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2290U -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2290U
CN216662290U CN202122835513.2U CN202122835513U CN216662290U CN 216662290 U CN216662290 U CN 216662290U CN 202122835513 U CN202122835513 U CN 202122835513U CN 216662290 U CN216662290 U CN 216662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knuckle arm
knuckle
pulling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55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才
张扬
孙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meri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meri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merica Inc filed Critical Sany America Inc
Priority to CN2021228355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2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2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2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臂架系统及起重机。臂架系统包括主臂、第一变幅机构与第二变幅机构,主臂包括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第一节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作业平台上,第一节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的第一端能够在可转动连接状态与固定连接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变幅机构用于安装于作业平台上,第一变幅机构与第一节臂连接,以驱动第一节臂变幅;第二变幅机构设于第一节臂或作业平台上,第二变幅机构与第二节臂连接,以驱动与第一节臂处于可转动连接状态的第二节臂变幅。本实用新型可在不配置超起配重的情况下实现主臂的起臂,确保了主臂结构的简单、轻便,且主臂的起吊能力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一种以间歇、重复的工作方式,通过起重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的移动,实现负荷的三维空间位移,从而完成起重及装卸搬运等作业的机械设备。其中,起重机包括行走机构、作业平台、臂架及变幅机构,作业平台安装于行走机构上,变幅机构安装于作业平台上,臂架的一端与作业平台转动连接,变幅机构与臂架连接,以驱动臂架变幅。
当前,在起吊作业中,主要采用加大臂架长度的方式来增大起重机的作业范围,例如,采用伸缩式桁架臂或折叠式桁架臂技术实现臂架的加长。然而,现有的臂架采用主臂和副臂组合的形式来达到吊载高度,这种臂架结构复杂,难以拆装,尤其是在用于风电等大吨位的高空作业场景时,要求使用更大长度的超长臂架,这更加增大了臂架在结构上的复杂性,限制了臂架的吊载能力,并在起臂时,超长臂架需要配置超起配重,否则难以起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臂架系统及起重机,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的超长臂架存在结构复杂,在起臂时需要配置超起配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臂架系统,包括:主臂、第一变幅机构与第二变幅机构,所述主臂包括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一端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于作业平台上,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一端能够在可转动连接状态与固定连接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变幅机构用于安装于所述作业平台上,所述第一变幅机构与所述第一节臂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节臂变幅;所述第二变幅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节臂或所述作业平台上,所述第二变幅机构与所述第二节臂连接,以驱动与所述第一节臂处于可转动连接状态的第二节臂变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包括第一卷扬、变幅桅杆及第一拉持装置;所述第一卷扬安装于所述作业平台上;所述变幅桅杆的一端与所述作业平台转动连接,所述变幅桅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卷扬的卷扬绳及所述第一拉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所述第二变幅机构包括第二卷扬、第一支架、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二卷扬安装于所述第一节臂上,所述第二卷扬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组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滑轮组设于所述第二节臂;所述第二卷扬上的卷扬绳绕装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与所述第二滑轮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所述第二节臂配置有第二支架与第二拉持装置;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二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组设于所述三角支架的第三端,所述第一变幅机构与所述三角支架的第三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还包括:副臂;所述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副臂包括可变幅副臂或不可变幅副臂;所述副臂的长度小于所述主臂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在所述副臂包括不可变幅副臂的情况下,所述副臂配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拉持装置及第四拉持装置;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拉持装置的一端及所述第四拉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拉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中部连接,所述第四拉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臂的第二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一端设有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在所述主臂处于起臂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处于所述主臂朝向起吊货物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处于所述主臂背离所述起吊货物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臂处于起臂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所述第一节臂与所述第二节臂均包括桁架臂,所述桁架臂包括多个单元桁架,所述多个单元桁架沿着所述桁架臂的延伸方向依次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所述作业平台为所述起重机的转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臂架系统及起重机,在对超长的主臂进行起臂时,通过将主臂设为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由于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的长度均小于主臂的总长,在起臂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一变幅机构以相对较小的力矩对第一节臂进行变幅,使得第二节臂在第一节臂的带动下上升,且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的夹角逐渐减小,待第一节臂相对于水平面达到第一预设角度时,可利用第二变幅机构以相对较小的驱动力驱动第二节臂变幅,直至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达到直线状态,在将第一节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后,完成对超长的主臂的起臂作业。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将超长的主臂分设为两个节臂,并采用两套变幅机构依次对两个节臂进行变幅,可在不配置超起配重的情况下实现主臂的起臂,确保了主臂结构的简单、轻便,且主臂的起吊能力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臂架系统的起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进行起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进行起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进行起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进行起臂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进行起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系统进行起臂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附图标记:
1:主臂; 2:副臂; 3:作业平台;
4:第一卷扬; 5:变幅桅杆; 6:第一拉持装置;
7:第二卷扬; 8:第一支架; 9:滑轮组件;
10:第二支架; 11:第二拉持装置; 12:第三支架;
13:第三拉持装置; 14:第四拉持装置; 15:起臂小车;
101:第一节臂; 102:第二节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臂架系统,包括:主臂1、第一变幅机构与第二变幅机构,主臂1包括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第一节臂101的第一端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于作业平台3上,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能够在可转动连接状态与固定连接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变幅机构用于安装于作业平台3上,第一变幅机构与第一节臂101连接,以驱动第一节臂101变幅;第二变幅机构设于第一节臂101或作业平台上,第二变幅机构与第二节臂102连接,以驱动与第一节臂101处于可转动连接状态的第二节臂102变幅。
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作业平台3既可以为设于地面上的固定台或回转台,也可以为设于行走机构上的回转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对超长的主臂1进行起臂时,通过将主臂1设为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由于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的长度均小于主臂1的总长,在起臂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一变幅机构以相对较小的力矩对第一节臂101进行变幅,使得第二节臂102在第一节臂101的带动下上升,且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的夹角逐渐减小,待第一节臂101相对于水平面达到第一预设角度时,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处于临界离地状态,可利用第二变幅机构以相对较小的驱动力驱动第二节臂102变幅,直至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达到直线状态,在将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后,完成对超长的主臂1的起臂作业。
由此可见,由于将超长的主臂1分设为两个节臂,并采用两套变幅机构依次对两个节臂进行变幅,本实用新型可在不配置超起配重的情况下实现主臂1的起臂,确保了主臂1结构的简单、轻便,且主臂1的起吊能力不受影响。
在确保主臂1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减轻主臂1的重量,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均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桁架臂。为了便于实现主臂1的拆装,本实施例所示的桁架臂包括多个单元桁架,并可设置多个单元桁架沿着桁架臂的延伸方向依次可拆卸式连接。其中,相邻的两个单元桁架的相对端部之间可通过销轴或螺栓锁紧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设有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在主臂1处于起臂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处于主臂1朝向起吊货物的一侧,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处于主臂1背离起吊货物的一侧。
在此,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通过销轴实现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处于可转动连接状态;与此同时,在主臂1处于起臂状态时,为了确保主臂1的机械强度,本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通过销轴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主臂1处于起臂状态,可理解为,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处于固定连接状态,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呈直线分布,且主臂1相对于水平面呈一定的仰角,以便于对起吊货物进行起吊作业。
其中,本实施例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设于主臂1朝向起吊货物的一侧,便于通过第二变幅机构驱动第二节臂102相对于第一节臂101变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变幅机构与第二变幅机构分别可以为采用卷扬驱动、伸缩驱动及其它驱动形式的变幅机构,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准。在此,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变幅机构在驱动第一节臂101变幅时,可控制改变第一节臂101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变幅机构在驱动第二节臂102变幅时,可控制改变第二节臂102与第一节臂101的夹角。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实现对第一节臂101的变幅控制,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变幅机构包括第一卷扬4、变幅桅杆5及第一拉持装置6;第一卷扬4安装于作业平台3上;变幅桅杆5的一端与作业平台3转动连接,变幅桅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卷扬4的卷扬绳及第一拉持装置6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持装置6的另一端与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节臂101的第一端与变幅桅杆5的一端分别与作业平台3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作业平台3的第二端与变幅桅杆5的另一端均设有定滑轮,第一卷扬4的卷扬绳顺次绕过设于作业平台3的第二端的定滑轮与变幅桅杆5的另一端的定滑轮。如此,在对第一节臂101进行变幅控制时,只需通过第一卷扬4控制变幅桅杆5相对于作业平台3的倾角,即可改变第一节臂101相对于作业平台3的夹角。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拉持装置6优选为本领域公知的拉板组件,该拉板组件的一端与变幅桅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拉板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变幅机构包括第二卷扬7、第一支架8及滑轮组件9,滑轮组件9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第二卷扬7安装于第一节臂101上,第二卷扬7的安装位置靠近第一节臂101的第一端;第一支架8的一端与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滑轮组设于第一支架8的另一端,第二滑轮组设于第二节臂102;第二卷扬7上的卷扬绳绕装于第一滑轮组与第二滑轮组之间。
如此,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二卷扬7上的卷扬绳的开卷状态,以改变第一滑轮组与第二滑轮组之间的间距,可对应改变第二节臂102与第一节臂101的夹角,以实现对第二节臂102的变幅控制。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卷扬4与第二卷扬7上的卷扬绳均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钢丝绳。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第一支架8与第一节臂101连接的可靠性,并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支架8优选为三角支架;三角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沿着第一节臂10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三角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可拆卸式连接。
与此同时,为了减小对第二节臂102变幅时的力矩,本实施例将上述滑轮组件9当中的第一滑轮组设于三角支架的第三端。
相应地,在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设有三角支架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可将第一变幅机构对应的第一拉持装置6的另一端与三角支架的第三端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对第二节臂102进行变幅,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节臂102配置有第二支架10与第二拉持装置11;第二支架10的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滑轮组设于第二支架10的另一端;第二拉持装置11的一端与第二支架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拉持装置11的另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支架10优选为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铰接。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拉持装置11优选为拉板组件,该拉板组件的一端与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拉板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实际的起吊需求,本实施例所示的臂架系统还设置有副臂2;副臂2的第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连接;副臂2包括可变幅副臂或不可变幅副臂;副臂2的长度小于主臂1的长度。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副臂2的第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铰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副臂2配设有第三支架12、第三拉持装置13及第四拉持装置14;第三支架12的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架1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拉持装置13的一端及第四拉持装置14的一端连接,第三拉持装置13的另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中部连接,第四拉持装置14的另一端与副臂2的第二端连接。
如此,基于第三支架12、第三拉持装置13及第四拉持装置14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例所示的副臂2为不可变幅副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选择性地控制第三拉持装置13与第四拉持装置14的长度,以使得副臂2相对于主臂1维持适宜的角度。其中,第三拉持装置13与第四拉持装置14均优选为本领域公知的拉板组件。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取消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第三拉持装置13,在第二节臂102上设置变幅驱动机构,并将变幅驱动机构与第三支架12的另一端连接,以使得本实施例所示的副臂2为可变幅副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的起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将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水平放置,并使得第一节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的第一端处于可转动连接状态。
步骤220,启动第一变幅机构,通过第一变幅机构驱动第一节臂变幅,以使得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第一节臂相对于水平面达到第一预设角度。
步骤230,启动第二变幅机构,通过第二变幅机构驱动第二节臂变幅,在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达到直线状态时,将第一节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对超长的主臂进行起臂时,通过将主臂设为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由于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的长度均小于主臂的总长,在起臂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一变幅机构以相对较小的力矩对第一节臂进行变幅,使得第二节臂在第一节臂的带动下上升,且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的夹角逐渐减小,待第一节臂相对于水平面达到第一预设角度时,可利用第二变幅机构以相对较小的驱动力驱动第二节臂变幅,直至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达到直线状态,在将第一节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后,完成对超长的主臂的起臂作业。
由此可见,由于将超长的主臂分设为两个节臂,并采用两套变幅机构依次对两个节臂进行变幅,本实用新型可在不配置超起配重的情况下实现主臂的起臂,确保了主臂结构的简单、轻便,且主臂的起吊能力不受影响。
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节臂101的第一端与起重机的转台转动连接,在对超长的主臂进行起臂前的准备时,本实施例将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水平放置,确保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并将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放置于起臂小车15上。
如图4所示,在对超长的主臂进行起臂时,启动第一卷扬4,以驱动第一节臂101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变幅;在第一节臂101变幅的过程中,启动第二卷扬7,控制第二卷扬7的卷扬绳开卷,以使得第一滑轮组与第二滑轮组之间的卷扬绳处于松弛状态,并确保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位于起臂小车15上。
由于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随着第一节臂101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变幅,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的夹角从180°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起臂小车15朝向起重机的转台的一侧移动,可使得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始终位于起臂小车15上。
在第一节臂101相对于水平面达到第一预设角度α时,通过控制第二卷扬7停止开卷,可使得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维持第二预设夹角γ,此时,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处于临界离地状态,即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即将与起臂小车15分离,或者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刚刚与起臂小车15分离并移动至起臂小车15的上侧,从而可以将起臂小车15从第二节臂102的下侧移开。
如图5所示,在将起臂小车15移开后,可以将副臂2的第一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二端连接,确保副臂2与第二节臂102保持第一预设夹角δ,以及确保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保持第二预设夹角γ。
如图6所示,通过启动第一变幅机构,可由第一变幅机构驱动第一节臂101变幅,使得第一节臂101相对于水平面继续向上变幅,直至第一节臂101相对于水平面达到第二预设角度β,以使得在副臂2的第二端处于临界离地状态。显然,第二预设角度β大于第一预设角度α。
如图7与图8所示,在副臂2的第二端临界离地时,本实施例在确保副臂2与第二节臂102保持第一预设夹角δ,以及确保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保持第二预设夹角γ的情况下,启动第二变幅机构,通过第二变幅机构驱动第二节臂102变幅,在第一节臂101与第二节臂102达到直线状态时,将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可使得第一节臂101的第二端与第二节臂102的第一端处于固定连接状态,从而完成整个臂架系统的起臂作业。
在此应指出的是,在对臂架系统进行落臂操作时,其操作方法与上述操作过程相反,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优选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上述实施例所示的作业平台为起重机的转台。
具体地,由于本实施例所示的起重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臂架系统与起臂方法,则起重机包括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臂,所述主臂包括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一端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于作业平台上,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一端能够在可转动连接状态与固定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第一变幅机构,所述第一变幅机构用于安装于所述作业平台上,所述第一变幅机构与所述第一节臂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节臂变幅;
第二变幅机构,所述第二变幅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节臂或所述作业平台上,所述第二变幅机构与所述第二节臂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节臂相对所述第一节臂变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包括第一卷扬、变幅桅杆及第一拉持装置;
所述第一卷扬安装于所述作业平台上;所述变幅桅杆的一端与所述作业平台转动连接,所述变幅桅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卷扬的卷扬绳及所述第一拉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变幅机构包括第二卷扬、第一支架、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
所述第二卷扬安装于所述第一节臂上,所述第二卷扬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组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滑轮组设于所述第二节臂;所述第二卷扬上的卷扬绳绕装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与所述第二滑轮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臂配置有第二支架与第二拉持装置;
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三角支架;
所述三角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组设于所述三角支架的第三端,所述第一变幅机构与所述三角支架的第三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副臂;
所述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副臂包括可变幅副臂或不可变幅副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副臂包括不可变幅副臂的情况下,所述副臂配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拉持装置及第四拉持装置;
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拉持装置的一端及所述第四拉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拉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臂的中部连接,所述第四拉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臂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一端设有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
在所述主臂处于起臂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处于所述主臂朝向起吊货物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处于所述主臂背离所述起吊货物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臂处于起臂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臂与所述第二节臂均包括桁架臂,所述桁架臂包括多个单元桁架,所述多个单元桁架沿着所述桁架臂的延伸方向依次可拆卸式连接。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臂架系统,所述作业平台为所述起重机的转台。
CN202122835513.2U 2021-11-18 2021-11-18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Active CN216662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5513.2U CN216662290U (zh) 2021-11-18 2021-11-18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5513.2U CN216662290U (zh) 2021-11-18 2021-11-18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2290U true CN216662290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5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5513.2U Active CN216662290U (zh) 2021-11-18 2021-11-18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2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92235B1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mobile lift crane
CN205151582U (zh) 新型齿条变幅单臂架多用途固定起重机
WO2015042945A1 (zh) 一种安装有可移动式平衡重系统的组塔塔式起重机
CN201485194U (zh) 60t步履式全回转架梁起重机
CN115977456A (zh) 一种落地式双摇臂抱杆
CN115180530A (zh) 一种通用转载车及吊装转载方法
CN117246905A (zh) 变幅小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26228A (zh) 一种串联式主副塔式起重机
CN216662290U (zh)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CN109132896B (zh) 辅助起臂装置及起重机
CN212315380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可升降桅杆装置
CN216038321U (zh) 一种大吨位桅杆吊起重机
CN214935498U (zh) 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码头塔吊
CN212246016U (zh) 一种起重机的副臂前支架装置
CN203474321U (zh) 一种用于组立输电线路铁塔的塔式起重机
CN219585696U (zh) 可带载升降的机械臂
CN111483931A (zh) 一种臂架组件和起重机
CN219885518U (zh) 起重臂及起重机
CN218058206U (zh) 一种高效自拆卸屋面起重机
CN220811679U (zh) 起重机变幅机构、起重机的上车和起重机
CN214653181U (zh) 自装卸履带起重机
CN215160448U (zh) 起重设备
CN217398314U (zh) 双桁架臂及作业机械
CN116281650A (zh) 可带载升降的机械臂
CN212450381U (zh) 一种臂架组件和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