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1564U - 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1564U
CN216861564U CN202122719867.0U CN202122719867U CN216861564U CN 216861564 U CN216861564 U CN 216861564U CN 202122719867 U CN202122719867 U CN 202122719867U CN 216861564 U CN216861564 U CN 216861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enter line
frame
stroller
rotation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98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新军
马福生
石平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98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1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1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1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展开状态下,车架包括:前支架杆;后支架杆,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杆段,第一杆段具有分设于前后两端部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前撑杆,一端部与前支架的上端部杆转动连接,另一端部与第一端部转动连接;前连杆,一端部与前支架杆转动连接,前连杆还与第一杆段转动连接;推杆,下端部与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后连杆,一端部与前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部与推杆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推车,能够实现快速、简便的折叠,能够沿前后方向在同一高度设置两个座位,位于前侧的座位进一步可以设置为换向座位,乘坐在后座的大小孩可以自己上下车,使用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儿童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育有两名儿童,双人儿童推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双人儿童推车,普遍存在折叠体积较大、折叠操作复杂等问题。此外,设计者们往往没有考虑到两个儿童存在年龄差这一现实问题,两个座位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且均设置在车架的较高位置,因此即使是年龄稍大的儿童,也需要家长抱才能坐到座位上,增加了家长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体积小而扁平、实用性强的儿童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杆;后支架杆,所述后支架杆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具有分设于前后两端部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前撑杆,所述前撑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前支架杆的上端部杆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所述前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绕第五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五转动中心线分别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前撑杆、所述后支架杆、所述推杆依次连接并围设形成自前向后先降低后升高的下凹空间。
优选地,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还包括:前连杆,所述前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前支架杆绕第三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所述前连杆还与所述第一杆段绕第四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后连杆,所述后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前连杆绕第六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推杆绕第七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六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七转动中心线分别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前连杆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沿所述前连杆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六转动中心线自前向后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后支架杆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杆段逐渐向下延伸的第二杆段,所述第二杆段的下端部设有后轮组件。
优选地,沿所述第一杆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五转动中心线自前向后依次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杆段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杆部,所述第一端部自所述主体杆部向上并向前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端部自所述主体杆部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杆段自所述主体杆部的后端部向下并向后倾斜延伸。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每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连杆,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板,所述连板固设于两组所述前连杆之间,至少部分所述连板位于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的后方。
进一步优选地,每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后连杆,在所述车架的左右每一侧上,所述后连杆的一端部绕所述第六转动中心线与所述连板转动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后连杆位于所述连板的下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车架上包括用于将所述车架由所述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连板上。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每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下凹空间。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每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支架杆、所述前撑杆及所述推杆,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座位组件与第二座位组件,所述第一座位组件设置在两组所述前支架杆和/或两组所述前撑杆之间,所述第二座位组件设置在两组所述推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以及连接在两组所述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架,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第一座位组件,所述第一座位组件能够绕第八转动中心线相对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横支架上,所述第八转动中心线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推杆包括上推杆与下推杆,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下推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上推杆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推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上推杆收拢在所述下推杆的后方。
优选地,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前连杆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前连杆收拢在所述前支架杆与所述后支架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前支架杆的上部逐渐向后水平延伸,所述前撑杆的上部逐渐向前水平延伸。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推车,车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快速、简便的折叠,折叠体积小;前支架杆与后支架杆之间的空间充足,能够沿前后方向在同一高度设置两个座位,构成双人推车,舒适性高;位于前侧的座位进一步可以设置为换向座位,增加推车功能;下凹空间的设置使得乘坐在后座的大小孩可以自己上下车,免去了家长的负担,小孩也更加自由,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儿童推车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座位组件处于正向使用状态;
附图2为图1中儿童推车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3为图1中儿童推车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座位组件处于反向使用状态;
附图5为图4中儿童推车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7为图6中儿童推车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9为图8中儿童推车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1100、前支架杆;1200、后支架杆;1210、第一杆段;1211、主体杆部;1212、第一端部;1213、第二端部;1220、第二杆段;1300、前撑杆;1400、前连杆;1500、推杆;1510、下推杆;1520、上推杆;1600、后连杆;1700、下凹空间;
2100、承托架;2200、连板;2201、操作件;2300、前踏板;3100、第一座位组件;3110、第一座位;3120、第一靠背;3200、第二座位组件;3210、第二座位;3220、第二靠背;3230、第二座板;4100、前轮组件;4200、后轮组件;
A、第一转动中心线;B、第二转动中心线;C、第三转动中心线;D、第四转动中心线;E、第五转动中心线;F、第六转动中心线;G、第七转动中心线;H、第八转动中心线;I、第九转动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左右方向”、“高度方向”、“前后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儿童正常乘坐在正向使用的第一座位组件上时,儿童所观察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仅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本实施例中,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以及连接在两组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架。每组侧支架均包括前支架杆1100、后支架杆1200、前撑杆1300、前连杆1400、推杆1500、后连杆1600等。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每组侧支架中:
前支架杆1100自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其上部向后弯曲并逐渐水平延伸,前支架杆1100的下端部设有前轮组件4100。
后支架杆1200包括第一杆段1210及第二杆段1220,其中第一杆段1210整体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杆段1220自第一杆段1210的后部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第二杆段1220的下端部设有后轮组件4200。第一杆段1210进一步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杆部1211,以及分设于主体杆部1211前后两端部的第一端部1212与第二端部1213,第一端部1212自主体杆部1211向上并向前倾斜延伸,第二端部1213自主体杆部1211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第二杆段1220自主体杆部1211的后端部向下并向后倾斜延伸。整体上看,第一杆段1210大致呈开口向上的U字形,且其主体杆部1211的弧度较为平缓,主体杆部1211距离地面的高度也较低。上述主体杆部1211、第一端部1212、第二端部1213及第二杆段1220等可以是一体成型制作,也可以是分段制作后固定拼接在一起,共同构成后支架杆1200。
前撑杆1300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其上部向前弯曲并逐渐水平延伸。前撑杆1300的上端部与前支架杆1100的上端部杆绕第一转动中心线A转动连接,前撑杆1300的下端部与后支架杆1200的第一端部1212绕第二转动中心线B转动连接。
推杆1500整体自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延伸,推杆1500包括上推杆1520与下推杆1510,下推杆1510的下端部与后支架杆1200的第二端部1213绕第五转动中心线E转动连接,上推杆1520的下端部与下推杆1510的上端部绕第九转动中心线I转动连接。
如此,参见图3所示,在车架的左右每一侧上,前撑杆1300、后支架杆1200的第一杆段1210及推杆1500依次连接,围设形成自前向后先降低后升高的下凹空间1700。换言之,下凹空间1700实际上是第一杆段1210向前后两侧的延伸,此段的侧支架整体也呈U字形,在前支架杆1100与推杆1500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间隔空间,且下凹空间1700的底部贴近地面,可用于容纳儿童的腿部、供大小孩自己上下车或形成置物空间等,且下凹空间1700的设置为第一座位机构3100旋转换向提供了便利,家长可以直接驱动第一座位机构3100旋转,不需要调整其他杆件的相对位置,儿童也不需要抬起双腿,省事省力。
另一方面,前支架杆1100的上部与前撑杆1300的上部形成接近水平的平缓过渡连接,能够形成对第一座位组件3100的平稳支撑。
进一步地,前连杆1400沿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前连杆1400大致沿水平延伸。前连杆1400的前端部与前支架杆1100的下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C转动连接,前连杆1400的后部还与第一杆段1210绕第四转动中心线D转动连接。
参见图6及图7所示,后连杆1600整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呈中间低、前后高的U字形,如此设置的后连杆1600在展开状态下基本隐藏在第一杆段1210的内侧,能够完全让出下凹空间1700,不会对下凹空间1700的内部使用造成干扰。后连杆1600的前端部与前连杆1400绕第六转动中心线F转动连接,后端部与下推杆1510绕第七转动中心线G转动连接。
上述第一转动中心线A、第二转动中心线B、第三转动中心线C、第四转动中心线D、第五转动中心线E、第六转动中心线F、第七转动中心线G及第九转动中心线I相互平行且分别沿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沿前连杆14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第三转动中心线C、第四转动中心线D、第六转动中心线F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沿第一杆段12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第二转动中心线B、第四转动中心线D、第五转动中心线E自前向后依次设置。
如此,在车架的左右每一侧上,前支架杆1100、前撑杆1300、第一杆段1210与前连杆1400构成一组四连杆机构,下推杆1510、后连杆1600、第一杆段1210与前连杆1400构成另一组四连杆机构,两组四连杆机构中均包括第一杆段1210及前连杆1400这两组共用杆件,因此两组四连杆机构能够实现联动折叠及展开,即,可以通过操控侧支架中的一根杆件,实现整个车架的折叠与展开,车架的折叠操作简便。
此外,横支架包括固设于两组前连杆1400前部之间的前踏板2300、固设于两组前连杆1400后部之间的连板2200,至少部分连板2200位于第四转动中心线D的后方,连板2200上还设有用于将车架由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的操作件2201,本实施例中,操作件2201为固设于连板2200左右两侧的挡板,挡板既可形成围挡防护,又可供家长握持提拉,实现车架“一拎即折”。
本实施例中,在车架的左右每一侧上,上述第四转动中心线D、第六转动中心线F实际上是设置在操作件2201上,且至少部分后连杆1600隐藏在连板2200的下方,从外部基本看不到后连杆1600,车架外形更为简洁美观。
本实施例中,车架在下凹空间1700的前后两侧具有足够的间隔空间,能够在同一高度前后间隔设置两组座位组件。具体地,座位组件包括分设于下凹空间1700前后两侧的第一座位组件3100与第二座位组件3200。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横支架还包括承托架2100,承托架2100设置在两组前支架杆1100的上部及两组前撑杆1300的上部之间,承托架2100的上表面为与前支架杆1100、前撑杆1300的上部基本齐平的水平面,能够为第一座位组件3100提供平稳的支撑,且承托架2100与前支架杆1100、前撑杆1300共同绕第一转动中心线A转动连接,从而在车架折叠收拢时,承托架2100能够带动其上的第一座位组件3100一起与车架收拢。
第一座位组件310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座位3110与第一靠背3120,第一座位3110能够绕第八转动中心线H相对旋转地设置在承托架2100上,第八转动中心线H沿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如此,第一座位组件3100就具有了面朝前方设置的正向使用状态(图1至3所示),以及面朝后方设置的反向使用状态(图4及5所示),能够满足儿童的不同乘坐需求。
本实施例中,第二座位组件3200包括固设于下推杆1510上的第二座板3230,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第二座板3230上可选择性地安装座兜、睡篮等各种儿童承载机构,此处示出了一种与第一座位组件3100结构相同的座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二座位3210与第二靠背3220,且第二座位组件3200朝前设置,与正向使用状态下的第一座位组件3100朝向相同。实际上,第二座位组件3200也可以反向设置,或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座板3230上,家长可以自由选择第二座位组件3200的安装朝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座位组件3200的位置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座板3230等儿童承载机构,直接在车架的下部设置一块站板(图中未示出),使得位于后侧的大小孩可以站立在该儿童推车上随车前行,获得不同的乘车体验。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1至图5所示,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儿童推车可供两名儿童沿前后方向乘坐,其中第一座位组件3100可以直接绕第八转动中心线H旋转实现正反换向。当第一座位组件3100处于正向使用状态时,其上的儿童可以脚踏在前踏板2300上;当第一座位组件3100处于反向使用状态时,其上的儿童可以脚踏在连板2200上。当第二座位组件3200朝前设置时,可供一名较大的儿童乘坐,由于下凹空间1700处平缓无阻挡,大儿童可以直接踩着连板2200自己坐到第二座位组件3200上,免去了家长抱的负担。第二座位组件3200上的儿童也可以将双脚搁置在连板2200上,由于下凹空间1700具有较大的前后间距,因此能够同时容纳两名儿童放置腿部,面对面乘坐时也不会觉得拥挤,舒适感强。
此外,第一座位组件3100下方的前连杆1400之间还可以设置篮筐、布兜等,用于放置杂物,增加该儿童推车的储物空间。
参见图6及图7所示,当需要折叠该儿童推车时,可以先将第一座位组件3100转换为正向使用状态,驱使第一靠背3120向前转动并与第一座位3110收拢,同时承托架2100也绕第一转动中心线A向前转动,带动第一座位组件3100整体与前支架杆1100收拢。另一方面,驱使上推杆1520绕第九转动中心线I向后转动。然后,握持任一侧的操作件2201向上提拉,在上述两组四连杆机构的联动作用下,即可实现整个车架的前后收折,实现“一拎即折”。
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件2201也可以是设置在连板2200上的其他可供操控的部件,例如拉带、牵引索等。
参见图8及图9所示,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上推杆1520收拢在下推杆1510的后方,前连杆1400收拢在前支架杆1100与后支架杆1200之间。车架各杆件紧凑收拢,折叠体积小而扁平。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儿童推车,车架展开时可以作为双人推车使用,第一座位组件3100还可以实现正反换向,功能性强;车架折叠操作简便、折叠体积小,携带存储方便。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包括:
前支架杆;
后支架杆,所述后支架杆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具有分设于前后两端部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
前撑杆,所述前撑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前支架杆的上端部杆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所述前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
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绕第五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五转动中心线分别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前撑杆、所述后支架杆、所述推杆依次连接并围设形成自前向后先降低后升高的下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还包括:
前连杆,所述前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前支架杆绕第三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所述前连杆还与所述第一杆段绕第四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
后连杆,所述后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前连杆绕第六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推杆绕第七转动中心线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六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七转动中心线分别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沿所述前连杆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六转动中心线自前向后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杆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杆段逐渐向下延伸的第二杆段,所述第二杆段的下端部设有后轮组件;和/或,
沿所述第一杆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所述第五转动中心线自前向后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段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杆部,所述第一端部自所述主体杆部向上并向前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端部自所述主体杆部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杆段自所述主体杆部的后端部向下并向后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每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连杆,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板,所述连板固设于两组所述前连杆之间,至少部分所述连板位于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后连杆,在所述车架的左右每一侧上,所述后连杆的一端部绕所述第六转动中心线与所述连板转动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后连杆位于所述连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包括用于将所述车架由所述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连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每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支架杆、所述前撑杆及所述推杆,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座位组件与第二座位组件,所述第一座位组件设置在两组所述前支架杆和/或两组所述前撑杆之间,所述第二座位组件设置在两组所述推杆之间;和/或,
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以及连接在两组所述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架,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第一座位组件,所述第一座位组件能够绕第八转动中心线相对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横支架上,所述第八转动中心线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上推杆与下推杆,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下推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上推杆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推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上推杆收拢在所述下推杆的后方;和/或,
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前支架杆的上部逐渐向后水平延伸,所述前撑杆的上部逐渐向前水平延伸。
CN202122719867.0U 2021-11-08 2021-11-08 儿童推车 Active CN216861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9867.0U CN216861564U (zh) 2021-11-08 2021-11-08 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9867.0U CN216861564U (zh) 2021-11-08 2021-11-08 儿童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1564U true CN216861564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2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9867.0U Active CN216861564U (zh) 2021-11-08 2021-11-08 儿童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1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22805U (zh) 折叠推车
CN114104069B (zh) 双人儿童推车
CN216861564U (zh) 儿童推车
CN114104070B (zh) 双人儿童推车
CN111907577A (zh) 多人座婴幼儿推车
CN113264099B (zh) 儿童推车
CN213974150U (zh) 儿童推车
CN216140043U (zh) 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
CN109606452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3276931A (zh) 儿童推车
CN215663603U (zh) 儿童推车
CN112407013A (zh) 儿童推车
CN111731370A (zh) 儿童推车
CN218164716U (zh) 儿童餐椅
CN216636592U (zh) 儿童推车
CN219339537U (zh) 一种新型童车
CN216232520U (zh) 儿童手推车架
CN219720240U (zh) 一种儿童餐椅
CN218400683U (zh) 儿童推车
CN217347925U (zh) 儿童推车
CN216424528U (zh) 儿童推车
CN215663604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9565203U (zh) 一种童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CN211442450U (zh)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CN216424521U (zh) 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