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3731U - 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3731U
CN216443731U CN202123378930.5U CN202123378930U CN216443731U CN 216443731 U CN216443731 U CN 216443731U CN 202123378930 U CN202123378930 U CN 202123378930U CN 216443731 U CN216443731 U CN 216443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lectric vehicle
collision
buffering effect
good buf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789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Feiteng Motorcyc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Feiteng Motorcyc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Feiteng Motorcyc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Feiteng Motorcyc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789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3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3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包括前机架、后机架和用于连接所述前机架与所述后机架的中端机架,所述后机架的表面设置有抗震部,所述中端机架底端的所述前机架正下方固定有防撞部;其中在所述前机架上下移动震动时,所述防撞部适于阻止所述中端机架与地面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将后机架的顶端通过抗震部与后机架的底端悬空连接,使后机架顶端的驾驶座在行驶颠簸过程中具有缓冲力,另外,在中端机架底部前机架的正下方设置了防撞部,在行驶至高低差较大地面时,档条会首先与地面接触,沿弹性的活动槽在移动腔内滑动,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中端机架底部整体直接与地面发生碰撞,实现了驾驶座减震功能,解决了底端防撞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的好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增强,对电动车辆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进行替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包括前机架、后机架和用于连接所述前机架与所述后机架的中端机架,所述后机架的表面设置有抗震部,所述中端机架底端的所述前机架正下方固定有防撞部;其中
在所述前机架上下移动震动时,所述防撞部适于阻止所述中端机架与地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部包括固定在所述中端机架底部的防撞台;以及
所述防撞台设置在所述前机架的正下方,所述防撞台表面设置有朝下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台的内部设置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槽;以及
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上贴合有软体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台;以及
所述活动台整体呈“T”字形,所述活动台顶端的两侧均与所述活动槽内壁的橡胶垫贴合,所述活动台的底端延伸到所述移动腔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台的底端固定有等间距的档条;以及
所述档条的底部一侧为倾斜台面,所述倾斜台面朝向与电动车行驶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档条之间设置有泄压通道;以及
所述泄压通道的竖截面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抗震部包括基座台和承托架;以及
所述基座台固定在所述后机架的顶端,所述承托架铰接在所述后机架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台与所述承托架通过避震弹簧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避震弹簧杆包括第一支撑筒、第二支撑筒和弹簧筒,所述弹簧筒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筒与所述第二支撑筒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筒的顶端与所述承托架相互铰接,所述第二支撑筒的底端与所述承托架顶端相互铰接;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筒的顶端延伸到所述第一支撑筒的内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将后机架的顶端通过抗震部与后机架的底端悬空连接,基座台与后机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承托架与后机架的底端相互铰接,基座台和承托架通过避震弹簧杆活动连接,使后机架顶端的驾驶座在行驶颠簸过程中具有缓冲力,另外,在中端机架底部前机架的正下方设置了防撞部,在行驶至高低差较大地面时,档条会首先与地面接触,并沿弹性的活动槽在移动腔内滑动,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中端机架底部整体直接与地面发生碰撞,实现了驾驶座减震功能,解决了底端防撞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撞部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撞部的的正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撞部的的侧视剖面图。
图中
1、前机架;2、中端机架;3、后机架;4、抗震部;5、防撞部;
41、基座台;42、避震弹簧杆;43、承托架;
51、防撞台;52、移动腔;53、活动台;54、档条;55、泄压通道;56、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撞部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撞部的的正视剖面图;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撞部的的侧视剖面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包括前机架1、后机架3和用于连接所述前机架1和所述后机架3的中端机架2,其中,前机架1主要作用是掌握前进方向的作用,后机架3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衔接电动车后方载人载物的平台,中端机架2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连接前机架1和后机架3,同时用于装配提供电动车动力的电池,用于驾驶员的双腿放置。针对以上部件,如下进行一一详述。
前机架1
前机架1主要用于和电动车的把手相互装配,用于使驾驶者在掌控把手过程中调节前机架1的倾侧方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前机架1的底端适用于与电动车的前轮相互连接的,通过改变了前机架1的倾侧方向进而改变电动车前轮的偏移方向,进而实现转向效果。
后机架3
后机架3的顶端用于固定驾驶者坐垫,后机架3的底端用于与电动车的后轮相互连接,具体的,在通过掌控把手,可通过改变了前机架1的倾侧方向进而改变电动车前轮的偏移方向,电动车的前轮会带动电动车后轮转向的改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后机架3的高度小于前机架1的高度,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模拟人体坐立时双手与臀部的高度,进而为驾驶者提供良好的驾驶体验。
中端机架2
中端机架2的一端固定在前机架1的底端,中端机架2的另一端固定在后机架3的底端,中端机架2用于将前机架1和后机架3相互连接呈一个整体,其中,中端机架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储存驱动电动车移动的电源箱,主要用于装配移动电池。
防撞部5
防撞部5设置在中端机架2的底部,同时,防撞部5设置在前机架1底部的正下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防撞部5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防止电动车在行驶高低不平的地面过程中,由于减震过程中导致前机架1向下移动,使中端机架2的一端下沉与地面出现碰撞,此时防撞部5的底部首先与地面接触阻止中端机架与地面接触,进而有效的避免中端机架2内部装配的电池在被碰撞损坏。
下面具体说明防撞部5的组成结构,所述防撞部5包括固定在所述中端机架2底部的防撞台51;以及所述防撞台51设置在所述前机架1的正下方,所述防撞台51表面设置有朝下的开口;所述防撞台5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腔52,所述移动腔52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槽56;以及所述活动槽56的内壁上贴合有软体橡胶垫;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撞台51的缓冲效果,在所述移动腔52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台53;以及所述活动台53整体呈“T”字形,活动台53的顶端可沿移动腔52两侧的活动槽56内移动,与此同时活动槽56内的软体橡胶垫与活动台的顶端相互挤压,所述活动台53顶端的两侧均与所述活动槽56内壁的橡胶垫贴合,所述活动台53的底端延伸到所述移动腔52的外部;具体的活动台53的最低点低于防撞台51的最低点,为了确保在颠簸过程中活动台53首先与地面接触,所述活动台53的底端固定有等间距的档条54;以及所述档条54的底部一侧为倾斜台面,所述倾斜台面朝向与电动车行驶方向相反;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正在行驶的电动车在颠簸过程中档条54底部的倾斜台面与地面接触,由于倾斜面积大写受力分散,可减弱碰撞损伤,相邻所述档条54之间设置有泄压通道55;以及所述泄压通道55的竖截面呈弧形,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使活动台53表面所接触分流从档条54之间的泄压通道55排出,用于减小阻力。
抗震部4
抗震部4设置在后机架3表面,且与后机架3顶端的驾驶坐垫固定,主要用于在行驶颠簸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用于增强电动车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抗震部4是悬空机构架设在后机架3表面的,抗震部4的两端分别还与后轮以及坐垫组件连接。
下面具体说明抗震部4的组成结构,所述抗震部4包括基座台41和承托架43;以及所述基座台41固定在所述后机架3的顶端,所述承托架43铰接在所述后机架3的底端;所述基座台41与所述承托架43通过避震弹簧杆42连接;在电动车行驶到颠簸路段时,驾驶座的重量会使颠簸过程中的避震弹簧杆42整体程度有所改变,来分别适应颠簸程度,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所述避震弹簧杆42包括第一支撑筒、第二支撑筒和弹簧筒,所述弹簧筒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筒与所述第二支撑筒表面;所述第一支撑筒的顶端与所述承托架43相互铰接,所述第二支撑筒的底端与所述承托架43顶端相互铰接;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筒的顶端延伸到所述第一支撑筒的内部,第二支撑筒的顶端通过密封组件延伸到第一支撑筒的内部,在颠簸过程中,第二支撑筒的一端会在第一支撑筒的内部移动,由于第一支撑筒的内部空间移动,移动会改变内部压强,气压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反推第一支撑筒突刺反复来减小颠簸程度直至平稳。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架(1)、后机架(3)和用于连接所述前机架(1)与所述后机架(3)的中端机架(2),所述后机架(3)的表面设置有抗震部(4),所述中端机架(2)底端的所述前机架(1)正下方固定有防撞部(5);其中
在所述前机架(1)上下移动震动时,所述防撞部(5)适于阻止所述中端机架(2)与地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部(5)包括固定在所述中端机架(2)底部的防撞台(51);以及
所述防撞台(51)设置在所述前机架(1)的正下方,所述防撞台(51)表面设置有朝下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台(5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腔(52),所述移动腔(52)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槽(56);以及
所述活动槽(56)的内壁上贴合有软体橡胶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腔(52)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台(53);以及
所述活动台(53)整体呈“T”字形,所述活动台(53)顶端的两侧均与所述活动槽(56)内壁的橡胶垫贴合,所述活动台(53)的底端延伸到所述移动腔(52)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台(53)的底端固定有等间距的档条(54);以及
所述档条(54)的底部一侧为倾斜台面,所述倾斜台面朝向与电动车行驶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档条(54)之间设置有泄压通道(55);以及
所述泄压通道(55)的竖截面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部(4)包括基座台(41)和承托架(43);以及
所述基座台(41)固定在所述后机架(3)的顶端,所述承托架(43)铰接在所述后机架(3)的底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台(41)与所述承托架(43)通过避震弹簧杆(42)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弹簧杆(42)包括第一支撑筒、第二支撑筒和弹簧筒,所述弹簧筒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筒与所述第二支撑筒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筒的顶端与所述承托架(43)相互铰接,所述第二支撑筒的底端与所述承托架(43)顶端相互铰接;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筒的顶端延伸到所述第一支撑筒的内部。
CN202123378930.5U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Active CN21644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8930.5U CN216443731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8930.5U CN216443731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3731U true CN216443731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7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78930.5U Active CN216443731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3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09725U (zh) 一种电梯轿厢导靴的缓冲减震装置
CN216443731U (zh) 一种电动车用缓冲效果好的主支架
JP3056496B2 (ja)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CN112297973A (zh) 一种防震效果好的汽车座椅
CN111674300A (zh) 一种具有防颠簸功能的拓展型户外汽车后排座椅
CN111775789B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儿童座椅
CN213056969U (zh) 一种缓冲性能好的汽车保险杠
CN210558789U (zh) 一种观光电梯轿厢减震结构
CN210126584U (zh) 一种带有调节坐垫的平衡车操作杆
CN210681021U (zh) 一种具备缓冲能力的电动车车架
CN218662211U (zh) 一种减震独轮车
CN20826440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后座
CN209956166U (zh) 一种用于自行三轮车的减震装置
CN217374739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后座
CN214356482U (zh) 一种新型前置电瓶避震车架
CN214647747U (zh)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背部支撑结构
CN210191710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车身及电动滑板车
CN216915987U (zh) 一种婴儿拖车的避震结构
CN205469400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的减震后座
CN220948347U (zh) 一种可独立减震的utv四轮全地形儿童玩具车
CN216105482U (zh) 一种电梯轿底组件的减震结构
CN213839391U (zh) 一种抗侧倾功能的减震器
CN215436106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载儿童安全座椅
CN213383969U (zh) 一种减震汽车座椅底架总成
CN220639619U (zh) 车辆用减震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