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3850U - 一种新型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3850U
CN216153850U CN202023285022.7U CN202023285022U CN216153850U CN 216153850 U CN216153850 U CN 216153850U CN 202023285022 U CN202023285022 U CN 202023285022U CN 216153850 U CN216153850 U CN 216153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seat
supporting rod
piece
pivo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850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军旺
肖小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Beicong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Beicong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Beicong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Beicong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850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3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3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3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新型童车,其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前脚、前支撑杆、后脚、后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下延伸设置;所述前脚上端与后脚上端均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下端与前脚可相对旋转连接,上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后支撑杆下端与后脚可相对旋转连接,上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下端、后脚下端、前支撑杆下端与后支撑杆下端均往第二连接件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移动;即是说,在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后脚、前支撑杆、后支撑杆相对第二连接件呈雨伞式收拢,从而折叠后的童车体积非常小,便于存放、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一般用于孩童外出时乘坐,父母推动童车前行。当不需要使用时或要随身携带童车时,一般是将童车折叠起来,折叠后的童车的体积小于其展开时。而为了携带、存放方便,需要折叠后的童车体积越小越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童车,其折叠后体积小,便于存放,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童车,其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前脚、前支撑杆、后脚、后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下延伸设置;所述前脚上端与后脚上端均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下端与前脚可相对旋转连接,上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后支撑杆下端与后脚可相对旋转连接,上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下端、后脚下端、前支撑杆下端与后支撑杆下端均往第二连接件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移动。
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第一连接件上下移动的自由度为零,一滑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座。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一限位座,当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滑座与限位座抵靠。
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一枢接座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枢接座;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一枢接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枢接座。
所述支架还包括前连接座,一所述前脚与一所述前支撑杆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一所述前脚与一前支撑杆的下端分别枢接于一所述前连接座的不同位置;所述支架还包括后连接座,一所述后脚与一所述后支撑杆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一所述后脚与后支撑杆的下端分别枢接于一所述后连接座的不同位置;较佳的,所述前连接座上还连接有前轮,所述后连接座上还连接有后轮。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滑座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位置的下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前支撑杆与前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与前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下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后支撑杆与后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脚与后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下侧;较佳的,对应设置的前脚与前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滑座的相同方位,下端分别连接于前连接座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的后脚与后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滑座的相同方位,下端分别连接于后连接座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与枢接座连接位置的上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前支撑杆与前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与前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下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后支撑杆与后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脚与后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下侧;较佳的,对应设置的前脚与前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枢接座的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的后脚与后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枢接座的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
所述新型童车还包括一座椅,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座椅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较佳的,所述座椅下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座椅连接部,所述固定件另一端还枢接有一把手。
所述新型童车还包括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中间位置;所述童车还包括左右两车手,所述左右两车手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左右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从而在折叠时,所述前脚、后脚、前支撑杆、后支撑杆相对第二连接件呈雨伞式收拢,如此,折叠后的童车体积非常小,从而便于存放、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支架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支架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支架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童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童车(配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童车(配座椅)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童车(配座椅)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童车(配座椅)的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童车(配座椅)的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童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100,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前脚3、前支撑杆4、后脚5、后支撑杆6,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下延伸设置;所述前脚3上端与后脚5上端均枢接于第一连接件1,所述前支撑杆4下端与前脚3可相对旋转连接,上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所述后支撑杆6下端与后脚5可相对旋转连接,上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所述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3下端、后脚5下端、前支撑杆4下端与后支撑杆6下端均往第二连接件2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移动。即是说,在所述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3、后脚5、前支撑杆4、后支撑杆6相对第二连接件2呈雨伞式收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连接件1上下移动的自由度为零,即第二连接件2不可相对第一连接件1上下移动;一滑座7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所述前支撑杆4与后支撑杆6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座7,从而实现前支撑杆4与后支撑杆6上端均可相对上下移动地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目的。
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一限位座8,当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滑座7与限位座8抵靠,从而所述滑座7不能相对第二连接件2往下移动。如此,可防止滑座7往下无限制滑动而脱离第二连接件2,从而保证车架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所述限位座8可以是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连接的单独的组件,也可以是所述限位座8与第二连接件2一体成型。
因为本实用新型童车采用了如上结构,从而在所述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3下端、后脚5下端均会往第二连接件2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移动,所述滑座7沿着第二连接件2往上移动,前支撑杆4与后支撑杆6′下端也往第二连接件2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上端相对第二连接件2旋转并同时随着第二连接件2一起相对第二连接件2往上移动,直至滑座7与第一连接件1碰触而不能再往上移动为止,所述支架折叠。如此,相当于在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3、后脚5、前支撑杆4、后支撑杆6相对第二连接件2呈雨伞式收拢,如此,折叠后的支架体积非常小,从而便于存放、携带。且在折叠过程中,只要前脚3、后脚5、前支撑杆4、后支撑杆6、滑座7中的任一者有上述动作,支架其他部件均会被联动而使得支架整体呈雨伞式收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前连接座9,一所述前脚3与一所述前支撑杆4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一所述前脚3与一前支撑杆4的下端分别枢接于一所述前连接座9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前支撑杆4下端与前脚3可相对旋转连接的目的。
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滑座7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的连接位置的下侧,即所述滑座7在第一连接件1的下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前支撑杆4与前连接座9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3与前连接座9枢接位置的下侧,如此,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前支撑杆4整体位于对应前脚3的下侧。从而在支架折叠过程中,前脚3与前支撑杆4不会产生交叉干涉,从而保证对应设置的前脚3与前支撑杆4能尽可能收拢而靠近第二连接件2上下延伸的方向,进而进一步保证支架折叠后的体积小。
所述支架还包括后连接座10,一所述后脚5与一所述后支撑杆6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一所述后脚5与后支撑杆6的下端分别枢接于一所述后连接座10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后支撑杆6下端与后脚5可相对旋转连接的目的。同理,对应设置的所述后支撑杆与后连接座10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脚5与后连接座10枢接位置的下侧。
较佳的,对应设置的前脚3与前支撑杆4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与滑座7的相同方位。即是说,若一前脚3上端枢接于第一连接件1的某一方位,下端与该前脚3可相对旋转连接的对应前支撑杆4的上端枢接于滑座7同样的方位。对应设置的前脚3与前支撑杆4的下端分别连接于前连接座9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如此设置,使得在支架折叠过程中,对应的前脚3与前支撑杆4不会错位,从而进一步保证对应设置的前脚3与前支撑杆4能尽可能收拢而靠近第二连接件2上下延伸的方向,进一步保证支架折叠后的体积小。
同理,对应设置的后脚5与后支撑杆6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与滑座7的相同方位,对应设置的后脚5与后支撑杆6的下端分别连接于后连接座10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两所述前脚3以及两后脚5,对应的,所述前支撑杆4与后支撑杆6也分别设置有两根。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前脚3、一前支撑杆4与两后脚5、两后支撑杆6的设置,或,两前脚3、两前支撑杆4与一后脚5、一后支撑杆6的设置,从而形成为三轮支架的形式。
较佳的,所述两前脚3非平行设置,两后脚5也非平行设置,对应的,两前支撑杆4非平行设置,两后支撑杆6也非平行设置。如此设置更能保证前脚3、后脚5、前支撑杆4、后支撑杆6可相对第二连接件2呈雨伞式收拢。
所述前连接座9上还连接有前轮91。所述后连接座10上还连接有后轮101。
所述童车还包括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接件11,所述第一连接件1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11中间位置;所述童车还包括左右两车手12,所述左右两车手12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11的左右两端。
结合图8所示,折叠所述童车过程中,所述支架按照上述方式收拢折叠,所述车手12可往后下方旋转并靠近支架,从而童车整体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童车还包括左右两推把13,所述左右两推把13下端分别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左右两车手12上端。从而在本实用新型童车展开使用过程中,推把13加车手12的整体长度较长,方便推动童车;折叠时,可相对往下移动推把13至不能移动位置,再往后旋转所述车手12,如此,车手12与推把13的整体长度变短,从而避免折叠后童车的高度过高而影响童车整体的折叠体积。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童车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上的座椅14。
第二实施例
如图10至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所述前支撑杆4′与后支撑杆6′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
一枢接座15′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所述前支撑杆4′与后支撑杆6′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枢接座15′,且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2′与枢接座15′连接位置的上侧,即所述枢接座15′位于第一连接件1′下侧。
较佳的,对应设置的前脚3′与前支撑杆4′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与枢接座15′的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的后脚5′与后支撑杆6′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与枢接座15′的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
本实施例支架100′的其他结构同第一实施例,即第一连接件1′与前脚3′、后脚5′的连接、前脚3′以及前支撑杆4′与前连接座9′的连接、后脚5′以及后支撑杆6′与后连接座10′的连接、前轮91′、后轮101′均同第一实施例,故不在此详细赘述。
在折叠本实施例的童车过程中,所述前脚3′下端、后脚5′下端均会往第二连接件2′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移动,所述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连接件1′往上移动,所述前支撑杆4′与后支撑杆6′上端随着第二连接件2′一起往上移动并同时相对枢接座15′旋转,下端也往第二连接件2′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直至固定座与第一连接件1′碰触而不能再往上移动为止,所述支架折叠。如此,也实现在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3′、后脚5′、前支撑杆4′、后支撑杆6′相对第二连接件2′呈雨伞式收拢的目的,从而折叠后的支架体积也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童车还包括一座椅14′,所述座椅14′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1′,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141′。如此设置,在折叠所述童车支架的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连接件1′往上移动的时候,第二连接件2′上端会推着座椅14′相对第一连接件1′往一侧旋转,即是说,所述连接部141′一侧通过一枢轴枢接于第一连接件1′,在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连接件1′往上移动的时候,第二连接件2′上端会推着座椅14′以所述枢轴为旋转轴而相对第一连接件1′往一侧旋转。从而当支架折叠时,所述座椅14′也能旋转,即支架折叠时能带动座椅14′相对支架旋转的一起折叠,从而使得童车整体的折叠操作更简单。
较佳的,所述座椅14′下侧设置有连接部141′,所述连接部141′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1′,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141′。
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21′,所述固定件21′一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座椅连接部141′,从而实现第二连接件2′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141′的目的。所述固定件21′另一端还枢接有一把手22′。折叠时,往上提拉所述把手22′,即可拉动所述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连接件1′往上移动,从而带动前脚3′、前支撑杆4′、后脚5′、后支撑杆6′相对第二连接件2′的雨伞式收拢折叠。
所述座椅14′包括底座142′、下端枢接于所述底座142′的背靠143′,所述连接部141′设置于所述底座142′下端。可在折叠支架之前操作使得背靠143′旋转与底座142′靠近,也可以在支架折叠后再进行该操作,从而折叠座椅14′。
所述座椅14′还可包括一端枢接于所述底座142′的小腿靠144′与扶手145′,同理,可在折叠支架之前旋转所述小腿靠144′与扶手145′,并使得其旋转靠近于折叠后的支架。
所述连接部141′设置于底座142′下端,连接部141′可与底座142′一体成型,也可以两者相互连接的两个组件。
所述座椅14′的具体结构,如底座142′、背靠143′、小腿靠144′、扶手145′的相互旋转连接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所述童车的其他结构,如第三连接件11′、车手12′同第一实施例,故不在此赘述。
再一实施例中(图未示),还可以是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一滑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座。其他结构同第二实施例。如此设置,在支架折叠过程中,前脚、前支撑杆、后脚、后支撑杆下端还是均能往第二连接件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移动,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上端也能往上移动且同时相对滑座旋转,即所述前脚、后脚、前支撑杆、后支撑杆还是可相对第二连接件呈雨伞式收拢。

Claims (19)

1.一种新型童车,其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前脚、前支撑杆、后脚、后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下延伸设置;所述前脚上端与后脚上端均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下端与前脚可相对旋转连接,上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后支撑杆下端与后脚可相对旋转连接,上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前脚下端、后脚下端、前支撑杆下端与后支撑杆下端均往第二连接件上下延伸的方向旋转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第一连接件上下移动的自由度为零,一滑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一限位座,当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滑座与限位座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一枢接座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枢接座;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一枢接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枢接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前连接座,一所述前脚与一所述前支撑杆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一所述前脚与一前支撑杆的下端分别枢接于一所述前连接座的不同位置;所述支架还包括后连接座,一所述后脚与一所述后支撑杆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一所述后脚与后支撑杆的下端分别枢接于一所述后连接座的不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座上还连接有前轮,所述后连接座上还连接有后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滑座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位置的下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前支撑杆与前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与前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下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后支撑杆与后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脚与后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对应设置的前脚与前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滑座的相同方位,下端分别连接于前连接座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的后脚与后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滑座的相同方位,下端分别连接于后连接座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与枢接座连接位置的上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前支撑杆与前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与前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下侧,对应设置的所述后支撑杆与后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脚与后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对应设置的前脚与前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枢接座的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的后脚与后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枢接座的相同方位的上下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座椅,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座椅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下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座椅,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座椅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下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连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端可相对移动地枢接于座椅连接部,所述固定件另一端还枢接有一把手。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6至10、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中间位置;所述童车还包括左右两车手,所述左右两车手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左右两端。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中间位置;所述童车还包括左右两车手,所述左右两车手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左右两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中间位置;所述童车还包括左右两车手,所述左右两车手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左右两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中间位置;所述童车还包括左右两车手,所述左右两车手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左右两端。
CN202023285022.7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新型童车 Active CN216153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5022.7U CN216153850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新型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5022.7U CN216153850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新型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3850U true CN216153850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4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85022.7U Active CN216153850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新型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3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22805U (zh) 折叠推车
CN216153850U (zh) 一种新型童车
CN109334749B (zh) 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CN113264099B (zh) 儿童推车
CN109606452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2220348U (zh) 一种婴儿车
CN217435812U (zh) 一种婴儿车车架
CN217294635U (zh) 一种新型婴儿车
CN218558941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9904854U (zh) 一种童车
CN217347925U (zh) 儿童推车
CN213199878U (zh) 用于童车的车架和童车
CN221090954U (zh) 一种童车
CN220363379U (zh) 儿童推车
CN219056349U (zh) 儿童推车
CN216709395U (zh) 一种婴儿车
CN113928400B (zh) 童车
CN213008321U (zh) 一种婴儿车
CN217347923U (zh) 儿童推车
CN219565203U (zh)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CN211001523U (zh) 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车架
CN116946237A (zh) 一种婴儿车车架
CN211442450U (zh)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CN219339537U (zh) 一种新型童车
CN218661987U (zh) 一种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