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7412U - 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7412U
CN216197412U CN202122007883.7U CN202122007883U CN216197412U CN 216197412 U CN216197412 U CN 216197412U CN 202122007883 U CN202122007883 U CN 202122007883U CN 216197412 U CN216197412 U CN 216197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cover
vehicle
hinge
opening mechanism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78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智斌
顾义斌
周星栋
冯方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78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7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7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7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包括:丝杆;滚珠丝杆螺帽,其套设于丝杆上,以与其螺纹连接,其上设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的轴心方向垂直于丝杆的轴向方向;铰链固定侧元件,其与所述第一滚珠轴承连接,该铰链固定侧元件用于与车辆前盖连接;铰链驱动侧元件,其与所述第二滚珠轴承连接,该铰链驱动侧元件还与铰链固定侧元件固定连接,所述铰链驱动侧元件包括滚轮;具有曲率的滑轨,其不平行于丝杆设置,所述滚轮设于滑轨内并能够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滚轮沿着具有曲率的滑轨长度方向的滑动使得滚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产生位移,以带动铰链驱动侧元件和铰链固定侧元件同步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辅助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盖开启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律法规针对节能减排的进一步要求,电动乘用车的发展十分迅猛,市场和用户对于电动乘用车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诸多汽车企业开始尝试进行电动乘用车的开发,其中电动乘用车的前盖布置为行李区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趋势。
在汽车结构方面,现存汽车市场针对于开闭件(车门、后盖)的开启方式进行了多种探究与设计,但由于传统燃油车前盖的开启频率很低,开启方式极为单调,导致现有技术中的电动乘用车上也仍然使用着单纯绕铰链轴旋转开闭的结构,这种开启结构缺乏一定的创新设计。
由此,为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迎合市场喜好,本实用新型以汽车前盖开闭方式作为切入点,并期望提供一种同时满足安全、方便且前卫的汽车前盖开启机构,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汽车前置行李舱使用体验,具有极高的客户价值。
目前,乘用车市场主流的前盖运动方式为绕布置在前盖后侧方的铰链轴旋转开启或关闭;另外还有一种小众开启方式为绕布置在前盖前方的铰链轴旋转开闭,其市场保有量较低;上述两种前盖开启方式本质上都是绕铰链轴的旋转来完成的运动。针对上述两种前盖开启方式,均需要用户提供一定的力将前盖抬升到一定高度,随后使用撑杆或者气弹簧支撑结构来提供支持力保持前盖的开启状态,前盖的关闭则需要用户提供一定的力来控制下落以及锁紧前盖。
通过分析现行的前盖开启技术,发明人发现现行的前盖开启交互方式单调,无法成为新四化汽车产品亮点。同时,在汽车行进过程中,以机械解锁的开启前盖方式存在意外解锁并遮挡用户视野的问题,其容易造成事故的隐患。此外,线性的车辆前盖在开启或关闭过程需要用户提供一定力的输入,这会降低部分使用人群的操作舒适度和满意度,使用过程中如有不慎容易发生事故。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车辆前盖开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期望获得一种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该开启机构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车辆前盖的滑动开启,其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开启方式,更加贴合未来智能汽车匹配需求。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可以减少对用户操作力的要求,减少开启前盖时所需的空间,使人机交互更为高效,在发生故障时可以有效减小对顾客产生事故的可能,其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该开启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车辆前盖的滑动开启,该开启机构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开启方式,更加贴合未来智能汽车匹配需求。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可以减少对用户操作力的要求,减少开启前盖时所需的空间,使人机交互更为高效,在发生故障时可以有效减小对顾客产生事故的可能,其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包括:
丝杆;
滚珠丝杆螺帽,其套设于所述丝杆上,以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滚珠丝杆螺帽上设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的轴心方向垂直于丝杆的轴向方向;
铰链固定侧元件,其与所述第一滚珠轴承连接,所述铰链固定侧元件用于与车辆前盖连接;
铰链驱动侧元件,其与所述第二滚珠轴承连接,所述铰链驱动侧元件还与所述铰链固定侧元件固定连接,所述铰链驱动侧元件包括滚轮;
具有曲率的滑轨,其被设置为不平行于所述丝杆,所述滚轮设于滑轨内并能够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滚轮沿着具有曲率的滑轨长度方向的滑动使得滚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产生位移,以带动铰链驱动侧元件和铰链固定侧元件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发明人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利用丝杆、滚珠丝杆螺帽、铰链固定侧元件和铰链驱动侧元件之间的配合,设计了一个新的车辆前盖开启机构,其可以实现车辆前盖的滑动开启。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启机构可以减少对用户操作力的要求,减少开启前盖时所需的空间,使人机交互更为高效,在发生故障时可以有效减小对顾客产生事故的可能,其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在本实用新型中,汽车前盖在滑动开启过程中,要求完全打开状态应贴合前挡风玻璃形态走势,且在保证足够安全距离前提下尽量压缩与前挡风玻璃间隙,这种状态可以最大化利用前舱体工作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车辆前盖的这种开启方式,需要控制车辆前盖的进行轴向平移与旋转运动同步进行,同时为保证前舱使用空间,前盖的轴向移动距离与旋转角度比例超过50:1,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置入异形滚珠丝杆螺帽来实现上述展开过程的平稳进行,同时其还可以额利用电信号接入可以加入到电动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整个滑轨不与丝杆平行,因此铰链驱动侧元件的滚轮在沿着具有曲率的滑轨长度方向的滑动时,会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发生位移,但实际上,此时与铰链驱动侧元件、铰链固定侧元件连接的滚珠丝杆螺帽和丝杆结构实际上并未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位移。
因此,滚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产生位移时可以带动铰链驱动侧元件、铰链固定侧元件绕与其对应连接的第二滚珠轴承和第一滚珠轴承的轴心旋转,二者同步旋转,进而可以带动车辆前盖绕第一滚珠轴承轴心旋转,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滑轨的曲率可根据实际所需角速度进行设计。总而言之,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前盖进行平移的速度可以由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旋转速度进行控制,而车辆前盖旋转的角速度则是依据滑轨的曲率设计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所述丝杆通过丝杆支撑座被设置在车辆的车身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所述丝杆与驱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所述铰链固定侧元件与铰链驱动侧元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还包括设于车辆前盖上的前盖侧缓冲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还包括设于车辆的车身上的车身侧缓冲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前盖仅有前端有固定机构,在汽车行驶时车辆前盖的后端容易因为路面颠簸或气流影响导致较大的震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发明人还优化设计了车身侧缓冲块和前盖侧缓冲块,以用于固定车辆前盖的后端,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防盗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铰链驱动侧元件还包括锁定装置,其中锁定装置在第一工位下锁定所述滚轮以防止其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且在第二工位下允许所述滚轮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所述滑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电磁铁;
弹簧;
插销,其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插销穿过所述滚轮;
其中,所述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力以吸引插销,在此状态下,插销处于所述第二工位,以使所述滚轮能够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当电磁铁在断电状态下,弹簧力带动插销移动以插入所述限位孔内,在此状态下,插销处于所述第一工位,以阻止滚轮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中,所述滑轨上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限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滑轨上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限位孔有利于当机构发生故障时及时锁止,增加机构的安全性。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常用车辆的前盖打开方式,其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该车辆可以实现车辆前盖的滑动开启,减少对用户操作力的要求,减少开启前盖时所需的空间,使人机交互更为高效,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减小对顾客产生事故的可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具有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具有如下所述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车辆前盖的滑动开启;该开启机构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开启方式,更加贴合未来智能汽车匹配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车辆前盖在完全开启后,用户一般需要将身躯置于前盖下方,此时车辆前盖处于用户视野之外,如果车辆前盖发生下砸,用户无法预见,而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开启机构可以使得前盖在完全开启状态依然处于用户视野之内,如果车辆前盖结构失稳,用户可预见危险。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丝杆与滚珠丝杆螺帽进行螺纹配合的组合机构本身的结构特性,使得通过移动滚珠丝杆螺帽进而持续转动丝杆非常困难;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优选设置有锁定装置,从而进一步锁定提高车辆前盖的安全性。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辆前盖被意外解锁也不会快速完全遮挡驾驶员视线,并且不会破坏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可以减少对用户操作力的要求,通过电信号即可控制车辆前盖的开启,其开启方式前所未有,可以有效减少开启前盖时所需的空间,使人机交互更为高效,在发生故障时可以有效减小对顾客产生事故的可能,其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采用了上述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同样具有上述优点以及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处于关闭状态时与车辆前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处于开启状态时与车辆前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滚珠丝杆螺帽与铰链固定侧元件和铰链驱动侧元件配合连接处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滚珠丝杆螺帽与铰链固定侧元件和铰链驱动侧元件配合连接处的结构剖面图。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铰链驱动侧元件与滑轨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锁定装置在第一工位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滑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A-A剖面图。
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开启结构的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然而该解释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成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处于关闭状态时与车辆前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处于开启状态时与车辆前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能够与车辆前盖1配合,并能够实现车辆前盖1的滑动开启,车辆前盖1在开启时采用了全新的开启方式,其不仅能够在轴向方向上进行平移,同时还同步进行旋转运动。
参阅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可以包括:丝杆2、滚珠丝杆螺帽3、铰链固定侧元件4、铰链驱动侧元件5和滑轨6。其中,滑轨6具有一定的曲率,其不平行于丝杆2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还包括有:丝杆支撑座7和驱动电机8。其中,丝杆2可以通过丝杆支撑座7被设置在车辆的车身上;驱动电机8可以与丝杆连接2,其可以驱动丝杆2绕其自身轴心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珠丝杆螺帽3套设于丝杆2上,并与其通过螺纹连接,该滚珠丝杆螺帽3上进一步地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31(参阅下述图3)和第二滚珠轴承32(参阅下述图3),且第一滚珠轴承31和第二滚珠轴承32的轴心方向垂直于丝杆2的轴向方向。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前盖1仅有前端有固定机构,在汽车行驶时车辆前盖1的后端容易因为路面颠簸或气流影响导致较大的震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发明人还优化设计了车身侧缓冲块9和前盖侧缓冲块10,前盖侧缓冲块9可以设置于车辆前盖1上,车身侧缓冲块10可以设置于车辆的车身上,二者均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以用于固定车辆前盖的后端,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防盗性能。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滚珠丝杆螺帽与铰链固定侧元件和铰链驱动侧元件配合连接处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如图3所示,同时结合参阅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固定侧元件4可以与滚珠丝杆螺帽3的第一滚珠轴承31连接,且其可以用于与车辆前盖1连接。相应地,铰链驱动侧元件5可以与上述铰链固定侧元件4固定连接,且其能够与与滚珠丝杆螺帽3的第二滚珠轴承32连接。
此外,进一步参阅图3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固定侧元件4与铰链驱动侧元件5可以通过螺栓33固定连接,其具体连接形式可以进一步地参阅下述图4。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滚珠丝杆螺帽与铰链固定侧元件和铰链驱动侧元件配合连接处的结构剖面图。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固定侧元件4与铰链驱动侧元件5可以通过螺栓33固定连接,铰链固定侧元件4可以与滚珠丝杆螺帽3的第一滚珠轴承31连接,铰链驱动侧元件5可以与滚珠丝杆螺帽3的第二滚珠轴承32连接。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铰链驱动侧元件与滑轨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驱动侧元件5还可以包括:滚轮51和锁定装置52。其中,铰链驱动侧元件的滚轮51设置在滑轨6内,并能够沿着滑轨6的长度方向滑动。
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中,具有曲率的滑轨6与丝杆2并不平行,铰链驱动侧元件5的滚轮51可以沿着滑轨6长度方向的滑动,该滚轮51沿着具有曲率的滑轨6长度方向的滑动会使得滚轮5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产生位移,即铰链驱动侧元件5中靠近滚轮51的一端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也会产生位移。当滚轮5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产生位移时,使铰链驱动侧元件5绕第二滚珠轴承32的轴心进行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中,铰链驱动侧元件5与铰链固定侧元件4固定连接;铰链驱动侧元件5和铰链固定侧元件4分别与滚珠丝杆螺帽3的第二滚珠轴承32和第一滚珠轴承31连接。
因此,随着铰链驱动侧元件5的转动,铰链固定侧元件4也可以绕第一滚珠轴承31的轴线进行旋转,即铰链固定侧元件4和铰链驱动侧元件5实现同步转动,在此情况系啊,铰链固定侧元件4可以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车辆前盖1绕第一滚珠轴承31的轴心进行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驱动侧单元中优选地设有锁定装置52,其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开启车辆前盖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该锁定装置52可以用于锁定滚轮51,其在第一工位下可以锁定滚轮51以防止其沿滑轨6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且在第二工位下允许该滚轮51沿滑轨6的长度方向滑动。
相应地,进一步参阅图5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轨6上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限位孔61,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定装置52可以包括:电磁铁521、弹簧522和插销523。其中,上述插销523与弹簧522连接,该插销523能够对应穿过铰链驱动侧元件5的滚轮51。
此外,再次参阅图5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驱动侧元件5中还可以包括有铰链体53。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锁定装置在第一工位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铁521在通电状态下可以产生磁力以吸引插销523,在此状态下,插销523处于第二工位下,此时滚轮51能够能够沿滑轨6的长度方向滑动;当电磁铁521在断电状态下,弹簧522的弹簧力可以带动插销523移动以插入滑轨6的限位孔61内,在此状态下,插销523处于第一工位下,以阻止滚轮51沿滑轨6的长度方向滑动。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滑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A-A剖面图。
结合图7和图8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的滑轨6上可以沿着其长度方向设有的若干个限位孔61,这些限位孔61的孔型可以设置为圆形,并与锁定装置52的插销523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滑轨6上的若干个限位孔61有利于当机构发生故障时及时锁止,增加开启机构的安全性。
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开启结构的B处局部放大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和图1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启结构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前盖1在滑动开启过程中,要求完全打开状态应贴合前挡风玻璃形态走势,且在保证足够安全距离前提下尽量压缩与前挡风玻璃间隙,这种状态可以最大化利用前舱体工作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车辆前盖1的这种开启方式,需要控制车辆前盖1的进行轴向平移与旋转运动同步进行,同时为保证前舱使用空间,车辆前盖1的轴向移动距离与旋转角度比例超过50:1,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置入异形滚珠丝杆螺帽3来实现上述展开过程的平稳进行,同时其还可以利用电信号接入进而加入到电动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中。
为了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结构的开启过程,结合参阅图9和图10所示的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开启结构,并同时参考图1-图8,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启结构的开启过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启机构可以加入到电动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中,当需要开启车辆前盖1时,操作人员可以控制电信号输出,电信号将会输入至驱动电机8,以使驱动电机8开始旋转,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可以带动丝杆2旋转,丝杆2两端被固定在车身上并限制其另外5个自由度,丝杆2的旋转会带动其上的滚珠丝杆螺帽3进行轴向平移。
在本实用新型中,铰链驱动侧元件5和铰链固定侧元件4分别与滚珠丝杆螺帽3的第二滚珠轴承32和第一滚珠轴承31连接。在滚珠丝杆螺帽3进行轴向平移的过程中,铰链驱动侧元件5和铰链固定侧元件4也会进行轴向平移;此时,铰链驱动侧元件5的滚轮51可以在滑轨6的长度方向上滚动。
由于整个滑轨6不与丝杆5平行,因此铰链驱动侧元件5的滚轮51会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发生位移,但此时与铰链驱动侧元件、铰链固定侧元件连接的滚珠丝杆螺帽和丝杆结构实际上并未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位移。
因此,与第二滚珠轴承32连接的铰链驱动侧元件5可随滚珠丝杆螺帽3沿丝杆2轴向平移,并能绕第二滚珠轴承32轴线旋转;铰链固定侧元件4可带动车辆前盖1总成随滚珠丝杆螺帽3沿丝杆2轴向平移,并能绕第一滚珠轴承31轴心旋转;铰链驱动侧元件5与铰链固定侧元件4二者同步旋转,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滑轨6的曲率可根据实际所需角速度进行设计。总而言之,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前盖1进行平移的速度可以由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旋转速度进行控制,而车辆前盖1旋转角速度则是依据滑轨6的曲率设计进行控制。
在上述滚轮51沿滑轨6的长度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铰链驱动侧元件5中的锁定装置52处于第二工位,此时锁定装置52中的电磁铁521处于通电状态,其可以产生磁力以吸引插销523,在此状态下,插销523处于第二工位,以使上述滚轮51能够沿滑轨6的长度方向滑动。
当然,利用锁定装置52可以对滚轮51的位置进行锁定,当操作人员想要锁定车辆前盖1的位置时,可以控制电信号输入到驱动电机8,以停止驱动;同时,还可以控制断开锁定装置52中电磁铁521的供电,以使电磁铁521处于断电状态,在断电状态下,其并不产生磁力,弹簧522的弹簧力可以带动插销523移动以插入滑轨6的限位孔61内,在此状态下,插销523处于第一工位,其能够阻止滚轮51沿滑轨6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锁定车辆前盖1的位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启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车辆前盖的滑动开启,该开启机构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开启方式,更加贴合未来智能汽车匹配需求。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可以减少对用户操作力的要求,减少开启前盖时所需的空间,使人机交互更为高效,在发生故障时可以有效减小对顾客产生事故的可能,其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可以采用上述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同样具有上述优点以及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中现有技术部分并不局限于本申请文件所给出的实施例,所有不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相矛盾的现有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在先专利文献、在先公开出版物,在先公开使用等等,都可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做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丝杆;
滚珠丝杆螺帽,其套设于所述丝杆上,以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滚珠丝杆螺帽上设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的轴心方向垂直于丝杆的轴向方向;
铰链固定侧元件,其与所述第一滚珠轴承连接,所述铰链固定侧元件用于与车辆前盖连接;
铰链驱动侧元件,其与所述第二滚珠轴承连接,所述铰链驱动侧元件还与所述铰链固定侧元件固定连接,所述铰链驱动侧元件包括滚轮;
具有曲率的滑轨,其被设置为不平行于所述丝杆,所述滚轮设于滑轨内并能够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滚轮沿着具有曲率的滑轨长度方向的滑动使得滚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产生位移,以带动铰链驱动侧元件和铰链固定侧元件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通过丝杆支撑座被设置在车辆的车身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与驱动电机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固定侧元件与铰链驱动侧元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车辆前盖上的前盖侧缓冲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车辆的车身上的车身侧缓冲块。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铰链驱动侧元件还包括锁定装置,其中锁定装置在第一工位下锁定所述滚轮以防止其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且在第二工位下允许所述滚轮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电磁铁;
弹簧;
插销,其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插销穿过所述滚轮;
其中,所述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力以吸引插销,在此状态下,插销处于所述第二工位,以使所述滚轮能够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当电磁铁在断电状态下,弹簧力带动插销移动以插入所述限位孔内,在此状态下,插销处于所述第一工位,以阻止滚轮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上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限位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
CN202122007883.7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 Active CN216197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7883.7U CN21619741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7883.7U CN21619741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7412U true CN216197412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5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7883.7U Active CN21619741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74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684A (zh) * 2022-05-25 2022-09-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引擎盖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684A (zh) * 2022-05-25 2022-09-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引擎盖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8525B2 (e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216197412U (zh) 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开启机构及车辆
CN207714945U (zh) 一种汽车副驾驶手套箱锁面板
CN104847186B (zh) 一种汽车车门锁的防侧碰开启装置
CN103879269B (zh) 车辆以及用于启动车辆的提升门的机构
CN114482730A (zh) 一种隐藏式汽车电动门把手
US11603682B2 (en) Bi-directional door opening structure
CN211075731U (zh) 对开式双扶手锁止机构
CN205558616U (zh) 一种汽车后门自动开合装置
CN102874178A (zh) 手套箱总成及车辆
CN216300894U (zh) 一种转动收合的酒托结构及车载扶手箱
CN106515432B (zh) 一种商用车加油口的开启控制装置
KR200417347Y1 (ko) 걸윙 도어용 개폐 구동장치
CN208040137U (zh) 一种滑轮限位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滑移门、车体
CN215793342U (zh) 汽车座椅独立扶手骨架结构
US11702114B2 (en) Trim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206336096U (zh) 一种汽车前风窗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9012280U (zh)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车门铰链结构、驾驶室及车辆
CN205153768U (zh)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CN112744058B (zh) 一种防止乘客自由上下车的闸门
CN113500956A (zh) 汽车座椅独立扶手骨架结构
CN220847265U (zh) 一种闸机用防冲撞装置
CN209874778U (zh) 一种集成无钥匙进入功能的翻转式汽车车门外开手柄结构
CN220395429U (zh) 一种汽车后盖的自吸锁
CN215520510U (zh) 一种内藏式车门旋转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