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3768U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53768U CN205153768U CN201520975948.9U CN201520975948U CN205153768U CN 205153768 U CN205153768 U CN 205153768U CN 201520975948 U CN201520975948 U CN 201520975948U CN 205153768 U CN205153768 U CN 2051537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am plate
- handle
- seat
- drive
- lock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包括底座、传动机构、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把手开启组件、开启气缸及锁芯组件,传动机构具有供开启气缸驱动的气缸驱动端,及供把手开启组件驱动的把手驱动端,锁芯组件包括有锁芯,及对把手开启组件锁定、解锁的锁板,锁板与锁芯联动连接,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的把手驱动端之间设有传动件,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经传动件相互联动连接,锁芯组件的锁板对应配合有可顶推驱动锁板解除对把手开启组件锁定的解锁气缸,锁板可相对于锁芯运动从而构成解锁气缸独立于锁芯驱动锁板完成解锁动作,锁板连接有驱动锁板处于锁定位置的锁板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好,开启操作便利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一般安装于客车车体两侧下方的行李仓门上,主要用于开启和锁止客车行李仓门。传统的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多为上翻旋转式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和上移式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这些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需要将操作手柄翻动,带动内部传动机构转动,使用者在开启和关闭车门时,着力不方便,且现有的这些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内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对此进行了系列改进,如早期的申请号为201110460618.2的发明专利,对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但其仍然存在传动部件多、结构复杂的缺陷。之后经继续研发,申请人又提出了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的技术改进,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1310587596.5(授权公告号:CN103603560B),其采用直接通过车用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动作,从而使气缸输出轴直接作用于主齿轮上,推动主齿轮和副齿轮转动,实现开启行李仓门锁的操作,并配有限制所述手动开启机构开启的锁定机构,实现自动开启和钥匙开启。其虽然实现开启装置的结构简化和操作上带来便利,但仍然存在如下缺陷:1、其手动开启机构的开启臂与主齿轮抵接,在手动开启时,开启臂能够驱动主齿轮实现开锁操作,在系统控制气缸开锁时,手动开启机构的锁定失效,系统控制气缸可直接驱动主齿轮实现开锁操作,手动开启机构与系统控制气缸的开启机构无联锁,造成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
2、把手一端铰接,把手另一端设置与主齿轮配合,以及与锁芯锁定机构配合的结构,手动开启机构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锁芯锁定机构的结构以及与手动开启机构的联动锁定或解锁配合结构复杂,动作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把手开启组件和气缸开启机构连锁,安全性高,可靠性好,开启操作便利的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开启模式,操作更为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包括有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传动机构、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把手开启组件、开启气缸以及锁芯组件,传动机构具有供开启气缸驱动的气缸驱动端,以及供把手开启组件驱动的把手驱动端,所述锁芯组件包括有锁芯,以及对把手开启组件锁定、解锁的锁板,锁板与锁芯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的把手驱动端之间设有传动件,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经传动件相互联动连接,所述锁芯组件的锁板对应配合有可顶推驱动锁板解除对把手开启组件锁定的解锁气缸,锁板可相对于锁芯运动从而构成解锁气缸独立于锁芯驱动锁板完成解锁动作,所述锁板连接有驱动锁板处于锁定位置的锁板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的把手驱动端之间经传动件连接实现相互联动,在把手开启组件被锁芯组件的锁板锁定时,传动机构由于把手开启组件的限制作用下也被锁定,启动开启气缸无法实现驱动传动机构完成开锁动作,因此在驾驶员通过车用控制系统控制解锁气缸对把手进行解锁后,开启气缸才可驱动传动机构完成开启舱门操作;保留了原有开启装置中驾驶员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直接开启舱门,操作便利;但本实用新型还带来了相应的优点:一方面,实现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的把手驱动端直接经传动件连接,配合更为可靠,传动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实现把手开启组件对传动机构的制约,提高门锁开启装置的安全性能;而且,在上述结构下,驾驶员可只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解锁气缸对把手开启组件的解锁,而无需用钥匙通过锁芯进行开锁,客户即可通过操作把手机构实现打开舱门的舱门开启模式,操作上更为便利。
优选的,所述把手开启组件包括有把手、开启驱动座以及联锁座,所述开启驱动座和联锁座分别对应在把手两端位置,把手两端活动安装在底座上,把手一端穿过底座延伸形成左联动座,左联动座与开启驱动座联动连接,把手另一端穿过底座延伸形成右联动座,右联动座与联锁座联动连接,开启驱动座经传动件与传动机构的把手驱动端相互联动,所述联锁座与锁板锁定、解锁配合。该结构设计下,利用把手两端位置,把手一端与锁芯组件配合实现对把手的锁定和解锁,把手另一端与传动机构配合,便于各机构的布置安装,减少传动距离,工作更为稳定可靠。
优选的,所述开启驱动座和联锁座经转轴可纵向旋转摆动的固定在底座上,开启驱动座配有驱动其旋转复位的驱动座复位弹簧,联锁座配有驱动其旋转复位的联锁座复位弹簧,开启驱动座侧向延伸有朝向对应其旋转摆动方向延伸且偏移其旋转中轴线的连接座板,把手上左联动座固定连接在连接座板上,联锁座侧向延伸有朝向对应其旋转摆动方向延伸且偏移其旋转中轴线的连接臂,右联动座固定连接在连接臂上。该结构设计下,把手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开启驱动座和联锁座上,驱动开启驱动座和联锁座摆动,连接结构简单,传动部件少,动作稳定可靠。
优选的,所述锁芯连接有可随其旋转的转换盖,所述锁板可转动的定位安装在转换盖上,转换盖上设有沿锁板旋转方向延伸的定位导槽,锁板上设有伸入定位导槽内的联动指,所述锁板复位弹簧安装在定位导槽内,锁板复位弹簧一端与联动指抵接,锁板复位弹簧另一端抵接在定位导槽一端内壁上,联动指经锁板复位弹簧与定位导槽端壁抵接联动,所述锁板侧向延伸有供解锁气缸拨动构成驱动锁板旋转至解锁位置的气缸解锁拨块。该结构设计下,转换盖即实现了锁板与锁芯之间的联动,而且允许锁板避开锁芯的限制经解锁气缸独立解锁,解锁气缸驱动锁板克服锁板复位弹簧实现解锁,解锁气缸驱动锁板解锁的运动方向与锁芯驱动锁板解锁的运动方向一致,结构紧凑,锁板与锁芯联动配合可靠,传动距离短,工作稳定可靠。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主齿轮和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相互啮合,主齿轮和副齿轮动配合在底座上可旋转,主齿轮上具有把手驱动端,传动件为拉杆,所述拉杆一端铰接在主齿轮上,传动件另一端与把手开启组件铰接。上述结构设计下,传动机构结构简单,齿轮机构通过门锁拉杆与门锁连接,通过齿轮转动带动门锁拉杆传递运动,从而开启舱门,且传动件结构简单。
优选的,所述气缸驱动端设于副齿轮上,副齿轮上设有供开启气缸的伸缩臂伸出后顶推副齿轮转动的挡块,该挡块构成气缸驱动端,开启气缸与挡块抵接配合。该结构设计下,实现开启气缸和把手组件的驱动位置分散,便于机构的安装布置,结构更为合理紧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外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锁芯组件爆炸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锁芯组件爆炸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包括有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的传动机构2、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把手开启组件3、开启气缸4以及锁芯组件5,传动机构2具有供开启气缸驱动4的气缸驱动端21,以及供把手开启组件3驱动的把手驱动端22,所述锁芯组件5包括有锁芯51,以及对把手开启组件3锁定、解锁的锁板52,锁板52与锁芯51联动连接,所述的把手开启组件3与传动机构2的把手驱动端21之间设有传动件31,把手开启组件3与传动机构2经传动件31相互联动连接,所述锁芯组件5的锁板52对应配合有可顶推驱动锁板52解除对把手开启组件3锁定的解锁气缸6,锁板52可相对于锁芯51运动从而构成解锁气缸6独立于锁芯51驱动锁板52完成解锁动作,所述锁板52连接有驱动锁板52处于锁定位置的锁板复位弹簧53。即把手开启组件3动作时能够驱动传动件2动作,传动件2动作时能够带动把手开启组件3动作,在把手开启组件3被锁芯组件5的锁板锁定时,传动机构2由于把手开启组件3的限制作用下也被锁定,启动开启气缸无法实现驱动传动机构完成开锁动作,因此在驾驶员通过车用控制系统控制解锁气缸对把手进行解锁后,开启气缸才可驱动传动机构完成开启舱门操作;不仅保留了原有开启装置中驾驶员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直接开启舱门,操作便利;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带来了相应的优点:一方面,实现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的把手驱动端直接经传动件连接,配合更为可靠,传动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实现把手开启组件对传动机构的制约,提高门锁开启装置的安全性能;而且,在上述结构下,驾驶员可只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解锁气缸对把手开启组件的解锁,而无需用钥匙通过锁芯进行开锁,客户即可通过操作把手机构实现打开舱门的舱门开启模式,操作上更为便利。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开启组件3包括有把手32、开启驱动座33以及联锁座34,所述开启驱动座33和联锁座34分别对应在把手32两端位置,把手32两端活动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有供把手32穿过的把手定位孔,把手32一端穿过底座1延伸形成左联动座321,左联动座321与开启驱动座33联动连接,把手32另一端穿过底座1延伸形成右联动座322,右联动座322与联锁座34联动连接,开启驱动座33经传动件31与传动机构2的把手驱动端22相互联动,所述联锁座34与锁板52锁定、解锁配合。利用把手两端位置,把手一端与锁芯组件配合实现对把手的锁定和解锁,把手另一端与传动机构配合,实现把手开启操作动作;便于各机构的布置安装,减少传动距离,工作更为稳定可靠。当然也可采用传统的把手一端铰接,另一端相应的同时形成与锁芯组件和传动机构配合的结构,但其结构过于集中,给安装设置带来不便,以及降低装置的稳定性,故优先采用本具体实施例的结构设计。
其中,所述开启驱动座33和联锁座34经转轴可纵向旋转摆动的固定在底座1上,开启驱动座33配有驱动其旋转复位的驱动座复位弹簧35,联锁座34配有驱动其旋转复位的联锁座复位弹簧36,驱动座复位弹簧35和联锁座复位弹簧36均为安装在转轴上的扭簧,当然作为机械结构中常见的复位弹簧还可以为拉簧和压簧等等,扭簧更为适合,更为紧凑可靠,开启驱动座33侧向延伸有朝向对应其旋转摆动方向延伸且偏移其旋转中轴线的连接座板331,把手32上左联动座321固定连接在连接座板331上,联锁座34侧向延伸有朝向对应其旋转摆动方向延伸且偏移其旋转中轴线的连接臂341,右联动座322固定连接在连接臂341上,连接臂341延伸有锁止挡指342,锁板52对锁止挡指342止挡实现锁定,锁板解除对锁止挡指止挡实现解锁,开启驱动座和联锁座纵向旋转,与把手的拉动方向在一个平面内,便于把手直接连接,拉动把手可驱动开启驱动座和联锁座旋转摆动,结构简单,传动部件少,动作稳定可靠,把手的复位可依靠驱动座复位弹簧和联锁座复位弹簧作用,把手复位可靠,动作更为稳定。
为便于锁芯、锁板和解锁气缸直接的配合,所述锁芯51连接有可随其旋转的转换盖54,在锁芯51端部设方形头,在转换盖54上设有供方形头伸入的方孔,转换盖54的方孔套在锁芯51的方形头上实现联动,所述锁板52可转动的定位安装在转换盖54上,在转换盖54上设有定位凸轴,锁板52定位套装在定位凸轴上,锁板52上盖有压盖55,压盖55固定在底座1上,实现转换盖、锁芯和锁板相互配合可靠,转换盖54上设有沿锁板52旋转方向延伸的定位导槽541,锁板52上设有伸入定位导槽541内的联动指521,所述锁板复位弹簧53安装在定位导槽541内,锁板复位弹簧53一端与联动指521抵接,锁板复位弹簧53另一端抵接在定位导槽541一端内壁上,联动指521经锁板复位弹簧53与定位导槽541端壁抵接联动,所述锁板52侧向延伸有供解锁气缸6拨动构成驱动锁板52旋转至解锁位置的气缸解锁拨块522。转换盖即实现了锁板与锁芯之间的联动,而且允许锁板避开锁芯的限制经解锁气缸独立解锁,解锁气缸驱动锁板克服锁板复位弹簧实现解锁,解锁气缸驱动锁板解锁的运动方向与锁芯驱动锁板解锁的运动方向一致,结构紧凑,锁板与锁芯联动配合可靠,传动距离短,工作稳定可靠。当然解锁气缸对锁板的独立解锁动作还可以与锁板不在一个方向上,如转换盖上设置扁平方轴,锁板上设置条形孔,解锁气缸可平推锁板完成解锁,而锁芯与锁板为可旋转方向上进行解锁操作,也可以锁板铰接在转换盖上,解锁气缸驱动锁板纵向摆动,脱出锁定位置完成解锁等等,但存在结构不紧凑,稳定性差的缺陷,故优先采用本具体实施例的结构设计。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有主齿轮23和副齿轮24,主齿轮23与副齿轮24相互啮合,主齿轮23和副齿轮24动配合在底座1上可旋转,主齿轮23上具有把手驱动端22,传动件31为拉杆,所述拉杆31一端铰接在主齿轮23上,传动件31另一端铰接在把手开启组件3的开启驱动座33上,为便于开启驱动座33与主齿轮23的位置对应,开启驱动座33具有横向翻转延伸的延伸臂332,通过延伸臂实现与主齿轮的位置对应,便于拉杆的安装。传动机构结构简单,齿轮机构通过门锁拉杆与门锁连接,通过齿轮转动带动门锁拉杆传递运动,从而开启舱门,且传动件结构简单。其中,所述气缸驱动端21设于副齿轮24上,副齿轮24上设有供开启气缸4的伸缩臂伸出后顶推副齿轮24转动的挡块,该挡块构成气缸驱动端21,开启气缸4与挡块21抵接配合。为保证传动机构2的复位可靠,在主齿轮23的转轴上设有复位扭簧。
Claims (6)
1.一种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包括有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传动机构、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把手开启组件、开启气缸以及锁芯组件,传动机构具有供开启气缸驱动的气缸驱动端,以及供把手开启组件驱动的把手驱动端,所述锁芯组件包括有锁芯,以及对把手开启组件锁定、解锁的锁板,锁板与锁芯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的把手驱动端之间设有传动件,把手开启组件与传动机构经传动件相互联动连接,所述锁芯组件的锁板对应配合有可顶推驱动锁板解除对把手开启组件锁定的解锁气缸,锁板可相对于锁芯运动从而构成解锁气缸独立于锁芯驱动锁板完成解锁动作,所述锁板连接有驱动锁板处于锁定位置的锁板复位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开启组件包括有把手、开启驱动座以及联锁座,所述开启驱动座和联锁座分别对应在把手两端位置,把手两端活动安装在底座上,把手一端穿过底座延伸形成左联动座,左联动座与开启驱动座联动连接,把手另一端穿过底座延伸形成右联动座,右联动座与联锁座联动连接,开启驱动座经传动件与传动机构的把手驱动端相互联动,所述联锁座与锁板锁定、解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驱动座和联锁座经转轴可纵向旋转摆动的固定在底座上,开启驱动座配有驱动其旋转复位的驱动座复位弹簧,联锁座配有驱动其旋转复位的联锁座复位弹簧,开启驱动座侧向延伸有朝向对应其旋转摆动方向延伸且偏移其旋转中轴线的连接座板,把手上左联动座固定连接在连接座板上,联锁座侧向延伸有朝向对应其旋转摆动方向延伸且偏移其旋转中轴线的连接臂,右联动座固定连接在连接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连接有可随其旋转的转换盖,所述锁板可转动的定位安装在转换盖上,转换盖上设有沿锁板旋转方向延伸的定位导槽,锁板上设有伸入定位导槽内的联动指,所述锁板复位弹簧安装在定位导槽内,锁板复位弹簧一端与联动指抵接,锁板复位弹簧另一端抵接在定位导槽一端内壁上,联动指经锁板复位弹簧与定位导槽端壁抵接联动,所述锁板侧向延伸有供解锁气缸拨动构成驱动锁板旋转至解锁位置的气缸解锁拨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主齿轮和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相互啮合,主齿轮和副齿轮动配合在底座上可旋转,主齿轮上具有把手驱动端,传动件为拉杆,所述拉杆一端铰接在主齿轮上,传动件另一端与把手开启组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驱动端设于副齿轮上,副齿轮上设有供开启气缸的伸缩臂伸出后顶推副齿轮转动的挡块,该挡块构成气缸驱动端,开启气缸与挡块抵接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75948.9U CN205153768U (zh) | 2015-12-01 | 2015-12-01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75948.9U CN205153768U (zh) | 2015-12-01 | 2015-12-01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53768U true CN205153768U (zh) | 2016-04-13 |
Family
ID=5568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75948.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53768U (zh) | 2015-12-01 | 2015-12-01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5376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50842A (zh) * | 2015-12-01 | 2016-02-24 | 温州海鸥汽车锁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
2015
- 2015-12-01 CN CN201520975948.9U patent/CN20515376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50842A (zh) * | 2015-12-01 | 2016-02-24 | 温州海鸥汽车锁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CN105350842B (zh) * | 2015-12-01 | 2017-12-19 | 温州海鸥汽车锁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9587B (zh) | 一种滑动门门锁装置 | |
CN205153768U (zh)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
CN111852214B (zh) |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925043U (zh) | 中门锁外开机构 | |
CN210264265U (zh) | 车辆门机械锁装置 | |
CN102874178B (zh) | 手套箱总成及车辆 | |
CN105350842A (zh) | 车用行李舱门锁开启装置 | |
CN211075731U (zh) | 对开式双扶手锁止机构 | |
KR20210072928A (ko) | 양방향 도어 개방구조 | |
CN102434044B (zh) | 一种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 | |
CN103603559B (zh) | 汽车后背门中锁 | |
CN113006616B (zh) | 一种城际车辆司机室外侧内藏主把手的三联锁门锁装置 | |
CN109914945B (zh) | 车辆门机械锁装置 | |
KR20090102045A (ko) | 자동차용 직결식 도어래치 장치 | |
CN103603560B (zh) | 一种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 | |
CN201457297U (zh) | 中央集控汽车门锁 | |
CN110219527A (zh) | 一种电控解锁手套箱 | |
JPH0631104Y2 (ja) | 自動車用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 |
CN202391255U (zh) | 一种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 | |
CN205330320U (zh) | 一种用于汽车侧门锁恐慌解锁的装置 | |
CN203559658U (zh) | 一种车用行李仓门锁开启装置 | |
CN202055630U (zh) | 一种带离合键的锁具拨叉组件 | |
CN215671645U (zh) | 一种电动车门锁及装甲车车门天地锁 | |
CN209833423U (zh) | 汽车座椅中带外部锁止结构的滑轨 | |
CN201665216U (zh) | 翻板锁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1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