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0450U - 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0450U
CN216190450U CN202122402987.8U CN202122402987U CN216190450U CN 216190450 U CN216190450 U CN 216190450U CN 202122402987 U CN202122402987 U CN 202122402987U CN 216190450 U CN216190450 U CN 216190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c
cross beam
shaped
c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29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莎
李安强
丁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Medium Lif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Medium Lif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Medium Lif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Medium Lif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29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0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0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0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本实用新型起所述重机车架包括横梁结构和中回结构,中回结构包括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和两个第一弧形板,横梁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弧形板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第一弧形板的侧向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第二弧形板与第一横梁的侧壁连接,第三弧形板与第二横梁的侧壁连接。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可以形成对中回结构的增强,通过中回结构也可以形成对横梁结构的增强,从而可以提高起重机车架的强度及刚度,使得起重机车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车架作为起重机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对起重机自身零部件的重量和行驶时所受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整车的起吊性能,通常在保证起重机整车稳定性情况下,车架的重量越轻越好,但是随着起重机车架重量的减轻,起重机车架的强度及刚度、整车稳定性也随之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起重机车架重量的减轻导致的车架强度及刚度变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车架,包括横梁结构和中回结构,所述中回结构包括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和两个第一弧形板,所述横梁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侧向两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远离所述第二横梁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的侧向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侧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隔板、第一外侧板和第一内侧板,所述第一外侧板和所述第一内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和所述第一内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一外侧板远离所述第一内侧板的侧壁连接。
可选地,起重机车架还包括两个第四弧形板,两个所述第四弧形板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弧形板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和所述第一内侧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隔板、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内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内侧板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二外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内侧板的侧壁连接。
可选地,起重机车架还包括两个第五弧形板,两个所述第五弧形板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弧形板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内侧板连接。
可选地,起重机车架还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前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横梁一端的高度和/或宽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横梁一端。
可选地,所述前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一端与所述横梁结构连接,所述第三段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高度,所述第二段的高度由所述第一段向所述第三段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前支架包括连接板、多个隔板和多个立板,相邻所述立板间隔设置,所述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一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壁与所述横梁结构连接。
可选地,起重机车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覆盖于所述横梁结构、中回结构和所述前支架上方,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和/或,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中回结构的中间位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起重机车架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周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远离所述第二横梁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侧壁连接;使得所有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合围形成中回结构,中回结构相对传统的中回结构的变形更小,通过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可以形成对所述中回结构的增强,通过所述中回结构也可以形成对横梁结构的增强,从而可以提高起重机车架的强度及刚度,使得起重机车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所述的起重机车架。所述起重机与所述起重机车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起重机车架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起重机车架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起重机车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起重机车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回结构,2-前支架,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顶板,6-后侧板,11-第一弧形板,12-第四弧形板,13-第二弧形板,14-第三弧形板,15-第五弧形板,21-第一段,22-第二段,23-第三段,24-连接板,25-立板,26-隔板,31-第一隔板,32-第一外侧板,33-第一内侧板,41-第二隔板,42-第二外侧板,43-第二内侧板,51-第一避让部,52-第二避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而且,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方向,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附图中X轴表示前后方向,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前,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附图中Y轴表示左右方向,并且Y轴的正向(也就是Y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左,Y轴的负向(也就是与Y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右;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车架,如图1所示,包括横梁结构和中回结构1,所述中回结构1包括第二弧形板13、第三弧形板14和两个第一弧形板11,所述横梁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所述第一弧形板11位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之间,所述第一弧形板11的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11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弧形板13的侧端与所述第一横梁3远离所述第二横梁4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侧端与所述第二横梁4远离所述第一横梁3的侧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沿X轴设置,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板11的周向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3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11的周向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4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11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可以焊接连接或者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14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弧形板13与所述第一横梁3的靠近Y轴正向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14与所述第二横梁4的靠近Y轴反向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和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轴心线相同,通过所有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和所述第三弧形板14合围形成中回结构1。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和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侧向两端分别指的是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和所述第三弧形板14沿中回结构的周向的两端;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和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凹陷侧面的半径相同且同轴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和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凸出侧面的半径相同且同轴设置。
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弧形板11的周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13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一横梁3远离所述第二横梁4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梁4远离所述第一横梁3的侧壁连接;使得所有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和所述第三弧形板14合围形成中回结构1,中回结构1相对传统的中回结构的变形更小,通过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可以形成对所述中回结构1的增强,通过所述中回结构1也可以形成对横梁结构的增强,从而可以提高起重机车架的强度及刚度,使得起重机车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横梁3包括第一隔板31、第一外侧板32和第一内侧板33,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板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13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远离所述第一内侧板33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31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这里,所述第一横梁3为中空结构,并不是实心结构,通过所述第一隔板31分别与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连接,实现对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结构的增强。
如图1所示,起重机车架还包括两个第四弧形板12,两个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连接。
这里,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所有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所述第三弧形板14和所述第四弧形板12可以合围形成中回结构1,从而使得所述中回结构1更加完整,且通过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连接,可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结构的进一步增强。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侧向两端指的是所述第四弧形板12沿中回结构的周向的两端;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所述第三弧形板14和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凹陷侧面的半径相同且同轴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所述第三弧形板14和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凸出侧面的半径相同且同轴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横梁4包括第二隔板41、第二外侧板42和第二内侧板43,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隔板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远离所述第二内侧板43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隔板41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这里,所述第二横梁4为中空结构,并不是实心结构,通过所述第二隔板41分别与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连接,实现对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结构的增强。
如图1所示,起重机车架还包括两个第五弧形板15,两个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连接。
这里,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周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所有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所述第三弧形板14、第四弧形板12和所述第五弧形板15可以合围形成中回结构1,从而使得所述中回结构1更加完整,且通过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周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连接,可以实现对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结构的进一步增强。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侧向两端指的是所述第五弧形板15沿中回结构的周向的两端;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所述第三弧形板14和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凹陷侧面的半径相同且同轴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弧形板11、所述第二弧形板13、所述第三弧形板14和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凸出侧面的半径相同且同轴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起重机车架还包括前支架2,所述前支架2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连接,所述前支架2靠近所述第一横梁3一端的高度和/或宽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横梁3一端。
也就是说,所述前支架2与所述横梁结构靠近X轴正向一端连接,所述前支架2靠近X轴反向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靠近X轴正向一端。沿X轴正向,所述前支架2的高度和/或宽度可以逐渐减小,也可以先保持不变然后再减小,也可以先减小然后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所述前支架2的横截面积沿X轴正向可以逐渐减小,也可以先保持不变然后再减小,也可以先减小然后保持不变。这样可以减小所述前支架2的体积,进而减小前支架2的重量,使得所述起重机车架整体的重量减小。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前支架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所述第一段21远离所述第二段22一端与所述横梁结构连接,所述第三段23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段21的高度,所述第二段22的高度由所述第一段21向所述第三段23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沿X轴正向,所述前支架2的横截面积在所述第一段21保持不变,在所述第二段22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三段23保持不变,通过所述第二段22的设置,使得所述前支架2的横截面积平稳过渡,避免所述前支架2的横截面积发生突变导致的应力集中;在起重机跨距相同条件下,一方面可以保证中回前后段车架强度及刚度相近,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起重机车架的重量。
如图1所示,所述前支架2包括连接板24、多个隔板26和多个立板25,相邻所述立板25间隔设置,所述立板25分别与所述连接板24的其中一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板24的另一侧壁与所述横梁结构连接。
这里,所述连接板24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设置,所述立板25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24与所述横梁结构靠近X轴正向一端连接,相邻的所述立板25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隔板26,通过所述隔板26将相邻的所述立板25连接,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前支架2的整体重量,通过所述隔板26的设置,也可以对所述前支架2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进行增强。通过将前支架2设计成中空的结构,将起重机车架的后端设计成横梁结构,也可以使得整体的重量达到平衡。
如图4所示,起重机车架还包括顶板5,所述顶板5覆盖于所述横梁结构、中回结构1和所述前支架2上方,所述顶板5上开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之间,和/或,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中回结构的中间位置。
所述顶板5在所述前支架2的上方通过折弯过渡,所述顶板5可以与横梁结构、中回结构1和所述前支架2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这里,所述顶板5上开设有第一避让部51,所述第一避让部51位于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之间,在所述第一避让部51处可以进行发动机的安装。所述顶板5上开设有第二避让部52,所述第一避让部52位于中回结构1的中间位置,在所述第二避让部52处可以进行回转支承的安装。通过所述顶板5的设置,可以对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增强,进一步减小起重机车架在工作中产生的变形。
此外,起重机车架还可以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横梁结构、中回结构1和所述前支架2的下端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起重机车架还可以包括后侧板6,所述后侧板6与所述横梁结构靠近X轴反向一端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所述的起重机车架。所述起重机与所述起重机车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结构和中回结构(1),所述中回结构(1)包括第二弧形板(13)、第三弧形板(14)和两个第一弧形板(11),所述横梁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所述第一弧形板(11)位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之间,所述第一弧形板(11)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11)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弧形板(13)的侧向两端与所述第一横梁(3)远离所述第二横梁(4)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侧向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梁(4)远离所述第一横梁(3)的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包括第一隔板(31)、第一外侧板(32)和第一内侧板(33),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板(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13)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远离所述第一内侧板(33)的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四弧形板(12),两个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弧形板(12)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侧板(32)和所述第一内侧板(3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4)包括第二隔板(41)、第二外侧板(42)和第二内侧板(43),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隔板(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14)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远离所述第二内侧板(43)的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五弧形板(15),两个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弧形板(15)的侧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板(42)和所述第二内侧板(4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支架(2),所述前支架(2)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连接,所述前支架(2)靠近所述第一横梁(3)一端的高度和/或宽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横梁(3)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所述第一段(21)远离所述第二段(22)一端与所述横梁结构连接,所述第三段(23)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段(21)的高度,所述第二段(22)的高度由所述第一段(21)向所述第三段(23)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2)包括连接板(24)、多个隔板(26)和多个立板(25),相邻所述立板(25)间隔设置,所述立板(25)分别与所述连接板(24)的其中一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板(24)的另一侧壁与所述横梁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5),所述顶板(5)覆盖于所述横梁结构、中回结构(1)和所述前支架(2)上方,所述顶板(5)上开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4)之间,和/或,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中回结构的中间位置。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车架。
CN202122402987.8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Active CN216190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2987.8U CN216190450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2987.8U CN216190450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0450U true CN21619045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2987.8U Active CN216190450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0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230453A (ja) 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CN102730083A (zh) 一种前轮罩与纵梁之间的加强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身
CN216190450U (zh) 一种起重机车架和起重机
CN103015728A (zh) 箱形臂节、混凝土泵车臂架以及箱形臂节加工方法
CN210653310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CN215436633U (zh) 一种车辆的前舱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2890580U (zh) 车架结构及其连接支架和车辆
CN213141315U (zh) 一种小前悬三级门架
CN211107693U (zh) 一种分段式车架及车辆
CN210822458U (zh) 一种可提高承载能力的汽车底盘用横梁
CN209921435U (zh) D柱上接头结构
CN209667205U (zh) 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8949291U (zh) 一种采用三维弯曲混合成型的铝合金副车架
CN220785911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0792764U (zh) 车辆天窗框及车辆
CN213228865U (zh) 一种副车架前段结构
CN213534956U (zh) 一种三轮车车斗侧边的一体墙板结构
CN218577854U (zh) 前副车架以及车辆
CN215513987U (zh) 一种三轮车架
CN217320504U (zh) 一种车架后段总成
CN218141769U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副车架加强结构
CN217201792U (zh) 一种支腿箱结构及起重机
CN216734482U (zh) 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09833274U (zh) 一种车辆、后副车架及其摆臂支架结构
CN220743158U (zh) 一种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