯折部31 外的其余部分仍形成闭环结构,故该固定机构1能够无阻碍地移动至更靠近带轮4的位置,进而减少了门体2之间重叠的距离。另外,该固定方式无需将带轮4凸出于门体2设置,从而提高了门体2的整体美观性。
具体的,参阅图1,该固定机构1包括设置在基座11上的夹持座12,该夹持座12上开设有凹腔121,该凹腔121形成夹持槽;该凹腔121的侧壁设有与传动带3外齿相配合的第一齿槽1211,且该凹腔121的顶面设有防止传动带3脱离的扣位122。
由此,当传动带3从上往下装入该凹腔121后,该传动带3的外齿与凹腔121内的第一齿槽1211相配合,从而限制了传动带3水平方向的移动;该凹腔121上的扣位122与传动带3的顶沿相配合,从而限制了传动带3 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而实现了传动带3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扣位122为设置在凹腔121顶面处的凸块,该凸块的底面与传动带3的顶面相抵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扣位12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满足能够防止传动带3从竖直方向上脱离即可。
再参阅图1,该固定机构1还包括设置在夹持座12与基座11之间的连接件13,该连接件13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131,该夹持座12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31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23。具体的,该第一安装孔123为螺孔。由此,采用锁紧螺丝15穿过第二安装孔131后与第一安装孔123 进行螺纹连接,即可实现夹持座12与连接件13之间连接固定;该连接件 13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基座11相连接的伸入条132。另外,该连接件13 与基座11之间设有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连接件13的位置,进而实现调节夹持座12的位置。
具体的,该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整连接件13水平位置的水平调节机构,该水平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11上且可供连接件13伸入条132 插入的水平调节槽111、设置在基座11上且连通该水平调节槽111的通孔 112以及用于将连接件13伸入条132固定在水平调节槽111上的第一锁紧件14;该通孔112上设有螺纹。
由此,当伸入条132伸入到水平调节槽111内并滑动到指定位置后,将第一锁紧件14穿入到通孔112内并与其螺纹连接,直到第一锁紧件14 与伸入条132的侧壁相抵触并顶紧伸入条132后,即可实现连接件13与基座11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锁紧件14为螺丝。
此外,该伸入条132的侧壁为锯齿面1321,从而可增加第一锁紧件14 与伸入条13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两者配合的稳固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水平调节槽111也可以设置在连接件13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基座11以及连接件13上,此处均不受限制。
另外,该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调整连接件13竖直位置的竖直调节机构(图中未示出),该竖直调节机构包括竖直调节槽以及用于固定在竖直调节槽上的第二锁紧件,该竖直调节槽设置在基座11和/或连接件13上。该调节方式与水平位置的调节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联动门系统,包括相互联动的若干门体2、传动带3以及上述固定机构1。当联动门系统包括三扇门体2时,位于中间门体2的顶部两端均设有带轮4,该传动带3缠绕在两端的带轮4 上并张紧;位于一侧的门体2靠近中间门体2的一端设有一固定机构1,位于另一侧的门体2靠近中间门体2的一端也同样设有一固定机构1,两固定机构1均用于夹持传动带3向外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折部31,且使得传动带 3在基座11的侧面形成闭环结构。当联动门系统为四扇或四扇以上门体2 时,其装配方式与三扇门体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1与实施例一中的固定机构1的区别在于,该夹持座12的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该夹持座12为固定夹16,该固定夹16上设有开口161以形成夹持槽,该开口161可在外力作用下收缩或展开以夹紧或松开传动带3。
由此,当把传动带3的弯折部31放入到开口161内后,可通过大力钳等工具将开口161往内夹,从而实现将传动带3进行固定。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夹持稳定性,该开口161的侧壁也可以设置与传动带3外齿相配合的第二齿槽。
另外,该固定夹16上同样设有用于与连接件13相连接的第三安装孔 162,该第三安装孔162为螺孔,其固定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的夹持座12与连接件13之间的固定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1与实施例一中的固定机构1的区别在于,该夹持座12的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该夹持座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夹块171以及分别穿过两夹块171的紧固件172,两夹块171之间的距离形成夹持槽,该紧固件172可调节两夹块171之间的距离以夹紧或松开传动带3。
具体的,该紧固件172为锁紧螺丝。该夹块171上设有用于紧固件172 穿过的第四安装孔1711,靠近该紧固件172的夹块171上的第四安装孔1711 为通孔,远离该紧固件172的夹块171上的第四安装孔1711为螺孔。由此,采用锁紧螺丝穿过该通孔后与螺孔螺纹连接,即可实现调节两夹块171之间的距离并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固定。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夹块171的夹持稳定性,该夹块171的侧壁同样也可以设置与传动带3外齿相配合的第二齿槽。
另外,靠近该连接件13的夹块171上同样设有用于与连接件13相连接的第五安装孔173,该第五安装孔173为螺孔,其固定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的夹持座12与连接件13之间的固定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联动门传动带固定机构1及联动门系统,当夹持槽夹持传动带3的弯折部31后,该传动带3除弯折部31外的其余部分仍形成闭环结构,故该固定机构1能够无阻碍地移动至更靠近带轮4 的位置,进而减少了门体2重叠的距离。另外,该固定方式无需将带轮4 凸出于门体2设置,从而提高了门体2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门体上的基座以及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用于夹持传动带向外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折部,且使得传动带在所述基座的侧面形成闭环结构;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夹持座,所述夹持座上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形成所述夹持槽;所述凹腔的侧壁设有与传动带外齿相配合的第一齿槽,且所述凹腔的顶面设有防止传动带脱离的扣位,所述扣位为设置在所述凹腔顶面上的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面与传动带的顶面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夹持槽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连接件的位置,进而实现调节所述夹持槽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整所述连接件水平位置的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槽以及用于固定在水平调节槽上的第一锁紧件;所述水平调节槽设置在所述基座和/或连接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连接件竖直位置的竖直调节机构,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竖直调节槽以及用于固定在竖直调节槽上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竖直调节槽设置在所述基座和/或连接件上。
5.一种联动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联动的若干门体、传动带以及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机构。
CN202122725268.X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Active CN216690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5268.XU CN216690762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5268.XU CN216690762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0762U true CN216690762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2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25268.XU Active CN216690762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0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84452A (en) Harness clip
US8833718B2 (en) Sprinkler mounting device
EP0683992B1 (en) Automatic 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4691408A (en) Furniture hinge having a resilient catch and spacer mechanism
JPS5836749Y2 (ja) クレセント受け
US20060168896A1 (en) Cursor assembly for a window regulator, in particular for vehicles
US20020129963A1 (en) Harness slack absorbing structure
JPH0541792B2 (zh)
CN216690762U (zh) 一种联动门传动带用固定机构及联动门系统
US7325862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with a lateral impact protection device
JP2008259363A (ja) クリップ
WO2020121712A1 (ja) シートベルトウェビングのアンカープレート及びアンカー装置
JP4420164B2 (ja) モール取付用クリップ及び該クリップを用いた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200908948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クリップ
CN213879168U (zh) 线束护线盒及车辆
JPH07108831A (ja) 自動車用サイドドアの三角窓構造
US6102638A (en) Pre-assembled structural part and fastener
JP3681552B2 (ja) 後部排水溝部材の取付構造
KR20050005573A (ko) 차량의 모듈헤드라이너용 보조손잡이 고정구
JPH10317677A (ja) ビームクランプ
JP2004068979A (ja) バー材への取着体
CN213510191U (zh) 一种推拉门扇防摆端盖
JP4390229B2 (ja) 戸パネル用のランナー
CN212562945U (zh) 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联动门
CN216446788U (zh) 转角门框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