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5203U -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5203U
CN219565203U CN202320138803.8U CN202320138803U CN219565203U CN 219565203 U CN219565203 U CN 219565203U CN 202320138803 U CN202320138803 U CN 202320138803U CN 219565203 U CN219565203 U CN 219565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stroller
pivoted
rear foot
low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88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1388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5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5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5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所述童车支架包括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枢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还与第五连接件上侧枢接,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或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枢接。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第六连接件除了可与后脚一起旋转移动外,还能相对后脚往前旋转或/和上下移动,从而本实用新型收合后前后或/和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更小,即本实用新型收合后的体积也更小,从而便于存放、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童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作为父母携带孩童外出的重要工具,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其一般都会被设计成可收合的结构,即在使用时,可以展开,不需要使用时可收合,收合后体积会比展开时小,从而方便携带、存放。
童车包括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支架,若支架收合后的体积小,对应的,则童车整体收合的体积要小;若支架收合后的体积大,对应的,则童车整体收合的体积要大。而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收合后体积小是对童车的基本需求,因为体积小,则意味着存放、携带更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其收合后体积小,便于存放、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童车支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童车支架包括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枢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还与第五连接件上侧枢接,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或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枢接。
一种童车支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童车支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以及一联动装置;所述前脚上侧与后脚上侧枢接,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童车支架的收合过程中驱动前脚与后脚相对旋转;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枢接,所述联动装置与前脚、后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联动装置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或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枢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交叉式枢接;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后脚枢接,第二连接部的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联动装置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下侧枢接于后脚朝向后方的一侧上;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侧位于前脚的前侧。
所述前脚绕转轴三旋转地与后脚枢接,所述转轴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的上侧。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第四连接件一侧与第二连接件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第四连接件另一侧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前脚枢接,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三位于转轴四上侧;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或/和第四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转轴四的后侧;较佳的,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绕转轴七旋转地与后脚枢接,所述转轴七位于转轴三的下侧。
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为刚性件或柔性件;较佳的,当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为柔性件时,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四连接件处于绷紧状态;较佳的,所述第四连接件被设置为不能在长度方向上延展;较佳的,当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为柔性件时,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与前脚之间设置有扭簧,或所述第三连接件与后脚之间设置有扭簧,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扭簧。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分别被设置为一座椅的前承载部与后承载部。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上侧;较佳的,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下侧;较佳的,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与第五连接件上侧枢接或者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以及联动装置一起枢接时,所述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或/和联动装置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的前侧。
所述童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的后轮;较佳的,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所述后轮连接于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所述后轮连接于第六连接件下侧。
一种童车,包括上述童车支架。
所述第一连接件被设置为童车的车手;或,所述童车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侧与后脚或/和第一连接件枢接,且所述车手还被设置为可相对童车支架前后换向;或,所述车手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连接,且车手可与第一连接件一起相对后脚旋转。
当所述车手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连接并可与第一连接件一起相对后脚旋转时,或,在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手处于后向位置时,所述车手相对平行地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外侧;较佳的,当在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手处于前向位置时,所述车手相对平行地位于后脚的外侧。
所述童车还包括侧扶手,所述侧扶手包括前侧扶手以及前侧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前侧扶手的后侧扶手;所述前侧扶手的前侧、前脚上侧、后脚上侧三者枢接,或,三者中的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枢接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一者;所述后侧扶手后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且第一连接件与后侧扶手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因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具以下有益效果:
1、当第六连接件与后脚可相对旋转连接时,收合时,第六连接件除了与可与后脚一起与前脚相对靠近旋转移动外,第六连接件还能相对后脚往前上方旋转,从而童车支架收合后,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收合后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能更小,即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与童车收合的整体体积小;而且因为第六连接件可相对后脚往前上方旋转,从而收合后,后脚与第六连接件的总长度能比在童车支架在展开状态下时更短,即可避免后脚与第六连接件的总长度在高度上影响童车支架收合后的整体高度,从而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与童车收合后的整体体积还能更小,从而便于存放、携带;
2、当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后脚时,在收合时,而且第六连接件除了与可与后脚一起与前脚相对靠近旋转移动外,还可相对后脚往上方移动,从而后脚与第六连接件的总长度即收合后的高度也能比在童车支架在展开状态下时更短,从而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收合的整体体积还能更小。
3、收合时,后轮能与上述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一起移动旋转,从而进一步减少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以及童车收合后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以及上下高度,从而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与童车收合后的整体体积也进一步更小,从而便于存放、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处于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处于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5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处于收合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组件在童车支架处于收合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另一实施例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再一实施例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处于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处于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处于收合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处于车手换向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童车处于车手换向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以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童车支架100,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童车支架100包括后脚2、第一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7、第六连接件8;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枢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还与述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所述第六连接件8可相对旋转或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2下侧,所述第五连接件7下侧与第六连接件8枢接。
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连接件3与第五连接件7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2的前侧,即若以后脚2的延伸为分界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五连接件7的枢接位置位于该分界线对应位置的前侧。具体的说,所述第一连接件3绕转轴一33旋转地与后脚2枢接,所述转轴一33位于第六连接件8与后脚2的连接位置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接件3通过转轴二34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所述转轴二34位于后脚2的前侧,即所述转轴二34位于转轴一33的前侧。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一33位于转轴二34上侧(如图1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二34也可以位于转轴一33的上侧(如图10所示),或,所述转轴二34与转轴一33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如图11所示),只是同时地,转轴二34位于转轴一33的前侧。上述转轴一33与转轴二34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连接件3下侧的延伸方向实现。且不管转轴一33与转轴二34是上述哪一种相对位置,在第一连接件3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时,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均可带动第五连接件7上侧往上旋转移动。同时,不管转轴一33与转轴二34是上述哪一种相对位置,均是第一连接件3相对位于下侧的部分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8与后脚2的连接位置的上侧。当所述第六连接件8可相对旋转接于所述后脚2下侧时,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五连接件7下侧与第六连接件8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8与后脚2的连接位置的下侧,且所述后脚2、第一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7、第六连接件8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所述童车车架1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件7或/和第六连接件8下侧的后轮81。较佳的,当所述第六连接件8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后脚2下侧时,所述后轮81连接于第五连接件7或/和第六连接件8下侧。当所述第六连接件8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2下侧时,所述后轮81连接于第六连接件8下侧。
所述童车支架还包括前脚1,所述前脚1上侧与后脚2上侧枢接。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前脚1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的上侧。
所述童车支架还包括一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童车支架的收合过程中驱动前脚1与后脚2相对旋转。所述联动装置与前脚1、后脚2连接,且所述联动装置还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或/和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5、第四连接件6,所述第二连接件4前侧与前脚1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5后侧与后脚2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5前侧、第四连接件6一侧与第二连接件4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四连接件6另一侧与第一连接件3下侧或/和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
上述童车支架联动装置的其他相关设置以及童车支架的收合,参考后述童车支架的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童车支架100,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童车支架100包括前脚1、后脚2、第一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7、第六连接件8以及一联动装置;所述前脚1上侧与后脚2上侧枢接,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童车支架的收合过程中驱动前脚1与后脚2相对旋转;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枢接,所述联动装置与前脚1、后脚2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第五连接件7上侧、联动装置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六连接件8可相对旋转或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2下侧,所述第五连接件7下侧与第六连接件8枢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8与后脚2的连接位置的上侧。当所述第六连接件8可相对旋转接于所述后脚2下侧时,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五连接件7下侧与第六连接件8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8与后脚2的连接位置的下侧,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或者第一连接件3下侧、第五连接件7上侧以及联动装置一起枢接时,所述后脚2、第一连接件3、第五连接件7、第六连接件8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所述童车车架100的后轮81的设置同前述童车支架。
该童车支架100第一连接件3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或/和联动装置的枢接位置的相对位置设置,同前述童车支架第一连接件3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的枢接位置的相对位置设置。即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连接件3与第五连接件7或/和联动装置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2的前侧。具体的说,所述第一连接件3绕转轴一33旋转地与后脚2枢接,所述转轴一33位于第六连接件8与后脚2的连接位置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通过转轴二34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或/和联动装置枢接,所述转轴二34与后脚2的相对位置以及转轴二34与转轴一33的相对位置设置同前述童车支架。且不管转轴一33与转轴二34是上述哪一种相对位置,相对而言,均是第一连接件3相对位于下侧的部分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或/和联动装置枢接,即第一连接件3的下侧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或/和联动装置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相对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后脚2枢接,第二连接部32的下侧、第五连接件7上侧、联动装置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也可以设置为一整体的零件,其与后脚2交叉式枢接,其下侧、第五连接件7上侧、联动装置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下侧枢接于后脚2朝向后方的一侧上,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一连接部31位于后脚2朝向后方的一侧上。从而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在收合后,第一连接部31会与叠靠于后脚2朝向后方的一侧上,如此设置,比起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分别位于后脚2左右两侧或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均位于后脚2左右两侧中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在展开时,其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也相对要小,且童车支架收合后体积也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下侧位于前脚2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部32位于前脚2前侧的部分与联动装置或/和第五连接件7枢接,从而实现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转轴二34位于前脚2前侧的目的。
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前脚1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的上侧。具体的说,所述前脚1绕转轴三11旋转地与后脚2枢接,所述转轴一33位于转轴三11下侧。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5、第四连接件6,所述第二连接件4前侧与前脚1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5后侧与后脚2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5前侧、第四连接件6一侧与第二连接件4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第五连接件7上侧、第四连接件6另一侧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即联动装置通过第四连接件6与第一连接件3下侧或/和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三连接件5前侧、第四连接件6上侧与第二连接件4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四连接件6下侧与第一连接件3下侧或/和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具体的说,第一连接件3下侧、第五连接件7上侧、第四连接件6下侧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通过转轴二34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或/和第四连接件6下侧枢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于后脚2的左侧或右侧与第四连接件6下侧或/和第五连接件7枢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4前侧绕转轴四12旋转地与前脚1枢接,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三11位于转轴四12上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5后侧绕转轴七52旋转地与后脚2枢接,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七52位于转轴三11的下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七52还位于转轴一33的上侧,即是说,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三连接件5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的上侧。
所述第二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5或/和第四连接件6的枢接位置位于转轴四12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5前侧绕转轴五51旋转地与第二连接件4枢接,所述第四连接件6上侧绕转轴六61旋转地与第二连接件4枢接,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五51、转轴六61均位于转轴四12后侧。所述转轴五51位于转轴四12与转轴六61之间,即转轴五51位于转轴四12后侧,但是位于转轴六61前侧。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转轴六61位于转轴五51前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三连接件5前侧、第四连接件6上侧绕同一转轴旋转地枢接于第二连接件4,且该转轴位于转轴四12后侧。再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第三连接件5前侧绕转轴五51旋转地与第二连接件4枢接,所述第四连接件6上侧绕转轴六61旋转地与第三连接件5枢接,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五51位于转轴四12后侧,所述转轴六61位于转轴五51与转轴七52之间。
所述前脚1前下部连接有前轮10。
所述第四连接件6设置为刚性件。当要收合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时,如图4至6所示,可使得第一连接件3上侧往后下方旋转,从而第一连接件3下侧往上旋转移动,进而驱动第四连接件6下侧与第五连接件7上侧往上旋转移动,如此,第四连接件6会联动第二连接件4后侧往上旋转移动,第三连接件5前侧也会往上旋转移动,如此,第二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5之间的夹角变小,从而前脚1可与后脚2相对靠近旋转,前轮10与前脚1一起往后旋转移动;同时,第五连接件7下侧拉动第六连接件8下侧往前旋转移动,从而拉动后轮81一起相对后脚2往前旋转移动(如图4至6所示);直至前脚1、后脚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5、第四连接件6、第五连接件7、第六连接件8均相对旋转靠近,各组件不可再相对旋转移动时,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处于收合状态(如图7至9所示)。如此,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收合操作简单,收合过程中,童车支架各组件能很顺畅地联动直至收合。且因为收合时,第六连接件8除了与可与后脚2一起与前脚相对靠近旋转移动外,第六连接件8还能相对后脚2往前上方旋转,从而童车支架收合后,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收合后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能更小,即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收合的整体体积小。而且第六连接件8相对后脚2往前上方旋转后,后脚2与第六连接件8的总长度即收合后的高度也能比在童车支架在展开状态下时更短,从而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收合的整体体积还能更小。同时,在童车支架收合时,后轮81也不但能与后脚2一起旋转移动,后轮8也能相对后脚2往前上方旋转,从而进一步减少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收合后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以及高度,从而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收合的整体体积也进一步更小,从而便于存放、携带。而且收合后童车支架100其他各组件也相对靠近,从而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收合后的体积较小。
上述是基于第四连接件6上侧、所述第三连接件5前侧、第二连接件4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四连接件6下侧与第一连接件3下侧或/和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的情况下进行收合童车支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四连接件6下侧、第三连接件5前侧、第二连接件4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四连接件6上侧与第一连接件3下侧或/和第五连接件7上侧枢接,如此,在收合过程中,第一连接件3下侧往上旋转移动时,也能拉动第四连接件6上侧、第五连接件7上侧一起往上旋转移动,从而一样驱动前脚1与后脚2可相对靠近旋转移动。而在该其他实施例中,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三连接件5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可位于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的上侧,即转轴七52位于转轴一33的下侧。
当要将收合后的童车支架100展开时,可反向操作,即往前上方旋转第一连接件3,其他组件即会被联动反向旋转移动,直至童车支架100各组件复位至展开状态。如此,童车支架100的展开操作也很简单。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件6也可以设置为柔性件,且所述第四连接件6被设置为不能在长度方向上延展,即第四连接件6不能在长度方向上被拉长而超过其原本的长度,且在童车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四连接件6处于绷紧状态,即不能处于松懈状态。假设在柔性件全部展开时,其长度为Xcm,则其处于绷紧状态时,其长度还是Xcm。该柔性件可以设置为钢绳、钢线,也可以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材质制成的带、绳等。如此,在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连接件6上侧拉住第二连接件4后侧或第三连接件5前侧,从而第二连接件4后侧、第三连接件5前侧不能往上旋转移动,童车支架保持于展开状态。当要收合本实用新型童车支架100时,可往上旋转移动第二连接件4后侧或第三连接件5前侧,或直接往上拉第四连接件6上侧,从而通过第二连接件4后侧与第三连接件5前侧的往上旋转移动,会驱动前脚1与后脚2相对旋转靠近;同理,第四连接件6的往上移动会拉动第一连接件3下侧以及第五连接件7上侧往上旋转移动,第五连接件7会拉动第六连接件8下侧往前旋转移动,从而拉动后轮81与第六连接件8一起相对后脚2往前旋转移动,直至各组件不可再相对旋转移动时,所述童车支架100收合。如此,童车支架100的收合操作还是很简单。而且除第三连接件6外,收合后的童车支架100与前述描述一致,而因为第三连接件6外设置为柔性件,童车支架收合后,第三连接件6会处于松懈状态,而处于松懈状态下的的柔性件能被团成比较小的一团,即使不将其团成较小的一团,柔性件也可以位于支架其他组件之间而不占地方,比如钢线,其自然可以团成比较小的一团,从而童车支架100收合后体积还是较小。当所述第四连接件6设置为柔性件时,要收合童车支架时,也可以先往后下方旋转第一连接件3,拉动第五连接件7、第六连接件8以及后轮81收合,此时,设置为柔性件的第四连接件6处于松懈状态,再往上旋转移动第二连接件4后侧或第三连接件5前侧,或直接往上拉第四连接件6上侧,可联动第二连接件4后侧与第三连接件5前侧往上旋转移动,再加上自重力原因,前脚1与后脚2可相对靠近,直至童车支架全部收合。
要将收合的童车支架100展开时,往前上方旋转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下侧会拉动第四连接件6下侧、第五连接件7上侧往下旋转移动,当第四连接件6被拉动到绷紧状态下后再被继续往下拉时,作为柔性件的第四连接件6也会拉动第二连接件4后侧和第三连接件5前侧往下方旋转移动,直至童车支架完全复位至展开状态。如此,童车支架100的展开操作也还是很简单。
较佳的,当所述第四连接件6设置为柔性件时,所述第二连接件4前侧与前脚1之间设置有扭簧,或/和,所述第三连接件5与后脚2之间设置有扭簧,或/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5之间设置有扭簧(图未示)。如此,在童车处于支架展开状态下,因为有第四连接件6拉着,故第二连接件4后侧、第三连接件5前侧不会往上旋转移动。收合时,往后下方旋转第一连接件3,带动第四连接件6下侧与第五连接件7往上旋转移动,从而处于绷紧状态的第四连接件6松懈,不能再维持对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5的拉住,此时,在扭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二连接件4后侧往上旋转移动,或/和,第三连接件5前侧往上旋转移动,从而联动前脚1、后脚2相对旋转移动,直至童车支架100完全收合。
当所述第六连接件8上侧与后脚2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时,在收合童车支架的过程中,童车支架其他组件的旋转移动与前述相同,只是第五连接件7往上的旋转移动会拉动第六连接件8相对后脚2往上移动,从而在童车支架收合后,后脚2与第六连接件8的总高度变低。如果在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若后脚2加上第六连接件8的总长度大于前脚的总长度,本实用新型采用如此设置,即降低童车支架收合后的总高度,进而减少童车支架收合后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5分别被设置为一座椅的前承载部与后承载部。所述前承载部与后承载部可以分别为前坐管与后坐管,从而当所述转轴六61位于转轴四12与转轴五51之间时,前座管后侧与后座管前侧有部分左右叠放,如此,第二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5一起能支撑起更大的重量,从而孩童坐在座椅内时更安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承载部与后承载部也可分别被设置为前座板与后座板。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承载部与后承载部也可以是管件与板状件的组合。
所述童车支架包括相连接的左右两侧支架200,每一侧支架200均包括所述前脚1、后脚2、第一连接件3、第四连接件6、第五连接件7、第六连接件8,当所述第二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5分别被设置为一座椅的前坐管与后坐管时,每一所述侧支架200还均包括所述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5;当所述第二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5被设置为一座椅的前座板与后座板时,所述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5分别被设置为连接于左右两侧支架200之间的前座板、后座板,前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支架的前脚1枢接,后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支架的后脚2枢接,左右两侧支架200的第五连接件6上侧与同侧的前座板或/和后座板枢接。
如图12至1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童车,所述童车包括上述童车支架100。因为所述童车支架100收合后的体积小,对应的,童车收合后的体积也小。
所述童车还包括侧扶手9,所述侧扶手9包括前侧扶手91以及前侧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前侧扶手91的后侧扶手92;所述前侧扶手91的前侧与前脚1上侧或/和后脚2上侧枢接;所述后侧扶手92后侧与第一连接件3枢接,且第一连接件3与后侧扶手92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3与后脚2的枢接位置的上侧。即是说,若后侧扶手92是绕转轴八35旋转地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则转轴八35位于转轴一33上侧。如此设置,在收合童车时,往后旋转移动第一连接件3,除了联动童车支架100各部件如前述旋转移动之外,还能拉动整个侧扶手9一起往下方旋转移动,同时还能拉动后侧扶手92相对前侧扶手91往后移动(如图13、14所示),直至所述童车收合,从而童车的收合操作还是很简单,童车各组件的联动还是很顺畅。而且童车处于收合状态下时,所述童车支架处于收合状态,所述前侧扶手91与后侧扶手92也与后脚22相对靠近(如图15所示),从而童车收合后的体积也小。
所述童车还包括顶篷10,且所述顶篷10连接于侧扶手9。
所述顶篷10可以为常规设计,如包括顶篷座101、可相对前后旋转地连接于顶篷座101的顶篷条102,顶篷条102上连接有篷布(图未示)。所述顶篷座101可以通过任意公知可行的与侧扶手9连接,所述顶篷条102与顶篷座10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收合童车时,可以将顶篷条102往后下方旋转移动而使得其靠近扶手,即童车收合后,顶篷条102也与童车其他组件靠近,从而收合后的童车的整体体积还是比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顶篷10连接于前侧扶手91,从而在童车收合后,顶篷10不会随着后侧扶手92一起移动,从而收合后的顶篷条102不会大部分伸出于收合后的童车下端外,即避免顶篷条102影响收合后童车的整体高度,进而避免影响收合后童车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顶篷10连接于前侧扶手91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侧扶手92前侧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前侧扶手91内,即前侧扶手91与后侧扶手92形成为伸缩管式。如此,结构更紧凑,还使得扶手的整体尺寸可以更小,也更方便顶篷10连接于前侧扶手91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童车包括左右两所述侧扶手9,两侧扶手9的前侧扶手91分别与同侧的前脚1上侧或/和后脚2上侧三者枢接;两侧扶手9的后侧扶手92后侧分别与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接件3枢接。所述顶篷10包括左右两顶篷座101,两顶篷座101分别连接于两侧扶手9,顶篷条102左右两侧的下端分别可相对前后旋转地连接于两顶篷座101。
所述童车还包括前扶手14,所述前扶手14的左右两端分别余两侧支架的前脚1上侧或/和后脚2上侧或/和侧扶手9的前侧枢接。当童车收合时,可往后旋转所述前扶手14使其与童车其他组件相对靠拢(如图15所示)。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被设置为童车的车手。当第一连接件3被设置为童车的车手时,其除了上述连接结构外,其他结构(图未示)可以根据常规童车的车手结构来设置。即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童车支架可直接设置车手,该车手不仅可作为常规技术中车手使用,还能实现童车支架中上述第一连接件3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童车还包括车手15,即在所述第一连接件3之外再设置车手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手15下侧与后脚2或/和第一连接件3枢接,且所述车手15还被设置为可相对童车支架100前后换向。当所述车手15相对童车支架100处于后向位置时(如图12至17所示),父母推车时,坐在座椅内的孩童是背对着父母。当所述车手15相对童车支架100处于前向位置时(如图18、19所示),父母推车时,坐在座椅内的孩童是面对着父母。如此,本实用新型童车能满足更多的亲子相动需求。
所述车手15可通过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实现上述前后换向的功能,因该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故不在此赘述。
较佳的,所述车手15下侧、第一连接件3通过同一转轴(即转轴一33)枢接于所述后脚2,如此,组装更方便。更具体地,所述车手15下侧、第一连接部31通过同一转轴(即转轴一33)枢接于所述后脚2。进一步地,所述后脚2的左右两侧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2位于其中一侧,所述车手15位于后脚2的另一侧。同理,因为第一连接部31下侧枢接于后脚2朝后的一侧,比起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后脚2、车手15在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列的方式,本实用新型该设置可以使得童车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要小,从而童车收合后体积小。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手15也可以直接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3相对固定连接,且车手15可与第一连接件3一起相对后脚2旋转。从而收合童车时,往后下方车手即可旋转带动第一连接件3往后下方旋转从而带动童车各部件联动收合。且收合后,车手15也与后脚2靠近,从而收合的童车整体体积还是比较小。
进一步地,当所述车手15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3相对固定连接并可与第一连接件3一起相对后脚2旋转时,或,在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手15处于后向位置时,所述车手15相对平行地位于第一连接部31的外侧,从而童车整体结构更显紧凑,而且童车收合后,车手15与第一连接部31更靠近,从而童车收合时后体积相对更小;而且方便车手15的前后换向。当在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手处于前向位置时,所述车手15相对平行地位于后脚2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手15包括下侧枢接于后脚2的车手下151、下侧枢接于所述车手下151上侧的车手上152。在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展开的车手下151与车手上152的总高度适合父母推动本实用新型童车;收合童车时,可往下旋转车手上152而使其与车手下151相对靠拢,从而减少童车收合后的总高度,即减少童车收合后的总体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车手15也可以是包括下侧枢接于后脚2的车手下151、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下151上侧的车手上152。同理,在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展开的车手下151与车手上152的总高度适合父母推动本实用新型童车;收合童车时,可相对车手下151往下移动车手上152至不可再移动为止,从而减少童车收合后的总高度,即减少童车收合后的总体积。
所述车手15的车手下151与后脚2或/和第一连接件3连接,从而不影响车手上152相对车手下151的旋转或上下移动。
在上述方位定义中,以所述前轮13所在为前,后轮81所在为后,以两侧支架200所在为左右,以车手15所在为上,以前轮13、后轮81所在为下。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方位定义只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随着观察视觉的变化,上述方位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46)

1.一种童车支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支架包括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枢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还与第五连接件上侧枢接,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或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的后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所述后轮连接于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或,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所述后轮连接于第六连接件下侧。
7.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被设置为童车的车手;或,所述童车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侧与后脚或/和第一连接件枢接,且所述车手还被设置为可相对童车支架前后换向;或,所述车手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连接,且车手可与第一连接件一起相对后脚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手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连接并可与第一连接件一起相对后脚旋转时,或,在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手处于后向位置时,所述车手相对平行地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手处于前向位置时,所述车手相对平行地位于后脚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还包括侧扶手,所述侧扶手包括前侧扶手以及前侧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前侧扶手的后侧扶手;所述前侧扶手的前侧与后脚上侧枢接,所述后侧扶手后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且第一连接件与后侧扶手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的上侧。
12.一种童车支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支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以及一联动装置;所述前脚上侧与后脚上侧枢接,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童车支架的收合过程中驱动前脚与后脚相对旋转;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枢接,所述联动装置与前脚、后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联动装置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或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枢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交叉式枢接;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后脚枢接,第二连接部的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联动装置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下侧枢接于后脚朝向后方的一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侧位于前脚的前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绕转轴三旋转地与后脚枢接,所述转轴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的上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第四连接件一侧与第二连接件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第四连接件另一侧三者枢接,或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枢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前脚枢接,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三位于转轴四上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或/和第四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转轴四的后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绕转轴七旋转地与后脚枢接,所述转轴七位于转轴三的下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为刚性件或柔性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为柔性件时,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四连接件处于绷紧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件被设置为不能在长度方向上延展。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为柔性件时,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与前脚之间设置有扭簧,或所述第三连接件与后脚之间设置有扭簧,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扭簧。
25.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分别被设置为一座椅的前承载部与后承载部。
2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17至20、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上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下侧。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与第五连接件上侧枢接或者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以及联动装置一起枢接时,所述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上侧。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上侧。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五连接件下侧与第六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六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位置的下侧。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与第五连接件上侧枢接或者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五连接件上侧以及联动装置一起枢接时,所述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33.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17至20、22至24、27至30、32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或/和联动装置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的前侧。
3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或/和联动装置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的前侧。
3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或/和联动装置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的前侧。
36.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童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或/和联动装置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的前侧。
3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17至20、22至24、27至30、32、34至36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的后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所述后轮连接于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或,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所述后轮连接于第六连接件下侧。
3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的后轮。
4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的后轮。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童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旋转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所述后轮连接于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下侧;或,当所述第六连接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脚下侧时,所述后轮连接于第六连接件下侧。
42.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至41任一项所述的童车支架。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被设置为童车的车手;或,所述童车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侧与后脚或/和第一连接件枢接,且所述车手还被设置为可相对童车支架前后换向;或,所述车手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连接,且车手可与第一连接件一起相对后脚旋转。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手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连接并可与第一连接件一起相对后脚旋转时,或,在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手处于后向位置时,所述车手相对平行地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外侧。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手处于前向位置时,所述车手相对平行地位于后脚的外侧。
46.根据权利要求42至45任一项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还包括侧扶手,所述侧扶手包括前侧扶手以及前侧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前侧扶手的后侧扶手;所述前侧扶手的前侧、前脚上侧、后脚上侧三者枢接,或,三者中的其中两者枢接,另一者枢接于所述其中两者中的一者;所述后侧扶手后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且第一连接件与后侧扶手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与后脚的枢接位置的上侧。
CN202320138803.8U 2023-01-21 2023-01-21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Active CN219565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8803.8U CN219565203U (zh) 2023-01-21 2023-01-21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8803.8U CN219565203U (zh) 2023-01-21 2023-01-21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5203U true CN219565203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8803.8U Active CN219565203U (zh) 2023-01-21 2023-01-21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5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5380B (zh) 儿童推车
TWM573176U (zh) Electric assisted leisure chair
CN209938702U (zh) 一种可变化前后轮距的婴儿车骨架
CN219565203U (zh)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CN219339537U (zh) 一种新型童车
CN118144857A (zh)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CN213974150U (zh) 儿童推车
CN209904854U (zh) 一种童车
CN109606452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7347925U (zh) 儿童推车
CN112407013A (zh) 儿童推车
CN218400683U (zh) 儿童推车
CN110758527A (zh) 折叠推车
CN218164716U (zh) 儿童餐椅
CN217435812U (zh) 一种婴儿车车架
CN216153850U (zh) 一种新型童车
CN217892949U (zh) 儿童推车
CN115056844B (zh) 儿童推车
CN221090954U (zh) 一种童车
CN221251405U (zh) 推车
CN216861564U (zh) 儿童推车
CN218558941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0653265U (zh) 一种婴幼儿推车
CN211167026U (zh) 儿童推车
CN113619671B (zh) 一种座兜组件及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