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0393U -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0393U
CN216250393U CN202122211452.2U CN202122211452U CN216250393U CN 216250393 U CN216250393 U CN 216250393U CN 202122211452 U CN202122211452 U CN 202122211452U CN 216250393 U CN216250393 U CN 216250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material clamp
plate
turre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14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尚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Cenke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Cenke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Cenke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Cenke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114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0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0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0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包括底板,还包括设置到底板的可相对底板转动的转塔机构、第一料夹开夹机构、第二料夹开料机构、弯线机构、切线机构、压焊机构以及测试机构,转塔机构设有至少四个工位,四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的一侧分别设有料夹,第一料夹开夹机构、第二料夹开夹机构、弯线机构、切线机构、压焊机构和测试机构位于转塔机构的周围,第一料夹开夹机构与第一工位对应,弯线机构、切线机构与第二工位对应,压焊机构与第三工位对应,测试机构、第二料夹开料机构与第四工位对应。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电感制作的过程中,其磁芯在饶设线圈后,线圈的两端通常会有两根多余的铜线,因此先需要对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进行弯线和折脚、切线操作,在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被切断后会形成两个线端,因此还需要对磁芯的两个线端进行压平贴合、测试操作,目前对磁芯进行弯线和折脚、切线、压平贴合、测试操作是分流水线进行的,磁芯需要多次装夹,容易损坏磁芯,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可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对磁芯的弯线和折脚、切线、压平贴合、测试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包括底板,还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的可相对所述底板转动的转塔机构、第一料夹开夹机构、第二料夹开料机构、弯线机构、切线机构、压焊机构以及测试机构,所述转塔机构设有至少四个工位,所述四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的一侧分别设有料夹,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机构、第二料夹开夹机构、弯线机构、切线机构、压焊机构和测试机构位于所述转塔机构的周围,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机构与所述第一工位对应,所述弯线机构、切线机构与所述第二工位对应,所述压焊机构与所述第三工位对应,所述测试机构、第二料夹开料机构与所述第四工位对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塔机构可相对所述底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分别设置到所述转塔机构的前侧、右侧、后侧、左侧,所述第一工位的靠近第二工位的一侧、第二工位的靠近第三工位的一侧、第三工位的靠近第四工位的一侧和第四工位的靠近第一工位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料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塔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安装件、设置到所述底板底面的驱动电机、设置到所述安装件内部的连接杆和转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安装座安装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从所述安装件的顶端伸出并安装有所述转塔,所述底板的顶面具有供收容所述安装座的通槽,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连接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可带动所述转塔相对所述底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分别设置到所述转塔的前侧、右侧、后侧、左侧,所述第一工位的靠近第二工位的一侧、第二工位的靠近第三工位的一侧、第三工位的靠近第四工位的一侧和第四工位的靠近第一工位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料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第一底座、设置到所述第一底座顶端的第一竖直气缸、设置到所述第一竖直气缸顶端的第一横向连接板、第一料夹开夹板和第一料夹开夹件,所述第一底座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的右方,所述第一横向连接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板,所述第一料夹开夹件设置到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板的顶端,所述第一料夹开夹件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的下方并与第一工位的料夹对应;所述第一竖直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一横向连接板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板、第一料夹开夹件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料夹开夹件的上下移动可使料夹进行开闭动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机构还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横向连接板顶端的第一料兜,所述第一料兜与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对应并位于所述第一料夹开夹件的右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位对应的第一吹气机构,所述第一吹气机构包括设置到底板顶面的第一立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一吹气针头,所述第一立柱位于所述转塔机构的前方,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到所述第一立柱的靠近所述转塔机构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左方,所述第一吹气针头的一端设置到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的顶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弯线机构位于所述转塔机构的右方,所述弯线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弯线座、设置到所述弯线座前侧的第二竖直气缸、水平气缸、旋转电机、夹紧气缸、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所述水平气缸设置到所述第二竖直气缸的前侧并可在所述第二竖直气缸的驱动下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旋转电机水平设置到所述水平气缸的前侧并可在所述水平气缸的驱动下进行左右移动,所述夹紧气缸的一端安装到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设有所述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所述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旋转电机可驱动所述夹紧气缸沿竖直方向转动,所述夹紧气缸可驱动所述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右前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切线机构位于所述弯线机构的左方,所述切线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切线座、角度调节板、气缸安装板、驱动气缸、切刀安装座和切刀,所述切线座靠近所述弯线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板设置到所述切线座的远离所述弯线机构的一侧,所述气缸安装板的一端设置到所述角度调节板的远离所述切线座的一侧且气缸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倾斜,所述气缸安装板的倾斜角度是可调的,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到所述气缸安装板的顶面,所述驱动气缸的远离所述气缸安装板的一侧设有所述切刀安装座,所述切刀安装座沿所述气缸安装板的倾斜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后方,所述切刀安装到所述切刀安装座的靠近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和切刀安装座之间,所述切刀的刀头与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对应,所述驱动气缸可驱动所述切刀安装座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方向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切刀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焊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焊接座、第三竖直气缸、电极座、正极件、负极件和焊头,所述焊接座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后方,所述第三竖直气缸设置到所述焊接座的顶端,所述电极座设置到所述第三竖直气缸的靠近所述第三工位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料夹的左方,所述电极座的靠近第三工位的料夹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正极件、负极件,所述正极件和负极件呈前后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正极件、负极件的底端设有所述焊头,所述焊头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料夹的上方;所述第三竖直气缸可驱动所述电极座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正极件、负极件、焊头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测试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立座、第四竖直气缸、测试座、支撑件和两个探针,所述立座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左前方,所述第四竖直气缸、测试座、支撑件依次设置到所述立座的靠近所述第四工位的一侧,所述两个探针呈平行设置,两个探针的一端分别设置到所述支撑件的远离所述测试座的一端,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料夹的上方;所述第四竖直气缸可驱动所述测试座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支撑件、两个探针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塔式生产模块,操作简单,可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对磁芯的弯线和折脚、切线、压平贴合、测试操作,从而避免了因多次装夹而对磁芯造成损坏等情况的发生,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俯视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转塔机构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转塔机构和底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第一料夹开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第一料夹开夹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料夹和第一料夹开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弯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弯线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切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压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第二料夹开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第一吹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转塔式生产模块的第二吹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包括底板61以及设置到底板61的可相对底板61转动的转塔机构62、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第二料夹开夹机构69、弯线机构64、切线机构66、压焊机构67、测试机构68、第一吹气机构71和第二吹气机构72。转塔机构62设有四个工位,四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621、第二工位622、第三工位623和第四工位624。第一工位621、第二工位622、第三工位623和第四工位624的一侧分别设有料夹625。料夹625用于夹持磁芯以实现对磁芯进行装夹。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第二料夹开夹机构69、弯线机构64、切线机构66、压焊机构67、测试机构68、第一吹气机构71和第二吹气机构72位于转塔机构62的周围,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第一吹气机构71与第一工位621对应。弯线机构64、切线机构66与第二工位622对应。压焊机构67与第三工位623对应。测试机构68、第二料夹开料机构69、第二吹气机构72与第四工位624对应。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塔机构62也可以是设置六个或八个工位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工位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转塔机构62可相对底板6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塔机构62的前侧、右侧、后侧、左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工位621、第二工位622、第三工位623和第四工位624。第一工位621的靠近第二工位622的一侧、第二工位622的靠近第三工位623的一侧、第三工位623的靠近第四工位624的一侧和第四工位624的靠近第一工位621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料夹625。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转塔机构62可相对底板6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工位621、第二工位622、第三工位623、第四工位624的位置以及料夹625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结合图3和图4所示,转塔机构62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安装件6211、设置到底板61底面的驱动电机6212、设置到安装件6211内部的连接杆6213和转塔6215。
连接杆6213的一端通过安装座6214安装到驱动电机6212的输出轴6212a,另一端从安装件6211的顶端伸出并安装有转塔6215,底板61的顶面具有供收容安装座6214的通槽612。驱动电机6212可驱动连接杆62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可带动转塔6215相对底板6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塔6215的前侧、右侧、后侧、左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工位621、第二工位622、第三工位623和第四工位624。通过转塔6215相对于底板6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将每个工位的料夹625夹持的磁芯输送到各个机构处以进行相应的加工操作。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6213的外壁和安装件6211的内壁之间设有轴承6216,以对连接杆6213提供转动支撑。轴承6216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可以理解地,轴承621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6212优选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用于对位于第一工位621处的料夹625进行开夹操作。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第一底座631、设置到第一底座631顶端的第一竖直气缸632、设置到第一竖直气缸632顶端的第一横向连接板633、第一竖向立板637、第一料夹开夹板634和第一料夹开夹件635。
第一底座631位于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的右方。第一横向连接板633的靠近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料夹开夹板634,第一竖向立板637设置到底板61的顶面,第一竖向立板637的顶端与第一横向连接板633的远离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的一端连接,以对第一横向连接板633提供支撑。第一料夹开夹件635设置到第一料夹开夹板634的顶端。第一料夹开夹件635位于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的下方并与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对应。第一竖直气缸632可驱动第一横向连接板633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第一料夹开夹板634、第一料夹开夹件635上下移动,第一料夹开夹件635的上下移动可使料夹625进行开闭动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料夹开夹件635的顶端设有Y型凹槽6352。结合图7所示,料夹625通过安装块6252安装到对应工位的对应的一侧。料夹625包括两个夹臂6254和连接在两个夹臂6254之间的弹簧(图上未示出)。两个夹臂6254通过转轴6256可转动地安装到安装块6252的远离对应的工位的一侧。两个夹臂6254呈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倒Y型间隙。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凸出于对应的工位的顶端以方便夹持磁芯,两个夹臂6254的底端用于与第一料夹开夹件635的Y型凹槽6352相配合。在实际应用时,例如当将磁芯装夹到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时,先通过第一竖直气缸632驱动第一料夹开夹件635向上移动,两个夹臂6254的底端会在Y型凹槽6352的两个斜向内壁的挤压作用下相互靠近,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会张开,然后将磁芯放入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之间,再通过第一竖直气缸632驱动第一料夹开夹件635向下移动以回到初始位置,两个夹臂6254的底端由于没有受到Y型凹槽6352的两个斜向内壁的挤压并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会闭合从而实现夹持磁芯,如此即完成磁芯的装夹。
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还包括设置到第一横向连接板633顶端的第一料兜636,第一料兜636与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对应并位于第一料夹开夹件635的右方。通过第一竖直气缸632驱动第一横向连接板633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第一料兜636上下移动。
结合图14所示,第一吹气机构71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第一立柱712、第一连接柱713和第一吹气针头714。
第一立柱712位于转塔机构62的前方,第一连接柱713设置到第一立柱712的靠近转塔机构62的一侧并位于第一工位621的左方,第一吹气针头714的一端设置到第一连接柱713的远离第一立柱712的一端并用于与外部供气设备连接,另一端靠近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的顶端。第一吹气针头714用于在料夹625张开后将磁芯吹入到第一料兜636。
结合图8和图9所示,弯线机构64位于转塔机构62的右方,用于对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进行弯线、折脚操作。弯线机构64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弯线座641、设置到弯线座641前侧的第二竖直气缸642、水平气缸643、旋转电机644、夹紧气缸645、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弯线座641靠近底板61的后侧、右侧。
水平气缸643设置到第二竖直气缸642的前侧并可在第二竖直气缸642的驱动下进行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水平气缸643通过连接板6422设置到第二竖直气缸642的前侧。具体的,第二竖直气缸642的前侧设置有连接板6422,连接板6422的前侧设置有水平气缸643,第二竖直气缸642可驱动连接板642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带动水平气缸643上下移动。
旋转电机644设置到水平气缸643的前侧并可在水平气缸643的驱动下进行左右移动。本实施例中,旋转电机644依次通过安装板6434、固定板6432水平设置到水平气缸643的前侧。具体的,水平气缸643的前侧设置有固定板6432,固定板6432的前侧设置有安装板6434,安装板6434的前侧水平设置有旋转电机644,水平气缸643驱动固定板6432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带动安装板6434、旋转电机644左右移动。
夹紧气缸645的一端安装到旋转电机644的输出轴6442,另一端设有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呈上下平行设置。旋转电机644可驱动夹紧气缸645沿竖直方向转动,夹紧气缸645可驱动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夹紧或张开动作。本实施例中,夹紧气缸645、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位于旋转电机644的左方,并位于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的右前方。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用于夹持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
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的结构相同,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的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6462、第二凹槽6472,第一凹槽6462、第二凹槽6472呈相对设置,设置的第一凹槽6462、第二凹槽6472,方便夹持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
本实施例中,上废线夹板646、下废线夹板647均为金属件,有利于提高夹持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的力度。
本实施例中,弯线机构64还包括分度盘648,夹紧气缸645的一端通过分度盘648安装到旋转电机644的输出轴6442。具体的,分度盘648套装到旋转电机644的输出轴6442的外周,分度盘648的远离旋转电机644的一端设有安装柱6482,安装柱6482位于分度盘648的中心的的一侧并靠近弯线座641,夹紧气缸645的一端安装到安装柱6482。旋转电机644可驱动分度盘648沿竖直方向转动,从而可实现带动夹紧气缸645沿竖直方向转动。
弯线机构64还包括位于分度盘648上方的槽型光电开关649,分度盘648的外周设有环状的凸部6484,凸部6484设有定位槽6486与槽型光电开关649的光电感应区域配合。在实际使用时,当定位槽6486与槽型光电开关649的光电感应区域配合时,表明旋转电机644的输出轴6442、夹紧气缸645位于初始位置,设置的该种结构,方便输出轴6442、夹紧气缸645的回位。
槽型光电开关649安装到连接件6492的底端,连接件6492的一端垂直安装到固定板6432的顶端,另一端朝远离固定板6432的方向延伸。安装板6434位于连接件6492的右方。
结合图10所示,切线机构66用于对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进行切线操作。切线机构66位于弯线机构64的左方。切线机构66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切线座662、角度调节板663、气缸安装板664、驱动气缸665、切刀安装座666和切刀667。
切线座662靠近弯线机构64。角度调节板663设置到切线座662的远离弯线机构64的一侧。气缸安装板664的一端设置到角度调节板663的远离切线座662的一侧且气缸安装板664朝向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倾斜。驱动气缸665设置到气缸安装板664的顶面。驱动气缸665的远离气缸安装板664的一侧设有切刀安装座666,切刀安装座666沿气缸安装板664的倾斜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的后方。切刀667安装到切刀安装座666的靠近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的一端并位于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和切刀安装座666之间。切刀667的刀头667a与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对应。驱动气缸665可驱动切刀安装座666朝靠近或远离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的方向移动,从而可带动切刀667朝靠近或远离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的方向移动。在实际应用时,当通过弯线机构将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反上磁芯的上端面时,通过驱动气缸665的驱动,可带动切刀667的刀头667a抵压到磁芯的上端面并能将两根多余的铜线压住,之后在弯线机构的作用下通过刀头667a能够实现将两根多余的铜线切断。
本实施例中,切刀安装座666通过切刀安装板668设置到驱动气缸665的远离气缸安装板664的一侧。驱动气缸665可驱动切刀安装板668朝靠近或远离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的方向移动,从而可带动切刀安装座666朝靠近或远离第二工位622的料夹625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气缸安装板664的倾斜角度是可调的,以适配不同长度大小的磁芯,从而保证刀头667a能够抵压到磁芯的上端面。具体的,角度调节板663的远离切线座662的一侧设有弧状的角度调节槽6632,角度调节槽6632靠近角度调节板663的远离第二工位622的一端。气缸安装板664的一端设有与角度调节槽6632配合的连接柱,通过将连接柱与角度调节槽6632的不同位置进行配合,从而可实现调整气缸安装板664的倾斜角度。
结合图11所示,在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被切断后会形成两个线端,压焊机构67用于将磁芯的两个线端进行压平贴合操作。压焊机构67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焊接座672、第三竖直气缸673、电极座674、正极件675、负极件676和焊头677。
焊接座672位于第三工位623的后方并靠近底板61的后侧。第三竖直气缸673设置到焊接座672的顶端。电极座674通过滑板678设置到第三竖直气缸673的靠近第三工位623的一侧并位于第三工位623的料夹625的左方。电极座674的靠近第三工位623的料夹625的一侧设置有正极件675、负极件676,正极件675和负极件676呈前后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正极件675和负极件676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正极件675、负极件676的底端设有焊头677,焊头677位于第三工位623的料夹625的上方。第三竖直气缸673可通过滑板678驱动电极座674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正极件675、负极件676、焊头677上下移动。在实际应用时,焊头677与磁芯的两个线端对应,通过第三竖直气缸673驱动焊头677向下移动,从而可实现将磁芯的两个线端压平贴合到磁芯的上端面,以实现对磁芯的两个线端进行压平贴合操作。
结合图12所示,测试机构68用于对磁芯的两个线端进行电压测试,以将不良品剔除。测试机构68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立座682、第四竖直气缸683、测试座684、支撑件685和两个探针686。
立座682位于第四工位624的左前方并靠近底板61的左侧。第四竖直气缸683、测试座684、支撑件685依次设置到立座682的靠近第四工位624的一侧。两个探针686呈平行设置,两个探针686的一端分别设置到支撑件685的远离测试座684的一端并用于与外部测试设备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位于第四工位624的料夹625的上方。第四竖直气缸683可驱动测试座684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支撑件685、两个探针686上下移动。在实际应用时,两个探针686与磁芯的两个线端对应,通过第四竖直气缸683驱动两个探针686向下移动,使两个探针686的远离支撑件685的一端与两个线端接触,从而通过外部测试设备可实现对磁芯的两个线端的电压进行测试。
结合图13所示,第二料夹开夹机构69用于对位于第四工位624处的料夹625进行开夹操作。第二料夹开夹机构69的结构与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第二底座691、设置到第二底座691顶端的第五竖直气缸692、设置到第五竖直气缸顶692端的第二横向连接板693、第二竖向立板697、第二料夹开夹板694和第二料夹开夹件695。
第二底座691位于第四工位624的料夹625的前方。第二横向连接板693的靠近第四工位624的料夹62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料夹开夹板695,第二竖向立板697设置到底板61的顶面,第二竖向立板697的顶端与第二横向连接板693的远离第四工位624的料夹625的一端连接,以对第二横向连接板693提供支撑。第二料夹开夹件695设置到第二料夹开夹板694的顶端.第二料夹开夹件695位于第四工位624的料夹625的下方并与第四工位624的料夹625对应。第五竖直气缸692可驱动第二横向连接板693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第二料夹开夹板694、第二料夹开夹件695上下移动,第二料夹开夹件695的上下移动可使料夹625进行开闭动作。
第二料夹开夹机构69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料夹开夹机构69还包括设置到第二横向连接板693顶端的第二料兜696,第二料兜696与第四工位624的料夹625对应并位于第四料夹开夹件695的前方。通过第五竖直气缸692可驱动第二横向连接板693上下移动,从而可驱动第二料兜696上下移动。
结合图15所示,第二吹气机构72的结构与第一吹气机构71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设置到底板61顶面的第二立柱722、第二连接柱723和第二吹气针头724。第二吹气机构72位于测试机构68的后方。
第二立柱722位于转塔机构62的左方并位于测试机构68的后方。第二连接柱723设置到第二立柱722的靠近转塔机构62的一侧并位于第四工位624的后方,第二吹气针头724的一端设置到第二连接柱723的远离第二立柱722的一端并用于与外部供气设备连接,另一端靠近第四工位624的料夹625的顶端。第二吹气针头724用于在料夹625张开后将磁芯吹入到第二料兜69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和图2所示,当饶设有线圈的磁芯被输送到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的上方时,先通过第一竖直气缸632驱动第一料夹开夹件635向上移动以使料夹625的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张开,然后将磁芯放入到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之间,然后通过第一竖直气缸632驱动第一料夹开夹件635回位以使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闭合,从而通过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实现夹持磁芯。
磁芯装夹到第一工位621的料夹625后,通过驱动电机6212驱动转塔62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磁芯即到达了第二工位622的位置处,此时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与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对应并位于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的左方。然后通过夹紧气缸645驱动上废线夹板646、下废线夹板647相互远离以张开,然后通过水平气缸643驱动旋转电机644、夹紧气缸645、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整体往左移动,使磁芯的两个多余的铜线位于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之间,然后通过夹紧气缸645驱动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相互靠近以实现夹紧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夹紧后,通过旋转电机644驱动夹紧气缸645朝向磁芯转动,使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反上磁芯的上端面,以实现对两根多余的铜线进行弯线操作,然后通过驱动气缸665驱动切刀安装板668、切刀安装座666、切刀667整体朝靠近磁芯的方向移动,由于切刀667是呈倾斜状的,因而驱动气缸665的驱动可使切刀667的刀头667a抵压到磁芯的上端面的合适位置并能够将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压住,此时切刀667位于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的下方,然后通过第二竖直气缸642驱动水平气缸643、旋转电机644、夹紧气缸645、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整体向上移动,以实现将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拉起,同时通过旋转电机644驱动夹紧气缸645回位,从而夹紧气缸645带动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回位以实现对两根多余的铜线进行折脚操作,在回位的过程中,磁芯的两根多余的铜线可被切刀667的刀头667a切断,然后通过水平气缸643驱动旋转电机644、夹紧气缸645、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整体回位,然后通过夹紧气缸645驱动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张开,再通过第二竖直气缸642驱动水平气缸643、旋转电机644、夹紧气缸645、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整体回位,在此过程中,上废线夹板646和下废线夹板647上的被切断的两根铜线会受到震动从而掉落,而磁芯上则会形成两个线端,然后通过驱动气缸665驱动切刀安装板668、切刀安装座666和切刀667整体回位,弯线和折脚、切线操作即完成。
弯线和折脚、切断操作完成后,通过驱动电机6212驱动转塔62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磁芯即到达了第三工位623的位置处,此时焊头677位于磁芯的上方并与磁芯的两个线端对应。然后通过第三竖直气缸673驱动电极座674、正极件675、负极件676和焊头677向下移动以通过焊头677将两个线端压平贴合到磁芯的上端面,以进行压平贴合操作。压焊时间达到后,通过第三竖直气缸673驱动电极座674、正极件675、负极件676和焊头677回位。完成后,通过驱动电机6212驱动转塔62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磁芯即到达了第四工位624的位置处,此时两个探针686位于磁芯的上方并与磁芯的两个线端对应。然后通过第四竖直气缸683驱动测试座684、支撑件685和两个探针686整体向下移动,使两个探针686的远离支撑件685的一端与两个线端接触以实现通过外部测试设备实现对两个线端的电压进行测试,若测试不合格,则通过第二料夹开夹机构69的第五竖直气缸692驱动第二料夹开夹件695向上移动,以使料夹625的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张开,然后通过第二吹气针头724对两个夹臂6254顶端之间的磁芯进行吹气以将磁芯吹入到第二料兜696。若测试合格,则通过驱动电机6212驱动转塔62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磁芯即回到了第一工位621的位置处,然后通过第一料夹开夹机构63的第一竖直气缸632驱动第一料夹开夹件635向上移动,以使料夹625的两个夹臂6254的顶端张开,然后通过第一吹气针头714对两个夹臂6254顶端之间的磁芯进行吹气以将磁芯吹入到第一料兜636,此时转塔机构62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磁芯即加工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转塔式生产模块,操作简单,可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对磁芯的弯线和折脚、切线、压平贴合、测试操作,从而避免了因多次装夹而对磁芯造成损坏等情况的发生,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生产的需求。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的可相对所述底板转动的转塔机构、第一料夹开夹机构、第二料夹开料机构、弯线机构、切线机构、压焊机构以及测试机构,所述转塔机构设有至少四个工位,所述四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的一侧分别设有料夹,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机构、第二料夹开夹机构、弯线机构、切线机构、压焊机构和测试机构位于所述转塔机构的周围,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机构与所述第一工位对应,所述弯线机构、切线机构与所述第二工位对应,所述压焊机构与所述第三工位对应,所述测试机构、第二料夹开料机构与所述第四工位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机构可相对所述底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分别设置到所述转塔机构的前侧、右侧、后侧、左侧,所述第一工位的靠近第二工位的一侧、第二工位的靠近第三工位的一侧、第三工位的靠近第四工位的一侧和第四工位的靠近第一工位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料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安装件、设置到所述底板底面的驱动电机、设置到所述安装件内部的连接杆和转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安装座安装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从所述安装件的顶端伸出并安装有所述转塔,所述底板的顶面具有供收容所述安装座的通槽,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连接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可带动所述转塔相对所述底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分别设置到所述转塔的前侧、右侧、后侧、左侧,所述第一工位的靠近第二工位的一侧、第二工位的靠近第三工位的一侧、第三工位的靠近第四工位的一侧和第四工位的靠近第一工位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料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第一底座、设置到所述第一底座顶端的第一竖直气缸、设置到所述第一竖直气缸顶端的第一横向连接板、第一料夹开夹板和第一料夹开夹件,所述第一底座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的右方,所述第一横向连接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板,所述第一料夹开夹件设置到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板的顶端,所述第一料夹开夹件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的下方并与第一工位的料夹对应;所述第一竖直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一横向连接板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板、第一料夹开夹件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料夹开夹件的上下移动可使料夹进行开闭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夹开夹机构还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横向连接板顶端的第一料兜,所述第一料兜与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对应并位于所述第一料夹开夹件的右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位对应的第一吹气机构,所述第一吹气机构包括设置到底板顶面的第一立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一吹气针头,所述第一立柱位于所述转塔机构的前方,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到所述第一立柱的靠近所述转塔机构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左方,所述第一吹气针头的一端设置到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工位的料夹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线机构位于所述转塔机构的右方,所述弯线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弯线座、设置到所述弯线座前侧的第二竖直气缸、水平气缸、旋转电机、夹紧气缸、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所述水平气缸设置到所述第二竖直气缸的前侧并可在所述第二竖直气缸的驱动下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旋转电机水平设置到所述水平气缸的前侧并可在所述水平气缸的驱动下进行左右移动,所述夹紧气缸的一端安装到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设有所述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所述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旋转电机可驱动所述夹紧气缸沿竖直方向转动,所述夹紧气缸可驱动所述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上废线夹板和下废线夹板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右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机构位于所述弯线机构的左方,所述切线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切线座、角度调节板、气缸安装板、驱动气缸、切刀安装座和切刀,所述切线座靠近所述弯线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板设置到所述切线座的远离所述弯线机构的一侧,所述气缸安装板的一端设置到所述角度调节板的远离所述切线座的一侧且气缸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倾斜,所述气缸安装板的倾斜角度是可调的,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到所述气缸安装板的顶面,所述驱动气缸的远离所述气缸安装板的一侧设有所述切刀安装座,所述切刀安装座沿所述气缸安装板的倾斜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后方,所述切刀安装到所述切刀安装座的靠近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和切刀安装座之间,所述切刀的刀头与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对应,所述驱动气缸可驱动所述切刀安装座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方向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切刀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工位的料夹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焊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焊接座、第三竖直气缸、电极座、正极件、负极件和焊头,所述焊接座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后方,所述第三竖直气缸设置到所述焊接座的顶端,所述电极座设置到所述第三竖直气缸的靠近所述第三工位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料夹的左方,所述电极座的靠近第三工位的料夹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正极件、负极件,所述正极件和负极件呈前后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正极件、负极件的底端设有所述焊头,所述焊头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料夹的上方;所述第三竖直气缸可驱动所述电极座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正极件、负极件、焊头上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塔式生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包括设置到所述底板顶面的立座、第四竖直气缸、测试座、支撑件和两个探针,所述立座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左前方,所述第四竖直气缸、测试座、支撑件依次设置到所述立座的靠近所述第四工位的一侧,所述两个探针呈平行设置,两个探针的一端分别设置到所述支撑件的远离所述测试座的一端,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料夹的上方;所述第四竖直气缸可驱动所述测试座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支撑件、两个探针上下移动。
CN202122211452.2U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Active CN216250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1452.2U CN216250393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1452.2U CN216250393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0393U true CN216250393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3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1452.2U Active CN216250393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0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5218B (zh) 一种耳机插头自动焊线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9665204U (zh) 一种自行车把套加工用夹具
CN216250393U (zh)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CN115798919A (zh) 一种转塔式生产模块
CN218983729U (zh)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刀座焊合工装
CN212371418U (zh) 一种激光焊接定位旋转治具
CN108890198B (zh) 一种汽车纵梁焊装夹具
CN117890772B (zh) 一种可调集成电路测试治具
CN218471758U (zh) 一种磁芯引线翻转装置
CN217942398U (zh) 一种可调节旋转式焊接台夹具
CN214921767U (zh) 一种方形铝壳三元锂电池自动装配线的极耳焊转盘夹具
CN213716808U (zh) 一种新型压线工装
CN216940052U (zh) 一种龙门式加工中心底座的加工装置
CN220825627U (zh) 一种衣帽架焊接工装
CN220636726U (zh) 一种带有焊点定位功能的电焊机
CN215509493U (zh) 一种用于眼镜生产中的全自动点焊机
CN215699187U (zh) 汽车车身后围总成焊接夹具
CN220837437U (zh) 一种定位稳定的半导体冲压机
CN217801346U (zh) 一种柔性夹具
CN218903211U (zh) 一种圆柱电池极耳折弯机构
CN108705189B (zh) 一种单边引出焊
CN215356862U (zh) 五轴坐标单工位双焊机
CN114883886A (zh) 一种dc头焊接装置及其方法
CN216729957U (zh) 一种线割机床工件固定装置
CN215514296U (zh) 一种Type-C接口组装检测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